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新时代文化话语权建构的五重维度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

更新时间:2009-03-2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1]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实力,才能永久的屹立于世界,才能走向更加强大。因此,深入理解文化话语权的内涵与本质,积极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话语交锋,巩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切实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和文化利益,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化话语权的理论之基

深入理解话语及话语权的原始内涵,并结合具体现实准确把握文化话语权的外延,是推动新时代文化话语权建构的基础工作。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都在加强与韩国高校的学习与交流,一些学生也会选择去韩国留学进行学习与交流,通过对韩国文化以及风土人情的直接接触使其韩语学习得到很大帮助,提高了韩语交流水平。但获得出国交流机会的毕竟只有少部分人,大多数学生只能在学校进行韩语知识的学习,教师通过韩语知识的部分讲解,致使学生对韩国文化以及语言文化的了解与认知较为浅显、片面,导致学生的韩语交流能力得不到提高。

引水调控工程的富营养化湖泊生态与环境效应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表1),中国和美国的小型富营养化湖泊均开展了相关研究。美国Green湖的引水工程显著降低了该湖的营养盐浓度水平和浮游植物含量,从而降低了湖泊水体的初级生产力水平,明显改善了湖体的富营养化状况[30]。玄武湖作为城市湖泊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凸显出富营养化问题,水体流动性差,通过引入下关电厂冷却水对玄武湖进行换水,有效地增加了水体的流动性和溶解氧水平[31]。

(一)原生形态:话语及话语权

从广义上理解,人们的言语和所说的话都可以称之为话语,表示一种相互关系或一系列互动过程,即“借助于语言、含义、符号等形式在言说者和受话人之间进行意义交流”[2]8。目前,理论界普遍认同最早将话语权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提出来的是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20世纪70年代,福柯在其文章《话语的秩序》中指出:“话语就是人们斗争的手段和目的,话语是权力,人通过话语赋予自己以权力”。转引自许宝强,袁伟:语言与翻译的政治.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17页。自此之后,话语权概念被广泛运用于政治学、社会学等各个领域。全面而准确的把握话语权的概念就要抓住其核心即对“权”的阐释。话语权的“权”包括“权利”与“权力”两方面的意蕴,“话语权利”是指人们自由表达的权利,而“话语权力”则表现为话语产生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因而,我们对话语权的完整定义即具有能动性的话语主体所具有的利用一定的话语载体创造、表达、设置、传播和运用一定话语来引导他人思想和行为的权利和权力。

(二)次生形态:文化话语权

话语队伍是话语权中最活跃的要素。在新时代文化话语权建构过程中,发挥话语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话语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新时代文化话语主体是由政府、公民和社会组织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因此,我们在推进新时代文化话语主体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百家齐放、百家争鸣”为方针,从政府、公民和社会组织三大主体出发,充分调动各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不断壮大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汇集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为新时代文化话语权建设注入新鲜的血液,从而牢牢掌握文化话语的主导权。

二、文化话语权的时代之义

(一)提升文化话语权是抓住时代机遇,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然要求

人民群众是文化话语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在文化话语体系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和主要传播者。中国的故事就是中国人民的故事。人民群众创文化,人民群众话文化,这样的话语将更具有感召力和影响力。因此,在文化话语体系建设中,我们必须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话语主动性和创造力,让一切文化话语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其次,人民群众作为行走的文化传播者,应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统一,认识到自身行为对国家文化形象的深远影响,自觉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提高文化传承和弘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打造响亮的中国名片。

文化的最大魅力在于它的传承性。古代四大文明之中,只有中华民族的文化得以完好保存并延绵不绝的得到传承和发展,足以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性和科学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生存和壮大的源泉,是文化话语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石。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的文化话语体系,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将不会有持久的生机与活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就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5]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就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经过不断的思考、过滤、提炼而形成的文化遗产;它是中华各民族人民所共同认同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以及精神气质的集中表达,是全体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是新时代文化话语体系建设必须厚植的理论沃土。

现区间已完成穿越,根据施工过程中和后续的监测数据,0#承台角点最大累积沉降-3.4 mm,1#承台角点最大累积沉降-1.6 mm,2#承台角点最大累积沉降-2.1 mm,最大差异沉降3.4 mm,满足控制要求。

