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中小学教师工资制度的改革进展及面对的问题

更新时间:2009-03-28

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份党的十九大之后发布的第一份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文件明确提出确保中小学教师工资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收入。可以说,通过和地方公务员挂钩,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将再一次获得加强。这种制度安排背后的假设是非常明显的,即中小学教师需要搭公务员工资增长机制的便车获得工资保障。在目前公共财政的制度化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挂钩”的作法虽不科学但是非常现实的保障手段。然而,理论研究关心的是,“挂钩”的现实安排与深化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之间还有多大的差距,以及这种差距是否已经对中小学教师工资决定机制带来困扰。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中,中小学教师工资制度怎样一步步走到今天,为什么目前仍然需要借助“挂钩”机制?财政充裕地区是否不存在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问题?

为了回答以上问题,笔者对改革开放后的教师工资政策进行文本分析,厘清政策发展的脉络,确定过去20年来教师工资政策制度演进过程,以此说明不断在制度上落实教师公职人员身份是这个阶段的成果。此外,探讨教师工资理论,说明中小学教师工资的地区差异的实质是生活成本的补偿,应该在绩效工资决定机制中引入对外部一般劳动力市场的参照。最后,以京津沪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变动趋势为例,说明目前中小学教师工资的地区差异机制背后的逻辑还不清晰,存在“天花板”效应。

从政策文本看中小学教师工资制度变迁

中小学教师工资由教师劳动人事制度和财政预算标准直接规定,所以,理解中小学教师工资标准的变迁,应该聚焦政策文本分析。从1993年至今,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中小学教师工资制度经历了从市场导向到公益导向的根本性变化。

()1993年中小学教师工资制度改革

由于当时刚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整个社会热衷于“效率”和“个人利益”,直接左右了政府改革中小学教师工资制度的方向选择。1993年,国务院《关于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发〔1993〕79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三个实施办法的通知》(国办发〔1993〕85号),明确提出要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克服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最体现市场导向的设计是设立了中小学教师“津贴”。“津贴”体现多劳多得原则,是工资构成中“活的部分”,津贴项目、津贴档次、津贴标准和发放办法等,均由各单位在核定的津贴总额内(30%)自由决定,报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批准后实施。

以下放权力给学校为特征的工资制度改革,与当时国家的总体改革方向一致。但由于当时财政保障能力有限,中小学教师工资未能“盯住”城镇职工工资增长幅度。在财政机制失灵的情况下,市场机制自动启动,利用下放权力获得的自由权,开启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路径,总额30%的限制很快就被突破。这个阶段是市场机制“侵蚀”财政机制的阶段,它激发了中小学之间的质量竞争,也开启了中小学乱收费的大门。

()2006年中小学教师工资制度改革

1993年的中小学教师工资制度改革,在本应由财政决定的中小学教师工资中引入市场机制,虽然对于调动中小学教师积极性发挥了显著作用,但是,当时财政机制与市场机制的碰撞,是在公共财政并不健全、市场经济的法制化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发生的,其结果必然是市场对公共利益的“侵蚀”。因此,2006年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其方向就是在继续完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基础上,纠正市场机制产生的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问题。

人事部、财政部联合发出的《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56号),提出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其中,岗位工资、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从形式上看,这份文件突出体现了技术性特征,将中小学教师的工资由结构工资制转变为岗位绩效工资,看不出制度改革方向的变革,也符合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渐进式改革理念。而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人社部、财政部和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33号)更清晰地体现了公平性原则。该原则包含两个内容: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行业平等)、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水平大体平衡(校际平等)。

2006年的工资制度改革虽然只是技术上的修正,但它却开启了科学化设计中小学教师工资制度的路径,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工资制度是一项科学的制度设计,有赖于事业单位深化改革和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2006年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套改后,中小学教师工资的财政决定机制占据主导地位,学校经费完全来自财政。其中,基本工资标准、常规增长建议比例由人社部确定,绩效工资部分由地方政府根据物价和地方收入情况自行决定,学校内部绩效工资分配体现岗位和产出差异。这样,各级政府和学校都有自己的自主权力,也体现了地区差异机制、时间变动机制和工作绩效差异机制。

