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Pedagogue的意涵与教师存在的沉沦

更新时间:2009-03-28

古希腊有一个故事:格劳科斯(Glaucus)神像常年矗立在海边,但由于时间、海水和暴风雨的侵蚀,它原来的肢体各部分已经断离碎散,身上又盖了一层贝壳、海藻、石块之类的东西,看上去已经变得不像是一位天神,而像是一只四足怪兽。于是,人们也就不再认为他是一位天神,而理所当然地将它视为怪兽。没有人再愿意探究它最初的样子,也没有人供拜它了。这个故事警示人们:由于我们获得了太多的偏见、谬见和未经推敲的流行观念,以至于对事物的本相竟然无知,忘记了对事物本来面目的探索。这些诸多的观念、谬见和偏见掩盖了事物的本相,也使得我们对事物的真相越来越难以认识。法国思想家卢梭说:最不幸的是,人类所有的进步,不断地使人类和它的自然状态背道而驰,我们越积累新的知识,便越失掉获得最重要的知识的途径。这样,在某种意义上说,正因为我们努力研究人类,反而变得更不能认识人类了。[1]今天的教师专业发展类乎于此。各种各样的培训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异常繁荣。然而,在这些繁荣和进步中,教师却在逐渐地遗忘或丧失其最初的本色,似乎变得越来越不像教师了。

我们必须转变眼光。对教师的思考需要探寻教师最本真的东西,挖掘成为一个教师所必不可少的本性。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局限于现实的窠臼,不应该在变了质的状态里面而应当在合乎本真的状态中探察教师。它要求我们回溯到教师之始源,探寻其最初之意涵。如此,我们也才能更加清晰今日教师发展之状态,了解教师存在之沉沦,督促教师品行之完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我们如果对任何事物,对政治或其他各问题,追溯其原始而明白其发生的端绪,我们就可以获得最明朗的认识。”[2]

何为Pedagogue?

教师,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Pedagogue,是指担任监护任务的奴隶或卫士,其责任是指引(agogos)孩子(paides)去学习。[3]50这个“Pedagogue”不同于“a teaching person”,其重心在于成为孩子的“引路人”,而不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事实上,正是这个“引路人”“引导者”规定着教师的意义和行为规范。笔者认为Pedagogue的意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2)职业自我认同感(A2)是指对所从事职业和岗位的自我认知、认同以及接纳的能力,包括自信心(x4)、交往主动性(x5)、市场意识(x6)。

()智慧式存在

教师是引导者,但是引导者有时会变成牵制者或强迫者,引导学生可能变成对学生进行思想暴政。引导需要智慧,教师需要有智慧地引导学生。我们说教师是一种具有实践智慧的行为,这种行为能够适宜地处理教育行为中的矛盾,如目的与手段、外在目的与内在目的、原则与情境、整体与部分、多元价值等。[4]那么,何为合乎智慧地引导?这并不是一种所谓的聪明、技巧,而是一种师生交往中的得当,要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关怀。在范梅南的研究中,“智慧”一词原意就是“得当”。这要求教师学会从多方面去思考,做出一种圆融的决断。它同时意味着教师必须关心、琢磨学生的需要、兴趣和心思,从学生的角度去审视学生。陶行知在论说教师时写道:要会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观察,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当教师立足于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就会发现学生没有想象得那么“差劲”“捣蛋”了。有人说,教师原初的意思就是要走到孩子身边去,给予他们以拥抱,让其感受到温暖;而不是呼唤、命令孩子走到自己身边来。[3]204诚如教育家卢梭所言,教师的真谛就是顺着儿童的意愿教育儿童。*关于卢梭的顺着儿童心思教育儿童的论述参见:曹永国.爱弥儿与教育理想(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66-72)。

The first time I met Zhu Bing Ren was during an exhibition of his works in Beijing. I was a little confused by the variety of works he showed.

教育教学实践是一种引导人的实践。不同于技术性、生产性的实践,这种实践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有时候还是恼人的多样性与悖谬性。也不同于理论性思维,这种实践要求一种“实践性知识”,强调活动的情境性、灵活性、默契性和全面性。常常是,准备好的知识、教法与方案等会派不上用场,需要教师随机应变地做出调整,也即教师需要一种实践智慧。赫尔巴特说:“关于你究竟是一名优秀的教育者还是拙劣的教育者这个问题非常简单:你是否发展了一种智慧感呢?”[5]11-12既然是一种实践性智慧,那么就需要在实践中理解、获得这种智慧,需要全心全意地介入到与儿童的交往之中去。

