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用“文学”书写“人生”——陆地其人其文

更新时间:2009-03-28

文学和人生,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文学与人生就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非彼即此,构成一对奇妙的纠葛。对于广西当代知名作家陆地而言,尤其如此。在六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丰富的人生经历让陆地爱上了创作,他一直在用文学书写着人生,也用自己的人生丰富着壮族乃至中国的现当代文学。

一、文学既是初恋情人,又是终身伴侣

陆地曾说“文学是我的初恋情人”。这要从他儿时经历谈起。陆地的童年是在贫困与苦难中度过的。因家境困顿,穿着打扮寒碜,他常遭受富家子弟的欺负。过早地体会到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使他产生了自卑又自傲的心理,性格偏于内向。在寂寞与孤独中,陆地只能在书本中寻求精神的伙伴。当时,在军事政治学校上学的二哥,经常寄回一些新书报,不仅使陆地很早就接触到新的进步读物,也奠定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就在少年时期,陆地与文学开始结缘,并从此成为了他一生中难戒的嗜好。

文学对陆地的人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从最初的阅读,到后来的仿写,再到最后形成自己风格的创作,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文学始终是陆地放不开的“最爱”。

(一)广泛阅读,吸取精神食粮

陆地对文学的爱好,一方面跟他孤独内向的性格有关,另一方面受二哥的影响。二哥从小对读书有特别的爱好,经常会收集一些书籍,因此陆地很小就接触到不少的经典读物,比如,像线装古本的《唐宋八大家文集》《绣像金玉缘》《三国演义》等等。后来,在外带兵的二哥又经常给他寄来一些新书,先是《小朋友》,接着是《中学生》《木偶奇遇记》《天方夜谭》《鲁滨逊漂流记》《安徒生童话》等大大小小的书籍杂志。面对这些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书籍,陆地如饥似渴地吸取着营养。正如陆地《故乡与童年》中所言:“那些岁月,我的物质生活无疑仍是贫困不堪,可我的精神食粮却是富足的,在冷漠的眼前生活里我可找到了温暖,在险恶的人海的暴风中,躲进了避风港。”[1]33

读完高小的陆地,因家庭贫困辍学一年。这一年间,他收获很大:不仅会背诵《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及唐宋八大家的古文,学会了用文言文写诗作文;也初步接触到了郁达夫的《迷羊》《沉沦》,鲁迅的《呐喊》《彷徨》以及张恨水的《啼笑因缘》等作品。1931年,陆地考上了县创办的师范讲习所,这里的所长、教员都来自外地、外省,他们是传播先进文化的媒介。课程除国文、史、地、数、理、化等一般中学文化课外,还有心理学、教育学、学校管理等专业课。陆地仍然保持着小学时代勤奋好学的作风。由于对文学的特别爱好,作文的分数总是很高。两年的学习,大大开阔了他的眼界。此时,敏于思慎于言的他不再满足于用日记表达自己的思想。借助于郁达夫《沉沦》等所提供的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陆地开始尝试着进行创作。正如陆地在《创作余谈》中所言:“小说读的多了,进一步产生了模仿的试探,借文字代替语言,以表达思想,抒发愤懑,歌唱光明、美好,诅咒黑暗、丑恶”[1]41。虽说那个时候陆地所写出的十多篇散文都未曾发表,但这为作家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二)理论学习,提升专业素质

陆地认为,文学创作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是提高认识生活的思想水平。思想水平是与理论学习分不开的。对一个作家来说,哲学理论是必修课。一个人对客观世界要是缺乏正确的观点,怎能做到正确地分析、辨别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呢?一个革命的现实主义作家要是忽视马克思列宁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那在作品中拿什么观点来教育读者去认识历史时代精神和感受现实生活的意义呢?

纵观陆地的文学创作,自十九岁初涉文坛,到八十一岁宣布封笔,60余载几经起落,曾经一度创作权利被剥夺,然始终放不下他的这位“初恋情人”。陆地指出:他之所以如此“九死而不悔”,是因为:他“既然在气质上有文学的细胞,并且造适了这条道路”[2],他就要在这条坎坷的道路上“踏着荆棘走下去”[2]

作为一名本土作家,陆地无疑对广西文学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作为一名壮族作家,陆地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多民族共生的八桂大地在大中华版图上更加流光溢彩。同时,陆地绝非不仅仅只是一名广西的作家或壮族的作家,陆地的创作其实是具备了全国性的影响。作为一名中国的无产阶级作家,陆地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诗篇。抗日战争时期奔赴延安,解放战争时期转战东北,新中国成立后重返广西,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都给国人留下了光辉的文学业绩。他对20世纪中国南北地区诸多重要方面和重要人物曾有过真实、生动的描绘,给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文坛都提供了上乘之作。对于中国文学来说,这些作品不仅属于昨日,也属于今天和未来。

