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泉州南戏译介中语言修辞力量的传递

更新时间:2009-03-28

拥有“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美誉的刺桐城,文物之丰富可媲美西安古都。其独特的地域文化与历史积淀孕育出刺桐城精彩纷呈的文化大观。其中,有“晋唐古语脉存活化石”美称的泉州南戏更是这片富饶的晋江流域中激荡着的最强劲的支脉。然而在各种夺人眼球的现代艺术与诸多外宣困境的冲击下,这份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泉州南戏及其演绎语言闽南语却日渐衰微甚至被世人遗忘,因此正值构建“闽南海丝文化圈”方兴未艾之际,作为八闽子弟应该为此贡献绵薄之力。笔者将积极在翻译-新修辞观指导下梳理新修辞观与翻译学之间的共性与交融性,探索翻译-新修辞观对泉州南戏的翻译启示,并呼唤译者在文化对外宣传中注重修辞思辨,关注受众、追求语言修辞力量。

一、翻译-新修辞观的交融

无论在古代语境还是当代语境,翻译都是一门注重自我的更新的学科,能积极与众学科的互为借鉴、融合的特点也铸就其长盛不衰的生命体系,而其较强的学科间性也在鼓励理论创新的今天显得尤为可贵。而新修辞观是西方修辞学者批判继承古典修辞学、近现代修辞学观点之后,于20世纪中叶的欧美重焕活力并盛行至今的修辞新观。修辞新观的学科属性是修辞学,而作为语言学较为突出的分支,修辞学与翻译学的亲缘学科研究也历来较为常见,这也就为翻译-新修辞观的跨学科研究提供了现实基础。

此外,新修辞观比较注重“创作话语干预调解受众思想与行为”[1]1,这与强调“正确使用语言象征达到预期目的”的翻译学实际上不谋而合。首先,新修辞观与翻译学具有统一的目的——交际。翻译是中西文化交际的桥梁,而修辞更是人们为了提高交际效率而采取的必要行为;其次,新修辞观与翻译学具有统一检验标准——实践。修辞学与翻译学都是实践学科,离开实践谈修辞、翻译都是毫无意义的空谈。此外两者实践的工具也都是语言(话语);最后,新修辞观与翻译学具有统一的服务对象——受众,修辞活动与翻译活动都要求以受众为中心,修辞活动为受众创作恰当的话语,而翻译活动为受众使用正确的语言象征。因此可以看到,新修辞观与翻译学不乏重要的契合点,这也就为翻译-新修辞观的跨学科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何为“语言修辞力量”

(一)语言是否具有力量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经常被人们作为教育子女的蒙学经典而广为传诵,它不仅是华夏儿女为人处世的智慧,更是华夏儿女谆谆恪守的传统美德。从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在中国古代还是现代,只要语言媒介活跃在特定文化语境与社会语境下,就必然承载着对说话者、听话者乃至社会以及文化本身的强大影响作用。而滥觞于特殊时代的古希腊、古罗马的“言说科学、说服艺术”也无不强调了语言在特殊场合如法庭辩论、公共演讲中调动情绪、引起共鸣、强化思想的敏锐力量。因此,语言具有力量这一点毋庸置疑。

武术对外教材语种单一,制约了武术国际传播的影响力。语言是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武术的国际传播中,解决语言沟通障碍是关键问题。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来自意大利、克罗地亚、立陶宛等国的留学生表示,在自己的国家很难找到武术的外语教材,现存较少的教材也都以英语为主,因此,对于大众武术习练者来说,自学武术基本上不可能,语言阻碍了大众武术走向国际。由此,相关部门应该予以重视,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出版更多语种的武术教材,让更多的国际友人接触到武术,扩大武术国际传播的受众群体。

