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与路径探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关于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研究与实践日趋活跃起来。事实上,职业教育现代化既是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客观要求。研究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现代化有助于完善我国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助于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有助于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一、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内涵

什么是现代化?通常是指较不发达社会通过社会改革,获得较发达社会所共有特征的一个社会变革过程。而教育现代化通常是指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也有人认为:“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一部分,是教育活动适应社会转型(变迁)时期的各种客观需要,在‘硬件’和‘软件’上同时不断变革、创新和完善的过程。”

什么是职业教育现代化?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定义和内涵。但由于国内对该问题的研究时间很短,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很不够,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龙德毅提出:“所谓职业教育现代化,我们理解,指的是以转变观念为基础,以完善体制为根本,以现代化的教育内容挤手段为中介,建立适应需求,培养大批合格的劳动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职业教育体制。”[1]林岩认为:“职业教育现代化是以教育现代化的总目标为参照,以提高人们职业能力为目的,以促进教育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的一个生生不息的自我完善状态。”[2]这些关于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定义都给我们带来很好的借鉴。

考察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职业教育现代化有以下三个特征:首先,职业教育现代化是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一个有阶段的过程,显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内涵也不尽相同。其次,职业教育现代化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过程,它既包含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和外部的一切变化,又包括职业教育思想领域和行动领域的所有变革;同时一个因素的变化还会影响到其他诸因素。最后,我国的职业教育现代化必须适应并在一定程度上引领我国经济与社会现代化的进程。虽然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但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以下薄弱之处:一是我国的职业教育缺乏历史积淀、现代化的基础不牢;二是职业教育发展不均衡,各地区之间存在很大差距;三是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仍然存在较大压力,诸如吸引力不足、结构布局不合理、办学条件不足、体制机制不畅、师资力量薄弱等。

市场决定产品销售价格,企业掌握产品生产成本。产品的制造成本标志着企业管理水平。要认真厘清成本与效益的关系,细化管理、精准控制,提升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

在社会学家看来,职业教育现代化是职业教育与现代社会良性互动的过程,即适应、参与并改造现代社会,使职业教育获得符合社会需求的“现代性”的过程。因此,我们认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是在一定时期内,职业教育为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社会现代化的需要,在“软件”和“硬件”上,从内部到外部不断变革、创新和完善的过程。

二、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意义

当前,职业教育教学理念需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能力本位”到“人格本位”;二是从单一化到多元化;三是从规模扩张到内涵提升。

1.2.2 排除标准 ① 伴有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心脏瓣膜疾病者;② 严重心力衰竭者;③ 恶性肿瘤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在信用卡营销模式方面出现的问题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由于银行信用卡的促销营销模式大同小异,无非是赠送礼品、优惠减免,欠缺能够真正吸引客户的营销模式,而且对于新媒体营销渠道未能进行深入拓展。此外,信用卡营销一直存在定位不明且无鲜明特色的问题。信用卡的营销宣传一般都是以办理门槛低、手续费低为主,未能真正体现自身特色,这也不利于新媒体渠道的营销建设。尤其是在辨识度较低的情况下[1],也不能保持良性竞争,从而限制了信用卡业务的进一步拓展。

(一)促进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

刘延东指出:“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经济社会越发展,越需要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世界各国现代化的进程都表明:经济社会的现代化从启动到发展都必须向职业教育借力,都必须在一定的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条件下才能顺利实现。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变革的紧要关头,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等。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到“中国制造2025”,再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支“追求卓越、崇尚质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是最重要的支撑力量。而据麦可思全球研究院分析预测: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到2020年大约需要1.4亿高技能人才。这就迫切需要实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现代化,为各行各业提供数以亿计的技术技能人才,全面提升我国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和适应性,把“人口红利”变为“人才红利”,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师资队伍现代化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其他各方面的现代化都需要由现代化的“人”来完成。尽管现在各职业院校的占地面积越来越大,校舍也越来越漂亮,硬件设备也越来越先进,但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知识、教学能力、信息素养以及学校对教师的关心与培养力度等,这才是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过度强调为企业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存在短期性和功利性倾向,造成人才培养的片面化、畸形化发展,培养出来的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严重不足。这样不仅损害学习者长期目标的实现,还极大地制约学生的就业质量。

当前,世界范围内正在进行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数字技术、物理技术、生物技术有机融合在一起,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影响着我们的经济和社会。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未来产业界不可替代的要素,必须具备跨领域、跨行业、跨职业的能力,才能适应产业转型升级与变革要求。受教育者除了知识、技能上的“现代化”,还应包括身体、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素质和谐发展。世界经济论坛2016年提出的《未来工作报告》指出,社交技能、创新能力以及在不确定条件下做出决策和提出新思维能力将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技能的首选和急需。

