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落实提升计划 办好首都特殊教育——北京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工作部署会综述

更新时间:2016-07-05

2018年4月2日是第11个“世界自闭症关注日”,这一天,北京市教委在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召开了北京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工作部署会。会议内容主要围绕北京市特殊教育的现状、北京市特殊教育区域经验和北京市特殊教育未来发展计划三个方面进行。

北京市特殊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北京市把发展特殊教育作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推进首都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以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为出发点,以推进融合教育为重点,聚焦实际获得,为残疾儿童提供高质量、更适宜的教育,取得了重要进展。

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宇辉整体介绍了北京特殊教育的现状,总结了北京市在《北京市中小学融合教育行动计划》(简称“一期计划”)的四年中取得的成绩。

特别是能够注重主题研修联系乡村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提高研修的实效性及针对性,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课例开发、网络协作备课等活动,把所学应用于实践,实现学用结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广大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 与会领导与中关村三小师生合影

一是严格落实“就近、优先”入学政策,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残疾学生义务教育入学率及就近入学率再创新高,融合教育比重进一步增大。在2016年,即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结束年,北京市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已经达到99%,就近入学率达到92.5%。对无法入校的重度及多重残疾儿童少年,采取送教上门的办法,解决入学困难。积极推动融合教育发展,保障更多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接受到更加平等的教育,为融入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目前,全市超过七成的普通中小学接收残疾儿童少年就读,近七成的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就读,融合教育已成为残疾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

为进一步办好特殊教育,北京市教委、发展改革委、卫生计生委、人力社保局、民政局、财政局、残联、政府教育督导室八部门联合印发《北京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简称“二期计划”)。这份文件是未来几年北京市特殊教育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对北京市特殊教育未来发展的规划。

随着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的过程教学模式在高职课程教学中逐步落实,现代高职教育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方法已与传统的评价方法不相适应,迫切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互联网+课程评价”的管理系统。本文对传统评价方法的弊端进行了详细分析,设计了现代高职课程教学评价方案,制定了符合终身职业发展的科学、易于实施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互联网+课程学习评价”的管理系统确保评价高效,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能力本位的“互联网+课程学习评价”模式可以在教育相关行业推广运用。

三是强化“服务、支持”,为残疾学生所需教育资源提供切实保障。北京市教委与相关部门加强合作,积极推进个别化教育方案,全市7418名残疾儿童少年享有“一人一案”的教育支持计划。有机整合康复、医学专业力量进校园,一年来共有1347名残疾学生接受专业的康复服务。普通学校为324名中重度残疾学生配备了助教和支持教师,增强了学习的有效性。为3330名残疾学生提供专业资源教室辅导服务,为2516名在特教学校就读的残疾学生提供双学籍融合活动,2017年投入8000万元专项经费,保障特教学校和普通学校融合环境与专业资源。这些举措使残疾学生教育逐步从机会公平向实际公平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四是完善“多元、立体”的服务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北京市不断加强专业支持体系建设,目前,建成市级示范性资源教室300余个、学区融合教育资源中心38个、示范性自闭症儿童教育基地9个,重点加强15个区级特教中心和1个市特教中心建设。研制出台各类特殊教育专业市级指导意见或规范性标准,各级专业支持力量得到有机整合,自闭症教育教学研究、特殊教育课程及教学研究、融合教育发展评价等专题研究得到深化,教研体系上下贯通普特联合,特殊教育及融合教育的专业支持力度得到极大加强,残疾学生个性化的教育需求逐渐得到满足。

北京市的特殊教育取得一定的成绩,也获得了一些经验,但同时仍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特殊教育资源布局不合理,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标任务仍然艰巨,学前、高中阶段教育依然供给不足,自闭症等高发障碍类别儿童少年个别化教育支持有待深入,专业师资不足,水平亟待提升,课程、教研等工作亟需加强等。

通过对大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的研究,更好地探究大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的规律,为更好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服务,进一步促进幼儿同伴交往、幼儿社会化研究提供有益启示。

北京市特殊教育的区域经验

北京市各区在特殊教育工作方面都进行了丰富的探索和实践,海淀区和西城区作为代表分享了区域经验。

1.海淀区:整合资源塑体系,多措并举提质量

一是健全管理机制,完善特教体系。2002年,海淀区成立了特殊教育管理中心,对全区特殊教育开展统筹管理与业务指导;2016年8月,将聋校与培智学校进行合并,成立了一所综合性的特殊教育学校——北京市健翔学校;2016年11月,为顺应融合教育发展,推动更多轻中度学生走进普通学校,海淀区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海淀区特殊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负责区域融合教育的管理、指导与研究工作。海淀区由此构建了“一校一中心”的战略布局,形成了以特教中心为指导、融合教育学校为主体、特教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的办学格局。

冰面消失对海洋生态系统也将带来巨变。海洋浮游植物是所有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链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在此之前人们一直认为北冰洋海区的浮游植物只有在夏季冰面融化之后才会生长繁殖,而现在科学家们认识到,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海冰冰层变薄,原本不透光的冰层已经开始变得可以通过光线,这一变化造就了这里海水中浮游植物的生长,这会对北冰洋食物链上的高级海洋生物带来影响。

