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海南省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能力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绪 论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

全球范围内,对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指标体系的研究开始于1992年的世界与环境发展大会上。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国学者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热度已从它的定义和理论基础研究逐渐转向了对其进行评价研究,尤其是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上。近30年以来,随着大数据技术和各类评价模型的日益普及与广泛应用,人们对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开始显现出从理论性探讨到实际性应用的转向趋势。生态文明的思想源于西方发达国家,但其概念的提出与成熟却是在我国探索新的发展道路进程中完成的,其层次要更深于之前所提出的生态省和生态市建设,优化并且补充了生态城市的概念*白杨,黄宇驰,王敏,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其评估体系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1,(20). 。截至目前,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党的十七大(2007年)第一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的报告,2009年胡锦涛同志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又提出,“要积极推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重大战略任务”。二是党的十八大(2012年)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可持续发展的突出位置上,并且建议将区域的生态建设融入到当地的社会、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建设的全过程中去。三是在“十二五”时期,我国进一步推进并加强了全国乃至各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显著提高了其行政管理效能,并且不断完善与之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与制度体系。四是在“十三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已到了发展的瓶颈期,其建设的难点和关键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要求更高、资源与环境容量控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束缚、节能减排降耗也将遭遇技术创新滞缓的软约束以及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对生态安全维护作用的减缓*郑志.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从“十二五”到“十三五”[J].生态经济,2016,(10).

Panther是全自动核酸检测分析系统,其各个环节易控且干扰因素少,便于实验室的过程控制和质量控制。参照国内外设备性能验证的要求,并结合本实验室实际工作的需要,对Panther系统的一系列操作性能和分析性能进行了验证。

在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两者之间的关系层面上,陈君*陈君.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认为其存在发展的辩证关系,即可持续发展是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性基础而存在,反之,生态文明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性基础。二者之间互为基础,只是作为基础的视角不同而已。张社强等*张社强,吴红博.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6).在论述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时,提出了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三点关系:首先,生态文明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即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发端于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但是人类对有限资源的需求却是无限的,这样就和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互为矛盾。若不重视保护生态环境,人类就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政治以及精神享受,人类的发展也终将不可持续。其次,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树立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生态环境协调的新发展观,强调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重视人与自然的平等而不是对立,从维护复合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再次,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相得益彰,即生态文明建设为文化、科技、制度和体制上的创新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低耗低排的新技术研发、新产品的开发以及文化生态产品的创造与消费也已经成为人们自发自觉的选择。理论探讨与实践经验都表明,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丰富并且发展了先前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和谐社会的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其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人类发展的可持续性。然而由此也可以看出,有关学者对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定性研究的层次上,二者关系的定量研究尚且不足,这些为本文对两者关系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提供了研究的基础和思路。

