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路易·康的设计思想诠释

更新时间:2016-07-05

一、关于路易·康

被誉为建筑界的诗哲的路易.康,设计风格以其简洁、柏拉图式而闻名。他信奉“光是人与神之间相互对话的一种语言,是人性与神性共同现身的具象化领域”这一至理名言,并融入其83个高含金量作品里,由此也赢得了“20 世纪最具独创性、最重要的建筑师”美誉。

路易·康于1901年出生于波罗地海的萨列玛岛。先前大家耳熟能详的“路易斯.康”这个叫法,是不够准确的,“Louis”中的“S”在这是不发音的,[1]更为确切的名字应当是“路易·康”;而“康”是一个典型犹太家庭的“姓”。一家人在1905年举家迁移到美国费城,成为了美国社会的第一代移民。

与其他同时代著名的建筑师一样,在高中时期,康第一次接触到了建筑学,随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接受保罗·甚列特(Paul Cret)的指导并在此学习,这是一所在世界建筑史上颇负盛名的学校,在此诞生了诸多名家。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中,康获得了在建筑事务所工作的机会,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47年他开设个人事务所开业,随后十年内,大器晚成的康达到了个人职业生涯顶峰,在他的事物所中聚集了一批把他奉为神明的信众,在众多信众的陪伴之下,康开始用他自己思想去引领建筑的发展,去引导人们的行为习性。刹那间,他仿佛进入了一个无尽的循环,他自己就是崇拜的对象,向世人传播福音,想把人导向自己的天堂。不幸的是,在康63岁那年,在从达卡返回美国的途中不幸辞世,从此上帝缺少了一位向人间传递美感的天使。

二、设计思想形成梳理

(一)路易·康对于欧洲古典建筑艺术的研究

早年游历欧洲给他事业发展开拓了眼界,从伦敦开始,依次经过荷兰、意大利、德国来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后折回巴黎完成旅行。他重游故乡萨列马岛,那里的主教城堡给他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古典建筑那精美的样式丰富的细节深深震撼了康,改变了他的建筑观。如果非要指出这段旅行中哪一段是最重要最具有影响力的,那非在意大利度过的五个月时间莫属,在这段时间当中他用素描、水彩等工具绘制了大量的草图,以最壮观的方式描绘了建筑的元素,从众多的古典建筑中汲取大量养分,这些点点滴滴都能从他的作品中细细品味。诸如其设计思想的集大成之作,以建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雅典卫城目标而努力的的沙克生物研究所;以16个成平行线排列的混凝土拱状建筑单位让建筑显得雄伟都不笨重的金贝尔艺术博物馆北侧门廊等。

(二)生长环境造成的影响

另外一部分人则认为,路易·康受早年生活环境的影响更加明显,费城美国的工业重镇,是美国最老、最具历史意义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第一个入列世界遗产城市的美国都市。这里拥有大量的工厂与大厦,早期由于技术所限与资金的匮乏,大部分建筑都是囊中羞涩的情况下建造的,因此材料多数使用价格低廉的红砖或混凝土,并采用最为简介的样式,工业金属感强劲。这些采用简单几何造型建造出来的建筑,无时无刻不再向外界散发着一种哲学的气息,这种状态令路易.康分外着迷。1945年开始设计的菲利普.埃克斯特图书馆就完美的印证了康对材料的敏感与和谐的使用,创造建筑风格相融合的砖立面建筑,以及为学院带来一个理想的适合学习的室内环境。

