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鼻翼旁牙源性皮瘘13例报告

更新时间:2009-03-28

鼻翼旁牙源性皮瘘患者常因鼻旁皮损到耳鼻咽喉外科就诊,由于缺乏明显的牙科疾病表现,首诊医生常意识不到鼻旁皮瘘与牙齿疾病的关系而易误诊。为了提高此类疾病诊断的准确性,现将收治的13例鼻翼旁牙源性皮瘘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5-03―2016-03期间,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鼻翼旁牙源性皮瘘患者13例,年龄在52~70岁。其中男6例,女7例,右侧牙源性皮瘘为8例,左侧为5例。9例曾在耳鼻喉外科行鼻旁皮瘘切除术,4例行激光烧灼治疗,术后均复发。病程最短7个月,最长4年。

1.2 临床表现

病变起初可见左侧或右侧鼻翼旁皮肤表现为一红色小丘疹或痂肿样损害,患者自以为‘上火’,反复红肿形成红色肉芽出血,而后溃破流脓,消肿后瘘口形成粟米大小肉芽肿样外观。病程继续,患者逐渐出现局部皮凹陷,其上有少量鳞屑结痂,并常有变色牙及叩痛。此阶段拍摄X线牙片根尖检查,往往可见牙根尖有病变,口腔内瘘管同侧可见尖牙或磨牙,残根,残冠,阻生牙,深大龋或死髓牙,通常单侧发病。

氯化铁等金属盐蚀刻剂的危害主要是废液中的重金属污染。此类废水的处理,需将酸性中和后,以化学反应或电解的方式回收其中的金属。美术院校版画工作室的条件下,通常将废液收集后交环保企业回收处理。

1.3 治疗

根据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结果,可确诊该鼻翼旁瘘管实属牙源性所引发。确定患牙后,在局麻下拔除患牙残根,清刮瘘管,切除肉牙组织,逐层缝合,稍压包扎,病变送病理检查。所有患者经口腔科会诊后,给予拔除患牙等口腔治疗,都得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经0.5~1年随访,无复发病例。

因承、插口打磨机器人具有相同的工作原理和受力特点,本文仅对插口打磨机器人进行受力分析和可靠性分析。插口打磨机器人绕端口的周向转动可以近似为匀速圆周运动,且由于行进速度较慢,忽略向心加速度。如图4所示为插口打磨机器人绕端口打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

2 典型病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一个有效的建设工程造价咨询行业信用体系评价系统,是至着重要的,目前我国的信用保证体制发展的滞后严重制约了工程造价咨询业的发展。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建立诚信行为记录、信息档案及其信用档案的数据库与信息化,使信用评价结果直接服务于相关的企业和个人。

患者女性,60岁,主因“左侧鼻翼旁反复流脓8月”,以鼻翼旁瘘管原因待查收住入院。患者8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鼻翼旁反复肿痛,皮肤破溃后流出白色脓液。曾先后就诊于皮肤科、耳鼻喉科治疗,经局部抗感染等治疗,可略缓解,但皮肤瘘口一直不愈,并反复发作。后转诊于口腔科。入院后经全面检查未见异常,只见左侧鼻翼旁有一0.5~0.7 cm皮瘘,表皮溃烂,并探查痿管与上牙槽骨相通。拍X线片发现与瘘管相通的上尖牙有较大面积根尖阴影,确诊鼻翼旁的皮瘘实属左上尖牙慢性尖周炎而引发。经局麻下拔除患牙,清刮瘘管,缝合切口,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1周后拆线瘘管愈合,症状消失,痊愈出院,随访1年无复发(图1)。

  

图1 鼻翼旁瘘管典型病例A:左侧鼻翼旁瘘管病例;B:X线片显示左上第三牙齿根尖脓肿Figure 1 A case of odontogenic cutaneous fistula perinasal regionA:the odontogenic cutaneous fistula in the left perinasal region;B:X-ray examination shew the abcess around the root of canine teeth

3 讨论

牙源性感染是指病原菌通过病变牙或牙周组织进入体内,发生感染[1]。鼻翼旁牙源性皮瘘常发生于上颌尖牙根脓肿患者,多见于为中老年人。其原因为上颌尖牙保留时间较长,随年龄的增长,发生龋齿的机会增加。此外中老年人牙齿牙周膜及齿槽骨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性病变,上颌尖牙根尖周感染后易形成脓肿,尖牙唇侧骨板极薄极易受到破坏,骨膜下脓肿破裂,脓液未得到及时引流可穿透皮肤造成鼻翼旁瘘道。由于该病的外在临床表现,集中于皮肤,而不是患牙上,又有皮肤瘘口的引流,患牙疼痛不明显,常易漏诊或误诊。其首诊科室往往不是口腔科,首诊医生也往往难以意识到该鼻翼旁皮痿与牙有关。所以提高广大医务工作和和群众对牙源性鼻翼旁皮瘘的认识非常重要。非口腔专业的医务人员对鼻翼旁皮瘘,应有一定的鉴别诊断,尽量减少患者诊治中不必要的痛苦。

本病诊断的要点是:①早期有无牙肿痛和外伤史,口内有无龋齿。必要时拍摄牙片及颌骨X线片协助检查[2]。一般牙源性皮痿牙痛有鼻翼旁肿胀病史,口内可找出病源牙且牙髓无活力,X线检查根尖不规则投射区,痿管内有脓液溢出,时通时闭[3]。②用探针探查痿道多能触到牙根与骨面,患者皮肤活检无特异性,呈肉芽肿或炎症。③临床上因病因不清往往延误治疗,只给予抗炎,局部切除鼻翼旁皮痿治疗,只会造成反复感染不能痊愈。

综上所述,治疗该病的关键是:查清病因、追溯病程、明确诊断治疗病源牙,病源牙未处理或处理不彻底,瘘管内炎性肉牙组织未清除干净可导致治疗失败,一般情况下拔除不可保留的病源牙,切除瘘管可使皮瘘治愈。

参考文献:

[1] 张志愿.口腔颌面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77.

[2] 苏江凌,曾金表.颌面部牙源性皮瘘误诊13例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2,18(5):29-30;

[3] 张翠贤.颌面部皮瘘误诊治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9,15(5):389

 
张占国,张倩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