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研究——基于核密度曲线的实证分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中国统计年鉴》的历史数据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43.4元增加到2014年的29 381.0元,增长了86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3.6元增加到2014年的9 892.0元,增长了74倍。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值粗略计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1978年的2.57扩大到2014年的2.97,扩大了1.16倍。有学者(陈宗胜、周云波,2002;张宏彦等,2013)指出,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基尼系数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1][2]

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发展对资源配置和收入调节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可以在融通资金的同时很好地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金融发展能否缩小收入差距?这是近年来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20世纪90年代,Greenwood and Jovanovic最早提出金融发展与收入不平等之间存在倒U关系;即金融发展早期,穷人进入金融市场存在门槛,金融发展加剧了收入的不平等;随着金融发展的逐步深化,金融市场进入门槛降低,一部分穷人进入金融市场,收入不平等逐步缩小[3]

所有手术都是由同一位手术医师实施,在表麻下行3.2 mm透明角膜缘切口,植入的人工晶状体是U.S. IOL(美国Lexington公司)或者是CT ASPHINA 603P(法国Carl Zeiss Meditec公司),角膜基质水化密封切口。无术中或术后并发症。术后眼局部给予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和1%醋酸波尼松龙滴眼液4次/d,持续1周后,醋酸波尼松龙滴眼液每周递减1次,1个月后停止用药。

自Greenwood and Jovanovic开创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研究领域的先河以来,学术界对于该话题的关注持续不断。Matsuyam(2002)通过对资本市场与信贷市场的“涓流效应”( Trickle-Down Effects)的分析,得出了同C-J模型一致的结论[4]。当然也有学者(Honohan and Yoder,2010)认为,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存在一种单向关系,即金融发展要么扩大了收入差距,金融发展

要么缩小了收入差距[5]。同国外学者的研究不同,国内学者主要关注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章奇等(2004)首次以银行信贷占GDP比重衡量金融发展,并实证分析了其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显著地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6]。姚耀军(2005)认为,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则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7]。目前,国内外关于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关系的研究主要形成了四种观点: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存在“倒U型”关系(沈坤荣、方文全,2005;Kim Dong,Lin Shu,2011)[8][9];金融发展缩小了收入差距(苏基溶、廖进中,2009;李志军、奚君羊,2012)[10][11];金融发展扩大了收入差距(张立军、湛泳,2006;余玲铮、魏下海,2012)[12][13];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的关系不确定(夏龙,2015;刘彩珍、陈龙义,2016;于平、盖凯程,2017)[14][15][16]

358例报告中ADR/ADE累及器官最多的为全身(195频次,占28.97%),其次为呼吸系统、皮肤和附件系统。见表3。

纵观国内外研究,现有文献大多基于某种特定的计量模型来考察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忽略了数据本身存在的关联关系。此外,当前研究并未充分考虑地区间金融发展的不均衡性和空间相关性。王红云等(2015)[17]指出,我国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存在地区差异,金融资源在各省区的分布并不均衡,从而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也不一致。基于此,本文运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考虑地区金融发展不平衡的因素,从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性出发,通过核密度曲线深入解析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演进规律,以期补充该领域当前研究的不足与缺陷。需要说明的是,非参数方法是一种“探索性”方法,无需事先预设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描述二者之间真实的回归关系。

二、指标评价与城乡收入差距分析

()金融发展评价指标

有关金融发展的衡量,现有文献主要从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效率展开(武小龙、刘祖云,2014;赵昕等,2016)[18][19]。本文中金融发展规模以金融业增加值与地区GDP的比值来衡量;根据国家统计局给出的定义,金融业增加值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从事金融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任明珠(2015)[20]认为,金融业增加值比较综合地反映了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整体形势,优于麦氏指标(M2/GDP)和戈式指标(FIR)。此外,金融发展效率以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与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的比值来衡量,这是因为当前我国金融市场仍是银行业占据主导地位,银行存贷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效率。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真正贯彻和落实执政为民的思想,县级党政机关需要认识到环境执法监测工作的必要性,针对当前主要问题提出对策,以期为建设碧水青山作出贡献。

