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全面二孩政策下高校女教师二孩生育意愿调查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调查背景

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明确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在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明确了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但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效果会如何?这一政策制订的初衷及目标能不能顺利实现呢?其影响因素涉及多方面,其中,负有主要生育责任的生育主体——育龄女性的二孩生育意愿可以说是众多影响因素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因素,高校女教师是育龄女性群体中一个较为特殊的女性群体。社会普遍认为也高度认可高校女教师是中国职业女性中综合素养较高、社会地位较突出的群体,是高素质高学历高智商的代表,她们的二孩生育意愿如何,对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进程及政策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借鉴作用。学者王淑娉认为高校女教师有较丰富的学识、在育儿、教儿方面有较为先进的理念,在提升新生儿质量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其生育意愿具有研究价值 〔1〕。浙江是中国沿海地带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整体经济发展状况较好,社会生育文化相对也较公平公正,基础教育条件较好,利于养育二孩的诸多客观条件较成熟。基于此,笔者以育龄女性群体中的浙江省高校女教师作为全面二孩政策放开之后生育意愿的研究对象,有其重要代表意义。

二、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对象

笔者选取浙江省7所高校的女教师为研究对象,高校层次涵盖本科、专科层次,地域包括杭州、宁波、嘉兴、湖州、台州等多地市。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80份,回收有效问卷265份,回收有效率94.6%,从中得到了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不同岗位、不同年龄段等女教师群体对二孩政策的多方数据。

3.原分类所得税制下,对劳务报酬所得等按次计征的所得项目,由于增加计税次数会带来费用扣除的多次享受,故纳税人常采用收入分拆、多次计税的方式以减轻税负。在综合所得合并征税的制度下,对纳税人取得的收入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按年计征,使得纳税人分拆收入以降低税负的行为成为“无用功”,纳税人的税负不再因计税次数的不同而产生差异。

样本基本特征及数据。年龄:40-45岁46人,占17.4%;30-39岁163人,占61.5%;20-291岁56人,占21.1%。婚育情况:已婚未育60人,占23.1%;已婚已育一孩140人,占52.9%;已婚已育二孩20人,占7.6%;未婚45人,占17.0%。学历:博士及博士在读共75人,占28.3%;硕士及硕士在读共155人,占58.5%;本科29人,占112.0%;其他6人,占2.3%。职称:高级职称(包括正高副高)共计31人,占11.7%;中级178人,占67.2%;初级及其他56人,占21.1%。岗位性质:教学科研岗(包括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189人,占71.3%;行政管理岗共计50人,占18.9%,工勤及其它岗共计26人,占9.8%。

通过对样本基本情况分析得知:(1)30岁到45岁,共计209人,占78.9%。这一人群是受二孩政策真正影响的主力军,同时,也是典型的偏大龄及大龄育龄妈妈群体,她们的二孩生育意愿对全面二孩政策的研究有着重要现实意义。(2)高校女教师基本都是高学历,博士和硕士共计230人,占86.8%。这也符合当前社会的普遍认知。作为当前社会的高知女性群体,又负有生育的主要责任,对该政策的回应态度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国家二孩政策的实施效能。(3)当前高校女教师主要集中在教学科研岗位,占71.3%,虽然处于教学科研岗位的女教师上班时间看似自由轻松,但因岗位工作主要强调知识创新和教学方法创新等,对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强度要求比较高,使得她们经常感觉教学、科研压力大,需要花更多非上班时间来加强学习,使得家庭和工作的边界较模糊。

(二)调查研究方法

培养温度31℃,接种量1.5%,基础营养盐液pH值7,冬凌草与麸皮比1∶4,固液比(g∶ml)分别为2∶1、1∶1、1∶1.5、1∶2、1∶2.5,每组3个重复。

三、调查结果

(一)高校女教师生育观念

女教师不要二孩的原因中,认为孩子3岁前无人照顾,无法为小孩提供良好的客观抚育条件占65%;认为养育两个孩子的经济成本太高、经济压力太大占60%;认为养育孩子很耗时间、精力,太累占55%;认为生育二孩会严重影响甚至停滞其教学科研工作及职业发展、职称晋升等占42%;考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存在各种顾虑占26%;考虑高龄生育风险占22%;其他占8%。这说明,高校女教师主观上生育意愿虽较强,但客观行为上的选择会很谨慎,甚至不予考虑。这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考虑对小孩的抚养照顾问题,尤其是小孩学龄前这段时间的贴心照顾。其次就是养育两个孩子的经济压力较大,虽然高校女教师收入比较稳定,整体经济收入属于中等微偏上,但对于这个年龄段的教师而言,普遍有房贷、车贷及供养老人的压力,对于再生育二孩,面临的经济压力可想而知。高校女教师作为高知群体,育儿观念也比较先进、民主,对下一代普遍有着较高期望,对于养育孩子不仅考虑其基本的生存保障,更注重她们的未来发展,希望能给孩子提供各种优质教育资源,而这除了要消耗孩子父母大量的时间、精力,更重要的还需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这也极大增加了这一群体生育二孩的担忧和顾虑。