()迷恋孩童成长

教师要合乎智慧地引导孩子,这并非完全是一种技巧,而是指迷恋孩童的成长。对于教师而言,只有迷恋孩童的成长,才会真正地关心他们的需求与内心世界。迷恋孩童成长至少具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它意味着要和孩子在一起,要有努力去关心、理解孩童的倾向和能力。和孩子在一起,理解他们的需要和品性,然后给他们以适当的指引,促使他们健康的成长,这就是迷恋孩童的成长。《学记》中讲: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孔子和自己的弟子常常在一起生活,对他们每个人都有所理解,故能因材施教。《论语·先进》中记载: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论语·为政》中同时讲: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苏格拉底时常流连于青年人之中,运用产婆术,既了解他们的知识和精神状态,又给予他们以崇高精神的指引。在《斐多》中,那些青年人天天都去狱中听苏格拉底论道,个个都舍不得苏格拉底离去,那种情形令人感动。克里同、西米和齐贝等人则是长期和苏格拉底在一起。在《斐德诺》中,苏格拉底与斐德诺一起躺在美丽的河边,讲述着灵魂的故事。苏格拉底曾说教育就是发现那些能够使美善生根发芽的灵魂,给予其以精心呵护。[6]

惯例化的表现之三就是事务化,按照作息时刻表去行为。教师的行为似乎只是每日作息时刻表的执行,每个时刻做什么都已经规定好了。由于每天的工作内容都已固定,教师也就少了思考、自我创新和自我探究,自然也就慢慢地变得不想思考、不会思考、不知思考了。杂多的事务性工作填补了他们不思考所留下来的“大脑空白”,使得他们越来越觉得工作的繁杂与无趣,却又不敢离开这种繁杂与无趣。因为,“无所事事”与“胡思乱想”更令人害怕,会使他们感到无比的空虚。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则可以作为良好的治疗药剂。

L*、a、b值测定结果如图4。烘焙0~40 min过程中,a值呈现先升高再降低而后继续升高的趋势,且a不带壳>a带壳;b值持续降低,30 min后降低速度趋于平缓;L*值持续降低,30 min后降低速度趋于平缓,且L*带壳>L*不带壳。说明烘焙过程中伴随着呈色物质的分解和生成,且对不带壳种籽衣影响更为剧烈。Davis等[24]研究了烘焙(166 ℃,0~77 min)对花生种籽衣颜色的影响,表明在烘焙过程种籽衣颜色明显变暗,并推测是由烘焙过程中美拉德反应引起的。

三是,它意味着教师需要给予孩子成长的机会,以促使孩子们走向自我独立和自我成熟。既然是迷恋孩子的成长,那么就不能剥夺孩子的成长机会,而是要懂得如何等待和放手。尽管教师担心放手会导致混乱、错误或者一团糟,担心孩子成长中面临危险,但这却是每一个儿童成长所必须经历的。迷恋孩童的成长不是害怕孩子成长,更不是代替孩子成长。孩子是在自我经历中学会长大的,教师所需要的是给予其鼓励、耐心、信任和有希望地等待,以及细致的观察。卢梭说,良好的教师需要的是如何让时间白白地溜走,需要懂得的是消极的教育,而不是拼命地抓紧时间让自己和学生辛劳。[7]93-94爱弥儿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式,是爱弥儿自我成长的历程。

()替代父母者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国政府部门预算改革已经取得长足进步,这个成果的进一步巩固、发展,需要通过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来完善。作为强大的科学有效的现代管理手段,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作用尚有待加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们常说,教师是代替父母亲教育孩童。孔子将自己与学生颜回的关系称之为父子关系:“回视予犹父也”。卢梭说,他做爱弥儿教师的唯一条件就是“爱弥儿尊重他如父母亲,而他则承担他们的责任”[7]29。一方面,教师有着比父母更好更多的教育经验、实践和教育理念;另一方面,教师要像父母亲那样去关心、对待孩童。这确实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更多的任务,同时也揭示了教师存在的一种状态。根据范梅南对“Pedagogue”的研究,教师的含义就是一个“替代父母者”(in loco parentis),教师所要做的便是不断提醒自己“记住教育者的替代父母的关系”[3]8

替代父母者首先意味着一种亲密的、强烈的情感关系。这种强烈的关系就是孩童对教师的信任、亲近和依恋感,是教师对孩子亲和、关爱和责任。此即所说的“学生身上的‘向师性’”与“教师身上的‘向生性’”。苏格拉底将这种教育关系称为“爱欲”(Eros),意指师生之间的相互吸引的紧密关系。就教育者而言,对孩童的教育需要准备的不仅是一种知识和智力上的成熟,不仅是心灵和动机的纯洁,而且是一种情感关系的准备,即你是否准备好以一种热情、爱、信任去拥抱学生,并与之建立亲密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引、教诲变得顺畅而有力。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在你成为他的知心人的时候,你才能真正做他的教师。”[7]480此外,这种亲密的情感关系能够软化教育孩童时常常产生的那种冷冰冰的理性冷漠,甚至残酷。事实上,这的确是“教师”最初的意涵。一般而言,当人们把孩子送到教师那里的时候,首要关心的不是这个教师是否是特级教师、优秀教师,获得过多少奖,而是教师是否喜欢、关心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是否喜欢这个教师。这种亲密的教育关系对于孩童的成长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它将有助于孩童以后与他人形成更加真诚、单纯而亲密的情感关系,从而能够自觉克服这种倾向:以一种功利性、工具性的眼光去审视他人。