()2015年后的事业单位基本工资调整

京津沪作为中国经济最富裕和文化最发达的地区,过去22年间,中小学教师工资持续增长,也普遍数倍于其他省市教师,看上去教师都做同样的工作,但工资差异如此之大并不合理。但是,工资中除专业报酬部分外,还有绩效工资的70%作为地区生活成本差异。如果以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作为参照系,京津沪三市中,只有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的相对生活水平较高,京、沪中小学教师工资还普遍低于一般职工,工资对教师的生活成本补偿水平还比较低。2006年以来,中小学教师工资逐渐回归公共性,学校不能乱收费,教师工资主要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决定。但是,政府在决定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时,教师所处城市的外部经济变量,如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人均GDP等指标还未明确地体现出来。

2015年,距上一次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近10年后,调整机制终于启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发布调整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的文件(国办发〔2015〕3号),将不同岗位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工资由550~2800元,相应地提高到1150~3810元,薪级工资也明显提高,中小学教师工资在此基础上再追加10%。与此同时,文件还规定绩效工资相应降低的数额。这次基本工资大幅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10年未调整的欠缺,同时纠正了绩效工资在工资构成中占比过高的结构性失衡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若出现配置不合理和易性差就是十分严重的问题。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采用劣质混凝土就会出现混凝土压实不到位,造成了后期出现渗漏,由于质量差的混凝土防水性差,强度比较低,给后期施工带来难度。与此同时,就需要提高混凝土的防水性,就要使用防水卷材。它是由橡胶、沥青和其他材料制作的一种防水材料,也被叫做油毛毡或者油毡,最大的优势就是柔韧性和防水性强。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使用不符合标准的防水卷材,就起不到防水的效果和作用,同样会造成渗漏水。

(1)适应度值好的一类采用本地生存策略,即当前的生存区域已经有较好的生存条件,草莓植株可在当前区域进行生长。本地生存策略在使用2-opt交换方法的基础上融入遗传算法的交叉算子,采用双链单点交叉,pc为交叉概率,如果pc>rand,则将原个体与最优个体进行交叉,如图6所示。

以上政策文本研究描述了过去20多年中小学教师工资制度的演进过程。从1993年市场经济多维渗透,到2006年财政机制重新回到主导地位。政策文本分析的结果表明,在过去20多年教师工资制度演进过程中,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已经得到调整。公办中小学教师的国家公职人员身份得到制度确认,也进一步确定了教师属于财政供养人员的职业性质。

12月26日京东方A发布公告称,公司与福州市政府、福清市政府等签署了《京东方福州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项目投资框架协议》,有意在福建省福州市投资建设一条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生产高端手机显示及新兴移动显示产品,项目投资总额465亿元。公告显示,京东方A这条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玻璃基板尺寸为1500mm×1850mm,设计产能最终达至玻璃基板投片量48千片/月。

中小学教师工资各组成部分的内涵和政策意义

2.教师绩效工资的决策难题和“天花板”效应*“天花板”效应,是制度分析中经常使用的词汇,用来形容隐形的或者有形的制度对人的晋升或者事情的发展带来的抑制作用。

()教师工资各组成部分的内涵

我国中小学教师工资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制度意义是怎样的呢?经过20多年的不断完善,中小学教师工资制度的“结构—功能”已经基本完备。其中,岗位等级和薪级制度体现中小学教师专业性的功能,它的内涵是教师工资差异主要依据人力资本理论,即相同受教育水平和专业职称的教师,在从事同样的中小学教师工作时,获得同样的专业报酬。这一部分工资由人社部统一决定,每年的变动幅度也由人社部统一提出建议。

中小学教师工资的绩效工资部分,由地方政府根据地方物价和财政收入情况自行决定。其中,70%是按照人头发放的部分,其本质是地方“生活成本差异”,以及地方政府为了吸引高质量毕业生从事教育事业而支付的、超出中央政府规定的专业工作报酬(基本工资)的“溢价”*“溢价”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它是指商品或劳动,由于具有垄断市场地位或稀缺特征而获得的超出一般市场的价格。部分。绩效工资的30%属于“活的部分”,由学校内部根据教师工作绩效的差异,在教师之间进行分配,体现绩效激励功能。中小学教师的津补贴,是特定工作岗位相关工资部分,它不是普遍性的,只是对一些工作岗位的额外补贴。例如艰苦岗位、重要岗位等,这些都需要付出额外努力、责任和时间。

