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论地方院校转型发展中硕士专业学位建设

更新时间:2009-03-28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业结构向消费型服务业和知识型服务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地方院校立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国家技术创新服务,在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职能。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经过几年的建设,地方院校的办学实力显著增强。然而,在地方院校本科职业教育获得迅猛发展的同时,其研究生教育却明显处于滞后的状态。在地方院校建立和完善硕士专业学位制度,发展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积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各行各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不断扩大的需求,成为新时期地方院校转型发展的应有之义。

地方院校转型发展中硕士专业学位建设的意义

(一)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必然要求

高等教育包含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硕士教育和博士教育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层次和同一层次不同类型之间的教育规模比例关系反映高等教育结构的合理程度。改革开放后,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迅猛发展,但教育结构却不尽合理,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教育日益成熟和完善,规模庞大,甚至出现结构性失业现象,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明显滞后,培养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实习动员会上,工厂的技术人员介绍工厂生产情况,并侧重强调与实习工艺流程密切相关的实习期间要注意的细节和安全工作.

我国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 1991年开始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9所院校试办工商管理硕士 (MBA)专业学位。无论在教育的层次结构还是规模质量等方面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在高等教育多样化和人才需求多样化的今天,在国家重点大学普遍出现学术型学位研究生“饱和”的情况下,处于转型中的地方院校有义务承担起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历史使命,以优化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结构,推动研究生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地方院校转型发展的现实抉择

一方面,地方院校在培养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方面,与国家教育部、委直属的高校存在很大的差距。第一,国家教育部、委直属高校开办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历史悠久,积淀深厚。自1935年天津大学首次招收硕士研究生至今,国家重点高校开展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教育已逾80年之久,地方院校很难在短期内赶上其发展水平。第二,目前不少国家重点高校已经出现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剩、师生比严重超标和结构性失业比例过高等现象。基于此,地方院校理应避开盲目建设学术型学位的“雷区”,积极促进硕士专业学位的建设与发展。

另一方面,地方院校在开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其一,国家对于地方院校建设硕士专业学位给予了大力的政策支持。2012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逐步扩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促进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研究生协调发展。2014年,教育部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深化研究生教育分类改革,原则上不再新设学术硕士学位研究生授予点。在具备基本条件的试点高校先行开展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增列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改革试点。其二,地方院校建设硕士专业学位具有专业优势。硕士专业学位的职业性和岗位性的本质特点,要求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强调理论知识对岗位职业的针对性,强调研究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一线工作经验的积累。地方院校依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天然优势,更有利于开展契合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学位项目,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其三,发展研究生教育对于提高院校的知名度、科研水平、办学层次,促进学科专业发展、学术梯队建设以及增强学校的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方院校理应抓住这一大好时机,顺势而为,把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做大做强,促进自身办学实力的提高。

近年来,旅游地是环境污染的重灾区。一些污染物不容易消解,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3]。旅游地产品应尽量使用可再生资源。杜绝景区不文明消费,营造一个绿色消费的旅游环境。在旅游消费中,应注重精神文化消费和适度消费,建立健全景区绿色消费制度。

(三)契合地方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宗旨

地方院校是相对于国家部委直属的高等院校而言,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地区,根据本地社会、经济、文化特征而建立的,它直接服务于当地区域经济的建设与发展。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使地方院校在办学类别、办学规模和专业设置等方面都是根据区域社会需求和当地经济、科技、文化发展水平而决定。

