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现状分析及对策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问题提出及相关文献综述

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问题将成为我国未来人口老龄化特别是高龄化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而我国长期照护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理论研究不深入、专项政策法规有限、服务项目未成体系、科技支撑力量不足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长期照护的发展。统计显示,2014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1%。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惟一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48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左右;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1],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支出将持续增长。

失能老人主要在农村,农村失能老人境况不容乐观。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分离社保制度,使农村老人特别是失能老人的境况更加混沌,农村失能老人得不到应有照护的情况更为严重。一方面,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地区以家庭为主的老年照护模式,随着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逐步解构,计划生育、子女减少、家庭变小,加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向城市转移,农村空心化现象突出,留在家乡农村的多为老弱病残,使得失能老人照护的提供者减少,农村失能老人照护的家庭提供模式条件正在逐渐消失;另一方面,现有的新型合作医疗、农村低保和五保户制度,对广大的失能老人产生的作用有限,农村关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严重缺失,社区、社会和政府给所有失能老人提供的照护远远不能满足失能老人对照护的需求。稀缺的照护资源使广大的农村失能老人处于非常糟糕的境况之中,他们或者在风烛残年中痛苦的度过自己的余生,或者经常被外出做工的子女关闭在家中孤独度日,或者与子女产生尖锐的矛盾冲突,有的遭到晚辈的嫌弃、歧视、抛弃、虐待,有的受尽了疾病的摧残和病痛折磨,有的产生了厌世情绪寻求自杀。由于家庭、敬老院、村委会三个主体都缺乏能力,致使农村失能老年人生存状况急剧恶化,引发比收入贫困还要悲惨的因“照料贫困”而早亡的危机。各地发生的诸多案例表明,农村老年人一旦失能,早亡就极有可能出现。早亡普遍出现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近10年自杀率较之前明显上升,湖北京山的失能老年人甚至将自杀视作常态[2]。我国农村自杀率高于城市3倍,农村老年人自杀率高于城市老年人5倍[2]。据调查,选择自杀死亡的老年人,尤其是7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其生前主要是失能者,他们丧失了自己吃饭、穿衣的基本能力且得不到家人最起码的生活照料。对于他们而言,死亡显然胜于痛苦地活着。随着农村老龄化速度的进一步加快,中国农村老年人自杀潮将会越来越严重。

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计划,农村失能老人既体现出发展中的问题,同时也是产业发展的机会。我国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工作已处在一个新的台阶,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拐点。建设过程中一些问题的出现必须引起我们的思考并亟需研究:老年人如何更方便得到连续性的照护?适合我国农村的老年长期照护体系如何构建?相应的政策和资源如何整合?整合机制如何建立?如何解决养、护、医、送等服务功能分离问题?如何提高现有养老服务体系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

选择图3右上角下载功能,可对文章或图片直接进行下载,选择图3最下方展开,进入四级目录,可对文章进行在线预览,如图5所示。

总览国内相关研究,已有较多关于失智老人照护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的主题侧重于失智老人的照护模式和养老服务困境(李明,李士雪,2014,2014)[3]、照护者的照顾负荷和生活质量,以及失智老人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等(王志稳等,2013;何国平等,2014;李晶等,2013;孙楚凡等,2012;王婧等,2014)[4]。 也有个别学者已经关注了失智老人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问题,提出了以家庭支持及上门服务组成的居家照护、社区日托服务的社区照护、集中式全托照护组成的养老机构照护和医疗机构照护为构架的照护体系。李筱、万博翔(2016)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提出以家庭微观支持系统为主导,社区照顾养老模式为基础,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政府购买服务,为失智老人构建良好社会舆论环境的社会支持体系[5]。这些研究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内容,也为本课题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但这些研究在系统性、可操作性、创新性方面均存在一定局限性。

为此,我们亟需针对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体系开展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本研究将通过文献研究、深入访谈了解影响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当前农村失能老人照护主要因素分析

