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弗莱雷成人教育思想及对教育精准扶贫的启示

更新时间:2009-03-28

引言

保罗·弗莱雷(Paulo Freire, 1921-1997)被称为“拉丁美洲的杜威”,是巴西乃至世界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也是第三世界激进主义的成人教育学代表。他的整个人生实践轨迹及其衍生的成人教育理论精髓,都充分体现出对贫困、弱势、边缘化等群体的关注。从弗莱雷奉献一生的关注点来看,还可以认为他是一位以解放人类意识为己任的满怀人文主义情怀的人道主义学者。正如梁任公在《李鸿章传》开篇中指出:“天下惟庸人无咎亦无誉,弗氏非等闲之辈,他著书立说,勇于实践,被称为‘近三十年最重要的教育家之一’”。[1]弗莱雷一生可谓是“毁誉参半”,既有犹如圣贤的褒奖,亦有谓之其为“政治暴徒”的诋毁。但是无论何种评价也不能忽视其在成人教育领域的重要贡献。弗莱雷的研究成果被运用于四个洲十几个国家的扫盲运动中,在尼加拉瓜、古巴、葡萄牙、智利、安哥拉、坦桑尼亚和几内亚比绍的扫盲运动中,他的研究成果起着变革时代的推动作用。[2]不仅仅在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他的成人教育思想也得到盛誉。美国教育家理查德·肖尔曾说:“在美国,我们正在逐步认识到保罗·弗莱雷工作的价值,但目前,我们主要是从他对第三世界成人文盲教育的贡献角度来考虑他的工作。但是,如果仔细考虑一下,我们就会发现,他的教育哲学及其他的方法论对我们同样重要……”[3]由此可见弗莱雷成人教育思想的重要性。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成人文盲率由10年前的22.23%下降到8.72%,但文盲绝对数仍高达8,507万,其中2,000万左右为15至50岁的青壮年文盲。西藏、青海、贵州、甘肃、云南、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等10个省区的人口总数占全国的15%,而文盲数却占全国的50%。在农村贫困落后地区,已经形成恶性循环。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精准扶贫的决胜之年。“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是扶贫工作的基础,而教育精准扶贫则是精准扶贫工程中的重中之重。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评价贫困的维度是多元化的,现阶段的贫困不仅仅涉及到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也涉及到教育学。贫困的解决除了需要物质条件的帮扶,还需要教育等因素的支撑,增强贫困群体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技能,这是解决贫困的根本良方和动力之源。贫困地区究其原因是在于精神的贫困和能力的匮乏,所以要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培养,开发人口的先天优势,引导自给自足、自主发展。[4]农村成人教育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农村成人教育水平是改善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拓宽经济收入渠道、实现农村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5]农村成人教育是有别于城镇的成人教育,因此,有效地推进教育的精准扶贫工作,保罗·弗莱雷的成人教育思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采用非线性最优控制的电流跟踪效果比较差,原因是该系统本身是线性系统,当采用非线性的控制方法之后,反而将控制变得更加复杂,效果反而不好。

弗莱雷的成人教育思想

(一)教育的价值取向

弗莱雷成人教育思想的核心价值取向是“意识化”这一概念,即人们对现阶段自身所处环境的察觉程度和解释能力。“意识化”是弗莱雷成人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他的整个成人教育思想体系以此为关键点和根基。正如弗莱雷所言:“人们必须通过解放斗争的实践行动,才能获得对压迫的批判性意识,而获得解放的最大障碍之一,在于充满压迫的现实同化了置身其中的人,从此淹没了人类的‘意识’”。[3]从淹没的现状中唤醒人们的意识是他们为之奋斗的价值所在。“意识化”强调的是一种解放,是通过成人教育的力量和行动点燃“沉默文化”中的被压迫者的意识觉醒,从而使人们认识到自己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主体性创造地位,从本质出发真正地去追求人性的自由和解放。弗莱雷总结和借鉴加斯帕斯(Gaspar J)等人提出的“有限境况”概念,把人的意识化程度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有着不同的特征,但是人若真正实现“意识化”程度,必须达到最后一个阶段。第一,神秘意识阶段。该阶段的人们处于沉默文化中而完全无意识,不能够弄清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无法用理性的思维应对问题和突发情况,而习惯用神秘的力量解释周围的世界。第二,幼稚意识阶段。该阶段的人们看待问题相对简单化,意识停留于过去时,用想象和主观意识去解释问题,情绪不稳定,解决问题不用平等对话的方式而采用争论的方式。第三,批判意识阶段。处于此阶段的人们完全摆脱神秘意识的控制,不再被动地接受世界而是主动地进行反思,用行动适应熟悉或者陌生的社会环境,理性处理自身与现实的关系。弗莱雷成人教育思想的“意识化”就是通过成人教育实践促进人们意识化程度的转变,帮助人们形成批判性的意识。

㊵㊹ ㊻ Aradhana Sharma and Akhil Gupta,The Anthropology of the State:A reader,Blackwell Publishing,2006.