三、探析路易·康设计思想

(一)柯布西耶与柏拉图式的设计

历史,作为一种载体,作为一种创作构思的源泉,对康的影响是深远的。在看的作品里,传统作为一个参照系,始终存在。他通过对古希腊和古埃及建筑的分析,在创作过程中,将已经有的空间组合法则灵活运用于自身的作品之中。在主从关系、大小、形体、明暗等方面都展现了许多古典传统的特征,作品体量浑厚、沉重。在萨克生物研究所的场所,康使用不同材料的混合,广泛地使用了砖和混凝土,凭借着对现代材料的质感的理解与天然材料中肌理的表现,使他的建筑弥漫着一种从局部到整体的协调性,对这些材料的创新使用体现了他在建筑设计上的造诣;在孟加拉国达卡国民议会厅,他阐述了应该怎样反映人类对本质的思考过程中创造的奇迹,透过建筑中光与影的变化,启发着人们的想象,他像舞蹈家一样踮起脚尖在灵感上伴随着秩序、对称和几何形体翩翩起舞,这是实用和精神境界的完美结合,即使建筑物消失了,它所存留的精神也将感染周围的事或物,哪怕是最简单的结构也成为对抗时间检验的一个强项。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在空间中内心的稳定、外在的表现、能力和理性会受到外界方方面面的影响,感受是无法用我们已有的知识来估量的。当灵感涌现,创作过程便开始了,对于每一个建筑都是如此。总体上来说,康对空间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空间的心理秩序,是人们对于空间本质的探索与理解,是人们形形色色的活动对空间所产生的各式各样的心理需求,另一种则是,物理秩序——空间的物理秩序,是空间的外在表现。

(二)古典建筑对路易·康设计思想的影响

在设计界中路易·康以简洁、柏拉图式的设计风格闻名,不难看出柯布西耶对他的影响很大,他借鉴柯布西耶作品中创新应用抽象元素和工业化材料进行组合重组。在艺术风格上,是以简单却最具有表达力的几何体为构图的基本元素,同时兼具了现代和古典的特征。在设计中他摒弃了国际主义风格,将包豪斯复合结构和个人的审美观结合在一起,从古典时期和中世纪建筑中汲取灵感,重新定义、重新审视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结构、形式、空间和光线等要素在建筑中的含义,把不同用途的空间通过拆解、重组等诸多方式把它们重新整合,来重新传递一种空间的秩序;康及其善用光线,对光线的追求始终贯穿于康的建筑,堪称建筑设计中光影运用的开拓者,他把侧重点放到了结构的创新和光的创造,用于建筑的缝隙空间上,这个时候的康就如同一个潘多拉墨盒一样,控制着光的渗出,建筑里所渗透出的理性之光足以让人窒息。

益智区游戏材料的选择准备好之后,就要考虑投放的问题,以下是几点关于益智区游戏材料投放的注意事项和要求。

(三)对空间与秩序对设计的重构

正如柯布西耶于《走向新建筑》所说:建筑是量体在阳光下精巧、正确、壮丽的一幕戏,光也成为康的建筑理论范畴,认为建筑是呈现光艺术的舞台,而可概分为自然之光与表现之光。[2]光与影的强烈对比创造了美感,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人们的心灵和视觉。光,给空间划下定义,它制造阴影产生黑暗,光明与黑暗不停交换位置,相互对比和赞美彼此。倾泻而下的光线宛如流水,将人们视线引向终点,柔和的光线静谧而美好,照耀在空间中宛若神殿一般环绕着神秘的色彩;追求创新,引发了他对建筑物设计方式的改变,打破了传统学院派建筑的设计方式,从轴线、空间序列和透视效果依次着手的方式,在多年的职业生涯中,被认为是以不止一种方式重新定义现代建筑。在他的作品中,形式和结构尤为清晰,具有明显的特征,建筑物拥有雄伟的结构、质朴的窗户,精湛的几何构图和混凝土及砖瓦等原始材料在康的巧思下,创造出充满动态韵律,精彩光影,以及充分照顾到人性需求的空间,[3]在建筑内外形成了一个诗意的环境,散发着迷人的诗意,这是一种另人骄傲和自豪的状态。