(二)提升文化话语权是应对国际挑战,巩固意识形态的迫切要求

著名的文学理论家萨伊德说:“文化成了一种舞台,上面有各种各样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势力彼此交锋。文化决非什么心平气和、彬彬有礼、息事宁人的所在;毋宁把文化看作战场,里面有各种力量崭露头角,针锋相对。”[4]4当前,文化话语权之争,不仅是经济、政治利益之争,更是意识形态之争。文化领域成为了意识形态争锋的主战场。谁抓住了文化话语权,就掌握了意识形态交锋的主动权,拥有了实现本国文化发展,维护本国文化安全的主导权。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自身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优势,向东方国家传输表征“西方意识形态色彩”的文化和价值观,占据了文化话语霸权地位,从而一段时间导致我国文化的“失语”和“失声”,严重威胁到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和国际地位。由此可见,提升我国的文化话语权,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改变国际舆论的被动地位和失衡格局,维护全球语境下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凝聚价值共识,是捍卫主流意识形态的正统地位的迫切要求。

三、文化话语权的提升之道

(一)以“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为核心,彰显新时代文化话语体系建设的独特优势

话语内容是话语权的核心要素。话语内容的民族性、可靠性、通俗性等都是提升话语权的重要着力点,其中最关键的是打造融通世界的话语体系。同时,话语主题又具有历史性,始终与时代和实践发展保持一致步伐,与时俱进地更新话语内容是保持文化话语主题生命力的必然要求。

留学生公寓以接待并为留学生提供日常住宿与生活服务为主,并承担学院内部各部门来访客人的接待任务,并为与学院签订培训协议的培训团体提供住宿接待服务。我们的培训接待费用结算方式有两种,一是承担各部门的接待任务,年底汇总内部结算;二是签订培训协议或合同,由乙方直接转账到我院账户,不以现金方式结算。关于留学生的住宿费用和我院学生的住宿费用相同,都是由财务部门统一收取,上交学院。各类收入与支出项目,都及时记录、报销,严格按照学院和有关部门的财务报账签字审批手续进行操作,并向学院和有关部门提供准确数据和符合要求的报销凭证。

文化的最大生命力在于它的包容性。从形成过程来看,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本身就是推陈出新、兼收并蓄的结果。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交锋,形成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因此,构建新时代文化话语权需要充分吸收和学习外来文化优秀成果,推动文化话语内涵的中西合璧,从而创造性地构建富含民族特色,又具有全球属性的话语体系,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同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提升文化话语权的重要途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我国文化话语权的独特优势,我们必须加以继承和发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中与时代发展不适应的糟粕,我们必须坚决加以批判和剔除。构建新时代文化话语权需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持古为今用和推陈出新相统一,深入挖掘和提炼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精神标识,不断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

民间机构组织是文化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对外文化传播活动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独特的优势。它既不必受到国际社会和人民群众的言论束缚,又比普通的单个话语主体拥有更强大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是增强中外民间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桥梁。因此,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民间组织的鼓励和支持力度,推动其合法化、规范化发展,推动对外传播机制的完善,从而为文化话语权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充当好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先行使者。

(二)以“百家齐放、百家争鸣”为方针,打造新时代文化话语体系建设的强大阵容

文化话语权不是文化和话语权的简单相加,而是两者的有机组合。文化是人类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被普遍认可且能够传承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的总和。话语作为文化的具体形式,表示一种相互关系或一系列互动过程,也正是在话语交流的过程中,才有了带有权力属性的话语体系的形成。而话语体系一旦生成,它又作为一种物质存在,深深地影响并制约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因此,文化话语权是一个国家自主提出、表达、传播本国文化话语,维护本国文化安全,主导本国文化发展,维护本国文化权益和根本利益的权利和权力。[3]66作为一种国家力量,文化话语权是国家主权在文化领域里的重要体现,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同时,文化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在现实中与话语权相结合,使文化话语权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其所表达、传播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诉求,其所维护和保障的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主导权。当今时代,文化日益成为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各个国家在文化领域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意识形态之争。文化话语权已经成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利刃,成为促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推手。