弗莱雷的成人教育方法是“对话式”的,通过与学习者进行平等的对话逐渐唤醒其行动和反思,通过不断的对话过程挖掘出属于学习者的“主题域”,形成具有教育内容性质的“原生主题”和“原生词”。他认为在传统的成人教育过程中,教学内容基本上沿用普通教育学的内容,不能够和成人学习者建立起直接的联系,很难唤醒其学习意识,根本原因是忽略了“原生主题”和“原生词”的构建。所谓“原生主题”是人们在探索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发现的有意义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主题,是产生于现实并对现实进行批判思维中形成的,是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8]而“原生词”则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经验中不断积累的词汇,弗莱雷通过寻找大量原生词而获得关键词,从而构建出难度、维度、语境适合人们的原生词。这就是弗莱雷教育思想中强调的要重视学习者原始生活经验对知识学习的唤醒。通过以上两个要素的搭建,就形成教学的基本内容,即“主题域”。但是通过“主题域”获得的教学内容,还不能直接应用于教学,需要进一步进行汇编。汇编是供主题调查和教学使用的,所以要包含以下三个要求。第一,汇编内容必须是被调查对象所熟悉的情况,可以轻易的识别此种情况中的“词”。第二,汇编主题核心既不能够过于明确也不能够过于难以捉摸。第三,汇编应该尽可能体现包括在构成整个研究区域的矛盾体系的其他矛盾中的种种矛盾。只有汇编后的教学内容与学习者内心感觉到的需要直接相关时,学习者才会对学习内容感兴趣。

(二)教育目的

弗莱雷成人教育思想蕴含着多种教学原则,按需施教就是典型原则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弗莱雷强调要采用对话式教学,通过师生之间因地因时因人的对话,探索学习者的原生词,让学习者意识到所处的“有限境况”和“沉默主题”,启发性地引导学习者,以便在启发的基础上形成批判性意识,从而促进他们投入到解放自身的事业中。弗莱雷在成人教育实践中,注重把成人学习群体进行分类,把教学场所放在田间地头、当地的某次会议、人们的闲谈及体育休闲活动中,根据不同的人群及需求安排恰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合理地展开成人教育活动。在成人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内容通过对话得出,符合成人日常生活需要并且与生活情景息息相关。

美国人类学学者奥斯卡·刘易斯曾经提出著名的贫困文化理论,认为穷人贫困程度之所以日益加剧,是因为穷人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相互脱离,使得穷人处在与社会相对隔绝的状态,这种状态使其形成一种安于现状、听天由命的思维,从而导致其适应贫穷。现阶段我国的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及其贫困人员仍然处于一种意识贫困的状态,贫穷的根本原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贫困者自身。我国广大被扶贫地区农民“等、靠、要”思想严重,这严重制约了农村的发展,使农村难以产生发展的动力与活力,从根本上难以脱贫致富。弗莱雷成人教育思想提倡的意识化和批判性思维价值取向正是我国贫困地区人们思想和意识层面所缺乏的价值取向。所以,成人教育首先要从贫困人口的意识层面入手,转化他们的“等、靠、要”思想,培养批判性思维,完善他们追求完美人性的意识。由此把“教育精准扶贫”转化为“扶志工程”,让贫困人口从根源形成脱贫致富的意愿和动力,变“要我富”为“我要富”。

吸烟不仅引起哮喘难以控制,还可以引起其他慢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且从本次研究可以发现,戒烟可以明显改善吸烟哮喘患者的肺功能,降低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缓解气道炎症。因此,应鼓励吸烟患者及早戒烟。

教育是精准扶贫的核心,是解决精准扶贫问题的根本,由此在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在扶贫工作中,人们逐渐发现,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单纯地依靠资本投资难以实现目标,更加重要的是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的提高就要依靠成人教育,因为成人教育是涉及到成人的没有固定课程的教育活动,目的是对成年劳动者进行有计划的再教育,提高其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9]

