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系统构建研究

更新时间:2016-07-05

当前,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师成长的现实选择和有效方式,各类旨在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探讨与实践层出不穷,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逻辑构建和实践探索成为教师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高等教育领域的结构调整和改革的推进,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已成为重大的国家战略。探究与构建应用型本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机制,不仅是应用型高校教师管理实践中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推进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事关学校和教师个人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结构价值图(The hierarchical value map,HVM)是常用于表现A-C-V阶梯结构联系的图形分析方法[19]509。基于“A-C”“C-V”关系矩阵,用圆圈表示各个层次的维度(元素),圆圈的面积大小与圆圈轮廓粗细表示该元素被关注的程度,即被提及的次数。用4种粗细的线条表示“A-C-V”之间联系的强弱程度,线条越粗,则表明联系越强,反之,越弱。本文按照“受访总人数*5%=5”设置 Cut-Off值[25]139,剔除联系小于5的价值链,生成如下结构价值图(如图3所示)。游客对于大峡谷村游客中心属性、使用结果、使用目的3个层次的价值感知存在一定层次关系。

一、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教师素质和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成为国际社会的关注焦点。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参与各种学习或业务培训活动,其目的在于促进教师自我学习和能力提升,推动其个体差异化和特色化的发展。虽然众多研究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表达有所差异,但其内涵表达基本一致,即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通过不间断的训练和反思建构推动自身发展,核心内容是专业知识结构的扩展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其本质是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和加强,是教师从教能力从低水平发展到高水平的过程。这既是教师自身不断充实知识和提升能力的内在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对高校教师的必然要求。

如今可持续发展理论已广泛被人们所认可,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根据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推进教育,主要是帮助受教育者形成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念、科学知识、学习能力与生活方式。[1]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可以使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即当教师成为有自我专业发展需求的个体时,他们才可能有意识地把握各种发展机会,规划今后朝哪个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并将教师作为一个终生的职业看待。

2.相关性分析。根据表8相关系数计算结果,股票报酬率与风险、资产负债率成负相关关系,风险与企业成长力、股权集中度成负相关关系,净资产收益率与资产负债率成负相关关系,公司规模与股权集中度成负相关关系,股权集中度与资产负债率成负相关关系,其余均成正相关关系。通过检验,这些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问题,可进行实证分析。

笔者认为,高校教师的专业可持续发展是指教师为适应社会及高等教育领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胜任其教学工作,努力保持自身专业能力不断提升,从而实现各方面持久协调的发展。实现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实践证明,传统的单一“教师培训”显然无法完全承载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全部使命,需要构建实现高校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可靠支持服务系统,而生态教育观下的可持续教师发展理论则为我们构建一个完整跨越教师职业生涯的、各相关方面共同配合、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支持服务系统提供了研究范式。

美国学者劳伦斯·A·克雷明的教育生态理论强调解决教育过程中“本体自然”“体外自然”以及两者之间的矛盾,并通过两者的调适与超越,实现教育的和谐发展和良性循环。[2]教育生态不仅仅表现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教育实践指南。教师专业发展涉及教师个体、学校、政府等多种要素,这些要素可以形成多方互动的完善的生态系统。因此教师专业发展可以视为以教育生态理念为指导,实现教师个体与外界多要素互动共生,不断完善自我。这既是可持续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可持续性发展的迫切需求。

二、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应用型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既包括教师的成长过程,也包含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转型过程,具有明显的时代适应性特征。

长期以来,制度建设一直是影响高校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的关键因素,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既是高校的职责,更需要政府部门的制度顶层设计。多年来,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对高校教师质量的提升和发展出台过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明晰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念和终身教育的思想。但各地在执行和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应用型教师发展的相关法规不够明确,应用型或双师型教师培训的经费来源不能落实,缺乏激励约束机制等。因此需要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制度创新,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

2.终身性。终身性动态发展的专业历程,是教师不断寻找专业发展新的突破口并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应用能力、服务教学及科研能力能够得到不断提升。如果把专业发展看作是短期的特殊事件,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势必无法跟上日益发展的社会形势。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并非表现为教师参与不同职业阶段的各个独立的教育教学培训等,而是贯穿于教师全部职业生涯过程,体现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