本文通过检索和分析海南省在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相关的28篇文献,分别对这两个论点进行介绍和评论。关于海南省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文献始于1996年,即李洪伟*李洪伟.海南省可持续发展规划[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6,(4).从制定明确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开展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生态整合性评价、全面规划形成系统工程、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这5个方面对海南省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规划。截至目前二十余年的发展时间,关于全省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文献只有15篇,是较为滞后的。其中以定量研究为主的论文主要集中在1998~2010年间,自2011年开始到现在基本都为定性研究。定量方法主要采用了能值分析理论与分析方法*张耀辉,蓝盛芳,陈飞鹏.海南省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值分析[J].生态科学,1998,(2).,因子分析、相关和逐步回归等统计分析方法*杨小波,韩淑梅,吴庆书.海南省农村经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刘艳玲,欧阳志云.海南与其他6个生态示范省的经济发展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4,(6).,主成分分析*刘海清.海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J].广东农业科学,2009,(3).,信息熵*胡盛红,刘海清.基于信息熵的海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4).以及由发展位、发展势和协调度共同决定的综合量*叶波.海南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C].科技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10:8.。除了对海南全省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研究之外,还有学者单从资源环境*张耀辉,蓝盛芳,陈飞鹏.海南省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值分析[J].生态科学,1998,(2);杨冠雄.海南省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探析[J].海洋地质动态,2002,(3).、农村经济生态系统*杨小波,韩淑梅,吴庆书.海南省农村经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生态省*刘艳玲,欧阳志云.海南与其他6个生态示范省的经济发展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4,(6).、经济发展*刘艳玲,欧阳志云.海南与其他6个生态示范省的经济发展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4,(6).、(海洋)生态旅游*陈海鹰.海南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海洋经济* 叶波.海南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C].科技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10:8.、体育旅游开发*贾健,宋静敏,王治国.海南省体育旅游开展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红色旅游资源*吴小林.海南省阳江镇红色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区域经济差异*钱耀军,李娴,刘欢.海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调研世界,2016,(3).等角度来研究可持续发展及其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而关于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文献也是15篇。由于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省与生态市建设的补充和优化,可持续发展方面有关于生态省建设的文献也算在其中。海南省在1999年被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批准为我国第一个生态省建设示范区,编制并通过了《海南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自此便开启了生态省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至2010年,关于生态省建设的研究成果只有3篇,符国基*符国基.生态省是海南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在2003年率先提出了生态省是海南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这也是他通过回顾与反思海南发展战略,探索海南长期贫困落后的重要原因,分析建设生态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优势之后得出来的结论。刘艳玲*刘艳玲,欧阳志云.海南与其他6个生态示范省的经济发展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4,(6).等则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对已批准的7个生态文明示范省的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比较,发现这7个省均处在全国中上水平且有生态省建设的本底条件,海南在7个生态示范省中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指数最低,在全国31个地区的总体能力排序中排名第15,可持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极不平衡。生态环境是海南创建生态省的优势,经济发展、社会和智力支持系统的落后是海南生态省建设的劣势和瓶颈。张兴等*张兴,乔召旗,罗辉.海南“生态立省”建设的成果与启示[J].环境科学导刊,2010,(S1).通过总结和分析海南生态省10年建设成果,提出了规划先行、生态文明建设要以群众为主体、生态省建设则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参与发展新型工业、创建文明生态村等生态省建设的启示,明确了各类建设主体。梁本凡*梁本凡.生态文明·绿色崛起——中国生态前沿报告[C].国际绿色产业合作组织、海南省委宣传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欧盟中国协会、海南生态文化研究会、海南日报社等,2010:5.在2010年开创了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先河,但比可持续发展研究要晚14年。他在文中总结了海南10年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和经验,并根据世界经济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提出了“十二五”转型时期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任务。截至2016年,还没有学者对海南省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进行定量化的研究,基本都集中在定性研究的层次上,除了对全省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建设模式、经验、现状、对策等问题进行探讨外*义术.把脉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J].新东方,2013,(6);肖晓春,王颖凌,刘亢.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6,(2).,还有学者从产业结构调整*邢巧,王晨野,等.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海南产业结构调整探讨[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2).、循环经济发展*王丽珍.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海南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12.、经济开发中的环境保护*董正华.海南经济开发中的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J].学术研究,2013,(10).、环境保护机制创新*赵凤琴,等.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保护机制创新研究——以海南省为例[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4,(1).以及生态文明建顶层设计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等角度对海南省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谭国伟,刘涵.论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以海南省为例[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5).。在定量与定性研究层面,庄海燕等*庄海燕,刘迪,马乾.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空间格局与优化路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7,(11).通过采用熵权TOPSIS法、在Arcgis软件支持下对海南省18个市县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空间上的演化评价与分析,从而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到了空间的层面上,从此便开启了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定量研究的先河,使得研究结论更具说服力。对于海南省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研究,目前还未有学者深入探讨,只有符国基教授在2003年阐述了生态省建设在海南省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为此本文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对二者关系现状进行客观定量分析,最后提出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相关路径。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海南省是我国典型的热带岛屿型省份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基地,更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生态旅游产业示范基地。宜人的气候环境条件为其创造了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旅游资源。但建省以前的海南岛社会经济与文化都比较落后,与大陆差距甚远。建省以后,海南在国家各种政策的支持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迅速发展,特别是沿海几个市县发展较快。但伴随着房地产等产业带动的经济高速发展而来的,还有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以及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高度重视,情况有所改善,但仍有部分区域环境未得到完好修复,特别是海岸线区域开发幅度较大,良好的生态与资源环境仍面临巨大挑战。因此,本文在海南全省范围内对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时间演化与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研究,为科学编制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提供依据,保持并完善省内高度的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对于改善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提升全岛居民生活质量并实现国际旅游岛建设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方法

1.改进的熵权TOPSIS法

1.结果测算

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马克思哲学革命过程中发挥了理论中间环节的作用,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大厦的柱石。

