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感受与心得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株齐放万红花》王个

六十年来的艺术实践,对于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画的传统艺术,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1)盐胁迫条件下,“苗壮素”生物复菌剂的施用对黄瓜生长具有明显的促生抗逆作用。种子发芽率提高17.5%,鲜重提高23.5%,总根长、总投影面积、总根表面积、平均根系直径和根尖数分别提高151.0%、53.3%、8.6%、127.6%和9.0%。

第一,既要重视传统,又要不为所囿。多临摹、观看前人的作品,这是需要的。但看后要思考,要研究,才能决定扬弃取舍。

第二,深入生活要以我为主。事物是千变万化的,要仔细观察又要善于取舍。生活中有四朵花,我只要三朵;生活中有几种花,我只要选择一种或两种。如果拘泥于生活,见一样画一样,平铺直叙,那样就会堕入自然主义的泥坑,即使画得再好也不能成其为艺术珍品。传统京剧艺术中的“千军万马”,只有几个人就能在小小的舞台上表演出有声有色、波澜壮阔的场面,这叫作舍繁就简、以少胜多。

第三,“外师造化”,但又要高于造化。观察生活要仔细,要凝神思考,但创作时要选取本质特征,进行概括提炼。反映现实需要再创造,才能别开生面,达到炼形提神、形神交融的完美境界。吴昌硕先生晚年笔精墨妙已入化境。他画的牡丹,刘海粟先生谓“看似无瓣,实际有瓣”,誉为传神之笔。艺术来源于生活真实,而又高于生活真实,这是艺术的真谛。

第六,大画当作小画画,可以放笔随意挥洒;小画当作大画画,可以“心细”,小中见大,天地空阔。吴昌硕先生也一贯强调:“苦铁画气不画形”。欣赏他的画,确实感到自有气势在。大画、小画、章法、结构,都要有大的风貌和气韵,方能使作品形成特有的气质和雄健奔放的气势。

这或许可以概括为:生活——思考——创作——挫折——再创作。这就是我创作的过程。创作,要允许尝试,允许失败,直至成功。“尝试——失败——成功”,这也是创作的一条规律。以后第二次、第三次或数次创作同一个题材,也要按这些过程,规律循环往复,在前面绘画的基础上精益求精,不断提高。

可恰恰相反,李老先生在美国生活得有滋有味,不仅身体硬朗,还活出了一片新天地。原来,他自己有一套在美国生活的独特方式。

第五,一幅画的构图要有全局观点。要“造险”、制造矛盾,从矛盾中求统一、求协调。创作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一变再变到无限的变,最后变成自己具有独特意义的创作。

第七,一幅画的布局、用笔、用墨以至于题字钤印,都有一个虚、实、轻、重的问题。虚中见重,虚中见实;轻中见重,重中见轻。它们是互为影响、互为联系的。怎样理解“重、拙、大”这一艺术特征?我以为:“重”是指用笔厚重,是对轻灵而言,没有轻就没有重;“拙”是不着意修饰,求自然含蓄之趣,是与巧相言,没有巧就没有拙;“大”是指大气磅礴,是对小而言,没有小就没有大,要处理好局部细节和整体气势的关系。这些都是辩证的统一,需要两者结合、互为映衬。

第四,创作要有自己强烈的主观意念,接受传统,又要丢掉传统,观察生活,又要丢掉生活。这个“丢”字,不是说从此不要传统、不要生活了,而是从胸有成竹——生活中来——到胸无成竹,进入创作的忘我境界,神与物游,追求意境。

笔与墨会,是为氤氲,氤氲不分,是为混沌,辟混沌者,舍一画而谁耶?画于山则灵之,画于水则动之,画于林则生之,画于人则逸之。得笔墨之会,解氤氲之分,作辟浑沌手,传诸古今,自成一家,是皆智得之也。不可雕凿,不可板腐,不可沉泥,不可牵连,不可脱节,不可无理。在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盖以运夫墨,非墨运也;操夫笔,非笔操也;脱夫胎,非胎脱也。自一以分万,自万以治一。化一而成氤氲,天下之能事毕矣。㉗

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重要思想。这个问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党性修养问题。对于担负着领导责任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尤其重要。

第八,中国画讲究线条。线条要有提按、徐疾、顿挫、干湿、浓淡、虚实的变化。比如,剑兰、棕榈是直线,葡萄、紫藤是曲线,要善于运用线条表现艺术美。笔法与墨法要结合得自然流畅,要富有气韵,即富有类似音乐、舞蹈与书法的旋律美和节奏感。

如前所谈到的,我曾画过一幅《祝寿图》,就都用线条组成。线条之所以美,就因为注意了虚实结合、浓淡结合、轻重结合、干湿结合。虚处——空白处,是无形的线条,烘托出有形的线条,这叫作知白守黑、以味补味、画中有画。

第九,融诗、书、画于一炉,如果都臻上乘,历史上称为三绝。苏轼将王维的诗誉之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元代以后大开这个风气,明清以迄近代更有发展。吴昌硕先生加上治印,成为四绝,使人从一幅画中欣赏到诗、书、画、印四种艺术有机结合的美感。因此,国画创作需要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其中,除诗文、书法、金石之外,还需要懂得一点绘画以外的艺术,例如音乐、舞蹈、戏剧,甚至太极拳等。另外,还要读一点中外文艺理论,以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丰富自己的艺术素养。吴昌硕先生喜爱昆曲,自己能谱能唱。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都能画一手好画。我的老朋友俞振飞善书善画,诗文并茂,因而他的表演艺术被人们誉为有“书卷气”。我爱弹古琴,并从那悠扬顿挫的旋律中悟出了作画写字的韵律和节奏;从舞蹈、太极拳的优美姿态中,悟出了绘画中的动静关系。

艺术是相通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充实、提高多方面的艺术素养。我以为,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才是自己的,印象才会深刻,运用才会自如。如若步前人的足迹,不会有新的创造。

  

《紫藤》 王个

 
王个
《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