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以“中加项目”姊妹校交流为例

更新时间:2009-03-28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在跨文化交际环境中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即善于识别文化差异、排除文化干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成功进行交际的能力[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跨文化交往变得越来越频繁,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技能。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全球化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跨文化教育的要求。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加拿大与中国教师教育和学校教育互惠学习项目”(简称“中加项目”)应运而生。该项目旨在建立一个基于中国与加拿大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合作系统,推动双方在交流过程中寻找积极的、互惠的、适用于实践的方法,“探讨符合双方发展规律的教育体系,构建一个用于了解和比较中加双方教育系统的知识库,引导知识的多方向交流,更广泛地促进中国和加拿大中等教育之间的对话”[2]。因此,跨文化互惠学习是全球经济发展以及各个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产物,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西南大学附属小学与加拿大安大略省East Wood小学之间建立了“姊妹校际关系”。本文以西南大学附属小学与加拿大安大略省East Wood姊妹校的跨文化交流为例,探讨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结合西南大学附属小学与加拿大安大略省East Wood姊妹校的交流现状,对培养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中加项目关于推进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目标与主要途径

“中加项目”实施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推动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促进中加双方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小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但是,目前师生在实际交流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关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和实施途径的探讨还缺乏完整性、科学性和系统性。

()目标设定

为了加强双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通过对比中加两国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异同,结合当前西南大学附属小学与加拿大安大略省East Wood姊妹校交流的实际情况,“中加项目”将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分成三大板块,即跨文化交际的内容目标、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

1.跨文化交际的内容目标

西南大学附属小学与加拿大安大略省East Wood姊妹校学生进行视频交流前确定交流主题,即跨文化交际的内容。跨文化交际的内容是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明确跨文化交际的内容目标是双方学生顺利进行交流的重要环节,也是拓展双方学生国际视野的关键,能够增进双方学生对彼此文化的了解。

与一般的交际不同,跨文化交际的内容目标应该包括领会有关文化、跨文化、语言、多元文化、互惠学习等核心概念。首先,跨文化交际的内容的确定需要从双方学生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感兴趣的话题切入,引起双方交流的共鸣;其次,在内容的确定过程中,还需要明确当前进行交流的双方学生的特征,尊重双方学生的差异,包括个性差异和文化差异等;最后,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应该明确自己作为交流的主体应尽的责任。跨文化交际既是一个互惠学习、相互影响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学习、相互依赖的过程。学生在视频交流中的言行可能会影响交流的效果,反过来,交流的效果也会进一步影响互动交流。

2.跨文化交际的情感目标

情感作为双方学生进行交流的基础,决定着交流的态度和方式,并反映在言语和行为中。与“面对面”进行直接的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交流不同,“中加项目”开展的跨文化交际主要围绕姊妹校学生在进行视频交流的过程中对相关文化知识所产生的兴趣爱好、交流意愿、学习动机和合作意识等一些重要的情感影响因素而展开。

强化跨文化交际的情感意识是提高跨文化交际成效的关键。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长期习得十分重要。

2.学科式跨文化教育

3.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目标

“中加项目”提出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目标主要是指西南大学附属小学与加拿大安大略省East Wood姊妹校学生通过视频交流学到的知识和应该达到的高度,这也是跨文化交际的最终目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目标可以细分为使用英语、表达、倾听、沟通、探讨以及自我反思等子目标。