(二)翻译活动具有的语言力量类型

著名翻译学家尤金·奈达将文化负载词分为“生态类文化负载词、物质文化类负载词、社会文化类负载词、宗教文化类负载词和语言文化类负载词”[3],而作为闽南语精华最佳载体的语言文化类负载词则是弘扬泉州南戏文化的最佳途径。语言负载词是特定文化与特定语言的相互影响、促进后的完美结合体,在泉州南戏语言类文负载词的译介中更应在剧情发展的基础上把闽南文化与闽南方言进行综合考量,“巧妙地使用受众熟悉的方式有效劝服、诱导” [4]13,使之既享受到泉州南戏语言类负载词音律和谐的快感,也能体验其中丰富的内涵意义。

组织言语修辞前对文化负载词进行多重考量必不可少。从闽南语的音韵角度来看,文化负载词“假参假肉桂,哪知价钱有拙贵”中,“假-价”押的是[-ke] 韵部 ,“桂-贵”押的是贵韵部[-ui],双格押韵让该负载词在舞台演绎中抑扬顿挫、吸人眼球;再从闽南文化来看,“假参假肉桂,哪知价钱有拙贵”系闽南习语,形容看似不重要的人或物却价值不菲;最后结合剧情来看,“假参假肉桂,哪知价钱有拙贵”出自于梨园新戏《攀枝泪》,剧中描述韩府先设计诱骗连理当上“假夫人”产子,又设计夺子赶人,最后甚至有可能花下“昂贵”代价却不得不吞下欺君枉上苦果。因此为了服务于剧情并出于兼顾音韵与文化上的平衡,笔者采用套译法,将英俚语“The sparrow may be small but it has all the vital organs.(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予以调整,输出译文“The sparrow may be small but it has the vital organs all” 。此外可再举一例,高甲戏《许仙谢医》中有这样一句文化负载词“土地白眉,没请自来”,音韵上“眉-没”押同音韵;而文化层面上,作为掌管一方水土的“土地”,其消息灵通的人物个性不言自明。因此译文“A good source of information that come in without invitation.” 则既能较为完整地树立“土地”形象,又能努力构建了与受众一致的认同维度,即凸显了文化负载词音韵也保留其戏剧性。

三、修辞力量在泉州南戏译介中的传递

泉州南戏文化历经千年的变革与发展后却依旧脉络清晰,既有渊源直承唐朝的傀儡戏、梨园戏,也有明末博采众长、文武合演的高甲戏,如此耀眼的文艺术奇葩实不应该居一隅、相忘于世。因此,为了加强泉州南戏的文化外宣,可从翻译-新修辞观视角入手,研究泉州南戏在文化负载词、剧本唱词上的译介策略,侧重探讨在此修辞中译者将如何充分关注受众、关注修辞语境并发挥语言的修辞力量。

(一)泉州南戏中闽南文化负载词的译介

泉州南戏又称泉腔南戏,是以闽南话为演绎语言、以泉州音为演绎主调、广纳民间故事的戏曲艺术,而各剧目表演中音韵优美、形象简练、古老丰富的闽南文化负载词也常常被刺桐人所喜闻乐道、口口相传。因此,作为宣传泉州南戏文化的一大亮点,译者是否能积攒语言修辞力量、注重文化阐释、带领受众也能体验到刺桐城特有语境下文化负载词的魅力,则显得尤为重要。

历来教育都是一个为国家所重视的问题,它关乎到的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发展,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文化知识的学习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思想政治的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大学生没有良好的思想政治觉悟,不能完全的了解我国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意义,对于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来说就是一种极大的损失,“中国梦”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中的融入就是为了提高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让更多具备的专业化人才能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意义所在,并能为我国是社会主义道路建设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从而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进程,最终实现“中国梦”,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

翻译活动是文化外宣的重要步骤,是弥合中西文化缺失的特殊语言组织活动。翻译活动的特殊之处在于译者须面向受众,带着修辞意识对“语言象征予以有效利用”[2]4,完成翻译目的的同时,满足受众期待也影响、规导其的看法与行为。因此从深层次探查,可以看到翻译活动实际上也是一种带有明显修辞目的并通过在语言修辞上的加工而进行的交际活动,因而翻译活动所发挥的也是语言字里行间的修辞力量。因此,由语言编织而成的翻译活动具有的是语言的修辞力量。