对于路易·康而言,最让他感到自豪的应当是把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建筑空间结合到一起,他认为建筑是一切人性行为的结果。人是一种即简单而又复杂,同时却又具有次序的动物,康透过设计等方式,把建筑的空间同人性联系到了一起。建筑的内容就是它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与内容相对的,必然是有相应的形式,我们一直认为的“形式服从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4]这一说法并不是康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这句朗朗上口的格言重点并不是放在“功能”,而是仅仅只是关注形式外观的问题。它是在一种特定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并不是建立在科学理性思维基础之上的,提出这一口号的“沙利文主要负责的是里里外外的装饰”。[5]这是一种先验主义色彩的、由内在的精神意志所决定的形式。当内在功能明确之后,其形式也就被相应决定了,并成为其在外界的证明。形式从不服从功能,形式指引方向,因为形式保持了它与周遭之间的关系;形式没有形状和尺寸,它不是你所看到的,它是你所看到的开始;形式是不受个人感情影响的,设计则是设计者个人的。在康的建筑中,同时也具备了唤起永恒的人类价值观感受和象征的意义,所创造功能高度集中和另人精神振奋的空间,散发出一种亦正亦邪的味道,看起来像是匆忙腾空于未来宇宙文明的遗迹。

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8~32℃,最高温度35℃,最低温度15℃。幼苗期生长最适温度为白天20~25℃。夜间18~20℃最高温度为25~28℃,最低温度为13~15℃,不高于18℃。从破心到定植前7~10天,进行低温锻炼白天瓜苗要保持在20~25℃,夜间在13~15℃,有利于雌花分化且降低雌花节位。

人与其他生物最大的区别莫过于人能把自己所想的事物付诸于现实,人是极具表现欲的。可以这样说,表现是普天之下所共有的特色 ,拥有生命,同时也就拥有灵魂,也就存在着向外展现的欲望。这就是有情的生命世界与无情的物性世界最大的差异。康在建筑中采用最为简便的“动”与“静”的结合方式来阐述外表与内在表现欲,“静”是一种平缓的,存在与内在的体现,“动”则是一种冲动,一种对于建筑崇敬的心情。设计的精髓即在于“动”与“静”的结合,融合创作者有情的表现,成就一件杰作,人能自然所不能,自然能人所不能,二者互补,就成一个完整的宇宙。过去的纪念性建筑具有伟大的特征,这一点是我们未来的建筑必须依赖的。

根据防洪法,安徽、江苏两省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各级领导、各行各业全力投入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各省防汛部门密切配合,坚决执行国家防总、淮河防总调度命令,认真落实洪水调度方案和防洪预案。水利、气象、民政、卫生、公安、交通等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确保各项防洪工作依法实施。《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的实施,让行蓄洪区干部和群众心中有底,行蓄洪区运用变得安全、及时、有效。

四、结语

被称为这个时代的“建筑诗哲”的康的作品总给人一种不寻常的感受。他的作品散发着一股浓郁、沉重的气息,凭借着现代的材料,和天然材料的质感和人工肌理的认识与理解,康向我们展现了一种别致的不同的建筑观,使他的建筑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雄深感。从路易·康的建筑中能深深感受到他对建筑的独特见解,在这条道路上不盲从不跟随,敢于逆势而上,他赋予了建筑无限的生命,升华了建筑内在文化。没有无懈可击的设计,但我们始终在为尽善尽美而努力,也许下一个想法、下一幢建筑的萌芽已悄然种下。当然,对于像康这样一位史诗级人物,再多华丽的词藻也无法精确地诠释其生平的精华所在。唯有细细品读,亲身摆放康的作品,或许才能有其中去感受建筑与时空的对话,凡人与天神的触碰。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路易·康的设计哲学的分析、概括和梳理,让我们去感知康的建筑思想的精髓,进而在现今时代的建筑设计中有所借鉴。

LIU Yuan, WANG Wen-bo, ZOU Zi-ying, FAN Quan-shui, FENG Zi-liang, XIONG Jie

参考文献:

[1]郭国荣.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1993:1718.

[2]郑朝灿.中外建筑简史 [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169.

[3]吴莉君.光与影——路康的建筑设计思考[M].台北:原点出版,2010:5,社,2004:44,

[4][美]杰伊·M·斯坦.建筑经典读本[M].王群,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202.

[5]王正.功能探绎 [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42.

吴旭超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