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编辑胜任力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

更新时间:2009-03-28

编辑是出版发行的中心环节,编辑人员的能力与素质直接决定着出版物的质量、层次与社会效果。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编辑所面临的从业环境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方面,知识更迭速度越来越快,新知识、新技术、新领域不断涌现,多学科交叉研究越来越多,坚持“内容为王”的出版业对编辑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瞬息万变,特别是随着新兴媒体以及数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在当前出版行业编辑从业人员“一岗多职、一人多责”还很普遍的情况下,编辑的工作重心已由注重编校向注重策划和营销转移。这一转向所带来的问题就是面对工作,很多编辑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无法胜任。因而,编辑的能力提高与素质培养已成为摆在出版单位面前的重要问题。

事实上,编辑能力与素质培养是一个老话题,围绕编辑能力与素质培养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相关研究通常比较宽泛,内容上更多地是强调编辑的职业技能,如知识背景、文字功底、道德水平、政治素养等,但这些只是从事编辑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养,是从业“门槛”。若要成长为一名优秀编辑,适应当前环境变化及市场需求,则需要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一背景下,从胜任力理论切入研究编辑能力与素质成为一个全新的视角。相对于传统的编辑能力与素质论,胜任力理论能更好地解释编辑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惑。然而笔者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发现,当前的编辑胜任力研究存在一些误区,没有充分地体现胜任力理论的价值内涵。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梳理,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客观地认识胜任力模型,也有利于编辑个人成长和出版单位实行更灵活的人力资源政策,更好地规划人才,用好人才。总之,研究编辑胜任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编辑的能力素质与胜任力理论

(一)编辑的能力与素质

编辑人员的能力与素质培养,一直是编辑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早在1983年,宋杰夫就发表了题为《论编辑素质与刊物质量》的文章,对编辑素质作了相关论述[1]。此后,王向东将编辑素质分解为思想政治素质、编辑业务素质、编辑道德素质、工作效率、工作成绩等七个方面[2]。这成为对编辑能力素质研究最早的比较系统的文章,也形成了编辑“能力—素质”论的基本框架,此后的一系列研究,基本是在这一框架下展开论述。分析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不能动态反映环境变化对编辑出版工作的影响;二是未能深入挖掘影响编辑工作表现和工作绩效的深层次原因。而这几年兴起的胜任力理论则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缺憾。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相对于传统的“能力—素质”论,胜任力理论更全面、更深刻地挖掘了个体的内在特征,揭示了编辑个体能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匹配关系。因此,胜任力模型成为研究编辑能力素质与工作绩效关系的有效解释框架。

(二)胜任力理论

胜任力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是美国国务院为有效选拔外交官,而请哈佛大学的麦克利兰博士主持的一项研究课题。其目的在于解决以智力因素为基础选拔外交官不甚理想的问题。麦克利兰在研究过程中确定了胜任力理论的相关要素及关键技术,并提出“胜任力”概念。[3]他以十分形象的“冰山素质模型”来描述人的个体特征,即个人素质分为冰山以上显露的部分和冰山以下深藏不露的部分。冰山以上部分包括知识、技能、经验等容易被测量、被感知的要素,冰山以下部分包括自我形象、动机、特质、价值观等,是人的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而正是深藏在冰山以下的这些因素往往对一个人的行为和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此后不断有学者在这一问题上继续研究,最著名的就是美国学者理查德·博亚特兹,他提出了“素质洋葱模型”[4],把胜任力素质概括为一个由内到外层层包裹的洋葱结构,最核心的是动机,向外依次展开为个性、自我形象与价值观、社会角色、态度、知识、技能。越向外层,越易于培养和评价;越向内层,越难以评价和把握。冰山素质模型和洋葱素质模型奠定了胜任力理论研究的基础,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之中。

二、我国编辑胜任力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研究现状

我国最早将胜任力理论应用于编辑研究的是吴红岩、李文东等[5],他们运用结构化问卷和BEI方法,对编辑胜任力特征进行探索。整个过程采用标准的胜任力研究方法,过程相对严谨。但由于样本量较小,结论存在着一定局限。另外,该研究并未对构建的编辑胜任力模型进行检验,因此模型的预测效度有待评判,而这也是胜任力研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总体来看,编辑胜任力研究主要呈现下述特点。

[2]王向东.论编辑评估[J].许昌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3):108-113.