由以上天线方案,带入Grasp中计算并带入后处理软件可得4个频段的C/I值分布,取C/I值为18 dB、19 dB和20 dB,做3条等值线,分别如图3~6所示。

在芜湖当日,早早醒来,踱步江边,众人或快走,或慢跑,或闲步遛狗……江中运沙的驳船鳞次栉比。一位老者以简易丝网,正在水流湍急的江边捕鱼,方才六点钟,已网上一两斤小鲳鱼,微型制氧机在铁桶的水里制造出无数咕噜噜的小泡儿。那些小鱼与老家小河里的模样近似,翘嘴鲳的一种。望着这些鱼儿,心底有什么东西仿佛又一次复活了。

分别选自高甲戏剧目《大河谣》《海上女神》的负载词“老猫探望金鱼缸”“十二月门神没相看”都是以若隐若现的闽南文化内涵为特色的负载词。“老猫探望金鱼缸”含义与“黄鼠狼给鸡拜年”类似;“十二月门神没相看”指泉州民间近年底(十二月)时注重在门或窗左右各贴一张形象各异年画的习俗。译者若是被“老猫-金鱼缸”“门神-没相看”这些表面意象所束缚,可能就会产生如“The cat goes to pay his respect to the fish”“To paste a couple of Chinese new year pictures”这样没有一定的信息补充与意象对比的译文,如此一来何谈引导受众的认知与理解,更别谈译文与舞台演绎是否具有语言象征的力量。因此笔者推荐采用补译的手法,及时补足隐藏于负载词背后的闽南文化空缺(“The cat goes to pay his respect to the fish--not with the best of intention”“To paste a couple of Chinese new year pictures--divide at heart”),这样在舞台演绎的过程中既能解放受众积极思维也能让这些负载词在受众心中的形象更加熠熠生辉。

《织锦回文》是泉州提线木偶戏的传统剧目,又名《窦涛》《父子状元》,该剧描述的是前秦刺史窦涛遭朝廷贬谪七年都毫无音讯,其妻苏蕙在锦缎上织绣出一首首寄情回文诗以寄托情思并决定坚定寻夫的故事。这里节选的一幕唱词《若兰行路》是该剧目中较为出彩的唱词之一,苏蕙在抒发其三寸金莲踏上千山万水寻夫路的哀怨与坚定时,这样唱到:

戏曲剧目中的唱词需要通过艺者舞台的表演来充分发挥相关主题的艺术效果,而戏曲剧目中唱词的艺术效果是否成功则需通过受众的检验。在台上短短数十分钟的唱词表演,译者都需在舞台可表演原则下竭力挖掘唱词中的明暗符号、精心编织语言修辞,最终获得受众群体的接受与认可。因此,在这一层面上,“翻译作为独特的话语模式”[5]77,译者就是修辞者,译者需充分关注受众感受,努力构建与受众一致的认同维度:唱词浅显易懂富于韵律、剧中人物惟妙惟肖、剧中戏剧性予以保留。

(二)泉州南戏剧本唱词的译介

“在话语方式与接受习惯方面,汉英存在巨大的差异”。[4]10虽然修辞者在剧本语言类负载词的译文话语组织上被赋予很大的优先权利,但决定其舞台演绎效果的判官则是受众,更多地采用受众群体习惯性语言并进行灵活转变也就成为译者处理负载词的又一良好途径。“有钱就圣夫人妈”选自梨园戏《雪梅与爱玉》,“圣”为闽南方言音“是”,而“夫人妈”是指泉州民间所供奉的女性神灵,在综合考量闽南文化与西方受众习惯表达(“Money can buy god himself”)后,笔者采用套译法,将译文调整输出为“Money can buy the goddess herself”。又一具有深厚文化负载的词语“风水先生无话说树蕾”是选自高甲戏《大汉魂》,风水是闽南地区甚至全国尤为神秘的民间奇学,非一个喜欢哗众取宠、骗取钱财的江湖术士能说得清道得明的,因此民间便有了“风水先生无话说树蕾”这一形容“爱故弄玄虚、卖弄学问但实际上毫无真才实学之人”的负载说法。因此为构建修辞话语也向受众突出这一坑蒙拐骗的江湖游士形象,套译西方俚语(“He who knows the most says the least.”) 后得出的译文版本“He is someone who knows the least says the most ”才更具吸引力。

