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王 《今世说》创作心态探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世说新语》产生后,后世仿效者众多,宁稼雨先生称此类仿作为“世说体”小说[1]87-105。《今世说》即刊行于康熙二十二年的一部“世说体”小说。该书的主要版本有粤雅堂丛书本。《今世说》卷首有冯景香、丁药园、毛际可、严允肇四人所作序以及作者自序,其后有《今世说评林》十三则和《例言》十四则,卷末有伍崇曜于咸丰二年所作跋。王晫自言其书取材自数十年中所见所闻,还有部分条目采录自汪琬《说铃》、陆圻《西陵新语》和汪舟次、林西仲等友人的“案头新书”[2]213。该书不同于《世说新语》“以今人述古人”[2]7的创作方式,而是“以今人述今人”[2]7,故名《今世说》。但是书中人物事迹主要围绕王晫自身以及“西泠十子”而展开,显示出作者视野及选材的局限。学界对《今世说》的研究多关注该书对清初文人掌故的保存以及书中标榜声气的明末余习,较少对王晫的创作心态进行探究。本文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王晫其他著作中的相关论述,从自恋心态、淑世心态和避祸心态三方面对王晫《今世说》的创作心态加以探析。

一、标榜自我的自恋心态

“自恋人格的特点是过分的自我陶醉和自我中心,往往对自己的重要性有过高的估计和夸张的感觉。具有自恋人格的人往往期待从他人那儿获得特殊的尊重和对待。”[3]128尽管仅是一名生员,但是王晫交游广泛且多交名士。《今世说》涉及人物多达四百余人,王晫在书中显示了强烈关注自我的自恋心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今世说》为:“盖标榜声气之书,犹明代诗社余习也。至于载入己事,尤乖体例。”[4]3687王晫在《今世说》中载入自己及其父其子事迹共二十四则,具体门类及条目如下表所示:

  

序号 门类 条目 序号 门类 条目1 《德行》王瑞虹初聚族居长版巷 13 《品藻》王丹麓早年高隐2 《德行》王丹麓遭外艰 14 《夙惠》王丹麓座客常满3 《言语》王瑞虹杜门谢客15《夙惠》王丹麓病起畏寒4 《言语》 毛会侯自言 16 《豪爽》淮海杜湘草过武林5 《文学》恽正叔与邹程邨同客湖上17《容止》嵇叔子目王丹麓6 《文学》王丹麓博学擅才藻 18 《企羡》王丹麓居穷巷7 《雅量》王丹麓意思深远 19 《伤逝》王丹麓有三子8 《赏誉》王丹麓称张祖望赋 20 《任诞》王丹麓不好棋9 《赏誉》 诸骏男云 21 《排调》 王丹麓年踰四十10 《赏誉》王丹麓为陆荩思妹婿 22 《轻诋》 地师沈六如11 《赏誉》 徐武令云 23 《惑溺》王丹麓喜方术12 《品藻》曹顾庵目王丹麓《遂生集》 24 《惑溺》王丹麓家既落

以上二十四则故事涉及《今世说》的十五个门类,其中只有《轻诋》和《惑溺》两个门类名称偏贬义。王晫在《今世说凡例》最后一条云:“至晫平生,本无足录,向承四方诸先生赠言,颇多奖借,同人即为节取一二,强列集中,实增愧恧。”[2]14《今世说》全书四百余条,尽管二十四条占全书比重不多,但是就单个人物所收条目的数量而言,实际情况则不像王晫所说“节取一二”而已了。全书所载事迹超过二十条的除王晫外,仅有“西泠十子”之一的陆圻[5]34。个人所占条目数量超过十条的还有周亮工、王士禛、汪琬和毛先舒等。清初的一些名士如魏禧、陈维崧、黄宗羲和吴嘉纪等仅几则而已。

可见王晫此书的确有过分关注自我的倾向。

《德行》“王丹麓遭外艰”一则后有作者为自己所作注,王晫在注中简要介绍了自己的生平情况:

有的加工企业在产品创新方面投入不大,新产品相对不多,市场上一般产品多,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少,类似的通用产品、中低档产品占大部分,高档产品少。