本期提升计划聚焦特殊儿童的实际获得,以“保障每一个残疾儿童少年能够在公平、包容的环境中接受适宜的教育”为总体目标,提出六个方面重点任务和20条主要措施,涉及优化资源布局、促进内涵发展、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文件集中释放六大红利。

三是构建体系科研引领,推进融合教育全面发展。第一,实体建设,完善融合教育支持体系。海淀区建设了“区特教中心-学区资源中心-学校资源教室”三级专业服务实体;建立自闭症教育康复训练基地,成立9个学前融合教育康复基地。第二,科研引领,突破融合教育的重难点问题。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带领区域内近30所学校参与国家级与市级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推动学校融合教育内涵式发展。第三,分层培训,储备融合教育专业人才。海淀区根据教师岗位特点,形成了“分类培训、分层要求”的培训模式。第四,个案指导,提供融合教育专业支持。海淀区建立了个案指导的工作体系,探索出“渐进式”融合教育模式,逐步实现特殊学生的完全融合;实施“双向融合,弹性安置”的方式,实现了特殊学生由特教学校向普通学校的成功转衔。第五,国际交流,打造海淀融合教育品牌。2015年7月,葡萄牙里斯本国际融合教育支持大会上,作为唯一参会的中国代表团,海淀区融合教育项目组作了大会主题发言;2017年7月,海淀区主办了以“融合·支持”为主题的融合教育国际研讨会。

四是加大直接惠及残疾学生的投入力度。扩大特殊教育学校、普通中小学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列支范围,扩支部分可为残疾学生购买专业助教、康复训练、生活保育、就业辅导等基本服务。对学前至高中阶段的残疾儿童少年在“三免两补”(免杂费、教科书费、住宿生住宿费,补生活费、交通费)的基础上增加伙食费、特殊学习用品费、校服费等。

2.西城区:共融、共享、共成长

西城区的融合教育一直秉承“一个都不能少”“一个孩子就是一所学校”的理念,着力打造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自学前至高中一体化、全程性、贯通培养为特点的融合教育工作思路。

注重整体架构,完善支持体系。西城区于2015年率先成立了以“融合教育中心”命名的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整合西城区特殊教育资源,将两所培智学校合并,形成了从学前到高中15年一贯制的贯通培养模式。建立专家评估引领团队,为融合教育教师提供智库支持;完善巡回指导团队,将融合教育“学带学骨”纳入到团队之中,加大巡回指导力度。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组建课程教研团队,设计研发实施专业课程,提升课程教学与课题研究品质。

二是全面开展学前三年基本教育康复服务。到2020年,学前三年基本教育康复服务覆盖全市所有3-6岁残疾儿童。文件要求多措并举扩大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康复学位,特教学校附设幼儿园或增加学前部,每个学区至少要有1-2所幼儿园拿出部分学位接收残疾儿童。

探索有效模式,促进师生成长。第一,丰富教育资源载体,提供精准有效服务。首先是建立学区资源中心和自闭症基地。自2017年起,西城区先后建立了4个资源中心和2个自闭症基地。其次是启动驻点支持服务。从2016年起,西城区连续两年从特教学校推选了6名优秀教师到10所小学和2所中学开展支持服务,形成了定点驻校和定向走校的支持模式。第二,课程设置凸显特色,保障学生实际获得。西城培智学校形成了“康复训练”和“综合课程”两大课程体系。第三,着力加强师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西城区采取三种方式开展师资培训,即对教师开展专业化培训;为融合教育学校提供服务性培训;尝试开展支持教师沉浸式带教培训模式。

北京市特殊教育发展规划

二是拓宽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学习通道,满足残疾学生日益增加的教育需求。北京市多措并举,推进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向学前及高中阶段延伸。在幼儿园学位整体不足的情况下,鼓励和支持特教学校、普通幼儿园及学前教育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康复教育服务,积极引导和扩大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招收残疾学生,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教育,全市开展融合教育的幼儿园、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数量比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时期增长了40.3%。

1.“二期计划”释放六大红利

二是强化师资优化课程,提高特教学校办学质量。第一,搭建平台,建立专业特殊教育教师队伍。海淀区培养了近40名运动康复、语言康复、艺术治疗、书法治疗、行为干预等领域的专家型骨干教师。在教育部和北京市的支持下,两次承接全国自闭症教师专业技能研修班和北京市“影子”培训任务。第二,关注需求,发挥课程改革的引领作用。海淀区不断探索特殊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建立了以自闭症儿童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第三,全面覆盖,全方位开展送教上门。近5年来,有215人次接受送教上门教育服务,总计6400余次,行程近20万公里,形成了有基本制度保障、专业人员实施和专项经费支持的成熟工作体系。