改进的熵权TOPSIS法可以分开介绍,其中,改进的熵权法是确定权重较为客观的一种方法,TOPSIS法则是用来确定评价对象最终方案和最优方案之间接近程度,从而评价方案好坏的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因为这些方法目前运用得较为成熟,这里就不进行一一介绍。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能力评价准则可分为五个阶段,具体划分情况见表1。

 

1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能力评价准则

  

等级IIIIIIIVV指数范围0.8

2.耦合协调评价模型

(1)耦合协调度模型

该模型主要用来描述两个以上(包含两个)系统相互之间影响作用的程度,耦合作用以及协调程度是决定该评价系统稳定性和发展情况的关键。由于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是两个相互影响作用但又彼此独立的系统,在这里要引用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系数模型来建立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具体计算公式为*刘浩,张毅,郑文升.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区域城市化的时空耦合协调发展评价[J].地理研究,2011,(10).

式中,D为耦合协调发展度系数,T为综合协调指数,αβ同上式,0≤D≤1,D越大表明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越好,反之,D越小则说明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越不好而且系统失调越严重。

 

式中,C为耦合协调度系数,0≤C≤1;Y1Y2分别为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能力指数;k为调节系数,2≤k≤8;αβ为待定系数,且α+β=1。这里可认为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能力同等重要,因此命α=β=0.5,k=5。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目标及其原则,还有国内外对可持续发展的评估状况,结合省内发展的实际情况,筛选出最优且符合实际情况的指标,构建海南省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含1个目标层、4个子目标层(经济发展、人口发展、社会支撑、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11个一级指标层以及37个二级指标层(包含10个负向指标),具体指标、指标方向以及权重见表3。

(2)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

虽然耦合协调度可以准确地评价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相互作用的强度,但是在多个地域的空间比较研究中,很难准确地评价它们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所以在这里就要建立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其评价模型公式为:

 

(三)交通通畅能力不足。渝黔边界地区尚未形成高效便捷的路网体系,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骨干交通密度、等级较低,缺少以轨道交通为主的连接主城的便捷交通干线,与产业融合程度不够,进入产业园区“最后一公里”尚未打通,边界地区断头路较多,域内交通通达能力弱,对区域内人流、货流、资源流的支撑力不足。要想富,先修路,渝黔边界地区极为落后不便的交通状况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卡脖子环节。

(3)相对发展度模型

1)系统程序设计有待优化。实现教改课题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实现教改项目数据的全面采集和挖掘,但教改项目的数据很多是以文本、关键词等为代表的非结构化数据,虽然系统设计时已经完善了项目申报书格式内容,尽可能采集具有可分析、可统计的结构化数据,但是在试用中发现,在一些程序设计上,如教师的论文发表情况这个采集点,系统没有进行限定性的选择和引导,导致收集的相关数据格式不一,无法进行有效分析。

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及其建设内容的基础上,采用大数据技术检索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常用的具体指标,再结合指标数据的可获取性,建立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共包含5个建设维度(即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政治、生态文化以及生态社会文明),24个指标层。具体指标、类型以及权重见表5。另外,这一部分内容在笔者之前的论文中也曾详细探讨过*庄海燕.基于大数据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以生态文明示范区海南省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7,(4).

E=Y1/Y2

研究数据主要源于历年《海南省环境统计年报》和《海南省统计年鉴》,还有一些复杂指标数据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投资占GDP的比率、就业率等,由查询到的原始数据计算得来。限于指标数据的统计口径、增减变化以及2016年部分资源环境数据还未进行统计的原因,计算年份为2010~2015年。

可将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耦合协调发展阶段粗略地分为三大阶段:即拮抗阶段(0≤D<0.45),磨合阶段(0.45≤D<0.65)与协调阶段(0.65≤D≤1)。当然,根据地区发展的实际状况,在具体的实证分析中可进一步细化。根据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耦合协调发展的内涵,在理想条件下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应该是同步优化的,但在实际状况下二者却很难实现完全地同步优化,所以假设当0≤E≤0.8时,生态文明建设能力要滞后于可持续发展能力,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趋于较差状态。当0.8<E<1.2时,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处于同步优化的类型,彼此推动并且相互优化。当1.2≤E时,生态文明建设超前于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能力趋于优良状态,可持续发展则趋于较差状态。综上,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可以分为三大阶段九大类型(见表2)。

