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辽宁省民办高校发展研究

更新时间:2016-07-05

引言

目前,民办高等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的建设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省域民办高校发展特色进行研究,有利于把握各地区民办高校在发展中的特色与创新。目前,已有个别学者对省级民办高等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北京大学鲍威教授发现,在浙江等经济发展地区出现了“市场资源依托型”模式,在湖北等公办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出现了“教育资源依托型”模式,而在陕西等经济和公办高等教育都相对落后的地区出现了由政府发挥市场替代作用的“政策推动型”模式[1]。本文选择辽宁省民办高校为研究对象,对辽宁省民办高等教育的演进历程、发展现状与特色,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梳理,以期深化对辽宁省民办高等教育的认识。

一、辽宁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一)辽宁省民办高校的发展历程

1.孕育阶段(1949年—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与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相适应,政府大力发展公办高等教育,取缔或改造私立高等教育。1952年,我国将所有私立高等教育机构改制为公立性质高校,“中国的私立高等教育至此衰落而销声匿迹了三十余年。在这一时期,一直是由国家财政出钱包办各级各类教育,从而大大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2]在这三十年间,辽宁省民办高等教育也销声匿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重新发展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20世纪80年代,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办学。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指出:“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这是以法律的形式赋予民办教育合法地位。同年,改革开放后我国最早建立的民办性质的高等教育机构“中华社会大学”成立。辽宁省的民办高等教育与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基本起步于同一时期,也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这一时期民办高校的主要服务对象为高考落榜生,通过举办高考复习班为他们组织补习考试。这种高考补习班成了辽宁省民办高校的雏形。1985 年,部分民办高校获得审批,出现了独立设置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如早期的东北工业大学分院、沈阳盛京大学筹备处等产生于这一阶段。这些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以成人为主要招生对象,并获得了有关法律与政策的支持[3]

20世纪80年代辽宁省民间办学最先是在非学历非正规领域发展起来的。办学主体较为单一,以离退休教师或老干部个人居多。多数民办高校为文化补习性质的培训机构,学历教育层次低。民办高等教育整体呈现出数量少、规模小、条件差、质量不高的特征。总体而言办学不够规范。

①“村两委”成立公共卫生委员会,加强对村民“绿色生活”教育,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制定卫生公约,定期开展卫生检查和评定。对污染严重的乡村企业,由乡(镇)政府下达限期整改、取缔或关闭的通知。

2.萌芽阶段(1992年—1997年)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的召开,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创造了新的契机,带领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进入第二个历史阶段。党的十四大召开以后,中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基本形成,民营经济的合法地位获得确立。伴随着这一过程,国家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政策支持也大大提高,民办高校得以快速发展。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中国的市场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大量的资金和人才同步流入民办高等教育领域,民办高校获得了快速发展。

要想实现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的良好培养,就应该对专业平台进行建立,使得校内以及校外都有足够的平台起作为支撑。高校应该对校内课程的讲授以及实践课程进行比例的合理分配,使得实训室的建设力度得以加大,使得学生进一步了解旅游管理这一行业的实际需求以及岗位的操作技能等,使其创新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高校应该和旅游企业实现良好的交流以及合作,在校外建立顶岗实习基地,为学生走向社会实现自身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政策的引领下,辽宁省民办高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1992 年,一批举办学历文凭考试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获得批准,辽宁科技专修学院等32 家机构相继成立。1994年,国家将辽宁省列为学历文凭考试试点,辽宁省成为继北京之后的全国第二个举办学历考试的省份。在这一试点的推动下,辽宁省内有一批举办国家学历文凭考试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相继成立,大大推动了辽宁省民办高校的发展。1994年,辽宁省民办高等教育协会成立,成为辽宁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1997年4月辽宁省对外贸易学校民办分校(后发展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在旅顺经济开发区创立。

3.发展阶段(1998年至今) 1998年以后,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迎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1998年以后,我国开始了高校扩招,加速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民办高校成为了承担高校扩招任务的重要力量,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国家实施高校扩招政策以后,为了缓解扩招的压力和教育经费的不足,国家开始尝试办学体制变革,通过建立新型高等教育机构,缓解公办高校,尤其是名牌大学的招生压力。这一时期,辽宁省出现了国有民办二级学院,公办高校试行民营机制。同年“国有民办”二级分院创建。此后,辽宁省多所公立大学设置了独立办学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民办分院等27所“国有民办”二级分院相继建立。

