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幼儿园教材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分析——以幼儿用书《幼儿园主题式课程》(春季版)为例

更新时间:2009-03-28

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北京行动纲领》中,明确提出了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理念[1],倡议对社会性别的关注应成为所有人的责任,强调在政策或项目的设计、实施、监控和评估过程中,要增强性别敏感性,并将此作为促进两性平等的一项全球性策略。

有研究表明,幼儿2~3岁后逐渐形成初步的性别意识。这一阶段的幼儿处于性别养成阶段,也是性别观念发展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所接触媒介传递的性别观念的影响[2]。家长为孩子准备的各类玩具、服饰等也会间接地将性别观念传递给幼儿。因此,让幼儿时期的个体接受正确的性别教育,对发展其未来的社交能力、家庭生活以及健全的人格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经调查,幼儿园中的幼儿用书是幼儿所接触的最主要、对幼儿影响最大的文化媒介载体。因此,幼儿园幼儿用书的选用极为重要,对幼儿性别观念的建立会产生重大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起,教科书中的性别角色研究逐渐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而其中的性别刻板印象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已有调查研究表明,不同性别角色所呈现出来的社会行为方式会对幼儿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促使幼儿形成对两性社会文化作用的固定看法。这不利于幼儿获得性别角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也影响了幼儿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发展。其中,“性别刻板印象”作为“刻板印象”的一种重要形式而存在,是“人们对男性和女性性别属性有固定看法的一种心理倾向”。根据研究需要,本论文采用杜克斯(Deaux)和里维斯(Lewis)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定义,即性别刻板印象是人们对男性或女性在人格特质、角色行为、职业分工、外貌特征等方面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4]

在杜克斯(Deaux)和里维斯(Lewis)的研究中,“人格特质”“角色行为”“职业分工”“外貌特征”4个维度之间可以相互检测,但各维度对其他维度的预测能力不同。他们在1984年提出了成人性别刻板印象成分属性(见表1)[5]。本文采用这一说法,从“人格特质”“角色行为”“职业分工”和“外貌特征”4个维度对幼儿用书进行性别刻板印象的分析。

 

表1 成人性别刻板印象成分属性

  

男性女性人格特质独立、积极、竞争、果断、不轻易放弃、自信、能够承受压力、有优越感情感丰富、能够全心全意关心别人、温柔、善良、善解人意、理解他人、友好、对他人有帮助角色行为一家之主、家庭收入主要来源者、领导者、负责家中的修理工作情感支持的来源者、打理家务、照顾孩子、洗衣做饭、负责家中的装饰职业分工卡车司机、保险代理、电话安装员、化学家、城市规划者职业辅导员、电话接线员、教师、护士外貌特征高大、强壮、肩膀宽轻言细语、娇美、柔软、举止优雅

本文以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主题式课程》(春季版)系列幼儿用书为调查样本。该套教材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指定公办和民办幼儿园使用的幼儿园教材之一,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幼儿园内使用较为广泛,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为更好地分析该套教材中的性别刻板印象,使研究具有可行性,特从系列用书中抽取14本以人(包括有明确性别的动物)为主角的幼儿用书(小班4本、中班5本、大班5本)作为研究对象,对14本幼儿用书中的性别角色从“人格特质”“角色行为”“职业分工”和“外貌特征”4个维度进行分析,以期了解其中存在的性别刻板印象问题。

在14本幼儿用书中,每本书都包含着以图片或文字形式出现的小故事。其中,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角色行为,决定了这个故事对幼儿产生的实际影响。考虑到不同性别在故事中担当主角可能对幼儿产生不同的影响,故对14本幼儿用书中,担任主角的频率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同时以文字和图片形式出现的人物性别故事一共有69个(小班21个、中班20个、大班28个);没有明确性别主角的故事3个(小班1个、中班2个)。以下将从“人格特质”“角色行为”“职业分工”和“外貌特征”4个维度,对这72个故事中的不同性别人物进行分析,探究其中的性别刻板印象问题。

