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适用技术的发展及对中国创新的启示

更新时间:2009-03-28

0 引言

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人们不知不觉滋生出一种经济至上、效率至上的功利主义思想.尤其是从20世纪后十年开始,全球化急速加快,产业集中化和大型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其所需的资本和技术层级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人类所面临的科技负面效应也急速增加,包括气候变化,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失业增加,贫富差距加大,等等.人们开始质疑西方的经济模式是否值得向往?究竟何谓科技进步?何谓经济发展的真正效率?何谓人类的长远幸福?这些问题的重大根源,来自于一种普遍却错误的科技与经济政策.许多知识分子开始质疑与批判现代科技体系与西方引以为傲的经济模式,并试图挽救现代科技系统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 反思现代科技的哲学论述有: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刘易斯·芒福德的《机器的神话》、舒马赫的《小的是美好的》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的社会批判等.英国经济学家舒马赫呼吁人们重新思索科技——摆脱盲从于既定科技的逻辑,摆脱永远追求大、精、尖科技的惯性,探索科技的适当尺度,追求人性化的科技.20世纪70年代,舒马赫在《小的是美好的》(Small is beautiful:Economics as if People Mattered,1973)一书中首次阐述了上述理念,并提出“中间技术”(Intermediate Technology)的思想,之后,被发展为“适用技术”(Appropriate Technology).简单来说,中间技术就是指“一种介于一镑技术和千英镑技术之间技术,可称它为一百英镑技术[1]145”.可以说,它是一种介于效率低落的原始科技(Pri mitive technology)与效率惊人的高新科技(Super Technology)之间的中等科技.这些科技具有成本低、简单、小规模、劳动力密集与环境相契合等特点[1]145-154.

1 适用技术文献综述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对适用技术的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主要有:

(1)有关适用技术的原始论述及第一手文献:刘易斯·芒福德(Mu mfor d Lewis)的《机器的神话》(Ⅰ,Ⅱ)(The Myth of The Machine,Ⅰ,Ⅱ)斥责了大型机器所带来的副作用,构想出有关适用技术的行动方案[2-3];舒马赫的《小的是美好的》,批判现代科技观,提倡“中间技术”;艾默利·洛文斯(Amory B.Lovins)的《软性能源之路:迈向持久和平》(Soft Ener gy Paths:Towarda Durable Peace,1977),批判硬性能源之路,提倡软性能源(可再生能源)之路[4].

(2)适用技术内涵、特征:研究者们普遍认可适用技术是一种满足内在价值与公共价值相统一的技术,是一种与人类、社会、自然相协调的技术[5].印度学者A.雷迪承袭了舒马赫的适用技术思想,提出了“适用技术论”.他指出,发展中国家应根据最小成本或最大收益的经济原则,考虑本国生产要素的状况、市场规模、社会文化环境、吸收创新能力等因素,选择最切合本国国情的技术,充分满足人民的基本需要[6].从舒马赫至今,人们所接受的适用技术的特征为:①小规模.②省能源.③环保.④劳动密集.⑤本区域内控制.⑥容易维修[7]3.

(3)适用技术的发展状况:托马斯·休斯(Thomas P.Hughes)在《美国创新:一个世纪的发明和技术热情,1870-1970》(American Genesis:A Century of Invention and Technological Enthusiasm,1870-1970,1989)中,详细描述了整个适用科技思潮的发展脉络,并将适用科技运动视为近代知识分子对西方科技文明与科技大系统的反省与挑战.同时,休斯还认为,适用技术是无法与强大的拥有惯性系统的现代科技相抗衡的[8].开尔文·威洛比(Kelvin W.Willoughby)的《技术选择:适用技术运动的一种批判》(Technology Choice:A Critique of the Ap propriate Technology Movement,1990)则通过回顾适用技术与北方国家和南方国家的关联,客观地分析了适用科技的价值与弊端,提出一种改变传统经济方式的路径[9].兰登·温纳(Langdon Winner)在《鲸鱼和反应器:高科技时代的限制》(The WHALE and the REACT OR:A Search for Li mits in an Age of High Technology,1986)中,不但论述了适用科技的发展历程,更是直接点出了适用科技运动的理论缺陷[10].而珀塞尔·卡洛儿(Pursell Carrol)则详细阐述了美国1965-1985年间适用技术运动的兴衰[11].