实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现代化,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化选择,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开拓多样化发展和成才渠道,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职业教育,也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使命之一。

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路径

(一)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现代化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实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现代化能够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

针对职业教育课程现代化,有研究者指出:“未来员工素质和能力模型为圈层结构:以品德为核心圈,包括核心价值观和态度,与核心圈外相邻的是人文素质圈,再往外是科学素养圈,最外层是工作与生活技能圈。由此衍生出职业院校课程的四大主题:态度和价值观、人文知识、科学知识和21世纪技能。再由此衍生出四大课程模块(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与法律、人文科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生活技能等),构成全新的课程模式。”[4]

1.从“能力本位”转变到“人格本位”。“能力本位”教育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其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来确定学生的能力目标。职业院校通过聘请行业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按照岗位群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该行业所具备的能力,从而明确培养目标。再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20世纪90年代初期,“能力本位”教学思潮经加拿大引入中国以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其影响下,我国职业教育界广泛采用职业能力分析,按照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来设计教学内容,发展产学合作的教育形式,从而有效地缩短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距离。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职业能力的要求趋向综合化,“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潮的局限性也逐渐显露出来:其在教育目的上存在重视行为、忽视品德的倾向;在教育方法上强调针对具体工作进行培训,这就使得学生日后的职业迁移性和继续学业受到影响。

“人格本位”教育正是把“做人”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强调培养个体应对职业活动普适性的、可迁移的“软技能”,包含大量的系统性学科或专业知识与技能,强调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开展幸福感教育等。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正在为知识密集型的自动化生产线形式所取代,单纯依靠熟练动作技能的岗位将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对生产人员创新能力、职业态度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高要求。生产方式日趋“个性化”和“柔性化”,要求操作人员除了具备本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还必须具备技术服务、市场营销、心理学、社会学、生态学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要具备团队合作和诚信服务等方面的精神与品质。因此,“人格本位”教育思潮顺应了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潮流,当前职业教育界应当尽快从“能力本位”转变到“人格本位”上。

2.从单一化(学历教育)向多元化(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社会培训、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等)转变,更好地服务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不可否认,我国前期的职业教育主要以全日制学历教育为主,为国家输送了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从当前及将来来看,我国的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新生劳动力,还要承担在岗劳动力的技能提高,而且受生源数量下降等影响,在岗劳动力培训所占的比重会逐渐加大。因此,我国的职业教育包括全日制学历教育、非全日制学历教育、职工(社会)培训等方面的职能。一个成功的职业院校应当立足本行业,面向社会和市场,建立起一个结构合理、开放灵活、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多元化教育体系。同时,随着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职业教育还应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形式、多种层次、多种渠道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服务。

3.需要实现从规模扩张到内涵提升的转变。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已经占据高中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据统计,目前,全国有1.23万所职业院校开设约10万个专业点,年招生总规模930万人,在校生2682万人,每年培训上亿人次。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教育已经具备大规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支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

第一,企业应强化相关管理意识,承担共享单车回收管理的主要责任。第二,企业应加强与政府之间的合作,合理有效利用政府的资金、技术、人员等支持,同时发挥企业与政府双重作用,更好地建立健全共享单车回收维修管理制度,实现资源更优配置。第三,企业可与相关同行企业合作,降低人力成本,更好的回收损坏报废共享单车,减轻城市交通压力以便方便政府对于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管理。第四,企业应建立健全单车回收维修管理体制,为相关维修人员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

(二)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现代化

针对职业教育,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17年9月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3]因此,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不能仅仅满足行业企业的需求,还要满足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现代化的推进,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规格也将发生变化,诸如岗位专业技能有所淡化,岗位协调能力日益重要,专业对口概念逐步淡化,通用能力和综合能力备受关注等。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打破原有专业之间的藩篱,开设面向多重就业岗位的“专业群”,尽可能地拓宽专业面,以便毕业生能够适应快速多变的社会。在课程设计上,要着眼于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需要,加大容量,扩大覆盖面。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一是将新兴产业相关的知识、技能融入教学体系中;二是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扬弃,从而更好地服务传统产业朝着高端化、低碳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从表3可以看出,一段弱磁给矿细度-0.074 mm粒级含量从改造前30%左右提高到75.6%,提高45.6%;二段弱磁选给矿细度-0.045 mm粒级含量从改造前65%提高到72.09%,提高7.09%。