3.多样性。多样性体现了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的丰富性,不应是单一的专业理论知识的拓展,还应包含交叉学科、学科发展应用前沿的内容,要做到兼顾理念、知识、能力等各方面的同步成长。多样性也表现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性,只有专业结构各方面素养的整体进步,个体发展才具有无限的提升可能。否则,仅仅部分要素的提升必然会影响教师专业可持续性发展的进程和效果。

4.系统性。高校教师的专业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重大的民生工程,专业发展既是自我职业成长的根本需要,涉及教师自身的利益,更关系到背后千万家庭的根本利益;教师专业可持续性发展也是高校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实现,组织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校际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高校及其教师的生存需求迫使教师必须要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加速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只有学校、教师等多方利益的实现,才能体现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内涵

教师专业水平是“教师履行职责所必备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并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身心特点的总和”。[3]界定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内涵,从理论逻辑来看,必须要明确“合格的应用型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专业素质”。按照人才的素质培养由教师的能力决定的逻辑推导,理应先深入分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在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中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接受过专业知识教育培养的各行各业专业人才,他们具有高度的职业指向性,如行业工程师、护士、律师、秘书等,相当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教育分类标准中的5A-2。[4]因此,一般说来,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素质由知识能力系统、实践能力系统以及专业相关的职业能力系统组成。

(一)知识能力系统

在这个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时代,知识的运用是成功者必备的内在素质。高校教师作为专业知识传播的学术职业者,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知识的创造者。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教师将学术知识直接指向社会现实需求,才具有真正的意义。应用型高校的教师需要建构完善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基础,并有对所讲授的专业有宏观上的整体把控能力;需要熟练掌握和运用教学手段和技巧,将相关专业知识整合为教学语言,让学生更易于理解与吸收;需要具备较为宽广的专业知识眼界,熟知相关交叉专业学科的知识,在本专业的教学中有较为宽广的思维能力,从而形成开放式的知识结构;需要通晓本学科行业及相关领域内的规律,以及特定行业部门对人才专业能力的特殊工艺要求,并将其与具体的教学情境、行业社会的实践结合起来,形成对专业发展起指导作用的创造性知识。

(二)实践能力系统

经费是制约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瓶颈,有没有资金保障是应用型教师可持续性专业发展专项工作的核心问题。应用型高校一般以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以及民办高校、独立学院为主,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生均经费和专项经费领域应用型高校较少得到政策上的支持,国家和地方的教育经费更多地支持部属重点高校和省属重点院校,对于新设立本科院校的投入严重不足。政府有关部门要重视应用型高校教师的发展,使相关经费的增长能满足教师培训、发展的需求。同时,也可以采取相应措施,如鼓励社会组织、行业协会或个人设立专项师资发展经费,多渠道为应用型高校教师能力的提升和专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三)职业能力系统

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对象有着和学术研究型高校教学对象不同的潜在职业性特征,不但要求教师有基本的理论讲授、解惑能力,还应具备将职业性特色技术和能力传授给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成为未来职业性领域内的行业专家。这具体包括让学生具有对待未来特定职业的热情、处理职业中可能出现的实际问题以及职业内的上升与下降通道及相关的风险点,了解职业行业规律和坚守良好职业道德操守等;同时还包括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不断适应职业变化的新情况,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应用型人才标准的全面发展的本科层次人才。

四、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系统的构建

应用型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系统构建,不能仅仅靠教师自己的努力和自觉,而是依赖各方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的理解和支持,可持续发展能力系统的构建更不是空洞的理论,需要落实到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培养体系的各个方面。

(一)加快制度创新,奠定发展动力基础

1.开放性。一直以来,高校不仅是知识科技领域内的高地,也是引领和推动专业学科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助力器。网络信息技术改变了信息资源的形态,导致教育资源的选择性和获得性变得多样,使高校教师的权威性受到了一定削弱。这就要求高校教师的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和开放,就应用型教师而言,他们必须要紧跟时代和教育发展步伐,在可持续的理念下,不仅要提升教学、科研能力,也要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不仅要参加校内组织的教学比赛、业务培训等活动,也要参加校企合作、挂职锻炼等社会合作活动。

