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地方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育人的实践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0 引言

2016年12月7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1]。如何将独特的历史、文化、国情与我国的高等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发展道路,需要教育工作者倾力思考,努力将传统文化教育与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无缝对接起来,充分实现高校的育人功能。连云港地方文化是连云港人世代传承并赖以栖息的精神土壤,它为当地高校的育人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如何让其发挥应有的功效呢?笔者的观点是必须在挖掘其历史向度的同时发挥其审美元素的育人功能[1]。高校可以利用地方传统文化开启高校创新育人的新篇章,让大学生通过细细品味地方传统文化瑰宝的独特味道,用实际行动激发地方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可以说,将地方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育人实践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1 传承地方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育人实践

1.1 地方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而人才的基本特征是先成人后成才,高校对“人才”定义的标准之一就是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大学》里曾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所谓明德,就是要张扬传统文化中的“德性”,提升自身道德素养,这对于高校的育人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借助地域文化元素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关键。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地方传统文化是贴近大学生的文化资源,容易使大学生与之产生共鸣。巧妙利用地方传统文化,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2]。因此,高校要找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地方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利用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让高校师生感受到文化精神的归属感,增强大学生的文化底蕴。这对于当前遭受多元化价值观冲击的大学生来说,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只有真正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才能心向往之,身力行之。传统的课程教学资源改革已经满足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求。基于此,江苏财会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开展了一系列有特色的育人实践活动,以传承地方传统文化。

1.2 利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开展育人实践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文化资源。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选择。连云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剪纸艺术源远流长,经过文化部门的深入挖掘保护和民间艺术家们的传承与创新,焕发出了新的艺术生机。学院专门邀请了连云港市几十位剪纸项目传承人及爱好者到校,现场创作了40余幅优秀的剪纸作品,作品集中体现了连云港的“西游文化”,展示了连云港的风土人情和人文风貌。作者们以独特的艺术视角、艺术修养和审美追求创作了一幅幅生动的西游记人物形象,这些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广大师生在参观欣赏时纷纷感叹剪纸大师精湛的技艺和港城深厚的文化底蕴。

另外,学院还组织学生志愿者参加了由江苏省文化厅主办的苏北五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非遗社团的泥塑、面塑、形意拳等项目受邀在连云港博物馆开幕式上向市民进行了展演。由各系志愿者组成的先锋志愿队也积极向前来参观的市民们宣传、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妙技艺。活动后,师生对中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为我国拥有如此丰富多彩的地方传统文化深感自豪和骄傲。同时,学生也被各种各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品深深吸引,领略到了地方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纷纷表态:一定要守护好本土的传统文化。

1.3 充分发挥地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实践育人作用

充分发挥地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育人作用,是借助地方传统文化、提升第二课堂育人质量的又一个有效渠道[3]。目前,连云港市共有12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灌云县烈士陵园、赣榆抗日烈士陵园、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等。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革命先烈为了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爱国精神,学院曾多次组织学生干部参观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馆内陈列的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到现代的连云港图片、资料等,让大学生了解了英雄人物的革命事迹,感受到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学习了革命前辈不畏险阻、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通过参观学习,大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连云港市档案馆、纪念馆和博物馆等的维护工作中,组织开展当地历史文化名人及重大历史事件的研讨、纪念活动,为地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2.2.1 借助家风家训文化,重建大学生思想道德体系

2 地方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育人工作的建议

2.1 用地方传统文化,“母乳喂养”高校课程

利用地方传统文化提升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从以下3个途径着手。

CCUS技术应对气候变化的作用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据IPCC研究,在几乎所有应对气候变化的情景下,都需要CCUS的贡献。因此,我们应该尽早发展和布局CCUS技术和产业,特别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区域环境容量矛盾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发展CCUS更具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 Burns和 Stalkers (1961)[14]的观点将创新能力划分如下。技术创新能力可以划分为:新产品研发数量;申请专利技术的数量;创新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决定创新能力的资源的使用 (CIN)。

参考文献:

2.1.2 利用地方传统文化,丰富课程教学资源

为了提升教学品位,厚植文化底蕴,高校应让传统文化走进课堂、走近学生,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让地方传统文化融入课程资源。当前高校普遍开设了素质教育课程,如公共基础课程中的大学语文、传统文化,公共选修课程中的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生命伦理等。这些课程可以帮助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另一有效途径是,高校可以编写用以满足学生精神需求且具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教材,让地方传统文化走进课程,突出反映热爱本土、热爱家乡的文化主题,用优秀的地方文化滋养一方学子,对大学生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民族文化传统中有系统而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高校应引为借鉴,充分激发受教育者的主动性,拓展出一条德育教育的新路,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参与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中来[6]。学院为了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弘扬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加深大学生乃至社会对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关注,举办了爱心义工活动、春晖活动、“三下乡”活动等一系列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系列活动的开展营造出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延续到了具体实践中,强化了大学生的社会担当意识,使他们感受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中华传统文化美德。另外,高校还需要对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大力宣传,结合校园广播、博客、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栏、电子屏等媒介进行广泛传播,让民族文化的魅力时刻影响大学生,以此来践行并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和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现状[26-27],在充分考虑资料可获得性、研究范围大小、研究精度等因素的前提下,最终本区易发性评价体系选取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工程岩组、水系、降雨、植被覆盖率和人类工程活动7个指标。其中,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工程岩组、水系4个指标是地质灾害形成的内因,降雨、植被覆盖率、人类工程活动3个指标是诱发地质灾害的外因。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评价指标与地质灾害发育的确切关系,制定符合本区易发性评价的分级标准,见表3。

