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互联网+”视域下慕课在成人教育应用中的困境及对策

更新时间:2009-03-28

引言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在北京召开,会议结合我国新形势,要求实现成人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强调重点提高培养质量,大力提高国民素质。[1]“互联网+”为新形势下成人教育发展提供了出路,2015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互联网+”行动,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教育领域,各高校、成人教育院校开展的教学实践及学术研究活动如火如荼。“互联网+”是指将互联网的研究成果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实现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构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2]“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不断深化,催生出慕课、微课以及翻转课堂等新型教育手段,其中慕课的应用和影响最为广泛。“慕课提供各种课程,有些课程是教师按照一定时间和进度递交的,但是许多课程是自学的,给学习者以灵活调整时间和空间的机会。慕课往往涉及学习网络课程、阅读文章、完成任务和自我评估等环节。除了课程材料外,慕课通常还提供交互式用户论坛,支持学习者和教育者之间的社区互动。”[3]2012年,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率先开始慕课建设,美国的“课程时代”(Coursera)、“在线大学”(Udacity)和“在线教育平台”(EdX)成为慕课三巨头。国内高校也开始对慕课进行探索。2013年10月10日,清华大学打造首个中文慕课平台“学堂在线”。此后,“网易云课堂”、“好大学在线”等慕课平台也陆续上线。

相对于青少年,慕课更适用于自学能力较强的成人学习者。目前,慕课在成人非学历教育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而在成人学历教育中应用不多。慕课为成人教育发展提供了新路径,对于推进成人教育转型发展意义非凡。一是促进教育公平。慕课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适应大规模的成人教育,使得无论身处何地的成人学习者都能容易获取学习资源,选择自身所需要和感兴趣的课程,从而扩大了受教育机会;二是保障学习便利。成人学习者能够摆脱时空限制,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三是推进个性化教学。慕课的蓬勃发展不仅为知识的传递拓展了大量空间,多样化的教师、教材以及课程也为成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选择。[4]慕课在成人教育中的发展前景虽然不可限量,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慕课在成人教育应用中的困境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成人教育转型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慕课在成人教育应用中的困境

(一)慕课自身存在一定缺陷

作为新兴的教育和学习手段,慕课有很大优势,深受人们喜爱,但是也存在一定缺陷,影响其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和推广。其一,导学功能不强。当前慕课平台的导学功能差强人意,提供的引导和支持服务尚不到位。如果壳网MOOC学院系统地对每门课程大致描述,列举了相关先修知识和参考书目,但是很少对课程的学习目标、内容特色以及价值意义等进行详细说明,极易出现所学非所需或者课程难度过大的情况。慕课是资源丰富的象征,其特征之一即拥有大规模的开放资源。导学机制不完善导致成人学习者应接不暇,面对纷繁复杂的资源无从选择,难以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甚至丧失学习主动性,放弃慕课学习。其二,互动功能不强。慕课平台具有一定互动性,成人学习者观看视频后进入社区链接平台进行师生或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由于论坛中发帖数量过多,教师面对大量问题不能一一回帖,很多问题得不到解答。成人学习者在视频播放过程中若存在疑问只能终止学习,退出视频进入社区链接提问,或者心存疑问继续观看视频。若中途退出视频则会中断学习过程,影响学习的连贯性;若继续观看视频则会因为没有理解先前内容而影响后续的学习。因此,当前我国慕课平台的互动功能有待加强,使成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随时提出问题并及时得到解答。

首先,词汇的积累。词汇是写作的基础,如果没有词汇的积累,那么学生在书写时就会无从下手,即使有好的构思也没有词汇来满足。而传统的词汇教学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一种负担,降低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核心素养的教学中,我们对于词汇的教学可以采用情景加拼读的方式来进行,因为英语词汇属于拼音文字,拼读和写之间是有密切的联系的,只要建立这个联系规则,学生记忆起来就会更加容易。在词汇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不断地进行拼读练习,掌握元音、辅音等在单词中的读音规律,让学生在读中记住单词,同时通过单词的记忆来促进更深的读。