陆地的作品在主题、题材上虽不规避马列主义政治,不脱离无产阶级革命,但他更善于从正面描写人性、人情以及人类热爱、追求的真善美。他能客观通达地看待政治与文学的关系,坚决反对把文学写成政治论文,并通过自己的创作,向那些形而上学的理论作不妥协的抗争。他的作品始终忠于生活,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艺术。在他一以贯之的现实主义创作中,出现过诸多人物形象:工人、农民、我军指战员、知识分子、地主、资本家、手工业者、妓女、官吏、国民党军阀及社会上的三教九流。这些人物形象构成了一幅幅复杂多变的生活画卷,反映了壮族人民鲜活生动的生活情境。陆地取得如此的成功,不仅得益于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更是与深厚的理论知识分不开。

即使面临着暴风骤雨般的口诛笔伐,即使被剥夺了写作的权利,陆地依然对文学情有独钟,依然抗拒不了那“浪漫的诱惑”[3]4。正如他自己所言:“文艺对某些人的魅力是那样强烈,我虽经如上几起几落,今天仍然难忘于笔墨。”[1]67粉粹“四人帮”以后,陆地重新焕发了创作热情。除了完成长篇《瀑布》(第一部上下卷),还写了若干短篇小说、散文等,可见陆地对于文学的执著。

温衡发现半年不见,陶小西长高了,嗓音也变粗了,女生还坐在他的自行车后座上,陶小西顺着温衡的目光,才恍然大悟似的介绍了女生。

(三)笔耕不辍,收获硕果累累

“笔耕不辍六十载,硕果累累寄情怀”,以这两句对联来形容陆地创作与人生的关系是再贴切不过了。从20世纪30年代末步入文坛,到2002基本停止创作,走过了长达六十余年的创作历程,陆地著述甚丰,有各类作品集近三十部,约合上千万字,作品涉及长篇、中篇、短篇小说,文论、散文、诗词及日记等。

1936年,陆地的短诗和散文开始频繁见诸报端,这给了陆地莫大的鼓舞。此后,他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创作的一些短篇小说,如《从春到秋》《落伍者》《大家庭》《乡村》等,陆续在较有影响力的杂志上发表。其中1946年发表的《钱》在次年被苏联著名文学杂志《旗》迅速译载。随着这些作品的问世及引起的热烈反响,陆地的名字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这又进一步鼓励着作家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

陆地把自己的创作历程归纳为艰苦的、坎坷不平的。从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一直到文革结束,在这期间,陆地的部分作品受到不同程度的批判。1942年《落伍者》出版不久,就受到了理论家程钧昌的大张挞伐。1947年在哈尔滨创作《红叶》,被认为是小资产阶级的自我表现,一连围剿了三天。作家因此失去了参加全国第一次文代会的机会。1954年的《一对夫妻,两条道路》遭到批判和打压,已出版的单行本被迫停售。然而,对陆地来说,打击最大、最彻底的要算文革的“十年浩劫”了。他因《故人》受难,被指为对不革命者的同情,作了封资修的鼓手。当时批判《故人》文章有:《故人是一株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锄掉腐蚀青年的毒草故人》《揭穿故人的反动本质》《故人为谁效劳》《陆地在鼓动牛鬼蛇神卷土重来》《不许替剥削阶级涂脂抹粉》《决不许陆地散布资产阶级毒素》《陆地,我们一定要把你彻底斗倒》《陆地有意歪曲历史事实》等60余篇。作家本人则被定性为“三反分子”,成为“全国共讨之、全党共诛之的过街老鼠”。

姑且把陆地一生的作品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四十年代。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落伍者》《乡间》《参加“八路”来了》《钱》《叶红》《大家庭》《还乡》;中篇小说《钢铁的心》《生死斗争》;杂文《从糖盒子说起》《雪花片片》《闲话》;散文《小姑娘》《打离婚》,等等;第二个时期是五、六十年代。代表作品是:短篇小说集《好样的人》及短篇小说《一对夫妻》《故人》《中途》《国庆节》;长篇小说《美丽的南方》;文学评论集《写作杂谈》;第三个时期是改革开放至今。代表作品是:长篇小说《瀑布》(上下卷);短篇小说《牙科大夫》《一顶草帽》;中篇小说《浪漫的诱惑》;散文《对哈尔滨的回忆》《迎新》《一段苏木》《采风手记》《童年与故乡》;综合文集《青春独白》《劫后余灰》;诗歌《旧诗新抄》《延安回忆》《哈尔滨抒怀》《武鸣诗草》《旧诗新抄两首》等等。其中文化大革命前就已问世的短篇小说《故人》和长篇小说《美丽的南方》,新时期问世的四卷本长篇小说《瀑布》,这几部作品既是陆地本人小说创作丰硕成果的最高代表,也是广西乃至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之一。

