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施肥方式对机插双季稻群体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更新时间:2009-03-28

机插稻育秧存在着播种密度大、单株个体生长空间小、后期单位面积群体大、营养生长受抑制和秧苗素质相对较差等问题[1]。机插后受秧苗素质和植伤等因素影响,个体恢复健壮生长时间延长,分蘖始期推迟,分蘖高峰滞后,后发苗多,主茎和分蘖叶片数相差较大,个体生长量较小,影响穗形扩展,穗型普遍偏小,且主茎与分蘖的穗形大小差异明显[1-2]。如何通过肥料运筹缩短返青期,促早发,争多穗大穗,早搭丰产苗架,提高群体质量,实现丰产稳产是机插稻大田管理的关键。为此笔者于2017年开展了等氮条件下,不同施肥方式对比试验研究,旨在探索机插双季稻科学施肥技术,为农户科学种稻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品种:早稻为株两优729,晚稻为桃优香占。供试肥料为含纯N 46.2%的尿素、含P2O5 12.0%的过磷酸钙、含K2O 60.0%的氯化钾。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组1为木香质量高的分组单元,组2为质量中等的分组单元,组3为质量差的分组单元。同时由灰色关联及模糊聚类可以粗略地寻找不同产地木香间性质的相似程度及亲缘关系,有利于更好地对木香进行质量评价研究。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7年在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株洲综合试验站的机械化育插秧示范基地上(位于湖南省醴陵市泗汾镇农场社区)进行。试验田土壤为潮沙泥,肥力水平中等偏上且均匀,有机质含量35.5 g/kg,碱解氮173.2 mg/kg,有效磷83.7 mg/kg,速效钾136.4 mg/kg,pH值6.0。前作种植绿肥,稻作类型双季机插稻。

对于细菌感染性疾病,要根据感染的部位和细菌种类选择正确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抗生素使用疗程应该达到一定的时间,一般宜继续应用至体温降至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后3~4天。小儿肺炎的抗生素疗程据不同病原而异,一般用至退热、全身症状明显改善和呼吸道症状部分改善后5~7天。

1.3 试验设计

分蘖动态调查结果(表2)表明,早稻始蘖期C1和C2处理的分蘖速度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明显,14 d后,二者的苗数明显高于A处理,而低于B2和B1处理,高峰苗期居中。其中C1处理第32天达到分蘖高峰,较A处理迟3 d,较B2和B1处理分别早9和6 d;最高苗较A处理多3.98万苗/667m2,较B2和B1处理分别少4.81万和2.36万苗/667m2。C2处理第35天达到分蘖高峰,较A处理迟6 d,较B2和B1处理分别早6和3 d;最高苗较A处理多1.55万苗/667m2,较B2和B1处理分别少7.24万和4.79万苗/667m2。成穗率以C2处理最高,C1处理次之,其后依次是A、B1和B2处理。晚稻分蘖动态趋势与早稻相似,最高苗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B2>B1>C2>C1>A;高峰苗期出现时间顺序依次为:A处理、C1和C2处理、B1处理、B2处理;成穗率以C1处理最高,A处理第二,C2、B1、B2三个处理紧随其后。以上分析说明,等氮条件下采用氮肥后移施肥技术,适量减施基蘖肥,增施穗肥,可有效控制机插稻后发苗数,提高成穗率。

广西将每年安排3000万元财政资金奖励,实行绩效加分政策激励各地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同时,将按照改造范围和标准,加强对项目的审核;完善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政策,要求商品住宅消化周期在15个月以下的市县必须采取新建棚户区改造安置房的方式;鼓励商品住房库存量大、市场房源充足的市县推进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加大棚户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并进一步完善棚户区改造重点项目库,对重点县区、片区、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实行重点监管;同时,对于工作推进不力、不作为的地区,将考虑问责。

