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更新时间:2016-07-0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1]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微博、微信、微电影、微视频、微网站等“微媒体”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微时代”。刷微博、看微信,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成为“拇指一族”,“微媒体”已经悄然融入并持续影响着其思维方式、学习行为和生活习惯。在这“微”力无边的信息化时代,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遵循媒体传播规律,有效利用“微媒体”优势,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方法路径,增强教育实效性,对于高校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1月22日,京东物流配送机器人智能配送站启用仪式在湖南长沙举行。随着载有用户包裹的配送机器人编队依次发出,全球首个由机器人完成配送任务的智能配送站正式投入使用。首个京东配送机器人智能配送站位于长沙市科技新城,占地面积600平方米,设有自动化分拣区、配送机器人停靠区、充电区、装载区等多个区域,可同时容纳20台配送机器人。当包裹从物流仓储中心运输至配送站后,站内装载人员按照地址将包裹装入配送机器人,再由机器人配送至消费者手中。从配送能力来看,配送站最高设置每天2000个包裹的配送量,能够为周边5公里居民提供物流配送服务。截至目前,京东配送机器人已在全国20余个城市实现落地。

1 “微时代”信息传播特点

“微时代”就是以微信、微博、微网站、微电影、微视频等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并蕴涵着文化传播、人际交往、社会心理、生活方式等多种复杂语义的时代[2]。“微时代”信息传播具有主体平民大众性、内容精简原创性、速度即时迅猛性、来源多元复杂性、方式灵活多样性等特点。它是信息传播领域中的一场变革,各种“微媒体”蓬勃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群体获取信息、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及工作。

1.1 传播主体平民大众性

“微时代”,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被打破,用户不论身份有何差别,每个人都有权利出声,每个人都自成媒体,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微媒体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和分享者,都有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因此,微媒体赢得了平民大众的喜爱,迅速拥有广泛的用户,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1.2 传播速度即时迅猛性

对于电视、广播、报刊这类传统媒体来说,信息发布之前一般都需要专业人员编辑、录制,而微媒体发布的信息不只是官方的、正式的,更多的微信、微博个人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将自己掌握的信息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手段第一时间发布出去,并通过“关注”“转发”功能迅速扩大传播范围,巨量信息瞬间可以跨越时空限制传达任何地方,形成舆论焦点,信息传播速度即时、迅猛。

1.3 传播内容精简原创性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3]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大学,在师生座谈会上谈到:“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4]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又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大学生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和践行的生力军。教育部公布的2016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面貌主流积极健康向上,91.2%的学生赞同“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92.8%的学生赞同“大学生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和践行者” [5]。然而,在今天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各种社会思潮大量涌出,不同价值观念相互碰撞,大学生是非辨别能力不强,极易失去理性的判断,造成价值判断错位。因此,必须创新教育方式,充分发挥微媒体的优势,提高大学生社会主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1.4 传播来源多元复杂性

“微时代”,无论政府官员还是民间草根都有机会借助网络平台进行信息发布、传递,正是由于传播主体的大众性特点,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碰撞,各种力量竞相发声,导致信息来源多元复杂化,良莠不齐。

1.5 传播方式灵活多样性

对于小先生说的官员相信风水的事儿,从一些落马官员的身上,其实我们都有所耳闻。有些官员迷信“风水”,达到了近乎癫狂的状态,并由此做出诸多让人大跌眼镜的荒唐事。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聘请风水先生做道场,耗巨资千万,将家里老人的坟墓迁往成都都江堰。周永康未曾登上权力巅峰之前,曾做过多年副职,一名老和尚告诉他,他之所以只是副职,是祖坟风水不好,周氏为此数次打电话,叮嘱弟弟修坟,至他东窗事发前,周氏祖坟已成为当地吸人眼球的“景点”。山东省泰安市原市委书记胡建学,听巫师说其命中可当副总理,只是缺一座“桥”,于是下令将已按计划施工的国道改道,使其穿越一座水库,并顺理成章地在水库上修起一座大桥。

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意义

微媒体环境下,信息篇幅不用过长,文采不必华丽,结构无需完整,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用简短的语言、生动短小的图片或视频在网络上传播或分享,获得大众的关注和点赞,只言片语、一个表情、一张图片、甚至一个问号或感叹号都可在瞬间转变成信息广泛传播,内容精简,自主思想性高,容易激发大众创作的热情,通过微媒体平台生产出成批原创成果。