王名晫,一字木庵,浙江钱塘人。好坐溪上听松,自称松溪子,见者称为松溪主人。喜读书,所交多一时贤豪长者。遇同好,辄谈论移日,或至信宿不厌。其他虽相对终日,卒不妄交一言,匪类故多恨之。平生重然诺,与人期,或允所请,不爽时刻,性不耐饮,复善愁。凡在六合之内,或有才士涂穷,佳人失所,每闻其事,辄为于邑。甚至累日减餐,终身不见有喜色。[6]12

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基坑开挖卸载对隧道结构影响较大,近阶段隧道局部结构已经丧失继续承载的能力。为此,近接基坑区段的隧道套拱设计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设计套拱结构为200 mm厚C30混凝土+120 mm格栅拱架+内侧单层钢筋网片结构。根据对隧道净空的调查结果,隧道套拱施作完成后,基本能够净宽1.3 m的使用要求。钢架采用4肢格栅钢架,纵向间距1.0 m/榀,相邻钢架之间采用直径20 mm的钢筋进行纵向连接,纵向连接筋环向间距0.5 m,内外双侧布置;钢筋网片网格间距150 mm×150 mm,钢筋直径6 mm。

改变传统教学思路,考虑选择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探究式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等不同的教学模式。这些模式的改变通常是基于章节或单元内容设计的,缺乏系统性,脱离实际岗位需求,导致学习后学生收获的知识是零散的,不会应用。因此,选择更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方法,需要不断拓宽实践教学课堂,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素质。改革教学内容,鼓励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创业教育的内容,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在实践教学中,要减少验证性实验比例,加大设计性、创新性以及开放性实验的比例,从而培养学生专业设计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

具体来看,王晫在书中对自我的标榜主要有四个方面。其一,富有文才且享誉颇高。如《文学》中所载:

王丹麓博学擅才藻,一时名声满江左。

居北郭,为往来舟车之冲。四方士大夫过武林

王晫认为依靠权势,谋求利益而得到的朋友不能持久,能够共历风雨,重义气的才是挚友。《今世说》中涉及交友的事迹也多体现了作者对朋友之义的赞赏。如《德行》第七则:

其二,甘于贫贱,有魏晋之风。《德行》和《企羡》中的两则均提到王晫居于穷巷,《惑溺》中的一则则直接写到王晫家世没落,可知王晫生活清贫。对于贫苦的生活,作者的态度却是以此为乐。《排调》对此有着生动地描绘:

王丹麓年逾四十,益复困顿。妇戏语曰:“同学少年皆不贱,奈何夫子独长贫?”王曰:“昊庐少詹有言:‘贫者,上天所设以待学者之清俸。’金陵吴介兹亦言:‘天以贫德人。’令处俦类之中,天幸德我,特颁清俸,义难独享,愿以共卿。”妇哂曰:“君意良厚,但不知何日俸满耳。”[6]100

王晫将贫苦视作上天的“清俸”,并以此作为美德。此则材料后有王晫为其妻邹氏所作注。邹氏在其夫无钱留客时卖簪相助,王晫借此塑造了邹氏的贤妻形象。

王晫的友人对他多有评价,如《赏誉》:

诸骏男云:王丹麓精鉴朗识,如冰壶映物,无不澄澈。[6]53

再如《容止》所记:

嵇叔子目王丹麓:神致萧散,超然物外。[6]75这些评价多从王晫的风度着眼,赞其潇洒神逸、善于赏鉴。

王晫注重道德的建构,他在《松溪子》第四则论述了道德与文章的关系:

王晫在《今世说》中的避祸心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避免友人的误解与指责。王晫在《今世说》成书后曾将此书给友人们阅览,故其书卷首才会有朋友的序言和《评林》。王晫辑录的《兰言集》中也收有黄仙裳所作《今世说书后寄赠王丹麓》一诗。《今世说》既然涉及大量友人的事迹,且要供友人们览阅,定然不便出现对朋友们有诋毁的字眼。王晫在《松溪子》第二十四则对这种心态做出了诠释:

王丹麓遭外艰,丧葬尽礼,衔恤霣涕。

风雪中重趼远涉,遍告当世鉅公,乞为志传,成帙,曰《幽光集》,士大夫读而悲之。[6]12王晫为求其亲不朽,不远千里向达公名士求文,最终汇为《幽光集》。《行役日记》是王晫记录这些奔走历程的笔记,其友徐士俊在为此书所作序中对此事亦有提及:

[78]沈志华主编:《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第6卷,1955.8—1956.9,北京: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4年,第84页。

