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立足全局和战略高度,就事关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不仅指明了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还指明了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更对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为适应社会和产业发展的需求,高职教育亟须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精神,属于职业精神的范畴,是从业人员的一种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一定人生观影响下的职业思维、职业态度和职业操守[1]。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注入工匠精神,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是职业院校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2]。为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笔者试结合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的相关教育教学实践,探讨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以期为同类院校提供有益参考。

1 注重文化熏陶,夯实工匠精神底蕴

1.1 校企文化融通,营造“铁色”校园文化氛围

学院通过系统的校园文化建设,着力培养学生敢于吃苦、勇于拼搏、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以校徽和校歌彰显铁路特色,凝练形成“德修身、技立业”的校训、“博爱、诚信、和谐、创新”的校风和“吃苦奉献、拼搏争先”的学院精神。二是加强新生对铁路文化和企业精神的系统认知。三是明确铁路文化和企业精神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并将其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德育工作计划,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四是打造具有铁路特色的道路文化和广场文化,以铁路干线和建筑工程专家的名字命名校园道路,如将主广场命名为“天佑广场”,树立塑像;教学楼里设置文化长廊、校友风采长廊,以激励广大学生向先进学习等。

青年时代的马克思和青年马克思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且十分独特的环节。马克思青年时代的经历,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不太成熟”的马克思,和一个“日臻完善”的世界观体系。同时,青年时代的马克思就已经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精神特质,这些精神特质对今天,尤其是青年人,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

应用蒸汽吞吐采油的方式,能够提高油层的温度,降低油流的粘度,解除油层的堵塞状况,降低油层流体的界面张力,有利于原油破乳,达到流体和岩石的热膨胀效果,从而提高稠油井的产量。

1.2 发挥平台作用,突出职业精神培养

学院依托中国铁路发展史教育基地和窦铁成事迹展览馆等平台,突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教育。如通过图片、影像、模型、实物等方式展示铁路文化的内涵,以帮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利用全国劳模“金牌工人”、学院杰出校友窦铁成先进事迹等,教育、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观念,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努力钻研的精神。另外,学院创建了土建类专业文化体系,通过优化校园环境布局、营造工匠文化氛围,推行半军事化管理、传承工匠文化精神,培育特色技能文化、夯实学生立业之基,融通校企文化、培育现代鲁班工匠人才等措施,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落实在师生的行动上,打造出“德技双修、匠心筑梦”的土建类专业文化品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优秀工匠的道德实践不仅仅是个人的积极进取,个人超越平庸、追求卓越的信心和决心,更是心系匠艺传承和实干兴邦的担当与作为[4]。因此,学院投入638万元新建了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心,包括音乐教室、书画室、形体室、录音室等,主要承担学生艺术教育的任务,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同时,学院开设了尔雅网络通识课程、艺术教育选修课,并通过专家讲座等方式,增强对广大学生的教育效果。

2 加强素质养成,提升工匠精神品质

2.1 坚持德育为先,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

学院坚持半军事化管理,严格执行《一日生活制度》《内务卫生制度》及《学生值勤制度》等,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同时,优化督查机制,院领导巡视、学生处巡查、系部检查和学生自查相结合,切实落实量化考核。

2.2 加强艺术教育,培养学生文化素质

哪个称得上艺术家的,没有一点自己的特色,或在所从事领域留下一点个人印记呢?这种特色与印记又往往是对自己不断否定与超越的结果。

2.3 丰富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为发挥社团的育人功能,拓展技能文化内涵,学院成立了测量学会、制图学社、桥梁学社、城轨学社、材料学社、造价学社及大学生艺术团等学生社团,并选派优秀的教师指导学生社团开展活动。另外,学院在干部培养、经费投入、场地使用等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以保障系部、团支部和学生社团精心组织开展特色活动。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在国家级及省级各类大赛中屡屡获得佳绩。

2.4 坚持半军事化管理,注重学生素质教育

学院依托“两课”课堂教学,辅以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现场教学,开展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教育。在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融入军事化管理理念,如坚持周一升旗仪式、晨会、主题班会等制度。立德树人需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滋养[3],学院通过举办主题活动、劳模讲座等方式,做好学生的文明养成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制教育和校风校训教育等。

1.制度完善。联合体是由多个独立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完备的制度体系组成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联盟。制度体系包括四个层次:一是由联合体成员共同制定的章程,含经营宗旨、业务范围、成员义务和权利、代表大会等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决策机制、退出机制、资产管理等内容;二是主导产业的建设方案,含基本情况、经营目的、运营内容、保障措施、办公场所等;三是规范各成员生产经营行为的标准体系,含家庭农场(或专业大户)和生产类合作社的技术规程、服务类合作社的行为准则、仓储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可追溯管理制度等;四是主体之间签署的生产、服务等契约合同。

3 强化能力培养,筑牢工匠精神根基

3.1 教学改革突出技能培养

在学院强化校企合作、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引领下,各专业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实现了三个对接。一是将技能培训课堂搬至施工现场,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二是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实施中,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三是实行毕业生双证书制,学生毕业时要取得毕业证和至少一个职业资格证,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学院实施以实际工程为载体的项目化教学,加大过程性考核力度,实施过关式技能考核,更加突出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3.2 实践教学强调技能训练

学院铁道工程技术等专业联合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举办了现代学徒制班级,联合培养学生。实施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制订单招考试职业适应性测试标准,20名企业专家全程参与试点专业的单招考试。校企联合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8项,引入企业实际案例开发教材,20名企业能工巧匠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承担技能训练教学任务,教学任务课时达到专业课总课时的20%以上。在跟岗实习环节中,企业为学生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校企双方共同实施考核评价,进一步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3.3 技能竞赛着力以赛促学