(一)农村失能老人生活水平和身体状况都比较差,对照护的需求量巨大

农村失能老人的经济生活来源难于固定。其中基本固定的来源是享受国家政策所得的老年人生活补贴,全国各地标准不一,在50元到100元之间;另一部分是来自子女的赡养费部分,这一部分组成比较复杂,许多失能老人是以和子女在一起吃住获得赡养,子女基本不另外再给老人费用。每年各种节日家族晚辈们的捐赠也是其中一部分,但这部分来源的数量和次数没有保障,一般是次数不多,数量也不大;再有一种就是失能老人出租自己的承包土地获得的费用,这主要是无子女但有承包地的失能老人可能有的部分;最后一种就是农村五保户失能老人,有来自政府的生活补助[6];由于绝大多数失能老人之前都是以农耕劳动为主,几乎没有什么储蓄。总之,农村失能老人缺乏良好的经济基础,各种生活来源只能勉强维持生活,有病不能及时治疗,更不可能有更多费用拿出来购买失能照护。

由于缺乏专业人员的专业照护服务,使农村本来就有限的失能老人照护服务质量低下。无论是家庭式,还是社区式或是机构式,其照护实际上主要停留在一日三餐吃饭、洗衣和户外活动等的照料,距离全方位照护服务相差很远。由于缺乏主要照护,一些重度失能老人没有及时洗澡、睡觉翻身、护理按摩,导致老人身上生褥疮;由于没有医药治疗专业知识,不能很好帮助老年人打针、吊瓶、用药,导致药物效果不佳病情难于改善甚至不断恶化,在一些老人出现突发问题时,不知道紧急处理从而耽误紧急救治;由于没有卫生护理专业知识,一些需要康复的老人得不到合理及时的吃喝拉撒看护、疾病康复治疗、身体运动锻炼;由于没有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更多老人在长期疾病、丧偶、自卑、孤独、绝望中,得不到应有的心理排解、情绪疏导和精神慰藉[10];由于没有专业训练,许多照护提供人员不具有照护失能老人的职业精神,没有高尚的职业操守,久而久之极容易与失能老人产生矛盾发生冲突,从而严重影响照护的水平和质量。

(二)家庭照护不堪重负,人员短缺和经济压力下,其提供的照护是杯水车薪

[8]钟勇.新农村建设中“空心村”问题探讨[J].桂海论丛,2006(4):33-3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健全以扶老、助残、爱幼、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制度,建立家庭养老支持政策,提增家庭养老扶幼功能[16]。《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的供养、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人的特殊需要”[17]。中华民族千年以来崇尚家族伦理,传承孝道文化,提倡尊老爱老,居家照护在我国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和国情背景,符合我国民众家族家庭的道德心理和生活习惯,应该很好的继承和发扬这种可贵的居家照护模式。面对当前广大农村居家照护功能的衰微和减弱,国家和政府应该以介入的方式,尽快的使农村居家照护模式加以恢复、完善和提升。所谓国家政府介入方式,就是应该围绕居家照护模式,在舆论宣传上要有明确正面的导向,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大众认可的氛围,在文化上积淀传承美德发扬光大孝敬,在制度上设立底线规制,把照护失能父母作为子女赡养老人的重要义务。最重要的是在财力、物力和专业技术方面给予农村居家照护以支持,通过纳入精准扶贫计划,对经济收入低下、生活实在困难的失能老人家庭,给与照护补贴,实施失能求助,免费或低价提供一些必要的照护设备,免费对家庭照护提供者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让弱小的个体家庭摆脱单打独斗孤军奋战的照护窘境,让陷入衰竭的居家照护在国家和政府的阳光雨露下焕发精神,成为我国农村失能老人照护的主力军和常规力量,成为建设和谐农村社会的重要因素。