王子丹麓深鉴此恶习,于其尊公之殁,不惮百舍重茧,乞鸿文椽笔于名公乡之门以不朽其父。故之阳羡之毗陵之梁溪之吴门之松陵武塘。所到之处,大人先生无不礼为上客。[7]除重视孝道外,王晫还颇重情。《伤逝》中的一则记载王晫最喜爱的小儿子小能在六岁时夭折,王晫为此恸哭。友人劝其不必过于哀痛,但王晫却说:“佳者不存,存者又不能佳,吾目未丧,方自愧不及情,君乃谓太过耶?” [6]82可见王晫是极重情感之人。

二、劝善救弊的淑世心态

(3)建立人才政策跟踪评价机制。完善人才政策评价机制,推动自主评价和引入第三方机构评估有机结合。人才主管部门定期开展调查评估,利用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发放科技人才政策执行效果问卷调查,对政策制定和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分析,根据企业、社会和人才意见及时修改完善政策体系。引入第三方智库,由专家团队对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进行评价,对财政投入、产出及外部效应等政策实施情况进行系统评估,为人才政策调整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文章者,人之枝叶也。道德者,人之根本也。必根本立而枝叶繁焉。中鲜道德,外饰文章,虽有枝叶,其本立亡。[8]35

袁重其状貌癯然,能读书识字,好以礼义自维,不苟言笑。与四方贤士大夫交,言而有信。乡里交叹为善人。[6]13

人之于财也,皇皇然惟曰:“不足”,世皆笑其贪。君子曰:“其贪可用也。以之为学,则学日深;以之为善,则善日积。”[8]35

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跳绳方式,例如甩大绳,多人一起参加,让两个人甩绳的方式来开展跳绳活动,这样的跳绳运动不仅加强了学生的体育健康素养知识,又调动了学生的思考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肢体协调性,让学生对体育大课间活动更加感兴趣。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双人跳”的方式,对于忘记带跳绳的同学可以和其他同学一起完成跳绳运动,可以是背对着、面对着等方法一起跳,可以引发大脑的思考,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新鲜事物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应积极通过丰富多彩的跳绳运动来丰富学校生活,让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到大课间活动,而不再是“课上听讲、课下趴桌子睡觉”的状态。

嵇叔子任杭州知府,对于好礼乐,守礼法之道的名士,他能亲自拜访,以礼待人。《世说新语》开篇第一则即为陈仲举任豫章太守时拜访徐孺子的故事,可见作者对为官者礼贤下士之德的重视。《今世说》对此类故事的收录可以看作是对《世说新语》的继承。

王晫劝人日日为善,只有为善才能得福。

本次调研解决了事故情景涉及的治安警戒、交通管制、人员疏散安置、公共设施保护、环境保护和指挥协调等多方面问题,为该项目应急能力评估提供了重要支撑,为顺利完成事故情景演练奠定了良好基础。

(2) 研讨交流甲醇制芳烃、煤基乙醇、褐煤提质及多联产、醇醚燃料的技术进展、示范(中试)装置建设及运行情况。

石英毛细管柱HP-5MS(30 m×250 μm×0.25 μm);进样量0.2 μL;分流比20∶1,载气为高纯氦气;进样口温度250 ℃,接口温度280 ℃;升温程序:初始温度40 ℃,保持5 min,然后以2 ℃/min升至240 ℃,保持15 min。EI离子源;离子源温度230 ℃;电子能量70 eV,扫描质量范围20~500 amu。溶剂延迟3 min;面积归一化法进行结果计算。

《今世说》卷首严允肇在序中评价该书:“多忠孝廉节之概,经纬权变之宜,其大者实有裨于国家,有功于名教。”[2]8书中《德行》《言语》《政事》等门类多收有裨名教的人物事迹,体现了王晫振世救弊、劝人为善的淑世心态。作者的这种淑世心态主要通过对孝、义、礼、学的提倡表现出来。

如本文第一部分所述,王晫极重孝道,《今世说》也收录了大量有关孝行的故事。如《德行》第三则:

徐敬庵少负至性。父死豫章,蒲伏数千里求遗骸。间关险阻,猛虎在前,初不色动。感父见梦得死处,卒负骨以归。[6]1

徐敬庵不远千里,历尽艰险,最后因梦终得亡父遗骸。《世说新语》中涉及到的孝有多种形式,如“生孝”“死孝”“纯孝”“至孝”“灭性之孝”。而《今世说·德行》第四则是“死孝”的故事:

胡励斋父患脾疾,日夜侍汤药,衣不解带,目不交睫,下至中裙厕牏,皆自涤之。及卒,三日勺水不入口,一恸吐血数升,遂以哀毁成疾,寻亦不禄。室无妾媵,橐无旨蓄,士论惜之。[6]1

“死孝”指为父母守丧过于哀痛而死或几至于死。其父生前,胡励斋侍病床前,尽心竭力,其父逝后则“哀毁成疾”,可谓真孝子。再如《德行》第二十一则:

沈临秋为节母求海内诗文,得数百篇置箧中,遇盗失之。沈号哭道中,七日不去。时畲山寺老僧晨起,见供桌有一卷书,封识甚密,署曰:“烦上人亲致沈孝子。”沈遂得之。[6]7沈临秋为母求文的事迹与王晫为父求文相似,二者都是对孝道的践行。沈临秋因诗文被盗而大哭七日,盗贼也为之感动,诗文最终完璧归赵。此则可视作因行孝而得善报的故事。

与友人相交,王晫讲求义。王晫交友颇多,对于朋友之间的交往,他有自己的看法。王晫在《连珠》写道:

倚势成交,势倾则交绝。因利为友,利尽则友疎。是以道胜势而可久,义胜利而堪誉,故风雨周旋于患难,星云相聚于平居。[7]

者,必先造其庐,问字纳交,停轭不忍去。[6]34尽管身份仅是生员,但是过路的人也要慕王晫之名前去拜访,据此可知王晫文名之大。此则材料出自其友陈廷会为《松溪子》所作的序,尽管并非王晫自己所作,但是既然能入选《今世说》,可见王晫对此评价还是认可的。

黄庭表性落落,惟与人交,当生死患难,不肯转目相背负。[6]2

对待友人,黄庭表愿生死共患,绝不背信弃义。这则材料简洁隽永,颇有《世说新语》之风。具体描绘朋友交往事迹的有《德行》第二十三则:

包惊几笃于友谊,与吴东湖善。吴卒,抚其家甚至。后方嫁女,闻吴女将适人,贫不能理装,即以其女之奁具赠之。己女后一载始嫁。时论称之。[6]8

包惊几不因友人去世而绝交,反而尽力照料其家人,甚至将自己女儿的嫁妆送给吴家,让吴女先嫁。包惊几一类的义友正是王晫推崇的患难之交。

《荀子·修身》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9]17王晫在《今世说》中也表现了对礼的崇尚。首先,为官者,应礼贤下士。《政事》第九则载:

嵇叔子治杭州,事无巨细,皆委曲周详,夜以继日,不以为劳。郡有好古乐道之士,必折柬招之;不至,虽在蓬荜,亲造访焉。[6]24

媚神求福,不如为善。祷神免祸,不如去恶。不去恶而祸可免,是讳疾而望医也。不为善而福可求,是无舟而待济也。如是以为媚,祷神必不歆。[8]36

多水下机器人在对船舶进行无损检测和清污的协同工作时,水下机器人之间通过LiFi通信实时的进行数据的互相交换,通过一个机器人检测的数据和清污的工作情况将数据传到附近协同工作的机器人。协同工作的机器人获得数据后进行相应的判断和进行清污工作以及无损检测。该通信系统主要包括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两个部分。

其次,为人处世,应以礼自维。《德行》第三十七则记袁骏守礼之事:

(3)定期清管。应根据管段输送的气质情况、管道的输送效率和输送压差,预测管道内黑粉沉积规律,确定合适的清管周期和工艺[9]。可暂定清管周期为1年,后期根据粉末量再调整,直到找到合适的清管周期。清管前可在黑粉易积聚位置打孔,确定黑粉积聚情况,选择合适的清管工艺。清管时应根据黑粉积聚量,循序渐进,多阶段多次清管,防止一次清出量过多,导致卡堵。同时,也要对上游伴生气输送管线开展清管作业,减少输往下游的黑粉量。

作者认为道德为本,文章为末,道德于人才是第一性的。另外,王晫还有很多劝善的言论,如《松溪子》第七则和第二十九则:

袁骏以礼约束自己,其讲礼的表现有二:外在形式上能端正自处,不苟言笑;与人交往中能做到言而有信,因此得到乡人的称赞。

王晫学识渊博,认为学问才是获得成就的基础,即“虽有美质,必假学问,乃底于有成”[8]35。《今世说》中有关“学”的故事主要是记载士人对读书的热衷,如《言语》第十七则写申凫盟以读书为立德之事[6]19,《文学》第十三则记周栎园彻夜读书[6]30,第三十一则载来元成典衣买书并速读而后快[6]34。王晫对此类故事的收录固然是为了彰显名士们的好学美德,同时也是借此激励后世的读书人一心向学,有所裨益。

三、鼎革之际的避祸心态

王晫生于崇祯九年,卒于康熙四十四年以后[10]134,生平大部分时间在动荡中度过。鼎革之际的兵荒马乱让他形成了慎独的性格和避祸的心态。王晫曾言:“毋慢一事,一事错而流祸无穷;毋忽一言,一言舛而贻害莫救也;毋轻一念,一念乖而酿患匪小也。”[8]35

其三,重孝重情。《德行》载王晫为其亡父向当世诸公求取悼文一事:

毁人者,谓毁人而我可得誉也;危人者,谓危人而我可得安也;害人损人者,谓害人损人而我可得利且益也。不知毁人,人亦毁之;危人,人亦危之;害人损人,人亦害之损之。然则,毁人,适所以自毁也;危人,适所以自危也;害人损人,适所以自害自损也。故欲自誉者,必先誉人;欲自安者,必先安人;欲自利自益者,必先利人益人。[8]36

具体而言,为避免友人误解,首先,王晫在《今世说》中对友人多称赞之语。如赞赏陆圻“忠诚自勖”[6]9,毛稚黄“澹泊宁静,不求闻达”[6]21,顾且庵“弹劾不避权贵”[6]23,林西仲“少嗜学”“为书痴”[6]32,张祖望“老而好学,有德有言”[6]11,丁素涵“雕龙绣虎,与物无竞”[6]61等。王晫真正做到了“欲自誉者,必先誉人”。

其次,在门类安排上,王晫将《世说新语》的三十六门删减为三十门,删去了《自新》《黜免》《俭啬》《谗险》《纰漏》《仇隙》这些语偏贬义的门类。虽然王晫自言这样做的原因在于“引长盖短,理所固然”[2]12,但实际并非如此。在《假谲》《汰侈》《忿狷》《惑溺》等可能涉及诋毁之语的门类中,王晫不仅所收条目数量少,且多为一些无关痛痒的事迹,早已没有了《世说新语》的批判精神。如《汰侈》仅有一条,记翁逢春散金事:

翁逢春游临安,辇橐中金二千于寓庑下。一日,被酒归,蹴金,伤其趾,遽怒呼曰:“吾明日用汝不尽,不复称侠。”遂遍召故人游士,及妖童艳唱之属,期诘旦集湖上。是日,檥舫西泠桥,合数十百人,置酒高会,所赠遗缠头无算。抵暮,问守奴:“余金几何?”则已告尽矣。[6]104

翁逢春蹴金伤指后将二千金一日散尽,与其说此人奢侈骄纵,不如说显示了翁氏的任诞风流。因此这则材料置于《任诞》更为适宜。王晫之所以在《侈汰》中列入这样一则材料,是有意避免对友人的毁伤。

另一方面,王晫的避祸心态与清初严酷的文化政策相关。国鼎他移给由明入清的士人带来心灵上的巨大震荡,但是清初统治者们急于稳固国基,一次次严酷的文字狱让怀念故国的士人噤若寒蝉。如顺治四年释函可私史案、顺治十七年《逋斋诗集》案,持续至康熙二年才结案的庄廷鑨《明史》案、康熙三年孙奇逢《甲申大难录》案和康熙四年丁耀亢《续金瓶梅》案等。其中尤以庄廷鑨《明史》案牵连最广,计以千人,王晫的好友陆圻也牵涉其中。尽管陆圻最后得以免罪,但是却弃家隐居,难以寻迹。《明史》案发生后,社会上以挟嫌诬告、敲诈勒索等手段坑害读书人的风气盛行[11]86。“自朱佑明等正法之后,奉旨变严搜查不遗余力,而刁恶棍徒借以报仇索贿,鱼肉良善,每每无影飞扳,脱空妄首,承追衙门因属钦赃,不敢遽释,及至审系无辜,业已人亡家破。”[11]86在这种境况下,尽管《今世说》所记为顺治元年至康熙二十二年的时事,对违碍清廷的字眼也只能尽量避免。