1.4 田间管理

(4)朱毅兴等[4]研究提出机插稻蘖肥分2次施用为宜,因考虑机插双季稻有效分蘖期较机插一季稻短,故试验分蘖肥采用1次施用,分2次施用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经方差分析和LSR测验,早稻单产以C2处理最高,比C1和B1处理分别增产14.8和19.2 kg/667m2,差异不显著;比B2和A处理分别增产80.7和83.7 kg/667m2,差异显著。晚稻单产以处理C2最高,比C1和B2处理分别增产1.2%和4.25%,差异不显著;比处理B1增产8.8%,差异显著;比处理A增产10.3%,差异极显著(见表4)。

早晚稻机插后第3天,各处理人工查漏补蔸一次,将缺蔸率控制在5%以内。基肥于旋耕平田时全层施用,机插后第7天施蘖肥,露田复水后(早稻:5月23日,晚稻:8月24日)施穗肥,施用量按试验设计要求进行。机插后第2天起浅水勤灌,早稻于5月15日、晚稻于8月16日统一落水露田7 d,再灌浅水施肥,之后坚持湿润灌溉,破口抽穗期灌浅水,齐穗后干湿交潜,收获前7 d断水。其他栽培措施与当地机插双季稻栽培技术要求保持一致。

1.5 调查项目

移栽后第5天,各处理随机选择有代表性的点5个,每点选定20蔸观察记载分蘖动态。收获前一天各处理随机选择3个有代表性的点,每点调查100蔸稻株有效穗,并按穗数平均值取3蔸考察穗粒结构。收获时每个处理选择有代表性的点3个,各点实收30 m2,晒干除杂后过称测实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肥方式对分蘖动态的影响

早晚稻各设5个施肥方式处理,各处理氮、磷、钾在基、蘖、穗肥中施用比例详见表1。早稻施纯N 10.0 kg/667 m2、P2O5 6.0 kg/667 m2、K2O 6.0 kg/667 m2,晚稻施纯N 12.0 kg/667 m2、P2O56.0 kg/667 m2、K2O 6.0 kg/667 m2。采用大区对比试验,不设重复,顺序排列,计5个大区,每区面积425.8 m2,大区间筑埂包膜,单排单灌,防止肥水窜灌。

2.2 施肥方式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2.2.1 有效穗 从表3可看出,早稻有效穗以C1处理最多,较C2处理多0.28万穗/667m2,差异不显著;较B2和B1处理分别多0.48万和0.99万穗/667m2,差异不显著;较A处理多3.81万穗/667m2,差异极显著。晚稻有效穗变化趋势与早稻相近,以C1处理最多,C2处理第二,二者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且与B2和B1处理比较差异不显著,但与A处理比较差异极显著。说明C1和C2处理采用“分次施肥”,实现养分均衡供应,促进分蘖成穗,有利于保蘖争穗,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

2.2.2 穗平总粒数 从研究结果可知(表3),早稻穗平总粒数以C2处理最多,C1处理次之,二者与A和B1处理比较差异不显著,与B2处理比较差异显著。晚稻穗平总粒数以C1处理最多,C2处理第二,二者与B2处理比较差异不显著,与A处理比较差异显著,与B1处理比较差异极显著。说明A处理采用一次性全层施肥,B1和B2处理采用“一基一追”施肥,后期氮素等养分供应不足,影响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和积累,不利于大穗形成及穗型整齐度提高。

 

表1 各处理氮、磷、钾在基、蘖、穗肥中施用比例 (%)

  

处 理 基 肥 蘖 肥 穗 肥N P2O5 K2O N P2O5 K2O N P2O5 K2O一次性全层施肥 A 100 100 100 - - - - - -“一基一追”施肥B1 50 100 50 50 - 50 - - -B2 40 100 40 60 - 60 - - -分次施肥 C1 50 100 50 30 - 30 20 - 20 C2 40 100 40 35 - 35 25 - 25

 

表2 不同施肥方式处理下水稻的分蘖动态

  