21世纪互联网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文化话语体系建设的外部环境和技术条件,同时作为一种崭新的传播媒介对文化话语体系内部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网络作为人们生产生活、学习、娱乐的重要载体和工具,丰富了人们获取文化信息的渠道,同时也充实了原有的文化话语库,增强了人们的创新和创造能力。新时代文化话语体系建设要融入互联网思维,以互联网为增强话语表达的重要媒介,运用各种科技手段搭建多种层次的文化话语传播平台,畅通文化信息输送渠道,抢占网络文化宣传制高点,掌握网络文化话语建设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专门就推动融合发展、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提出要求,强调要从“相加”到“相融”,着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具体而言,我们要大力提高官方媒体的敏锐度,增强化“被动”为“主动”,化“危机”为“契机”的能力,占领话语权的制高点,提高国际公信力和权威,实现官方媒体与世界的接轨;大力扶持民营媒体,增强其发展自主性和规范性,树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价值取向,充当好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助推器”;重视自媒体的对外文化传播价值,为国外受众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个性化的渠道和视角,打造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的“新引擎”。

文化话语权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文化话语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是经济强国、政治强国,更是文化强国。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国家政治、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增强为文化话语权建设奠定了牢固的物质基础。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日益以崭新的姿态走到了世界的中心,为增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推动文化话语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现实基础。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便利和频繁,拓宽了文化发展空间和渠道,极大地丰富了话语表达和传播的手段和途径,为文化话语权的建设提供了崭新的契机。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中的很大一部分则是对丰富的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的需要。因此,只有牢牢抓住文化话语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竞争力和创造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才能满足人民对文化发展的新期待,回应时代和实践对文化发展的新要求,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总之,只有始终坚持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以及创新,才能为文化话语权建设奠定更为坚实的生成基础;只有始终坚持对外来优秀文化的学习和借鉴,才能为文化话语权建设开拓更加广阔的运行空间,从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占领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开拓我国文化话语权发展的新境界。

(三)以“网络互联、网络互通”为契机,创新新时代文化话语体系建设的传播载体

传播好“中国声音”和讲好“中国故事”,让它走进千家万户,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需要充分发挥话语载体的独特优势。话语载体是话语权的重要构成要素,是实现良好的话语效果的重要保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以及全球范围内各种传播媒介的兴起,使得整个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为思想、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以“网络互联、网络互通”为契机,并根据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情况和话语对象思想的新变化,灵活选择文化话语载体,是加强和提升新时代文化话语权的一个重要方面。

政府是文化话语体系建设的骨干力量,在文化话语体系建设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方面,政府作为国家形象的代言人,应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在国际社会上积极主动的发声,捍卫我国的文化主权。一系列的事实证明,真理不去占领的地方,谣言就会去占领。在面对部分国家对我们的发展蓝图进行曲解、文化传统进行侵占的情况时,政府必须积极主动的作为,敢于亮剑,为中国在国际社会塑造良好形象。另一方面,政府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肩负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文化职能。因此,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推动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还强调,“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6]互联网为文化话语的有效传播提供了全新载体和巨大信息资源的同时,也对文化话语体系构建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用好互联网这把双刃剑,要求我们增强网络文化议题的设置权,把握网民的新特点,精准施策,唱响文化主旋律;提升网络文化信息的调控能力,净化网络环境,剔除有害噪音、杂音,开创网络新气象;加快网络文化安全的机制建设,防止西方腐朽文化的渗透,占领网络主阵地。网络是文化话语权建设的最大变量,只要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才能趋利避害,让“中国声音”传的更远、更广、更深。

眼前这个被称作铜绿山的山丘,若从远处看,的确看不出它与周边山头的形状、植被有什么不同。但走到它的身边,可以看出差别不仅明显,而且巨大。铜绿山随处裸露着山岩,岩体透出铜锈般的暗绿色,用地质探矿专业术语表述,这是岩体含铜品位高的缘故。眼前这座不起眼的山包里,已经探明贮藏有丰富的孔雀石、赤铜矿、自然铜等矿藏,把铜绿山说成是宝物聚集地一点也不为过。