现代农业是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来装备农业,用智能化来管理农业,创造一个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体系。其最终目标是建立发达、富庶的农业和创造良好的环境。其特征包括机械化、科学化、产业化、信息化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一是优先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就近入学。对符合入学条件的残疾儿童少年要按照就近就便原则,进行优先安置;在距离特教学校较远且到校就读困难的残疾学生集中区域,就近在普通中小学布点建设特教班就读。

其中,B1(nV×1),B2(nI×1)分别为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A为关联矩阵且具有0,1,-1元素。

由上图6可见,方法1其色谱图的分离程度不高,方法2色谱图的峰形较好,因此选择第二种方法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三是以“就近适宜”“安置入学”方式普及残疾学生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残疾学生高中阶段教育,对有能力就读的学生按照“就近适宜”的原则安置进入普通高中就读。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以支持性就业为导向的高中阶段教育。

探讨面积比较的方法时,教师对选取的两个长方形长、宽数据进行精心设计。学生用已有的观察法、重叠法都不方便比较,产生认知冲突。

五是提高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质量。建立“普通学校融合教育推行制度”,在行政与专业层面保障残疾学生在平等包容的环境中接受适宜的教育。特殊教育服务范围由“残疾学生”向“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逐步扩大。将特殊学生的多样化教育需求纳入到普通教育教研机构的教学指导和专业支持中。

六是在城市副中心建立现代化市级特殊教育中心。在通州区规划建成一所服务全市的集教育教学、医疗康复、人才培养、科创研发和国际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水平现代化特殊教育中心,通过高端引领整体提升特殊教育公共服务品质。

2.“二期计划”的落实保障

刘宇辉主任就如何落实“二期计划”提出四点要求。

一是提高认识,准确把握特殊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大力推进特殊教育,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特殊教育新要求的重要举措,是首都文明形象的重要体现,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保证。

二是履职尽责,切实落实办好特殊教育的政府责任。其一,加强组织领导。要依法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把特殊教育发展列入各区工作议事日程和相关部门年度任务,长抓常议。其二,坚持优先发展。各区及相关部门要将特殊教育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特教特办,创造条件给予残疾儿童少年特别关爱、特别扶助和优先保障。要充分利用好市级各项政策,对接、配套规划区域特殊教育发展,对涉及的人、财、物、环境建设等要优先保障,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保障特殊教育关键要素的配备。其三,加大统筹力度。在持续增加财政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特殊教育纳入市级优质教育资源统筹机制,在人才引进、队伍建设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完善顶层设计,修订制定特教学校办学条件标准、残疾学生幼儿专业服务标准、融合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标准、制定残疾学生招生考试办法,完善特殊教育督导评估质量检测标准,促进特殊教育区域间均衡发展。其四,加强督导检查。要将提升计划落实情况纳入教育督导重点任务,适时开展专项督导,推动各项任务落实。

三是抓住关键,进一步提升特殊教育保障水平。其一,保障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性经费投入。2017年,市级层面将特殊教育纳入市级优质教育资源统筹机制,推动建立了特殊教育学校发展联盟、投入引导资金建设了示范性自闭症教育康复基地、示范性学区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等,后续各区要配套资金将项目运行好,真正发挥效益。其二,保障特殊教育基础建设。各区政府要整体规划融合教育专业服务网络,不仅要建有达标的特教学校,还要按标准为开展融合教育的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无障碍环境改造,为学区融合教育资源中心配备专业教室和设施设备。其三,保障配足配齐各类专业教师。各区拿出编制、非京生源毕业生引进指标等倾斜支持特教教师队伍建设,为教研机构足额配备专职特殊教育教研员,依据学生需求为特教学校和融合学校配足配齐特教教师、随班就读教师、资源教师、巡回指导教师、送教上门教师,逐步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配备语言治疗、物理治疗、行为矫正和心理辅导等专业教师。其四,保障特殊教育质量有效提升。各区教委要统筹课程、教材、教研、招生、考试等各部门,将特殊学生的需求纳入到普通教育机构教学指导和专业支持中去。根据学生需求,做好课程与教学调整,科学制定、高标准落实“一人一案”,开展融合教育的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建立融合教育推行委员会制度,校长是第一责任人。

■ 北京市西城培智中心学校学生学习面点制作

四是创新机制,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办好特殊教育。特殊教育事业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事业,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其一,建立多元化服务供给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特殊教育机构,向残疾学生提供专业服务。其二,加大医疗科研专业支持力度。逐步加强与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康复机构、教育机构的合作,通过共建实验室、研究中心等方式深化相关研究,探索预防、筛查、早期干预、康复、教育等方法。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引进和研发适用融合教育的辅助技术。其三,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特教发展的良好局面。广泛宣传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重要意义,宣传优秀残疾学生典型事迹,争取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加强残疾儿童少年家长在学校教育、教学辅导、康复服务、学段转衔等环节的参与程度,扩大对家长群体的专业支持与服务,逐步建立家长志愿者服务机制。

“二期计划”是对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办好特殊教育”的贯彻落实,是未来几年北京市特殊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发展规划,为北京市特殊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李刚刚
《北京教育(普教版)》2018年第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