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红色旅游实践在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例

更新时间:2016-07-05

党性是政党固有的本质本性,中国共产党的党性要通过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党性体现出来。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党员的培养,高度重视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新时代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党性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一的课堂灌输、传统而枯燥的说教形式,而应不断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与时效性,重视教育过程中的互动性与学生主体性,积极创新教育形式和教育途径。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红色革命资源,红色旅游实践作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鲜活教材和特殊载体,在新时期党性教育中具有不可小觑的积极作用。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所形成的红色革命基地、以革命遗址为依托,以其所承载的历史底蕴和英烈情怀为内涵,以缅怀、激励、教育为目的,达到旅游者在游览的过程中缅怀革命烈士、学习革命历史知识和革命精神的主题性旅游活动。[1]

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的井冈山堪称红色旅游实践的示范地。1927年秋,毛泽东在这里创立伟业,将红色火种点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了胜利。 [2]据统计截至目前,井冈山有100多处保存完好的革命遗址,其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6处——井冈山革命遗址保护点,6处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单位。开展红色旅游实践,充分利用好这些优越的革命历史资源,在创新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中切实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红色旅游实践在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中的创新价值

红色旅游实践之所以能够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获得众多高校的极力推崇,不仅仅因为它是一种创新型的教育形式,更是由于红色旅游实践具有政治引领、红色文化传播和爱国主义情怀熏陶等创新价值。

(一)红色旅游实践对大学生党员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功能

“瞻仰一次圣地,净化一次心灵。”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民族繁荣富强的重担,应该坚定正确的前进方向。在红色旅游的过程中,每个景点都以更加直观和真实的方式向他们展示,例如,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一走先辈走过的小道,饮水思源、牢记使命、忆苦思甜,探访红色历史,追寻伟人足迹,在真真切切感受革命历史的同时,心中会荡漾起阵阵“涟漪”,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民族精神得以振奋,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使得学生党员同志理想信念教育的实现由被动灌输到主动接受与学习的转变,从而增强教育效果。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3]在整个游览过程中,大学生党员会被中国共产党的强大所折服,会更加坚定自己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念。习近平总书记三上井冈山,并寄语广大党员同志要多接受红色基因的教育,“行程万里,不忘初心”,大学生党员以史为鉴,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才能为新时代中华民族强起来添砖加瓦。红色旅游实践通过参观革命遗址、踏寻革命足迹、听红色革命故事、瞻仰烈士墓、拜访烈士后代、演唱革命歌曲等形式,营造了一个自我启发的教育氛围,革命老区已成为宣传科学理论、弘扬红色革命精神、传播社会正能量、塑造美好心灵的圣地,对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具有重要的政治导向作用。

(二)红色旅游实践对大学生党员具有红色文化传播功能

“挖掘一种内涵,传播一种精神。”红色旅游是承载着处于不同时期,寓意不同精神价值的,具有世界遗产意义的“红色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可以感受到井冈山所推出具有互动体验式的“六一”工程,即在井冈山穿上红军装,吃一餐红军饭、走一走红军路、读一本红军书、上一堂红军课、唱一只红军歌、扫一次红军墓,这种教育形式能“润物细无声”地浸入心田,让大学生党员走进革命英雄人物曾经生活过、战斗过的地方,拉近和书本上出现的英雄人物之间的距离,让英雄人物更接地气,更接近生活,产生与学生党员之间的亲和力。[4]发展红色旅游实践,不仅可以为大学生党员提供一个深入学习红色文化的机会,而且能为中国人民和国际友人提供一个了解革命历史事件及英雄事迹,以表达对革命英烈怀念与瞻仰之情的良好平台,正如费孝通老先生所言“共美其美,天下大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已累计接待千万参观者,其中包括来自160多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友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和国内游客。如今的井冈山已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走进巍巍五百里井冈山,没有现代化带来的吵杂感,处处能感受到这座成功的山、英雄的山所带来的井冈精神,在艰苦中创辉煌,在平凡中造不朽,在实干中兴国邦,在群众中求奉献,这座与革命遗址融为一体的井冈山,已成为大学生党员振奋精神、陶冶情操的重要载体和生动课堂,成为对外宣传和进行大学生党员爱国主义教育及革命传统教育的主要基地。红色旅游实践为大学生党员传承和发展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石油企业作为我国现代化经济发展中较为重要的一类建设性企业,只有保障其企业建设中的管理因素协调安全,才能够保障石油企业更好地为人们提供服务。当前市场化经济运行体系下的石油企业绩效考核管理中,其对应的考核管理因素发生了改变,并且在绩效考核管理因素的控制过程中,对于企业自身性发展也出现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在研究中以价值管理HU绩效考核为准则,对整个石油企业绩效考核管理中的内生性要素进行了研究,对于提升石油企业整体性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矿石呈灰—浅肉红色,似斑状结构,花岗结构,块状构造,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等,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英、斜长石、钾长石等。黄铁矿、黄铜矿主要以它型—自型细粒结构为主,辉钼矿主要为细小鳞片状结构,呈细脉状、薄膜状分布于裂隙中或沿裂隙充填的石英细脉中;以钾化、硅化、绿泥石化为主,其次有萤石化等。

