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乌鲁木齐市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及障碍度分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人口、经济、资源是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区域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其是否能协调发展以及如何使之协调发展是关系到区域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和“两型社会”建设的基础也需要区域人口、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支撑。人口、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问题已经逐渐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关注。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思想,为区域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理论奠定了基础[1]。1991年Grossman等[2]提出了著名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作为以经济为核心的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系统性研究最为突出的理论成果,用以说明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这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指导。中国国内对该问题也极为重视,1994年提出了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具体内涵和具体发展方向[3,4]

国内在人口、经济和生态三者耦合协调关系方面的研究已取得初步进展,如王春萍等[5]对庆阳市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并针对研究区濒临失调衰退类环境类型的现状提出降低自然增长率、提高人口素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促进人口-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但对人口-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的障碍度研究却甚少。乌鲁木齐市近年来人口快速增长,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生态环境改善明显,分析三者关系变化趋势可以为乌鲁木齐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根据乌鲁木齐市人口、经济发展及自然环境条件,构建人口-经济-环境综合评价体系,利用乌鲁木齐市2005—2015年的相关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障碍度模型对三系统耦合协调程度和障碍度进行测算,分析乌鲁木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态势,诊断与识别经济快速发展下影响城市发展的特征性人口、经济与环境问题,以期为区域科学合理地处理人口、经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理论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乌鲁木齐则是核心区的核心。 地理坐标为东经 86°37′33″-88°58′24″,北纬 42°45′32″-44°08′00″,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区。2015年年末乌鲁木齐市常驻人口355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 680.00 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4 000元;建成区面积429.96 km2,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3%。

1.2 数据来源及指标体系建立

数据来源于乌鲁木齐市统计年鉴 (2005-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年鉴(2005-2016年)、乌鲁木齐市相关统计公报、乌鲁木齐市政府工作报告、环境质量公报等,部分指标数据来源于与指标相关的文献[5-18]以及资源环境和人口经济研究领域的文献资料等。

目前对人口-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分析尚无统一的指标体系。为了科学量化乌鲁木齐市人口、经济、环境发展水平,分析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初选了69项三级指标,运用频次分析法[13],初选指标层指标。再运用SPSS 20.0软件对各系统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根据KMO值大于0.6的条件筛选出适合因子分析的指标。依照数据的全面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获得性等原则[14],并结合乌鲁木齐市人口、经济、环境发展的实际情况[19-24]对指标进行第三次筛选和补充,最后确定了具有代表性、使用频率较高的19项指标,构建了乌鲁木齐市人口-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乌鲁木齐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及权重

  

目标层 准则层性质B1人口发展指标乌鲁木齐市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度B2经济发展指标B3生态环境保护指标指标层X1人口自然增长率//%X2非农产业人员比重//%X3城镇登记失业率//%X4第三产业人员比重//%X5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人/万人X6每千人拥有医生数//人/千人X7建成区人口密度//人/km2 X8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X9 人均 GDP//万元/人X10进出口总额//万美元/年X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年X12第二产业比重//%X13第三产业比重//%X14财政收入占GDP比重//%X1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人X16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X17工业废水排放量//m3/年X18城市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X19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指标权重0.073 1 0.305 7 0.073 6 0.099 6 0.204 9 0.068 5 0.174 7 0.107 0 0.161 1 0.172 5 0.177 9 0.063 4 0.190 3 0.127 9 0.149 3 0.211 4 0.244 1 0.154 2 0.241 0-+-+++- +++++++ ++-++

1.3 数据标准化处理

运用极差标准化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设Xi、Yj、和Zk分别为人口系统、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按照极差标准化方法处理后的数据,计算公式为:

 

Yj、Zk的原始数据遵照上述方法处理,其中j=1,2,…,7;k=1,2,…,5。

1.4 指标权重计算

熵权法是用客观信息量的大小来确定权重,该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评价指标权重计算的主观因素,评价结果更贴近实际,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25,26]。本研究运用此方法来计算各指标的权重。

1)计算第j个指标下第i项目的指标值比重Sij

 

式中,Xij为标准化处理后所有的各元素值。

在招标文件的编制方面,甲方要根据项目特点和功能需要进行编制,应包括项目建设的所有实质性要求和条件。基建部门还应做好招标文件内容的审查工作,一是避免出现倾向性、地方保护性条款等违反规定的;二是招标文件中的合同条款的拟定应参照住建部门发布的示范文本,条款应具体明确,避免签订合同时发生争议或纠纷;三是对招标图纸与工程量清单进行严格的控制与审查,尽可能减少遗漏项,避免施工过程中的变更和增项过多;四是对招标单位的资质进行审核,选择整体素质高、社会效益好、业内信誉好、施工团队强的施工方,避免工程的再次转包。