(四)以“群众路线、群众观点”为路径,优化新时代文化话语体系建设的表达方式

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每一种文化都有展现自我、表达自我的权利。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只有通过具体的载体进行呈现,其秉承的基本理念及坚持的价值导向才能有形、可感,文化才具备产生吸引力、影响力与话语权的可能。优化新时代文化话语表达方式,必须始终坚持以“群众路线、群众观点”为路径。只有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文化创作理念,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文化服务导向,才能真正确保文化话语体系永葆生机与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1]新时期文化话语体系建设要坚持贯彻群众路线,则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生动的生活实践中汲取智慧和营养,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表达,实现政治术语和文化口号的通俗化、平民化,使话语更加“接地气”“有人气”;同时,人民是文化话语的创造者和提供者,也理应成为文化成果的享有者。文化话语权最终是通过具体可感的文化表达形式实现的。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原则,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生产多样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文化话语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学生扫描该课二维码登录,即可明确知识目标和重难点,如明确国际关系含义、区分国际关系内容、形式、理解国家利益是国家关系的决定因素(重点)、掌握如何维护我国国家利益(难点)。然后按照任务单的驱动,预习教材P93-96框题内容;结合微课和学情重复个性化学习;完成导学案“知识梳理”,以拍照方式将图片回传;完成平台推送的“预习检测”(选择题基础版),在线提交各自答案。

时间过得真快呀!林强信扳着指头说,景花厂撑了七年,七年啊,居然在老子的围追堵截下存活了七年。七年之痒,哈哈,想想阿花这小娘们也不容易。林强信像公鸭似的嘎嘎大笑。

同时,优化话语表达方式不仅仅体现于扎根本国人民生活,还体现于契合不同民族、国家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话语体系建设,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形成具有国际意义的、有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的思想理论成果。”[7]要想把中国的声音传得更广、更远、更深,就要坚持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为引导,把中国话语转换为世界话语。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要求我们必须打造融通全球的话语体系,打造融通世界的故事载体,打造融通中外的声音符号,才能让世界人民真懂、真信、真用中国文化,从而扩大文化话语传播的广度、深度、厚度,提升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

(五)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为支撑,激活新时代文化话语体系建设的信念源泉

文化话语权是一种基于高度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基础上所衍生出的文化影响力。当前我国文化话语权受到冲击,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存在的种种质疑,与我们丧失了文化自信有很大的关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还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8]201所以,牢固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提升我国文化话语权的题中应有之义。

所谓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对文化历史成就的一种矢志不移的肯定,对文化发展前景的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8]189文化自信作为一种稳定的、积极的情感倾向,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在对本民族文化历史和传统的认同,体现在对本民族文化发展和远景的自信。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优秀文化,彰显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是文化话语体系的“根”与“魂”。只有树立对中国传统文化高度的自信,才能唤起人民对民族发展的认同和认可;我们的话语体系在世界话语的交融与交锋中更有底气与生机。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在文化建设道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为文化建设绘制的一系列符合国情的发展蓝图,为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文化话语体系的“花”与“果”。只有树立对文化未来发展前景的高度自信,才能唤起人民对民族发展的自信和自豪,我们的话语体系在世界文化的创造和创新中才更有激情和活力,从而彰显社会主义文化的魅力,响应世界发展潮流,凝聚起建设文化强国的磅礴力量。

四、结语

话语是思想体系的展开,也是意识形态的中介,文化话语体系的构建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中心环节。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面对文化话语权建设面临的一系列新机遇和新挑战。对此,我们要积极适应环境,主动寻找变革,敢于推陈出新,推动我国文化话语权的整体优化,发挥我国文化话语权的独特优势,积极应对文化话语的交锋,凝聚文化话语权建设的强大合力,从而牢牢把握新时代文化话语体系建构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价值指引和精神支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1).

[2]夏征农,陈至立.大辞海(第六版普及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3]骆郁廷,史姗姗.论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的文化话语权[J].理论探讨,2014(4).

[4][美]爱德华·萨伊德.文化与帝国主义[J].谢少波,编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4).

[5]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6]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01).

[7]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8]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彭飞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8年第06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