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地方本科高校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更新时间:2009-03-28

1992年,国家经贸委、国家教委和中科院正式发起成立和组织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1],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其本质是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结合。产学研合作主要是指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创新为目标而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其致力于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试制和市场营销一体化,从而达到三方独自无法获得的高效益”[2]

在近30年的社会实践中,产学研合作表现出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高校借助企业提供的丰富资源及资金,不断转变发展思路和更新教育理念,培养符合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综合性人才,维持着高就业率;高校及科研院所提供的强大技术和人力支持也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地方本科高校,在我国经济新常态、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做出了更多的尝试和努力,认真总结经验,吸取失败教训,探索有效的对策机制,不仅有利于地方本科高校进一步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而且对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解决当前社会问题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现状

(一)部属高校产学研合作现状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央相继启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改革的法律法规,如《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等,为开展产学研合作提供了法律依据。我国部属高校率先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如:何海燕提出应充分论证以产学研为核心的二次分配机制、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分线管理、建立股份制学科性公司等,重视顶层设计、成果转化与科学研究互动、对接平台建设等内容[3]。闵涛、陈东等则指出,高校应选择与行业相适应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新模式主要包括优化政策、创新机制、服务地方经济等内容,如成立高校董事会、建立校企全面合作战略联盟、共建校企科技创新联合体、成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与地方结合的研究中心、设计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等。以上模式的探索和实施,创造了一大批有较高显示度的高水平科技成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金惠红等学者运用非参数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教育部46所直属高校2009—2012年的产学研合作效率,指出技术效率偏低造成了合作效率在四年间并无增长,还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和内部分化,文章最后提出了避免区域差异和内部分化加剧的三方面对策[5]

(二)地方本科高校合作现状

相对于中央部属高校办学,地方性本科高校具有鲜明的学科专业特色,地方性高校的教学改革、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服务水平始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关联。如:刘永安以东莞理工学院为例,重点研究了人才资源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计划、利用校内外资源、双师制、实习基地和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在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实践模式[6]。黄建伟在检索教育期刊发表有关旅游专业产学研合作论文基础上,以两个学院作为代表,从“产学”“产研”“研学”结合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了目前我国旅游院校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政府、高校和旅游企业等相关主体在产学研合作上应有的定位,应建立的三方合作机制[7]。孙健首先阐述了广东省10所地方本科院校在学科领域分布、动力类型、培养模式、目标要求、组织体系等方面的调查情况,分析了战略发展的新途径、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校企双方互利互惠互动发展的实效,指出了产学研合作存在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积极性不高、高校基础建设薄弱、政府主导作用不明显等问题,并提出了转变观念、健全校内机制、发挥政府主导功能等对策和建议[8]

每个人的思维能力不同,智商虽然差异不大,数学的敏锐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做题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效率难免出现差异,但是通过这样训练学生的审题,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快捷地读懂题意,了解题目所要表达的意思和回答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快速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写出要运用的概念及公式.从而提高他们的做题效率,使他们能够将更多有效的时间运用在做题思考上而不是读懂题意上.

二、地方本科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必要性分析

(一)产学研合作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

在全球化进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知识经济高速发展、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地方本科院校作为整个创新创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受现实办学因素影响,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还不够彻底,动力略显不足,为更好“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必须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实现教学与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二)产学研合作是地方本科高校创新创业的需要

在全球经济低迷和产业格局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此必然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培养适合新形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2013年年初,教育部研究制定了转型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启动实施了国家和省级试点,组建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等方案,以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结构与经济产业结构的匹配。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的生力军,地方本科高校迎来了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它们积极适应新要求,开展和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培养能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推进教育体系现代化,以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产学研合作是地方高校生存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在教学和科研人才的培养方面,主要是以理论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模式,这种模式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要求每门课程都力求章节完整、知识系统,课程设置模块化严重,学生能自由选择的课程不多,缺乏与市场的沟通,造成课程设置雷同,课程内容知识陈旧、老化、更新慢等。正因如此,导致课程体系狭窄单一,千篇一律,缺乏柔性,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调整远滞后于市场需求的变化。

