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中国职业教育转型的现状、问题及出路——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职业教育也开始推进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型过程。国家为了促进职业教育的转型,也出台诸多的促进政策。从整体来看,中国职业教育转型的一些措施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满足学生需求度、满足市场需求度等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本文基于国务院以及教育部颁布的促进职业教育转型的政策文本,认清其改革举措及成效,分析其不足及改进对策。

一、中国职业教育转型的基本现状

过去几年来,为了推动中国职业教育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型,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各级政府也推出一系列措施。整体观之,这些政策和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转型

为了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以及增强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各级政府开始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转变,从传统的职业院校主导教育过程的办学模式向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转变。为了加强校企合作,2015年,教育部印发《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在该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推动高职院校与当地的企业开展合作办学机制,寻求合作办学模式。2016年3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就该文件下发了试点院校通知,提出在浙江、湖南、山东、江西、湖北、上海等省市开展试点工作,就高职院校与当地企业合作招生、课程建设、教学实习及考核机制等提出相关的规定。从教育部的政策文件来看,其鼓励高职院校与当地企业加强实习实训之外的全方位合作,并就技术服务、产品开发及创新创业教育等构建实践平台,从而在根本上促进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的转型。除了校企合作以外,教育部还就现代学徒制的发展,于2014年9月颁布《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工作意见》,在该意见中进一步强调了高职院校建立现代学徒制的重要意义,强调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职业标准与课程体系,必须与企业生产进行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行,提升职业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地位[1]

现代学徒制实际上既是对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一种深化,也是改进工学结合体系的一种路径,从而在根本上推进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及办学质量的改善。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共有270所高职院校就校企合作办学、现代学徒制推进开展了具体的机制体制建设,并向教育部提交了相关的工作报告。

(二)推动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既关乎职业院校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2013年,教育部下发《改革高职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在这个意见中明确提出推进多元化的考试招生标准,突出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的考核目标,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多途径的入学机会。简而言之,高职院校在招生过程中要以高考文化课、职业技能水平考核等多个指标衡量学生,不再只是以高考成绩作为唯一的招生考试标准。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各省教育厅批准的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和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在高考之前可以组织有志于报考的学生进行单独入学考试,考核的标准应该包括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综合素质等三个方面。

显然,这种考核标准是基于一种综合化的评价标准,大大提升了学生入学的机会。另外,为了激励优秀学生,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的学生可以免试入学。2015年,江苏省的38所职业院校实施了单独招生考试,被录取的学生可以不再参加高考;上海市也推进了高职院校单独入学考试改革,注重对报考者的技能考试,推进评价标准多元化。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生源素质,促进了教育公平。

(三)强化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酸度波动大,会导致硫化钠的使用量波动较大;受废酸原液中悬浮物含量的波动,会造成砷滤饼发生量波动较大;废酸原液中锌等金属元素波动较大,会造成大颗粒沉淀速度慢,使滤饼脱水效果差,造成滤饼含水量较大;废酸原液中携带过多的二氧化硫会生成硫单质,使得设备堵塞导致滤饼发生量增大。滤饼产生量增加,不仅面临巨大的安全环保风险,也造成滤饼处置费用及原料硫化钠添加费用的增加。

2014年,教育部在卓越师资培养计划中,明确了天津技术师范大学等几所高校积极开展“双师型”教师队伍试点工作,并负责为其他职业院校提供“双师型”教师培训服务[2]。通过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大大提升了高职教育的技术性、实践性与创新性。

(四)推动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调整

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速度的加快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急速升级,各类新型产业不断出现。技术变革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催生了新的产业形态、新的产业布局,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积极调整其专业结构,强化高职专业的社会适应性。教育部在2015年7月发布《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随着新型产业及其形态的出现,职业教育必须改革传统产业的相关专业,根据新型产业形态设置新的专业群,推动国家、企业、行业发展继续教育专业建设。

“平地一声雷”是江苏地区最富特色、最有名气的一道菜,它的最大特点是有形有味,有声有色,卤汁鲜红,锅巴金黄,酥松香脆,酸甜咸鲜合一。不仅味道上占一绝,而且是在食客眼前当场制作,极具现场感和仪式感!食客亲眼目睹,耳闻其响,既热闹痛快,又中看中吃!在江苏一带,人们吃这道菜是有“讲究”的:一观美,二听声,三闻香,四品脆!——程序不能少,顺序不能乱!只有这样,这道菜才算是吃出了全部的妙趣!