(三)碎片化的社会支持要素提供的照护微不足道,有限的照护资源使用率不高

三是公共照护资源碎片化问题特别严重。形式上由全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参与,实际上是碎片化蜻蜓点水,使失能老人照护问题始终没有真正落地,也看不到彻底解决的前景。从已经实施的政策层面来看,我国农村地区已经实现了养老保险全覆盖,也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设立了农村“五保户养老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高龄老人津贴补助”等,这无疑是农村进步的表现,在农村老人生活方面起到了“兜底”作用,但是这些政策的保障数额都非常低,报销额度受到许多限制,有的政策享受有排他性,对于所有失能老人照护的高要求来说是杯水车薪;从基层政府职能方面来看,各地农村社区村委会会根据自己能力大小和拥有的资源程度,为失能老人每月提供一定的经济补贴,每逢重大节日村委会派人走访失能老人进行节日慰问并送上一些米、油等生活必需品,但这些基层干部的看望对象不是对失能老人的全覆盖,往往只是少数点缀;从机构层面来看,有各级卫计委管理的卫生医疗机构和民政部门管理的各类社会福利机构,但这些机构还是因为有各种原因将大量失能老人挡在门外;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财政也划拨了不少资金用于老年人发展事业,但多为胡椒面式散布,没有很好解决突出问题。

一是农村社区照护资源严重短缺,无法提供照护服务。广大农村社区组织实际上就是指一个一个的行政村,由于发展水平整体偏低,特别是农村“空心化”状态导致的农村衰落景象,不健全的农村社区组织在为失能老人所提供的照护服务方面几乎是空白,一些农村社区形式上有养老服务站,但其主要还是为一般老人提供送餐、临时照看等有限的作用,加上没有照护所用的硬件设施,也没有专门的服务人员,所以,那些农村养老服务站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其既没有为失能老人提供照护的条件和功能,也没有得到老人们特别是失能老人们的认同。同样,农村社区的医疗资源也非常匮乏。农村社区确实零零星星设立了村卫生室,也还有私人开办的医疗诊所,其基本功能是为村民们提供简单的常见病诊疗服务,无论康复设备还是人员安排上,都无法为失能老人提供照护服务。

二是农村照护体制机构发育不全,照护资源利用率不高。在许多农村乡镇设立有针对性比较强的养老院、敬老院和老年公寓等机构,其基本具备了提供失能照护的条件和功能。养老院也叫敬老院,是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五保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为鳏、寡、孤、独人员提供吃、穿、烧、医、葬(儿童为教)等服务,所有费用均由国家、地方政府和农村集体共同提供,其发展到今天在许多乡镇叫敬老院,其服务功能也发展为可以为失能老人提供照护服务,属于“五保户”性质的失能老人,在里面基本可以得到较好的照护。但是,由于农村绝大多数失能老人并不具备“五保”条件,对于有照护功能和条件、而且免收费的养老院,广大的失能老人只能是“望院兴叹”了。另一种形式的叫老年公寓(有的地方也取名敬老院),有公办、民办和个体私人举办,其主要特征是收费经营。首先是入住费用很高,一般在2000-3000元一个月,有的还高达3000-4000元一个月,这对于比较贫困的农村失能老人及其家庭来说,是无法承受的巨大负担[2]。其次是这类老年公寓以盈利为目的,专业提供失能老人照护服务不是它们的主要功能。由于这些原因,无论是公办、民办和个体私人举办的老年公寓,其老年人入住率都不太高,许多床位常年无人入住。

和比较完善的城镇社会服务资源相比,农村的失能老人照护资源非常缺乏,仅有的少数资源使用率不高,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

实际上,各级政府财政持续投入巨额资金支持城乡新建老年人养护设施。据中国社会科学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团研究,截至2014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94110个,其中养老服务机构33043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8927个,互助型的养老设施40357个,总计各类养老床位高达577.8万张,但全国平均的住床率仅为55%,而床位占全国70%多的农村敬老院的空床率最高[2]。老年公寓资源的利用率很低。