编辑胜任力的研究对象以图书和期刊编辑为主,如吴红岩等通过问卷调查和行为事件访谈,得出图书编辑的胜任力特征包括编辑策划、关注客户需求、市场意识、成就动机和问题敏感五个方面。[5]罗立新运用BEI等方法,构建了出版社编辑胜任力模型。[6]由于研究方法的缺陷和基础理论的不完善,其构建的模型实质上还是关于胜任力的特征要素集合,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不大。徐维东等基于胜任力模型,提出图书编辑职业能力发展的五个层面,即知识、技能、经验,价值观、态度与习惯,人际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人格特质等。[7]随着研究的深入与扩大,根据岗位性质的不同,研究者又对图书编辑进行了细分,开始研究不同岗位性质的编辑胜任力,如黄倩针对图书策划编辑,从编辑素质、策划技能两个维度提出了策划编辑提升胜任力的路径。[8]张丽娟等对教育类图书编辑的胜任力进行了分析[9],其提出的三个指向、八个维度对于市场化、企业化运营的出版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在期刊编辑胜任力研究方面,大家主要针对科技期刊一类的学术期刊进行论述和探索,如陈斌[10]、江波[11]、王丽恩[12]、梁艳珍[13]等都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对学术期刊编辑的胜任力进行了研究。其中,江波等人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构建了高校学报编辑胜任力特征模型,其模型包括三个维度七项要素。三个维度即专业能力、职业精神、自我发展,七项要素包括信息加工、沟通协调、建立关系、责任心、公正正直、学习发展和成就导向。[11]

2.研究方法多元化

公众保护意识不高、对相关法律的陌生是野生动物非法贸易高发的主要原因。在一些边远山区,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一些短视行为使野生动物的栖息场所被破坏。野生动物的引种、驯养、繁殖等管理滞后,漏洞较多。加之,近年来,人们饲养的野生动物数量、种类越来越多,濒危等级越来越高,这引发了大量野生动物贸易问题。大量龟类、爬行类、鸟类,甚至威猛的老虎都成了人们饲养的宠物。炒作的价格、买卖利润高昂,刺激了野外偷猎和贸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许多新的岗位,如网络编辑、数字编辑等应运而生,针对这一类编辑的胜任力研究数量相对很少,在中国知网上只有两篇文章有所论及,分别是丁梅的《基于胜任力理论的“网络编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14]和罗青兰等的《数字出版业编辑人才胜任力提升策略探究》[15]。另外,还有两篇关于广播电视编辑胜任力的研究,总体而言,属于小众研究。通过以上分析可看出编辑胜任力的研究对象相对多样化。

放疗是肿瘤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肠上皮细胞分裂增殖旺盛,对放射敏感,放射性肠损伤是盆腔和腹腔肿瘤放疗后常见的并发症,接受腹盆腔放疗的患者5%~10%可进展成放射性肠损伤,损伤诱发的消化道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可出现肠坏死、肠穿孔,甚至直接导致死亡的发生[1]。目前临床上对放射性肠损伤尚无有效的防治措施[2],丁酸钠是一种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具有抗炎、抗氧化的作用[3],近年来已有研究显示,丁酸钠对受损的肠黏膜可以发挥保护作用[4],本研究构建放射性肠损伤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观察丁酸钠对放射性肠损伤大鼠模型肠损伤的保护作用。

编辑胜任力的研究既有定性研究,也有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主要延续编辑“能力—素质”二分法的思路,多从理论层面论述编辑应具备的胜任力特征,研究的主观性较强而缺乏实践依据,未体现胜任力理论的真正精神旨要。如黄倩从编辑素质、策划技能两个维度构建策划编辑胜任力模型,其中,编辑素质包括:政策法律意识、创新意识、信息吸收意识和质量意识;策划技能包括市场营销技能、资源整合技能、项目统筹技能、协调沟通技能四个方面[8],其观点仍囿于传统的能力素质论,并未体现胜任力理论的真正精神内核。

(1)压实程度。图1给出了路面压实程度检测结果,采用GTM法成型试件密度为标准密度时,其压实程度较传统马歇尔设计方法略低,但平均压实程度仍大于96%,满足规范中压实度要求。路面空隙率均值为6.82,达到路面不透水要求7%~8%要求。因此,建议以压实度和空隙率指标进行双控,保证路面质量。