替代父母者意味着一种持久的师生关系。在长久的相处中,教师才能理解学生,学生也才能理解教师,他们才能形成一种精神上的相依。若没有这种精神上真诚的依依不舍,师生的关系就只存在于短暂的时间和封闭的空间之内。他们会觉得彼此只是为了某个任务而短暂地在一起,一旦这个任务结束,双方就形同路人。更有甚者,教师和学生会将对方视为自己沉重的负担,期盼这个相处早点结束。在卢梭看来,教师就是学生的“终生伴侣”,它培植了一个人对另一个自己知心的人、一个长久陪伴自己的人的持久感情。一旦孩子们觉得他们的关系不会持久,自然难以给予他/她以尊重了。[7]29-30

替代父母者意味着一种更为全面的对儿童成长的关注和照看。既然是替代父母者,教师对孩子的教导就不只是学科式的,更是生活式的。生活是多方面,成长需要多方面的引导。这也意味着教师行为具有无边界性。作为一个教师,他/她很难界定哪些是自己的具体的确定的责任,也很难有充足的理由拒绝学生们合理的请求。在许多时候,适合父母亲所做的对孩童的照顾基本上都可以成为对教师的要求。

人文教化者意味着教师要以尊重人的方式去教育人,反对人的功利化和技术化取向,避免以功利主义和技术主义来支配自己的行为。人始终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对学生的教育考虑不能以是否有利于个人收益为旨归,不能将对人的教育变成使人成为冷冰冰的追求名利的工具,亦不会只是用管理手段、技术方法去控制学生。人文教化者寻求的是尊重人自身的价值和教育本有的意义。这预示了,言说、理解、辩理和共同对话是其主要的存在方式。事实上,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伟大的教师孔子、孟子、苏格拉底等的教育言行中获得见证。他们对教育的考虑不是出于效益最大化,不是出于精细的技术主义,不是出于严格的控制,他们的教育是一种真诚的对话和用心的探索。

()忠诚的支持者

Pedagogue一词原意为“教仆”“奴仆”,是保护儿童的奴隶。这绝非等级制的表现,亦非对教师的恶意贬损,而是对教师存在本质的准确捕捉。事实上,当一个教师说自己要做教育事业的仆人、奴隶时,我们对其表达的恰恰是一种尊崇。这意味着他/她将把自己的精力与热情投入到对孩童的教育教学之上。“教仆”“奴仆”都在表达着一种极大的忠诚和热情的奉献。Pedagogue表达了一种志业,一种自我行动的承诺。[8]

引路人必须是忠诚者。Pedagogue有时也被翻译为“safeguard”,意为对学生的保护者,提供一种安全感。事实上,“引导”一词原本就有“安全”之意义。“引导”意味着你必须站在被引导者身旁,即“在其旁边和其在一起”(be on the side of students);或者意味你必须伸出手拉着他们,即“牵手”(hand in hand or lead by the hands)。当你伸出手牵着学生,站在孩子们的旁边,他们才能感受到一种安全,而只有在感到安全的情境下,孩子们才能充分自我展示、自我冒险、自我探索与自我成长。教师作为引导者、支持者的意涵就在于给予孩子这种自我探索和自我成长的安全感。

忠诚的支持者需提供孩童成长所需要的安全感。这意味着无论孩子如何,作为一个教师,他/她不能放弃这个孩子;无论其他人怎么样贬斥这个孩子,作为一个教师,他/她都不能对其丧失信心与希望。他/她必须成为这个孩子最为信任的朋友,不会人云亦云,而是无条件地去理解他/她、支持之,并富有耐心地帮助他/她。

忠诚的支持者意味着教师不能让孩子们终日处于一种不安和恐惧之中,不让他们成天在考试的失败中和过度的竞争中恐慌。忠诚的支持者须努力改善孩童们生活的环境,而不是让自己不断挑战儿童对那些恶劣生存环境的承受力或忍耐度。