女教师主张生育二孩的原因中,认为家中有两个小孩更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占82%;认为有利于促进夫妻和谐关系及营造更好的家庭氛围占32%;有家中长辈的全力支持占17%;避免将来可能出现的危机感 (主要是面临失独危险)占18%;考虑自己年老后的保障占8%。这说明高校女教师主观上认同或主张生育二孩最主要的因素是出于小孩本身健康成长的考虑,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这也是为什么高校女教师主观上生育二孩意愿比较强的主要原因,因为两个孩子更有利于创设适合小孩身心健康成长以及良好品格形成的家庭环境,能有效避免独生子女的一些缺点和不足。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为保证项目施工的有序进行,均会制定施工技术管理制度,或者在项目管理制度中将施工技术涵盖在内。而在项目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常会出现施工技术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的现象[1]。施工技术管理制度的制定是保证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如果管理制度不能够落实到实际的施工环节,管理制度便成为一纸空文,施工技术管理目标无法分解和细化,实际的项目施工环节缺乏有效的管理约束和指导,也会使施工技术管理目标成为一句不切实际的口号。

在调查的女教师群体中,认为只生一个好的占12%,认为一个家庭有两个小孩最理想的占82%,而从自身角度出发,愿意生育两个孩子的却只有43%,坚持不生育二孩的占31%,看实际情况及其他占26%。这说明,虽然绝大部分女教师认同一个家庭有两个孩子是较为理想的观点,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出于理性和现实考虑,不少女教师会无奈选择放弃生育二孩。

(二)生育二孩对高校女教师个体的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通过问卷相关问题显示,高达83%的女教师认为生育二孩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身心困扰。由于受中国传统生育文化的影响,当前的生育重任及生育后小孩的抚养、照顾重担都主要由女性承担,这使得女性需要消耗极多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哺乳期,甚至需要女性24小时全身心投入到宝宝的照顾当中,这对高校女教师的身心健康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学者蓝天敏说“高校女教师除了高学历、高文化,还有一显著特点就是高龄”,并进一步分析说,由于我国高校扩招硕士、博士研究生,加上高校教师任职条件等原因,一般高校新进教师基本上都是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平均年龄在27岁以上,这一客观事实造成了高校女教师在刚踏入社会还未婚育便普遍年龄偏大,从而导致他们更容易出现因高龄原因产生生育困难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女教师的心理压力。〔2〕学者张晓红说,近十多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实行人事系统改革,大多高校相继实施岗位聘任制,破除“职务职称终身制”,评聘结合,竞聘上岗,岗位绩效与薪酬直接挂钩等改革措施,使得高校教师的工作看上去轻松、自由,实则每个人身上都套有“紧箍咒”。同时,由于高校科研压力大,不少高校老师都习惯熬夜,因为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最需要安静、没人打扰的环境。〔3〕这些都严重威胁到了高校教师的身体心理健康发展。这也验证了笔者所做的调查,生育二孩对高校女教师的身心健康有极大不利影响,也是影响女教师二孩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

该项调查是随机抽取浙江省7所高校的女教师作为调研对象,并通过自制问卷《浙江省高校育龄女教师二胎生育意愿调查表》进行相关问题的调查研究,针对问卷中主观性较强的问题,随机选取部分女教师进行进一步的访谈,以助于更好更理性地去认识高校女教师的二孩生育意愿。问卷的编制主要从高校女教师的基本情况、生育观念、主观生育意愿、客观生育行为、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等方面了解女教师对生育二孩的态度及行为选择。被调查对象经由目的性整群抽样的方法选中,结合自身真实情况进行问卷作答。通过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科学、准确的统计、整理和分析。为本研究提供了一手数据资料,为真实反映调查对象的真实情况提供了有力保障。