()城乡收入差距评价指标

目前,关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主要有三种:基尼系数(陈昌兵,2007)[21];泰尔指数(王少平、欧阳志刚,2007;孙永强、万玉琳,2011)[22][23];城乡居民收入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黄志淋、赖小琼,2011)[24]。本文考虑数据的可得性、连续性和可比性,选择城乡居民收入比衡量城乡收入差距。此外,为消除通货膨胀影响,提高计算结果的精确度,在测算城乡收入比时,以2000年为基期,分别以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进行平减处理。

()城乡收入差距分析

《中国统计年鉴》关于居民收入的定义是,居民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获得的所有的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鉴于此,笔者认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仅体现在总收入差距,还体现在各分项收入差距,即工资性收入差距、经营性收入差距、财产性收入差距和转移性收入差距。表1和表2为本文测算的我国31个省份2000—2014年城乡收入差距的总收入差距和各分项收入差距。限于篇幅,表中仅列示了部分年份的测算结果。

 

1 2000—2014年我国31个省份城乡收入差距

  

年份地区 2000200120032004200620072009201020122014北京2.24772.55822.66592.85252.90682.75352.81982.50612.46112.7424天津2.24732.28082.21992.23912.26642.23362.37542.31642.24821.8026河北2.28382.17852.43642.33772.73062.60832.76522.57752.55932.4168山西2.47912.87663.19773.04513.25033.16203.28823.35493.44742.9698内蒙古2.51642.58833.01822.97113.27953.13763.19573.36573.16052.9387辽宁2.27452.20392.44542.18262.55082.25982.75972.54672.52592.5745吉林2.37822.44012.74592.51292.88972.58682.72392.28742.34402.0506黑龙江2.28702.32762.42062.48042.50642.58852.63012.18422.04362.3056上海2.09392.23652.19492.34252.25232.21072.25652.20022.16182.2146江苏1.89152.03312.24102.16962.62912.61912.86712.56202.65302.4404浙江2.18142.13312.39122.20332.44152.30042.36732.28212.21092.1522安徽2.73632.92573.28333.07173.65103.43403.44763.33842.98832.9341福建2.30072.49142.75222.74502.99822.80883.25952.98402.95382.5935江西2.39012.22322.57152.56192.91892.56492.80042.65082.49022.4352山东2.44062.47322.58912.56232.98602.98883.04622.92262.90462.6201河南2.40012.29522.74182.67932.85262.60692.86032.64392.52832.3759湖北2.43522.60402.74582.77583.02392.96462.95682.86572.84952.6209湖南2.83033.04703.04093.07693.23083.14933.25152.99263.10513.0537广东2.67112.86343.15363.27823.31233.15333.49163.27503.05772.8085广西3.12923.43443.64393.73653.93633.59394.31633.76883.70363.4890海南2.45542.52142.83442.68982.95392.80963.07342.92572.88502.7833重庆3.31633.67923.82143.98874.07173.84983.93413.69833.62663.0352四川3.09642.76312.90412.81042.75322.80723.08803.00192.88882.5793贵州3.72753.76294.07303.97194.44374.30734.68474.34314.07313.8014云南4.27753.39514.09834.15894.41904.18784.16844.03553.96023.5784西藏5.58035.46864.29784.86963.57673.75333.75333.44972.94972.8740陕西3.54903.66503.88764.09594.19863.94394.21573.81593.88843.4257甘肃3.44113.35874.13694.07423.96253.91533.89263.75743.92183.7007青海3.46863.73253.70953.74983.82193.72183.79593.37873.68553.2803宁夏2.84892.71443.45273.17453.09583.21003.42603.07203.34443.2089新疆3.48863.96613.71113.46593.51393.52383.69603.48383.31983.2592

 

2 2000—2014年我国31个省份各分项收入差距占比

  