()人文教化者

Pedagogue规定了教师必须作为一个人文教化者,要富有人文理想和人文追求,并以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去引导孩子,使他们能够思考并实践一种美好生活。Pedagogue与paideia同源,后者是人文教化,旨在提升人性的卓越、精神的高贵和理性的完善。苏格拉底说:“教师是这样一些人,他们引人从童年开始就追求美德、使之抱着热情而有坚定的信念去成为一个完善的公民,既懂得如何行使又懂得如何服从正义。”[9]

人文教化者意味着教师必须以最好的精神和文化引导孩子。教育就是用伟大的心灵和思想濡养孩童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在这样的世界中得以成长。“教育必须将人类最优秀的人性展示给学生,并以之影响他们,成就他们的美好生活。”[10]用伟大的心灵和思想濡养学生,就是说教师始终追求的是最好的教育,始终考虑的是要将最好的教育给予学生。这也意味着教师必须对何谓好的教育要有深思熟虑的思考,要有较为深厚的人文知识素养。在苏格拉底看来,好的教师必须以真知与美善作为自己的“第一原则”。

混江沟挡潮闸改建是辽宁大洼灌区改建项目,位于混江沟的东侧,始建于1989年。该闸由闸孔、胸墙、启闭台、交通桥等组成,闸孔为5孔3m×3m,底板高程-1.2m,设计排水流量21.0m3/s。钢筋混凝土敞式结构,闸门设计为5孔3m×3m。经过20多年的风雨侵蚀和海水侵蚀,原水闸的各个部位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胸墙渗漏严重,工作桥及排架混凝土严重脱落,钢筋锈蚀裸露,桥墩混凝土脱落。丝杠锈蚀弯曲,交通桥栏杆被海风侵蚀殆尽,进出口回直墙面临着坍塌危险,已失去了维修价值。为保证水闸的正常运行,本工程拟在原闸址进行改建。

人文教化者意味着教师需具备敏锐的批判性思维,能够对种种流行的观念进行甄别,自觉抵制精神上的卑贱和心灵中的粗鄙。苏格拉底是这样的教师,孔子是这样的教师,诸多伟大的教师是这样的教师。他们不为各种流行的观念所迷惑,不迎合种种世俗的要求,而是努力将学生引导到对真、善、美的热爱上来。苏格拉底就将自己比作一只“带刺的牛虻”,通过批判习惯的、流行的观念来促使学生学会如何追求真知。在《理想国》中,教师被描绘成“挣脱绳索的囚徒”,意指必须超越习俗、惯例和时空观念的束缚,才能提供给学生一种好的教育,促使他们摆脱“绳索”的绑缚。

人文教化者意味着教师必须关涉一个人的美好生活,基于这种对美好生活的考虑去教育学生,让教育服务于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寻。人文教化者必须具有关于人、幸福和美好生活的知识,这样他们就不会较为片面地看待自己的行为。在苏格拉底的对话中,好的教师需要有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完整观念,用完整的视角去审视不同类别的教育,使心灵对欲望、激情和理性的需要充分协调起来。《理想国》开篇就指出,成为一个教师,不仅需要种种的行为技艺,而且需要知道如此行为是否为适宜或好。前者是教师的从属性技艺(ministerial arts),后者为教师的主导性技艺(master arts)[11]。亚里士多德认为,教师是一种需要具有类似于“建筑师的知识”(architectonic arts)的人才能完成的行为,这种知识能够使教师的各种技能发挥出更好的作用。[12]在《爱弥儿》中,伟大的教师正是出于一个孩子的美好生活的考虑去安排不同的教育的。爱弥儿所受的所有教育都是为了过一种自由幸福的生活与成为一个自由的理性的公民。因此,赫尔巴特说,卢梭门下的学生最懂得生活[5]8-9

替代父母者意味着教师不是一种权利,而是一种责任。在师生的交往中,教师难以用现代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来规范自己和要求学生。教师的存在是“为他性”的,学生的健康成长始终是教师存在的理由。

一是关于何为教师性的课题。这是一个教师成为一个教师之根基。教师性的具体构成因素包含什么;这些要件与我们以前所讲的教师的基本素质的关系如何;教师专业发展中如何表达教师性等。

第一,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密性人际关系的师生交往。在这种交往中,爱、关心、理解等成为关键,其目的在于促进孩童的自我成长。在这种关系中,技能、技巧和技法始终是第二位的,服务于这种亲密关系的建立与恒久。教师表达了一种尽心、尽意、尽力地投入到孩童成长之中的行为和使命。