为此,教育部将专业调整的自治权下放给各高职院校,除了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以外,其他专业调整各高职院校可以自主进行,教育部下发文件给予规范。当然,为了避免各高职院校专业调整后出现的同质化局面,教育部在2015年年底修改了“高职教育专业目录”,要求专业调整必须以目录为整体依凭,兼顾学校软硬件条件及地方产业特色,切忌调整过快。

(五)推动职业教育管理改革

为了促进职业教育的科学转型,规范其管理过程。2015年,教育部印发《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这是教育部针对职业院校的教育管理首次颁发部门规章。在这个文件中,教育部为推动职业院校教育管理改革提出八点措施。

载抗肿瘤药物的壳聚糖纳米粒氨基化靶向修饰物的研究进展 ……………………………………………… 陈雨晴等(13):1850

(六)推动职业教育评估制度的改进

目前,教育部推行职业院校年度质量报告是职业教育外部评估体系的主要平台。2012年,教育部在《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建立年度质量报告制度。经过几年的规范发展,职业院校的年度质量报告日渐规范,内容也日渐多元化,主要包括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学生综合发展情况、学生创业就业情况、学校教学改革成效、地方政府支持方式及成效、学校联系社区情况、学校问题自查信息及改善计划等。在这些领域中,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学生发展和创业就业等信息是最重要的,也是衡量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

教育部还要求各个学校的年度质量报告必须面向社会公开,从“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上看到的年度质量报告分析,从2011-2016年上传数量是不断增加的,从2011年的236份增加到2016年的1550份,全国的1276所职业院校均向该网络上传了年度质量报告[3]。年度质量报告的全面上网、全面公开,对于社会监督其教育质量发展有现实的意义。

故事反映的另一主题即孤独。柏拉图将自己比作站起来的囚徒,因为认知并宣扬真理而被世人遗弃。对于囚徒而言,偶然获得真理并不会因为摆脱了黑暗和愚昧而更幸福,反而却因个体经验与集体意识的差异遭到同胞排斥,与主流大众渐行渐远。为了让同伴了解世界真相,也为了融入主流生活,这人便将所见告知同伴,然而却引起了大多数人的愤怒与怀疑。因为没有人有过与他相同的经历,没有人能证明这个人所说的话是否真实。如此,他渐渐失去了他们的信任,成为人群中被孤立的“疯子”,甚至自己开始怀疑这段经历的真实性,在真假纠结中陷入精神与生活的双重孤独。

(七)推动职业教育保障机制的完善

职业教育保障机制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基础和保障。在过去几年的转型过程中,国家相关政策文件对保障机制提出三个方面的完善措施。

此时,区域 Ω 的边界面上有两个曲面 r=r1(θ,z),r=r2(θ,z),此外,还有可能有一部分的边界面位于下面这类曲面上:过投影区域D的边界曲线上的点Q,作直线和z轴垂直相交于Q′,所有这类直线Q′Q形成了一个曲面。如图3和图4所示的两种情形。

近年来,经过政策措施的激励,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结构得到明显改善,教师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按照教育部2016年发布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显示,2012-2015年,中等职业学校的师生比例从24.9∶1降到20.1∶1,中等职业学校的“双师型”队伍建设质量也不断上升,“双师型”教师从2012年的8.7%上升到2015年的29.3%[5]。高职院校的师生比例从2012年的23.1∶1下降到2015年的15.3∶1,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从原来的30.5%上升到45.3%,高级职称的教师从2012年的28.6%上升到2015年的31.2%,“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6]

