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龙州县乡村旅游扶贫模式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将扶贫工作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地位, 扶贫攻坚成了各地政府工作的重点,“十三五”规划也将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十大目标任务中。201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了要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发展特色产业脱贫,到2020年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2016年11月23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提出了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带动贫困人口脱贫。2016年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全国乡村旅游扶贫观测报告》,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有264万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最终实现脱贫,占国内年脱贫总人口数的18.3%。乡村旅游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逐渐凸显,成为农民就业的主要渠道、有效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主要途径、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力量、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通过产业和旅游带动乡村发展的模式体现了乡村地区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而龙州县地处中越边境,属喀斯特地貌,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良,旅游发展基础良好,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能有效带动就业,实现区域性脱贫的目标。

一、文献综述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

乡村旅游发展较早,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因其在旅游扶贫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出现了大量的文献研究。卢小丽等人认为目前乡村旅游的概念存在泛华的现象,并通过内容分析法对国内外近 23 年刊发的 75 篇涵盖乡村旅游概念的文献进行分析,从中抽取出频次乡村旅游是以休闲和学习为主要的目的,以独特的乡村环境为前提,以自然、文化以及农业活动作为核心的旅游资源,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市场,以可持续旅游为发展导向的旅游形式和旅游活动。[1]759-763蒋国龙等人构建了乡村旅游概念体系,即乡村旅游由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3个由低到高的概念组成, 其演化机理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市场需求为导向, 创意为核心, 产业融合为特征, 驱动乡村旅游发展逐步升级、演化。[2]709-713Moric对黑山的乡村旅游进行研究,认为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完善,乡村旅游的利益相关者如旅游者、当地居民和政府部门等的环境保护意识将不断增强,能对当地的文化和环境起到保护作用,能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3]54-73Frochot通过深入的分析,发现了乡村旅游能受到广大的游客追捧的原因,即乡村旅游能满足旅游者旅游体验、旅游休闲、旅游观光和回归田园等需求;[4]335-346Maestro、Gallego等学者对旅游者乡村旅游出行的动机进行了分析归纳,认为其动机有两个:一是回归自然,二是体验乡村生活。[5]951-964

假设1 对于给定的初值及控制输入u(x,t), 系统(1)的解Q(x,t),y(x,t)在(-∞,+∞)×(0,T]内存在唯一.

(二)乡村旅游扶贫

关于乡村旅游扶贫,国外研究的起步较早,起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但是相关研究较少,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开始广受学者关注,而国内的相关研究起始于21世纪初。中新网发文称开放式旅游扶贫具有返贫率低、致富速度快的效果,能深入到中国农村发展的各个方面。[6]51而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能更为有效地实现扶贫的目标,同时也有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7]76-79。从乡村旅游的长远发展来看,应当要对旅游经营者的社区利益进行合理分配,互利共赢,实现其可持续发展[8]12-24。这便要求建立起完善和合理的社区参与机制以及利益分配机制,通过培训、教育、宣传等不断提高社区居民服务素质和服务技能[9]43-45。除此之外,政府的扶持必不可少,在政府的扶持之下,当地的村民才能更好地参与旅游决策中,享受更多的就业机会[10]223-233

也有众多的学者对乡村旅游的扶贫模式展开研究,探讨能普遍应用于广大乡村地区的乡村旅游扶贫模式。于颖,刘勇认为现有的乡村旅游扶贫模式都各有弊端,模式的构建应符合中国乡村的实际情况,构建一个全新的社区旅游扶贫开发模式。[11]98-99就广西贫困地区而言,结合现有的政策,鲍青青,郭传燕则认为特色旅游名村(屯)建设模式和旅游产业融合模式两种新模式具有更好的扶贫效果[12]113-116。对于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具体开展,毛峰认为要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即政府主导,政策引领;因地制宜,长远发展;整合资源,立体扶贫;精确识别, 精准扶贫;营销驱动, 品牌提升;创新机制, 多样带动。[13]212-217

二、龙州县乡村旅游扶贫概况

(一)龙州县社会经济情况

近年来,随着工作、生活压力的日渐增加,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交通条件的逐渐改善,出游的时间和金钱成本逐渐降低,人们出游的需求日益增加,中国进入了大众旅游时代。而龙州县地处桂西南边陲,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如小连城、水口口岸、311 高地、那造屯国际红色革命根据地等;拥有优良的自然生态资源,如喀斯特景观的弄岗生态自然保护区,充满山水田园风光的上金乡,森林覆盖率高达 95%的八角乡,左江风景区等;拥有浓郁的边关风情、独特的花山岩壁画世界文化遗产资源和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等,为龙州县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龙州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景良好。虽然龙州县具备了发展乡村旅游业的良好条件,但是受文化水平、信息交流程度等的限制,当地的村民资金和能力有限,仍需要政府的扶持。在政府的指导和扶持下,以合作社的形式带动全村人民共同建设乡村旅游企业,带动更多的村民就业,对解决当地的脱贫问题意义重大。