地区工资性收入差距占比经营性收入差距占比财产性收入差距占比转移性收入差距占比2000年2014年均值2000年2014年均值2000年2014年均值2000年2014年均值北京0.1350.2620.2400.0150.0940.0550.0380.0240.0370.8120.6200.667天津0.0830.2480.1310.0070.0670.0150.0720.0630.0440.8380.6220.811河北0.1210.2880.1720.0030.0510.0190.0710.3300.0830.8050.3310.726山西0.1330.2480.2200.0040.0790.0190.0730.4950.1220.7890.1780.638内蒙古0.2030.6450.5010.0040.0590.0210.0280.0810.0840.7650.2150.394辽宁0.1430.2950.2160.0060.0520.0200.0290.2240.0720.8220.4290.691吉林0.2280.4310.4290.0050.0220.0150.0210.2620.0990.7460.2860.457黑龙江0.2430.5120.4030.0040.0300.0160.0150.0970.0250.7390.3620.556上海0.0630.2660.2340.0310.1350.1580.0220.1020.0520.8840.4970.555江苏0.1290.3810.1740.0020.1060.0360.0870.1560.0870.7820.3570.702浙江0.1750.2540.1980.0090.1560.0480.0460.2140.1300.7710.3760.624安徽0.2240.2450.2120.0030.0550.0180.0990.6090.1660.6740.0920.604福建0.4010.2730.2800.0180.0670.0270.1500.4880.2480.4310.1720.444江西0.1560.2870.1850.0050.0340.0160.2230.5200.1750.6160.1590.624山东0.3410.3890.3050.0020.0720.0210.1030.2680.1270.5540.2710.548河南0.1860.4140.2090.0040.0710.0180.2600.3510.1410.5510.1640.632湖北0.2840.3850.2170.0020.0630.0140.2530.3590.2090.4610.1930.560湖南0.1810.2510.1870.0030.0690.0260.2480.4960.2530.5680.1840.534广东0.2970.6230.2780.0130.1730.0570.3200.1450.1420.3710.0590.522广西0.1660.2770.1830.0030.0390.0130.6250.5770.3760.2060.1070.428海南0.6970.4920.4220.0030.0750.0180.0590.1550.1720.2410.2780.389重庆0.1750.4600.2730.0140.0760.0240.4410.2620.2130.3700.2020.491四川0.1950.3890.2400.0080.0650.0230.1850.3370.1920.6110.2100.544贵州0.3010.2570.3020.0070.0590.0260.1610.5310.1480.5310.1540.524云南0.4310.3310.3570.0060.0330.0130.0900.4510.1530.4740.1850.477西藏0.8290.5520.7990.0000.0070.0060.0010.3460.0840.1690.0940.112陕西0.2050.4640.3120.0040.0740.0160.0770.1690.0850.7140.2920.588甘肃0.3640.5600.3830.0040.0420.0160.0340.2260.0950.5980.1720.506青海0.2010.5600.3820.0030.0420.0210.0220.2360.0510.7740.1610.546宁夏0.2040.4710.3200.0080.0750.0330.0130.1360.0830.7750.3180.565新疆0.4280.6890.6060.0010.0400.0100.0090.0420.0280.5620.2300.357

由表1可知,总体来看,2000—2014年我国31个省份城乡收入差距值处于2—5之间,除西藏外(西藏城乡收入差距2000年为5.58,2014年为2.87),样本期间各省城乡收入差距年最高值与最低值的波动幅度为15%—50%。进一步将我国31省划分为东、中、西以及东北四个区域,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东北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分区域来看,东部、东北地区城乡收入差距较小,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较大。

由表2可知,从均值来看,各省转移性收入差距占比最高,工资性收入差距次之。由此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转移性收入差距,其次为工资性收入差距,而经营性收入差距和财产性收入差距对总收入差距的影响较小。对比2000年和2014年的数据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转移性收入差距呈下降趋势,工资性收入差距、经营性收入差距和财产性收入差距呈上升趋势;其中,增幅较快的为经营性收入差距和财产性收入差距。

三、理论分析

从金融发展规模来看,金融发展规模曲线同城乡收入差距曲线类似,先左移后右移,主要以单峰形态演化,分布右侧有明显的“隆起”,表明我国金融发展规模在不断扩大,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从金融发展效率来看,金融发展效率曲线表现为明显的先左移后右移趋势,表明金融发展效率期初较低,2007年以后金融发展效率不断提升。

金融集聚理论认为,金融资源在城乡的空间配置是金融产业成长与发展,进而在一定地理空间形成地域密集系统的变化过程和结果。金融资源的城乡空间配置状态取决于金融集聚与扩散的程度和阶段。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金融集聚将经历四个阶段——初期、集聚、后期和扩散。

图1中,AB阶段为金融集聚的初期,经济以农业发展为主,不存在现代城市工业,二元经济特征不明显。金融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较小,无法形成储蓄和投资规模,资金在空间上的流动微弱,金融集聚缓慢,金融资源在城乡间的差距较小。

[3]Greenwood J.,Jovanovic B..financial development,growth,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5):1076-1107.