2)计算第j个指标的熵值ej

 

将 f(x)、g(y)和 h(z)的值分别代表人口系统、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的综合得分。通过3项值的对比分析,值大代表该系统发展相对较快;反之,发展缓慢。按照最终所求耦合协调度D的大小,在借鉴已有研究[28,30]的基础上,将区域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现状标准划分为3大类10亚类。并将每个亚类的发展协调类型根据其3大因素的比重,划分为人口滞后型、经济滞后型、环境滞后型和同步发展型,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见表2。

 

1.5 耦合协调度模型

计算乌鲁木齐市近11年各年经济-人口-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分析这11年变化情况,确定协调程度,计算步骤如下。

1)确定经济、人口、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函数分别为 f(x)、g(y)、h(z)[27,28]

 

式中,ai为权重;g(y)、h(z)的计算方法遵照上述公式。

在城市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评判的基础上引入障碍度模型[31],进一步对乌鲁木齐市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进行诊断。第i个指标对应的障碍度为:

 

因为本研究中n=3,所以得到三大系统的耦合度计算公式为:

1.2.2 磷酸改性聚乙烯醇溶液的制备 称取聚乙烯醇5g、自来水400g,加入玻璃反应釜搅拌加热到100℃,恒温反应至聚乙烯醇全部溶解于水中,反应溶液澄清具有一定的粘度,恒温30min,加入尿素1g,搅拌10min后加入磷酸10mL,反应至溶液透明,液体粘度降低。接着恒温搅拌1h,降温至90℃以下,出料制得磷酸改性聚乙烯醇。

 

耦合协调度模型为:

 

式中,D为耦合协调度,C为耦合度,T为经济-人口-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α、β、γ均为待定系数。本研究根据乌鲁木齐市近年经济发展速度、生态环境等实际情况及专家意见,将 f(x)、g(y)和 h(z)3 个待定系数 α、β、γ 拟定为 0.2、0.4、0.4。

西班牙的哈武戈(Jabugo)地区是伊比利亚黑猪的重要产地,那里环境清洁,水草丰美。以半野生状态生活在那里的伊比利亚黑猪,以林木的果实、牧草和谷物为食,待到橡树结果时,小黑猪便会食用大量的橡果。伊比利亚黑猪是非常优质的肉类食材,是闻名世界的伊比利亚火腿的原材料。

早在今年4月25日,WSET官方公布将会推出新的烈酒资格认证:WSET 第三级烈酒认证。此资格认证将于2019年8月1日起推出。这次调整最大的变化是:烈酒将彻底从葡萄酒认证中脱离而出,成为独立的认证体系;三级烈酒课程增加中国白酒内容。

1.6 耦合协调度评判标准

3)计算第j个指标的权重ωj

由图2可知,人口综合评价指数以2014年为界,整体呈现波动中先缓慢下降后快速上升的态势,综合得分由 2005年的 0.406 7上升至2015年的0.681 0,人口发展速度较快。人口素质的提高增加了城市的吸引力,优化了城市的产业结构,对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显著作用;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加势必会给城市的基础设施、交通、环境等方面带来巨大压力。

 

表2 经济-人口-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等级标准

  

协调大类协调发展区间过度调和区间失调衰退区间区间[0.90-1.00)[0.80-0.89)[0.70-0.79)[0.60-0.69)[0.50-0.59)[0.40-0.49)[0.30-0.39)[0.20-0.29)[0.10-0.19)[0.00-0.09)协调类型优质偶和协调良好耦合协调中级偶和协调初级耦合协调勉强耦合协调濒临耦合协调轻度失调衰退中度失调衰退严重失调衰退极度失调衰退

1.7 障碍度模型

2)借鉴廖重斌[29]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模型:

 

式中,Fi为因子贡献度,Fi=Wi×ωij,Ii=1-Xi;Ii为指标偏离度;Wi为第i个准则层指标权重;ωij为第i个准则层指标所属的第j个单项指标的权重;Xi为标准化值。

山精又叫食人魈,体型似猿,白脸红嘴,性格残暴。它们生活在云浮山北部的鬼愁涧一带,偶尔会来到人的村子,找寻它们的猎物。它们吃一切可以吃的东西,包括自己的同类,其中最喜欢吃的,便是人,尤其是小孩。