其一,使用英语。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学会使用英语这一国际通用语言进行交流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首要能力目标。对于中国学生而言,要更大胆地说英语;对于加拿大学生而言,应该可以通过交流来引导中国学生说英语。其二,表达。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是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基础,想要让对方进一步了解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就需要把相关的定义和概念表达清楚。其三,倾听。认真倾听是进行跨文化交际必不可少的能力。如果做不到认真倾听,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各方就不可能完全理解对方,也不可能引起共鸣。其四,沟通。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是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这里所说的沟通是指进行跨文化交际双方使用英语进行思想与情感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达成思想的一致和情感的认同。双方学生进行沟通的过程也是学习探讨的过程,为了获得更有价值的学习资料,双方在沟通的过程中应该要适当地引导对方深入探讨、研究相关内容,进一步掌握对方具有创新性的学习资源。其五,自我反思。学会自我反思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反思作为一个理性思考的过程,是学生进行交流之后做出正确选择的关键。对于对方的学习方式与资源不能照搬照抄、全盘借鉴,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去粗取精,选择对自身发展有帮助的学习内容。

()实施途径

2015年,西南大学附属小学与加拿大安大略省East Wood小学结成姊妹校,为小学生们直接参与跨文化交流建立了桥梁。自2013年“中加项目”实施以来,双方师生之间进行了许多互动与交流,如拍摄班级视频、实时视频交流与互动、阅读加拿大文学名著、进行书信往来、加拿大教师走进中国课堂等。通过这些交流活动,培养了小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扩大了他们的国际视野,并引导他们逐渐克服忐忑与羞涩,增加了文化自信。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目标的指导下,针对西南大学附属小学与加拿大安大略省East Wood姊妹校之间跨文化交流的具体情况,学校在实施“中加项目”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主要采取了以下策略。

1.融入式跨文化教学

情况4:当满足,时,师徒努力工作所获得的收益均大于付出的成本,但小于他们“搭便车”所获得收益 I'和 R',此时(1,0)和(0,1)是系统演化稳定点,(0,0),(1,1)是不稳定点,(p',q')是鞍点,演化稳定策略为(不努力工作、认真指导)和(努力工作、不认真指导),但最终会出现何种均衡,依赖于支付矩阵和博弈的初始状态。

所谓“融入式跨文化教学”,指的是在现有的学科课程中融入跨文化教育的内容,在不增设课程门类的前提下开展跨文化教学。也就是说,跨文化教育需要成为所有学科教学的共同理念,在现有的学科课程中挖掘更多的有关跨文化教育的素材。因此,融入式跨文化课程教学实施的关键在于“从现有的学科课程中挖掘与跨文化教育相关的元素,明确新内容在传统课程中的地位,找到将新内容与旧课程相结合的切入点”[4]197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促进跨文化交流的积极因素,而语言障碍则成为双方学生进行视频交流的一大难题。双方学生在刚开始接触时往往感到语言上的不适应,而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带来的挫折感和交流困难,又容易使学生陷入“跨文化交流的挫败期”。

因此,融入式跨文化教学强调从英语、语文、艺术、体育教学四个方面着手,要求按以下四个步骤实施。首先,强调英语教学。英语是中加两国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沟通工具,而英语教学则成为了解他国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有效途径,英语教学中渗透、融入的多元文化内容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其次,注重语文课程内容的拓展。通过语文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跨文化教育的内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有关加拿大的文学作品,以增强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再次,注重艺术课程教学与艺术表演活动相结合。西南大学附属小学十分重视艺术课程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比如话剧表演、演讲等活动,确定固定的时间来开展专门的艺术交流活动,并通过分析相关的艺术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加拿大的文化。最后,将体育课程重新进行整合,融入加拿大安大略省East Wood姊妹校的授课模式,注重开展综合性强的游戏活动,避免单一的学科教学形式(详见表1)。

二是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实现用水方式转变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 “双转变”。深圳、东莞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成效显著,均以高得分通过国家开展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中期评估,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了示范作用。推进水价改革,充分发挥水价调节作用,合理提高非农业用水价格,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落实好超额取水累进加收水资源费政策。

 