2012年,教育部在《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建立职业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鼓励各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建立联合共享型的专业教学资源数据库,并定期对数据库进行更新。

2.在资源保障方面

2012年3月,教育部颁布《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在这个意见中明确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和专业的教学团队。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推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包括推动校企共建双师队伍,加快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师培养培育基地;高职院校加快外聘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推动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定期实践;鼓励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到职业院校从事教学活动。随后,教育部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工作意见》中进一步落实国务院的上述决定,明确要求高职院校和企业可以就双师队伍建设分别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积极参加“双师型”队伍的教师可以优先晋升职称;积极参加“双师型”队伍建设的企业员工发放奖励津贴。

2011年,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大教育财政投入的意见》中,要求各级公共财政对教育的经费支出要不断增加,积极拓宽教育经费来源以及提升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2014年,财政部拨出40亿元专项经费用于改善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推动中等职业学校的实习实训条件、教学条件等方面的改善。2016年,财政部发布《完善高职教育生均拨款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2017年高职院校每年生均财政拨款平均经费不得低于12000元,对于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专业结构改革、“双师型”队伍建设中取得成效的高职院校给予绩效性拨款奖励。另外,财政部在《意见》中还要求地方政府为生均经费提供配套标准,最低生均经费配套标准不得低于2000元/年。截至2017年第二季度,全国已有20个省市区制定生均经费配套标准,地方政府的财政配套标准为2000-6500元/年不等[4]

3.在法律保障方面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国家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及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修订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在内的各项教育法律法规。目前,与职业教育发展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法》也被提上修订日程。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为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了稳定的保障。

二、中国职业教育转型取得的实际成效

如前所述,国家采取了多项政策手段和措施,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转型。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职业教育转型取得明显的成效,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尽管国家出台一些政策,但对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并不明确。在校企合作模式中,职业院校的主动性较强,但企业参与力度不够,往往造成合作形式单一、合作内容简单,没有深层次的合作内容,简而言之,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产教相融的机制未能完全建立。此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过程会增加其人力资源成本支出,而企业员工在当下的流动性又较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办学效益,因而企业也不愿意承担相关办学成本。加之,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法中也没有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相关内容,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权利、义务、责任没有明确规范,无法对企业参与提供制约和激励体系,进而导致企业参与性不强,降低校企合作的效果。

(一)进一步丰富了职业教育资源体系

通过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建立校企共享的教学数据以及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教育资源体系得到极大的丰富,为职业教育教学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12-2016年,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经费持续增长,教学软硬件设施得到较好的改善,比如,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均设备经费从2012年的3005元增加到2016年的8500元。教育资源数据库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已经建成涵盖68个专业在内的专业教学资源数据库,包括网络课程、教学研究课程、模拟实训、企业教学案例等方面的资源。2017年1月,这些资源向社会所有人开放,既提升了职业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影响力,也提升了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认可度。

(二)进一步优化了职业教育的师资结构

1.在经费支持方面

(三)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在中央政府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也加大了职业教育生均经费的配套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和高职院校的教学仪器设备及学生实习实训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大部分的职业院校均建立了校内外互动的实训基地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而通过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开展的订单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做中学”的机会,进而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从最近两年高职院校向“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提供的年度质量报告看,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不断提高,学生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雇主的满意度也在上升。

(四)进一步改善了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既是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提升的关键,也是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素养的基础。经过国家政策的激励,过去几年来,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全国性的职业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得以建立。该体系规范了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及教学过程,为职业教育的教学标准规范化打下基础。第二,职业教育内控质量管理制度得以确立。如前所述,年度质量报告是属于外部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仅有外部的质量评估还不够,职业院校内部还需要建立内控式的质量管理制度,从学校内部层面来规范教学过程。第三,经费、资源及法律等外部保障机制逐渐完善。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逐渐加大,改善了办学条件;教育教学资源日渐共享,完善了教学过程;法律保障机制也逐渐完善,进一步规范了中国职业教育转型政策的稳定性。

