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我校非预防专业《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体会

更新时间:2009-03-28

《预防医学》在非预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属于主干课程,对于培养非预防专业学生的预防意识、人群观念至关重要;同时学习医学统计学中对科研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流行病学课程中的科研方法的设计、数据收集等方面的知识是必要的,为将来的医疗、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1]。为了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和对预防医学人才的需求,应培养具有预防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级医学人才,传统的医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已显示出内在弊端,研究并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是时代的需求,为培养优秀医学人才做出服务和贡献。

1 我校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的教学现状

我校对非预防专业如医学影像、麻醉等专业的学生,将该门课程的教学计划设置为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开设《预防医学1》,即《卫生学》内容,学习三大卫生和医学统计学内容,理论学时为36学时,实验学时为24学时;在第四学年第一学期开设《预防医学2》即《流行病学》内容,教材沿用上一学期的教育部国家规划教材《预防医学》,理论学时24学时,实验学时16学时。

总结十余年的《预防医学》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经历,有以下感触:1)非预防专业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学习兴趣低,上课的积极性差,期末考试成绩低;2)大多数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过程中,教学模式仍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课堂互动较少,致使学生听课和学习的效果差;3)本课程不属于非预防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加之课程性质为考查课,所以学生不重视,教学效果差;4)由于学时受限,很多迎合社会需求的知识如社会卫生保健、科研设计等内容的学习无法完成;另外,由于硬件条件受限,统计学实习不能采用软件完成,以计算器为主,大多数时间耗费在计算上,使得学生在4学时一次的实验课中接受到的信息量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完成数据统计分析的能力。 5)当前社会对预防医学领域中的社会医学需要较高,一方面我们面临着诸多的社会问题如大气污染、生态破环、人口老龄化、与人类行为生活方式相关的新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这些问题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另一方面,残疾人、富有群体、流动人口等弱势人群对卫生服务的需求未能满足[2]。所以说,在高等医学教育中必须注重预防医学中的社会医学的教学地位,把医学高等教育同现行卫生服务需要相联系。

2 面对问题,确立教学改革思路

2.1 课程内容改革

首先明确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培养方案应如何设置。预防医学课程大致划分为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卫生学(人类与环境、职业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三部分内容,在培养方案调整的过程中要考虑三部分同一学期开设还是分两学期开设(上学期为卫生学加卫生统计学,下学期开设流行病学)。 其次,要确定学时的分配,在有限的学时条件下如何调整教学内容,并将社会医学内容纳入讲授范围内。最后,教材的更新至关重要,选择适合教学大纲的最新版教材,组合好卫生学、流行病学与社会医学内容。

尽管公益诉讼制度建设最终取决于司法机关,但是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在各地提起水资源保护公益诉讼的方式,扩大水资源保护公益诉讼的实践影响力,并在实践中发现制度建设需求并研究提出完善相关制度的方案。另外,水行政主管部门还可以通过宣传媒介扩大水资源保护公益诉讼理论和实践案例宣传,树立典型,提高全社会的认可度,这样不仅可以对相关高层决策产生积极影响,还可以调动全社会保护水资源的积极性。

《预防医学》这门课程本身理论枯燥,统计学与流行病学的理论较抽象、难理解,致使学生学起来较头疼;另外,三大卫生部分的理论内容较零碎、记忆性的知识较多、多无逻辑性,这是学科本身的特点,所以想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又能达到教学目的主要靠适宜的教学内容、互动性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2.1.4 增加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理论的学习。

让宝宝参与买菜、择菜、做饭,不管他能做多少,只要参与了,就会想吃吃自己买的菜、做的饭。只要宝宝开始“享受吃饭”,就会吃得认真、吃得快。

在问卷调查中,有95.3%的同学认为实验设计理论+综合性实验很大程度提高了科研思维,建议开设;有94.2%的学生认为通过统计软件的学习可以加强统计学部分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有助于理解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条件,并希望获得该方面的技能学习;有97.7%的同学认为社会医学的学习很有必要;有92.3%的同学喜欢课堂上“以学生为主、老师解惑为辅”的教学模式[4]

综上所述,研究表明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更为比单独使用其中一种药物的疗效更为显著,在短暂性脑缺血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被大力推广。

2.1.1 四类工作者对教学内容的选取比例是一致的,例如有82%人认为卫生学部分的工效学、土壤卫生、化妆品卫生等内容及社会医学中的有关服务研究和文化因素等内容实际意义不大,这部分内容做了精简或删除。