围绕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这一中心任务,昆明市局全面落实“党政同责”和“四有两责”要求,把食品药品安全纳入各级政府公共安全体系、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权重提高到3%,实行“一票否决制”。2013年以来开展了50多项全市食品药品安全整治行动。将食品药品安全列入全市“十三五”重点专项规划,每年专项经费超过2000万元。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更多的大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获得智慧,高校可以开展“向地方传统文化致敬”系列活动。例如,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系列讲座,向学生讲述地方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外延;引领大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求 “当代大学生如何塑造正确的价值观”的答案,让大学生懂得“舍生取义,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生死义利观和是非荣辱观;引导大学生进行反思,为何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判断选择有时会陷入困顿、矛盾甚至低俗状态,为何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更趋向务实性和功利性等。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号召广大学生牢固树立文化自信,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领悟“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内涵,积极塑造健康向上的价值观[4]

3) 脉冲计数:雷达按照脉冲重复频率(PRF)发射脉冲信号,在每个波位驻留时间内发射的脉冲即为脉冲计数,每发射一个脉冲,脉冲计数加一。每个波位下的脉冲总数相等,即波位脉冲驻留数N相同;每更新一个波位计数,脉冲计数清零。

2.2 依托大学生社团,开展特色育人活动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的新方法和新手段。依托大学生社团开展特色校园文化教育活动,能够提升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实效性。

学院还利用节假日,定期组织学生前往连云港市赣榆县抗日山参观,学生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聆听老革命家讲解的英雄先烈事迹,深受感染。通过参观活动,学生接受了一场深刻的党性教育,同时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洗礼,更加明确了身上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纷纷表示要牢记历史、不忘国耻、积极进取,把祖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家园。在充分发挥教学主渠道作用方面,思政部也结合部门实际制订了教学改革方案,如建立思政教学实践研修基地,充分利用地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史料和展览活动,组织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高校不仅是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场所,也是提供人文训练、培养人文素养的地方。当前各个高校都在倡导博雅教育,或称自由教育、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等。博雅视角下的“博”是指让学生拥有渊博的知识,其中包括对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雅”是指让学生拥有高雅的气质,即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和魅力,而借助家风家训文化是实现博雅教育的有效途径[5]。例如,大学生可以通过组织社团,自发组织开展家风家训专题座谈会,撰写专题读书笔记;学校可以组织大学生观看与家风家训文化相关的电视节目,共同讨论与家风家训相关的热点话题;学生社团可以开展与家风家训文化相关的道德场景实证表演活动等。另外,传承家风家训文化不能仅靠思想政治课上的说教,学校还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志愿者下乡活动,走访名人世家,采访、报道有关家风家训的先进事迹,开展表彰、学习活动等,从而切实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2.2.2 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开展校园特色文化活动

纤维素是自然界中丰富的可再生有机资源之一,是由D-葡萄糖基以β- 1,4苷键连接起来的链状高分子化合物。目前,已有多种文献报道了纤维素通过一定的转化途径生成5-HMF[7- 10]。首先,纤维素在酸性催化剂的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通过异构作用转化成果糖,最后果糖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特定的中间体,中间体通过脱去3个水分子生成 5-HMF。反应过程如图2所示[5,11]。

2.1.3 基于地方传统文化,开设道德大讲堂

2.1.1 借助地方传统文化,激发大学生阅读热情

3 结语

综上所述,利用地方传统文化开辟高校特色育人之路不是一蹴而就的,高校的育人事业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建设的立身之本,围绕高校育人的初衷,把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将地方传统文化实践育人活动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全方位打造有中国特色的高校育人之路。这不仅是地方高校建设现代大学文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彰显大学使命的迫切需要。

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教育方式需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创新有所改变。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与各类媒介的接触越来越频繁,阅读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多样态趋势。当代大学生的片段化学习意识较强,可以利用目前流行的“微悦读”“移动读”“泛在读”等,针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缺乏的问题,借助地方传统文化为他们提供相应的精神滋养,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例如,为了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让他们变得有担当,可以在阅读活动开展过程中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家国情怀来感染他们,让当代大学生懂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非行无以成,行非信无以立”的道理。

[1] 刘福来,李东斌.地方高校地域文化育人体系的探索[J].社会科学家,2016(1):157-160.

[2] 杜长冲.地方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读与写杂志,2011(3):71-72.

[3] 纪晓蓉.依托传统文化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21-23.

网络的发展会不断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每个角 落 ,“ 阳 光 ”“ 正 能 量 ”“ 学 习 ”“ 交 流 ”将 是 聊 天群的永恒主题。正确使用聊天群,抱着与时俱进的态度去对待这一网络工具,是每一个家长、学生、老师的必修课。

[4] 王学青.“大学之道”的现代变迁[J].现代大学教育,2008(2):31-32.

[5] 刘红英.中国传统文化走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J].思想教育研究,2008(6):18-19.

[6] 李大伟.基于传统文化维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J].江苏高教,2012(2):24-25.

 
张红丽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