三、中国职业教育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出路

(一)存在的问题

1.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依然低于普通教育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基本要求,职业教育经费应该占国家教育总经费的20%,但这个目标至今未能实现。2012年,高职教育在校学生人数占高等教育学生总人数的40.9%,但其教育经费仅占高等教育总经费的18.5%,教育经费的比重与学生人数的比重不成比例。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在2012年占高中层次的在校生总人数的43.1%,但其获得教育经费只有普通高中的75%。2013-2016年,我国职业教育的总经费只占教育总经费的12%,与国家提出的20%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与19.8%的国际平均水平也有差距,在OECD发达国家中,职业教育经费占教育总经费的30%-40%[7]。另外,在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过程中,区域差异依然没有消除。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生均经费仍然低于东部发达地区,特别是地方政府的配套经费支持在部分贫困地区尚不能兑现,而且还有近30%的省区尚未制定配套经费支持标准[8]。2015年,张德江同志在检查《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时明确指出,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极为有限,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的职业教育条件亟待改善,一些新建的职业院校负债严重,运作风险较大。

正在这时候,部门头头发了两个字:咳咳。群里一下子安静了,可不,上班时间快到了,说好上班时间不准聊天的。紧接着头儿又发了一排字:谁还没有个诗意的网名啊?大家更是集体禁言,就是啊,身高一米七八,体重据他自己说有一百公斤、壮硕如牛的头儿的网名叫“人比黄瓜瘦”!

2.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尚不够顺畅

具体而言:第一,办学理念更新。职业教育发展必须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双重考虑,切忌为了服务社会而忽视学生个体素质的提升。第二,推动职业院校的体制机制改革。中等职业学校一律实施校长负责制;高职院校实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管理运行必须有企业、行业、社区的成员代表。第三,推动学校章程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和高职院校必须按照国家法律及学校办学特色制定各自的学校章程,学校章程是学校管理的基本规范。第四,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工作。职业院校至少需要拿出50%的年度公共经费用于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继续教育的覆盖面;兼职教师也需要纳入教师培训中,必须从企业中严格挑选。第五,完善教学管理过程。要求各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必须与社会产业需求相一致,与职业标准相对接。合理安排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既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又要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及道德素质。第六,规范学生管理制度。要进一步规范招生、学籍、奖惩、创业、就业等学生管理制度体系,构建多部门协同管理机制。第七,规范学校财务制度。各职业院校必须建立专门的机构、人员来负责学校财务工作,依法推进财务信息公开,严格贯彻收支两条线。第八,规范学校科研管理制度。各学校要建立专门的机构、人员来规范学术管理工作,为教师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提供经费和平台支持,鼓励教师为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和开发服务工作。实际上,教育部的文件为职业院校的管理工作构建了一个基本框架体系,这对完善各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特别是新建职业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样本。

《职业教育法》规定,教育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共同行使职业教育管理权。这就造成职业教育中存在学历培养与职业资格双轨运行的局面,这种局面并没有形成互动的效应。教育部给其管辖的职业院校可以颁发学历证书,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不仅能够给其管辖的技工职业院校颁发学历证书,还可以向所有的职业院校颁发职业资格证书。这两大教育系统之间相互独立自成体系,相互交流比较少。教育部门无法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过程进行很好的协同,政出多门的现象依然存在。

3.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没有得到明显提升

长期以来,我国有“重思想轻技术”的传统,职业教育的地位在教育体系中并不突出。技术技能人才在社会上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就业渠道较为狭窄。从国家教育政策的导向看,政策集中的焦点依然是高等教育改革、基础教育改革问题,尽管针对职业教育发展出台很多政策措施,但整体关注度无法与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相比。另外,《劳动法》中的劳动力市场准入机制未能完全落实,不少用人单位为了降低劳动成本,对入职人员未能采取岗前培训制度,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职业教育的地位。