2 结果与分析

2.1 乌鲁木齐市人口-经济-生态环境耦合结果

利用公式 (1)~(11)以及各项指标的权重,在EXCEL 2010中建立3大系统综合评价函数模型以及人口经济生态耦合度、综合评价指数和耦合协调度的计算模型,根据该模型计算出乌鲁木齐市2005—2015年人口、经济、生态综合评价函数 f(x)、g(y)和 h(z),以及人口-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度(C)、综合评价指数(T)和耦合协调度(D)(表 3)。

2.2 乌鲁木齐市人口-经济-环境耦合结果分析

2.2.1 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时间序列分析 2005—2015年乌鲁木齐市人口-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度处于0.32左右,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缓慢增长态势(图1)。耦合协调类别由中度失调衰退类逐渐过渡到勉强耦合协调类;耦合协调类型由最初的经济滞后型发展为环境滞后型,最后发展到人口滞后型。2005—2006年耦合协调类型经济滞后,此段时间由于乌鲁木齐市地区生产总值较低、人口基数较大,可供利用的能源资源有限,导致经济发展处于被动状态。2007—2010年耦合协调类型为环境滞后型,这与乌鲁木齐市经济发展模式有关,以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在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势必会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从2011年开始为人口滞后型,这与乌鲁木齐市非农业人口比重不断增加、城镇化进程加快密切相关,虽然人口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城市劳动力,有利于集中化生产,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但却增加了乌鲁木齐市的人口规模,降低了人均资源拥有量,从而不利于人口的协调发展。

 

表3 乌鲁木齐市2005—2015年耦合协调度及其类型

  

年份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人口综合评价指数 f(x)0.406 7 0.334 5 0.268 5 0.305 9 0.342 4 0.328 1 0.300 9 0.294 1 0.320 9 0.386 8 0.681 0经济综合评价指数 g(y)0.182 8 0.190 3 0.281 0 0.302 1 0.249 1 0.386 0 0.554 8 0.693 7 0.700 4 0.719 0 0.740 3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 h(z)0.326 9 0.335 5 0.255 4 0.159 7 0.167 4 0.262 7 0.605 5 0.629 2 0.772 2 0.840 0 0.986 8耦合度(C)0.316 1 0.322 5 0.333 1 0.319 5 0.319 7 0.329 3 0.318 8 0.312 0 0.311 0 0.316 5 0.329 0综合评价指数(T)0.285 2 0.277 2 0.268 2 0.245 9 0.235 1 0.325 1 0.524 3 0.588 0 0.653 2 0.701 0 0.827 1耦合协调度(D)0.300 2 0.299 0 0.298 9 0.280 3 0.274 1 0.327 2 0.408 8 0.428 3 0.450 7 0.471 0 0.521 7耦合协调类别轻度失调衰退中度失调衰退中度失调衰退中度失调衰退中度失调衰退轻度失调衰退濒临耦合协调濒临耦合协调濒临耦合协调濒临耦合协调勉强耦合协调类型划分经济滞后型经济滞后型环境滞后型环境滞后型环境滞后型环境滞后型人口滞后型人口滞后型人口滞后型人口滞后型人口滞后型

  

图1 乌鲁木齐市2005—2015年三大系统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发展趋势

2.2.2 三大系统综合评价时间序列分析 乌鲁木齐市的人口、经济与环境综合发展评价指数从2005年的 0.285 2到 2015年的 0.827 1,总体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图2)。其中,经济、环境综合评价指数与综合评价指数的发展趋势基本相当,但人口综合评价指数在2010年后明显低于综合评价指数。

近年来,星光村农房、林地、湖泊、堰塘等乡村资源闲置现象逐渐凸显。乡村资源闲置的背后,反映了资源利用的低效和浪费,说明其价值未被有效激发出来,农民财产性收入水平低等问题。究其原因,包产到户后,农村的集体资产呈原子化发展状态,农民分散的闲置资源缺乏统筹管理,难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农民本身也缺乏组织化管理,难以与市场对接。星光村通过专合社这一平台,将整幢闲置房屋、宅基地、多余的房间等资源有效地统筹聚集起来,按照统一的标准对外出租,引导村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有效地盘活了乡村闲置资源。