为了进一步检验水泥胶砂试件抗折强度值曲线拟合的稳定性,现抽取龄期为3 d、7 d、14 d、21 d、28 d的抗折强度值数据,如表3所示。

若两点间距离为r,则3*3式密码封闭图形面积和占据屏幕的空间面积均为4r2;八边形密码的封闭图形面积为(2+1)r2,占据屏幕的空间面积为(2+3)r2;正三角形式密码的封闭图形面积为(9r2/4,占据屏幕的空间面积为(9)r2/2;等腰直角三角形式密码的封闭图形面积为4r2,占据屏幕的空间面积为8r2;弦图式密码的封闭图形面积为10r2,若其各条边都与屏幕方向垂直或平行,则占据屏幕的空间面积为16r2,若以其最外围的邻近两点连线作为平行于屏幕其中一边方向的边,则占据屏幕的空间面积为10r2。

第二,教育是一种伦理的善行。教师引导学生追求和向往一种完美与幸福的生活,将人类永恒追求的价值作为自我最大的价值。教师必须成为一个道德高尚之人,为学生成长为一个好人作出表率。这需要具有智慧式的引导,教育教学行为绝不能简化为一种中立性的知识授受。

第三,教育是一种合认知、合内在价值和合兴趣的启发。* 英国著名教育哲学家R. S. Peters曾分析了教育的概念,明确指出教育区别于其他一些人类的活动,比如学习、发展和社会化等。他提出教育概念应该具有这些特征,即著名的“三规准”。Peters认为教育不同于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的培训,应该具有内在的价值和意义;一个有教育的人必须有一种较为宽广的文化素养,而不只是一位高深知识的专家;教育必须是学习者自愿的投入,至少不应该破坏学习者的自由反省能力。本文此处的论述参考了Peters的论证。所谓合认知,就是说教育必须促使孩童或人类理性的独立和健康,而不能使个人智识降低或理性减弱。这就将教育与催眠、麻醉和洗脑等行为区分开来。合内在价值就是说教育必须符合人类对公认的、永恒的价值的追求,不能与这些永恒的公共价值相违背。这就将教育与蒙昧区分开来。合兴趣就是要教育必须顺应学生的意志、兴趣,将教育与灌输、宣传、制约和心智的操控区分开来。

教师存在的沉沦

Pedagogue是人们对教师最初形象的表达:教师以自身之品质——爱、理解、关心和德行与学生建立强烈的亲密关系,支持、信任和帮助学生走向理性独立和德行完善;教师必须了解自己的学生,必须投入到与学生的交往之中,关注学生的生活、成长而不仅仅是知识;教师必须进行自我意义的反省,从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审视自己的行为,怀有人文教化的理想等。作为一个教师,他/她必须朝pedagogue逼近,用Pedagogue提醒自己,使其配得上Pedagogue。事实上,当教师遗忘了Pedagogue,或者遮蔽了Pedagogue,教师就出现存在的沉沦。* 关于教师存在的异化有诸多的论述,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角色的分离,主要是作为人的教师与作为一种职业的教师的分离;2.教师的“失根”状态及其后果:发展的迷惘、自我的迷失与主体的沦落;3.教师生存状态的物化,集中在从“生命体”向“工作体”的异化;4.教师行为的技术化、机械化、单调化及其危机等。此外,关于Pedagogue被遗忘或被遮蔽的逻辑,笔者在《从信仰到职业——一个对教师专业化的省思》《解决问题抑或追寻意义——对教师专业化的一种思考》《在做什么,抑或知道在做什么——教师前提性反思的危机与重建》等文中有详细论述。此处略之。其基本的观点:现代性对效益的追求产生对控制方法的嗜求,现代教育科学正是在满足这类嗜求的努力中产生并繁荣,Pedagogue在这样的过程被遗忘了。

()行为方式的规则化

教育是一种自我反思和自我知觉的行为。这种行为体现着教师自我对教育、教师、教学和学生的理解,以及教师自我的追求与沉思。我们说教师是一种专业,其中一个重要的意思就是教师要有一种理论与实践的反思能力,能够对自己所处的教育情境做出得当的决定,也就是做出一种合乎智慧式的引导。如前所述,教育行为不同于制造物件,按照某个预设程序或者模板进行操作即可,这种实践很难预测到与孩子们相处所出现的种种情况;也不同于理论运用与理论研究,教师也难以有行之有效的固定的方法,教育行为必须面对学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精神状态。教师行为是一种艺术,需要自我自主行为的自由度。这确实预示着教师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用心、用脑、用手、用眼、用耳等,去感知、体验、理解、观察、领悟、反思教育教学活动。离此,教师难以形成一种对教育的自我知觉,更无法体会和获得教育的艺术。

行为方式的规则化是说他们失却了这种自我觉知,让自我行为变成一种对规则、守则、制度的教条主义的执行。规则、守则、制度等取代了自己思考、感受和体验的辛苦,也让自我的行为变得有效、功利,符合所谓的“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但这同时使自身变得不再那么敏感,难以意识到行为本身所蕴含的丰富性、悖谬、快乐和艺术。如此,对自身的考虑就变成了对规则、规范、守则、制度的严格服从,行为的正确性被行为的有效性、行为的服从所取代。

