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农民生态行为研究文献综述

更新时间:2009-03-28

农民行为直接影响农村生态环境,农民生活、生产活动与环境相互制约.生产方式粗放的传统农业被生态农业取代已成为必然趋势.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首先要分析农民生态行为.农民生态行为体现在生活、生产活动的各方面,研究农民生态行为,了解其行为特征和动机,制定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对维持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保证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稳步前进具有积极作用.

在制定方案时,充分考虑深孔地热钻井工艺特点,结合石油钻机先进技术,进行方案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地热钻机开孔直径较大,钻杆重量大,同时为防止塌孔、卡钻等事故的发生,需要绞车有较大的提升力;②为降低成本,采用尽可能小功率的电机,在满足正常起下钻时提升力需要的同时具有电机过载能力,保证短时间处理事故能力;③多重保护措施,保证绞车在使用过程中安全可靠;④分别设有主电机和送钻电机,降低钻进过程能耗;⑤在卷筒和主减速箱之间采用联轴器而不是气胎离合器,免除气胎离合器磨损风险,降低设备维护时间;⑥增加电、液比例,减少气控比例。

1 农民行为的相关理论

1.1 国外几种经典的农民行为理论

1.1.1 农民的非理性行为理论 马克斯·韦伯是农民行为非理性说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认为,农民并非是理性的经济人,而是具有一种“传统主义”心态的经济人;农民的目标并非是追求最大利益,而是减少付出的代价.通过研究小农的农场经营,俄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恰叶诺夫提出,农户生产的目的是生存和消费,并非盈利.1911年,波耶克在其“二元社会”的理论中也指出农民生产不是以盈利为目标.基于当时农民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他发现农民的生活水平达到某一程度后,农产品价格上升没有刺激生产反而导致生产萎缩.

SAP系统的出现使得企业信息系统之间的整合成为现实。SAP自身系统的优越性使其可以支持多个外部接口技术,企业可以借助这些外部接口技术与SAP之间进行数据信息的交流共享,以此达到信息集成的目的。这是SAP系统中常见的几种接口技术类型:RFC接口技术、BAPI接口技术、IDoc接口技术。

1.1.2 农民的理性行为理论 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他在《改造传统农业》中指出,农民会权衡长短期利益及风险因素,并对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以达到要素的最佳使用状态,从而追求生产利益最大化,因此在传统农业中农业是理性的,也并不愚昧.1979年,波普金在《理性的小农》中也同意舒尔茨的说法,并对此观点进行深化.他认为农民是“经济人”,除了追求利益,他们还会冒着风险进行投资,以取得更大收益.农民的理性行为会使得耕地收益最大化.

1.1.3 自给小农理论 恰亚诺夫在《农民经济组织》中提到,农民进行生产旨在满足自身生存需求,并非实现利益最大化.一旦这种需求得到满足,他们就会停止生产,由此看来小农经济是非理性的.斯科特在其名著《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中指出,农民的生活理念是安全第一,他们追求的绝不是盈利,回避风险、确保“生命安全”才是农民考虑的第一位.所以,农民经济活动的首要目的是生存.

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他强调要尽快把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来,将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化、法治化;加快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重点,塑造农民生态文明行为至关重要.当前,我国社会“二元结构”的特征仍然存在,由于农村地区人多地广,经济落后等特点也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障碍,规范农民生态行为,是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关键,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国外这三种经典的农民行为理论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的,以农民行为是否理性为标准进行判断,关注的重点是农民是否以经济利益为主要追求目标.这些理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都有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民的生活、生产活动已不再局限于生存层面,农民对环境的认知也有了提高,这些理论已不再适用.

1.1.4 生态人假设的提出 生态人对应着经济人和理性人,它是循环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和生态文化学等学科对其研究对象的定义[1].与理性人和经济人相比,它更加符合人性.人是环境问题最直接的制造者,生态问题也因人而生.因此,国外学者提出生态人的概念,只有经济人转化为生态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生态人不仅指个人,还包括集体;生态人具有生态意识,能尊重自然规律,在经济与社会活动中约束自己,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生态人必然发展为未来人类社会的主要角色.

