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高校小提琴教学现状与改革策略研究

更新时间:2016-07-05

高校小提琴教学是器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高校小提琴教学中存在着一定问题,如生源差异大、基础演奏能力不够、学生素质薄弱、课程设计不合理、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陈旧老化、兴趣针对性差以及学生音乐综合素质不足等因素制约了高校小提琴教学的科学开展且不能满足社会对音乐类人才的需要。本文针对高校小提琴教学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运用科学路径进行探索,以求在扭转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多元化教学、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等多个方面,探索高校小提琴教学的新模式和新思路。

高校小提琴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

(一)高校小提琴学生在生源素质方面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从生源来看,目前高校小提琴学生在生源素质方面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异。首先,学生的小提琴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各不相同。一部分学生基础比较扎实,从小学习小提琴,学习积极性高;而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其他乐器时候遇到困难,从而转学小提琴,基础薄弱,积极性不高;还有一部分学生只是为了应付高考在初中开始学习,学习积极性极差,只能演奏一首完整曲目,因此,学生基础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实现因材施教。学生的这种个体性差异,包括基础、积极性、乐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等,给高校小提琴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教师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教学。因此,高校的小提琴教学教师要有效地进行有针对性教学,重视学生的基础,因材施教,借助多媒体及网络,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高校小提琴教学模式老旧

我国目前的高校小提琴教学模式比较落后,只是按照教案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与学生的互动少。只注重对学生演奏技巧及演奏方式的训练,教学方法简单,仅仅是教师授课,学生聆听模式,这样千篇一律的老旧模式,抑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忽视了小提琴演奏的内涵,忽略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和对音乐的理解,忽视了音乐审美的培养。铃木教学法指出,我们的教育目标首先是将学生培养为一个健全的人,然后才是培养成一个掌握小提琴知识和技能的人。传统模式教育只注重演奏技巧的提高,却没有很好地表达情感,学生在演奏时仅仅注重技巧,而并未投入感情,使得演奏的作品失去了灵魂,让听众体会不到演奏中的情感,无法完整地诠释小提琴作品的灵魂,不能够很好地表现出作品的内涵。

总之,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关税制度的变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进口关税税率的大幅下降,由16%大幅下降到5%左右;其次,关税自主权丧失,表现在协定关税、外国领事参与外商办税的全过程、江海关夷征税权的丧失等多个方面。《中法黄埔条约》第六款规定 :“如将来改变则例,应与佛兰西会同议允后,方可酌改。”就是关税自主权丧失的最好说明。

(三)高校小提琴教材单一只重视演奏技术

高校小提琴教材大多沿用西方音乐学院教材,或者有的老师用小提琴考级书作为教材,殊不知考级书只是考卷,只拉考级书,没有根据学生需要进行选用和搭配根本达不到对应级别水平,而且会遗留很多技术问题,以后很难改正。因此,如何选择和应用教材是关键。传统的小提琴教材包括音阶、练习曲、奏鸣曲、协奏曲、技巧性音乐作品等,但课堂教学中必须要由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存在问题,来选择教材,每练一首曲目都相应地学会一些技术或者改掉以前毛病,这样才能达到学习目的。当前我国高校中的小提琴教材的选用还没有像高校声乐教学那样有统一的、编排科学的高校小提琴教材。教材的难度、合理性不能很好地把握,太难或者单一化学生就会有厌学情绪,很长时间不能练好,逐渐失去兴趣和练习动力。

重视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能够帮助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由于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个体化情况的了解来安排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对于小提琴的学习需求。实施教学时应注意保证既能完成教学计划,又能高效率地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

高校小提琴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重视非技术性因素在小提琴教学中的作用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具象美术、意象美术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抽象美术还是个弱项。这个弱项由弱变强的时候应该就是陶瓷美术面貎发生根本改变之日。我们期待这个春天早日到来。

1.审美因素

演奏者在演奏时对情感的细腻表达,使听众产生情感的共鸣,是音乐独特的魅力所在。大学期间是最佳审美教育时期,同时也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时期,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审美能力,能够给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因此,各高校应该提高小提琴教师对审美的重视,引导学生将情感融入到演奏中,对作曲家时代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等都有了解。力争达到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加强对小提琴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充分展现演奏作品的魅力,真正实现学生的高水平演奏与审美的完美结合。

2.教学元素多元化

非技术因素在小提琴演奏的中起着同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小提琴教学中,大多教师只注重技术方面的培养,音阶、琶音、练习曲、随想曲、无伴奏、外国乐曲等,忽视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学生兴趣的培养,学生主管能动性的调动,这就导致非技术性因素方面会存在一定的欠缺。教学质量的好坏与技术性和非技术性因素同样息息相关,高校小提琴教学应探究非技术性因素和技术性因素的关系,做到技术性与非技术性方面均巨大提升。