由经济综合评价指数可以看出,乌鲁木齐的经济发展呈现指数式增长,说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三大产业的产值也在不断提升,各个产业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2007年之前三大系统中经济系统和人口、环境系统发展差异较大,人口和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均大于经济综合评价指数,但这种差异在逐步缩小。经济综合评价指数与综合评价指数发展趋势相近,这说明该时期经济发展有较好的人口和生态基础,但经济发展不是该时期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007年后,经济综合评价指数与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发展态势一致,但2013年之后,环境综合评价指数高于经济综合评价指数,说明乌鲁木齐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城市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呈现 “三波段”变化特征。2005—2008年缓慢下降,2008—2011年快速增长,2011—2015年缓慢增长。特别是2008年乌鲁木齐市环境综合评价指数达到了近10年的最低值,而后呈现大幅度上升趋势。自2010年始,乌鲁木齐坚持把治理大气污染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5年来累计投入400多亿元实施了126个重点大气污染治理项目,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截至2015年,乌鲁木齐的“蓝天目标”已基本达成,乌鲁木齐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5%以上。

  

图2 乌鲁木齐市2005—2015年综合评价指数

2.3 障碍度诊断结果

根据障碍度模型计算乌鲁木齐市指标的障碍度值,本研究只列出了每年障碍度值排序前3位的因子(表4)。由表4可知,2005—2015年障碍度排序前3位的指标均有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乌鲁木齐市的平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仅为73%,低于全新疆平均水平(82%),但2012年后乌鲁木齐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均高于全新疆的平均水平。2008—2014年(2011年除外),障碍度排序第一位的均为工业废水排放量,经济的发展使工业废水排放量处于持续增长趋势。从2005—2015年障碍度排序前3位的指标种类的变化趋势来看,由最初的环境因子变为经济因子和人口因子,这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乌鲁木齐市的环境质量在改善,环境指标对障碍度的影响力不再具有持续性,但人口和经济发展问题成为影响其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新因素。总的来说,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障碍度较大,并且经济子系统与环境子系统中的分项指标,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工业废水排放量、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第三产业比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等对乌鲁木齐市人口-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程度的障碍度影响较大也较为持续。在此期间,经济与生态环境成为制约乌鲁木齐人口-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最大因素。

科研绩效评价指标:谢梅、李强(2015)充分考虑科研投入与产出的滞后效应,将绩效评价指标分为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其中,投入指标包括财力投入、物力投入和人力投入,产出指标包括科研产出、社会服务产出、人才培养产出。仲洁(2016)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五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科研投入与产出进行分析,构建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科研投入包括科研经费总额、课题投入数、科研人数、教师副高及以上比例、仪器设备资产值、图书馆藏书量。科研产出包括论文数、专著数、省部级成果获奖数、专利出售收入、技术转让收入、硕士研究生数、博士研究生数。

 

表4 2005—2015年乌鲁木齐市人口-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度主要障碍因子障碍度(单位:%)

  

障碍度排序年份2 0 0 5 2 0 0 6 2 0 0 7 2 0 0 8 2 0 0 9 2 0 1 0 2 0 1 1 2 0 1 2 2 0 1 3 2 0 1 4 2 0 1 5一二三X 19(1 4.6 9)X 19(1 7.1 9)X 19(1 5.3 7)X 17(1 4.8 9)X 17(1 6.0 0)X 17(1 7.0 2)X 13(1 5.5 3)X 17(2 9.4 5)X 17(2 2.7 3)X 17(2 6.2 8)X 10(2 5.8 4)X 15(1 0.6 7)X 10(8.8 8)X 18(1 0.7 7)X 16(1 4.0 6)X 16(1 3.2 7)X 19(1 2.6 6)X 19(1 5.2 1)X 13(1 3.8 0)X 13(1 4.7 2)X 8(1 2.5 5)X 12(1 6.6 9)X 16(1 0.6 5)X 11(8.7 4)X 16(1 0.7 2)X 19(1 2.6 2)X 19(1 2.0 1)X 16(1 1.8 8)X 17(1 4.7 8)X 19(1 0.3 6)X 2(1 0.8 2)X 2(1 2.3 1)X 7(1 4.6 8)累积障碍度3 6.0 1 3 4.8 1 3 6.8 6 4 1.5 7 4 1.2 8 4 1.5 6 4 5.5 5 5 3.6 1 4 8.2 7 5 1.1 4 5 7.1 8

3 结论

1)2005—2015年乌鲁木齐市人口-经济-环境的耦合状态呈现持续好转态势,3大系统已由无序逐步向有序发展,耦合协调类别依次为轻度失调衰退类、中度失调衰退类、轻度失调衰退类、濒临耦合协调类和勉强耦合协调类。

3.进入新时代我国的住房政策调整。以2012年党的十八大为标志,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适应新时代,我国城镇住房供给理念和政策也进行了新的调整,主要表现为共有产权房试点、租购并举、集体土地上允许建造租赁房和“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