1.2 国内的农民行为理论

农民行为指农民为满足其生活需要、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影响自己或他人的活动总称.同时,由于生活需求的多方面、多层次性,导致农民行为的多方面和多层次[2].农民行为包括经营行为、经济行为、消费行为、投资行为等[3],相关研究也多是关于经济行为和经营行为.张莎莎[4]以农户为基本单位,将农户行为分为农户经济行为和农户社会行为两方面,经济行为包括生产行为、消费行为和积累行为(即为扩大再生产而购置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的一系列行为的总称).

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①原发性老年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依据2015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于年龄》65岁,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1 mmHg=0.133 kPa);或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低于140/90 mmHg,也诊断为老年高血压。②H型高血压为原发性高血压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Hcy≥10 μmol/L)血症者;③所有入选老年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病程在2~20年之间。

2 农民生态行为理论

取上述采集的所有唾液样本,用细菌DNA提取试剂盒D3350-01(OMEGA,美国)提取其微生物总DNA;然后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各样本DNA的完整性,并从中选出浓度≥20 ng/μL、OD260/280>1.7、电泳带上有明显主带的样本作为合格样本,-80 ℃保存备用。

《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指出,农户生态行为是为满足自身需求 (物质需求或精神需求)、达到特定目标(个人目标和社会目标),受到一定动机驱动,伴随着外在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的能够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正面或负面)的全部活动过程.农民生态行为不仅指环境保护行为,还包括对环境无影响的行为以及破坏环境的恶意行为或者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无意识行为.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增长的负外部效应不断扩大.农村地区也不再是空气清新的净土,那里的雾霾与农民不恰当的生活生产方式有直接关联,是一系列污染环境行为的直接后果.培养农民的生态行为应该从提升农民自身素质、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地区经济落后状况以及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制度等方面来综合考虑、全力推进.

农户生态行为伴随着日常生活中的生产、消费、积累、社交等行为而产生.如生产过程中的播种、施肥、灌溉、秸秆处理等行为,以及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垃圾、人畜粪便等的处理方式,这些行为对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和辐射作用,甚至包括农民培养儿童环境保护意识的行为,这些都属于农民生态行为的研究范围[4].

3 农民生态行为的影响因素

3.1 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认为影响农民生态行为的因素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4种:人口学统计变量(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等)、生态知识水平、生态意识、政策制度(如土地产权制度、农业技术推广、农业补贴政策等).经济状况是影响农民生态行为最主要的因素.由于研究方法 (如计量模型和数据分析方法等)不同,且调查样本(如样本容量和来源等)存在差异,学者们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

付春燕[3]的研究表明,环保重要性、环保知识水平、受教育程度、性别、年龄、收入等因素正面影响个人环保习惯和公共环保行为,而政策的影响则不明显.刘沙[6]认为在性别和收入水平的区别上,农民生态行为没有明显差异.同时,相对于男性来说,女性的先天特征决定其环保习惯更好一些,但女性的公共环保行为却没有男性规范,因为女性更加珍惜私有物品,更加注重环境卫生,而对公共物品和国家大事却不太关心.以上结论皆是以农民个体为研究对象时得出的,其他学者的研究结论也基本趋于一致[6].

[2] 王敏.西部地区当代农民行为探究[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24(5):83-85.

以农户为研究对象,学者们得出的结论有微小差异:农户特征、资源禀赋、制度政策以及其他非经济因素等共同影响农户生态行为;户主年龄及受教育程度、家庭规模、家庭实际劳动力数、土地产权制度的稳定性、生产耕作方式、农业社区文化、农业技术推广程度以及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户生态行为具有不同程度的正面影响;对农户资产状况和兼业程度的研究结果却相反.值得一提的是,理论上应与农户生态行为呈正相关的农户资产状况却出现了相反的结果[8].张莎莎[4]在分析西北地区农户生态行为时,也发现农户资产状况与农户生态行为或意愿成负相关,与预期不一致.理论上农户家庭资产状况越好越能有更多时间了解垃圾污染的危害性,从而具有环保意识;家庭资产状况稍差的农户则可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环境意识淡薄.然而,实际调研中发现,家庭资产状况较好的农户其资产更多的来自于非农产业,资产状况反而与生态行为之间出现负相关关系.农户家庭收入越好,越不在意塑料袋、塑料薄膜等一次性物品以及废旧物品的循环利用等.