王晫在写清初事时,采用两种方式以避祸。一是对于清兵南下造成的惨祸不作正笔描写或通过门类设置引导读者对材料的解读,这是为己避祸之法。《德行》第十四则记王介人还妾:

王介人与郡司李严方公善。王无子,严赠之妾。妾故有夫,兵驱散后,访至王所。王哀怜,立还妾重妻其夫。[6]5

战乱导致夫妻分离,妻子成为别人的妾侍,尽管最后得以团聚,但是这种惨痛却难以抚平。王晫在文中仅用“兵驱散后”点明此事发生的背景是战乱时期,而“兵”字模棱两可,没有特意点明兵者为何。《言语》中的一则直接点明故事背景是清廷建立不久:

沈稽中父君化,有怨家诣军门,诬以大逆,遣吏捕。时方治反狱,诛杀日数十百人。吏到门,举家惶惧。稽中挺身出曰:“我即君化也。”讯时,颜状不变,词理条畅,竟得释。君化叹曰:“儿之身,我生之,自今日以往,我之身,乃儿生之。” [6]21

清朝建立不久后治理刑狱,清理反清人士,诬告成风,造成“诛杀日数十百人”的惨剧。尽管沈君化因其子得以逃过一劫,但实际上还有很多士人惨遭屠戮。王晫对此事虽有正笔描写,却将该材料置于《言语》一门,提醒读者对此材料的关注点在文末沈君化的言语上,借此转移读者视线。

二是写友人事迹时避免写其反抗清廷的事迹,此是为友避祸之法。全书涉及友人黄宗羲的事迹仅一条,见于《文学》第三十二则:

黄太冲家多藏书,装本厚二寸,洒墨涂乙,参互散乱,人求不得。太冲独省记之。季弟泽望,丹黄工致,篇幅精整,讫一书,更一书,品第循环不辍。[6]34

如图2空压机冷却流程图所示,为了保证空压机的正常运行,传统的做法是将高温高压的油气分别进入各自的后置冷却系统进行冷却降温,冷却后的润滑油重新返回油路循环使用。

黄宗羲积极反清,拒绝仕清,曾受清廷迫害。其《怪说》概述自身经历云:“自北兵南下,悬书购余者二,名逋者一,守围城者一,以谋反告讦者二三,绝气沙墠者一昼夜。其他连染逻哨之所及,无岁无之,可谓濒于十死者矣。”[12]70记黄宗羲事迹,抗清本是必然要涉及的事件,但是王晫却独写黄宗羲藏书之丰富,在文后为黄氏所作注中也仅着眼于黄宗羲嗜学,绝口不提抗清,这显然是出于为友人避祸的考虑。

该系统采集全部仪表报警信息,并提供了对应的报警代码解释信息。通过报警代码,即可获知仪表出现哪些更深层次的问题。

结 语

正如王晫自己所言,《今世说》的创作“多所阙遗”[2]7。书中有意回避对清廷的描写,使书名中的“今”字显得不够切题。从艺术成就的角度看,《今世说》大部分条目文意隽永,可以看出作者有意追摹《世说新语》的努力,但是还难以做到与之颉颃。王晫友人在《今世说评林》中对该书的赞誉也有溢美之嫌。该书的优点和缺憾与王晫的三种创作心态,即标榜自我的自恋心态、劝善救弊的淑世心态和鼎革之际的避祸心态相关。总体来看,《今世说》的成就在“世说体”小说中居于上游,其价值还有待于学界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宁稼雨.“世说体”初探[J]//.中国古典文学论丛(第6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2]王晫.今世说(卷首)[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3]冯川.文学与心理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4]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5]沈鸣鸣.王晫及其《今世说》[J]//.朱恒夫主编.文学文化论.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6]王晫.今世说[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7]王晫.杂著十种[M].霞举堂刻本.国家图书馆藏.(时间不详)

[8]王晫.松溪子[M].//张潮编.昭代丛书(甲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9]荀子.荀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10]陈文新,赵伯陶主编.中国文学史编年(明末清初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134.

[11]张兵,张毓洲.庄廷鑨《明史》案与清初江浙文学生态[J].文学遗产,2011(5).

[12]黄宗羲.黄宗羲全集(第11册)[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

 
安忆涵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