(1)身心健康

这里探讨该问题主要从高校女教师生育二孩对其身心健康方面、家庭方面及职业发展方面的影响三个角度去思考。

通过此次调查,可看出高校女教师对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是持赞同并支持的态度的,这一群体对全面二孩政策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知,对这一政策的解读也很理性。通过调查,我们对高校女教师的生育观念、生育态度、生育意愿和行为等方面有了一定了解,发现这一群体对这一政策呈现出矛盾、纠结的复杂心理,主要表现为主观上二孩生育意愿比较强,但客观上会选择这一行为的却又很少,出现主体主观意愿和客观行为上的较大偏差。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因此,为了全面二孩政策的更好推动及政策调整目标的顺利实现,也为了能让高校女教师这一高知群体能积极响应这一政策,抚育更多更优秀更健康的下一代,特提出以下建议: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抓基层、打基础是我们党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的重要法宝,是我们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针对当前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和边缘化问题,如果我们坚持精准施策、多点推进、持续发力,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强、工作实、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一定能够引领承载着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从积极影响的角度看,有68%的女教师认为生育二孩有利于创设更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65%的女教师认为生育二孩有利于促进夫妻关系和谐,加强夫妻关系团结;而从不利的方面看,有60%女教师认为生育二孩会加大家庭整体开支,严重降低生活质量,有70%的女教师认为生育二孩会加大工作和家庭的冲突,影响家庭生活。从调查结果可看出,高校女教师对于生育二孩有可能对家庭产生的影响既有积极方面的认可,又有消极不利方面的考虑,也说明了高校女教师考虑问题更偏理性、客观,所以会出现主观上二孩生育意愿较强,但对于实际生育行为却极为谨慎的矛盾现象。

(3)职业发展

针对二孩生育对高校女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绝大部分老师给出的都是肯定的负面影响。调查中84%的老师十分认同这一观点,甚至有79%的女教师认为生育二孩会严重影响到其职业发展、科研能力提升及职称评聘,也就是说生育二孩会带来极大的工作压力,这也可以看出生育二孩会让高校女教师产生极大的职业危机感。学者李芬认为社会将生儿育女、操持家务视为女性的天职,生育的大部分直接成本和几乎全部间接成本都由女性承担。对于女性来说,生育成本不仅包括时间精力的付出、体力健康的损耗、情感的投入,还包括职业生涯的受损,甚至是中断或放弃。〔4〕周新霞在其论文中提到,根据经验研究显示,高校女教师的科研成果量从生育到孩子上小学之前是一个低迷阶段,到了孩子逐渐长大自理后,其科研成果量才能逐渐上升。〔5〕这些都很好地验证了笔者所做的调查,大部分女教师认为二孩生育对其职业发展的负面影响是比较大的,这也是影响高校女教师二孩生育意愿的一个最现实最不愿面对却又不得不考虑并抉择的重要因素。

四、结论及建议

(2)家庭方面

第一,健全相关法律,完善高校教师权益保障机制。保障高校教师尤其是女教师的各项正当权益,增强其职业安全感。

第二,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及各项福利,确保女教师在生育、哺乳期间,有充分制度保障和福利保障,减轻生育压力。保障再生育女教师的工资、福利、休假等权利;完善社会相关生育配套措施,如卫生、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医护人员的大力培养;加大学龄前儿童教育及义务教育的投入,大力培养优秀师资资源。

第三,推动公平公正的生育文化建设,对妇女生育成本实行一定的社会补偿。同时,营造公平公正的性别文化,让女性能从家务劳动中适当解放,改变当前家务劳动绝对女性化的思想意识观念,。恩格斯曾说:“妇女的解放,只有在妇女可以大量地、社会规模地参加生产、而家务劳动只占她们极少功夫的时候,才有可能。”要积极推行家务劳动社会化观念。

第四,作为高校女教师工作场所的高等院校,负有引领社会文明进步的重大责任,在保障女教师权益、推动公平公正生育文化及加强性别平等意识等方面,更应做出表率。比如,在高校各类考核评价体系中对女性予以适当照顾,减少其2-3年生育期的工作量,对女教师予以充分的人文关怀,减轻女教师生育期的职业危机感;高校各类人才选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方面兼顾女性比例,在同等条件下适当向女性倾斜,在女性符合条件的前提下可予以优先考虑等;积极完善高校教师聘任制和职称评定制度,保障女教师各项正当、合法的职业经济权利等。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学院于2017年7月获得四川省教育厅批准建设移动性生产性实训基地项目,该项目建设周期为2年,主要面向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4个专业。学院依托通信行业知名企业在原有实训室的基础上,学院与企业共建“移动无线网络优化中心”一个,可容纳100人同时进行实训。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基地已基本形成企业真实工作环境与职业环境。

另外,科研成果具有时效性,若科研成果未在时效期内转换成实际生产力,就失去了价值。当前高校和企业之间更多采用传统的合作模式,技术信息的传递不能保证实时性,一部分科研成果只是以理论成果的形式存放在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在科研成果转化推广的过程中,学校、企业、个人之间缺少信息实时流通的平台,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节点距离[2]。

〔参 考 文 献〕

〔1〕王淑娉.谁想要生二孩?——高校女教师二孩生育意愿的调查〔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7,(06).

〔2〕蓝天敏.二胎政策下的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36).

〔3〕张晓红.全面两孩政策下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研究〔J〕.青年探索 2017,(05).

〔4〕李芬.工作母亲的职业新困境及其化解——以单独二孩政策为背景〔J〕.东南大学学报,2015,(04).

〔5〕周新霞.高校女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类型及影响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

 
祝琴
《理论观察》 2018年第03期
《理论观察》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