1.小提琴教学模式的多元化

3.提高高校小提琴教师的整体素质

在我国高校小提琴教学中,教师的不断学习进步提高并更新自身的知识和增进教学水平也至关重要,方式也很多,例如继续教育、听音乐会、做访问学者、参加国际会议、论坛等。所以,在高校小提琴的教学改革中,要注重教师队伍的不断提高,加强业务学习,通过不断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此外,还须增加对国际先进教学方法的学习,让他们了解世界最前沿的、最新的教学方法及小提琴演奏技能、学科教学体系。再者,及时地了解社会对小提琴人才技能的各种需求,针对社会的需求,培养具体特定技术的专业人才是提高教学技术的本质所在。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教师应了解各种各样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以及网络、视频等教学手段,设计并制订出最适合学生发展的、符合社会发展的教学方案,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小提琴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高校小提琴教学需要根据学生基础,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适合自身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比如将一人授课方式变成多人小组授课方式,课上进行擂台赛,分组比赛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进行多元化教学组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根据学生基础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大学生同样重要,有兴趣的小提琴作品,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然而,现在的很多高校只注重技术的考核,繁重的技术性练习曲目,忽视了在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性。通过学习,学生们的演奏技术进步了,而兴趣却止步不前。毫无兴趣地学习小提琴破坏了学习小提琴的初衷,降低了学习效率。高校小提琴教师在教材选择上要仔细斟酌每一次作业,选择学生有兴趣的、经典的技术性教材相互结合,兼顾兴趣和技术难度,全面分析学生综合素质之后,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设置课堂的重点难点,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使每一次的小提琴课都既成为一种美的享受,又能提高学生演奏水平,坚定学生学习的信心。

综合来看,建议在实际生产上选用化学杀虫剂防治茶棍蓟马时,5-8月可选用30%溴虫腈悬浮剂(20 g/667m2)静电喷雾器喷施,安全间隔期为7 d;其余时间段可选用5%联苯菊酯乳油(20 g/667m2)静电喷雾器喷施,安全间隔期为7 d。

采取启发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再创造,同时,采取开放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灌输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指导,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互动,更利于学生高效率地消化枯燥的小提琴基础技术,更好地完成和表达丰富的音乐内容,传递对音乐美的表达。

菊花是多年生的宿根花卉,株高在60~100cm之间,全株被毛。其茎直立,基部半木质化,有粗糙感。其叶呈卵形或披针形,边缘有深裂或粗大锯齿,根部呈楔形。菊花是头状花冠,直径为2.5~20cm,外轮舌状花有很多种类,花色多样,有白、黄、紫、红、灰、绿等色以及间色等品种,花期在8~12月之间,8~9月开花的为早菊,11月开花的为中菊,晚菊12月开花。其果瘦,种子一般不育。

2.兴趣的作用

一是明晰预算管理权责,强化主管部门主体责任。科学划分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等管理环节的权责,贯彻落实预算法关于各部门各单位是预算执行主体的规定,明晰主管部门预算执行的主体责任。主管部门全面负责本部门预算执行,制定本部门分管资金分配使用方案,对资金支出进度、绩效、安全和规范等负责。

高校小提琴的教学是综合性多元化教学,除了技术性要求外还涉及旋律、和声、节奏、发音、审美、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年代、不同文化、政治事件、战争等。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可以对小提琴左手技法进行分析、梳理、优化、提炼并合理组合,解决长期以来纷扰我们技巧提高慢的困惑。对教学内容进行编排,使教学内容精练、简化,这样可以使我们打破单一授课模式的束缚,开拓更加新颖的教学模式。

(三)小提琴教材的多元化

教材选择的科学、合理、有序,可以促进学生演奏水平提高,小提琴教学改革中,专业教材的多元化选择是其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撑。选择教材也应针对学生的基础,因材施教。通过小提琴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的实施,丰富了小提琴专业课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符合高校小提琴教学发展的需要。面对当今社会对多元化复合型音乐人才的需求,高校小提琴教师在教学上要不断创新,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高校小提琴教师应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摸索出新方法新模式,让小提琴学生早日走出枯燥的被动式练习,并通过专业课多元化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不断学习,努力为社会培养符合要求的复合型音乐人才,既兼顾基本功的掌握又能迅速把握演奏作品能力的教学内容。

综上所述,高校小提琴专业教学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小提琴教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寻找适合当代高校学生的教学模式,对小提琴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结合当前时代发展的要求,从传统的陈旧的教学理念中走出来,学会与时俱进,摒弃陈规,采用新的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因材施教,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小提琴理论技能和音乐素养,为培养更加专业、素质更加全面的小提琴演奏和教学人员而努力。

[ ]

[1]张 蒙.浅谈高师小提琴专业教学改革[J].艺术教育,2011(02).

[2]岳 军.高师音乐专业小提琴教学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艺术探索,2008(03).

[3]张金鑫.浅谈高校小提琴教学现状与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

[4]林晓明.浅谈小提琴演奏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教育现代化,2017(37).

尹达
《当代音乐》 2018年第05期
《当代音乐》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