当前较多地方本科高校的教师队伍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培养起来的,大多是博士后、博士、硕士,在专业知识、科研方面有着较高的素养和能力,但是翻阅大多数老师的工作经历,突出存在的问题是,有实践经验的、进入过一线生产的老师极少,大多老师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们对教学、科研活动保持极高的兴趣,对参与企业项目合作的积极性并不高。这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老师就是从校园到校园,没有企业单位的工作经历,在与企业开展项目合作时,很容易出现不适应的状态。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大多数高校引进博士研究生时,考虑更多的是博士的“211”“985”出身和相关的专业背景,对是否有实践经验或者说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较少。另外,因高校引入人才的条件规定,那些具有实践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而学历较低的优秀人才被拒之门外。

三、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意识不强、层次不高

随着国家政策和发展战略的明晰,地方本科高校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对转型发展和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办学定位明确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出发点,坚持创新实践和实用性培养体系来培养人才。具体表现便是不定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高校针对不同的专业邀请相关行业企业领域、研究机构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建议,从培养目标、培养能力、培养原则等方面出谋划策、充分论证,使培养计划更符合企业和市场需求,显示了积极的姿态。但行业企业领域专家对学校人才培养和某些领域的改革还存保留态度,他们认为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或培养计划的主体不再是学校,而应加大转变观念的力度,切实以市场的要求培育人,要更多体现出企业和市场的主导地位。

(二)校企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责任主体模糊

企业和学校作为产学研合作的重要主体,双方就技术合作、教学改革领域等问题开展交流、互动。但由于各自认识不足,加强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并不高,企业认为高校以理论研究见长,实用的成果还未经市场检验,利润回报慢,更倾向于直接购买成熟技术;高校认为企业难以真诚走入高校,企业长期坚持某一方面的资金投入,对技术的认可度和延展性不够,有某种意义上的抵触情结,这样导致双方把产学研合作仅作为松散的短期行为。即使合作能够开展,但因合作伙伴不固定,工作人员的调整,合作的内容发生变化,导致合作实质难以达到。另外,校企双方往往重视签约仪式,进行新闻宣传方面的报道,缺乏实际的操作和信息交流,合作的内容并没有长期持续,结果便是合作不了了之;而在知识产权保护和权益保护方面,双方应通过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并严格执行,但现实中缺乏第三方监督和跟踪,严格约束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在合作中易形成矛盾,难以进行更深入地合作。

(三)校内课程和教材与现实需求脱节

地方本科高校因办学时间短、办学理念模糊、办学定位不清晰,存在着办学基础差、投入资金不足、获取社会资源能力有限等问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特别是创新就业能力不符合行业企业岗位要求,如不改革培养模式,学生很难找到符合社会需求的岗位,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学校的办学声誉。因此,地方本科高校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主动研究经济新常形态下的新变化和高等教育改革新理念,明确定位目标,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积极采取措施,加强产学研合作项目决策,开拓更利于学校发展的空间。

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是阐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专用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因传统课程设置特色不鲜明,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教材使用受到传统教材的影响较大,与自己特色专业方向课程内容的编排缺少合理链接。对教学大纲的修订要求,也仅体现在教材的内容上,缺乏教师更多思考的空间。实验实训教材种类缺乏、内容滞后,不能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为了提供DNS服务,我们需要使用伯克利大学开发的BIND软件,即Berkeley Internet Name Domain。如果采用了默认的最小化安装方式安装RHEL6.3,是没有安装BIND套件的。可以通过如下命令查询系统中是否安装了BIND套件:

(四)校企人员互认互聘问题存在机制约束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发现学术英语(EAP)教学势必将成为高等英语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某一学科领域的英语,能够掌握跨科领域的语篇话语、体裁特点和基本语言交际策略和技能,从而提升学生在跨学科知识上的学术交流和沟通能力,培养引用英文资料论述观点以及区别事实和观点的学术批判能力。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在多元信息中鉴别真伪、筛选重点、并在思考中创新,以便在社会生活中获得生存和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正是学生应该着重培养的生活和从业技能之一。因此,学术英语教学体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需求和呼声愈发强烈。