(4)适用技术的实践案例:邓恩(P.D.Dunn)的《适用科技:适宜人类的科技》(Ap propriate Technol ogy:Technology with a Hu man Face,1978)[12]、德莫特·麦圭根(Dermot Mcguigan)的《风能:家庭能源》(Har nessing The Wind for Home Ener gy,1978)[13],以及罗伯特·阿格优(Robert Argue)、巴巴拉·伊曼纽尔(Bar bara Emanuel)、史蒂芬·格兰南(Stephen Granam)三人合写的《太阳利用者:加拿大的太阳能、风能和木质能源》(The Sun Buil ders:A People's Guide to Solar,Wind and Wood Energyin Canada)中详细列出与阐释了许多适用科技的实践案例,如食物生产、农业工程、水和健康、能源、中小企业等等[14].

中国学者对适用技术的研究多集中在21世纪前后十多年间,研究的论题主要有:

(1)适用技术的内涵与特点.朱李鸣和王整风同样都认为,适用技术就是一种符合国情的、且能带来最大经济效益的技术[15-16].类似的,樊纲指出,“适用的技术”就是在具体的情境下能够使企业盈利的技术[17].而许志晋则从人与自然共生关系中,重新界定了适用技术——适用技术就是能够符合一定的社会、自然条件,并具有动态结构的技术[18].苏振峰、王礼力则对适用技术下了较为恰当的定义,他们认为,适用技术主要指适应于本国本地区的内外部环境,能与当地经济社会环境相互协调与促进,实现最佳综合效益的技术[19].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如患者治疗前后的精神状况、血脂和泌乳素水平及用药安全性指标数据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

现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 董重,胡斯翰,王冲,陈鉴鉴,顾欣欣(2-147)

(1)适用技术对发展中国家的帮助.20世纪五六十年代,舒马赫教授在访问印度、巴拿马等发展中国家时,提出了“中间技术”理论,即后来的适用技术理论.1965年,舒马赫创立了英国中间技术开发小组(Intermediate Technology Develop ment Group,ITDG),不断地传播中间技术思想.ITDG还在第三世界国家推动各式各样的“适用技术”计划,以便能够最大程度地帮助这些国家.比如,为了改善落后国家的饮水卫生问题,ITDG设计了许多简单又实用的饮水处理技术.舒马赫始终认为,适用科技能够帮助落后国家摆脱对先进国家的依赖,并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第三世界人民的生活水平.如,1969年,舒马赫访问北非国家赞比亚时,运用适用科技的理念,鼓励一名年轻的理工硕士托马斯·库比(Thomas Kuby),利用当地资源,设计出立体缩小版的纸质鸡蛋托盘,摆脱了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12]16.

(2)适用技术对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及其发展路径.林民书指出,借鉴适用技术理论,着力发展中小企业及技术产品创新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举措[22].许志晋认为,企业应具有适用技术共生创新能力,即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能力要素相互关联、组合,这种能力正是企业创新的核心[23].苏振锋、王礼力通过实证研究指出,适用科技能巩固、支撑与引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西部地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19]54.彭攀指出,小城镇应建立本地区的中间技术体系,由此带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24].许志晋、宋艳葵从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上论证了适用技术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他们认为,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理念(即技术创新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协调),将会成为我们构建循环经济与和谐社会重要的理论基础[25].

实施改良型创新对策建议有:

此外,我国学者普遍认同1981年美国技术评估局(U.S.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 ment)对适用技术特征的概括:①小尺寸.②省能源.③对环境威胁最少.④劳动力密集.⑤由当地社群所掌控.⑥在区域内得以永续[20].同时,学者许志晋、苏振锋,王礼力还对适用技术特性进行了总结提高,即,适用技术具有与时俱进性、区域性、高效性、生态性、协调性的特点[19,21].

(3)其他国家发展适用技术的成功经验:苏振锋、杨建党分别探讨了韩国、印度和新加坡发展适用技术的共性成功经验,即政府宏观调控、重视科普与科技人才,发展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29-31].

油菜高产是一项综合性的农业科技推广活动,涉及到种子、土肥、植保、农技、农机等部门。具体责任是: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局属各站所、乡镇、农业中心、村委会、样板点的落实等工作。项目技术组负责技术指导、技术培训、落实各项技术措施、高产攻关、品种比较试验、品种展示、观察记录和资料的收集总结等工作。

(1)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会由于患处疼痛和活动不便,产生不同程度的急躁和抑郁情绪,严重影响了患者病情的治疗。因此,护理人员要以亲和的态度,像对待亲人般对待病人,与患者多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每一个患者的需求,安抚患者的情绪。

通过国内外研究动态我们可以认识到,适用技术基本上可以从两类范畴来理解:①依据内涵来理解适用技术.适用技术指那些能够有效地利用本地区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同时能够获得社会、环境、经济等最佳综合效益的技术.②依据特征来理解适用技术.适用技术是一种大范围的技术,主要是指成本低、本土化、与环境相协调的技术.