3 “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大学生是“微媒体”庞大的使用者和受众群。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随着“微媒体”技术的发展,其独特的信息传播能力既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又使其面临巨大的挑战。

3.1 “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的机遇

第一,拓宽了载体和平台。大学生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媒体”以其突出的便捷性、即时性、自主性、互动性等优势极大满足了当代大学生张扬独立的个性、追求个体自主发展的需要,受到广大青年大学生的青睐,很快成为校园文化传播的新载体,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主核心价值观培育搭建了更加宽广的平台,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方面,微媒体本身蕴含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就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厚实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QQ、微博、微信等建立各种“群”“圈”,构建起学校、院系、班级、学生会、社团等多级“微媒体”矩阵,在“群”“圈”这种相对封闭的空间里,积极开展问题讨论和思想交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和精神实质融入其中,潜移默化地增强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感。

第三,增强了吸引力和感染力。“微媒体”融文字、音频、画面于一体,具有强大的信息获取、娱乐休闲、交流沟通及服务功能,集生动性、灵活性和趣味性于一炉,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更具综合性、直观性和形象性,更富吸引力和感染力[6]。大学生能在图文并茂、声情融汇的语境中感知信息,升华思想,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达到入脑入心的良好教育效果。

第二,提升了时效性和针对性。一方面,“微时代”信息传播的快捷性和开放性既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得到快速、广泛的宣传,又能让教育工作者获取最新热点资讯,精选新鲜素材,促进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紧跟时代步伐,常热常新;另一方面,网络信息的传播是在双边甚至多边互动中进行的,通过在微媒体上随时分享心情和感悟,有利于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育工作者及时了解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征,明确学生的内在需求,从而针对不同个体具体问题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工作,提高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采用泊松分布公式,依据地震事件进行统计,选取全省1949~2018年地震事件对省内发生地震的概率进行分析,预测未来全省地震发生情况(发生地震是小概率事件)。通过统计1949~2018年MS6.5级以上地震事件(表2),得到MS6.5级以上地震事件发生的频次(表3)。

第二,信息选择带来严重困惑。在人人都是新闻发布者的“微时代”,大量信息极速传播,大学生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之中,普遍盛行浮光掠影式的阅读。而这些信息很多都是零星琐碎的,很多都没有经过认真审核,内容往往良莠不齐,复杂多样,“乱花渐欲迷人眼”,严重削弱了思维的逻辑性。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确立和完善的关键时期,由于受知识水平、社会阅历、心理状态的限制,很难认知和辨别出信息的优劣与真伪,势必影响价值判断和取向,极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迷失信仰,给正确价值观的构建造成困境。

3.2 “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的挑战

第一,培育环境更加复杂。网络是较量无声的平台,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而国家网络监管的制度化、法律化却相对滞后。借助先进的媒介传播技术,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向国民渗透着利己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文化思想,一些言行约束不严的网络“大 V”胡乱炒作、肆意宣泄,一些道德败坏的人在网络上颠倒是非、混淆视听,加之社会负面事件的舆情爆发扰乱了社会舆论环境,这些都逐渐消解了主流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文化的传播,严重冲击了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环境。

上述研究主要针对高温后钢管再生混凝土柱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剩余承载力和变形性能,迄今为止,未发现钢管再生混凝土柱高温后抗震性能的研究报道。为此,本文作者进行了高温后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构件的承载能力、刚度、滞回特征等性能,为火灾(高温)后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的评估与修复提供依据。

③张兰、冯淑怡、陆华良:《农地不同流转去向对转出户收入的影响——来自江苏省的证据》,《中国农村观察》2017年第5期。

面对“微时代”并存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应趋利避害地用好这把“双刃剑”,创新培育模式,拓宽培育渠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生活,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使之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4 “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究