(二)师生难以适应慕课教学

随着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成人教育的不断结合,各种新型教育手段层出不穷,慕课的发展给成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借鉴。慕课教学模式虽然具有一定优势,但是其弊端也显而易见。“诚然,慕课吸引了众多的拥护者,但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怀疑论者和不可知论者。这两个群体助长了批判慕课的多种回应”。[5]其一,教师难以进行角色转化。一方面,教师存在心理落差。成人学习者不用在课堂与教师进行面对面沟通,而是在家中观看视频、完成线上作业、进入论坛链接进行交流。有人认为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职能被削弱,甚至提出“这场教育革命就是革传统教师的命”。另一方面,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古德(Good)指出,“教育者不仅需要传统课堂教学和在线交流与管理的专门经验,还需要高水平的技巧和意识”。[6]传统课堂只需要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或者一套多媒体设备就能完成教学任务。而在慕课教学中,教师需要全程参与课程团队,选择教学内容,提供课前学习指导,组织课堂教学,管理交流论坛,在线答疑解惑。其二,成人学习者难以适应慕课学习。注册成人学员向来存在流失率高的问题。据统计,Coursera慕课平台的课程完成率只有7%-9%。Jordan对部分高校主流慕课平台的数据统计显示,大部分课程完成率不到10%。[7]国内情况也是如此,如上海交通大学推出的“数学之旅”课程的注册人数持续攀升,然而完成率仅为3%,原因在于成人学习者的工学矛盾突出以及信息素养不高。成人学习者事务繁忙,要兼顾生活、工作和学习,由于影响学习的障碍因素较多,难以保证学习的可持续性。慕课要求注册者在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具备更高的信息素养,而有些成人学习者不了解慕课的使用流程,信息化操作技能缺失。

(三)慕课平台建设滞后

我国慕课平台的资源和功能建设不够完善,导致关注度不高,成人学习受到限制。基于此,应该加快慕课平台建设,增强国际竞争力,只有自身变强大才能够吸引更多成人学习者,同时完善导学功能以保障学习的持续性。成人学习者倾向于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学习内容和授课方式,抵触枯燥乏味的理论讲解,因此加强本土化建设,推出特色文化课程,建设特色优势学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关注,提高学习效果。第一,推出特色文化课程。如“学堂在线”慕课平台曾经推出一门介绍中国特色建筑的课程,即《中国建筑史》。主讲教师带领学习者欣赏故宫、颐和园等地,同时对建筑进行讲解,使学习者边欣赏美景边学习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二,建设特色优势学科。高校在拓展本土化资源方面大有可为,可以凝练办学特色,加强特色学科建设,通过优势联合,打造优势专业,提高名校名师的影响力。与此同时,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促进“产学研”的实现,始终强调优势学科,打造知名品牌,以吸引成人学习者的参与。第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导学机制。这对于解决成人学习者流失率高的问题意义重大,可以通过发放问卷了解成人学习者的偏好,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研究和开发。成人学习者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他们比教师更了解自身需求。基于此,应在平台上对课程所涉知识领域和相关职业发展状况以及前景进行适当的描述和概括,分析课程的难易程度,建立学习指南和指导体系,使成人学习者结合自身水平和学习需求有的放矢地选择课程。此外,在学习过程中提供辅导和交流等后续服务,有效避免成人学习者学习效率低等问题,提高学习的持续性,防止辍学现象的出现。

(四)学习成果认定难度较大

俩人就站了起来朝何西走过去,何西伸出胳膊假装很夸张地抻袖子其实是朝他们摆手,坚决制止他们过去。俩人只好又老老实实回自己座位坐下。“这不对”何北说,“恐龙就让咱们跟着,美媚就轰咱们走?”

慕课在成人教育应用中的对策

(一)加快慕课平台建设,完善导学功能

“互联网+”教育使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共享、教学方式和途径发生变革、教育的接受范围逐渐拓宽,这些都要求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8]慕课、微课以及翻转课堂等新形式、新资源借助信息化平台而涌现,成人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下应因势利导,迎接新挑战。然而当前成人教育机构慕课平台建设滞后,还未完全做好迎接慕课的准备。其一,慕课建设缺失。虽然成人教育机构办学主体多元,包括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成人教育培训机构、企业以及开放大学,但是慕课的建设主体主要是普通高校,这意味着大多数成人教育机构没有自己的慕课平台。成人教育机构需要投入大量经费,购买最新的课程和资源,以及对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仅仅依靠政府提供的资金支持远远不够,不能保障慕课在成人教育中的可持续发展。而成人教育机构对慕课的重视程度不足,往往不愿投资,导致慕课在成人教育的运用受到阻碍。其二,本土化建设不足。近年来,我国慕课本土化开发取得了一定进展,逐步建立起“慕课中国”“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等,但是相比国外的慕课平台来说,忽视对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方面的课程资源相对不足,现有课程的文化特色也不突出。慕课的教学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相对落后,导致竞争力不足,生源减少。为保证慕课质量,我国慕课大多由高校与政府或者企业联合开发,由名师主讲和录制。名校和名师虽然可以成为慕课的特色之一,但是有些课程缺乏学科特色,体现不出学科优势。此外,在拥有慕课平台的高校中,很多并没有开设专门的成人教育课程。以“985”高校为例,没有一所大学的继续教育学院网站为成人学习设立专门的模块。

