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谁解桃花意——从桃花意象看李香君和林黛玉的爱情

更新时间:2009-03-28

孔尚任的《桃花扇》和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戏剧和小说史上的扛鼎之作,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李香君和林黛玉形象感人,二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她们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感动着无数读者。而在这两部作品中皆借助“桃花”这一意象来表现主角的爱情故事,现笔者拟分析桃花意象下李香君和林黛玉爱情的相似之处。

一、貌美如花的女子

“桃花”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传统意象,在几千年的诗词文化中深得人心,被文人墨客频繁吟咏,借以传情。早在《诗经》中就有了对桃花的描写:“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1]《诗经·周南·桃夭》是祝福新娘之诗,在诗中,桃花是年轻貌美女子的象征,春华初茂之时,桃花盛开,十分绚烂,与芳龄女子正好相和,此比甚为恰当。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指出:“桃花色最艳,故以取喻女子,开千古辞赋咏美人之祖。”《桃夭》开文学史上以桃花喻美人之先河,孔尚任和曹雪芹并未脱此传统,在他们笔下李香君和林黛玉皆是“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美人。

《桃花扇》中,单是香君秦淮名妓之名便知她是个美人,在第五出《访翠》中,杨龙友“盛夸李香君妙龄绝色,平康第一。”[2]41待侯方域得见香君,不禁感慨:“果然,妙龄绝色,龙老赏监,真是法眼。”其后《眠香》一出,侯方域在宫扇上题诗以赠香君,“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平车。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2]47此诗既是咏桃,更是咏香君之美。在《却奁》一出中有对其美色的正面描写:“香君天姿国色,今日插了几朵珠翠,穿了一套绮罗,十分花貌,又添二分,果然可爱。”[2]50如此种种可以看出以桃花来喻香君十分合适。

近日,笔者参与了单位组织的“村村到”调研活动,走访了解村部建设及运行情况。总体感到,随着工作重心下沉、资金资源下移和各项惠民政策的有效落实,村部硬件设施普遍“提档升级”,综合服务大厅、党群活动室、农家书院、棋牌室、远程电教终端设备等一应俱全,村部俨然成了村里一道靓丽风景。但是,每个村部里除了坐班的工作人员和到村检查指导的镇干部,并没有多少前来办事或活动的村民,一些活动室要么大门紧锁、要么空无一人。

而《红楼梦》中,林黛玉身体虽怯弱不胜,却有自然的风流态度。曹雪芹用桃花来比拟黛玉的娇美容颜,二十三回中黛玉听得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时“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3]315让人如见桃花红晕。三十四回中对镜自照,“自羡压倒桃花”[3]456更显娇态,引人动容。即使身体孱弱,黛玉仍是花季年龄,自有青春容颜,在懂得宝玉对自己的深情时余意缠绵,在旧手帕上题诗,活脱脱一副沉浸在爱情中的小女儿情态。

二、命运与爱情的悲剧

“桃花扇”是孔尚任新创的桃花意象,贯穿全剧,是桃花意象的集大成者。一纸定情宫扇,连着的不仅是一段曲折爱情,更是一段历史。孔尚任在创作中就采取了征信求实的原则,要借侯李的离合之情来展示弘光小王朝的兴亡之迹。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结合本是明末之时南京清流文人的风流韵事,作者以此为戏剧开端,使全剧一开始就将离合之情和兴亡之迹结合在一起,后来二人卷入政治斗争,表现出弘光小王朝建立前南京的形势,阮大铖得势而倒行逆施,陷害侯方域迫使他离开南京去投靠史可法,也使侯李二人分离。通过其后香君的各种不幸遭遇,反映出小朝廷的腐败,南明君臣花天酒地,十分腐朽无能;通过侯方域的出走和复归,展示江北四镇武将的争斗、史可法独自坚守扬州,结果不到一年,扬州陷落,南明王朝随之土崩瓦解,侯李二人难得重聚,却在道士张星瑶:“你看国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2]169的怒斥下双双入道,侯李的爱情幻灭,使之割断情肠的正是国家的灭亡,历史就这样艺术地再现。张道士所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使其意义最终超越了明清易代的兴亡之悲。