第三,培育模式要求不断更新。作为“微媒体”最早的受众者,大学生借助“微媒体”平台能便捷、快速地获取、分享自身感兴趣的各种信息,教师和课堂不再是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唯一渠道,教师的权威性受到严峻挑战,传统教育模式效果正在逐渐被削弱。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搜寻到学生真正走心的内容,如何紧跟时代步伐掌握好新技术、新方法,改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模式,凸显实效,都成为了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报纸、杂志表现形式主要以文字和图片为主,广播更是因其声音传播的抽象性已式微多年,电视虽音像结合,较为客观形象,但受播放时间等限制。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内容不必限定在一定的时间或版面之内,表现形式灵活多样,既可以是文字、图片信息,也可以是音频、视频等信息,满足了受众全方位的需求。

4.1 搭建“微平台”,抢占“微阵地”

微媒体平台集思想性、服务型和趣味娱乐性于一体,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摆脱陈旧观念和思维定势,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技术等方面的手段,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占领网络“微阵地”。学校要利用“微媒体”覆盖面广、时效性强、参与度高的特点,针对不同群体,搭建层级丰富、落点众多的微媒体矩阵平台,设置社会主核心价值观教育专栏。尤其是通过微话题、微讲座、微电影、微课堂等多元教育手段,积极开展师生交流互动,开展网上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凝聚共识,使“微媒介”成为学校宣传的新渠道、情感联系的新纽带、服务师生的新平台、教书育人的新实践、舆情应对的新途径。

4.2 健全“微机制”,净化“微环境”

高校应加快建章立制,健全微媒体监管体系,强化管理。从领导层面的顶端设计,到主管部门、各院系的有力推动,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到班级、社团的落实,形成联动[7],建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长效机制。要加强对校园微媒体的监管,重点抓好对微博、微信的管理,对微媒体平台开通运行实行严格的登记准入制度,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管理,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监测,加强信息的编审发布,严格执行先审后发,严禁发布不实、虚假或错误的信息。建立不良信息的举报、投诉热线,加大对各种有害信息传播者的查处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微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氛围。

4.3 培育“微力量”,提升“微素质”

首先,要充分发挥“微时代”意见领袖的舆论引导作用,唱响“正气歌”。高校可在师生中组建一支政治素质好、网络技术水平高、文字功底深、分析能力强的“微队伍”,精心培养一批“微力量”,在做好重大活动和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的舆情监控的同时,引导他们在网上舆论场主动出击,理性发言,回应师生关切,传递主流声音,把网上的舆论引导和网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其次,高校需要开设传播理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新媒体行为规范等课程,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培养大学生的媒体道德自律能力和网络安全意识,规范师生自媒体管理,加强微文化阅读引导工作,提高媒介鉴赏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广大学生旗帜鲜明地与谣言、谎言作斗争,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4 创新“微内容”,打造“微文化”

要围绕一些现实问题、热点问题,创作适于微媒体传播、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贴近大学生特点的微媒体文化作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多讲鲜活故事,选择一些贴近广大师生日常生活、接地气的模范典型拍成“微电影”,写成“微小说”,激发学生的思想共鸣;应鼓励学生发布原创作品,抒发自身的感受和独有见解,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应创新话语方式,把要讲的道理和事实,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要有针对性地释疑解惑,吸引学生广泛参与、主动靠近;要博采众长、吐故纳新,使更多的文化精髓走进大学生视野,打造崇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微文化生态语境。

利用循环的冷却水作为加湿的水源,避免湿式冷凝器直接排放冷却水所带来的水资源浪费,省去风冷式冷凝器中的轴流风机所带来的电能消耗,节约能源的同时没有增加成本。建议在空调内安装制冷剂回收箱体对多余的制冷剂进行回收,将回收的制冷剂充入前进风格栅对室内空气进行预降温,减小制冷剂蒸发温度与被冷却空气温度的差值,增大制冷效率,减少制冷剂的使用量,减少制冷剂的排放。

5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8] “微时代”新兴媒体蓬勃发展,高校应与时俱进,充分重视和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载体和途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唱响校园好声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陈佳.微时代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与培育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0):43-44.

[3]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01).

[4]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02).

[5] 丁雅诵.二〇一六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公布:立志成才 报效祖国[N].人民日报,2016-07-18(09).

[6] 朱冬梅.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析[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6):22-26.

[7] 刘珊珊,杜雷.“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微探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5(20):14-16.

[8]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01).

张喜桃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