表1 融入式跨文化培养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英语教学第二步语文教学第三步艺术教学第四步体育教学主要途径在具体的外语教学中,融入、渗透多元文化的内容鼓励学生利用课外学习时间多阅读加拿大文学名著引导学生参与跨文化交际相关的表演,定期开展专门的跨文化交际研讨会在原有的体育课程教学基础上融入加拿大的授课模式具体形式例如,把文化分成“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两部分进行教学,既要涉及日常生活和习俗,又要涉及隐藏在其中的价值观念阅读加拿大当代童话名家肯尼思·奥培尔的《银蝙蝠》(Silverwing)、特雷尔夫人的《加拿大的鲁滨逊》等作品组织开展各种文艺活动,主要包括话剧表演、演讲等;举办跨文化交际研讨会,对相关的加拿大艺术作品进行分析与鉴赏开展新的综合性强的游戏活动,形成以体育课为主的,同时涉及算术、健康、体育等教学内容的综合课程

时代在发展,跨文化教育应与时代的发展和需求相适应,而融入式跨文化教育课程正符合21世纪的发展需要。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知识的重新组织,但不是一些不同内容的简单并列,而是这些内容相互作用并逐渐融合。新的信息不是知识的简单相加,而是知识的重组整合”[5]。学科的分化本身就会限制我们对于多元世界的了解,强调将多元的观点与发展需求相连结的融入式跨文化教育更有助于学生认识世界,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Priamus系统技术公司把注意力集中在模腔内的传感器上,该公司德国部负责人Erwin Konig认为注塑工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制造过程,需要不断调节,所有的调节都会对注塑部件的质量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此外该工艺过程还会受到多变的外部影响,这些外部变化对部件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

首先,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主要的情感目标就是要寻找双方学生交流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与交流的欲望,避免在交际过程中产生乏味和枯燥,消除低落的情绪。其次,有意识地了解双方的文化背景,是促进跨文化交际的第二个情感目标。只有发自内心而主动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才能从中获得进步,汲取自己想要学习和了解的文化知识。第三,要鼓励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表现出自信的姿态,这也是跨文化交际的情感目标之一。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学生拥有自信不仅可以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展开,还可以在交流过程中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第四,强化学生积极交流的动机,是跨文化交际又一情感目标。“动机对人的行动有激活、强化和指向三种功能”[3]。第五,要达成的最后一个情感目标是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在跨文化交际中,合作意识这一概念主要指合作与创生,达到互惠共赢的效果。

所谓“学科式跨文化教育”,是指基于跨文化教育目标而开展的新型学科教育。在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之后,由专门的教师在规定的时间独立开展教学活动。学科式跨文化教育的关键在于跨文化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在跨文化教育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激发教师的课程开发热情,基于本土文化环境引进外来课程,推进本土文化与跨文化相结合的教育课程开发”[4]209

以上述2个主成分因子为变量绘制载荷图和得分图,详见图5。由图5可知,载荷图结果与初始因子载荷矩阵结果相同,距离原点较远的点为主成分因子1和主成分因子2中权重值较大的成分;由得分图可知,10批药材样品分散在不同区域,表明药材样品质量与地域分布有关。

  

图1 学科式跨文化教育的框架模型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只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建构跨文化知识,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跨文化实践活动。由于西南大学附属小学与加拿大安大略省East Wood姊妹校双方共同组织的跨文化交流活动的次数与参与的班级以及人数有限,而由学校各自组织的主题式跨文化交流活动就成为学生参与跨文化实践的重要方式,成为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

3.主题式跨文化实践活动

学科式跨文化教育课程有其独特的优势。与融入式跨文化教学不同,学科式跨文化教育解决了复杂的跨文化交际问题,进行了更高层次的课程规划与整合,还能帮助学生在完成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之余,通过拓展跨文化交际的内容,对比中加文化,丰富学生的知识,提升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解决了融入式跨文化培养带来的问题。