此外,地方院校“官本位”的特定历史文化背景导致地方院校研究生导师队伍的行政化色彩过重。许多具有高级职称的行政干部热衷于当研究生导师,导致行政控制了科研资源,有的地方院校甚至出现了党群组织控制学术科研资源配置的局面。[1]一方面,繁琐的行政事务分散了身兼双重身份的导师指导学生的精力,难以保障其培养质量。另一方面,有些行政干部没有受过系统的学术培训,科研能力较为薄弱,并不能胜任研究生导师的角色。这些都影响了地方院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地方院校转型发展中硕士专业学位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势头愈加迅猛,呈现赶超学术型硕士的发展趋势。2015年全国招收研究生64.5万人,其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6.2万人,比上年增加2.3万人,增长了9.6%,占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的比例达45.9%,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2016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66.7万人,其中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8万人,占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的47.4%,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地方院校在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职能,然而地方院校在大力发展硕士专业学位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专业建设未能突显“地域性”服务功能

学科专业是大学的基本元素,学科专业水平则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地方院校承担着为区域培养人才、创新科技和服务社会的职能,其学科专业应紧紧围绕地区经济发展设置。然而传统的“学术情结”“科学精英”的办学理念,使其在专业建设上盲目复制国家重点大学的办学模式,缺乏对地方经济的适用性和针对性。在人才培养规格上,地方高校盲目贪多求全,追求“综合式”“全科化”发展,偏重规模的扩张,重申报轻建设,重提高层次而忽略基础建设,开展无谓的同质竞争,资源浪费严重。在专业设置上,学科专业设置分散,凝聚力不强,专业口径过窄,划分过细,传统学科偏多,没有很好地体现应用性和行业特色。

(二)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不突出

另一方面,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单一。地方院校往往采用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评价体系评判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毕业审核上,多以学术论文水平作为单一评价标准,缺乏对其培养人才应用技能、创新创业能力的全面考评。专业认证制度与专业学位的授予互不衔接,使培养的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不强,未能得到企业的信任,造成在就业市场上处于被动。

一方面,由于传统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长期占据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主体地位,使得很多地方院校开设硕士专业学位后也按照学术型人才的培养理念和规格来培养专业型人才,造成学生学术化水平不高、“应用型”特征又不强的尴尬局面,难以适应新兴产业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尤其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三)导师队伍科研水平较弱,行政化色彩过重

地方院校多为新进本科院校,科研底子薄弱,整体师资水平不高。研究生导师多为新进导师,指导学生经验不足,自身科研能力有限。一些学校简单地把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双师型”师资的认定标准,而忽略一线行业工作经验,教师职务评聘制度也仍然以学术评价为主,这都导致地方院校师资力量薄弱。

地方院校开办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能够直接展现当地经济、科技、教育的最高水平,反映当地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实力。由于自身历史及现实条件所限,地方院校在传统学科上与国家重点高校存在较大差距,盲目地向重点高校看齐并非明智之举。然而地方院校具有相对的区域优势,可以根据自身的教育资源特色,融合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寻求突破口,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有特色和应用型的专业学科集群,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与办学优势,从而解决就业结构性困难与区域人力资源匮乏的矛盾。

常设栏目有:企业风采、政策法规、节能减排、行业纵横、新建扩建、企业报道、市场动态、分析/预测、行业热点·焦点论坛、管理与营销、新产品/新技术、环球纸业、协会·学会动态、会展传真等。

地方院校转型发展中硕士专业学位建设的策略

(一)切合区域经济需求,打造“地域性”专业集群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其应用型的内涵应体现在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有效结合上,能够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和熟练运用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因此,地方院校要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围绕地方产业优化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重大需求,促进资源整合,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

大豆一生分为3个时期,种子萌发到始花之前为前期,始花至终花为中期,终花至成熟为后期。大豆吸氮高峰在开花盛期,吸磷高峰在开花到结荚期,但幼苗期对磷十分敏感,吸收钾的高峰在结荚期。大豆整个生育期对氮肥的吸收是“少、多、少”,而对磷的吸收是“多、少、多”。因此,必须重视花期供氮,而磷肥以作基肥和种肥为好。大豆施肥要求亩施氮2~5公斤,磷5~7.5公斤,钾7.5~10公斤。相当于农家肥20~30担,尿素8公斤,过磷酸钙20~25公斤,氯化钾或硫酸钾10公斤。