一项调研数据显示,在音频技术和用户需求的双重刺激下,2018年国内有声阅读的市场规模或将逼近45亿元。当当网CEO李国庆乐观地估计,未来3年内听书市场占纸书销售额将超20%。

 

2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协调发展的阶段与类型

  

耦合协调发展度相对发展度类型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发展阶段0≤D<0.450≤E≤0.8Ⅰ生态文明建设滞后于可持续发展,制约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能力趋于较差状态,系统退化0.8

(四)研究数据

(4)耦合协调发展阶段类型划分

二、海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一)指标体系构建

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对用户的权限分配,限定用户的某些行为,以避免故意的或非故意的某些破坏。然而,更多的安全措施必须由使用者自己来完成,比如:

经济发展指标体系中,因为我国整体已经进入经济新常态发展阶段,不考虑将经济增长放入指标体系中。人口压力指标体系中,人口负担系数代表的是无劳动能力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更能反映人口压力水平;万人拥有医生数量,医生越多代表高学历和高水平人才较多,且会带动人口身体素质的提升。社会支撑方面,万人拥有研究机构数比万人拥有学校数更能反映社会性基础设施水平的高低,因为这里除了科研院所之外,还包括具有科学研究能力的学校,更能代表科学教育水平的高低;城市排水管道密度是从滨海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角度出发而选择的;客房开房率则是从旅游产业角度考虑的,旅游业作为海南省的主导产业,客房开房率的大小则代表着旅游产业的兴衰。

 

3 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子目标层一级指标层二级指标层二级指标单位方向指标权重海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经济发展经济水平经济结构经济效益人均GDP元/人+0.0289人均第三产业产值元/人+0.0286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元/人+0.0285人均外贸进出口总额美元/人+0.0255经济密度万元/km2+0.0288第三产业占GDP比例%+0.0284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0.0283出口占GDP比例%+0.0255万元GDP固定资产投资额万元/万元-0.0278万元GDP财政收入万元/万元+0.0278人口发展人口压力人口素质人口密度人/km2-0.0283人口自然增长率%-0.0283人口负担系数%-0.0314文盲率%-0.0281人均受教育年限年+0.0292万人拥有医生数人/万人+0.0274社会支撑生活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0.028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纯收入元+0.0281城乡居民人均储蓄额元+0.0276万人拥有研究机构数个/万人+0.0297人均拥有道路面积m2+0.0307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册+0.0284城市排水管道密度km/km2+0.0273客房开房率%+0.0280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丰度资源环境响应环境控制人均耕地面积hm2/人+0.0277森林覆盖率%+0.0292人均地下水资源量m3/人+0.0281单位GDP能耗tce/万元-0.0309单位GDP水耗m3/万元-0.0291单位GDP废水排放量t/万元-0.0300单位工业产值工业固废产生量t/万元-0.0266单位工业产值工业废气排放量m3/万元-0.0315污水处理率%+0.029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0.0313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0.0272

(二)可持续发展能力测算与评价分析

1.结果测算

采用TOPSIS法对表3中的指标数据进行一系列换算,得出2010~2015年海南省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同理可以分别得出其子目标经济发展、人口发展、社会支撑、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能力指数(见表4),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4 2010~2015年海南省可持续发展及其四个维度指标发展能力指数

  

年份可持续发展能力经济发展人口发展社会支撑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20100.35270.24070.32710.23890.467920110.43290.28800.43230.50110.486920120.52240.35460.51890.57000.619820130.56550.52210.64530.55270.575620140.60010.59290.67150.63620.552820150.66100.77100.66080.63030.6077

  

1 2010~2015年海南省可持续发展及其四个维度指标发展能力变化趋势示意图

2.结果评价分析

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其四个维度指标发展水平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基本处于发展、中级和良好三个发展阶段。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这6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2010年处于发展阶段,2011~2013年处于中级阶段,2014年开始达到了稳定阶段的良好状态,2015年上升到最高(0.6610)。经济发展水平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2010~2012年的发展阶段,2013~2014年的中级阶段,2015年达到0.7710的最高水平,发展后劲较强,第三产业和外贸进出口带动作用显著。人口发展主要从人口压力和人口素质两个方面来衡量,自2014年达到0.6715的最高水平后,2015年稍有下降,受人口密度影响较大,主要由外来人口数量增大导致。社会支撑水平虽然发展起点较低,2010年仅为0.2389,到2014年提升至0.6362的良好水平,2015年变化不大,居民生活质量和研究机构数量带动作用显著。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主要从资源环境响应、自然资源丰度以及环境控制三个方面来衡量,其发展起点在这几个维度中是最高的,但发展速度最低且不是很稳定,在2012年达到0.6198的最高水平,问题主要出在工业三废的排放和处理上。2010年,可持续发展四个维度指标从小到大排序依次为:社会支撑能力、经济发展能力、人口发展能力、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能力;至2015年则变为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社会支撑、人口发展、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水平较2010年有较大提升。