想要学生之间能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就要营造良好的跨文化学习氛围,培养、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思维能力。学习氛围是影响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营造良好的跨文化学习氛围是培养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也是小学生学习跨文化知识的实际需要。语言是跨文化交流的核心要素,而营造英语学习氛围则是营造跨文化交际氛围的首要任务。因此,开展主题式跨文化实践活动首先要让学校成为跨文化交际的实践场所,鼓励同学之间用英语进行交流,通过角色扮演来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其次,举办跨文化艺术节也是开展主题式跨文化实践的有效形式之一。通过创办主题周、主题月或者跨文化艺术节之类的活动来吸引师生对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关注[4]227,并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加拿大的故事、音乐、戏剧、图画等在这些活动中展现给大家。第三,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让学生更熟知中国的历史,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届时可以为跨文化交际提供更多的实用素材(见图2)。

首先,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力军,最适合参与跨文化教育课程的开发。教师能够针对是否需要开设新课程、如何拓展新课程的内容以及实施新课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调研。因此,跨文化课程的开发应该重视教师的作用。其次,文化环境对课程的开发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文化植根于社会环境,并且蕴藏着巨大的资源”[6],包含着许多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的因素。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开发的课程并不适应加拿大的社会文化环境,而是应该结合加拿大安大略省East Wood姊妹校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和修正。除此之外,开发新课程还必须要明确学科式课程的开发原则,并遵循学科式课程的开发程序,循序渐进地组织实施(见图1)。

  

图2 主题式跨文化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主题式跨文化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学习跨文化知识的第二课堂,同时也为构建多渠道的沟通方式提供了便利,使学生从课堂走向实践,进一步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4.项目带动式跨文化交流

对于商业慕课的企业,向社会学习者开放其所开发的课程,同事对学习者也收取适当费用并设定学习基础等条件,使得商业慕课在面向学校销售课程的同时,也获得了校外众多学习者,开发的优质课程使得更多学习者受益。

学校开展跨文化教育的方式很多,项目带动式的跨文化交流主要是通过创建具体的跨文化交流项目来推动跨文化教育。“中加项目”姊妹校交流实际上就是为学生参加跨文化交际活动提供一个平台,希望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中加双方的相互交流与学习给他们带来新的学习体验,让学生有机会通过接触外来文化,一方面了解异国文化,另一方面形成更加完善的世界观。下面以“中加项目”姊妹校交流为个案,探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体步骤。

在跨文化交流的最初阶段,主要通过视频会议进行交流,出席视频会议的学校领导主要包括校长、书记、学科领头人。此阶段属于相互接触了解阶段,双方学校之间交流的目的主要是为今后学生的交流奠定基础,谈论的议题多围绕双方感兴趣或是有优势的科目展开。随着接触时间的增加,双方逐步建立稳定的关系,也对彼此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接着,根据之前谈论的感兴趣或是有优势的科目来确定参与交流项目的年级、班级、教师和学生。第二阶段主要通过视频会议来促进姊妹校教师的交流,完成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衔接。随着交流的加深,不仅可以掌握教师教学的大体情况,同时,还可以对学生的情况有初步的了解。第三阶段主要引导、促成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交流的内容主要是描述一些有关本国或者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包括文学艺术、饮食习惯、风土人情等内容。随着项目的推进,参加交流的人员也相对固定,但是,这个阶段学生之间的交流还不够深入,交流的内容也比较单一。在第四阶段,学生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加深,逐渐可以从描述本国的文化或者本地区的文化转向展示本国或者本地区的文化,为交流提供素材,同时还能简单地描述和理解加拿大文化,并产生共鸣。最后一个阶段,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也就是说,将加拿大的学生邀请来我国,同时也可以将我国的学生带到加拿大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多元文化,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见表2)。

It i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hree kinds of contexts that affects the translation of a whole text,to say nothing of wording in translation.A simple example is introduced:

 

表2 项目带动式跨文化交流实施方案

  