行为方式的规则化主要体现为:一是用纪律、秩序、守则和规范来管理和规训学生,所谓“按规则办事”;二是用规则、制度、原则等来匡正(规划、满足)自己,所谓“怎么要求怎么做”。前者使教师不再以人文化、人情化、人性化的方式去对待学生,不愿努力去问询学生某种行为背后的根源,不再努力设身处地地想象、体会学生的处境与想法。后者使教师一方面将规则、规范等同于合理、正确;另一方面喜欢诸如技能性、技术性的做法或程序,将自身作为一个原则、规则的体现者和执行者。行为方式的规则化实质是人的物化、工具化。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再以“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人”“形成自我独特的教学风格”等要求自己,逐渐丧失了对行为方式本身的批判和洞察。

行为方式的规则化催生了一种悖论。一方面,教师们在行为时首要考虑的是规则、规范和制度的规定,希望制定更为完全的、细致的规则;另一方面,教师们又厌恶规则的繁多、庞杂、不近情理。最终,出于对自我的保护,教师会自觉地服从诸多的规则。

()行为内容的惯例化

教师行为最为重要的内容便是与孩子们的交往活动。在这种交往中,学生们收获了知识、德行和看待世界的方式,教师则获得了对自身的理解。Pedagogue的原义是和孩子们在一起,给他们提供一种正确而得当的指引,这预示着教师行为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和孩子们在一起不是控制他们,而是需要不断地感知、理解他们,增加自己对“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意义”的探知和琢磨,而这一切都会时时变化。和孩子们在一起,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这一特性要求这种行为本身必须具有丰富性、灵活性和多元性。一则,人际交往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二则,孩子成长需要全面发展,多元化的环境。事实上,只有在丰富、灵活和多元的教育实践中,教师才可能获得一种全面的发展,他们的各种潜能才能被激发起来,也会感受到自身行为的挑战、乐趣与丰腴。

[1]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M].李常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63.

行为内容的惯例化是指教师行为为各种惯例性的日常工作所占有,丧失了行为的丰富性、灵活度。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教研活动等占据了教师一天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并且“今天和明天没有什么不同,今年与去年和明年一样”。更为关键的是,行为的惯例化成为一种自觉、一种自然。教师的感受力、创造性和生命活力大多消弭在重复性的甚至有些单调的劳动之中,对教师行为的意义、教师存在的价值的追问与反思更成为一种奢望。

惯例化的表现之一就是简缩化,按照教师所授课程的内容去安排自己,即把自己的行为内容局限在课程任务之内。教师将自己定位为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准确地说是一个某门课程的讲授者。如此,教师只需在自己所教授的专业领域用力,依此就可以摆脱那些恼人的无限的职责。如此,如何快速高效地传授知识的技能、技巧和方法、程序就成了最迫切和最主要的需求。教师遂将精力用于教书技术上,对学生和自我的感受被置之一旁。久而久之,教师也就不会觉得快乐地和孩子在一起是一种内在需要。

惯例化的表现之二就是程式化,即按照以往的程式去行动。“以往做什么?”“大家都在做什么?”“学校要求做什么?”等成了教师行动的理据,自主性的行动反而成为一种危险的信号。惯例化消解了教师的创造性和自我体验的热情,使他们更加固化在这种程式化的要求和惯例性的工作之上。

二是,迷恋孩童成长意味着教师行为是为了儿童的实践,而不是为己的。即它的目的在于使儿童获得成长。教师不能将孩童视为一种实现自我目的的工具,教师的存在是为了儿童的。迷恋孩童成长自身就是目的,教师行为自身有其独立的价值,而毋需假求其他所谓功利性、外在性目的来寻求自己行为的合理性。正因为此,我们常常把对孩童的爱与热情作为成为一个教师的最重要的条件。

()行为目标的任务化

作为Pedagogue,教师行为的目标在于实现师生共同的全面性发展:使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卓越的教师,让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受教育的人。这种目标本是一种内在化的目标,是行为本身所有的目标。它要求在教育行为中人始终是目的,而不能将人视为一个工具。依此,教师行为关注的重心始终是人,是处于情境中的人,而不是种种外在性的任务。

行为目标的任务化就是说教师更关心的是一个个任务的完成,任务驱动了他们的行为,而不是对孩子的情感和对自身的觉知,或者他们的行为被分割为种种的任务。如此,教师行为就很难出于内在的需要,出于对行为自身的喜欢。外在目标支配了教师的热情,使他们自觉地寻求自身的工具化、手段的高效化。