听陈清夫妇说,我生完孩子之后,昏睡了一天一夜。第二天中午醒来时,看着穿着消毒服的护士们抱着两个孩子来到床边时,我倚着床头,挣扎着坐了起来,看到孩子们可爱的样子,不禁泪流满面……

1.1.4 专家评议 2017年9~11月,邀请6位护理管理专家对量表进行2次内容效度测评,专家入选标准:工作年限20年及以上;从事护理管理工作10年及以上;目前仍在职工作;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对本研究感兴趣并愿意参加。专家基本信息见表1。

  

1 金融资源向城市集聚的运动轨迹

图2展示了城乡金融差异与居民收入差距的内在关系,居民收入差距与城乡金融差异的演变趋同,呈现“倒U型”演变趋势。

四、实证分析

()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我国31个省份2000—2014年金融发展规模与金融发展效率衡量当前金融发展程度,指标原始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金融年鉴》。城乡收入差距以城乡收入比衡量,指标原始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此外,为进一步探讨区域间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在考虑实证方法对样本数据的要求下,将前文所述的四个区域重新划分,东、西部省份不变,中部省份和东北三省合为一个整体,共九个省,统称为中部地区,鉴于我国中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地区相比较而言都较低,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二者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可归属为同一类型。

  

2 城乡金融差异和收入差异曲线

()非参数核密度估计

目前,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是研究不均衡分布的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核密度分布从数据本身出发,研究数据的分布特征,更能客观地反映事实(徐维祥等,2015)[26]。相比传统的参数估计方法,核密度估计无须预先设定函数的具体形式,避免了陷入先验论式的逻辑矛盾,对未知分布的估计有着更好的适应性(武鹏、周云波,2011)[27]。同时,通过核密度曲线的波峰形状和数量还能够判断我国金融发展、城乡收入差距的地区分布、表现形式和演变趋势,以及是否存在两极分化。

核密度估计的基本形式为:

 

(1)

式(1)中,n为要素总数,为要素属性均值,h为带宽,是一个较小的正数。核密度估计的结果对h的选择非常敏感,理论上,最佳带宽的选择应在核估计的偏差和方差间做一权衡,使积分均方误差(AMISE)达到最小。首先,本文选用通用性较强的Silverman方法确定最优带宽h。其次,核函数K的选取对核密度估计结果的影响较小,本文选择较常用的Gaussian核函数。最后,通过核密度曲线刻画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关联关系,见图3。

 
  

3 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核密度曲线

()核密度曲线解读

图3为全国、东部、中部、西部的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核密度曲线,全面客观地展示了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演进规律。

从城乡收入差距来看,以2007年为分界线,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核密度曲线先右移,然后左移,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即城乡收入差距不仅在全国范围内,而且在区域范围内都存在“倒U型”变化形式。从波峰高度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东部、中部波峰高度降低,全国、西部波峰高度升高,表明整体上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省际差异明显,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省际差异同样明显,而东部、中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省际差异较小。从波峰形态来看,城乡收入差距主要以单峰形态演化,分布右侧有轻微的“隆起”,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但这种趋势并不明显。

已有研究表明,金融发展通过门槛效应和外溢效应两个方面影响收入差距:金融发展早期,金融市场门槛效应显著,穷人极少进入金融市场,无法分享金融服务所带来的财富收入,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金融发展后期,金融集聚显现,金融服务多样化、大众化,穷人进入金融市场的门槛降低,穷人的财富开始逐步积累,金融发展外溢效应凸显,居民收入差距缩小。乔海曙、陈力(2009)[25]从金融集聚理论出发,结合中国二元经济特征,分析了金融资源城乡配置的差异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内在机理。

由上述分析可知,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均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一致,呈现“倒U型”变化规律。从主峰的高度和宽度来看,金融发展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曲线相近,金融发展效率主峰的高度较低,宽度更大,表明我国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金融发展规模上,金融发展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明显。此外,各区域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核密度曲线表现形式不同,说明我国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区域差异性。

五、结论与建议

[14]夏龙.收入差距的倒U型机制是内生的吗?[J].兰州财经大学学报,2015,(4):108-116.