阶段主体主要任务第一阶段(商议规划阶段)姊妹学校领导姊妹校的主要领导者参与前期的交流和沟通,商议项目合作规划,制定短期、中期及中长期合作目标第二阶段(了解分享阶段)姊妹学校教师姊妹校的教师进行交流,分享主要的教师教学方式,知悉不同国家教师教学方式的异同第三阶段(初步交流阶段)姊妹学校学生姊妹校的学生开始进行简单的交流,描述本国或本地区的历史文化、艺术文化或饮食文化等第四阶段(深入交流阶段)姊妹学校学生姊妹校的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展示本国或本地区的特色文化,以及描述别国的文化第五阶段(切实体验阶段)姊妹学校教师及学生师生共同参与姊妹校之间“引进来和走出去”的交互学习和深度体验

学校教育应通过主动变革,不断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校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跨文化交际及其发展趋势,鼓励他们主动参加跨文化交际活动,引导他们积极面对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问题,坚持平等、合作、互惠的价值取向。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能够相互承认各自的文化,互相理解与尊重,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跨文化交往,这既是跨文化交际的目标,也是人类追求和谐发展的共同目标。确立跨文化教育的价值取向,注重跨文化教育的社会价值,是跨文化教育有效实施的先决条件。

、“中加项目推进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分析

“中加项目”推进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有效性指的是活动计划的完成以及跨文化交流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实际教学活动与有效培养途径的契合度将作为评价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融入式跨文化教学策略的实施

在开展融入式跨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能在现有的学科教学中增加、融入相关的跨文化内容,使学生了解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日常交往过程中的重要性。

“好了。我不需要你的解释了。思雨,你知道我并不是那种小心眼的女人。但你长时间在生活中对我的态度,已经证明了一切。这样一根年轻女人的长发丝,沾在你毛衣上而不是外衣上,这一点似乎已经证明了什么。你说呢?”老婆的目光咄咄逼人。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数学课、艺术课、英语课、体育课等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并互相分享有关加拿大的地理知识、风土人情、著名的旅游胜地等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数学统计方法和信息诠释的技巧应用于有关跨文化交际问题的讨论中,例如人口流动与跨文化交际、教育经费投入等问题。在艺术课堂上,教师组织与加拿大文化相关的表演,包括讲故事、唱加拿大国歌等。在英语课堂上,老师要求学生阅读与加拿大文化相关的英语小短文,并做相关的英文介绍。在体育课上,教师组织开展不同于传统教学的竞争型游戏,强调团队合作,注重学习加拿大校园文化,增强合作意识。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跨文化教育内容外,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还融入到学校的日常生活中。学校在图书馆做了与跨文化教育相关的主题展览,在教室的墙壁和走廊上都挂上了跨文化交流的宣传图片,在学校集会上也有传达“中加合作”的跨文化交流信息。

当然,融入式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是否有效实施,关键在于学生的跨文化学习热情是否被激发,以及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过程中是否积极拓展跨文化教学的相关内容。

()学科式跨文化课程的开发

在推进学科式跨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西南大学附属小学通过引进加拿大安大略省East Wood姊妹校的课程并加以整合、吸收,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实现与加拿大安大略省East Wood姊妹校的合作与对接。虽然截至今日,西南大学附属小学还未开设与加拿大文化相关的课程,但是学校正致力于建设与加拿大文化相关的精品课程和案例库,收集与加拿大安大略省East Wood姊妹校自主研发课程相关的资料,例如加拿大安大略省East Wood姊妹校的综合课程就是其特有的校本课程,是该校教师共同研讨形成的。在跨文化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西南大学附属小学十分重视激发教师的课程开发热情,基于本土文化环境引进外来课程,循序渐进地推进本土跨文化课程的开发。

为推动跨文化教育的有效实施,一些组织及个人致力于开发专门的跨文化教育课程。为此,西南大学附属小学在开发新课程的过程中,也积极学习和引进当前比较成功的课程开发案例,这将有助于了解跨文化教育课程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

当然,课程开发只是跨文化教育的方式之一,不能取代跨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校园环境的营造等其他跨文化教育手段。跨文化教育要实现预期目标,需要全校的师生共同营造跨文化交际的氛围,推动学校教学制度的变革。