季别处理成穗率(%)5 d 8 d 11 d 14 d 17 d 20 d 23 d 26 d 29 d 32 d 35 d 38 d 41 d 44 d 47 d苗 数(万苗 /667m2)有效穗数(万穗/667m2)早稻A 5.21 4.96 5.23 5.71 7.94 11.43 16.91 23.12 27.86 26.36 26.36 25.36 24.61 24.36 22.62 19.15 68.7 B1 6.09 6.38 7.59 8.08 11.55 17.04 22.00 27.47 31.96 32.96 33.45 34.20 33.96 29.98 25.47 21.97 64.2 B2 6.54 6.54 7.79 8.79 13.00 18.98 24.94 29.91 32.66 33.65 34.15 35.90 36.65 32.17 30.42 22.48 61.3 C1 5.83 5.83 6.33 7.58 9.56 13.29 18.51 23.98 28.48 31.84 30.71 28.21 27.46 25.72 24.47 22.96 72.1 C2 5.72 5.72 6.22 7.32 11.18 14.92 20.13 26.35 27.91 28.09 29.41 29.21 27.59 26.59 24.85 22.68 77.1晚稻A 5.45 5.90 7.28 8.70 10.80 13.12 18.26 26.61 24.20 23.13 23.09 22.37 22.98 20.97 20.27 21.05 79.1 B1 5.45 6.35 7.73 9.97 12.87 16.88 22.06 25.89 28.98 30.99 28.27 26.82 24.61 23.87 22.83 22.67 73.2 B2 5.87 6.90 8.03 10.28 13.39 17.64 25.09 28.99 29.72 31.10 32.13 25.47 24.68 23.65 23.49 22.85 71.1 C1 6.28 7.32 8.32 10.60 13.67 17.98 21.68 26.40 27.51 27.44 25.44 24.95 23.92 23.92 23.76 23.25 84.5 C2 6.49 7.02 8.16 9.63 12.53 16.71 21.20 26.44 29.96 28.34 27.30 26.65 26.20 25.01 24.69 23.62 78.8

 

表3 不同施肥方式处理下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

  

注:表中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大写字母分别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极显著(P<0.01),下同。

 

季 别 处 理 有效穗(万穗/667m2) 总粒数(粒/穗) 实粒数(粒/穗) 结实率(%) 千粒重(g)19.15 bB 103.7 abA 89.6 abAB 86.4 aA 27.9 aA B1 21.97 aA 99.3 abA 84.2 bcAB 84.9 aA 28.1 aA B2 22.48 aA 93.6 B1A 78.6 cB 83.9 aA 28.1 aA C1 22.96 aA 107.8 aA 94.2 aA 87.4 aA 28.2 aA C2 22.68 aA 107.9 aA 94.8 aA 87.9 aA 28.3 aA A早 稻21.05 bB 105.5 bAB 91.0 abA 86.2 aA 27.6 aA B1 22.67 aA 103.4 bB 87.3 bA 84.5 aA 27.7 aA B2 22.85 aA 107.5 abAB 90.7 abA 84.4 aA 27.8 aA C1 23.25 aA 113.9 aA 94.7 aA 83.1 aA 28.0 aA C2 23.62 aA 108.9 abAB 93.5 aA 85.9 aA 28.2 aA A晚 稻

2.2.3 结实率 早稻结实率以C2处理最高,C1处理次之,B2处理最低;晚稻结实率以A处理最高,C2处理次之,C1处理最低。早晚两季结实率变化趋势不明显,且每季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搞好技术培训,提高维修网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技术能力。农机部门要定期举办培训班,采取理论授课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训内容要紧跟形势,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经常向网点提供一些有关农机维修方面的技术资料,普及新技术、新知识,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

2.2.4 千粒重 从表3可以看出,早晚稻千粒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以C2处理最高,C1处理第二,A处理最少。说明增施穗肥有利于增加千粒重,但各处理间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2.3 施肥方式对产量的影响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数学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就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成功地使学生产生问题的教学,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在现行的数学教学中,部分老师还是很少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平台,仍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老师问学生答”的“解决问题”基本模式上,因此学生没有时间发现问题,也不可能自主发现问题,更谈不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了.由此可见,在初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是使学生获得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应该成为数学教师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教学行为转变的方向.