一是要在现有的《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应用型教师培训规章”等培训实施细则,从法规和制度上明确应用型教师发展的培训标准、考核制度、奖励办法等。[5]二是要加强基地建设,在全国各高校和企业按照学科和行业设立专业培训基地,利用培训基地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发展资源,对教师进行一定学时的分类培训和资格认定,为应用型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实践操作平台。

(二)明确资金来源,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应是兼具本科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两种属性,一定的教学实践、专业实践、技术科研实践能力是教师必不可少的技能。应用型高校按照分类一般被划归于教学型院校,教师专业的发展更侧重于教学专长的发展。因此其教师应具备综合应用各种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所掌握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技能在实践教学中能模拟、演示多种实时性技术手段的应用;能积极关注科研的应用性,善于利用学校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的交流平台来参与联合研发和创新活动,熟练掌握行业新知识和新实践技能,适应变化的新形势。

(三)设计项目载体,搭建持续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四)改革考评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可以激励教师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就当前而言,随着国家对高校职称评聘制度的改革,职称评审权下放到各本科高校,各高校应该建立合理的多元考核评价机制,克服现有机制的唯论文现象。要注重各类教师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尊重教师分类发展差异、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按照适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教师任职准入标准、教学评价标准、实践能力评价标准、职称评聘标准等评价体系,不断激发教师的职业激情和内在需要,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形成。

鲍玲玲,1979年生,女,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基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设计和暖通空调技术的研究工作。

不过曼杜里亚也确实有这样的先天条件去发展优质葡萄酒。这里天然红色的土壤主要由黏土、石灰石、化石和氧化铁等组成,是葡萄藤的理想生长地。而且气候冬暖夏热,光照充足;因为靠海,昼夜温差又大;而且很少下雨,刚见面时,Sarah就开玩笑道:“如果遇到下雨的话,大家回去可以买张彩票了,这边下雨的几率几乎是零。”这样的自然条件,使得这里成为早熟品种Primitivo的天堂。如今说起优质Primitivo,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曼杜里亚。

应用型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有合适的实践载体,学校应发挥主导主体作用,搭建合适的实施平台。一是以项目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创新思路和策略,针对不同学科、阶段、岗位的教师分别设立一定的科研项目、实践项目、专项培训项目,让教师从科研、技能操作、前沿动态等方面得到提升。二是组建教学团队。组建教学团队旨在让每个在学缘、经验、教学风格等存在差异的教师个体结合起来,使其扬长避短、互通有无并形成聚合力。通过学科带头人、行业专家、工程实践人员的加入,开拓教师的思维、改革教学设计、优化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三是与政府部门及企业合作,发起组建行业委员会,让教师参加行业委员会的培训,取得相关行业的技术证书,提高教师的应用实践能力,降低培养成本。

我小时候,考试带乌龟去。我把答案用铅笔抄在龟壳底部,让乌龟传答案。乌龟最终走错路,还是被抓了,老师问这是谁的乌龟。我不敢吱声,老师:“龟壳上写的是啥字?”我:“应该是甲骨文吧!”那次,我在走廊举着乌龟被罚站了半天……

[1] 张力,杜越,史根东.教育发展纲要亮点解读——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0-08-30.

[2] 李训贵,张晓琴.教育生态化与高等教育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4(10).

[3] 靳玉乐.现代教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136.

(3)第六个单项工程。2008年11月,江西省发改委、水利厅联合向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报送了《鄱阳湖区二期防洪工程第六个单项除险加固可行性研究总报告》,建设范围为鄱阳湖区8座重点圩堤除险加固和鄱阳湖治理一期加固的12座重点圩堤与分蓄洪区圩堤的达标建设。加固的8座重点圩堤分别为九合联圩、畲湾联圩、小港联圩、清丰山溪左堤、三江联圩、南湖圩、扬子洲联圩、信西联圩。

[4] 潘懋元.我看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7(7-8A):34-36.

[5] 赵恒平,雷卫平.高校制度创新与教师核心竞争力的提升[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11).

(3)表达能力欠缺。大学除了师范生,其他专业的学生甚少有语言表达的训练。而创业、创新训练项目、挑战杯等项目往往需要路演、答辩,这时表达能力欠缺就凸显出来。而表达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的训练积累。

仲一虎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