()主题式跨文化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在开展主题式跨文化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西南大学附属小学始终坚持“一元主导、多元交融”的校园文化发展方向,大力推动中国小学生学习加拿大文化。在课余时间开展加拿大经典文学诵读大赛、小学生英语能力比拼大赛等活动,开展排球联赛、中外师生联欢晚会、圣诞嘉年华等跨文化交流活动。

由于跨文化教育效果的滞后性与表现形式的复杂性,跨文化教育者很难开展严格的研究以验证跨文化交际的效果,跨文化教育活动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行为的影响也相当的复杂,因此,针对跨文化教育效果的评价应该更为多元,更着眼于长远,而不是注重短期效果。在组织机构层面,应该建立专业的跨文化教育团队,指导跨文化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同时,积极争取与更多的高校合作,由高校带动基础教育学校开展跨文化教育,为基础教育学校培养跨文化教育的专业师资与领军人物。

()项目带动式教育合作的推进

在推进项目带动式跨文化教育合作的过程中,中加双方姊妹校之间已经建立了稳固的交流与合作模式,定期开展视频交流。在项目实训方面,西南大学附属小学借鉴加拿大安大略省East Wood姊妹校的“全真教学模式”,加强与姊妹校的合作,由双方共同制订培养方案、设计课程、组建团队。两校的合作不仅让学生受益,而且也让教师受益。

“加拿大与中国教师教育和学校教育互惠学习项目”是一个为期7年(2013-2020)的加拿大国家社科基金项目(SSHRC Partnership Grant),该项目旨在通过中加两国在学校教育、教师教育领域的跨文化交流和学习,加深中西方的了解和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化给教育领域带来的挑战。推进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从跨文化的视角去理解和研究课程学习的新方法,建立新的教育体系,提高全球化意识,以适应学校教学和教师教育方式变革的需要。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各个国家都应重视培养国际型、应用型人才,在基础教育阶段注重跨文化互惠学习成为了教育理论和实践所探讨的共同话题,学校跨文化互惠学习的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为国际化的经济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8]。目前,“中加项目”的受益范围从教师群体扩展到了学生群体,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通过对该项目参与者的观察和访谈发现,参与者的学习行为和交流范围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在命令里面,裁判官认为要先解释那些人的契约,他们处在他人的权力之下,向[缔约人]授予一项全额[对享有权力之人提起的损害赔偿]的诉权,而后轮到了这个告示,在这里授予一项以特有产为限的诉权。这个告示由三部分组成:事实上,从它之中或是发生以特有产为限的诉权,或是就[直接地]流入[享有权力之人的]财产为限的诉权,或是基于他的命令的诉权。告示的文句如下:基于与处在他人权力下的人缔结了一笔交易的情况。

关于当前推进中国学校开展跨文化教育的思考

斯坦福大学的艾维利特·罗杰斯(Everett Rogers)认为,“任何一项创新策略被社会所认可需要经历六个适应阶段,即注意、兴趣、评价、尝试、引进和确认”[9]。就中国学校开展跨文化教育而言,“观念引领、政策保障、重点突破、循序渐进、逐步推广”的实施策略应成为未来方向。

()观念层面确立跨文化教育的价值取向

面对跨文化交际频繁的世界局势,学校必须重视开展跨文化教育。跨文化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增进学生与国际环境的融合,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出现的阻碍需要学校反思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的不完善。尽管教育本身的力量无法解决由资源不足而引起跨文化交际的根本性问题,但通过学习可以强化学生有关跨文化交际的知识,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技能,帮助青少年儿童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扩大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力,进而为更广泛的跨文化交流奠定基础。

3.2 数据获取 为了测试昆虫生境移动监测软件的数据获取功能模块能否正常运行,本节通过上传一条昆虫生境数据至Bmob后端云数据库,检查软件的数据获取功能模块能否连接到Bmob后端云,连接云服务器成功后能否获取到数据以及获取到的数据是否与上传的昆虫生境数据一致,具体步骤如下。