1.国际上工资理论对中小学教师工资决定因素的解释

由此看来,在中小学教师工资的构成中,绩效工资和津补贴,是由地方政府决定的。由于津补贴并不是普遍的制度安排,仅限于特殊岗位和重要岗位,而且具有非常强的灵活性,其制度重要性稍差。因此,绩效工资部分就成为地方政府在教育领域中的主要制度安排。

()工资理论与教师绩效工资的决策难题

地方政府如何确定教师绩效工资才是合理的?政策实践往往是理论和现实之间的妥协,理论说明应该怎么样,政策要对理论所呈现的目标加以审视,并推动现实制度不断改善。

1.队伍问题。从成校方面看,目前成校教师大多由原小学、中学的专业教师转岗而来,专业性不强、年龄偏大,这些都影响整合的推进;从文化礼堂来看,管理人员往往兼任着社区里其他岗位的工作,工作繁杂,对和成校整合开展活动积极性不高。

早期工资理论是在个体层面展开的,将工资的性质视为劳动力的价格,分析劳动力的生活成本对于价格的影响。如威廉·配第的“生存工资理论”就将工资的属性界定为对劳动力维持个体及家庭繁衍所需生活资料的补偿[1]。该观点也反映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工资属性的认识上。不过,在工资决定机制上,马克思工资理论还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影响,与制度经济学有共同的政治经济学意义[2]

“生存工资理论”属于古典工资理论,并没有将劳动力生产效率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纳入分析。后期的新古典工资理论将市场纳入分析框架,提出了“边际生产力工资论”和“均衡工资论”。到20世纪60年代,工资理论开始深化对劳动力异质性的认识,开始将劳动力本身所具有的人力资本特质纳入考虑;而在此基础上将劳动力市场上特殊技能的供需状况纳入考虑,则建立起了工资是经济租金的解释维度。[3]

[31]搜狐网:《泰国稳居2017年中国出境游目的地国榜首》,http://www.sohu.com/a/231544432_100119909,2018年5月14日。

中小学教师是社会众多职业中的一个,从业人数众多。“生存工资理论”说明中小学教师工资也和其他职业一样,具有保证基本生活条件的性质,整个社会的工资收入水平对中小学教师工资及其增长具有拉动作用。政府在制定教师工资制度时,应参考外部平均工资水平。同时,中小学教师工资又处于公共财政框架下,教师工资的决定机制必须具有可预算性,因此,70%的绩效工资作为教师及其家庭的生存补偿,需要制度化为预算标准。

20年中小学教师工资制度的演进过程,是逐步回归公共性的过程,是确定教师工资“结构—功能”框架的过程。从表面上看,中小学教师工资是由政府人事制度规定的。但是,中小学教师工资制度深化改革的目标,是将其与财政制度对接,要体现制度理性,工资结构和决定机制具有可解释性,即工资的每个部分都需要有明确的制度意义和确定标准。

关于工资理论的梳理,解释了国际上教师工资政策评价的方法论[4]。使用教师工资与同类教育程度的其他职业的平均收入作为参照系,说明各国教师工资制度对于人力资本、市场供求和教师职业属性的总体体现程度。以教师工资与人均GDP之比,可以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对于教师工资的总体影响。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的决定机制中,参照该地区总体劳动收入水平,参照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来确定,在理论上,是一个非常显而易见的道理。

由地方政府决定、体现生活成本差异的中小学教师的绩效工资,应该如何确定其标准,如何参照该地区总体劳动收入和物价水平?如何建立相对合理的动态调整机制?在实际决策中,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的决策机制并不那么简单,地方政府往往面临着巨大的政策压力,最终的绩效工资一定是各种“妥协”的结果。