周大国叹息一声说:“能确认。唉,毛主任可是我们医院的骨干,也是咱们江城有特别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真想不到啊,我希望警方能尽早破案,还死者与死者家属一个公道。”

不同性别角色在人格特质维度上存在性别刻板印象

在72个图文并茂的故事中:男性作为主角的故事一共有45个(小班15个、中班16个、大班14个),女性作为主角的故事一共有24个(小班6个、中班4个、大班14个),没有明确性别主角的故事有3个(小班1个、中班2个);正面的人格特质一共出现193次,男性的正面人格特质一共出现了117次占61%,女性的正面人格特质一共出现了76次占39%;负面的人格特质一共出现了64次,男性的负面人格特质一共出现了46次占72%,女性的负面人格特质一共出现了18次占28%。

二是开展健康河湖创建试点。在各地区推荐河湖基础上,优先选择条件相对成熟的河湖开展健康河湖创建的试点。通过试点工作逐步完善健康河湖创建措施,建立健康河湖创建的技术体系和保障规程,形成完善的健康河湖创建体系。

()男性正面的人格特质出现频率高于负面的人格特质

男性正面人格特质在14本书的72个故事里一共出现了117次,其中,出现较多的人格特质分别是“聪明”(14次)、“知错能改”(8次)、“乐于助人”(7次)、“敬业”(5次)等;男性负面人格特质在书中共计出现46次,其中,出现较多的人格特质分别是“无礼”(6次)、“调皮”(5次)、“懒惰”(3次)、“骄傲”(3次)等。由此可知,男性正面人格特质出现的频率高于负面的人格特质出现的频率,且体现的人格特质更为集中和丰富,说明幼儿用书中塑造的男性角色在人格特质这一维度上,存在性别刻板印象问题。

()女性正面的人格特质出现频率高于负面的人格特质

女性正面的人格特质在书中一共出现了76次,其中,出现较多的人格特质分别是“慈爱”(8次)、“善良”(6次)、“乐于助人”(5次)、“懂礼貌”(3次)等;女性负面的人格特质在书中一共出现了18次,其中,“调皮”“暴躁”“凶狠”等负面的人格特质各出现了2次,其他负面人格特质均只出现1次。由此可见,女性正面的人格特质出现的频率高于负面的人格特质,且体现的人格特质更为丰富,说明幼儿用书中塑造的女性角色在人格特质这一维度上,存在性别刻板印象问题。

4.在与人际交往有关的行为方面,男性较女性更具主动性

不同性别人物在角色行为维度上存在性别刻板印象

()对不同性别人物的角色行为进行分类统计

在所调查的14本幼儿用书中,有很多对人物角色行为的描述,为得到更清晰的结果,对文字和图片中不同性别人物的角色行为进行了分类统计。

文字中:攻击性行为男性出现了5次、女性出现了1次;游戏行为男性出现了7次、女性出现了4次;与艺术表现有关的行为男性出现了7次、女性出现了3次;与人际交往有关的行为男性出现了43次、女性出现了17次;与劳动有关的行为男性出现了18次、女性出现了10次;其他个人行为男性出现了17次、女性出现了15次。

图片中:攻击性行为男性出现了5次、女性出现了1次;游戏行为男性出现了13次、女性出现了7次;与艺术表现有关的行为男性出现了4次、女性出现了3次;与人际交往有关的行为男性出现了12次、女性出现了9次;与劳动有关的行为男性出现了13次、女性出现了8次;其他个人行为男性出现了24次、女性出现了14次。