林黛玉出身名门,其外祖母因黛玉母亲去世,她亦体弱多病让她务去京城,她辞父进京,虽不像李香君那样沦落风尘,但在贾府虽为小姐,依然是寄人篱下,活得小心翼翼。可谓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让人觉其孤冷高傲,在大观园这一“女儿国”里小心过活,只在宝玉面前才展现她的小女儿姿态。与香君一样,黛玉性格耿直,对待爱情十分专一;蔑视权贵,不贪图荣华。在人人想要博取功名、光宗耀祖的时代,她从不劝宝玉去走仕途之路,因而被宝玉引为知己。二人虽彼此相爱,却无法相守,在封建大家庭的认知中,“金玉良缘”远胜“木石前盟”,哄着宝玉娶了宝钗,黛玉在他们新婚之夜吐血而亡,年轻的生命就这样香消玉殒,让人不得不叹息命运的残酷。回观曹雪芹为黛玉而作的两首诗——书中黛玉所吟《葬花吟》和以桃花自况而作的《桃花行》——就集中体现出她自身的爱情、命运悲剧,一位命运悲惨的女性和一种花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来传达作者情意。

(一)香君之悲

李香君貌美如花,多才多艺,但无法改变自己青楼女子的身份。在中国古代,青楼女子地位低下,得不到尊重与关怀,她们大多曲意逢迎,但香君不同于一般的青楼女子,她性格刚烈,对待爱情坚贞不渝,面对外界权势对其爱情的侵犯不卑不亢,为爱不惜牺牲自我性命。当她得知妆奁是阮大铖所送便坚决退回;候李二人一见钟情却被迫分离,大难来临,侯方域自己避祸离开,只留香君一人对抗权贵。《守楼》一出,为反抗逼婚,香君发出“便等他三年;便等他十年;便等他一百年;只不嫁田仰。”[2]106的爱情宣言,当被强抱下楼时,她哭着倒地撞头,血溅宫扇,这是何等的悲壮。她以命相搏,却换不来爱人侯方域的半分消息,此出下场诗“匆匆夜去替蛾眉,一曲歌同易水悲;燕子楼中人卧病,灯昏被冷有谁知。”[2]107写出了香君的孤苦无依、命途坎坷。宫扇被血点污坏,“是脸上桃花做红雨儿飞落,一点点溅上冰绡。”她边看边叹:“侯郎候郎!这都是为你来。”[2]108杨龙友见状将其点染为桃花扇,香君见扇不禁叹息道:“桃花薄命,扇底飘零。多谢杨老爷替奴写照了。”真是“薄命人写了一幅桃花照。”[2]109即便爱情也许已经凋零,但她依然心甘情愿地为侯郎守节,因为爱上侯方域而被卷入政治漩涡,爱情的不幸引起命运的不幸,命运的不幸也导致了爱情的悲剧。

[1]周振甫.诗经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2:9.

(二)黛玉之悲

HUANG Ren-yan, ZHENG De, XU Fei, WU Fan, GAO Zhi-ling, HE Zheng

参考文献

在《红楼梦》的鸿篇巨制中,内涵丰富,展现的是一个层次多样又相互融合的悲剧世界。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是全书主线,宝黛的爱情悲剧和宝钗的婚姻悲剧主要是封建家长造成的,体现出清朝末年的时代悲剧。其中,贾府的衰落是主线,串联起王、史、薛其他三大家族的没落,描绘出十分广阔的社会历史画卷,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矛盾冲突,显示出封建贵族必然衰败的历史命运。大观园是一个花的世界,园中之花不仅美化环境、诗化生活,在展现人物性格、促进情节发展等方面亦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只黛玉可以桃花为喻,园中一众花容月貌的女子各有姿态,也像桃花般娇艳,最终却一个个地被黑暗的社会吞噬、毁灭,不得善终。从丫鬟金钏、晴雯到小姐黛玉、迎春,她们有过理想,也曾为追求美好理想与黑暗的现实抗争过,但到头来,都没能“把秋捱过”,造成了一幕幕的人生悲剧。

三、爱情悲剧背后的时代悲剧

在《桃花扇》和《红楼梦》两部作品中,桃花不仅是女主人公美貌和她们命运爱情悲剧的象征,也彰显出时代悲剧。

桃花开时虽绚烂至极,但花期极短,经不得风吹雨打,有“短命花”之称,它为美人盛开,也为悲情凋落,李、林二人的爱情虽为传统的才子佳人模式,却突破其大团圆的结局,她们自身命运和爱情的悲剧令人叹惋,虽知命苦却无力改变,在桃花意象的映衬下更显凄美。