2016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再次调整机关和事业单位基本工资(国办发〔2016〕62号),专业技术人员基本工资由1150~3810元,相应地提高到1390~4850元,薪级工资也明显提高,中小学教师工资在此基础上再追加10%。与此同时,仍然规定了绩效工资降低的数额。至此,事业单位基本工资制度终于引入了动态调整机制。

压力一:社会观念冲突。生活成本补偿观念淡漠,平等诉求强烈。发达地区平均工资水平是不发达地区的3~5倍,这是市场决定的结果,社会接受这样的差异。如果地区间教师平均工资也呈现这样的差异,则社会公众就不容易接受,认为大家都在做同样的工作,为什么京津沪的中小学教师会有这么高的工资?社会观念中专业报酬的概念很强,而生活成本补偿的观念较弱。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在决策时会“迎合”这种社会观念。

第二,地方政府确定绩效工资标准时,遇到参照系设立难题。中小学教师与其他劳动者生活在一个空间中,客观上要求中小学教师工资的决定机制要以整体劳动力市场为参照系。中小学教师工资需要体现一个地方整体劳动力市场的收入水平,要将“生活成本补偿”因素在绩效工资决定机制中体现出来。

压力二:基本工资的“抑制”。教师工资的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是由人社部确定的,绩效工资如果高于基本工资的2~3倍,由教师职称和学历等决定的教师基本工资,在教师总工资中的作用就会非常弱,这也会使中小学教师现有的激励体系发生扭转。因此,绩效工资过高会对现有秩序带来冲击,基本工资的水平会对绩效工资的水平起到抑制作用,弱化绩效工资对教师生活成本补偿的功能,降低发达地区政府为中小学教师工资支付“溢价”部分的政策愿望。

综上所述,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的70%,其本质是生活成本补偿,以及地方政府愿意支付的吸引优秀人员从事教师职业的“溢价”工资。但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观念限制,以及整体参照系的影响,也会抑制绩效工资水平。该结论是否成立,还需要统计数据加以验证。

京津沪中小学教师工资增长中的天花板效应

为了说明中小学教师工资决定机制中“生活成本补偿”功能的不足,笔者以京、津、沪三个直辖市为研究对象,考察了1994—2015年间的中小学教师工资的变动趋势,并做出相应判断。之所以选择京津沪三个直辖市进行分析,未按照行政区划进行省级层面比较,也没有采取“一线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有三个原因:(1)三个城市的财政力量强大,不会由于财政收入不足导致中小学教师工资“扭曲”,更能够显现财政经费相对充裕的条件下,中小学教师工资决定的逻辑;(2)三个城市人口的地理分布和城乡分布比较相似,不会因为城市化程度的差异带来系统误差;(3)直辖市与一线城市在决策机制上有很大的不同,直辖市各区县在进行教师工资决策时拥有更多的财政自主权,非直辖市更多采取市级层面的教师工资决策。京津沪的政府组织结构一致,可以避免这种由于决策主体的差异而带来的系统差异。数据分析未包括重庆的原因,是重庆1997年才建市,数据的时间幅度与京津沪有差异。

沥青混凝土中的集料是可以称作是它的骨架,集料的质量能够决定混凝土的整体强度,对混凝土的支撑能力有重要的影响,在集料的质量控制中首先应该保证集料的外形上接近立方体,保证其有良好的稳定性,另外由于细集料和粗集料有不同的用处,例如细集料是为了对粗集料中间的空隙进行填充,因此还应该对集料的体积大小进行严格的把控。

1 1994—2015年京津沪小学教师的年平均工资/

 

数据来源:中国劳动统计年鉴1994—2012.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2013;国家数据库的人口与劳动数据:http://data.stats.gov.cn/

表1和表2 展示了1994—2015年间京津沪小学和中学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可以发现,在总体趋势上,三个城市中小学教师工资呈显著增长的趋势。

2 1994—2015年京津沪中学教师年平均工资/

 

数据来源:中国劳动统计年鉴1994—2012.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2013;国家数据库的人口与劳动数据:http://data.stats.gov.cn/