行为目标的任务化使教师变成一个理性的人。为了事半功倍,他们必须严格地控制自己和学生,最好使他们像台运转良好的机器。他们害怕感情用事,害怕或不想与学生打成一片,这样往往会使局面难以控制从而阻碍了任务的完成。他们没有时间去考虑看起来与目标无关的事情,更不允许这些事情在自己身上发生。

任务化使教师行为显得更为功利,使他们苛求捷径。教师失去了耐心,失去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信任和希望。这让他们无心去关注学生与自己的内心世界,遂不能使自我行为呈现出不同的意义,难以发现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纯粹性快乐。

与惯例化、规则化一样,任务化取代了教师对行为自身正确性的思考。完成任务即为正确,用任务来筹划自己的行为。这样,教师行为的正确性就不在于行为本身,教育的价值也就不在于教育本身。它们存在的正当性在于教育或教师行为之外的东西,作为一种单纯的“和孩子们在一起”“人文引导者”并不具有独立的价值。教师和教育活动沦为一种依附性的存在,失去了自身的自由性。这就意味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并不被要求具有独立自由的个性、超脱的批判力和沉思。迎合现状、适应现状,兢兢业业和理性工作就成了最大的美德。

教师行为失去了自身独立性,这同时预示着自我责任的降低,或者说责任的旁落。教师无须再为行为的正确性担当责任,他们只是按照要求来做事情而已;或者只是一个执行者。良知、情感也逐渐失去了用武之地。于是,“我们也没有办法”“制度和现状就是这样”“只能这样”“我们又不是立法者、又没有什么自由”等话语常常是教师抱怨和自我解脱的常用语。久而久之,教师行为任务化就成为教师的一种无意识,对之质疑与批判不但更加困难,而且显得十分突兀。

()自我发展的数据化

Pedagogue意味着教师必须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获得自我发展。如前所述,在这一交往中,教师获得对自身和学生的理解,丰富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经验与体验,增加自己对教育教学问题处理的能力。教师的自我发展锚定在教育教学行为之内,是内在性的,目的在于使教育教学行为和教师自身更加完善,从而成就一个成熟的专业化教师。这种内在性的自我发展使教师能够静下心来,有耐心发现教师行为自身的乐趣,享受这种乐趣并安心于自己的事业。

自我发展的数据化是指教师通过数据来获得自我认同、自我发展。教师会把自己的发展简化为一组数据,然后就努力服务于这组数据。“升学率”“工作效率”“获奖数目”“参与培训的次数”“完成任务的数量”等数据化的指标支配了教师,使他们对数字更加敏感。事实上,教师对数字越加敏感,他们对学生、对自身、对教育行为就会越发不敏感,数据的价值胜过了师生在一起的丰富的实践:共同的努力、欢笑、奋斗、矛盾、相互支持等。

四是严格水利建设管理。88个县组建了水利建设管理中心,对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实行集中管理。严格水利工程招标代理市场准入和退出管理,出台水利建设市场主体预选承包商管理制度,从今年7月1日起已全面应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全部招标投标项目必须进入公共市场交易。

自我发展的数据化让教师用数字来表达自己,使他们为外在化的数字目标所累。这让教师变得浮躁,不能安心提高自己的业务。在获取那些数据化指标中,教师会将社会中游戏规则或者恶习表现得一览无余,更好地迎合了现状;甚至为了这些数据化的指标,不惜采用一些非正当的手段,使自己表现得越来越不像一个教师,丝毫看不出作为一个教师所应体现出来的精神理想、志业追求和思想境界。

自我发展的数据化使教师和社会以数据来打量一个教师。人们在衡量一个教师时,首先关注的就是这个教师在各个方面的数据,然后根据这些数据评价一个教师能力、素质和教学水平。这些数据凸显了那些名气较大的教师,却遮蔽了那些默默无闻、淡泊明志、怀揣理想的教师。在自我发展数据化的境遇下,一个教师即使与孩子们的关系再紧密,对孩子们再好,却会因为没有这些数据化的东西而边缘化。自我发展的数据化也使得教师以这些数据化的东西来自我评判,因这些数据化的指标而自傲或自卑。如此,坚持自我发展的内在化、独特化就显得更为艰难。教师在获取自我发展的数据中也逐渐变得对自我保持一种无觉、无知、无视。

未完的结论复魅Pedagogue,恢弘教师发展的教师性* 关于恢弘教师发展的教师性的详细论述参见笔者的教师专业发展亟需返璞归真》。此处不再详述

教师存在状态越来越功利化、技术化和外在化,他们就越来越以物化、工具化的方式对待自己和学生。这使得他们表现得离Pedagogue越来越远,也让他们在诸多方面表现得越来越不像教师。今天的教师需要与时俱进,需要发生一些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能使教师丧失其所应有的本色,不能使教师在异化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复魅Pedagogue的意涵,就是让教师重新认真地去思考自身存在的特性,追寻教师之为教师的“教师性”,关注教育内在性的东西和教师的品格与信念,以符合教育和教师之本性的方式去影响学生。Pedagogue 要求教师重在发展自己卓越的个性品质、丰富的情感和想象以及崇高的人格魅力。这些显然在教育中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对学生们的心灵所造成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道德箴言、纪律管理、奖惩制度所不能比拟的,更不能替代的。