1999年,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教育强省的发展目标,颁布了《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扶持民办学校教育发展的意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同年7月,辽宁省对外贸易学校民办分校升格为“民办万成经贸职业学院”。

2002 年《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民办教育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民办教育促进法》不仅明晰了民办教育的公益性和营利性问题,同时规定,“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2004 年《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颁布,提高了《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可操作性。同时,对民办高等教育的营利性与非营利性进一步做出规定。在政策法规的推动下,辽宁省民办高等教育迅猛发展。2005年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由民办高职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成为辽宁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实现了民办本科教育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转变。

2013年6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作出修改。2015年,新修订的《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取消了“举办学校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的规定,为民办学校分类管理铺平了道路,为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2016年,我国对《民办教育促进法》进行了第二次修订,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对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的标准予以明确,根据规定,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可以自主选择办学的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为分类管理改革提供法治保障,是这次修法的核心。”[4] 此外,这次修订还加强了对民办学校的扶持力度,明确了对民办学校举办者及其教职员工合法权益的保护。新《民办教育促进法》为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律保障,为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相比公办大学而言,民办高校教师待遇较低,无法享受与公办高校教师同等的待遇,因此在教师招聘上面临着较大的困难。民办大学与公办大学性质不同,教师待遇从属于不同系列。公办大学属于事业单位,教师工资和退休金、养老金等由政府统筹保障。而民办大学的教师待遇主要参照企业模式,教师工资待遇较低,而且缺乏保障,继而影响了其作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这种状况导致很多教师无法安心在民办高校工作,因此民办大学的教师流失率相对较高。 民办高校普遍存在青年教师、退休教师和兼职教师占比很高,而作为中坚力量的中年教师严重不足。[7] 这一因素也影响了辽宁省民办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辽宁省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

根据2016年的统计数据,我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880所,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其中,民办高校有742所(含独立学院266所),招生数为181.83万人,在校生数为634.06万人。其中,在校高职高专学生242.46万人,在校本科生数有391.52万人,在校硕士研究生数为715人。就学校数而言,民办高校在我国高校数中的比例已经超过25%。分析可以看出,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已经占到很大的份额。

2016年,辽宁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16所,其中民办高等学校34所。此外,另有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院校20所。按办学层次分,116所高等院校中共有本科院校65所、高职和大专院校51所。在34所民办高校中,普通本科共有24所,高职院校数为10所。其中,24所本科院校中,又有独立学院11所。就比例而言,辽宁省民办高校约占全国民办高校总数的4.6%,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370 Immunomodulatory effect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目前,辽宁省民办高校共有三种类型。第一类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高等学校,这类学校有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沈阳工学院、大连科技学院等13所,这类学校已成为辽宁省民办高校的主体。第二类为独立学院,这类学校有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学院、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药学院等11所。第三类为民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和专科学校,这类高校有辽宁理工职业学院、沈阳北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

民办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应该正确处理职业技能训练与整体素质提升的关系。民办大学需要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将培养学生掌握实用性技能放在培养目标的首位,以培养直接能为用人单位所用的高技能人才为发展目标。在办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实践教学,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我省民办高校毕业生的不可替代性。在建设应用型本科的过程中,辽宁省民办高校需要立足于地方与行业产业结构,使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与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相一致,根据社会与市场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特色,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度。

二、辽宁省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特色

(一)基于转制升格的发展路径特色

第二种为由民办高职高专升格而来。例如,辽宁省第一所民办本科高校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始建于1997年,先后经历辽宁省对外贸易学校民办分校、民办万成经贸职业学院、辽宁对外经贸职业学院等阶段,并于2005年升格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成为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本科层次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学校,2007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大连东软信息学院2000年经辽宁省教育厅批准,成立大连东方信息技术研修学院并成为东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连分院,2001年转制为大连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2004年成为东北大学东软信息学院,2008年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院校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辽宁传媒学院始建于1991年,其前身为辽宁美术职业学院,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传媒学院。