“信息量和知识量激增,要求个人和集体采取定性方法处理信息和知识的传输、传播和获取。考虑到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潜力,教师现在应成为向导,引导学习者通过不断扩大知识库来实现发展和进步”。[11]成人教育领域的情况也是如此,纷繁复杂的资源触手可及,但这不会导致成人教师的“消亡”,反而对其职能提出更高要求。慕课模式下,成人教师的任务主要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提供指导,防止成人学习者迷失方向;管理在线论坛,创造和维护良好的网络学习氛围;担任技术顾问,解答成人学习者的操作问题。正如邦克(Bank)所言,“一名教师在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教育中需履行多种职能,他们必须关注教学、社会交互、管理和技术”。[6]因此开展成人师资培训成为当务之急。第一,转变教师观念。开展有关“互联网+”和慕课的专题讲座,讲解概念、起源以及对成人教育发展的价值,扩展和深化成人教师对当前背景和自身所处地位的认识,帮助他们以开放的心态和长远的眼光主动适应角色转化。结合实践传授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促进成人教师尽快转变教学理念,积极创新教学方法。第二,提升信息素养。开设专门的信息技术培训课程,培养成人教师搜索引擎的使用、网站和链接的创建等基本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教会他们如何在网上收集材料、制作讲义以及管理在线论坛等。第三,强调教师新职能。定期开展集体会议,强调成人教师在慕课下的新职能,尤其是引导和管理的职能,营造积极探索、相互交流、共同转变的良好氛围。[13]

(二)结合传统课堂,探索慕课教学模式

“以教为主”的传统成人课堂在慕课的强劲发展下受到一定冲击,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课堂将会“消亡”。事实上,传统课堂的交互性更强,师生可以当堂提出对某问题的看法或者独到见解,成人学习者能够提出困惑,并随即得到解决,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虽然慕课的“以学为主”比“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更有优势,但并不代表培养质量和学习效果经得起考验。基于此,应对慕课进行积极探索,分析其优势和缺陷,寻找与成人教育的契合点。为了弥补慕课平台交互性不强的缺陷,成人教育机构要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引进慕课,创新教学模式,不能只是盲目追随潮流。有学者提出“混合学习”模式,为成人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思路。穆尔曾经提出,教育活动有两大家族,“第一家族是学生和教师直接面对面的‘社会交往’过程,第二家族则是教师和学生分离的远程教学”。[12]“混合学习”即线上学习与课堂研讨相结合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学生课前进行在线学习,完成在线作业和任务,再到课堂中参与面授,与教师共同讨论学习内容。“混合学习”适应了“以学为主”的要求,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成人教育应借鉴“混合学习”模式,将慕课与传统课堂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慕课优质资源。成人学习者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看视频,听讲解,再到课堂上讨论,完成作业。高等教育在这方面也做过相关探索,如2014年复旦大学的慕课平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正式上线,英语、计算机等基础课程近年来也陆续上线,对成人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三)强化师资培训,促进教师角色转化

第一相电泳根据蛋白质等电点进行分离,提取的蛋白质溶解于含有7 mol/L尿素、2 mol/L硫脲、2% CHAPS、2% Pharmalyte (pH3~10)、0.002%溴酚蓝、2.8 mg/mL DTT 的缓冲液中,7 cm电泳条(Immobiline DryStrip,pH 3~10,GE Healthcare)中行等电聚焦。

