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路径探析

更新时间:2016-07-05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1]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培养一大批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创业人才,对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2]

一、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1.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把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明确“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1]高校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提升人力资本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有力抓手,是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2.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内涵式发展的阶段,要求实现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从速度追求向内涵充实,从普遍模式向特色创新的转变转化。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实现以上转变转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要求,是加强对学生个性化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造能力的有力抓手,是促使高等教育更加贴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载体,也是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重要举措。

3.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高校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必然需求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毕业生实际能力难以满足岗位需求的现象也较为常见。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热情,培植其勇于开拓、不畏挫折的创新创业潜质的有效手段,是增加大学生就业机会、提高人才核心竞争力、拓展未来职业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必然需求。

其实“深度学习”这个名词最早就是机器学习领域使用的。在机器学习中,深度学习被定义为“一系列试图使用多重非线性变换对数据进行多层抽象的算法”。机器学习算法是一类从数据中自动分析获得规律,并利用规律对未知数据进行预测的算法是对人的意识、思维和信息过程的模拟。而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中表征学习方法的一类。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现存问题

高校要准确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意义,把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高到贯彻落实中央战略决策部署的高度、摆在学校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创新创业教育真正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系统谋划、系统推进,形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全员参与的良好格局。要细化实施方案和评估体系,完善资金支持和各项政策保障,为师生加入创新创业大军铺设跑道、扫除障碍。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在师生中大力宣传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举办创新创业论坛、讲座,组建创业协会、俱乐部等学生社团,树立表彰师生创新创业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推广校际、院际之间的好经验好做法,培育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让师生真正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成为由内而发的行动自觉,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5]

1. 思想认识不到位,创新创业意识薄弱

创新创业教育是实践性较强的系统化工程,需要理论和实践的高度渗透和融合,若只是在“黑板上生产”,那无异于纸上谈兵。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在实践环节方面总体上较为薄弱,难以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在实战空间方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依托创业俱乐部、创业社团等开展创新创业比赛,依托创新实验室、创业孵化基地等进行实训和实战,但由于受经费、场地的限制或受学校重视程度的影响,许多高校目前未能提供充足的实践平台供学生使用;在指导帮扶方面,许多高校也未能及时提供专业的规划、指导和咨询服务,导致学生创业项目常因缺乏市场意识、法律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被扼死在摇篮中;在与校外资源合作方面,许多高校缺少和当地政府、企业的良性合作机制,未能深度挖掘和政府、企业的合作模式,学生项目难以获得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帮助扶持。

2. 教育理念滞后,课程体系不完善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教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可采用“内部挖掘培养”和“外部借力引进”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一支经验丰富、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在“内部挖掘培养”方面,一要增加创新创业师资数量,学校要加大对创新创业教师的激励力度,鼓励有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加入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指导教师团队;同时鼓励教师将研究成果转化,把教师现有科研课题中的子课题分离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帮助学生提升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二要提升创新创业师资质量,鼓励专业教师赴企业实地学习,开展创业教育专项研修,定期组织校内教师研讨交流,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感知和教学水平;三要用好思政干部,一线团学干部、辅导员是和学生接触最密,对学生影响最深的人,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有计划地选送团学干部、辅导员等进行系统化、专业化培训,学习创业基本理论、创业课程组织模式等专业课程,提升教学能力,将创新创业的精神和思想传递给广大学生。[6]在“外部借力引进”方面,可以邀请具有实战经验和较强讲授技能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和企业家、行业专家来校开设讲座、参加沙龙论坛等,为学生提供行业一线信息和创业经验,弥补校内创业导师前沿信息缺乏、实战经验不足的缺陷;还可通过项目合作、学术共享、效益挂钩等方式,将创业咨询师、企业指导师、创新创业顾问等请进来,深度参与创新创业教学实践,为学生创业项目问诊把脉、指点帮扶。

3. 教学力量薄弱,教师缺乏实战经验

创新创业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核心在课程。高校应进一步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完善创新创业课程培训体系,注重把创新创业与专业融合,合理确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一要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选择空间,增加创新创业课程数或课时数,或利用慕课、微课等新型网络课程,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二要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发展需求科学规划课程体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在与专业教育融合方面,要注意挖掘和充实各门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研发适合各校学生特点、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学科教育融为一体,发挥创新创业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协同效应,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在课程结构方面,应结合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理论课程和实际课程的合理比例,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考虑到大容量工业锅炉一般均为两侧进风,故选取70 MW或100 t/h链条锅炉三个风室的一侧及其炉排、风门等作为链条炉排供风系统冷态性能试验模型。试验装置总体布置如图3所示。该试验装置由供风系统、流量箱、试验模型、集风罩、风道及调节风门、测量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等组成。来自鼓风机的风经流量箱测量风量后,进入试验模型的主风室(中间风室),穿过试验模型的炉排后经炉排上方集风罩汇集,然后由风道回到鼓风机进口,实现试验风的闭式循环。