三、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能力评价

(一)指标体系构建

虽然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能够有效评价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却很难评价两个系统的相对发展状况,所以就以相对发展度模型来求得两个系统的相对发展度系数,即公式:

 

5 生态文明建设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子目标层指标层指标单位方向指标权重生态文明建设能力综合水平生态环境文明生态经济文明生态政治文明生态文化文明生态社会文明污水处理率%+0.041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0.0452森林覆盖率%+0.0421人均耕地面积hm2/人+0.0400人均地下水储量m3/人+0.04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3/人+0.040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0.0409清洁能源消费量构成%+0.04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率%+0.040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0.0397单位GDP能耗tce/万元-0.0446人均GDP元/人+0.0417政府绿色采购比率%+0.0401科教文卫支出占地方一般预算支出比率%+0.0421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率%+0.0424环境管理投资占GDP比例%+0.0413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0.0435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占GDP比率%+0.0439教育支出占GDP比率%+0.0414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0.042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0.0423城镇化率%+0.0404科技进步贡献率%+0.0408就业率%+0.0409

(二)生态文明建设能力测算与评价分析

原吸法所用仪器:原子分光光度计AA 7000型,日本岛津公司;电化学法所用仪器:粮食重金属快速检测仪STD 9300型,厦门斯坦道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X射线法所用仪器:食品重金属检测仪EDX 3200 SPLUS型,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采用TOPSIS法对表5中的指标数据进行一系列换算,得出2010~2015年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能力,同理可以分别得出其子目标生态环境文明、生态经济文明、生态政治文明、生态文化文明、生态社会文明指数(见表6),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

2.结果评价分析

整体来看图2的分析结果,除生态文化文明外,其他指标均在0.2~0.7之间上下浮动,但是变化的幅度不是很大,生态文明建设能力与生态社会、生态环境文明的建设能力变化趋势较一致。生态文明建设能力在这近6年的发展中,只有在2010年时最低(0.3742),处于发展阶段的较差状态,之后的几年始终处于中级状态并上下波动,发展不是很稳定,2013年达到0.6026的最大值,2014年突降至0.5618, 2015又上升年至0.5810。生态经济文明发展水平2011年最高为0.61124,2015年下降到0.5001,自2011年以来一直处在0.5~0.7之间,近几年发展不是很稳定,主要受清洁能源消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率影响较大。只有生态文化文明建设近几年发展较为迅速,其变化幅度较大且呈上升趋势,从2010年的初始状态(0)上升到2015年的优秀状态(0.9228),由此可见,虽然海南省的文化教育水平基础水平较差,但却越来越重视文化教育的投入,对其投入量也逐年加大,实际表明其产出效果也逐渐显现出来。生态社会文明建设水平基本在中级状态的一般水平上下波动,发展较为不稳,2013年最高(0.5695),其中,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显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变化幅度较大,在2015年以前科技进步贡献率呈逐年递减的态势,2015年达到最大(3.17%),相反城镇化率和就业率两项指标逐年递增;生态政治文明水平在2014年以前基本处于中级阶段,2015年达到良好状态(0.6183)。生态环境文明水平在2013年达到了良好状态,除此之外的其他年份均处于中级阶段的一般状态。2015年,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个维度指标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生态文化、生态政治、生态社会、生态环境、生态经济文明。

但人们可能会为帕克太阳探测器担心,在火热的日冕区,它能经受住高温的考验吗?科学家说它能:帕克太阳探测器穿着一件厚达十多厘米的碳复合外衣,能够经受1400摄氏度的炽热高温。正是因为有着耐高温的独特本领,它才能够成为太阳系内一只敢于扑火的飞蛾!