(四)专业照护人员的严重不足和照护所需职业技术几乎空白,有限的照护处于低水平低质量状态

失能老人,尤其是完全失能老人对长期照料护理的专业和规范要求较高,而对失能老人照料护理的专业和规范要求对于农村大多数家庭来说是一个挑战。首先是提供照护的专业人员问题,这里讲的是照护的专业人员问题,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家庭完全不具备长期照料护理失能老人的专业技术和专业设施,即使一些家属愿意用城市的专业技术和专业设施照护老人,但也会因为成本高、低效果,使得子女们对于承担家庭失能老人长期照料护理力不从心,难以为继。所以农村家庭所提供照护的有限的人力,根本就不是有照护专业技术的人员,作为家庭子女或留守家乡的老人,他们不会也不可能为照护失能老人,花钱去城市卫生学校参加照护专业技术培训[9]。所以家庭式失能老人照护的专业照护人员实际上为零。社区老年人服务站和私人诊所没有提供失能老人照护服务的功能,自然也就不会安排或配备失能老人照护的专业技术人员,平时偶尔靠村委会干部帮助照顾,但这些村干部也没有专业技术或是专业性持久性比较差,仅仅凭借他们日常生活的经验,而照顾也往往是凭一时热情而为之。养老院等机构里的专业照护人员也严重不足,养老院里通过正规医学院或卫生学校培养出来的专业技术人员非常少,其绝大多数服务员多为周边农村临时招聘而来的学历和文化比较低的中青年女性。由于我国失能老人照护专业培训体制不完善,对招聘的照护人员的护理专业资格认证也难于落实。更麻烦的是招聘人员的流动性非常强,在机构对招聘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之后,她们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离职。失能老人的专业照护人才在一般的城市都是稀缺资源了,在广大农村、特别是中西部比较落后的偏远农村,还没有这种条件和环境,能够引入并留住失能老人的专业照护人才,这无疑是农村失能老人长期服务效率低下的硬伤。

而更糟糕的一方面是农村失能老人的身体状况和自理能力普遍比较差。首先是身体状况差,绝大多数失能老人患有多种疾病,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白内障、中风、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慢性支气管炎等各种慢性病,也有恶性肿瘤、严重心血管疾病、严重帕金森症、瘫痪、失聪失明等重大疾病[7],身患多种疾病是农村老人躯体失能的主要祸根,加上他们文化水平低、识记能力差、丧失配偶等因素的叠加,使他们在包括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上下楼梯等基本日常生活方面,以及扫地、日常购物、做饭、洗衣、洗澡、使用电话等家务方面,出现轻度、中度或重度的失能。而由于疾病和失能,是失能老人对生活和生命失去了信心,情绪低落、精神孤独、心里郁闷、直至绝望自杀现象和问题也很严重。所有这些,都需要为他们提供大量的日常照料、医疗服务、精神抚慰和临终关怀。

三、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体系整合构建的建议思考

根据以上调查结论,我们认为针对当前农村失能老人的照护,可以通过政策整合、资源整合、市场整合,提出符合我国农村养老服务需求的长期照护体系的构建及其机制,提高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服务质量和效能。

(一)国家政策大背景非常有利于解决我国农村失能老人照护问题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11]。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会议还指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并提出,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12]。党的十九大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无疑是为解决我国农村失能老人问题做好了顶层设计。

2016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建设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支持面向失能老年人的老年养护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设施建设。全面建立针对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的补贴制度。实施养老护理人员培训计划,加强专业化养老服务护理人员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完善与老龄化相适应的福利慈善体系。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加强老年人权益保护,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13]。为了应对我国养老和照护问题,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不少文件和规定,其中2016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求助供养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14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坚持托底供养、属地管理、城乡统筹、适度保障和社会参与等原则,以保证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14]。《“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国发[2017]13号)提出了发展老龄事业“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质量效益,着力保基本、兜底线、补短板、调结构,不断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促进资源合理优化配置,强化薄弱环节,加大投入力度,有效保障面向老年人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原则[15]。有关促进老年人事业发展的还有不少国家法律、国务院法规、各部委意见通知等,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关于印发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办发 [2017]13号)、《关于全面开放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办发 [2016]91号)、《关于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家居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办发 [2016]200号)、《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人社厅发 [2016]80号)、《关于加快在推进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的通知》(民发[2017]25号)以及《关于印发〈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全国老龄办发[2016]73号)等文件。

党和国家的政策和法律等方面都没有问题,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以及法律规范加以实施和落实。