辽宁省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院校主要通过两条路径发展而来。第一种为由民办专科升格而来,第二种为由国有民办二级学院转制而来。其中,最主要的途径是由公办本科院校结合社会资金举办的独立学院。例如,辽宁财贸学院前身为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学院,2008年由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普通高校。大连艺术学院2009年4月完成转设,由独立学院升级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大连科技学院于2011年4月根据教育部《关于同意大连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转设为大连科技学院的通知》,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大连财经学院是由原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转设组建的高等财经学府。沈阳城市建设学院的前身为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分院。沈阳科技学院的前身为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

当然,表姐不是真表姐,其实还是她自己。苏楠估摸着,可能是杨小水不好意思自己讲自己,才虚构了一个“表姐”作外壳。有表姐担着这份虚名,杨小水的讲述显得更肆无忌惮,也把自己写得更深入,更隐私。

(二)以理工、经管为主的学科特色

按照学科类型来分的话,辽宁省民办高校以经管类高校和理工类高校为主,此外还有医学类高校和艺术类高校数所。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中财经类高校有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大连财经学院、辽宁财贸学院三所高校,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辽宁理工学院、沈阳城市学院、沈阳科技学院、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大连科技学院、沈阳工学院7所高校为理工类高校,有辽宁何氏医学院1所医学类高校,有大连艺术学院、辽宁传媒学院2所文学艺术类高校。

独立学院主要依托于其母体学校,学科性质与其母体学校基本保持一致,主要为理工科高校和医学类高校。其中,理工科国有民办二级学院有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顺华能源学院、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等5所高校;医药类国有民办二级学院有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药学院、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4所高校。

辽宁省民办高职高专以理工类院校为主,例如,沈阳北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连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理工职业学院等多数民办高职为理工类高校。此外,有数所财经类院校,例如大连商务职业学院、辽宁广告职业学院等。

由图1可知,每隔24 h测定的AWCD值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均呈增大趋势,这表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的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均逐渐增大,但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相对于自然恢复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的 AWCD值大小有显著不同。土壤微生物群落AWCD值均在24~144 h内迅速升高,之后缓慢地升高最后趋于稳定。AWCD值的快速增加表明土壤碳源被土壤微生物大量利用,土壤微生物进入指数生长期。

(三)与产业结构相对接的区域特色

辽宁省是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之一,工业门类较为齐全,辽宁省民办高校的发展与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

蒙牛对雅士利的收购,采用大量现金+一小部分股权的混合证券支付方式,此次并购采用这样的支付方式,为蒙牛带来很大的节税效果,这样的组合方式是节税最好的方式。现金支付可以促进企业的并购快速进行,并且股权结构也不会受到冲击,但是全部用现金支付会使得企业承担巨大的资金周转隐患,加上一部分的股票支付方式还会使得蒙牛产生节税效果。并且在我国税法的规定中,雅士利的原来持股股东在出售原来股票获得蒙牛的股权之后,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不视为出售旧股购买新股的情况。当他们出售蒙牛的股票时才需要缴税,可以达到延迟缴税的效果。

与公办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相比,民办高校与地方产业结构关系极其密切,更加依托于地方的产业机构,所以辽宁省的民办高校,呈现出理工科高校居多的特点。就区域经济结构而言,辽宁省有两个经济轴心,分别为沈阳和大连,辽宁省民办高校也主要集中在沈阳市和大连市。

辽宁省也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沿海省份之一,也是中国近代开放最早的几个省份之一。辽宁省与朝鲜只有一江之隔,同时与日、韩两国隔海相望,这种既沿海又沿边的区位优势为辽宁省民办高校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辽宁省多所民办高校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开展与东北亚乃至世界各地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例如,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与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十几所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大连财经学院于2002年就开始双校园联合培养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单独设立与阿德雷德大学的校际交流项目合作班。

三、辽宁省民办高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龄人口减少加剧招生困难

人口数量是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与人口的膨胀有着密切关联,1998年以后实施高校扩招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解决人口压力,而民办高等教育也正是发展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这一浪潮之中。自1999 年以来,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录取率从1999年的56%一直上升到2014年的74.3%。2007至2009 年间参加高考的人数超过了千万,一度达到历史顶峰。