 

6 2010~2015年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五个维度指标发展能力指数

  

年份生态文明综合水平生态经济文明生态文化文明生态社会文明生态政治文明生态环境文明20100.37420.27010.00000.48900.44020.401220110.55400.61120.45940.52550.54460.551420120.54930.51510.79940.54130.44970.556320130.60260.57470.82710.56950.51590.630120140.56180.60410.66390.43330.55830.579920150.58100.50010.92280.58120.61830.5630

  

2 2010~2015年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及其五个维度指标发展能力变化趋势示意图

四、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能力耦合协调评价与分析

(一)结果测算

为了更确切地表述海南省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能力之间的关系,需建立描述二者相互影响作用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模型中数据采用上述改进的熵权TOPSIS法测算出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能力指数。依据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发展度以及相对发展度模型,得出耦合协调发展度系数和相对发展度系数,以分析2010~2015年的海南省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时空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见表7)。

 

7 2010~2015年海南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评价

  

年份耦合协调度耦合协调发展度相对发展度所属类型20100.99560.60161.0610Ⅴ20110.92690.67631.2797Ⅸ20120.99690.73091.0515Ⅷ20130.99500.76231.0656Ⅷ20140.99460.76010.9362Ⅷ20150.97940.77990.8790Ⅷ

(二)结果评价与分析

2010~2015年,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基本处于磨合与协调两个阶段。其中只有2010年处于磨合阶段(Ⅴ1个类型),2011~2015年都处于协调阶段(Ⅸ和Ⅷ2个类型),没有处于拮抗阶段的。6年间,全省整体的耦合协调发展度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耦合协调状况持续优化,但在近三年内二者的相对发展度却有逐年递减的趋势,应引起足够重视。

五、结论与展望

(一)可持续发展

2010~2015年,海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2014年开始进入稳定阶段的良好状态,经济发展能力上升速度较快,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能力上升速度较慢且呈现不稳定态势。对2015年的可持续发展四个维度指标从小到大依次排序: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能力、社会支撑能力、人口发展能力、经济发展能力,且经济发展能力和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能力之间有较大的差距。如何协调二者关系成为海南整体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的问题,应在发展本地经济的同时注重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使二者达到协调发展的稳定状态,从而提升全省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根据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结果,再结合海南省中长期发展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最先需要调整的是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系统,其次是社会支撑系统和人口发展系统,最后是经济发展系统。海南作为国家环保部正式批准的生态省建设示范基地,环境状况在全国范围内堪称优良,各市县、乡镇企业和私人企业都应严格按照环境保护以及污染排放治理的标准执行,做好上级单位监督,鼓励平级部门相互监督以及人民群众举报监督,对于不按标准执行的单位和企业采取罚款以及限期整改制度。此外,海南省在资源环境方面的数据更新较慢,不能科学合理并及时地评价全省以及省内各地的综合环境状况,海南省应在此方面引起重视,以便于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资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以人为本的发展,为此应该把“人”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上,一是吸引高水平外来人口,带动提升本地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水平;二是鼓励本地人口走出去,特别是到北上广深这些高水平发达城市和地区交流学习;三是实施科教兴省战略,继续加强提升全岛全民的科学文化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海南省深入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外来人口的流入也是立岛之本,应加强外来旅游度假人口的管制并加强立法,既要让他们拥有良好的旅游体验又要避免其与本地人口的冲突。为保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可持续性,各项社会性基础设施和工程性基础设施均应根据旺季的最大人口容量布置和建设,满足各类人口需求,同时也可避免各类群体的矛盾和冲突。海南省经济水平近几年在国家政策倾斜和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较快发展,考虑到海南目前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自身状况,又为顺应国家倡导推行的经济发展新理念,应鼓励经济高质量、高内涵的科学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并合理地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五位一体”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真正地做到兼顾“发展”和“可持续”两个方面内容。

我们记忆的地图如同海星那样慢慢以过去为圆心,向我们的现在慢慢展开。过去与未来的关系是绘画的一个中心,也是一条用于凝视徐浡君(中国云南,1964年出生)作品的精确的轴,他的很多作品都是诞生于这种时间差中。这种时间差有时候像天象那样神秘,伴随着破坏性。而这种破坏性,即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这种破坏性,正是徐浡君的表现力所在。是他在路上的家,他跨越在国境线上的祖国。

基因突变是生物产生新基因的根本途径,是生物遗传变异的根本来源。优势个体发生基因突变往往是有害的,它们所携带的优势基因往往会突变成劣势基因,导致个体在遗传过程失去了竞争优势,从而被淘汰掉。相反,劣势个体发生基因突变带来的是利多害少,突变之后的个体适应度将会得到提高,使得个体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整个群体的进化也因此向着适应度增加的方向进行。