(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现代化

我国经济社会的现代化会给职业教育带来全方位的变革。就目前而言,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已经引起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重大改变,这也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职业院校必须采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学习者提供“学分制、菜单式、模块化、开放型”的教学环境。在教学方法上,应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混合、现场、工作室、项目化学习和小班制等现代化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积极倡导并采用网络化学习、数字教学资源库、虚拟仿真、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等,以满足学生移动学习、情境学习、虚拟学习、游戏化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等方面需求。

职业院校的教师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还是职业行为的示范者。教师的职业角色要求其必须建立起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心智结构,包括善于学习、综合运用知识、处理和整合思维、职业道德、情绪管理能力、协同合作和科研创新等。在教育教学方面,职业院校的教师还需要兼具多重角色,如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者的生涯规划者、职业教育平台的开发者等。

(四)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现代化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身体的发展又包括肌体的正常发育和肌体体质的增强;心理的发展是指个体在整个生命历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积极的心理变化,包括认知能力的发展、意向的发展、个性的发展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教育、活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其中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关于教育与人的发展,梁启超先生说:“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人。”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对“学会做人”有这样一段解释:“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当前及接下来的一段时期首要任务就是提升职业教育的内涵,围绕“提高质量”这一主题,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深化校企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及教学过程等诸方面的合作,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社会道德,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和就业创业能力,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适应性,造就数以亿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

观察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情况。随访观察患者再脱位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Rowes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Constant-murely评分、VAS评分。

目前,从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来看,在新兴科学技术的应对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其知识、技术技能储备的超前性、先导性明显不足。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的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了解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和感召作用。作为职业院校的管理者在重视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投入的同时,还要加大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提升教师的现代化水平。

(五)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仍存在管理分散、职责交叉等情况,学校资源分散、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等问题还很突出,省级政府统筹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因此必须加快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

最后,民法的公序良俗原则也不应当成为其取得著作权的消极理由。这是因为,违禁作品对公序良俗的侵犯性往往更为严重,而违禁作品依然能取得著作权,因此根据“举重以明轻”的当然解释要求,对公序良俗违反程度相对弱得多的未经许可演绎作品,当然也不应以公序良俗原则作为其著作权取得的消极条件。

从外部环境来看,实现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就是坚持依法治校,不断深化管办评分离改革,建立多元评价、共建共享的协商治理新体制,实现职业教育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需要尽快修改职业教育法,制定有关学校、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健全院校层面的治理机制,科学界定相关部门、行业企业、社会在职业院校治理中的职责权限;提升院校管理效能;提升政府统筹层级,推动区域、城乡职业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向市场购买专业化的服务;建立和完善第三方督导与评估诊改机制等。

从职业院校内部来说,当下职业院校的管理水平,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治理体系现代化作为保障教学秩序、提高办学质量、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其首要任务就是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因为治理包容性更强,更能体现整体性、系统性、灵活性、协调性,是一种多元化、多角度的管理。要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2015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的工作目标是:“经过三年努力,职业院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更加巩固,现代学校制度逐步完善,办学行为更加规范,办学活力显著增强,办学质量不断提高,依法治校、自主办学、民主管理的运行机制基本建立,多元参与的职业院校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职业院校自身吸引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美誉度明显提高。”[5]职业院校需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建章立制,因为制度是治理的核心载体。职业院校必须依法制定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学校章程和规章制度,完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其次,要以当代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为依据,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消除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当前,职业院校的绝大部分权力集中在学校层面,院系自治性非常差,基层专业组织普遍处于“责任无限大,缺乏自主权”的空壳状态。因此,一是借鉴先进经验,充分调动二级院系的积极性;二是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管理的灵活性,实现院系专业的动态管理;三是加强教学管理与学生兴趣的对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四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总之,实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现代化不能一蹴而就,它以转变职业教育理念为先导,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师资队伍、治理体系等“软件”和“硬件”为抓手,从职业教育内部及外部不断进行变革、创新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龙德毅.“跳出教育看教育”的方法观[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6(5):3-7.

[2]林 岩.对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一些思考[J].福建轻纺,2016(9):46-49.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EB/OL].2017-09-24.http://www.gov.cn/xinwen/2017-09/24/content_5227267.htm.

[4]欧阳河.展望2030:全面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J].教育与职业,2017(15):8-14.

[5]教育部.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Z].教职成〔2015〕7号.

 
牛同训
《继续教育研究》 2018年第03期
《继续教育研究》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