四、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行之有效的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说明我国高等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高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是目前地方本科院校,特别是转型发展院校应关切的问题。产学研合作给高等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生命力,高校只有主动作为,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才能办好教育。尤其是地方高校应基于当前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审时度势,加强与企业行业和科研机构合作,借助外部智慧和资源,认真研判形势,明确发展定位,立足地方、服务地方,努力把地方高校建设成为区域内的育人高地、人才集聚高地、创新高地和服务高地。

我国民间融资监管实践中既存在监管过度问题,也存在监管不足问题,这些都是权力非理性行使的表现。与之对应,融资主体也存在逃避监管和滥用权利的非理性现象。

(二)明确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由于近年人口红利的影响,地方本科院校在招生规模上呈较大的增长幅度,学校用地面积、资源也随之有了增长。但随着就业形势严峻,学校前期只重视数量、不重视质量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人才培养跟不上行业发展的需要,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学校发展的瓶颈。为摆脱此问题困扰,地方高校要积极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采用多项措施,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如成立“校企合作工作小组”,该小组由主管创新创业的副校长具体负责,企业行业代表专家、其他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学院主要负责人共同参与。该小组专门负责解决产学研合作方面的各种问题,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科研合作、实习实训、制度建设、日常管理等具体工作,不断加强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联系。通过多方的合作教育模式,实现地方高校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有鉴于此,建议地方高校成立由企业、学校专家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方式。同时,各二级学院也要成立二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企业行业专家在校院两级委员会中比例都不少于三分之一。该委员会主要负责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审定工作。在专业建设方面,结合市场发展和行业的需求,在充分征求企业行业和科研机构专家意见基础上,要逐步增设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对于就业面窄、社会需求少的专业,实行停招、限招或隔年招生等。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方面,地方高校应鼓励二级学院开展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工作,充分学习企业的先进做法。同时,邀请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按大学科统一整合开展论证工作,逐步确定强化专业内涵、优化课程体系、注重素质教育和强化实践教学的培养原则,实现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目标框架。

(三)建立“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

为了满足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对教师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地方高校应逐步实施校企双向流动的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高层次人才,改变教师队伍的结构。地方高校应从企业柔性角度引进理论功底较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进入教师队伍,开设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实践课程,引进实践教学模块,让学生真正了解市场动态和市场对知识能力型人才的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在充分考虑专业建设需要的基础上,要加大外聘教师、特聘教授、兼职教师的引入力度,通过召开专业会议、研讨课程建设会,开展师资培训等活动,与行业高级技术人员达成合作意向。

另一方面,对于一些背景深刻的题目,我们认为题目背后的高等数学背景比原题更有吸引力,为此我们准备了“纠错码与通讯(2010-北京-20题,参考[5])”、“两工序流水线时间最优化问题与S.M.Johnson 法则 (2014-北京-20题,参考[2][7])” 等专题讲座.从同学们热情的参与度中,我们看得出来这些专题知识可以激发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兴趣.

其次,改革管理制度,增强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地方高校应制定出台符合各自发展特点的师资队伍“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办法,规定不满45周岁(含45周岁)的副高级以下职称教师原则上均应参加实践锻炼。锻炼方式可以是全脱产实践,时间一般为一学期。对于参与实践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差旅和住宿补助。实践锻炼期满后,由学校考核小组组织集中考核,重点检查实践锻炼教师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参考文献:

[1]左健民,张丽娟.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比较研究[J].比较高等教育,2002,11(5):33—37.

[2]杨燕.学研合作模式新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5(7):23—27.

[3]何海燕.高校学科性公司推进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探索[J].中国科技产业,2015,47(5):66—72.

[4]闵涛,陈东,冉进财.探索与行业高校相适宜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J].中国高新科技,2010,42(3):38—42.

[5]金惠红,等.教育部直属高校产学研合作效率测度——基于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的实证分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2(3):47—52.

[6]刘永安.地方性本科院校人才资源管理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8,31(6):57—61.

[7]黄建伟.旅游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中外比较研究——以康奈尔大学酒店学院与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为例[J].旅游学刊,2009,25(2):63—67.

[8]孙健.广东省地方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1,48(4):39—43.

 
张文强
《河南社会科学》 2018年第04期
《河南社会科学》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