更细致地分析以上走势,可以看出一些“天花板”效应。在2012年前,上海市的职工平均收入都高于北京市,如果存在制度化的生活成本补偿制度,则2012年前上海教师工资应该持续地高于北京。但实际上,北京和上海中小学教师工资呈现互相参照的明显特征,一段时间里,上海高于北京,则北京就有依据追上上海;另外一段时间里,北京高于上海,则上海的教师工资很快就会追上北京,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上海教师工资高于北京后,跟随上海城镇职工工资持续增长的趋势就受到北京教师工资增长的“抑制”,“天花板”就出现了,直到北京教师工资高于上海,上海才又有可能超越北京,打破工资上涨的“天花板”。对北京来说,也呈现同样的趋势,上海教师的工资如果低于北京,则北京教师工资上涨就会受到上海的“抑制”。

如果将京津沪三市的职工工资纳入考察,可以明显地发现中小学教师工资中“生活成本补偿”功能的不足。在国际上,一般用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与受过第三级教育*按照OECD的定义口径,第三级教育就是指中学后教育,包括专科和本科水平。的职工的平均工资,反映中小学教师工资的吸引力。该比例的政策意义是,使用受过第三级教育的职工平均收入作为维持同等生活水平的参照系,由此判断同样受第三级教育的中小学教师的生活水准和职业吸引力。一般来说,OECD国家幼儿园老师平均工资达到全日制、受过第三级教育的、25~64岁职工平均工资的78%,小学教师的平均工资能够达到85%,初中教师能够达到88%,高中教师能够达到94%[5]

我国没有按教育水平统计劳动力者工资,如果将全日制、受过第三级教育的、25~64岁职工这一统计口径调整为所有城镇职工的平均工资,就放大了职工的范畴,据此可推测中小学教师工资与全口径的城镇职工平均之比应该大于1。实际上,从京津沪的情况看,京、沪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与城镇职工工资之比相差无几,天津中小学教师工资相对水平较高,能够维持高于一般水平的生活水准(表3)。

 

3 2006—2015年京津沪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与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之比

  

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京小学0.850.830.840.911.031.021.160.950.970.97中学0.950.920.910.961.041.071.221.011.031.05津小学0.890.911.001.321.311.271.341.141.211.18中学0.991.001.051.271.271.221.291.151.261.22沪小学0.920.941.021.011.051.121.100.960.940.89中学0.950.941.031.021.031.111.151.031.010.98

数据来源:中国劳动统计年鉴1994—2012.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2013;以及国家数据库的人口与劳动数据:http://data.stats.gov.cn/

2006年后,中小学教师工资进行了“套改”,即按照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补贴的结构,确定每个教师的岗位和职级。工资结构改了,但是2006年工资改革中的另一个组成部分——调整机制迟迟未能启动,而在此期间,全国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在多数年份年增长率都在8%以上*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的数据,在扣除物价因素后,只有2013年和2014年的年工资增长率分别为7.11%和5.49%,其他年份都在8%以上。。于是,在基本工资不上调的情况下,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的调整就完全取决于由地方政府决定的绩效工资。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情况、决策者对教师绩效工资的认识,都直接影响教师的收入水平。

教师课前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上传相关微课视频等学习资料,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在家通过平台自主学习,完成任务。教师利用平台发现学生的问题,从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课堂中对于一些学生掌握情况较好的知识点,教师就可以简讲甚至不讲;对于错误比较多的问题,教师应该有重点地详细讲解,从而解决大多数同学的共同问题。

生物生态修复技术作为水环境治理过程中的主要技术类型,其主要是通过对微生物以及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培养、接种以及培育等方式,在遵循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动态平衡原则的基础上,实现对水中污染物的有效清除、吸收,从而提高食物链之间的物质转化能力,强化水体自身的自净能力[1-2]。从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的优势来看,其所处理的水环境治理范围相对较广,且造价相对较低,属于原位修复方式,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小,是目前水环境治理工作开展的首选技术类型。

结论与启示

中小学教师工资决定机制是国家公共教育制度的关键构成要素,也是公共教育体系建成的基本标志。通过梳理中小学教师工资制度的演进过程,分析工资理论和工资构成的制度含义,对1994—2015年间京津沪中小学教师工资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两个主要的发现。