4. 实践平台短缺,服务体系不配套

高校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带头人,学生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目前,许多高校没有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价值和深远意义,仅仅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的一项工作任务,开展情况参差不一。如有的高校仅是通过开设讲座、网络选修课程等“补充教育”形式展开创新创业教育,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列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式轨道来推进;有的高校虽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但不能有效整合、调动各部门力量和多方资源,缺乏配套的政策、场地、资金支持;有的高校只关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类竞赛的成绩是否对提升学校排名和影响力有帮助,未把工作重心放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实践训练的层面,对竞赛成绩优秀的学生也缺少持续的跟踪帮扶。高校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也存在认识误区,如有的老师错误地把创业教育和就业教育剥离开,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培养企业家,因此心存顾虑,退缩不前;有的老师则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鼓励学生参与创业,是“穷折腾”,只会耽误学业,并把这种思想传递给学生。许多学生受传统思想影响较深,钟情于“稳定而体面的铁饭碗”,如2018年公务员招考泉州鲤城区社会经济调查队(01)职位最热,报录比例高达690:1,对自己创业的积极性往往不高;即使参加相关比赛的学生,其中也不乏有人只是把竞赛作为就业、保研的筹码,而不是作为创业的模拟和实战的演练。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路径探索

1. 提高思想认识,营造文化氛围

近些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在大多数部属重点大学成效明显,但对多数地方院校而言,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与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3]

2. 明确教育目标,健全课程体系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就必须首先使自身“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对现实问题的敏感意识,能够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思考自己的科研课题与教学内容设计”。[4]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主要由以经济管理类老师为主的专业教师和以团学干部、辅导员为主的思政教师组成,难以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专业教师虽然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但缺乏实战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输出式”教学,按理论体系照本宣科,所举案例缺乏示范性和说服力,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思政工作者多数未曾接受过创新创业课程的系统化培训,仅凭日常工作经验开展指导,专业化程度不高,理论引领、实践指导能力不足,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素质的学生。

3. 强化师资队伍,提升教育质量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载体是课程。但许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课程安排、课程内容、授课对象、课程结构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在课程安排方面,许多学校仅是把创新创业课程作为就业指导的一部分,未单独成立一门课程;在课程内容方面,教学内容陈旧、涉猎面窄,内容缺乏先进性和时效性,学生难以获取该领域的最新讯息;在授课对象方面,许多高校仅是针对工商管理等门类学生开课,没有鼓励全体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难以激发广大学生的创新潜力和创业激情;在课程结构方面,多以灌输式的理论课为主,实践课程较少,学生缺乏实践演练,难以与市场的实际需求有效接轨;在课程层次方面,多数学校没有根据学生在大学生涯的不同学年、创业实践的不同阶段实施阶梯式、层次化的课堂教学;在与专业教育融合方面,许多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与学生所学专业教育的融合较少,无法有效利用学校优势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许多学生创业时仅在餐饮、零售等传统领域进行尝试,与所学专业脱节,创业项目缺乏技术性、创新性,而在自身的专业领域学习中又缺少创新创意的想法,缺乏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于康震指出,要坚持质量强奶业,毫不松懈抓好乳品质量安全管控,让中国奶业质量更加过硬;坚持效率提奶业,优化布局、优化牛群、增强活力,让中国奶业竞争力更强更优;坚持品牌树奶业,充分发挥企业、协会和政府作用,让中国奶业美誉度更加响亮;坚持和谐兴奶业,乳企和奶农共担风险、共享成果,让养殖加工联结更加紧密;坚持消费带奶业,讲好奶业故事,让消费者爱喝多喝中国奶。

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至少为14 d,降温梯度应保持在≯1.1 ℃/d。同时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相差<25 ℃;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差<15 ℃时,方可拆除保温层和模板。

4. 搭建实践平台,完善服务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重实践的教育,高校应积极构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丰富实践活动,建立实践平台,健全服务体系。在实践活动方面,要通过举办创业文化节、创新创业周等活动,将活动届次化、制度化,为学生创新创业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要积极推选、组织优秀学生团队参加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赛事,同时举办参与度高、覆盖面广的校级、院级创新创业类赛事,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充足的模拟、演练机会。在搭建服务平台方面,各高校可自主建设或与校外资源合作建设大学生科技园、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虚拟仿真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实战平台,方便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良好支持。要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体系,开通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建立创业类综合信息数据库,建立高校创新创业备选人才库,帮助有意愿参与创业的学生,跨专业、跨学院构建创业团队,制定个性化的扶持措施,提供法律、财务、管理、工商、税务、融资等方面的一站式服务。同时,要注意整合校内外资源,探索建立校际、校企、校地、校所合作机制,构筑创业教育的“发展外围”,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技术、讯息等支持,促进项目成果的成功转化和顺利落地。

四、结论

高校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部门、全体教师、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革新工作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服务和保障机制,积极争取校外资源支持,营造有利于师生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为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业实践能力提供强大动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核心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王豪杰.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有效途径[J]. 企业导报,2012(4):192-193.

[3]范锋.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动力机制分析与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7(11):47-50.

[4]王洪才,刘隽颖.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核心·难点·突破点[J]. 中国高等教育,2017(13):61-63.

[5]雷朝滋.关于推进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2017(13):57-60.

[6]张芳芳,贺志波.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7(7):118-120.

赵页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