辽宁省民办院校在建设的过程中,应把握好“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的原则,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密切的应用学科,建设优势特色学科。地方特色学科囊括地方特色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两大部分,这些学科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关联度高,有利于形成特色,应被列入重点建设范畴。辽宁省民办高校应立足辽宁,立足东北,根据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宏观战略布局以及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要求,优化学科布局,紧密对接产业链,建设优势特色专业。

综上所述,希望理论配合心理支持在妊娠合并精神分裂症孕产妇围生期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孕产妇希望水平及积极应对能力,增强疾病控制效果,改善分娩结局。

(二)就业市场的挑战日益严峻

大学生就业难是我国高等教育界持续讨论多年的一个话题,其热度近年来仍然有增不减。截止2015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已经达到了749万人。就业难问题成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常态,因此,连续几年都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

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然而就业岗位却仍然较少,就业岗位的增加幅度远远低于高校扩招的幅度。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招聘时往往首先考虑高水平大学的毕业生,一般高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尤其是一般民众认为民办高等教育是低质量的代名词,只有不能进入公办大学的学生才会选择民办高校。社会上普遍存在“重名校”的用人导向,这种导向使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严重。这种理念影响了民办大学学生的就业,使其在就业市场上处于严重的不利地位。因此,我省民办高校在就业市场上也面临着较大的问题与挑战。

(三)经费投入不足问题严重

辽宁省民办高校发展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经费短缺,这成了阻碍辽宁省民办高校发展的瓶颈。辽宁省民办高校经费短缺的首要原因是高校经费来源的单一。“民办高校资产积累的来源主要有两条途径: 一是投资者投资;二是学费。”[5]辽宁省民办高等教育在发展中筹资渠道比较单一,过分依赖学杂费。依赖学杂费产生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经费不稳定,过度依靠每年的招生数量。但同时,政府对民办高校的招生数量又有严格管控,民办高校的招生数量需由政府核准。这也导致民办高校的学费收入相对有限。反观私立教育最强的美国,拥有全球最发达的私立高等教育体系,已形成发达的融资渠道。美国私立大学的经费来源主要可以分为六大部分,“主要为学费、政府资助与拨款、销售与服务收入、社会捐赠收入、私人渠道和其他六大部分。其中政府资助和社会捐赠分别占到15%左右,销售和服务收入更是多达23%左右。”[6] 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为美国私立大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与国外私立大学办学经费中有很高比例来自社会捐赠和政府补助不同,我国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收入中社会捐赠和财政资助所得很少。与国外大学相比,我国高校获得的社会捐赠数量很少,社会上仍然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捐赠风气,政府也没有出台鼓励捐赠的相应政策,导致社会捐赠的积极性较低。纵便是实力较为雄厚的公办院校,获得的捐赠数量也相对有限,而民办高校由于建校时间短,社会声誉较低,知名校友数量较少,更是难以获得大额捐赠。此外,民办高校也难以获得政府的资助。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也难以获得政府拨款,资金主要来源于学校筹资。以上各种因素导致民办高校普遍面临着经费短缺的问题,限制了辽宁省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

我国警用仓库遍布全国,部级、省级、市级甚至县都有分布,是我国公安系统的物资保障和后盾。现在仓库管理人员面临人员老化,人员少,职责繁重等问题。而自然灾害的增多,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对当前治安更高的要求。这又进一步加剧了警力紧张的矛盾。且仓库管理人员的计算机遂平较低,年龄较大,学习能力较弱,难以利用操作繁琐的系统对仓库进行管理。

(四)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

洋桔梗喜温暖,生长适温为15~28 ℃,当温度为18~25 ℃时洋桔梗生长最适宜[2]。其幼苗生长最好在20~23 ℃的日温、15~20 ℃的夜温。如果夜温超过25 ℃时会出现莲座(即簇生现象,表现为叶片为椭圆形,节间变短,生长缓慢)[5]。夜温20~23 ℃、日温28~30 ℃是莲座发生的临界温度。一般情况,夏天高温季节在温室内种植,通过启动水帘风机等设施,白天可控制在28 ℃以内,夜间控制在18 ℃左右,基本适合洋桔梗生长;如在连拱大棚内种植,白天通过卷起边膜、遮荫等措施温度虽可降至35 ℃左右,但对植株生长有一定影响,部分发生莲座现象。