(三)教育方法

弗莱雷认为,“真正的教育不是通过’甲方’为‘乙方’,也不是通过‘甲方’关于‘乙方’,而是通过‘甲方’和‘乙方’一起,以世界作为中介而进行下去的——这个世界给甲方和乙方留下印象并且提出了挑战,产生各种关于这个世界的观点和想法”。[3]这一简短和直白的论证,直接反映出成人教育者和学习者要以一种平等的关系进行学习,而且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基于此种关系的教学方法是“对话”,通过对话实现学习的过程。此种学习方法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条件基础之上,而这一基础恰好是成人学习者的心理学意义上的特征。弗莱雷把其归纳为六大教学条件,既平等、爱、谦恭、信任、希望和批判性思维。平等符合成人教学阶段师生关系,爱意味着对别人的责任和尊重,谦恭是聆听对方倾诉(对话)的态度,信任是对话的先决条件,希望扎根于人的不完善之中,是对话的必要条件,批判性思维是师生观点碰撞的基础,是产生各自思维意识的方法。

(四)教育内容

弗莱雷成人教育思想的衍生价值取向就是“批判性意识”。所谓批判性意识,就是“人作为知识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受体,对于形成他生活的社会文化现实及其改变现实之能力的深刻意识”。[6]批判性意识是构成人类意识的核心意识,是组建人类意识的根本维度,具有否定性和超越性两个重要特征。否定性是人类认清现实境遇的经线,超越性是人类构建未来生活的纬线,经纬构建形成促进人类不断进步的意识——批判性意识。然而,这种批判性意识很难自发形成,需要通过人为的引导和干预实现批判性介入。由此弗莱雷强调:“为了实现解放,压迫者必须批判性的面对现实,在使之具体化的同时采取行动,因为仅仅对现实有认识,而不经过批判性的介入,是不会导致客观现实的改造”。[3]在成人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不应该把学习者看成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主体,而应把他们作为具有创造能力的主体,通过对话式的教学方式,让他们获得认识所处社会文化生活的现实和改变现实的能力,形成持久的批判性反思能力,从而实现意识化。

(五)教学原则

与其说弗莱雷的成人教育思想是反对压迫者的“圣经”,不如说是实现“人性化”的方法论。恢复被压迫者及其压迫者的人性,才是他的思想的精髓。若是以“压迫”为着眼点就会忽略压迫阶级,造成片面地看待弗莱雷的思想,其实也是成人教育实践中唤醒意识实现“人性化”的群体,所以实现“人性化”才是他的教育思想的根本目的所在。教育目的大于政治目的,因为在实现“人性化”的过程中完全超越阶级关系。《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开篇就有论述人性化的一句话,即“从价值论的观点来看,人性化问题是人类的中心问题,现在他更是具有难逃世人关注的性质”。[3]不难发现,人性化的思想是弗莱雷成人教育思想的逻辑起点,人性化是他的成人教育思想的目的。弗莱雷重视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认为人终其一生的使命就是追求人性化,成为更加完美和协调的人。与“人性化”对立的是“非人性化”。正如他所说:“非人性化不仅在本体论上是可能的,而且是历史事实。非人性化是对人成为更完美的人的使命的扭曲,这种扭曲存在于历史范围之内,但不是历史使命。”[3]

对教育精准扶贫的启示

人生于世就要面临人性化和非人性化的选择困境,从人类发展进程来看恢复人性化或者实现人性化是人类历史的必然,追求完满的人性是人类存在的价值和终极目标。鉴于此,弗莱雷的成人教育实践及其思想无不渗透着恢复人性的努力,积极帮助被压迫者反思压迫及其根源,批判地意识到无论是压迫者还是被压迫者都是非人性化的表现。“宿命论”“有限境况”“沉默文化”都是阻碍人们实现人性化的因素,因此怎样使被压迫者认识到受压迫的现状及产生的根源,如何让他们从受压迫的状态中获得解放,[7]这正是成人教育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弗莱雷教育思想人性化的教育目的。

(3)强化县级环境执法监测队伍建设。为了提高地方环境执法检测工作质量,有必要完善执法检测队伍建设,要点在于:一方面,完善培训工作,主要包括体能素质培训、党政思想培训,以及高新科技工具的培训,以期提高执法队伍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强化技术支持,以高新科技工具、信息化管理等途径,优化执法队伍装备配置,切实提高环境执法监测能力[3]。

(一)消除贫困意识,摆脱“等、靠、要”思想

在日常会计核算中,通过结转前的“投资支出”“投资预算收入”“投资预处收益”数据,随时了解货币资金投资的取得、成本收回和投资收益情况,及时跟踪投资项目,强化投资监督管理,便于分析投资绩效,并在一定程度上简化现金流量表中“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项目的计算取数。