在学府街公铁立交桥施工中,他结合学府街的地理位置和地质特点,组织技术小组开展技术攻关,确保了学府街的工期节点和创效目标。学府路框构中桥原设计方案是顶进施工,计划施工工期为24个月。由于该道路处于佳木斯市繁华地带,是佳木斯市跨越铁路南北的主要交通干道,不允许封闭道路时间过长,最终通过既有线双线外绕的办法空出框构中桥位置改顶进施工为明挖现浇施工,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又对施工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减少了部分横撑、格构柱、防护桩数量,通过以上措施办法,缩短了施工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将通江街2m-12m框构中桥变更为2个1m-12m框构中桥,工期得到保证,效益更加可观。

事实上,这样的教师复魅,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至少包含:

Pedagogue是合乎智慧的引导者,是儿童成长的迷恋者,是替代父母者,是儿童发展的忠诚支持者,是人文教化者等。它显然有着比“Teacher”更为丰富的意涵和形象,也要求更多的责任和行动。它激发了更多的教育想象,也规范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在这里,教育至少包含着如下的意涵:

二是教师性如何养成的问题。主要是形成的机制、途径和方法,是通过理论学习、实践经验,校本研修,还是通过自我体悟、哲学反思等;良好教师的教师性的传承问题,师道、师心、师性、师表等如何宣讲;教师性养成的主要场所在大学、中小学还是皆有之、综合之。

三是教师性养成所需要的外在保障条件问题。学校教育制度和教师管理制度如何让教师能够思考自身,而不是淹没在琐碎的事务之中。怎样协调“高效性”与“教师性”的关系;如何改善学校环境让教师体验一种有品格的生活;教师性获得认同的条件和环境的构建等。

参考文献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了解到游客对现阶段四川旅游团餐满意度的综合评价.本研究表明,在28个感知特征项中,每对变量的满意度均低于重要性,配对t检验也证明各项特征值的重要性和满意度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这说明游客对四川旅游产品中的旅游团餐绩效表现各方面的满意度感知较低,特别是菜品质量是影响游客满意度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在明确了应该优先改进的重点项目后,各利益相关主体不仅要采取具体措施来改善菜品质量,也要重视影响游客实际体验的用餐环境及用餐服务,才能全面提升四川旅游团餐的游客满意度,进而增强四川旅游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根据表6可以得到结论 :GDPL、LGAS、LENERGY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可以进行回归,然后就得到协整方程如下:GDPL=0.005094-0.444544LGAS+0.216941LENERGY R2=0.894404;Adjusted R2=0.788808;F=30.723140

[2]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4.

第五,加强资金和项目的管理,这一点也非常重要。政府资金要一分钱花出一分钱的效益,要加强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和审计稽查的力度。在大型工程上坚持“四制”,在小型工程上要探索报账制和吸引农民参与、农民自管自建等一些新的办法,以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还有一点,刚才提到的,现在水利资金的投资渠道比较多,还是要以县级为单位,加大各方面的整合力度,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总之,通过采取以上五个方面的措施,进一步搞好西部地区的水利建设,以支撑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

[3]范梅南.教学机智[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曹永国,母小勇.教师实践智慧的始源性重审[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4):44-48.

事实上不论形式的工与写,谨严或率真,中国画所陈述的情境的创作和欣赏都是指向主观的感悟和体验的。对客观对象的描摹并以此来验证技法的高低乃至艺术价值的高低偏离了我们长期以来坚持和实践的中国画创作方式和审美观,因此,对于工笔画来说,应该从绘画的图式上回归以形写神的形态语言,从审美体验中回归精神境界和格雅逸品,从绘画的过程中回归平静与从容的心理情态,从而回归内心,回归灵性与生命的呈现。

[5]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李其龙,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6]柏拉图.会饮[M].刘小枫,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88.

[7]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8]曹永国,母小勇.什么是教师——一种始源上的疏证[J].教师教育研究,2012(2):38-42,86.

[9]柏拉图. 柏拉图全集:第三卷[M].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389-407.

[10]Gribble J. Educational Thinkers Series[M]. London: Collier-Macmillan, 1967:150.

[11]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23-30.

[12]布鲁姆.人应该如何生活——柏拉图《王制》释义[M].刘晨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42.

 
曹永国
《教师发展研究》 2018年第01期
《教师发展研究》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