2.1.3 应增加社会医学理论教学学时数及开设社区服务课间见习。

2.2 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在我们近1年的教学方法的探讨中,结合大学生较强的自学能力,尝试了“学生为主、老师解惑”的教学方式,主要操作为:50分钟的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为25~30分钟,学习提纲教师提前给出,学习形式分为自学理论(如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小组讨论、专题讨论(选取学生专业相关问题)、学生讲课、小组互评、小组互问等。教师解惑意为教师只讲授本次课的重点难点及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演讲、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提高了自信。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但对代课教师有了较高的专业要求,增强备课难度。

为了进一步确定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后,预防医学学习中,哪些知识是必需的,哪些知识实用性不大,做了相关调查。将预防医学与社会医学的教学大纲内容设计成调查问卷,调查了临床医学教师21人、预防医学教师 26 人、临床医生87人、疾病控制中心13人,共计147人,为教学内容的取舍提供依据。结果如下:

教学效果与课程本身特点、授课方式、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有关。在临床专业学生中对该课程不感兴趣的原因做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5.4%认为预防医学课程理论内容枯燥;79.2%认为卫生统计学抽象、难懂不愿学习;有30.9%认为所学内容与专业无关;有42.7%认为该课程为考查课,不予重视[3]

3.3 有效的自我管理教育降低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 表1显示,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6%,对照组为4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自我管理教育时护士与患者接触多,能促进护患间的沟通,使老年患者易于接受,且护士对患者的了解全面,可针对患者对自我管理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减少并发症。反复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全面详细的健康指导也能使静脉留置针发挥更好的作用[7]。

2.1.2 四类工作者一致认为,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在实际工作中有着广泛地应用,对于医疗工作的总结、科研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于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临床医学等),应单独开设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并尽可能地增加实践学时。

2.3 学时分配

在实验性教改教学中,在不变动学时的前提下调整了学时安排:卫生学部分的理论36学时分配给统计20学时,三大卫生12学时,社会卫生保健4学时;实验教学的24学时中统计占8学时(软件应用、实例数据分析),营养食谱编制4学时、环境污染及职业中毒案例讨论4学时,科研课题设计4学时。

经过调整,既丰富了理论教学内容,又在有限的学时数内将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得以深入理解和应用。

3 讨论与结论

现代医学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新形势发展需要的质量、实用型医务人才,这就要求医学教育必须适应现代学的发展需要,在医学教育中加强预防战略[5]。教育部曾出“加强对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同时在“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中专门设立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6]。通过几年的实践,许多学校认为医学教育中必须加强预防战略的教育,并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如改变课程设置,增加预防医学课时数等),而且结合区医学教学进行社会实践活动[6-8]。既可使学生形成大卫观念,增强预防意识,又能培养学生预防思想与独立工作力。

为此,老鳜鱼在村里威信降低了许多。原来大家都认为是个爷们的老鳜鱼,村长睡了他老婆,他找村长报仇,村长只用了一瓶地瓜烧,杀吃了两只鸡,狗日的老鳜鱼就成了孙子。

适宜的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知识的实例教学、灵活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我们追求非预防专业《预防医学》课程较好的教学效果必要的切入点,也是我们推动非预防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改革步伐的出发点。

参考文献

[1] 周承藩,朱启星,杨永坚. 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15(5):449-451.

[2] 郗艳丽,张洋婷,王舒然. 提高临床专业医学生预防医学基本技能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J]. 中国新通信,2016,18(23):142.

[3] 李海玲,方鑫,李乌云塔娜,等. 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 继续医学教育,2014,28(4):80-81.

[4] 李海玲,刘艳超,高玉敏. 我校非预防专业《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教育专刊)2014,36(s2):687-689.

[5] 王彦刚,刘卫平,贺晓生,等. 对医学生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1):41-43.

[6] 郭彩霞,李艳博,牛丕业,等. 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中TBL教学模式初探[J]. 基础医学教育,2015,17(4):308-311.

[7] 晓开提·依不拉音,马艳,张杰,等. 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35(1):122-124.

[8] 王知非,吴浩.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预防医学教学认识的现状和思考[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0):1594-1595.

 
李海玲,王艳玲,刘艳超,曹宁,宿庄,徐肖倩,苏雄,李乌云塔娜,高玉敏
《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04期
《继续医学教育》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