此外,袁红辉[9]根据对临沧部分佤族村寨的问卷调查,发现人口增长也是影响农民生态行为的因素.另外,有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因素,包括农户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和行为习惯,也会影响农民的行为,他们的信仰与传统观念体现在行为上,自愿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农民生态行为的研究著作大量涌现,多以农户为基本单位进行分析,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①在大量调研问卷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某个地区农户的生态行为特征及动机,主要探究其生态行为的影响因素,比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个体因素以及制度、资源、经济状况和非经济因素,并提出培养农民生态行为的激励措施.②着重研究农民生态文明意识以及意识与行为的关系,认为意识可以指导行为,农民生态意识的培养对塑造其生态文明行为至关重要.

3.2 国外研究综述

西方国家的城市化程度较高,相关研究对象大多以城市居民为主,分析研究的变量与国内学者选用的变量基本一致.与国内常用“生态意识”等词不同,国外学者常用“environmental concern”和“environmental responsible behavior”等词来研究环境问题.众多研究表明,收入、文化程度和社会地位越高的人更能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生态环境,但也有学者认为人口统计学变量对生态文明行为没有影响.心理因素对消费者生态文明行为的预测及解释能力远大于人口统计学变量.

娘儿俩不回家,周暄经常骂骂咧咧地打电话来催她和儿子回家,可她不想再面对周暄那张自以为是的脸,有些事情她需要捋一下思路,看看后面的路该怎么走。

Nisbet等[10]构建了自然关联度量表,通过要素分析和经验取样检测,将个体和自然的连接与环境关注和行为联系起来,着重强调了人应该有作为自然界的一分子的自觉,才有意识去保护它.Schahn等[11]通过样本调查,采用逐步回归和判别分析的方法研究知识、性别和背景变量等因素与环境行为之间的关系,把环保知识分为具体知识(如怎样节约用水)和抽象知识(如硝酸盐对海洋生物的危害),认为人的环保知识间接影响其生态行为;女性对相关环境问题的关注度较低.因此,环境问题依靠物理技术以及各种政策和经济手段来解决还远远不够,个体的环境关注和行为也同等重要.Bamberg[12]通过实证研究,认为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和具体行为之间相关性较弱.对待环境问题的态度是特定行为的直接决定因素,是一种是不正确的假设,对具体情况的认知才是特定行为的直接决定因素.Arcury[13]调查分析了环境知识和态度是如何与社会人口因素产生关联的,发现环境知识与环境态度的关联是一致且积极的,尽管此关联程度不是很强.在人们的环境知识水平较低的时候,环境意识与环境知识之间无明显关联,而环境知识的增长可以改变人们对环境的态度,进而表现在行为上,且环境知识和态度可以影响环境政策的制定.

[4] 张莎莎.西北地区农户生态行为及其激励机制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西方社会己经消除了城乡二元结构,大部分农村已经转化为城市或城镇,农民也成为城市或城镇居民.虽然西方主流经济学对于居民行为与心理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由于我国农村居民受城乡二元结构影响的时间较长、范围较大,西方的居民生态行为研究理论并不适用于中国国情.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节奏感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其中的重点、难点等。因此,在这其中,教师一定要不断的加强听力训练,并引入打击乐器等,达到培养学生节奏感的目的,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灵活与力量,使教学的实效性得到保障。由于本人的经验有限,导致本文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希望在后续中得到改进、完善,力求将参考效用发挥到最大。

4 培养农民生态文明行为的激励措施

农民生态行为在生态学上的定义为:农民进行生活、生产活动时,影响生态环境的行为总和.从内容上分为生产行为和生活行为两种,从行为产生的影响上分为三种:良性、中性和负面生态行为,此定义比较全面、客观[5].同时,农民生态行为也表现出服从型和从众型两个特征.服从型特征是指农民按照国家的政策制度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从众型特征是指农民会有意观察他人的举止行动来决定自己生产生活的方式.