(二)整合碎片化照护资源,建立强功能高效率的农村失能老人照护支撑体系

形式上由政府各部门和全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参与,实际上是碎片化蜻蜓点水的照护措施,使失能老人照护问题始终没有真正落地,而农村基层组织村委会,尽管有村委会组织法可保障其行使公共服务功能的合法性,但也因其只是空有“社区”之名,只是一个行政区划标识,并不构成一个行为主体,无法承担包括失能老人照护在内的众多责任。家庭、敬老院、村委会三个主体都缺乏能力,致使农村失能老年人生存状况急剧恶化,我们认为,农村的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公共照护资源是解决长期照护问题的最大希望,如何整合碎片化照护资源,建立强功能高效率的农村失能老人照护支撑体系,已经是迫在眉睫地摆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面前。

一是以地方政府(如县级政府)负总责,建立以托底为近期目标的乡村失能老人照护中心,作为公共服务纳入国家事业编制管理。取消之前由地方乡镇村委会举办的各类养老院和敬老院。在地方政府统筹规划安排下,由财政、民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医疗等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在汇聚之前各部门用于农村养老费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投入,另起炉灶,建立新的乡村失能老人照护中心;照护对象包括农村愿意接受基本照护的所有失能老人,既包括过去的“三无”、“五保”老人,也包括家庭贫困、个人收入微薄的失能老人;作为托底服务,照护中心能够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护理、康复、心理、卫生、起居、饮食等服务,所有发生的服务费用都由国家承担。其中,“三无”、“五保”老人的照护服务费由国家负担之外,其基本生活费也和过去一样由国家负担,其他老人的生活费则由其本人和家庭子女负担;照护中心管理人员和专业照护人员比照事业单位用人标准录用和管理;中心的所有相关硬件建设和专业设备,以基本满足照护需要的标准,由政府财政统一配备;将失能老人照护中心建设和有效运行纳入地方政府乡村振兴战略考核指标体系当中。

pH值作为衡量果醋饮品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采用PHS-25酸度计对不同时段的柠檬果醋进行测量,并做出比较。由图3可知,柠檬果醋的pH值在酿造不同阶段的样品中并未产生过大的变化,由最初的2.77下降到2.66,而后缓慢下降到2.63。表明其pH值的随储藏时间的推移而增大,酸性增强,表明柠檬果醋的口感逐渐变得醇厚起来。

[3]李明,李士雪.中国失能老年人口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发展策略[J].山东社会科学,2014(5):95-99.

(三)以介入方式恢复、完善、提升居家照护模式永续发挥不可取代的特殊作用

家庭照护还给农村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经济负担不仅仅包括被照护者的医疗、吃住等基本生活和护理等直接费用,还包括因为承担失能老人照护工作而不得不放弃的其他农业劳动收入,有的甚至因此失去在城市打工就业的机会。这作为照护失能老人的间接费用,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青壮年家庭成员来说,更为重要。最后是给提供照护成员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他们的身心健康也受影响。高强度长时期的照料护理,让提供照护的家族人员身心疲惫、筋疲力尽,进而严重影响提供照护的家族人员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由于失能老人的疾病、卫生、痛苦的现状,也使得长期和他们在一起的家族成员在精神上感到无望、沮丧、厌恶和痛苦,精神上的阴暗会使照护提供者失去耐心,进而会使照护提供者在照护过程中与失能老人直接发生矛盾和冲突,这无疑对照护提供者和失能老人双方都是一种精神折磨。

专家先看病理报告后看片,看了足足有十分钟,这才放下片子下结论对老婆说:他什么都没有。老婆愕然:他什么都没有?那他为什么咳嗽气喘?专家说:可能是气候变冷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吃什么过敏造成的。我插嘴说:不能吧?我以前从来没得过这种病呀?再说我最近也没吃什么呀?专家说:以前没得过的病,不代表你今后不得;以前吃某种食品不过敏,不代表你今后吃这种食品也不过敏。老婆问:医生,那得给他打点儿什么药?专家说:不用滴流,吃点儿口服药就行。说着,就开了两副药,一副是化痰止咳胶囊、一副是罗红霉素片。

