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思考

更新时间:2009-03-28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和“互联网+”思维的提出,高校网络文化以开放、自由、多元的模式,日益成为高校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作为新兴媒体,已经成为学生信息传播、思想交汇、个性张扬、情感碰撞的新平台,成为高校思想交流和舆论争夺的新领域,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新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挑战。如何趋利避害,在网络环境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必须解决的新课题。

一、网络文化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新机遇

“互联网+”背景下,网络与各行业联系更加紧密,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更密切,形式更丰富多彩,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

那个老板怎么说,这个世上的问题,都是富人解决的,穷人则享受这种解决。阿东想,真是屁话。但他也知道,他的心境,却因了这句屁话而改变。

(一)网络文化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

网络文化,在高校中以数字化互动媒体,如论坛、微信公众号、博客、QQ群等为载体,发送和接收数字化信息,带动高校师生作为网络文化建设主体参与创建,以高校校园文化作为聚合点。通过网络这一平台进行的学习、工作、交流、娱乐等活动,并逐步形成的一定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言行方式等,这一切构成高校网络文化的精神内核。[1]“互联网 +”的提出更加进一步促进了网络与传统教育模式的融合,慕课,在线问答、在线选课、网络评选等方式不断普及与完善,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与互联网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3.4.3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在正常范围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对机体血管功能的长期损害,继发影响正常的颅脑血液供给,从而增加患老年痴呆的风险。

(二)网络文化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空间

1.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正面影响。网络文化的流行给高校过去相对单一、稳定的文化生活注入了活力,其所内含的平等、自由等理念打破了以往的传统文化格局,提升了大学生的话语权。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因势利导发挥网络文化中开放的态度及民主的意识,迎合大学生的需求,利用网络文化这一载体向学生传输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各种信息及内容,引导大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升能力,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网络文化推动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发展

2.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受各种思潮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呈多样化状态,隐蔽的网络阵地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一个释放自我,实现现实中无法完成的“梦想”的场所和契机。同时,网络文化相对于传统文化,受全球化等社会思潮的冲击更大,某些西方国家利用各种全球化渠道,利用网络便利进行文化等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形成西方文化挑战东方文化,经济生活挑战道德生活的局面。其论调颠覆大学生思想中积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使大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产生倾斜,甚至变形扭曲,导致其价值体系形成冲突,出现个人信仰危机。西方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诸多本能价值认知在网络上肆无忌惮地传播,并不断地强化学生的认同。大学生身心发育尚未健全,难以分辨是非对错,当受到这些价值取向的“狂轰滥炸”时,容易出现价值取向的迷失或偏离,甚至出现盲目崇拜西方价值观而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在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传统价值与西方价值的对立统一中徘徊犹豫。[3]同时,大学生自我意识张扬,功利目的日趋明显。“功利主义的价值观”逐步凸显,在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取舍中,越来越多人更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并渴望在现实生活中充分表现自身的价值。他们考虑问题时表现得急功近利,总会第一时间想到对自己是否有利,而较少考虑国家、社会的长远利益。

二、网络文化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1.使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得以拓宽拓展。网络文化已经渗透到高校的方方面面,每天花大量的时间看微信、刷朋友圈、发微博已经成为大多数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接收信息、展示自我、学习提升的平台,也拓展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高校教育者利用网络文化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可行性。高校教育者可以将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的内容通过网络手段融入到日常的教育中,既可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趣味性,又可以使学生易于接受。

(一)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影响

网络文化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但同时也使思想政治工作难度加大。在网络环境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教育者要能够充分运用网络,掌控占领网络的主动权,又能对突发情况有随时关注并严控的能力。

2.使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变得复杂无序。在这个“自媒体”自由成长的时代背景下,人人都是网络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念存在于网络上。网络语言如杂草般疯狂占据各个板块,以另类的口味挑战着传统文化。加之网络的分散性和隐蔽性,使小部分“激进者”在网络上散布主观性较强、不符实的言论,甚至有损集体和国家利益的假新闻、假消息,处处都可能成为是与非的舆论场。

信息时代,网络文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平台和空间,但也提出了更多更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增强网络安全意识,积极主动抢占网络主阵地,利用好网络文化的积极因素,同时对不利的方面进行监管。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互联网没有地域、空间和其他人为因素的约束,跳出阶层、文化程度限制,以虚拟性、隐蔽性、随意性、开放性等特征,吸引学生在网络文化阵地聚集。他们在网络文化平台中表达个人意愿和利益诉求,自由表达意见立场。网络文化圈使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更快的传递速度,并能迅速得到回应。这一平台所带来的便利,给予思想政治工作一个全新的空间,信息沟通渠道和意见反馈机制被迅速打通,高校各级部门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学生队伍中及时思想动态变化和真实想法,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及时且有针对性地开展。

网络文化,可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有目的的文化传播能力,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及时有效性,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储备、科技手段和管理力度明显增强,促使思想政治工作超越传统模式,加速其现代化步伐。

1.加强高校主流网络文化阵地建设。高校应设立专门的网络文化服务平台,了解学生网络文化需求,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学校领导要重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网络硬、软件建设,加大信息资源库的投入力度;让师生共同创建学生喜闻乐见的公众贴吧、微信公众号,发布励志、阳光的新闻信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文化辨别力、价值判断力;还可以通过网络宣传信息平台,如校园新闻网、网上党校等正面教育渠道,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网络文化建设行动的志愿者队伍中,进行阳光跟帖及网络道德普及,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培养大学生网络信息辨析能力和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观。