首先,政府应出资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和相关知识培训,加大绿色农业补贴力度,制定合理的政策制度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当前,多数农民的生活状况仍在温饱以上、小康以下水平,无暇顾及环境问题,且绿色农资费用较高,合理、适当的经济补偿措施有利于改变农民生产经营活动和生活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张莎莎[4]指出,政府推出新型环保技术和耕作方式,农户生态行为积极,大部分农户可以接受并尝试,只要政府能够适当地补贴农户可能承担的风险或损失,会大幅度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另外,由于土地产权不明晰,农民对土地的责任感不强,加之环保法律法规不完善和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很多有污染现象的企业工厂选址在农村或郊区,污染严重超标,加速了农村地区的环境恶化.

值得说明的是,不管以什么形式存在,我国兜底条款一直在著作权法条文中。1990年《著作权法》在列举了复制、表演、播放、展览等作品使用方式之后还外加了“等方式”。2001年对《著作权法》进行修改以后改为“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2010年《著作权法》保留了这一表述。2012年3月,国家版权局在其官方网站公布的著作权法修改草案中也保留了该条款,这从侧面反映出兜底条款的重要作用。

其次,加大力度培养农民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意识的唤醒以及逐步成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15].培养农民的生态情感,用生态意识指导生产生活行为,这也是培养农民生态文明行为中最艰难的一步,帮助他们科学地认识、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改造自然时用理性和道德约束自己,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另外,农民缺少环保知识,导致他们无意识地破坏环境.有数据显示,农村消耗的能源仅占15%,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高达40%.耿旭指出 “症结”所在——农村使用低效率能源数量过多,使氮氧化物等容易形成污染的物质排放过量[16].农民们意识不到低效率能源对环境的危害性,对农药化肥的危害认识不足,盲目使用不可降解薄膜等现象严重.因此,增长农民的环保知识至关重要.不仅要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还应该利用一切机会来宣传推广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普及环保知识,全方位影响农民的心理意识,从点滴做起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并能做到互相监督不文明行为,用生态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但由于俄方代表的反对,未划定西伯利亚与喀尔喀蒙古之间的边界。条约签订后,俄国利用蒙古北境中俄边界悬而未决的状况,不断蚕食该地区中国领土,在唐努乌梁海附近建造房屋,收纳中国越境边民,不按照《尼布楚条约》有关规定予以引渡。清政府鉴于此种种侵略行径,多次提出抗议,强烈要求划定蒙古北境的中俄边界,但俄国却一概不作答复。

社会风气和公民生态行为规范对人们的心理认知和行为活动有极大的引导作用.舆论应该以生态文明价值观以及保护环境的生态道德感和责任感宣传为导向,向公众普及“人是自然界的一员,应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每个人都应该尊重自然、敬畏生命.同时,建构公民生态行为规范.公民生态行为规范是关于生态行为的标准或准则,它促使人们按照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行动,养成良好的生态习惯.包括生态道德规范、生态法律规范、生态日常规范.生态道德规范是其基础,如保护绿地花草、爱护野生动物等;生态法律规范是保障,如污染防治、环境影响评价等法律规范;生态日常规范是具体养成措施,如节约用水用电、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等[17-20].

5 结语

冬天也想保持水嫩光泽的皮肤,除了挑对护肤品外,也要会挑食物。有些食物是天然的“护肤品”,吃对了也能让你的皮肤年轻滋润。

参考文献:

[1] 蔡守秋,吴贤静.论生态人的要点和意义[J].现代法学,2009,31(4):79-91.