()对不同性别人物的角色行为进行分析

1.在攻击性行为方面,男性行为多于女性且更有暴力倾向

式中:Φm为永磁磁通,R为气隙磁阻。式(4)表明齿槽转矩与永磁磁通的平方成正比关系。可见,如果适当降低磁通密度,可以降低齿槽转矩,但同时也降低了电机的性能。因此,减小dR/dθ是抑制齿槽转矩的可行办法。由此得到的可降低齿槽转矩的主要措施有:分数槽绕组、优化磁极极弧和槽口宽、斜槽和斜极、磁极分段错位、磁极偏移等。该电机不能用分数槽,考虑到电机的工艺性,磁钢易碎不易加工等情况,所以将消除齿槽转矩的方法定为电枢斜槽。

其中,L为双基基线长度,RS为双基距离和,RT,RR分别为发射机、接收机与目标之间的距离,HT,HR分别为发射机、接收机的飞行高度,VT,VR分别为发射机、接收机的平台运动速度,φT,φR分别为地面目标散射点相对于发射、接收平台天线轴向的俯仰角,ψT,ψR分别为发射、接收平台波束指向的空间角,δT,δR分别为发射、接收平台载机飞行方向相对于基线方向的方位角,θFT,θFR分别为发射、接收雷达天线波束指向相对于基线方向的方位角,θAT,θAR分别为发射、接收雷达天线相对于载机飞行方向的夹角。

文字和图片显示,在攻击性行为方面,男性共计出现了10次,具体表现行为有“推挤”“怒吼”“砸”“打鸟”“驱赶”“挥拳”“骂人”等,而女性出现攻击性行为仅有2次,具体表现行为是“推挤”。由此可见,男性表现出来的攻击性行为次数多于女性且更具有暴力倾向。

2.在游戏行为方面,男性较女性活跃且更有冒险性

文字和图片显示,男性参与的游戏有“角色扮演”“荡秋千”“跳绳”“捉迷藏”“打排球”“放鞭炮”“堆雪人”“捡贝壳”“踢球”“冲浪”“游泳”等多达十几种活动,而女性参与的游戏仅有“角色扮演”“跳绳”“荡秋千”“放风筝”“捡贝壳”“砌城堡”“玩玩具”“游泳”等不足十余种活动。由此可见,男性参与的游戏活动较女性更丰富、更有挑战性和刺激性。

橡胶相接枝SAN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两相界面相容性,同时也是为了避免橡胶粒子聚集,使橡胶相分散均匀,充分发挥橡胶粒子的增韧作用。乳液接枝掺混工艺ABS生产过程需要将接枝的橡胶粒子与SAN树脂挤出共混,形成最终的ABS树脂产品。共混过程就是将橡胶粒子分散在SAN树脂中的物理过程,因此共混设备及共混条件对产品结构及性能产生一定影响。

SVM类型选用c-svm,核函数采用径向基函数(BRF),核函数中gama参数-g设置为0.5;此时模型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惩罚因子c。采用Gridsearch方法寻找最优参数c。通过设置不同的惩罚因子进行模型训练,然后用所得的模型对训练集和测试集进行预测并计算其准确率。结果如图5所示,当惩罚因子c=0.000 01e+6时,训练集的预测精度为99.25%,测试集预测精度为98.75%。

3.在与艺术表现有关的行为方面,男性较女性稍显丰富

根据科尔伯格的观点,在幼儿园小班的用书中,应当增加具有男性与女性生物特征的相关内容,让幼儿了解男性与女性的生物性特点,使幼儿建立起清晰的性别认同意识;在幼儿园中班的用书中,应当塑造不同性别角色的多元化人物形象,尽量避免性别刻板印象,巩固幼儿已有的性别观念;大班是幼儿性别角色观念形成的关键阶段,幼儿用书应当帮助幼儿将准确的性别角色观念落实到具体言行中,巩固幼儿性别意识与行为的同一性。