龙州县是中国2017年计划完成脱贫任务的国定贫困县,是广西计划脱贫县中唯一国定贫困县,也是崇左市唯一计划2017年完成脱贫任务的贫困县,其扶贫任务艰巨。据统计,“十三五”期间,龙州县贫困村共有47个,贫困户有50828户,贫困发生率达23.2%。调研发现,龙州县地处桂西南边陲,属喀斯特地貌,自然景观优美,生态环境良好,但是也直接导致了山多地少的局面,村民少有农田,大多以甘蔗种植维生。而且,龙州县村民地处山区,与外界交流较少,距离北上广等劳动力需求较高的经济发达地区较远,村民少有外出务工,家庭收入来源少,贫困问题日益凸显。文献资料显示,龙州县目前因病失去劳动能力导致贫困的有3584户,约占贫困户的25.57%,因残导致贫困的1108户,占7.9%, 因学导致贫困的2241户,占15.99%,因灾导致贫困30户,占0.21%[14]14-18

2.模式的实施途径

(二)龙州县乡村旅游扶贫情况

龙州县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有优良的自然生态资源、浓厚的红色旅游资源、浓郁的边关风情、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花山岩画遗产资源等,被评为“中国天琴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龙州县有广西星级乡村旅游区 2 家,广西星级农家乐 3 家,农民转型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高。

1.模式选择背景及可行性

2017年,龙州县整合3.35亿元,重点投入47个贫困村产业项目、村屯道路、人畜饮水等领域。目前贫困户特色产业覆盖率达65.4%;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7853户3.21亿元,边贸小额贷款8370户3.15亿元;确定符合易地扶贫搬迁1962户,10个安置点加快建设,危改项目开工1173户,竣工707户;全县47个贫困村均成立村民合作社并挂牌运行,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有保障。同时龙州县还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扶贫,以产业的形式带动贫困村民就业,促进村民增收,创新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模式,采取了以合作社的模式运营乡村旅游微型企业,村民参与的热情高涨。目前龙州县扶持的乡村旅游扶贫合作社情况详见表1。

三、龙州县乡村旅游扶贫模式

(一)乡村旅游扶贫合作社模式

乡村旅游扶贫合作社模式的实施,一是要以扶贫为核心,以村民特别是贫困户为主体,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让村民真正参与到合作社的经营和决策中来。当地村民至少占乡村旅游扶贫合作社成员总数的80%,解决当地村民就业难,收入来源少的问题。二是政府要起到指导带动作用。在乡村旅游扶贫合作社发展的初期,外部力量的介入对于合作社的形成具有要重要的作用。合作社成员由于知识、能力、资金有限,而旅游的投资回收期较长,因此合作社的早期发展仍要依赖于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同时,政府部门特别是旅游部门应多学习成功的乡村旅游合作社或者是其他专业合作社的经验,增加认识,并着重推进龙州县乡村旅游宣传推广、信息服务和人才培养等工作。三是要完善乡村旅游扶贫合作社的原则和规章制度,制定合作社的章程,明确社员的权利和义务,确定利益分配的方法。四是合作社应采取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方式。从长远发展来看,乡村旅游扶贫合作社是村民自己的组织,社员为当地的村民,自主管理、自我受益是乡村旅游扶贫合作社设立的宗旨。

承认、接纳消极情绪的存在,与之好好相处,不要试图将其赶走,不要一味地对抗,把消极情绪当成来你家做客的人,好好招待它。当它受到友好的接待,自然会满意而安静地离开。

龙州县位于广西崇左市,地处桂西南边陲,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 184 公里,是龙州—宁明—凭祥中越边关金三角的组成部分,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滇桂黔石漠化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距南宁市200公里,总面积2317.8平方公里。2015年末, 龙州县总户数79907户,总人口26.85万人。其中农业户口63396户,21.25万人。龙州县境内口岸众多,如水口国家一类口岸、科甲二类口岸等,还有科甲、横罗、那花、布局、水口等中越边民贸易互市点等。

陇西县是甘肃省43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全省58个扶贫重点县之一,整体属于六盘山等14个连片扶贫开发区域,2017年全省减少贫困人口6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4.2%下降到9.6%,2017年陇西县贫困发生率依然是12.4%(回退前),贫困面还很大。如何继续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意义重大。

 

表1 龙州县乡村旅游扶贫合作社情况表

  

序号 名称 地址 经营模式贫困户人数1 洞埠屯鼎力休闲山庄己入股农家乐人数19户65人2 那印屯农家乐 龙州镇百农村龙州镇百农村洞埠屯 合作社 69户322人14户58人3 板省农家乐 响水镇鸣凤村那印屯 合作社 63户320人3户6人4 壮营农家乐 彬桥乡清明村板省屯 合作社 61户271人17户78人5 武德欢来谷农板潭屯 合作社 116户484人45户180人6 下冻那宋农家乐家乐 武德乡枯贡屯 合作社 123户515人19户71人合 计 487 户2143人下冻镇峡岗村那宋屯 合作社 55户231人117户458人