(二)增强人口素质,建设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是中国共产党在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具体表现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实质是在尊重自然与乡村文化的前提下,以农民为主体,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以当地自然、人文等资源为基础的一项系统性建设工程。[10]美丽乡村的建设情况是精准扶贫成果的重要考核标准之一,建设程度与贫困地区的人口素质直接挂钩。精准扶贫地区的乡村建设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出现生态情况恶劣,生活水平低下,没有地区文化特色,管理不够民主等问题,根本原因就是人口素质普遍偏低。弗莱雷的成人教育目的是对人性化的追求,其成人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底层群众的生活水平。现阶段我国的美丽乡村建设既符合弗莱雷的成人教育目的,也符合精准扶贫的目的。由此,贫困地区成人教育精准扶贫要抓住这一核心目的,增强人口素质。其一,进行先进示范村的宣传,从意识上唤醒农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追求。其二,进行素质教育。组建学习社群,通过合作和商讨消除不文明的生活习惯。其三,挖掘当地特色文化,构建以文化为核心的价值观,形成建设美丽小家园的意识。

(三)培训农业技能,打造新型农民

弗莱雷认为教育的内容应来源于与之对话所生成的“主题域”。“主题域”就是人们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学习之后因技能的增长而走出的“灰色地带”。现阶段,教育扶贫从硬件设施的建设、人力的投入和教育资金的划拨等方面实施,但是依旧不能解决贫困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挖掘出“原生词”,致使成人教育内容不能合理安排。农村的土地资源十分丰富,只是农村人口缺失使土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培养农民农业技能,打造新型职业农民,才是成人教育内容设置的重中之重。因此,要积极开设农业技术技能培训课程,提升农民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农业经营管理理念,建设一支有农业文化和素养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四)按需施教,促进多元化发展

农村成人教育扶贫一般都是以政府为主导,开设各种各样的教育培训类课程,以期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受教育的群体虽然是以主体地位在接受政府的扶持,但是成效甚微。究其原因是受教育者与主导部门的资源配置不对称,导致他们未能主动接受,从而出现贫困人群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低、培训项目千篇一律、培训供给膨胀等问题。现阶段的成人教育供给未能以贫困人群的学习需求为导向,从而使得教育供给不精确、低效率。借鉴弗莱雷的成人教育思想,在成人教育精准扶贫中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深入调查,精准授课。划分不同的需求人群,根据群体需求安排课程。第二,推陈出新,对接社会。应尽量开设低端的授课内容,多安排一些与社会接轨的课程,如特色种植养殖、乡村特色旅游开发、农村电商管理等。第三,运用基于互联网时代的授课方式。如搭建翻转课堂供师生之间交流互动,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供学习者学习和交流,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统计分析开发适合学习者的授课方法等。

(五)更新教育理念,实现精准识别

成人教育精准扶贫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如教育资源的整合效率低、受教育人群参与培训不积极、教育内容设置不合理等。根本原因在于依旧沿用旧的教育理念,缺乏与被教育主体的“对话”。“对话式”教学手段是弗莱雷成人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内容和方式,是课程开发、内容设定的前提,也是最符合成人生活阅历和心理活动的教学方式。鉴于此,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成人教育工作者要摆脱固有观念,以农民的身份融入农村日常生活,通过平等、谦和及充满爱的态度进行谈话,从而获得农民最真实的需求,精准识别出致贫家庭、致贫群体及其致贫原因等,顺利实现成人教育精准扶贫目标。[11]

参考文献

[1]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4.

[2]毕淑芝,王义高主编.当今世界教育思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70.

[3][巴]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新等,译.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79,11,17,3,13,59.

[4]高悦竹.农村教育精准扶贫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财经大学,2017:8.

[5]简友光. 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村成人教育研究[J].成人教育, 2015(1):23-25.

[6]李 峰. 教育目的的人性化与物化——基于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J].教师教育论坛, 2010 (5):28-29.

[7]董洪亮. 理解《被压迫者教育学》的关键概念[J]. 教育视界, 2015(3):76-79.

[8]梁景明.保罗·弗莱雷的民主教育思想探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7):47-49,58.

[9]王慧慧,闫树涛.基于弱势群体精准扶贫的成人教育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3):19-23.

[10]赖敬予,郑庆昌.台南土沟村社区营造对大陆美丽乡村建设的启示——基于内生发展理论的视角[J].台湾农业探索,2017(3):10-15.

[11]刘奉越,孙文杰.新型城镇化视域下成人教育的功能及其实现[J].职教论坛,2015(12):43-47.

 
史文浩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