职业院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是职业院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之一。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若能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造就精益求精、执著坚持、忠诚敬业、定向深耕、追求卓越的技术技能人才,必将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3.4 坚持项目带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

学院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置了创新教育教研室和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教研室,组建了专兼结合的双创教师团队,构建了“四融入三推进”的双创教育体系,搭建了800m2的大学生双创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岗位。高职教育是典型的职前教育,大多数学生都是从这里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的[5]。因此,学院坚持举办科技创新节,开展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并辅导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创效大赛和“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屡创佳绩。

4 突出榜样引领,打造工匠精神引擎

4.1 技能大师传承工匠精神精髓

学院建设了叱培洲焊接技能大师、窦铁成技能大师、李昌宁BIM技术应用技能大师、白芝勇测量大师等4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占地面积300m2,并购置了专用仪器设备39台套。学院组建了由全国技术能手领衔,国家技能大师、教授级高工、高级工程师和专任博士教师为成员的工作团队,制订了《技能大师引进制度》《技能大师工作室岗位职责》等制度文件,通过导师带徒的形式指导传承工匠精神。

4.2 建设德技双修的双师教师团队

学院连续多年组织开展院内技能大赛,目前技能大赛项目的数量已经达到30个,其中8个项目与国家、省市、行业赛项的竞赛规则对接。学院依托校级技能大赛,选拔优秀学生参加高级别大赛,参赛选手2016年获得国家级、省级和行业技能大赛奖励共计100余项。另外,学院还在学生中评出刻苦学习、孝老敬亲、自强自立、甘于奉献、助人为乐等“五类十佳”共50名青春榜样。学院邀请各级技能大赛获奖学生、青春榜样学生开展先进事迹报告,深入班级巡回演讲,将青春榜样的先进事迹装订成册,向全院师生发放,在学生中形成了学榜样、赶榜样、超榜样的学习热潮。

4.3 榜样引领,助推广大学生成长成才

学院依托校企共建的铁道供电技术等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坚持“内培外引”的交流机制,专任教师可赴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挂职锻炼。学院将下现场锻炼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职称评审的必要条件,进一步明确了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规范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式。另外,坚持教师轮训制度,选派教师参加国内交流培训,选拔教师赴新加坡、英国进行深造,选派教师赴台湾科技大学和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开展教学业务研修学习等。

(2)有轨电车驾驶人员必须要了解电车的生产企业与核心技术,能够完全掌握有轨电车的性能,进行专业的车辆知识学习,包括车辆基础知识、故障处理手册等;

个人叙事的提出就与这种研究理念的变化相关,体现出对日常交流实践方式和话语形式的关注,也是对作为生活实践行动主体的人的关注。目前,关于日常交流实践方式及其类型的研究已经提上了日程,牵涉到实践民俗学需要建构的概念体系问题。例如在最近十年,已经有学者对“拉家”“过会”“行好儿”“随礼”“帮忙儿”等民间概念给予了专门的研究,我认为他们都注意到了这些概念对于理解民间日常交流实践方式的意义。

5 推进产教融合,构筑工匠精神高地

5.1 积极试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学院狠抓实训条件的硬件建设和内涵挖掘,在实践教学中强调突出实效。一是持续加大投入,共建实训基地,可开展的实训项目涵盖交通运输和土建类所有专业。同时,将职业岗位从业标准、企业文化及6S管理理念融入实训基地管理,以提高实训基地的管理和运行水平。二是突出能力培养,强化学生测量、试验检测、制图、结构检算、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能力。三是强化顶岗实习,校企共育人才,形成了多部门统筹协调顶岗实习管理机制,实现校企共管、共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另外,学院定制开发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习讯云顶岗实习管理系统,指导教师可以在线发布任务,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从而实现了顶岗实习管理的常态化、网络化、全面化,提高了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5.2 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6],也是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载体。学院与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以“入股自愿、股权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精诚合作、协调共进”为出发点,签订了《创新创业学院合作协议》,共同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成立以企业专家命名的铁成创新学院,2017年开始招生。学院与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同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工程造价专业,与业之峰装饰有限公司共建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在专业层面开展混合所有制教学工作。

5.3 校企协同创新服务行业发展

学院以陕西铁路建筑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校企双方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工作。学院投入400余万元建设了BIM技术应用研究中心和高性能混凝土工程实验室等两个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同时完善人员和资金管理制度,校企人员共同带领学生组建项目团队,承接项目,开展技术服务。

6 结语

学院坚持每年举办由企业冠名的技能竞赛月活动。如,2016年第九届技能大赛,共开设23个竞赛项目,报名参赛的人数达7 263人,占在校生人数的79.6%。赛前专任教师辅导、赛中师生共同参与、赛后针对问题讲解的技能竞赛机制,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在学院的号召和支持下,学生还自发组建了测量学会、桥梁学社等20多个专业社团,学院每年投入专项经费,在资金、设备上为社团建设提供必要的条件,所有专业社团均挂靠相关院系,并安排专业骨干教师指导社团活动。其中,部分社团还承接了施工项目,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发挥了专业特长。

如上所述,随着社会发展的日益增快,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新兴行业的涌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步提升,对高等教育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中探索将专业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工程应用实践与理论知识的交叉讲解,可以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场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对工程实例的学习,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多方面相互作用,增强教学效果,培养更为全面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进.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培育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7):27-30.

[2] 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69.

[3] 张利明.立德树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述论[J].社会科学研究,2016(6):143-147.

[4] 薛栋.中国工匠精神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6(9):8-12.

[5] 贺星岳.人才培养要让行业企业说话[N].中国教育报,2016-03-01(6).

[6] 李进.区域职业教育地方性法规实施效果的调研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5):59-62.

 
张君第,焦胜军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