王建明等[7]研究了心理意识因素与消费者生态文明行为的关系,认为资源环境情感和社会责任意识直接影响生态文明行为,资源环境感知间接影响生态文明行为,而资源环境知识和个人消费观念既存在直接效应又存在间接效应.此外,性别、年龄、学历、收入这4个人口统计特征有助于调和心理意识变量和生态文明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强弱程度.

[3] 付春燕.生态环境变化影响下农民生态行为研究——以甘肃省民勤县为例[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2.

也有学者认为有必要细分态度,研究态度的各个维度比把态度作为一个总的变量对生态文明行为的影响更有意义.另外,一些研究也探索了态度的认知和情感成分.Martin等[14]通过调查分析,提出生态知识和情感都显著影响生态行为,且彼此独立;总体来说,情感成分对生态行为的预测性优于认知成分.

[5] 陶俊生,徐粉粉,李明华.农户生态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杭州市农民有机肥施用的调查[J].江南论坛,2016(4):9-12.

三是签订《家政服务三方合同》。通过签订三方合同,明确家政服务员、家政服务客户、家政服务公司三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切实保障员工获得劳动报酬和休息休假等合法权益。

[6] 刘沙.河北省太行山老区农民生态行为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3.

[7] 王建明,郑冉冉.心理意识因素对消费者生态文明行为的影响机理[J].管理学报,2011,8(7):1027-1035.

目前,空气动力性噪声都是依靠在排气口安装消声器进行降噪,但必须使这种消声器的阻力小,降噪量大,安装方便,造价合理,寿命长。国外也有采用排气口直接通入齿轮的隔罩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排除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和油,所以消声器降噪的结构一定要耐水和油。机械压力机离合器-制动器排气消声器,降噪量可达38db(A),可在实践生产中推广使用。

[8] 王昕,陆迁.农户生态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3-46.

[9] 袁红辉.云南佤族农户生态行为探析——基于对临沧部分佤族村寨的问卷调查[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4):98-100.

[10] NISBET E K,ZEIENSKI J M,MURPHY S A.The Nature Relatedness ScaleLinking Individuals'Connection with Nature to Environmental Concern and Behavior[J].Environment&Behavior,2009,41(5):715-740.

[11] SCHAHN J,HOIZER E.Studies of Individual Environmental Concern the Role of Knowledge, Gender, and Background Variables [J].Environment& Behavior,1990,22(6):767-786.

以2016年胶东半岛耕地总面积115.95万hm2为准,依据面积比例进行平差,最终得出各耕地地力等级面积,见表3。其中,一、二级地为高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38.21%;三、四级地为中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34.61%;五、六级地为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27.18%。

[12] BAMBERG S.How does environmental concern influence specific environmentally related behaviors?A new answer to an old question[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2003,23(1):21-32.

[13] ARCURY T.Environmental Attitude and Environmental Knowledge[J].Human Organization,1990,49(4):300-304.

[14] MARTIN B,SIMINTIRAS A C.The Impact of Green ProductLineson theEnvironment:Does What They Know Affect How They Feel[J]Marketing intelligence&Planning,1995,13(4):16-23.

[15] 毛淑章.田园竞秀与诗意栖居:文化农民的生态观探析——以广西上林马安庄和谐乡村建设为例[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09.

[16] 中国青年报.科学家:农村污染也在制造雾霾[EB/OL].[2014-4-29].http://zqb.cyol.com/html/2014-04-29/nw.D110000zgqnb_20140429_6-03.htm.

[17] 刘新庚,曹关平.公民生态行为规范论[J].求索,2014(1):81-86.

[18] 吴昕燕.宁夏限制开发区耕地综合价值与农户行为关系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4.

[19] 王怡婧,李晓蓉,杨槐.国内农户生态行为研究综述[J].特区经济,2016(7):173-174.

[20] 彭远春.我国环境行为研究评述[J].社会科学研究,2011(1):104-109.

 
高越红
《农业科学研究》 2018年第01期
《农业科学研究》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