(四)历经磨难,依旧初衷不改

陆地的思想水平在不断的生活和理论学习中得到提高。陆地初学创作时,多受苏曼殊和郁达夫的影响,作品多咀嚼个人的悲欢。在广州求学期间,在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他不仅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而且对社会科学的理论读物产出浓厚兴趣。研读了各家的文艺理论和中外的文学史,懂得了文学的社会功能和历史使命。研读了以艾思奇为代表的启蒙哲学和薛暮桥等人的通俗政治经济学等社会科学著作,认识到了社会和人生意义。这些启蒙性的书籍,开阔了他的视野,加深了他对现实社会的认识,为他以后投身革命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也奠定了他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陆地这个时期的创作多受鲁迅、契诃夫等现实主义作家的影响,开始把目光聚焦苦难的中国和劳苦大众。

管理必须落实到实践。很多管理者深谙那些高深莫测的管理理论,精通各种管理门道,但一到管理团队,就会发现以往的积累就像是空中楼阁,对具体的事件和问题无甚用处。管理说到底,是洞察人性——你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管理一定要回归常识,回归本质。管理的东西一说就明白,如果听不明白,就一定是假的,也一定是错的。

在程瀚的督促下,该案件“迅速告破”。王某某虽然在高速上扔掉手机,但还是未能逃脱被抓获的命运。寄出快递还不到一周,她就在淮北家中被抓,带到合肥市公安局接受审讯。待王某某交出所有U盘后,程瀚以其态度不错为由释放。至于另一名敲诈者李某某,虽然已被合肥警方锁定并准备实施抓捕,但程瀚见不雅视频已经销毁,便要求放弃抓捕。

一个作家应该同时是个思想家,唯有深厚的理论修养作前导,作家才可能在万花缭乱、人海茫茫的生活中选择其优劣,明辨其是非,进行提炼和净化,不致于迷航和失误。不能仅满足于对现成作品的学习、观摩,而忽视哲学、文艺理论的修养。创作质量要提高,忽视理论学习,放松对思想水平的要求,正如没有阶梯,要想“更上一层楼”,是不可能的。

二、陆地文学创作的文学史意义

影响因素集又叫指标集,通常用U表示,根据客户满意度评价的需要,选择和确定一级指标集U={u1,u2,…,un},ui代表影响因素,共有n个。然后,根据每个一级指标相应地确定二级指标ui={ui1,ui2,…,uij},表示每个一级指标有j个影响因素。

(一)促进广西现代文学的崛起与繁荣

在整个广西现当代文学格局中,壮族作家的创作无疑占据很大的比重。壮族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然而直到19世纪50年代初,它的璀璨文化却大多是以口承形式流传下来。在陆地出现之前,壮族小说领域几乎无人涉足,长篇小说艺术天地更是一片空白。陆地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壮族人,自幼接受着壮文化的熏陶和喃育,使得他的创作深深植根于壮文化。面对富足而又贫困的文化背景,血肉里的族属意识会不自觉地流淌于笔端,他通过对本族生存的独特地域与民族文化的人文叙述来实现对民族特性的恪守与民族身份的认同。如果说《美丽的南方》还算是小试牛刀的话,那么《瀑布》的问世,则预示着一座壮族现代小说的雄伟殿堂已经建起,也标志着壮族文学一个崭新的时代已经来临。

(二)促进壮族文学的发展

作为广西现代文学奠基人之一,陆地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广西的文学事业谱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在区内外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全面细致地描绘了壮乡大地上近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风格独具的民族风情及美丽奇异的自然景色,这不仅给广西各民族作家提供了文学范本,也对后来几代的文学桂军攀登文学高峰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引领与支撑作用。代表作《美丽的南方》是广西壮族作家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瀑布》上部《长夜》获全国首届少数民族文学奖。两部长篇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成为广西当代文学的一座高峰。在《瀑布》中,“陆地提出了许多重大的历史问题,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使其在广西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位置,并推进了壮族文学的长足发展,使广西现代文学成为中国民族文学整体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4]134