“中加项目”作为西南大学附属小学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领航项目,在促进跨文化教育适应社会需要方面探索了许多新的方式和途径。这一项目对推动教师和学生的文化适应过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今后构建更多的跨文化交际项目提供了典范。同时,也使学生成为“中加项目”跨文化交流背景下最直接的受益者。

()政策层面认清跨文化教育的实施障碍

学校想要把青少年儿童培养成跨文化交际的中坚力量,首先要确保所有青少年儿童都有接受跨文化教育的机会。但是,如果根据不同种族、文化与阶层差别,学生被安排到特殊文化学校,无异于把学生人为地纳入一个个分离的文化世界中。各群体在文化方面的差异越大,对群体差异的强调越多,导致的文化隔离和社会后果就会越严重,最终可能阻断跨文化交际的真正实施。

除了建立以融合制学校为主体的公共教育体系,跨文化教育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政策层面的系统支持。没有国家行政部门的支持,没有相应教育政策层面的调整,学校将很难在跨文化教育方面有所作为。虽然每个国家教育政策对跨文化教育的支持方式有所不同,但是大体方向是一致的。出台明确支持跨文化的政策声明、规定在学校课程中设置跨文化教育内容、编撰供学校师生内部使用的跨文化教育手册、要求中小学教师接受相关的跨文化教育培训、支持举办真人跨文化交际活动等,都是学校跨文化教育深入推进不可或缺的要素,也是中国学校推进跨文化教育的方向。

()管理层面建设跨文化交际校园与完善跨文化教育体系

营造和谐、宽松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开展跨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但是,当今学校普遍存在管理方式“科层化”,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缺乏主动性,跨文化教育受到学科、班级、时间、形式等方面的限制。学校教育要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标,需要营造开放、和谐、注重平等对话的校园氛围,重视不同年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需要,在所有参与者中建立真正平等的跨文化交际关系,形成负有跨文化交际责任的共同体,营造注重沟通和交流的跨文化交际校园环境和课堂教学氛围。

此外,跨文化交际游戏的开发也是西南大学附属小学开展主题式跨文化教育实践活动的一大特色。游戏是一种极为古老、极为普遍的社会生活现象,是一种在特定时间、空间范围内遵循一定规则、追求精神满足的社会行为方式。对于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的学生而言,游戏更是他们获得社会生活经验、体会团队合作与互相尊重的重要途径,其价值一直为广大跨文化教育者所重视。从本质上说,小学生跨文化交际游戏是指“由未成年人自主控制的、能带来愉快情绪体验的、有操作材料的活动”[7]。西南大学附属小学开展跨文化交际游戏的主要目标包括:让教师和学生熟悉跨文化交际这一概念,让教师和学生熟悉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让教师和学生了解涉及跨文化交际及其能力培养的一些书籍,鼓励教师和学生在他们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跨文化知识。为此,西南大学附属小学还开展了一个为期7周的跨文化教育实践活动。第一周,主要活动内容包括互相介绍、破冰入门、定义跨文化、了解跨文化交际浪潮和班级讨论;第二周,主要活动内容包括介绍跨文化交际知识、提供有关跨文化交际的个案研究;第三周,重点讨论“跨文化交际者”这一概念;第四周,主要让学生体会跨文化交际的益处,并意识到他们自己的行为对解决跨文化交际问题的妨碍;第五周,主要引导学生理解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第六周,开展关于民族文化和多元文化融合的专题讨论;第七周,进行跨文化交际实践,将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知识运用于跨文化交际游戏的具体操作中。