根据男性正面的人格特质出现频率高于负面的人格特质和女性正面的人格特质出现频率高于负面人格特质这两点分析可知:在“人格特质”这一维度上,同样性别角色正面和负面的人格特质均存在性别刻板印象;不同性别角色的正面和负面人格特质也存在着一定的性别刻板印象。相比之下,在编写教材过程中,编者对男性人格特质的塑造更为突出、具体、丰富和集中,人物出现的频率也更多,对女性人格特质的塑造较为简单、分散,既不明显也不突出。因此,幼儿用书对男性人格特质的塑造比对女性人格特质的塑造存在更明显的性别刻板印象。

青瓷搬到了王金贵给她租的小公寓,那晚,王金贵兴趣很高,准备了浪漫的烛光晚餐,还为她准备了几近透明的丝绸睡衣。烛光晚餐只享用了一半,王金贵便按捺不住将青瓷往床上抱,可是从头到尾,青瓷都没感受到一丝愉悦,脑子里全是忧伤,关于十八岁,关于青春,关于何小勇,还有那个,孩子。

文字和图片显示,男性表现出的与人际交往有关的行为主要有“安慰”“照顾”“请客”“救人”“模仿”“问候”等共计48种,远远多于女性所表现出来的相关行为(21种),且男性表现的这些与人际交往有关的行为大多是自发的,主动性强于女性,显示出了男性在人际交往方面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嫁给大山的女人》在影片结尾标明“本片部分故事情节根据感动河北2006年十大新闻人物郜艳敏事迹改编”。所谓“部分故事情节的改编”,就是底本与述本之间的变形,这种变形是虚构型叙述所营造的虚构世界对实在世界的“有意识偏离”,这一“偏离”正是一种“符号片面化”的表现。但问题在于,如果我们将新闻与“新闻电影”中的“符号片面化”都视为“自然化”的过程,那么如何解释舆论对影片真实性的质疑呢?

5.在与劳动有关的行为方面,男性表现出的活动较女性更多且更有难度

文字和图片显示,男性的劳动行为主要有“采购”“建房子”“搬运”“抬水”“挑水”“爬树”“钻洞”“凿门”“挖窗”“修剪花圃”“刷墙”“维修”等共计22种;女性的劳动行为主要表现为“做饭”“浇花”“喂鸡”“种花”“打扫”“和面”“缝纫”“洗碗”等共计11种。由此可见,男性表现出来的劳动行为较女性的劳动行为更多,且男性的劳动强度更大、劳动环境更为艰难,既需要体力又需要勇气,而女性的工作相较来说更轻松、简单,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细心。

6.在个人行为方面,男性与女性差异不大

文字和图片显示,男性与女性表现出的个人行为差异不大,只是对男性的个人行为刻画得更为具体、形象一些,如“刮胡子”“吸烟”等更具男性特征。另外,男性表现出更多的“观察”“思考”“指挥”等个人行为,而女性的行为则表现得偏文艺一些,如“打扮”“编花环”“许愿”等。

(4)在对人物角色的相貌描写方面,男性最突出的特征是有胡须,而女性最突出的特征是发型多变(长发、短发、卷发、直发、编辫子、马尾发)。

不同性别角色在职业分工维度上存在性别刻板印象

调查样本中,不管是文字还是图片,对不同性别人物的职业都没有特别详细的描述,仅在称谓上有所体现。由于图片对人物的职业表现得少且不明显,所以仅就文字中出现的不同性别人物的职业进行分析。

画图、读图,看图表达、语言翻译成图;从复杂的图形中找出所需要的图形,从函数图象中找出或者想象出函数的基本性质以及方程的性质。

从世界形势来看,自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以来,社会生产力便得到了极大提高,生产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英、法、德等国家纷纷通过革命或战争的方式实现了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俄国也毫不例外地受到了世界形势的影响,资本主义开始在俄国发展起来。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发展态势不尽相同,在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阶段,一些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被新兴的国家追赶甚至超越,它们彼此之间并不满足于现有的世界格局,企图重新瓜分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以期从中谋取利益。因此,各国矛盾和冲突不断加剧,最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也未能避免地卷入了其中,并且试图以此转移群众的不满情绪。