(二)生态文明建设

海南全省生态文明建设能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在这6年的发展进程中较为不稳。2015年,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个维度指标从小到大依次排序: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社会、生态政治、生态文化文明。生态文化文明发展较为快速且最后的发展水平很高,在今后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应考虑加强生态经济、环境以及生态社会方面的发展建设。

要利用海南省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方面应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绿色能源并加大对企业节能减排方面的监管,对生态环境较落后的地区可考虑建立生态教育基地;切实推行绿色、低碳、生态环保的交通以及建筑标准,打造低碳绿色的出行与居住方式。生态环境方面,需严格按照划定的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这四类主体功能区执行,建立科学合理功能区划分准则,划分的功能区域不应笼统且偏大,而要将其细化到自然村落乃至市县中的某个地块;科学调查、评估、划定并严守林业、海域生态保护红线等各种生态保护红线,红线以内严格保护,红线以外适度保护,同时也要强化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刚性约束;鼓励各企业单位和学校定期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和红树林、珊瑚礁、热带雨林、湿地等各类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科普活动,既有益于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又可激发公众的环保意识,从而为海南全省的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护蓝”“增绿”。生态社会方面,以切实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家庭收入为准则,鼓励创业,增加就业,对于在就业和创业方面的弱势群体应形成一定的帮扶机制。生态政治文明方面,既要有充足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和科教文卫上的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支出保障,又要有科学的行政管理制度和系统高效的法规规章体系。立法监督很重要,为此近几年海南全省以及各市县都相应地制定了山体、海域等各项规章制度;各地区在执行这些规章制度的同时,还应注意根据现状跟踪整改,建立生态环境保护长效与动态并存的保护机制;对于不得不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环境污染破坏以及农民的退耕还林、渔民的退渔还水(海),需建立及时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这种补偿不仅仅只是财政拨款,更重要的是在具体落实和执行上,用最节约的成本获得最高的生态效益。生态文化文明方面,切实推进海南文化复兴战略,努力挖掘从地区、城市、城镇到村落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海洋文化、外来文化等,避免全省各地千篇一律、遍地开花的局面,使文化资源与当地旅游资源相结合;在引进国内以及海外高层次高水平人才的同时,也要努力培养本土科技人才,建立并强化人才保障长效机制,保障科技人才及其子孙后代的长远发展,使外来人才进得来、留得下,同时也要使得本土人才不为解决生活刚需问题而从本省流失。

海南作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基地,坐拥全国少有的绿水青山,今后要在守住原有青山绿水、碧海蓝天的基础之上更上一层,领先世界水平,使之真正成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四季花园,为推进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经验,真正为全国其它省份及地区起到生态文明示范和带动作用。

(三)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协调发展

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耦合协调发展度具有动态的稳定性,只有2010~2011年发生较小的变化,到2012年以后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度基本趋于稳定,处于协调阶段,且生态文明建设同步于可持续发展,二者相得益彰,系统趋于优化,但也要防止生态文明建设滞后于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需做到各类资源的合理配置,对资源开发要投入补偿资金等补偿机制,实现良性生态循环,建立节约型、生态化的国民经济运行体系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秩序,这并不是要为了保护环境就忽视经济增长,而要更加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内涵,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运行空间,达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同时,生态文明的发展观和实现观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把现代经济在内的整个现代发展建立在节约资源、增强环境支撑能力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基础之上。海南自然资源丰富,现存有较多的森林资源、海洋资源、植物资源、南药资源以及能源资源,但也有很多自然资源因发展旅游和房地产而被过度开发。因此,开发要控制在合理限度之内,开发之前要做好做足环境影响评估和市场环境分析,避免资源不合理开发和浪费,开发之后要建立合理的生态资源补偿机制,而这样的补偿机制要最大限度地有益于开发资源本身。

因为现如今没有现成的用来衡量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耦合协调发展模型,本文借鉴的是物理学中的耦合概念,初步构建耦合协调度以及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评价海南全省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耦合协调发展状况,可能会有一些缺陷和不足的地方,为此评价模型需进一步修正、发展并完善。

 
庄海燕,高佃恭
《南海学刊》 2018年第01期
《南海学刊》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