其次,以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效率衡量我国当前金融发展水平,运用核密度曲线进一步探讨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关联关系。从核密度曲线来看,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演进趋同,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态势,即存在“倒U型”变化。其中,城乡收入差距受金融发展规模的影响显著,受金融发展效率的影响不显著。此外,从区域核密度曲线来看,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在区域间的曲线表现形式并不相同,说明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

[1]陈宗胜,周云波.再论改革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在大力推进金融发展进程时,避免一味追求金融规模的扩大而忽视金融效率的提升;当金融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时,金融效率的提升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至关重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同样需要深化金融改革。第二,随着财产性收入差距和经营性收入差距的逐年扩大,居民家庭掌握金融理财知识的重要性显现。Bernheim and Garrett(2003)研究发现,受过金融教育的居民储蓄水平高,能够积累更多的财富[28]。尹志超等(2014)研究表明,金融知识的增加会推动家庭参与股票市场,并增加在风险资产上的配置[29]。因此,在农村地区,积极传播和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农民金融理财的理念和技术水平,从而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第三,增加农村金融服务供给,大力开发农村金融资源,如培育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解决农村金融资源稀缺问题,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同时,防止农村金融资源流失,积极引导城市资金回流农村,使城乡资本良性互促、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式(9)为t阶段船舶贝内不能出现阻塞箱的约束,即后卸船集装箱压在先卸船集装箱之上,其中,dk(t)为集装箱k(t)的目的港,π(p)∈P表示箱位p上面的紧邻箱位。

展示空间照明设计主要是满足参展者观展的亮度需求,为展场提供合理、舒适的参展环境,确保展品的清晰度和引导参展者进行合理角度的观赏;另外要保证整体电路安全环保,根据不同展品确定不同的照明设计,预防展品的光线损坏及对观众视觉疲劳;同时采用多种照明方式,烘托展场氛围,营造多样的艺术气氛。

[2]张宏彦,何清,余倩.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1):83-88.

BC阶段为金融集聚阶段,曲线由B点陡升至C点。经济由传统农业经济开始向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转变,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规模扩大,出现“城市中心——农村边缘”的空间结构,二元经济特征显现且不断强化,金融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同时,储蓄和投资规模扩大,资金在空间上的流动加快,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城市资本积累和技术水平明显高于农村,使得资金和金融机构迅速向城市集聚,城市中心金融集聚明显,农村边缘金融业衰落,城乡金融资源差距迅速扩大,进一步带来城乡经济增长的差异。CD阶段为金融集聚后期,曲线由陡升转为折状。经济以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涌现,越来越多的资本投入到扩大再生产,交通实现网络化,城市聚集区增多。二元经济结构开始转变,城乡居民储蓄和投资已成规模,金融向中心城市的集聚开始减速上升,在资本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下,金融集聚程度达到最大,金融资源开始向农村扩散,金融资源的城乡差距缩小,中心城市向周边农村的经济增长辐射效应开始显现,城乡收入差距开始缩小。DE阶段为金融扩散阶段,城乡之间的经济水平、居民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差异逐渐缩小,二元经济转向一元经济,金融资源实现空间自由流动,金融系统有序、健康地发展,周边农村居民和企业开始享受金融带来的财富收益和便捷服务,同时,在扩散效益的作用下,区域城乡差异缩小。

[4]Matsuyama,Kiminori.The rise of mass consumption societie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2,11(10):35-107.

[5]Honohan,Patrick and Yoder,Sean.Financial transactions tax:panacea,threat,or damp squib?[C].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the World Bank,2010,No.5230.

[6]章奇,刘明兴,陶然.中国的金融中介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J].中国金融学,2004,(1):71-99.

HMGB1及MMP-9在非小细胞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 ……………… 李秋泽,等(4):487

[7]姚耀军.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经验分析[J].财经研究,2005,(2):49-59.