书中的男性除了有“爸爸”“爷爷”“哥哥”“弟弟”等称谓外,主要从事以下几类职业(出现频次):(1)普通劳动者,有医生(3次)、摄影师(1次)、工人(2次)、邮递员(2次)、教育者(2次)、裁判员(1次)、农民(2次);(2)商人,有商店老板(1次);(3)领导者,有国王(1次)、官员(1次)。

书中的女性大多数没有明确的职业,多数是以“某男子”的妻子或母亲的身份出现,除了“妈妈”“奶奶”“婆婆”等与称谓有关的描述外,主要有以下几种职业(出现频次):(1)普通劳动者,有邮递员(2次)、教师(2次)、农民(2次);(2)超能力者,有魔法师(2次);(3)统治者:公主(1次)。

经分析发现,在调查样本中,不管是什么行业,女性以工作者身份出现的次数很少,甚至没有,大部分女性都是以母亲的形象出现,同时伴随着做饭、做家务等行为,而男性则承担了社会中各个行业的工作者角色,如医生、工人、官员、商人等职业,而女性除了在邮局和学校工作外,几乎没有表现出职业分工。因此,从调查样本可以看出,幼儿用书在“职业分工”这一维度上存在明显的性别刻板印象。

不同性别角色在外貌特征维度上存在性别刻板印象

调查样本中的文字和图片对男女两性人物的外貌特征并没有特别详细的表述和描绘。相较而言,文字主要用来描述人物的表情、外貌及整体形象,而图片则主要用来展现人物的服装、配饰、相貌等方面。文字中对不同性别人物外表的描述虽然存在着差异,但由于文字太少,并不能说明问题。从图片中,可以看出男性和女性在外貌特征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他一动不动地仰面躺着,现在,他能够听到病狼一呼一吸地喘着气,慢慢地向他逼近。它愈来愈近,总是在向他逼近,好像经过了无穷的时间,但是他始终不动。它已经到了他耳边。那条粗糙的干舌头正像砂纸一样地磨擦着他的两腮。他那两只手一下子伸了出来——或者,至少也是他凭着毅力要它们伸出来的。他的指头弯得像鹰爪一样,可是抓了个空。敏捷和准确是需要力气的,他没有这种力气。

(1)多数情况下,可以从服装或配饰中判断人物性别,人物为女性的最直接判断方法是人物穿裙子,或者佩戴有蝴蝶结、发夹等明显的饰品;反之,则为男性。

(2)在图片中,男性人物的服装颜色多为单一的色调、样式更为简洁,而女性角色的衣着颜色更鲜亮、样式更为复杂多变。

(3)男性和女性在配饰的使用上有明显的差异,且女性配饰较男性配饰在颜色上有更多的混合色,色彩鲜艳、亮丽,种类繁多。

综上所述,从样本的文字和图片中可以看出,幼儿用书在“角色行为”这一维度上存在明显的性别刻板印象。

综上所述,从“外貌特征”这一维度来说,幼儿用书由于文字描述过少,不能说明其存在性别刻板印象。而图片中不同性别人物角色的造型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十分吻合,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夸张成分,但仍然体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因此,调查样本显示幼儿用书中的图片在人物“外貌特征”这一维度上存在明显的性别刻板印象。

引导学前儿童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观念

“性别刻板印象”是教育领域当下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对幼儿用书中的内容进行性别刻板印象的分析,能够了解教材是否存在性别刻板印象,对促进教材中性别问题的研究有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探究幼儿教材中是否存在性别刻板印象,发现幼儿用书在“人格特质”“角色行为”“职业分工”“外貌特征”4个维度上,都存在明显的性别刻板印象问题。通过这一研究,可以提示:无论是幼儿用书的编写者,还是幼儿用书的出版机构,或是幼儿园教师、幼儿家长,都应当关注和重视性别刻板印象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尽可能消除性别刻板印象对幼儿性别角色社会化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科尔伯格认为:2~3岁的儿童能够正确分辨自己和他人的性别;3~5岁的儿童知道个体的性别不会随着年龄、情境等发生变化而改变,同时会选择同性成人作为模仿对象;5~7岁的儿童能认识到性别不会随着时间、情境、行为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并开始表现出与性别相适宜的行为,由此逐渐形成个体的性别意识、态度和行为[6]