学习成果认定是慕课在成人教育领域长久发展的前提,成人学习者在完成慕课学习后若得不到社会认可,积极性便会大大降低,甚至放弃慕课学习。因此建立慕课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目前难度较大。慕课平台自身具有考核评价机制,学习者在学习结束后需要接受评价考核,通过考核后获得证书。慕课的考核评价形式包括机器评判和同学互评。机器只能评判客观题,而开放性题目只能采用同学互评的方式,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因此,慕课颁发的证书权威性不足,再加上慕课培养质量广遭诟病,使慕课学习成果的认定更加艰难。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指出:“对校园的学生来讲,通过慕课取得相应的学分和文凭没有太大问题,但是对一个社会人要拿到所谓的成绩和修课的证明,怎么通过最后的考试,证明已经学到了各门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是一个难题。”[9]据报道,2014年4月杭州大学实行慕课学分认证制度,将北京交通大学的慕课引入自己的课程体系中,意味着杭州大学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选择其他学校的在线课程,学习结束后成果便可以转化为学分,实现了校际间的学分互认。[10]而对于成人来说,成果认定情况不容乐观,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所拥有慕课平台的高校为成人学习者提供学分。即使采用一些创新的认证形式,例如授予徽章等,但仍然被视为等而下之,难以表明学习质量。[11]

(四)突破学分互认瓶颈,构建学习成果认定体系

学习成果认定对于慕课在成人教育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在当前的成人教育中,慕课学习成果认定面临困境,学分互认、学分转化方面的实践几乎一片空白。虽然高校进行了一定探索,但是针对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成人教育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实践行动突破学分互认瓶颈,构建学习成果认定体系。首先,提供政策环境支持。慕课要渗透于包括学分互认、成果转化在内的办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离不开政府部门的统筹规划、政策保障以及强大的资金支持。因此,政府部门应“树立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的大教育观、科学的教育政绩观和统筹协调的管理观,打破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壁垒,加强沟通协调,提高政策制定水平”。[14]其次,建立慕课“联盟”。我国成人教育尤其是高等继续教育,在教学、办学以及在线教育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慕课“联盟”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慕课“联盟”共享平台,要求各成人教育机构联合起来,借助大数据挖掘技术整合现有的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资源,对分散的资源进行凝聚、提升和改造,挖掘潜力,凝练特色,建立标准化的慕课资源。在此基础之上,制定统一的的学分互认协议,鼓励成人学习者跨校选课,逐步缩小校际间资源差距,打破校际壁垒。再次,建立科学的学分转换标准。鉴于成人学习形式复杂多样,要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建立合理且统一的学分转换标准,同时能够为非学历教育成人学习者提供获得社会认可的机会。最后,推进“学分银行”实践。成立“学分银行”管理机构,专门为参与慕课学习的成人提供服务,负责学分的获取、累计、兑换以及认定。

结语

“互联网+”视域下,成人教育迎来了转型发展的难得机遇。慕课的应用和推广无论对于成人学历教育还是成人非学历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成人学历教育在新形势下如何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提高培养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成人非学历教育如何提高教学针对性、保证成人学习的可持续性,以及学习成果如何进行认证,这使得成人教育转型发展形势依然严峻。基于此,需要政府、成人教育机构、成人学习者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支持成人教育事业建设,推进学习化社会进程。

参考文献

[1]闫树涛. 新时代继续教育的历史使命[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4):5-9.

[2]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EB/O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7/04/content_10002.htm.

[3]Mohamed M H,Hammond M. MOOCs:A Differentiation by Pedagogy, Content and Assessment[J]. 2017,35(2):12-18.

[4]尚菲菲,付景川.“慕课”与中国成人教育转型[J]. 中国成人教育,2015(11):8-10.

[5]莱瑞·约翰逊,萨曼莎·亚当斯贝克尔. 对于“慕课”的质疑——在线学习变革引发的社会反响[J].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6):18-23.

[6]波 沃,徐辉富. 在线教育:质量的紧迫性[J]. 开放教育研究,2002(5):16-19.

[7]姜 蔺,韩锡斌,程建钢. MOOCs学习者特征及学习效果分析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1):54-59,65.

[8]张 曼. “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7(9):92-94.

[9]林 露.上海交大副校长:慕课学分认证存在技术难点[EB/OL]. http:/edu.people.com.cn/n/2013/1128/c239203-23684933.html,2014-03-04.

[10]徐 君,凌 慧. 机遇与挑战:慕课时代下的成人教育[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3):11-18.

[11]佚 名. 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 [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5):2-6.

[12]丁兴富. 远程教育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5.

[13]刘奉越.我国地方终身教育立法比较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7(2):10-16.

[14]钟秉林. 如何涉过教育改革“深水区”[J]. 中国教育学刊,2013(9):3.

回去后,马丽亚跟海力发生了争吵。为了把竹韵从海力身边推开,她暗暗怂恿自己的亲信散布流言蜚语,说竹韵勾引老板,一场老板跟员工的绯闻就这样有声有色地掀了起来……

 
张艺兰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