2017年上半年,龙州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5.7亿元,增长5%,财政收入3.34亿元,下降23.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11元,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52元,增长12.6%。同时,龙州县凭借花山岩画景观、红色旅游资源以及优美的沿边自然风貌,大力发展旅游业,2017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201.07万人次,同比增长42.34%,旅游总消费21.4亿元,同比增长53.22%。

1.模式选择背景及可行性

(二)与企业联动的扶贫模式

心理学家认为: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第一印象效应。中途接一个班级,班主任应该在第一次见面就赢得学生的信任与认可,需要提前认真读好这本“陌生学生”的书,通过与家长微信、电话联系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借助前任班主任提供的班级学生学籍、照片反复识记学生的模样与有关信息;与任课老师取得联系,对班级的每个孩子有一些感性、整体的认识,尽最大努力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长、学习、行为习惯等,熟悉班级每一位学生,叫出每一个学生的姓名。

龙州县乡村旅游发展条件良好,发展潜力较大,潜在的客源市场广阔,但是在人才、资金等方面存在短板,乡村旅游的发展动力不足。而运营良好的企业资金充足,而且在乡村旅游企业发展运营方面经验更加丰富,引进外来企业正好能解决龙州县人才、资金短缺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对于投资较大、投资回收期长但发展前景良好的乡村旅游项目,可引进外来企业投资运营,有利于龙州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模式的实施途径

我点拨∶“思什么呢?言什么呢?句子拓展得上联。而后用对联格式去套想下联。”小女终于憋半天,出一联;思路打开,又生二联。我便指导她修改完善。

采用乡村旅游与企业联动的扶贫模式进行扶贫,需要政府、企业和村民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方面,一是要出台相关的招商引资的政策,进行乡村旅游的招商推介,吸引外来企业的注资,丰富龙州县乡村旅游产品类型,打造龙州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二是要加强对乡村旅游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乡村旅游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三是着重开展乡村旅游服务技能等专业知识的培训,提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四是要处理好企业和村民的利益分配问题,提升村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参与度,让更多的村民享受到乡村旅游发展的红利。企业方面,一是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为当地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激发其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以及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二是建设企业内部的员工培训体系,加强培训,提升当地村民的整体素质和旅游参与能力。村民方面,村民需要抓住乡村旅游发展的良好机会,转变固有的思想观念,参与到当地乡村旅游的建设中来,与企业共同成长,实现乡村旅游致富的目标。

结 语

龙州县作为国定贫困县和广西扶贫重点县,在艰巨的扶贫任务之下,创新性地提出了乡村旅游扶贫合作社的扶贫模式,并辅助采取了乡村旅游与企业联动的扶贫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扶贫效果。但是乡村旅游扶贫作为新生事物,是近几年才被提出来的扶贫方式,尚未形成有效的模式作为经验借鉴,同时,虽然近年来相关文献不断涌现,但是理论研究仍较为薄弱。

参考文献:

[1]卢小丽,刘伟伟,王立伟.乡村旅游内涵标准识别及其比较研究对中外 50 个乡村旅游概念的定量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33(6).

[2]蒋国龙,朱玉清,李保全.乡村旅游发展的演化机理与案例研究[J].江苏农业学报,2017,33(3).

[3]Moric I. Limiting Factors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Montenegro[J].Selective Tourism,2008,1(3).

[4]Frochot I.A Benefit Segmentation of Tourists in Rural Areas: A Scottish Perspective[J].Tourism Management,2005,26(3).

[5]Maestro R M H,Gallego P A M,Requejo L S.The Moderating Role of Familiarity in Rural Tourism in Spain[J].Tourism Management,2007,28(4).

[6]中新网.返贫率低致富速度快 中国致力开放式旅游扶贫[J].审计月刊,2004(11).

[7]陈丽华,董恒年.可持续旅游扶贫开发模式研究——社区参与乡村旅游[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

[8]Stone M,Wall G.Ecotourism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Case studies f rom Hainan ,China [J].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4,33(1).

[9]邱云美.社区参与是实现旅游扶贫目标的有效途径[J].农村经济,2004(12).

[10]Swain M B A comparison of state and private artisan production for tourism in Yunnan [A].Tourism in China :geographic,political,and economic perspectives [C].Boulder Colorado USA,Westview Press Inc.,1995.

[11]于颖,刘勇.乡村旅游扶贫模式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11).

[12]鲍青青,郭传燕.广西贫困地区乡村旅游扶贫攻坚新模式探讨[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6,31(6).

[13]毛峰.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创新与策略深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10).

[14]彭穗华.广西龙州扶贫新思路:让穷人永远脱贫[J].新经济,2016.

 
李星群,杨丽梅,侯成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