2 适用技术的发展历程

适用技术是针对现代大科技系统所提出的一种人文科技,它经历了兴盛-衰落-再提倡的过程.从表象看,适用技术似乎未能带来划时代的重大变革,但实际上,适用技术的理念已成为人们面对科技问题时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

2.1 适用技术的兴盛

适用技术的兴盛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1)Firstly,the results of Phonological Awareness Test.The mean of syllable identity test was 4.82(10),which presented that theability of syllableidentity wasunsatisfactory.

事实上,我们认为,适用技术并非是一种低等技术(Low Technol ogy),它是一种结合了现代科学研究,以简便的材料操作体现出来的发展完备的科学知识,是在不消耗大量资材的情况下并且能高效使用的技术.适用技术也并非与高新科技完全对立,它所批驳的是盲目、片面追求高精尖而不考虑本地适用性的技术.

(2)适用技术为发达国家带来福音.20世纪70年代,世界爆发了能源危机.许多舒马赫的信徒,将适用科技的理念带往发达国家.比如,艾默利·洛文斯提出的软性能源路径(Soft Ener gy Paths)就在先进工业国家激起相当大的反响.洛文斯指出,面对能源危机的挑战,我们有两条路可以选择.第一条为硬性能源路径(Hard Ener gy Paths),即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紧密连接.第二条是软性能源路径,即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如再生能源),用软性技术(如气电共生技术)代替硬性技术,从而能够良好搭档能源品质与最终需求,创建出低耗能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3].第一次石油危机时期,各个国家开始注意到能源消耗与环境破坏之间的关系问题.在美国和加拿大,从个人、组织团体再到政府,掀起了一股发展适用科技的热潮.许多先驱者为适用科技的发展做出了扎实的贡献.如,约翰和唐娜·拉姆(Donna Ramsey)夫妇,他们在爱德华王子岛上完全依靠一台3 W的风力发电机生活[14].1969年,海洋生物学家约翰·托德(John Todd)和比尔·麦克拉尼(Bill Mclar ney)在加州圣地亚哥成立了新炼金术研究所(New Alche my Institute).新炼金术研究所是一个适用科技合理应用的典型场所,亦是推广适用科技的基地.中心22位研究人员有着共同的目的:复原大地、保护海洋以及教育人们如何善待地球.而美国政府受到这股草根运动的感染,在1976年同时成立了两个适用技术的专职机构.第一是在蒙大拿州成立了适用技术国际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Appropriate Technology,NCAT)[4],其宗旨是,以适用科技协助美国境内的低收入社区.第二是在加州成立了功能类似的适用技术办公室(Office of Appropriate Technol ogy,OAT),其目的是为了探索一些软性能源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适用技术已经形成了庞大的组织群,比如,适用技术发展中心(Develop ment Center for Appropriate Technol ogy,DCAT),同时推行了各种适用科技计划和田野工作,并拥有了自己的著作和期刊.

2.2 适用技术的衰落

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适用科技的发展有了一些成绩,但是,20世纪80年代中叶,人们又发现了新的石油储藏.石油无穷尽、核能最强效的思想又主宰了一切,我们又转换到崇尚大科技、高新科技的时代,而适用技术只是成为环保次文化的一种存在方式.如此一来,适用技术就未能扭转发达国家对大科技系统的依赖,不仅是先进的工业国家继续坚持“硬性能源”之路,许多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巴西等国,也选择了同样的路径.为什么一场由知识分子带头,群众与政府都热情参与的适用科技运动,会逐渐走向衰落呢?

综合来看,适用科技运动的日渐式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政治层面.适用技术的提倡者未能抵抗住强大的新政治力量(既得利益团体)的反扑.20世纪80年代初期,共和党重新掌控联邦政府与加州政府后,NCAT失去经费来源,OAT也被迫解散,甚至连卡特总统时代安装在白宫屋顶的太阳能板也遭到拆除.

(2)文化层面.霸权式文化是西方世界主流文化(Hege monic Culture),它压制了新兴的适用科技理念的挑战.西方国家继续以强大的高新科技来统治与支配全世界,掌控世界现代化的进程.