4.企业对职业教育参与性不强

对学校而言,《标准》的发布一是让广大体育教师“有内容可教”,根据《标准》的测试内容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二是让学生“有内容可学”,真正了解到自己的运动能力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二)改进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具体而言:一是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职业教育经费拨付、转移支付政策,明确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不同主体在职业教育经费拨付中的责任;二是要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和国际合作力度,争取国际组织的资金援助;三是积极鼓励职业院校大力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与行业、企业开展多渠道的合作模式,提升其教学质量及办学水平,增强其经费来源。

2.进一步理顺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

当前,职业院校分属于教育、人社等两大系统,二者各自独立,互不隶属,政策执行难以协调,进而降低了政策的执行力度。因此,需要成立综合性职业教育管理部门,在中央成立职业教育部际联席会议,在地方政府也成立相应的部门联席会议。赋予该联席会议以统筹协调权力,负责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及宏观政策,促进资源合理配置,进而协调学历证书与职业证书的一致性,提升职业教育治理的效率。

3.在全社会营造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A到VP”格式在具体的语境中可表示赞叹的语气,前提是表达者对A性状的评价态度是认可和赞赏的。因为VP部分本来就是对A部分的具体化和形象化,用“A到VP”格式就能很好地来表现A,就可以传递赞叹的主观态度。

具体而言:一是按照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要求,开展职业资格认定工作,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及应有的教育地位,对全社会需要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开展培训工作。二是提高劳动技能在初次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增加技能、技术等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能够保持技术技能人才在社会享有较为体面的生活[9]。三是引导全社会形成尊重技术技能人才的舆论氛围,加大对优秀技术技能人才的宣传力度,进而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4.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在当前校企合作机制中,职业院校的表现是较为积极的,而企业参与性不强,因此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关键就在于提升企业在该机制中的收益,进而提升企业的积极性,校企合作机制就自然会得以完善。具体而言:一是落实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过程的税收减免制度。企业参与接受实习学生、参与“双师型”师资建设、参与职业教育活动等应当列入免税的范畴,进而保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成本能够得以收回。二是落实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奖励机制。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以教育附加费、购买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服务等形式,提升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益。三是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示范工程,明确其在合作过程中的权利与责任。待时机成熟后,《职业教育法》对这些成熟的做法进行肯定,对其合理的经验加以吸收,用法律条文规范出来,进而保证校企合作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再次,培养阿姨的阳光心态,一些阿姨因为一些小事就和雇主闹很大矛盾,这往往是因为她们分析问题时候过于偏激,心理负面想法太多,对阿姨要多培训她们积极阳光的心态,让阿姨的心里多一些阳光和正面的想法,而不是碰到什么事情都往不好的方面联想,不要动不动就辞职不干,可以多和阿姨分享一些实际案例,让阿姨能够和雇主换位思考,对雇主的一些言行更加理解和包容。

恕是指原谅、宽容、恕宥、包涵和体谅。《论语》在道德准则阐述中把恕提高到很重要的地位。指出:“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含义是,子贡问到:“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生去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很显然,《论语》已把‘恕’提到道德准则核心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吴雪萍,郝人缘.中国职业教育的转型: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J].中国高教研究,2017(3):92-96.

[2]曹 晔,周兰菊.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基础与改革重点[J].职教论坛,2016(28):28-34.

[3]毛海英,曾青云.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转型与创业教育改革——基于《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解读[J].中国成人教育,2015(11):68-71.

[4]徐 涵.新世纪以来中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就、问题及建议[J].现代教育管理,2017(4):69-74.

[5]刘 江.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探究[J].成人教育,2015(11):86-88.

[6]林克松,石伟平.改革语境下的职业教育研究——近年中国职业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分析[J].教育研究,2015(5):89-97.

[7]王群珉,李康康,翁震华.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办学特色及其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7(35):81-82.

[8]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言:措施与创新[J].职教论坛,2011(28):55.

[9]石学云,祁占勇.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走向分析——1995~2008年中国职业教育政策文本的定量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0(34):5-11.

 
乔春英,高晶
《继续教育研究》 2018年第03期
《继续教育研究》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