陆地作品中民族特色表现地十分鲜明。翻开《美丽的南方》,一幅幅壮家瑶寨的生活风俗画展现眼前:青翠的竹丛、清澈的河流、鲜红艳丽的木棉;有喷香的龙眼、杨桃、荔枝;肃穆的寒食节、喧闹的春节、隆重的“还王愿”......一群性格各异的壮乡人向读者缓缓走来:凌厉不羁的先进小伙韦步平、侠义柔肠的黄凤仙、老实坚韧的中年农民韦廷忠、坚强乐观的小石匠罗汉.......民族的性格与民族画面的组合使陆地作品的民族精神虎虎生威,再加之他如果戈理一样推崇“用含有自己的民族安素的眼睛”[5]去观察生活、体会生活、表现生活,由此陆地作品的民族风格便完成了由表及里的飞跃,显得灵动而飞扬。即使叙述的事件不发生在广西壮乡,作家对事件的认知方式仍旧是壮民族的,一切“使他的同胞们看来,似乎就是他们自己在感受和说话”[5]。因为他的血液里流动着和壮族同胞一样的热血,他创作风格里就融汇着壮族文学传统的血色素。

场地无全新活动断裂、地裂缝及滑坡等不良地质作用存在,场地覆盖层厚度大于60 m,可忽略发震断裂地面错动的不利影响。场区土层分布连续,厚度及高差变化较小,均匀性较好,承载力及工程性质较好,不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性沉降,无液化及软弱土层存在,综合评价为稳定地基。

壮族人民因陆地而自豪,把他誉为当代壮族文学之父,壮族作家则把他视为一面旗帜,一路追随着他的步伐勇往直前。

(三)丰富了中国文学及少数民族文学的内涵

陆地是享有全国声誉的广西现当代作家。自1980年《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编委会将《陆地研究专集》作为茅盾、巴金之后第二十四名出版后,陆地这个作家的大名已堂堂正正地载入中华民族的文学史册。作为一个历经民族解放战争和革命战争熔炉锻造的战士、作家,陆地一开始创作就把自己同革命、同时代、同人民紧紧地连在一起。他自觉地用手中的笔表现新人物、新世界,再现那个时期工农兵群众的火热斗争和历史风云,把自己的满腔热情和赤诚之心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祖国、人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陆地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和时代意义已经超越了民族与地域,表现出整个中国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的时代风貌。他的作品再现了革命战争时期的一些历史图景与大民族性格,为后人研究中国的文化史、文学史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史料。例如,陆地忆旧类散文,就具有较高的价值。不仅仅是研究鲁艺具体的教学活动的珍贵史料,更是研究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的珍贵史料。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如满族作家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以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对以后的小说家们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再如,满族作家老舍是京味小说的鼻祖;苗族作家沈从文是京派小说的集大成者;等等。就中国文学发展史而言,汉族文学是其主体,但各少数民族文学也有其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它们是中国文学百花园中不可缺少、更不能忽视的一朵美丽鲜艳的花儿。作为壮族当代文学之父,陆地著作颇丰,有各种作品集近三十部,约一千万字,以长、中、短篇小说为主,另有评论、诗歌、散文等。这既是壮族文学史的收获,更是中国文学史的收获。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壮乡之子,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牵动着陆地这颗敏感多思的心,从自然景物到民俗风情,从人物语言到性格塑造都呈现出浓厚的民族特色。研究他的作品,能为人们考察和研究我国各民族文学相互交融、互补与提高提供丰富的文化史料。

结 语

陆地一生都在跟文学打交道,从未停止过读书、写书,即使历经磨难,虽九死而不悔。这跟他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因为孤独、内向,从小在书中寻找知音;同样因为孤独、内向,求学期间通过创作来抚慰空虚;到达延安后,受新生活鼓舞用笔来讴歌光明;受迫害时,又通过文学来“一吐为快”。这种丰富的人生经历为他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反之,通过创作也再次丰富了自己人生的经历。陆地的文学创作具备了文学史的意义。

处理4、龙粳40,株行距为10cm*30cm。水整地时施入二胺6公斤、50%硫酸钾3公斤、尿素2公斤。插秧时侧深施肥时加入15公斤云天化复合肥。

参考文献:

[1]蒙书翰.陆地研究专集[M].桂林:漓江出版社,1985.

[2]陆地.文学姻缘[J].文学报,1987(4).

[3]陆地.浪漫的诱惑·后记[M].广东:花城出版社,2002.

[4]雷猛发.从《瀑布》看陆地的创作地位[J].广西民族研究,1987(3).

[5]果戈理.关于普希金的几句话.文学的战斗传统[M].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3.

[6]李鸿然.坚守信仰 守望文学——重读陆地[J].南方文坛,2010,(2).

[7]杨彬.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小说的审美特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8]陆地.瀑布(上、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

[9]陆地.美丽的南方[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79.

 
任玉玲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