四、促进辽宁省民办高校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增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

质量是大学的立足之本。与主要依靠政府拨款生存的公办高校不同,民办高校难以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主要依靠自主筹资,因此受到市场的影响更大。民办高校要在市场融资中取得有利地位,必须提高办学质量,增强对学生和家长,甚至社会的吸引力。因此,必须树立以质量求生存的办学理念。只有提高办学质量,才能吸引高质量生源,获得社会认可。民办高校作为一种自负盈亏的机构,各种资源的获得与其办学成果质量密切相关。只有办出了令“顾客”满意的优质教育,社会才会买单。因此,民办高校必须办出特色、提高质量。

民办高校只有坚持办学特色,创造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才能获得社会的承认,继而提高学校的发展活力。[8]如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等办学实力雄厚的民办大学已树立超前意识、特色意识、质量意识,提升综合实力,争创一流民办大学,提高在国内民办高校中的影响力,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

(二)提高民办高校教师待遇,创造公平发展的环境

梅贻琦曾经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人力资源是大学发展的核心,也是民办高校发展的保障。政府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民办高校的投入,提高民办高校的教师待遇。总体而言,政府可以通过两个方面对民办高校进行支持。一为经费投入,政府应逐步在某些方面给予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同等的支持,减轻民办高校的经费负担。二为在政策上给予民办高校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对民办高等教育予以政策扶持。政府应在政策方面给予民办高校教师和公办高校教师同等的待遇和地位。目前民办高校教师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工资待遇过低,社会地位较低,影响了在民办高校工作教师的积极性。政府可以通过提高民办高校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积极性,继而以此为激励降低民办高校的教师流失率。

(三)提升区域服务发展能力,加快向应用型大学转型

一般而言,民办高校建校时间相对较短,办学实力整体较弱。在科学研究方面与研究型大学存在较大差距,甚至与普通公办地方性高校也有一定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定位于应用型大学更加符合学校的发展实际。2015年辽宁省确定沈阳大学、沈阳工程学院、沈阳工学院、沈阳城市学院等10所高校为向应用型转型试点高校,在10所试点高校中,多所高校为民办大学。可见辽宁省对于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主要为应用型大学,这也符合辽宁省民办高等教育的实际。

急诊监护病房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王海云 朱健 周龙女 等(1)100

(四)紧密对接产业链,依托地方产业创建特色专业

伴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辽宁省高等教育适龄人口不断减少。《21 世纪初中国人口对教育影响》课题组曾对中国未来50年里的学龄人口进行预测:2009年以后,我国大学适龄人口将较大规模下降。辽宁省人口发展与全国适龄人口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经历人口高峰期后也出现了下降趋势。在这一背景之下,民办高校将面临较为严重的人口危机。总体而言,我国民办高等院校的整体实力仍然较弱,民办高等教育的质量总体较低,无法与公办高等教育竞争,处于我国高等教育金字塔的底端。过去十余年间,我国高等教育总体为卖方市场,高等教育供小于求,即便办学质量不高,民办高校仍然可以吸纳到大量生源。然而,随着我国适龄人口的减少,高等院校势必将在生源方面展开激烈竞争,此时,处于弱势地位的民办高校势必将面临较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鲍威.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生成机制和区域发展模式[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6, 4(4):149-159.

贾建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一文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既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又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蒋学模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体现在独特的历史道路、独特的所有制结构、独特的经济运行体制、独特的人文条件等方面[18]。

[2] 顾美玲.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历史回顾与前景探析[J].教育研究, 1997,(8):45-49.

[3] 李纯真.辽宁省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2.

[4] 中国民办学校网. 李连宁对《民办教育促进法》新法解读[EB/OL].[207-09-22].http://www.hrmbedu.com.cn/News_content.asp?id=2706.

[5] 卢彩晨,邬大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回顾与前瞻[J]. 教育发展研究, 2007,(6):1-9.

[6] 华灵燕.民办高等教育筹资困境与选择[J]. 教育发展研究, 2007, 27(11b):61-64.

[7] 杜海玲.辽宁省民办高校发展对策研究[J].2008,(11):247.

[8] 石丽娟.论以就业为导向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J].教育与职业,2006,(24):25-26.

崔丽英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