原词:塞外雁声报寒,枯枝叶落为春残,山坑水响如琴弹。恨煞冤家,掠阮障拖磨。弓鞋短细,一双弓鞋又短细,过尽万岭共千山。君在他乡万里外,我儿夫,伊在他乡万里外。忆着伊人言语,那是割吊阮肠肝。比做山悬水深路如丝,坚心找卜君见我。比做山悬水深路如丝,坚心找卜君见我。

捷豹XJ家族的每一位成员都彰显了新英伦豪华与高质量驾驶乐趣共存的理念。在2018年,为致敬捷豹XJ家族诞生50周年而推出捷豹XJ50车型之际,捷豹全球设计总监严凯伦先生(Ian Callum)曾表示:“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断进化,捷豹XJ在沿袭家族传承的同时实现了优美设计、智能配置以及豪华体验的精妙平衡。作为豪华轿车的代表,捷豹XJ一直散发着隽永魅力,而XJ50车型是对捷豹XJ家族毋庸置疑的致敬之作。”

 

在该段唱词的开头,“寒”“残”“弹”分别押前鼻韵母[-an],为了在唱词译本中使受众满足其韵律体验的期待,笔者安排压[-d]音的单词“southeastward”“summer-deferred”“murmured”自然形成尾韵格律。此外,为了复刻以上韵格并能在短暂的舞台演出中向受众道出原唱词的较为隐蔽的文化含义,笔者“在受众愿意倾听的基础上,在内容与形式上进行必要的适调”[6]189,“塞外雁声报寒,枯枝叶落为春残”是中国大部分地区4月晚春倒春寒的景象描绘,为了避免受众的误解与译本行文的拖沓,笔者则将译文关键词安排为“the cold(春寒)”“a summer-deferred(姗姗来迟的夏天)”,该两词既能丰富表达又能准确道出并劝服受众认同中国春夏交替最后的过渡时期晚春所出现的倒春寒的现象,也更能烘托出主人公苏蕙千里寻夫的背景。在该段唱词第三句所出现的文化负载词“弓鞋”,实际上指的是中国古代女子裹脚所穿的“三寸金莲鞋”。为避免舞台演出效果适得其反,通过挖掘“弓鞋”背后隐含之意就变得势在必行,因此译文“O,Step by step,I plough on with my halting footstep”不仅依靠语言修辞力量消除了文化上的分歧、获得同受众一致的文化维度,同时也能兼顾了句子的韵律之美。

结 语

新修辞观与翻译学的跨学科视角赋予泉州南戏译介全新的理论导向,该视角让译者意识到受众中心为基础的语言修辞力量不仅意味着对戏曲文化象征的正确解读,更意味着对受众积极思想、行为的引导,并能最终为树立刺桐城独特的戏曲文化形象

奠定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Bitzer,Lloyd.The Rhetorical Situation[J].Philosophy and Rhetoric,Winter 1968,1(1).

[2]Herrick,James,A.The History and Theory of Rhetoric:An Introduction[M]. Boston:Allyn &Bacon,2001.

[3]Nida,Eugene.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4]陈小慰.外宣翻译:从“新修辞”理论角度的思考[J].东方翻译,2011.

[5]Schulte,R&J.Biguenet.(ed).1992.Theories of Translation:An Anthology of Essays from Dryden to Derrida [M].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6]陈小慰.翻译与修辞新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许建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