第一,教师工资的公共属性得以确立,但工资结构还需完善。过去22年中,我国中小学教师工资制度经历了过度市场化,到重新回归公共属性、制度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在2006年后,特别是2014年引入正常调整机制后,从形式上越来越体现出可预算性,制度化程度不断提高,表现为教师工资由诸多个体指标决定,如专业岗位、服务年限决定的薪级等。但是,由于工资具有多种功能,有些功能与教师工资的结构之间还存在“结构—功能”匹配上的问题。特别是由各地方政府决定的绩效工资,其制度逻辑还不清晰。

反腐败机关应当高度重视影响力腐败,重视新闻从业者和消费者利用自身影响力索取贿赂的犯罪行为,通过完善我国法律制度体系,将腐败分子绳之以法,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新闻从业人员利用自己掌握的证据材料实施敲诈勒索,会把合法的监督权异化为权钱交易;消费者利用法律赋予获得赔偿的权利,威胁经营者获取不法利益,则会把消费者救济权异化为市场破坏力。只有区分罪与非罪,高度重视此类影响力腐败犯罪,才能防止影响力被滥用,避免正常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过去很多年来,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决定机制“挂钩”公务员工资制度,保证了中小学教师和公务员共同享有财政保证。虽然这种“挂钩”机制还具有相当强的现实意义[6],但中小学教师和公务员的工资都是由政府工资制度决定的,内部互相参考的意义不大,公务员工资中由地方政府决定的部分,也需要参照外部整体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

在很多人看来,中小学教师工资是由政府规定的,工资变动取决于政府提高教师工资的意愿。实际上,任何一个国家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制度背后,都有一个教师工资决定机制与劳动力市场的关联机制[7]。随着公共财政制度的建立,中小学教师工资制度要依靠法律和预算制度加以保障,建立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补贴和奖励性工资等不同的决定机制,体现工资各组成部分不同的功能,这是深化中小学教师工资制度改革的着力点。

参考文献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osmetic industry in condition of globalization 7 6

[1]闵正良.工资理论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

控制器主要负责帮助应用程序稳定运行及接受浏览器的终端的请求。控制器在各个层面中间的工作、把控应用程序各个环节以及处理具体事件方面做出相应。其中的事件包含用户个人行为与信息模型上发生的变化。它接受广大用户的输入并通过模型与视图去满足用户的需求,当用户点击网络页面中的地址或是传送HTML表格时,控制器不进行任何指令,只是单纯的接受请求并决定使用哪个模型组件去处理网络端口传来的请求。随后在进一步决定用哪个视图来呈现模型处理返回的信息。

[2]方敏,赵奎. 解读马克思的工资理论[J]. 政治经济学评论,2012(3):58-70.

[3]Gary S Becker. Human Capital: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Education: 3rd Edition[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4:299-322.

[4]OECD. Education at a Glance 2016[R]. OECD Publishing, 2016: 406-426.

陷坑以单体形式和群体形式出现,以陷坑群体出现的塌陷少则2个,多则5~6个。单个陷坑形状呈圆形、椭圆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出现,大多数周边伴有弧形裂缝,多数陷坑干涸无水,位于水渠边陷坑塌陷后重新被水灌满,部分陷坑仍可见水流现象(图3)。西侧山沟塌陷呈串珠状分布(图4),陷坑面积相对较小,一般4~60 m2,塌陷深度3~7 m;东侧山沟塌陷呈北西向、北东向和近南北向分布,坑面积相对较大,多以群体出现,一般4~1 000 m2,塌陷深度1~10 m。

[5]OECD .Education at a Glance 2017[R]. OECD Indicators, OECD Publishing, Paris:360.

[6]袁连生. 财政教育经费暂时不宜与财政收支脱钩[J]. 教育与经济, 2014(1):5-6.

[7]曲恒昌,曾晓东. OECD国家中小学教师工资制度的逻辑基础[J]. 比较教育研究,2011(2):22-26.

没有就算了。村长适时接过话头。八斗丘补偿问题,村委过些天会研究,你不要到处找人说事。特别是不要找那样专门戳漏洞的什么狗屁记者。

 
曾晓东,张露匀,周惠
《教师发展研究》 2018年第01期
《教师发展研究》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