(三)红色旅游实践对大学生党员具有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情怀的熏陶功能

高校作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前沿阵地,应积极将红色旅游纳入党员的教育中,充分发挥红色旅游实践鲜明的特征及其价值意义,考虑到当前高校中党员人数多、资金有限等实际情况,暂时不能实现红色旅游常态化,但可以将其作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一种有益补充,创造性地利用红色旅游实践活动。

由于社会阅历的短缺和高校党课教育的理论化,大学生党员的教育没能达到理想效果。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校园文化来解决,即把红色主题教育和高校学生党建相结合,有效利用和转化学校所在地的红色教育资源,将高校党员教育与校园红色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5]红色旅游之所以有诸多价值意义,其实在于它是通过开展活动,让参与者以亲身体验的方式来将自己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使书本上出现的革命事迹、革命先烈、革命精神等超越时空的限制出现在他们能感触到的环境下,以此来实现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目的。亲身经历比语言描述更生动、持久,因此高校在开展红色文化活动时,应采取动态和静态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抓住重大的革命纪念日和著名历史人物诞辰纪念日等具有一定纪念意义的特殊日子,开展例如拉纪念日红色横幅、红色征文、播放红色经典影片等活动,同时也应开展让学生党员可以带入身份,身临其境的动态活动,例如:参观革命纪念馆、拜访革命红军老战士,编排革命故事话剧、演唱革命老歌曲等。另外要充分应用好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平台加紧宣传红色文化及学校开展的各种红色文化创建活动。两种方式的有机结合,加之网络平台的宣传,会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他们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强烈的爱国热情。

二、红色旅游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具体路径

“踏入一片红土,留下一片情怀。”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情怀是一个人对祖国的归属和对革命历史的认同与传承,在青年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官方调查统计表明,目前的大学生党员爱国主义情感和革命传统情怀普遍比较缺乏。“90”后作为当代大学生党员的主力军,从小接受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主要来自于课堂上教师的单方面传授,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空洞乏味的理论教育,俗言道:“强扭的瓜不甜”,简单的用知识灌输来代替日常的情感养成,这样以来使得大学生党员们对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观念缺乏全面的认识,更难以传承和弘扬。而红色旅游实践就很好地发挥了自身厚重的红色历史资源,在红色革命基地,通过展示革命遗址、展览革命遗物、聆听老革命者讲述、还原革命事迹等方式,让大学生党员全方位、多方面地感知那段红色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和光辉卓越,让参观者(受教育者)在静态的环境下,把自己带入情境,“触景生情”,尽情享受红色基地带给参观者的情感盛宴,去重新认识革命遗址、去深刻了解革命事迹、去继续传承革命精神,以此达到旅游实践对个人情怀感化的功能。在参加井冈山基地的教育培训时,党员同志们可以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拜访烈士纪念馆、为红军小井医院的革命烈士默哀、重走“挑梁小道”等,并在实地参与的过程中,倾听着解说员的解说,一幕幕历史再次出现在眼前,令人激动的,令人潸然泪下的,令人极度痛苦的……,各种情绪交错在心头,这种教育是深刻的,令人刻骨铭心的。红色旅游实践让他们留下一片情怀,一种从内心深处升起的爱国主义情怀。

(一)将红色旅游实践纳入到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中,创新教育形式

目前,党课教学仍然是大学生党员教育的主要形式,而党员的实践教育大多是走走样子,流于形式化,没能达到实际的效果。因此,可以将红色旅游教育纳入大学生党员的实践教育课中,丰富和活化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形式。单一、枯燥、乏味的党课教育已经让大部分党员基本上掌握了理论知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理论需要实践的升华,大学生党员的实践教育引入赋予故事性和情节性的红色旅游,不仅能提起大学生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而且能将他们在书本和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红色旅游的过程中得以升华,把红色文化以一种更加“现代”“多彩”的姿态呈现在学生党员的面前,打破时间和空间所带来的陌生感,使红色文化真真切切地实现其教育价值,让党员同志真正地感受到红色精神在现代社会依然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虽然由于诸多原因,高校全部党员参与到红色旅游的队伍中不是很现实,但任何一种新模式的运行都是从点到线到面的过程。例如,江西农业大学党校举办2017年大学生党员示范培训班,带领全校共30名学生党员前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为期4天的“红色之旅”,这30名党员同志虽然只是江西农业大学学生党员的一小部分,但却打开了江西农业大学党员实践教学的新窗口。