(1)等氮条件下,一次性全层施肥,虽可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但肥料养分供应变缓,且机插稻受秧苗素质和植伤等因素影响,个体恢复时间较长,前期根系养分吸收利用能力较手插稻和抛栽稻低,导致前期养分供应不足,影响禾苗早生快发,不利于高产群体形成;“一基一追”施肥,养分供应充足,有利于促发分蘖,最高苗增加,但后发无效分蘖多,成穗率下降,且不利于大穗形成;分次施肥,运用肥料养分后移技术,减少基蘖肥用量,看苗增施穗肥,能有效控制机插稻后发无效分蘖数,保蘖增穗,提高成穗率,增加总粒数和千粒重,提高单产。

 

表4 不同施肥方式处理下水稻的产量

  

季 别 处 理 产 量(kg/667m2) 季 别 处 理 产 量(kg/667m2)A 492.6 bB B1 504.5 abA B1 499.3 bAB B2 443.0 bA B2 521.3 abAB C1 508.9 abA C1 536.8 aAB C2 523.7 aA C2 543.4 aA A 440.0 bA早 稻 晚 稻

3 小结与讨论

剃头铺子的生意也不忙,有时半天没人光顾。但门口廊亭里总是有人坐着,天冷时坐在有太阳的地方,天热时坐在阴凉的地方,说一些家长里短。村里来了什么人,走了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坐在廊亭里都能知道,都看得见。

“衣二三”公司首席执行官和创始人刘梦媛介绍说,“衣二三”创立于2015年,目前拥有超过1500万用户,它也为很多设计师推介自己的服装提供了机会。她介绍说,“我们有超过100万件不同品牌的时装,它们都得到专业清洗,保证干净”。她指出“衣二三”的用户主要是22岁至35岁的中高收入女性,她们还可以加入一个数字平台,在上面分享时装信息,为其他用户提供灵感。

(2)该试验条件下,早、晚稻单产均以分次施肥C2(N、K2O各40%作基肥,35%作分蘖肥,25%作穗肥)处理最高,以“一次性全层施肥”处理最低。

(3)该试验结论与张杨珠等[3]研究得出的一次性施肥条件下,双季稻各项经济性状均好于分次施肥或相当的结论不一致,推测是因为机插稻与手插稻群体生长特性不同而异,手插稻采用湿润育秧,中大苗移栽,秧苗根系数量及生长势明显优于机插稻,移栽时植伤小,养分吸收能力强,返青分蘖快,高峰苗期集中,后发苗少,群体生长整齐,穗型差异小。

早稻育秧基质选用商品基质,3月23日流水线播种,每盘播种芽谷100 g,叠盘快速催芽齐苗智能暗室出苗后,运抵秧田,分厢摆好,地膜覆盖低拱保温旱育秧。4月15日机插,秧龄23 d,叶龄3.37叶,株行距10 cm×25 cm,每蔸插2~3苗。晚稻育秧基质采用过筛秧厢沟泥,6月24日播种,人工撒播,每盘播种芽谷80 g,半旱育秧。7月20日机插,秧龄26 d,叶龄5.43叶,株行距12 cm×25 cm,每蔸插2~3苗。

(5)机插稻蘖肥施用时期应依苗而定,秧苗素质好,插后返青快,新根萌发力强,可抢时早施;反之应酌情迟施,且减量分施,忌大肥猛施,造成肥害伤根,僵苗不发。

(6)机插稻穗肥施用应坚持因田因苗而异的原则。中期群体生长过旺,拔节期叶色不显黄的田块,应推迟到倒三叶期减量施用。

参考文献:

[1] 余喜华,黄国龙,丁秋凡,等. 机插栽培对双季早稻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J]. 杂交水稻,2015,30(4):31-43.

[2] 许怀林,周风明,张安存,等. 机插稻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J].耕作与栽培,2008,(18):61-62.

[3] 张杨珠,黄运湘,邹应斌,等. 双季稻一次性全层施肥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0,3(6):36-41.

[4] 朱毅兴,赵华军. 机插生育特点及施肥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8):61.

 
黄国龙,康敏,殷勤,陈献忠
《湖南农业科学》 2018年第03期
《湖南农业科学》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