(3)技术系统的路径依赖.温纳谈到,适用技术的提倡者天真地相信,一旦有比高新科技更加人性化的适用科技出现,大家都会去选择它.当大家都选择了符合人性的适用技术,美丽的新世界自然就会降临[10]64-80.但是,技术史的研究却告诉我们,技术是路径依赖的,只有极少数的创新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因而,适用科技最大的盲点就是,漠视现代科技发展的历史.休斯认为,现代科技系统有着类似于物理世界中的惯性特质,系统中的技术、组织与心态等各种成分,倾向于让系统在既定方向上持续成长[8]460.现代科技系统就像一个巨大的既得利益集合体,除了各种相互串联的技术物,无数的制造商、工程师、学者及官僚,也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相互依赖,存亡与共.因此,适用科技的提倡者所挑战的不仅是无生命的现代大科技系统,还必须同时对抗隐藏在技术系统背后的既得利益团体.正如珀塞尔所言,适用科技的提倡者无力抗衡既得利益者的反扑,最后只能黯然退出历史舞台[11]629-637.而莎伦·贝泽(Sharon Beder)以“技术范式”的提法表达了与温纳类似的看法.他指出,技术的发展受到技术范式(主流科技或现代大科技)的影响,会沿袭着早期留下的轨迹,除非爆发一场库恩式的科学革命(包括发明家思维模式的变革、旧有社会架构的颠覆),现代大科技系统的地位才有可能被撼动[32].

(4)一些群众对适用科技的反对.反对适用技术的人们认为,不研究与学习先进的东西,而只是学习中间技术或小科技,是落伍的,旧式的,是非现代化的,推广适用技术会把一流的先进技术拒之门外;利用小技术进行生产,产量较低;现代科技使操作简单化与规范化,而适用技术往往要求劳动者有较高的技能、熟练的技巧.总之,各个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抛弃了软性技术(Soft Technol ogy)的路径,适用技术理论日渐成为一种空泛的议论.

②颈源性头痛常常不表现在它的病理改变部位,其疼痛的部位常常模糊不清,分布弥散。尽管患者疼痛部位多变,其实仍有规律可循。本人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颈源性头痛查体压痛点符合“四部27点规律”,只要符合“两部2点或2点以上规律”的颈源性头痛诊断率极高,医生诊断时也容易掌握。其中,绝大部分颈源性头痛的患者枕部有压痛点[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适用技术的许多理念与可持续发展思想相互融合,沉寂十几年的适用技术被重新定义为“适用且可持续的科技”(Appropriate and Sustainable Technol ogy,AST),再次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在欧美和日本,已逐渐建立起了上百个适用技术的研究中心.同时,适用技术运动的一部分主张已成为联合国发展总署(UNDP)等官方机构与施乐会(Oxfam)等各大国际援助非政府组织(NGO)的官方政策.

3 适用技术对我国创新的启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们认为,适用技术理念与中国特色的、符合我国国情的自主创新政策相一致,它可以成为我们发展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适用技术,是我国新常态时期经济发展的新支点,是走中国特色创新之路的新路径.发展适用技术的路径有:

3.1 改良型创新

改良是依靠本地区现有资源,在原有技术产品的基础上探索创新.它是一种渐进式创新,有着巨大的累积性效果,并能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改良意味着把国内外的先进技术改造成适应本地区发展的技术.相对于突破创新而言,改良创新资金投入较小,成本较低,更符合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国情.改良创新可分为改良引入技术与改良传统技术.

军队院校图书馆具有总部机关宏观把控、各馆资源共建共享、联合开发利用学术资源的优势,利于OA学术资源共享利用模式的建立与利用效率的提高。

(1)改良引入技术.引入技术指引入不同国家与地区的先进技术.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是迅速提高生产力水平的一个便捷方式.在引进技术时,应该考虑本地区地域性的自然文化条件,对引进技术进行改良,使其能够有效发挥.长期以来,我们技术引进的误区在于:引进有余,消化、吸收却严重不足.通过适用技术思想的指导,我们应努力形成引进——消化吸收——改良创新——应用——输出——再引进的良性循环.如,20世纪的日本之所以获得经济上的快速发展进步,就是对引进的国外技术不断进行本土化的改良与提高.我国的莱芜市钢城区一直是一个以钢铁产业为主的城市,近些年来,传统钢铁产业持续低迷.莱芜新艺粉末冶金制品公司引进并改良了白俄罗斯的高密度低合金技术,把产品密度由每立方厘米7.15克改良后提高到7.6克以上,加强了产品强度,填补了国内空白.