2)2005—2015年乌鲁木齐市人口-经济-环境系统中各准则层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但经济综合评价指数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人口和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增长速度,耦合协调类型由最初的经济滞后型发展为环境滞后型,最后发展到人口滞后型。

3)由障碍度分析可知,2005—2015年,3大系统的障碍度对乌鲁木齐市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其中人口、经济子系统的障碍度呈上升趋势,经济子系统的障碍度呈下降趋势;从长远来看,人口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制约乌鲁木齐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由障碍度排序可知,影响乌鲁木齐人口-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因子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工业废水排放量、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第三产业比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总额。

实数编码中的离散重组算子类似于二进制编码中的单点交叉、多点交叉等交叉算子。离散重组算子是通过交换操作重组两个染色体的基因来生成新染色体的[11,13]。对于有n位基因的染色体,相邻基因位之间设一个交叉点。在n-1个交叉点中随机选取一个交叉点即为单点交叉;在n-1个交叉点中随机选取多个交叉点即为多点交叉。均匀交叉则是以0.5的概率交换两个染色体的基因。

参考文献:

[1]徐 鸣,贺洪燕,王 勇,等.乌鲁木齐经济圈生态问题溯源及对策浅析[J].科技展望,2016,26(13):229-231.

[2]GROSSMAN G M,KRUEGER A B.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5,110(2):353-377.

[3]赵红娟.辽宁省“人口—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D].辽宁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4]PANAYOTOU T.Demystifying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Turning a black box into a policy tool[J].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7(2):465-484.

[5]王春萍,吴媚.西北地区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评价——以甘肃庆阳为例[J].青海社会科学,2012(5):41-45.

[6]买里娅·阿布力孜,买托合提·阿那依提.乌鲁木齐市自然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5(32):99-105.

[7]赵 晗.基于投影寻踪的城市人口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实证分析——以北京市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0(11):25-28.

[8]党建华,瓦哈甫·哈力克,张玉萍,等.吐鲁番地区人口-经济-生态耦合协调发展分析[J].中国沙漠,2015,35(1):260-266.

[9]如克亚木·牙生.乌鲁木齐市人口、经济以及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5.

[10]张淑源.西北黄土台塬区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路径[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11]白爱桃,叶得明.西北干旱区人口—农业经济—生态耦合协调态势分析——以甘肃省民勤县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1):54-58.

[12]王宏卫,刘 勤,柴春梅,等.新疆渭干河库车河绿洲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生态经济,2015(3):78-83.

[13]石 洋.石油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4.

[14]王明全,王金达,刘景双.吉林省西部资源环境和人口经济发展的耦合性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08(2):167-172.

[15]杜忠潮,黄 波,陈佳丽.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群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发展耦合协调性分析[J].干旱区地理(汉文版),2015,38(1):135-147.

[16]孙小涛,周忠发,陈 全.重点生态功能区人口-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探讨——以贵州省沿河县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1-9.

[17]赵鑫美,薛翠翠,闫婷婷.20世纪90年代以来济南市人口、经济、空间与环境协调度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24):150-151.

[18]桑 秋,张平宇,苏 飞,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沈阳市人口、经济、空间与环境的协调度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2):115-119.

[19]吴春梅,何秉宇,吴 磊,等.基于市民满意度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效果评估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29(5):42-47.

[20]潘先建,何秉宇.乌鲁木齐市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1):31-34.

[21]宁尚晓,何秉宇.乌鲁木齐生态城市建设进程评价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S2):78-81.

[22]马 豪,何秉宇.乌鲁木齐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J].北方环境,2011(11):23-24.

[23]左永君,何秉宇,龙 桃.乌鲁木齐市人口时序变化特征及其预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24(8):74-78.

[24]冯 琳,何秉宇,马辉英.新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评价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5(4):17-20.

[25]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关联分析[J].地理学报,2005,60(2):237-247.

[26]张广裕,张光霞.甘肃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计量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5):16-21.

[27]周玄德,孜比布拉·司马义,严 姗,哈力旦木·马木提.克拉玛依市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计量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13(2):236-240.

[28]张晓东,池天河.90年代中国省级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分析[J].地理研究,2001,20(4):506-515.

[29]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1999,19(2):171-177.

[30]王 琦,汤放华.洞庭湖区生态—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J].经济地理,2015,35(12):161-167,202.

[31]王颖君.基于改进Topsis法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

 
庞冬,何秉宇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09期
《湖北农业科学》2018年第09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