文字和图片显示,男性表现出的与艺术有关的行为主要有“画画”“做操”“拉琴”“跳舞”“唱歌”“翻跟斗”“摄影”共计7种,女性表现出的与艺术有关的行为主要有“跳舞”“唱歌”“讲故事”“做操”共计4种。由此可见,男性较女性所表现出的艺术行为稍显丰富。

《公共关系基础》作为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拓展课,特别强调应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此外,教育部门在编写幼儿各类教材和读物的过程中,以及政府在拟定儿童发展纲要、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男女平等这一基本原则。教材编写者要树立性别平等意识,勿将旧有、落后的性别价值观带入幼儿教材的编写中,要以平等的性别理念编写幼儿教材。具体而言,在编写和校订学校教材和读物时,要注意男女两性比例的平衡;在编写和审定教材以及读物时,要增加女性出场的次数;在校订、审查教材和读物过程中,要注意性别指标的搭配;在使用、评价现行教材和读物时,应对教材和读物中有关性别偏见、歧视的内容进行清理,并编写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教材和读物。

幼儿教师在选择和使用幼儿教材时,应当具有性别敏感性,及时消除现行教材和读物中存在的性别偏见和性别歧视。目前,市面上充斥着一些关于性别教育的书籍,如《富养女孩穷养男孩的方法》《教你做女汉子的一百种方法》《真正的男子汉》等,这些书籍都片面地强调了个体男性化或者女性化的发展,割裂了两性之间的联系。教师要正确地看待这些书籍对学生的影响,在选择教材、读物时要注意性别平等原则,充分尊重性别差异。当人们不再以“性别”为基础界定人的社会属性时,男女两性才能发展出独立的人格,才能对社会生活拥有真正自主选择的权利,才能更好地促进人的社会化发展。

总而言之,对于正处于性别养成和性别角色发展关键时期的幼儿来说,成人应该努力传递性别平等的价值观,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观念的形成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儿童意识到男性和女性都有巨大的潜力,可以并肩创造人间奇迹。

参考文献

[1] 刘伯红.提高社会性别主流化能力系列之一:什么是社会性别主流化[J].中国妇运,2005(7):14-18,37.

[2] 李书娟.幼儿园教材中的女性角色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 李楠.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优秀成果论坛论文集[C].河北:[出版者不详],2013:443-444.

[4] DEAUX K, LEWIS L L. Structure of gender stereotypes: interrelationships among components and gender label[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4,46(5):991-1004.

[5] 张宇.幼儿园幼儿故事书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分析[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6] 郑新蓉.性别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61-62.

首先,标准化服务项目深入社区家庭,满足了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婚姻家庭的辅导需求,居民的家庭幸福感显著提升。居民寻求解决婚姻家庭问题的救助途径增加,解决问题的几率增大,有利于促进其家庭幸福及社区和睦。其次,通过开展婚姻家庭社会工作标准化建设,提升了重庆市婚姻家庭社会工作的服务水平,降低了冲动型离婚率,减少了婚姻家庭相关社会问题的发生,进而推动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健康发展。最后,“家和计划”项目为许多社会工作者提供了实现人生价值的服务平台,一大批含非社工专业出身在内的人才队伍正在成长起来,并不断推动我国婚姻家庭社会工作事业标准化的建设和发展。

 
徐莉,莫诗逸
《教师教育学报》 2018年第02期
《教师教育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