(二)开展红色旅游主题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红色文化氛围

当覆盖层为淤泥、各类砂层、卵石等不稳定土层时,设置外层钢护筒,防止砸穿溶洞时孔内泥浆急剧下降引起坍塌,砸穿溶洞后,采用抛填片石黏土反复挤固的方式进行溶洞处理,处理完成后继续冲击钻孔,一路处理遇到的溶洞,直至钻穿需钢护筒护壁的最下层溶洞。利用吊机下放钢护筒至最下层溶洞底,安放钢护筒段钻孔内径应比钢护筒外径大0.1~0.15m,钢护筒下沉困难时辅以锤击或振动法下沉到位。钢护筒底口与溶洞底板间间隙采用片石、黏土回填冲击造壁,如溶洞底板斜度较大,采用灌注与桩同标号水下混凝土进行封闭,灌注混凝土高度高出钢护筒底口1~1.5m,待混凝土强度上来后(一般为7d)继续冲击钻孔至设计标高。

(三)建立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实现红色教育的常态化

基于红色旅游实践对于大学生党员的价值意义以及当代青年对实现“新时代”两步走战略的“中坚”作用,而学生党员作为青年一代的带头者和模范人,高校应当努力与当地的革命纪念地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红色旅游教育基地,为高校学生党员的理论和实践教育创造有利条件。在教育基地中把革命历史理论知识和基地的实践体验结合起来,把革命气节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革命遗址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积极发挥基地对新时代青年党员成长成才的助力作用。一方面,在教育基地开展各种体验性、学习性、情景式的教育活动。例如在井冈山革命遗址前解说员的生动讲解、小井红军烈士墓前的默哀、重温“朱德的扁担”“重走挑梁小道”等亲身体验式的活动,避免了将英雄人物和革命精神死板化,增强红色旅游教育资源的魅力;另一方面,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处于革命遗址的特殊地理位置,可开展红色培训教育,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利用培训、参与、体验的培训模式,让学员们在曾经革命英雄洒热血的地方,学习历史知识,拉近与英雄人物的距离,进一步增强对革命精神的理解,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创造出新的光芒。 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将红色教育与亲身体验相结合,使其真正成为对大学生党员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堂,成为弘扬社会正气的重要载体,成为放松身心的重要场所。

碳关税模块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通过碳排放因子对相应的碳排放系数进行计算,二是通过对出口商品含碳量进行碳关税的征收。具体碳排放系数计算如式(5)所示:

(四)积极开展与红色景区的互动合作,实现双方互利共赢

高校应该积极开展与其所在地红色景区的沟通交流,寻求良性的互动,搭建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这不仅扩大了红色景区的影响力,提升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为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的开展创造了便利条件。短期内,让每个大学生党员都参与到红色旅游实践中去学习参观是不大可能实现的,若是勉强实施,亦达不到可观的效果,但是高校可以聘请红色景区里的老革命战士、英烈后代,专家等到高校来,走进党课的课堂中,或是开展红色主题的文化活动等。在引进最贴近革命发源地资源的同时,也要学会走出去,可以将党校的骨干及优秀青年教师派到红色旅游景区学习培训,多“喝”些红色革命地区的“水”,丰富感性教学素材,增强理论讲授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另外,高校组织部应鼓励大学生党员利用寒暑假到红色景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接近历史才能更了解历史。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有机结合,对国家、红色景区、大学生党员个人,都是一种共赢的状态。

三、结语

红色旅游是对大学生党员传承革命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同时红色旅游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要把这些革命传统资源作为开展爱国主义和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6]因此,在进行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好红色旅游的鲜活教材、生动课堂的积极作用,有效引导大学生党员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胡振民.积极发展红色旅游 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5(4):4-6.

[2]黄细嘉,龚志强,曾群洲.江西红色旅游资源及其开发述论[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27-28.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4:170-171.

[4]方世敏,阎友兵.红色旅游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19-20.

[5]江艳,叶桉.略论江西红色文化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4(4):68-74.

[6]试论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12):84-87.

[7]尚婷.红色旅游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4(4):78-79.

刘冬梅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