11月16日,腾讯推出“哈皮”App,成为继yoo视频之后本月内推出的第二款短视频产品,也是腾讯第六款短视频App。腾讯对短视频的重视已不言而喻,但在布局过程中,腾讯不得不面对另一个同样对该市场有着较大野心的对手——今日头条。

[8]沈坤荣,方文全.中国收入差距与金融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C].第五届中国第五界经济学会会议论文,2005.

[9]Kim Dong H.,Lin Shu C..Nonlinearity in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income inequality nexus[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11,39(3):310-325.

[10]苏基溶,廖进中.中国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贫困关系的经验分析[J].财经科学,2009,(12):10-16.

还须注意收集与CPP病因有关的病史,如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等相关症状;对所有确诊为CPP的患儿应排除肿瘤,需作头颅鞍区的MRI检查。

(16)厂址位于港口或工业区内,应表示出港口和工业区与电厂有关部门的规划,即与电厂相邻的企业、道路及管网规划;

[11]李志军,奚君羊.中国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的倒U关系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2,(9):12-18.

[12]张立军,湛泳.金融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三大效应分析及其检验[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12):73-81.

[13]余玲铮,魏下海.金融发展加剧了中国收入不平等吗?——基于门槛回归模型的证据[J].财经研究,2012,(2):105-114.

本文首先测算了我国31个省份2000—2014年的城乡收入差距,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逐年扩大,其中:转移性收入差距占比最高,工资性收入差距次之,财产性收入差距和经营性收入差距对总收入差距的影响较小。随着时间的推移,转移性收入差距逐年递减,经营性收入差距和财产性收入差距逐年递增。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小,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大。

[15]刘彩珍,程龙义.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门槛效应研究[J].兰州财经大学学报,2016,(6):70-78.

1.5.2 土壤酶活性测定土壤酶活性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测定[20]。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采用容量法测定,土壤脲酶活性采用靛酚蓝比色法测定,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采用磷酸苯二钠比色法测定,土壤蔗糖酶测定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

[16]于平,盖凯程.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门槛效应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7,(9):119-125.

[17]王红云,吕志鹏,赵彦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分配作用的地区异质性和相关性分析[J].现代财经,2015,(5):90-102.

[18]武小龙,刘祖云.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02-2011年省级Panel Data 的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4,(1):46-54.

[19]赵昕,吴曼华,王涛.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动态关系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6,(14):122-125.

[20]任明珠.金融发展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5,(4):86-89.

[21]陈昌兵.各地区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计算及其非参数计量模型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1):133-142.

社区矫正是矫正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心理、行为恶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如果说行为恶习通过日常监管予以规范,那么犯罪心理就必须通过专业性更强的心理矫治予以干预。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工作以犯罪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基础学科和相关理论为依据,通过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心理测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等,矫正其犯罪心理,消除其心理障碍,改善其认知方式,旨在提高社区矫正教育监管质量。它是社区矫正通过风险评估有效预防管控重新犯罪发生的前置手段,是社区矫正发挥教育人、矫治人职能作用的新兴助力,更是社区矫正落实“坚持以人为本、攻心治本,努力向社会回送守法公民”工作要求的具体表现。

[22]王少平,欧阳志刚.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度量及其对经济增长的效应[J].经济研究,2007,(10):89-94.

[23]孙永强,万玉琳.金融发展、对外开放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J].金融研究,2011,(1):93-96.

[24]黄志淋,赖小琼.中国转型期通货膨胀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1):28-33.

[25]乔海曙,陈力.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倒U型”关系再检验——基于中国县域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7):68-76.

[26]徐维祥,舒季君,唐根年.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时空格局与动态演进[J].经济学动态,2015,(1):76-85.

[27]武鹏,周云波.行业收入差距细分与演进轨迹:1990-2008[J].改革,2011,(1):52-59.

[28]Bernheim B.D.,Garrett D.M..“The effects of financial education in the workplace:evidence from a survey of households”[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03,87(7):1487-1519.

[29]尹志超,宋全云,吴雨.金融知识,投资经验与家庭资产选择[J].经济研究,2014,(4):62-75.

 
于平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