(2)改良传统技术.传统技术往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但是,在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情境下,传统技术的发展规模与产品需求都逐步缩小了.新常态时期,传统产业应有效地结合现代高新科技,灵活地进行改良创新,以使传统产业从“夕阳产业”转变为“朝阳产业”,真正成为内生于民族现代化中的技术.如,水塔老陈醋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等生产技术,开发出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型醋,把山西老陈醋从调味产业逐渐向健康产业、保健产业扩展,打造传统产业的新辉煌.藏药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医药,但是藏药的价值并未得到大多数人的真正认识.把传统的藏药生产加工融入现代高科技,使其走向科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千百年来一直靠手工生产的藏药,现在已经基本实现自动化流水线生产.藏药开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由图3可知,美丽兜兰在光合有效辐射(PAR)达到786 μmol·m-2·s-1时的净光合速率(Pn)达到最大。其中,以P1处理的美丽兜兰净光合速率(Pn)最大,达到6.47 μmol·m-2·s-1;P2、P3处理的美丽兜兰的净光合速率均高于CK处理的净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进一步降低,P3处理的美丽兜兰的光合速率进一步降低,最大光合速率仅为4.32 μmol·m-2·s-1,但仍比CK处理的最大光合速率提升了1.05倍。表明美丽兜兰在遮荫条件下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提高了美丽兜兰的光合利用效率,但也不宜过度遮荫。

我国选择与发展适用技术的途径有:积极主动地引进与消化外来技术[16];发展绿色适用技术(高效性、时变性、区域性、生态性、人文性相结合的技术)[26];余典范则认为,选择适用技术要考虑本国的要素禀赋结构和社会需求[27];而张海笔则从另一个视角提出,适宜技术的选择与发展要从协同学(系统要素、相关利益者等)的角度来进行[28].

(2)全员参与技术改良.全员一般指企业职工或本地群众.由于企业职工或本地群众对生产线及产品或当地资源禀赋情况较为熟悉,因此,群众非常有可能提出因地制宜的技术改良思路与方法.全员参与,集思广益,是有效的技术改良途径.

(1)政策支持.改良创新属于知识积累的渐进式创新,单次的改良未必能带来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因此,各级政府应坚持支持改良创新,包括资金、物质、人力方面的投入.

(3)积极推广二次创新.改良相当于二次创新,后发地区往往会利用技术改良实现再度创新.因此,技术的二次创新及扩散是需要重视的环节.通过实验、示范、培训、推广的系统化过程,有效实现技术的改良升级与应用.如,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农机局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他们首先建立实验区,得出经验数据;其次,在村里建立示范区,使村民亲眼看见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好处;最后,通过向村民宣传,请人们到示范区考察,技术培训等环节,最终实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大范围推广.

首联中瀑布从“元化”之中来,尾联又使瀑布成为落入人间的银河,再一次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而颈联和颔联短短四句话中写如同白练的水幕,如雷的水声,又有松桂树木和云霞的衬托、点缀。几个简单的物像就将整一个瀑布勾勒出来,好似一幅写意山水。这样的写法虽非精细的描摹但已经将清新秀丽的江南山水刻画出来,可以说是唐代山水诗最后一抹余晖。

3.2 自主创新适用技术

现实中的道理告诉我们,技术并不是越“高新”越好,“先进”并不等于“适用”,因地制宜的适用技术才是最有竞争力的技术.在我国经济新常态时期,更要走出“高科技至上”的误区,着力开拓本土化技术.如,山西省根据自身内陆盐碱地较多的情况,结合区域内气候和地形,努力自主创新与研发,改良盐碱地52万亩,改良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福建省泰宁县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雷公藤植物,积极与中科院上海研究院合作,集体攻关科研,研究出可直接从叶片中提取用于制药的甲素.科技“落地”,带动了全县老百姓致富.

功能翻译理论以翻译目的为总原则,将翻译的焦点从对源语文本的再现转移到更富挑战性的译语文本的创作,给翻译,尤其是实用文本的翻译实践中出现的各种必不可少且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1〕

自主创新适用技术的对策建议有:

(1)政策支持.各级政府应切实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政策支持.包括制度方面、基础设施方面、创新平台方面,为自主创新适用技术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具体实践中,应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产业自主创新的特点,分别予以不同的政策支持.