(四)加快建立失能老人照护职业人才教育培训、资格认证、就业待遇、绩效评价体制机制,形成稳定的失能老人照护就业人才市场

《全国民政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0年)》提出了养老护理员的数量从2010年3万人发展到2020年的600万的目标[18],而实际上这个数量还是保守的,随着老龄化加快,按照国际标准,失能老人与照护人员之间的比例是2:1,即使是普通养老的比例也是3:1,因此,到2030年,我国养老护理员的数量应达到1000万以上不为过。这无论对我国的老年服务产业还是新增就业前景,都是非常可观的。因此,人才的培养就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由于护理人员的主要工作不是伺候老人度日,而是尽可能帮助老人维持甚至恢复部分自理能力。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必须要通过岗前培训、在岗再教育等获得并强化这种特殊技能。根据发达国家经验,长期从事失能老人照护工作的人员,必须先学好医药、护理、运动、心里咨询和社会工作等方面专业知识,然后通过考试获得专业证书,在通过一定时间的专业实训后,才能上岗。应该由政府认定有条件的高中等职业院校开设失能老人照护专业,采取高等中等职业院校在校培养,现有照护机构人员正规培训,家庭照护人员低成本学习的模式,推进我国失能老人照护职业人才的快速发展。同时通过产教融合、校企联合、学校与政府照护中心、社会照护机构等联合方式培养合格的照护职业人才。

在此基础上,按照政府购买、地方聘用、双向选择原则,形成稳定的失能老人照护就业人才市场。政府还应形成失能老人照护绩效评价体系,由第三方对农村居家照护、社会照护和政府照护的照护状况进行绩效评价,对失能老人进行认定,对照护人员技术资质进行认证,对各种照护模式中的照护专业条件、硬件设施和照护专业人才的作用进行绩效评价,政府凭借评价结果,不断规范、完善、提升农村失能老人照护水平和层次。同时提高照护专业人员的收入待遇,让专业照护人员在农村失能老人照护行业里留得住、安下心、尽好职,使农村失能老人照护岗位成为我国农村就业新型岗位,使农村失能老人照护成为新时代农村的新型产业,并不断吸引职业技术人才进入这一产业,选择这一岗位就业,进而逐步建立失能老人照护就业人才市场。

参考文献:

传统的纸质文档从收集、归档、检索都需要借助人力来完成,同时在使用和保存的过程中容易损坏。而电子文档的出现,对一些不易保存的档案资源提供了便利,将电子资源直接归档,节省了将电子文档转换成纸质档案的过程,也对一些声像、视频档案提供了原始保存的方法,减少了立卷归档和手工检索的过程。通过计算机系统检索可以提高检索效率,降低获取信息的时间成本,也节约了人力物力。

[1]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出数据http://www.cncaprc.gov.cn/contents/37/69715.html.

Numerical analysis on bearing behavior of box-shaped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member under pure torsion

[2]杨团.农村失能老年人照料贫困问题的解决路径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93433981/.

二是制定严格法规或制度,严格规范社会资源建设和运行的乡村失能老人照护公寓,以改善性为目标建立一大批收费合理、照护专业、服务优良的失能老人社会照护机构。从立法角度确立社会力量在农村举办失能老人照护服务机构各项规定,鼓励和倡导社会力量和资金参与到农村失能老人照护服务行业中来,政府银行、税务、工商等在政策上给予倾斜;所有养老院、敬老院、老人公寓等机构,都必须提供比政府失能老人照护中心标准更高的失能老人照护服务项目,让有条件的失能老人享受有偿优质的照护服务;社会照护机构在业务上接受政府照护中心的指导、培训和检查,聘用和政府照护中心一样的有资质的照护专业人员,同时,社会照护机构有承担上门服务的责任,为居家照护老人提供有偿失能照护服务;社会照护机构在政府指导下,以市场为主形式进行运营。

[4]王婧,王瑶,何国平.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护者负担及其应对策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8):2295-2298.

除花卉外,虎丘多年培育展示的扶桑摆花效果良好;腊梅、瑞香、凤仙、萱草、菖蒲、君子兰、朱顶红等花卉在园林中也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和美好的文化内涵;竹类虽不观花,但与花卉文化关系密切,做盆玩之用久矣。 建议可以将这些花木纳入传统花卉之列(表4)。

[5]李筱,万博翔.失智老人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研究——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J].理论论观察,2016(4):77-78

(4)解决。检验人员每月都要进行检验工作总结,归纳已经完成工作情况以及未完成的工作,总结每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实现整体工作质量目标落实[3] 。

[6]张筱珉,农村失能老人养老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研究http://www.doc88.com/p-9025669984429.html.