由于这2个反应体系的R2均大于0.9000,故拟合曲线线性关系良好,服从一级反应动力学。因此,传统Fenton反应动力学方程为:

专业集群的行业或区域性特征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本质特征。所谓专业集群,就是 “以产业核心环节的主干专业为主,结合产业上下游供应发展链条,围绕核心服务和主干专业,集聚具有共同主干课程和相近实训项目,以专业互补和互相促进形成的校内若干专业群体”。[2]地方院校可以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接地方主导产业链,结合当地区域经济的需求,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对原有学科专业进行存量调整和增量优化。对于基础学科和传统学科,进一步积累其办学经验,扩充学术成果,进行存量调整。对于契合地域经济新兴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急需的相关学科专业,进行增量优化,提升专业集群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和学科专业竞争力。

(二)人才培养突出“应用型”特色, 提升专业学位质量

我国目前有40种硕士专业学位,覆盖13种学科门类中除理学和哲学以外的11种学科门类。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和十九大报告“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国家对于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工学专业硕士将成为很大的缺口。地方院校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地方科技创新的“风向标”,是工学专业硕士发展的主力,理应结合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求,建设与地方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相对应的专业集群,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成为区域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培训基地与教育基地。

牢固树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障意识,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以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专门人才。2012年4月,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开展专业认证及评估,在工程、医学等领域积极探索与国际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展学科专业的国际评估。建立健全教学合格评估与认证相结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建设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信息化平台。加强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岗位培训的紧密衔接,提高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职业领域的准入门槛。改变以学术论文作为毕业考核的唯一依据,把行业企业的一线需要作为毕业设计选题的重要来源,加大实践环节的考核比重,把学生参与企业技术革新项目、创新创业项目、基地实践和科研业绩等纳入毕业考核和评优评奖中。

(三)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地方院校转型发展的关键,直接影响地方院校的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强化地方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质量建设,已成为提升地方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首要任务。2017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提出以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师资队伍为总体目标,按照中央引领、地方为主,对接需求、重点支持,协同创新、注重实效,规范管理、确保质量的实施原则,国家明确工作重点,中央财政予以经费支持,示范带动各省(区、市),根据国家要求组织实施相关项目。

在师资队伍的结构上,一方面,坚持“请进来”政策。积极引进应用型专业高层次教学和研究人才,吸纳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补充到专业学位教师队伍中,扩大企事业单位高级专门人才兼任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范围。另一方面,坚持“走出去”政策。加强教师的职业能力培训,建设稳定的教师校外实习和培训基地,建立健全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在职称评定上给予“双师型”教师一定的倾斜,加强应用型教学团队的建设和管理,提升整个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两台相机都可以使用触屏来控制对焦区域,不过需要注意的是,D500此时处于实时取景模式,反光板处于升起状态,对焦只能依靠反差侦测方式进行,尽管速度上与此前发布的尼康单反相比快了不少,但与X-H1的对比毫无优势,无论是响应速度还是合焦的干脆程度都有明显差距。

在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注重以实践为导向的实务性教学和应用型科研,实施“学校导师+企业导师”的双导师制度。把教师进基地指导纳入个人工作量核算,把指导研究生参与企业技术革新作为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强化研究生导师的竞争淘汰机制,削弱行政化力量代替学术管理团队控制研究生资源配置的权力。定期更新导师队伍,逐步取消指导教师的终身制。增加青年博士讲师、副教授担任硕士研究生的导师比例,同时通过自由申请、自由竞争淘汰不合格的导师。[3]

参考文献

[1]彭拥军.大众化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J].江苏高教,2006(1):5-8.

[2]马正兵,朱永永,廖 益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的专业集群建设模式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 (1) : 85-91.

[3]朱 军.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问题的透视与改革路径[J].煤炭高等教育,2017(1):15-16.

 
王薇,陈波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