而《桃花行》出现在小说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又到初春时节,大观园里的诗社已散了一年,大家见此桃花诗写得好,便议定三月初二日重新起社,改“海棠社”为“桃花社”,黛玉为社主。《桃花行》这首歌行体就是黛玉的自我写照,诗人与桃花之间灵犀相通,桃花的形象就是黛玉自己的形象,借着对桃花的吟咏,畅快地宣泄自己的情感,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乃至宝玉一看就滚下热泪,便知是林妹妹所作,即便宝琴骗他,他也能明确指出:“我知道姐姐断不许妹妹有此伤悼语句……比不得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3]967黛玉是宝玉的知音,宝玉亦是黛玉的知音,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之上,感情浓厚确非一般。《桃花行》先写诗人与桃花的相识相知,她们像朋友一样相互关心、彼此慰藉,此时桃花的盛开、欢快和诗人的孤寂、哀伤形成了鲜明对比,以乐景衬哀情,倍增其哀;而后描写闺中生活,即使富贵舒适却也难抵内心的无可奈何、悲哀之感;最后任其情感强力宣泄,人的眼泪和着胭脂如桃花之色,花因春之将近而憔悴,人泪眼观花为相思而憔悴,每天就在花落人倦中度过了,直到“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3]967杜鹃啼血,春色离去,人只能寂寞地对看天上的一轮明月,这是《葬花吟》末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3]372的另一种诠释吧。桃花是林黛玉红颜薄命的化身,既承载着她纯洁、高尚的美好品质,也揭示了宝黛爱情的悲惨结局。

桃花意象自产生起就被作家广泛使用,其中既有传统意义的继承,也有新意的创造,不断得到发展丰富,千古不衰。关于文学传统的力量,美国诗人和批评家艾略特(T.S.Eliot)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一文中曾论述到:“诗人,任何艺术的艺术家,谁也不能单独的具有他完全的意义……你不能把他单独的评价;你得把他放在前人之间来对照,来比较。”[4]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个人的艺术才能,只有在特定的文学传统的背景下,才能真正地体现出来。从《桃花扇》和《红楼梦》的创作时间和上文分析来看,曹雪芹所创作出的林黛玉这一形象是借鉴了一些孔尚任笔下的李香君形象的。而李香君和林黛玉两位经典形象的爱情故事也因桃花意象的映衬更加鲜活生动,它见证着人物爱情的迷失、社会历史的变迁,带给读者无限感人的力量。

《葬花吟》出现在小说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此前,黛玉夜里想去探望宝玉而晴雯未给开门,她错怪于宝玉恼她而将自己拒之门外,十分伤感、独自悲泣。次日又是饯花之期,一腔无明之气还未发泄,又勾起了伤春愁思,她把飘落的花瓣掩埋,看着之前葬桃花的花冢以及又残落的花瓣生出感慨,由感花而伤己,想到自己身体娇弱与落花凄苦的命运如此相似,就哭了几声,便念出这首《葬花吟》,她所葬之花即是桃花。“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3]371开篇就是一声哀叹,惹人心碎,在与宝玉爱情之初,她就预料到在那样的环境下,他们的爱情不会得到支持,只能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3]371的日子中煎熬,他们爱得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让人心疼。她如桃花一般,不会有几时的明媚鲜艳,花开可见花落却难寻,只能独自倚靠花锄暗自流泪,即便如此,她还要保持高洁,不愿被污泥所染。黛玉所葬的不只是飘落的桃花,还是她消逝的青春和无可奈何的命运。

从表2关键工序出口工艺指标实测情况可以看出,采用新型的梗预处理加工工艺和流程,用“浸梗+储梗”工艺取代传统的“洗梗+润梗+储梗”工艺后,干燥后梗丝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一年后侯方域回来却寻李香君不得,人去楼空,他也只能掩泪而感:“想起小生定情之日,桃花盛开,映着新新一座妆楼;不料美人一去,零落至此。今日小生重来,又值桃花盛开,对景触情,怎能忍住一双眼泪。”[2]127同是桃花之景,却因人之心境不同而感慨不同,大有崔护:“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不遇悲伤之感,有情人并未终成眷属,用桃花依旧来反衬侯李双双入道的曲终人散,更添悲剧意味。

[2]孔尚任.桃花扇[M].王季思,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结果如图5所示,Rh2-S诱导K562和KG1a细胞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HDAC6和HSP90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α-tubulin蛋白表达水平没有变化,但是Ac-α-tubul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

[3]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4]艾略特.艾略特诗学文集[M].王恩衷,编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86.

继网格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之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为 AI)已成为目前全球各国政府、学术界、教育界、产业界广泛关注的热门领域。其影响之大,甚至产生了“炒作”人工智能的效应,很多事实上与人工智能并无太大关联的系统、产品也常冠以人工智能的头衔。

 
杨琳琳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