[7]石小盼,辽宁省农村养老机构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http://www.doc88.com/p-2178637276104.html.

深松耕、免耕和常规耕作方式能够明显增加夏玉米生育期内0~1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活性,土壤表现出“上富下贫”的现象。深松耕和免耕方式可以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黏粒含量,有利于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深松耕和免耕方式均能降低夏玉米生育期内土壤呼吸, 能够较好地改善土壤生态因子。

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一对夫妻只能生一胎,在农村最多可以生两胎,农村的家庭因此变小,人口也大大减少。在城镇化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为了追求财富、改善生活、过上好日子,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村有劳动能力的人群、特别是青壮年人群,作为农民工大军进城务工,他们长期离开农村家乡,远在城市打工生活,造成了农村人群越来越少,农村逐渐衰落,农村空心化现象非常普遍[8]。留在农村家庭里的几乎是老、弱、病、残,即所谓的386199(38指女性,61指儿童,99指老人)人群。这就必然对农村传统的社会照顾体系,尤其是在失能老人照护体系的提供照护的人群问题上,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人手不够,导致老人照护老人,患病轻的老人照护患病重的老人,轻度失能的老人照护重度失能的老人,或者是失能老人处于完全无人员照护状态。

[9]袁文静.农村失能老人照料问题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http://www.doc88.com/p-1106362941587.html.

哈尔滨分公司呼兰片区的利民加油站位于乡镇,在地理位置上没什么独特的优势,因为附近的农户比较少,最近也要15公里或者20公里的距离。这样的距离中间不乏有诸多社会加油站。“利民站根据每个月的销量、利润情况,再根据周边社会加油站让利情况,有时采取挂牌直降的措施。”利民加油站经理范好光说,但这样的优惠力度不会太大,一般每升在0.1元~0.5元之间。

[10]符柯.农村失能老人居家长期照护问题研究——以河南省n县为例http://www.doc88.com/p-5899639277773.html.

[1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3).

[12]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作重要讲话.http://www.gov.cn/xinwen/2017-12/29/content_5251611.htm.

加固的15座重点圩堤为保护耕地5万亩以上、保护县城或圩内有重要设施的重点圩堤。圩堤设计防洪标准为在湖盆区圩堤以防御相应湖口22.50m(吴淞)的洪水位,在五河尾闾区圩堤防御各河20年一遇的洪水位,穿堤建筑物设计洪水位按所在堤段设计洪水位加高0.5m,堤防等级为4级。主要建设内容为堤身加高加宽、堤身堤基防身处理、护坡护岸和建筑物加固工程等,批准概算总投资20.08亿元,国家共下达计划投资22.50亿元,其中国投资金15.90亿元,地方自筹6.60亿元,2004年已基本完成建设任务。

[13]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http://www.china.com.cn/lianghui/news/2016-03/17/content_38053101.htm.

[1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求助供养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14号)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2/17/conte nt_5042525.htm.

[15]“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国发[2017]13号)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3/06/content_5 173930.htm.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lh/2016-03/17/c_1118366 322.htm.

[17]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http://www.qhhy.gov.cn/index.php?c=show&id=136&s=news.

反思:铁作为一种变价金属,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因为铁在强氧化性的酸如硝酸或浓硫酸中,生成三价的铁盐,而过量的铁又能和三价的铁盐溶液继续反应生成亚铁盐。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待15个不同品种的蔬菜移栽后20 d,取各处理展开的叶片测定各项生理指标。参考植物生理生化试验指导上的方法[5],分别测定可溶性糖(蒽酮比色法)、可溶性蛋白(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叶绿素含量(SPAD-520Plus)、青菜地上及地下部鲜重。

[18]民政部关于印发《全国民政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 2020年)》的通知(民函〔2011〕265号)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2_12/11/20046154_0.shtml.

 
勒系琳,汤新发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