()操作层面开发跨文化教育课程与活动项目

跨文化教育要想从观念形态转变为实践,需要找到有效路径,而开发适应跨文化教育的课程是实现跨文化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跨文化教育应该渗透到大多数学校课程中,不同的学术性课程都可以开展跨文化教育教学。就目前情况来看,开发跨文化教育课程的策略主要包括两种:其一,在现有的学科中融入跨文化交际与反对种族文化歧视等内容;其二,以跨文化交际为主线开发学科式的学校跨文化教育课程,在课程教学中给学生传授关于跨文化交际的基础性知识,帮助学生掌握跨文化交际的相关技能。

除了开发跨文化教育课程之外,学校还应创造性设计与实施各种主题式跨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跨文化交际实践,逐步形成正确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包括创造性跨文化交际问题解决活动、不同年龄特点学生开展跨文化交际的游戏、组织跨文化展览和交流艺术节等。那些缺乏跨文化教育实践经验的学校,也可以向有经验的学校看齐,吸收其跨文化教育实施经验,或者加大资金的投入,聘请有关专业的专家进行系统设计与实施指导。

()课堂层面引入体现跨文化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决定了师生间的关系模式,既是实现特定教学目标的重要凭借,本身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4]257。体现跨文化教育精神的教学应该是宽容的、多元的、有助于引发学生产生文化理解的,在多元的学习情境中,发展学生的积极倾听、有效沟通等技能。因此,学校应该倡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通过建立学习小组,让组内的学生进行沟通,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技能,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跨文化交际的认可。

跨文化教育应该坚持其整体主义的观点,把教学方法当成是跨文化教育框架中必不可少的成分。教育的本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对话应该成为跨文化交际的基础,并努力开展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对话,潜移默化地实现不同文化信仰学生之间交流,内化跨文化教育的理念。跨文化教学法并不局限于某教育阶段或者某学科,教育体系的各个层面都应该推广跨文化教学法,促进不同学科教学资源的连接与整合,共同创造具有跨文化交际意味的校园环境与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英语教育自选集[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6:248.

[2] XU Shijing, CONNELLY M. Reciprocal learning in teacher education and school education between Canada and China[EB/OL].(2016-12-20)[2018-03-31]. https://reciprocal-learning.ca/pages/project_overview.php.

[3] 张厚粲.心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6:78-79.

日本代表艺术家由Motoo Uota, Yoshio Nakajima,Chiba Fukushima,Kiyomi Yamato等10位著名当代艺术家组成,并开展了别开生面的行为艺术表演,表现了日本歌舞伎文化和密宗曼陀罗文化的交叉情结,赢得了现场观众的喝彩。

[4] 王正青.社会冲突中的和平教育:学校层面的目标与策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5] 赵中建.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90年代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35.

“一个育婴员除了要掌握对婴幼儿的基础照料技能外,是否掌握早教知识,也是客户非常看重的一个标准。”刘亚丽说,为此,华珂学校教研部专门对学员加强了这方面的培训,结合蒙台梭利、感觉统合、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采用参与互动的培训方式,让学员学到符合市场需求的知识与技能。

[6] LEDERACH P J. Preparing for peace:conflict transformation across cultures[M]. Syracuse: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1995:160.

[7] J.胡伊青加.人:游戏者[M].成穷,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9.

[8] 刘燕婷.学校跨文化互惠学习研究——以“闵竹小学-森瑞小学”姊妹校建设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6:1.

[9] ROGERS E. The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iffusion of innovation paradigm as an example of scientific growth[J]. Science communication,1995,16(3):242-273.

3.3.2 效度分析。效度是用来衡量测量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效度分析包括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本研究问卷中各潜在变量的衡量指标均是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相关文献和研究问卷,结合中国目前的无现金支付特性整理得到的,并进行了预试和征求了无现金支付使用者的意见,因此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整理:1)删除调查对象很少的13岁组调查记录;2)利用家庭问卷和体检问卷,对年龄、性别等关键变量进行补充;3)对其它变量标记缺失、异常等情况。利用SAS 9.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李碧静,李英
《教师教育学报》 2018年第02期
《教师教育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