三、网络文化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网络文化以一种全新的模式潜移默化影响着人的意识形态和行为习惯,且深入学生生活学习每一个细节。高校的管理者在巨大的网络圈里,要找到某一问题的症结犹如海底捞针。目前高校对网络文化的监管多数处于缺位状态,引导大学生判断、分析网络信息的价值方面出现“盲区”。 [2]这些问题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使思想政治工作环境更加复杂无序。

(一)抢占网络文化阵地,畅通信息诉求渠道

三是对家族制度也进行了批判。魏金枝还从经济制度与人类生活入手,对家族制度的产生及其罪恶予以的批判。他说:

2.建立畅通的信息诉求渠道。首先,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时刻保持警惕的政治敏锐性,能时刻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引领网络文化的有序发展。注重建立高效畅通的信息诉求渠道,“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线上如通过网上互动,论坛关注、朋友圈关注、QQ聊天、微博回复、网上问卷等方式,线下如深入学生中间走访、面对面访谈、发放问卷等多种途径充分把握大学生最新思想动态,加强诉求收集平台建设,提供多种途径,如公开各职能部门邮箱及联系方式,使相关部门及时有效地聆听听到学生的真实声音和内心需求,尽量简化中间环节,以最快的效率处理网上诉求,答复和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对于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更应受到关注,并及时上报至各只能部门引起关注,适时在公众渠道例如微信公众号、QQ群、微信群等发布正面的回应。教育者要以学生为中心,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不良价值观倾向和情绪变化,第一时间妥善处理和纠正,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问题处理方式。

左达面带微笑地望着徐艺,调侃道:“知道你为什么又输了吗?因为你太想赢了,而你出手又太慢了。如果我是你,就放弃。今天你是不会赢我的,你的照片给我带来了好运。”

(二)完善机制,加强监管

1.建立网络舆情监控分析处理机制。在诉求收集渠道畅通条件下,首先就要建立网络舆情监控分析机制。教育者应建立大学生思想动态分析制度。通过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归档,分析带有不良倾向、深层次的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了解问题的症结,为进一步地处理提供对症下药的事实依据。高校应由专人负责网络舆情收集工作,对大学生喜欢“集居”的论坛、微信群、QQ群、贴吧、博客等网络文化阵地进行不间断排查,及时发现,第一时间向上级报告、及时处理,并将负面信息、重大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防止事态扩大。对涉及难以判断的舆情信息,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和教育者召开网络舆情研判会,分析查找原因,核实问题的来源及准确性,对后续网络舆情发展趋势作出准确预判。将舆情的性质、涉及范围、危害程度划分为紧急、急、一般三个等级。对于紧急等级、可能诱发舆情爆发的行为的网络事件要及时处理;对于急的网络舆情,要通知相关部门做好应对准备准备,时时监控,保持警惕,把握舆情发展的方向;对于一般等级的舆情,要建立预警档案,提前做好干预措施。其次,教育者要建立舆情监控处理机制。对反映属实或某些批评性客观的网络舆情,做到及时正面回应、公开答复,不要让舆论发展为肆意散播,力争话语主动权;对反映情况失真并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的网络舆情,及时找到个人进行谈话,做通思想工作后尽量让其本人对该问题进行澄清,尽快辟谣;对网上热炒、备受媒体关注等敏感性事件,把握舆论方向,采取召开听证会、接受媒体专访等方式予以回应,利用公众媒体进行正确引导。教育者在管理上要形成以“疏通渠道”为基础、主动引导网络舆情在充分分析的前提下及时妥善被处理。

公司的治理结构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而言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公司的治理结构极大地影响了企业投资者的回报,对于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起到的平衡的作用。现代化的企业制度下,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大多都是采取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模式,这种情况下,由于市场投资者的股权比较分散,对企业的控制权也就很难得到保障,而公司治理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就是为了在根本上保障投资者和所有者的权益。另一方面,公司治理结构的存在也是为了协调集团内众多的利益群体。不仅可以对企业的管理者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同时也会有效地保障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

2.加强网络监管力度,还原绿色网络文化生态环境。网络文化因其自由开放等特点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但因此缺少规则的限制和有效的监督,造成不良文化通过网络无孔不入进行传播,某些低俗的文化被大学生认同并效仿。网络文化内容繁杂,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虽然已经出台了相关监管的法律法规,但由于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加上“互联网+”的提出,相关法律仍未能全面覆盖,已有的法律法规也亟待完善。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待的话,网络文化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传播者、消费者等各实体结构间是一个循环链,受供需关系影响。如何实现校园网络文化生态链的可持续发展与绿色传播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严峻问题。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宣传部门要有相应的网络监管措施,同时构建比较完善的网络文化对话平台,为生态链上的每个环节提供自由平等充分交流的空间,才能够满足各方的精神需求和表达欲望,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唐亚阳,梁媛.高校网络文化的特征与功能[EB/OL].[2007-08-10].http://www.edu.cn/yc_6505/20070810/t20070 8l0_248450.shtml.

[2]时会永.高校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3(10):56-58.

[3]刘素芬.网络文化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引导的策略探究[J].思想教育理论导刊,2014(5):129-131.

 
吴帆,徐位良,潘家恩,闫督骅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