(2)依靠地区优势资源.根据本地区资源禀赋条件,找准科技创新的切入点与突破口,以点的创新推动面(整体)的创新,真正打造出本土化的、落地生根的、可持续发展的适用技术.如,内蒙古阿拉善盟拥有丰富的骆驼资源,凭借资源优势,他们积极开展骆驼的科研与产品开发工作,完成的多项课题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阿拉善盟由此也成为全国最大的骆驼发展与研发基地.

(3)培养创新人才.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科学普及,倡导创新文化,培育社会创新氛围,提高人们的创新意识,加快创新发展.

(4)发展中小企业创新.中小企业是适用技术的载体,自主创新的主体.许多时候,我们总是将创新的任务赋予大企业.事实上,中小企业框框束缚较少,体制机制较为灵活.据统计,目前中小微企业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80%,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我们应以中小企业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坚持发展中间技术,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区域技术创新.

我们常说:“教育有法,教无定法。”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是个大问题,我们高中英语教师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要勇于探索、实践。只有解决好初高中英语各方面的衔接工作,我们才能顺利、高效率地开展高中英语教学工作。

(5)科技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并不意味着闭门造车,我们还应该积极开展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整合各种有利资源,促进国内科技研发水平的提高.

[参 考 文 献]

[1]E.F.舒马赫.小的是美好的[M].李华夏,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7.

[2]Mu mford,Lewis.The Myth of the MachineⅠ:The Technics and Hu man Develop ment[M].New York:Harcourt,Brace&World,Inc.1967.

[3]Mu mford,Lewis.The Myth of the MachineⅡ:The Pentagon of Po wer[M].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Inc.1970.

[4]Lovins,Amory B.Soft Ener gy Paths:Towarda Durable Peace[M].New York:Har per Colophon Books,1977.

[5]Alan R.Drengson.Towarda Philosophy of Appropriate Technology[J].Hu mboldt Jour nal of Social Relations,1982,9(2):161-176.

[6]林乐芬.发展经济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7]Hazeltine B&C.Bull.Appropriate Technology:Tools,Choices&Implications[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99.

[8]Hughes,Thomas P.American Genesis:A Century of Invention and Technological Enthusiasm,1870-1970[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9.

[9]Willought,Kelvin W.Technology Choice:A Critique of the Appropriate Technology Movement[M].Colorado:West View Press,1990.

[10]Winner,Langdon.The WHALE and the REACTOR:A Search for Li mits in an Age of High Technolog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6.

[11]Pursell,Carroll.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Appropriate Technology Move 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1965-1985[J].Technology and Culture,1993,34(3).

[12]Dunn P.D.Appropriate Technology:Technology with a Hu man Face[M].NY:Schocken Books,1978.

[13]Mcguigan Dermot.Har nessing the Wind for Home Ener gy[M].Gar den Way Associates,Inc,1978.

[14]Argue,Robert and Emanuel,Bar bara and Graham,Stephen.The Sun Builders:A People's Guide to Solar,Wind and Wood Energy in Canada[M].Canada:Renewable Ener gy in Canada,1978.

[15]朱李鸣.“适用技术论”探析[J].科学管理研究,1998(6).

[16]王整风.发展中国家引进技术的选择——适宜技术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1984(Z1).

[17]樊纲.“现实竞争力”与“适当的技术”[J].理论视野,2000(6).

[18]许志晋.论适用技术的共生创新[J].管理前沿,2006(2).

[19]苏振锋,王礼力.适用技术与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11).

[20]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 ment.An Assessment of Technology for Local Develop ment[M].(GPO Stock No.052-003-00797-5).Washington D.C.:U.S.Govern ment Printing Office,1981.

[21]许志晋.浅析适用技术及其选择原则[J].技术经济,1994(8).

[22]林民书.从“愈大愈好”到“小的是美好的”[J].云南财贸大学学报,2001(4).

[23]许志晋.论适用技术共生创新能力[J].工业技术经济,2006(12).

[24]彭攀.适用技术理论的启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12).

[25]许志晋.支撑循环经济与和谐社会的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4).

[26]许志晋,宋艳葵.绿色适用技术:支撑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手段[J].科学学研究,1998(2).

[27]余典范.适宜技术理论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8(4).

[28]张海笔.协同视角下适宜技术选择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3(7).

[29]苏振锋.韩国发展适用技术的成功经验[J].云南科技管理,2004(4);

[30]杨建党,苏振锋.印度发展适用技术的成功经验[J].科技管理研究,1999(2).

[31]苏振锋.新加坡发展适用技术的成功经验[J].云南科技管理,2002(4).

[32]Beder,Sharon.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Technology and Society,1994,13(4):14-19.

 
赵华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