3.研究结论差异化

黄瓜适宜的贮藏温度为10~13℃,适宜的相对湿度为30%,水缸贮藏的黄瓜采收时成熟度可比一般上市的商品瓜稍嫩一些。用新缸贮藏最好,用旧缸时,贮前几天用开水加碱面刷洗干净,夏天放在阴凉处,冬天放在温暖的地方,缸盛净水10~20厘米深,距水面3~5厘米处放木架,架上铺木板,垫一层干净麻袋片,上码黄瓜。采用大缸贮藏,将瓜条平放,缸中心形成一个空间,码至离缸口10~12厘米为止。黄瓜入缸后用牛皮纸或塑料薄膜封严,置凉爽的室内。天冷后要采取保暖措施,避免低于10℃。此法可贮藏30~40天。

综观相关研究可发现,各学者所构建的胜任力特征模型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研究结果偏向发散而离于收敛,因而使得研究结论的普适性、应用性有所弱化。特别是对编辑胜任力特征因子的内涵、命名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有些特征因子互有重叠与交叉,有些特征因子包含在其他因子之中,呈现出杂乱无章的局面,反映了编辑胜任力特征研究中胜任词典归类、特征提取等存在着一定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问题。如出现频次较高的“成就导向”,在不同文章中的定义与命名就有4种,有的称为“成就导向”,有的称为“成就动机”,还有的命名为“自我效能感”,虽然名称不同,但其内容指向却存在着一致性。此外,“客户导向”也在不同研究中以“关注客户需求”“市场意识”等名称出现。这种情况反映了学界和业界对编辑胜任力特征还未达成共识,仍处于探索性阶段。

(二)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一是理论研究重移植,轻嫁接,研究内容的创新性不足。首先,研究仍停留在原有的编辑能力与素质论述框架中,虽使用了胜任力这一新概念、新术语,但文章的核心观点、话语体系、分析模式仍是原有范式;其次,对胜任力理论只是简单地移植、套用,缺乏深入整合,研究的内容多为概念、理论的介绍,缺乏贴近工作、贴近实践的研究。

中医认为鹅肉有补阴益气、化痰止咳、暖胃开津和缓解铅毒之功效,有“喝鹅汤,吃鹅肉,一年四季不咳嗽”的说法。土豆中维生素C含量丰富,受淀粉保护,加热后损失很少。土豆虽然富含淀粉,但是升糖速度较慢,而且富含钾,有利于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控制。收。炖补时,还可以适当加入药材,以增强疗效。

二是实证研究重过程,轻方法,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值得商榷。首先,在实证研究过程中,评价指标的选取、胜任力特征要素的提炼存在瑕疵,如有些研究以获奖情况、工作年限、编发稿件学术水平为标准划分优先组和普通组,这种划分方法虽有一定道理,却不够科学、全面。编辑活动作为一种智力创造劳动,它与普通的体力劳动不同,不能简单地进行量化打分,有时需要定性评价,而定性评价的主观性及隐匿性又导致划分标准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这就导致研究的科学性、全面性难以保障。其次,胜任力特征要素的选择与命名是否科学合理,值得讨论。因此,建立科学合理并具有解释力的评价指标成为编辑胜任力研究的关键。

三是研究重工具导向,轻价值逻辑。现有研究多围绕理论内涵阐释、模型构建展开,对于如何应用胜任力模型,如何对照胜任力模型提高编辑人员的能力与素质还未有深入讨论。实际工作中编辑人员的培训、考核还未真正体现胜任力理论的核心主旨,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应加大胜任力模型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研究,使胜任力理论的价值得到最大化体现。

(三)研究的方向

未来编辑胜任力研究可遵循以下思路进行:

定量研究方面,大家多采用量表问卷、专家访谈、BEI等胜任力研究方法,再通过计量模型构建编辑胜任特征。这种研究方法对研究者的要求较高,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统计学基础,因此采用定量研究的成果相对较少,只有吴红岩、江波等人进行了定量的实证研究,但样本的覆盖面较小。总体而言,从研究方法看,关于编辑胜任力的理论性研究居多,实证性研究偏少。

哪有天天不舒服的?这分明是在找借口逃课嘛!可是,看着妍妍紧皱的眉头、苍白的嘴唇和痛苦不堪的表情,又确实不像装的。

二是在研究内容上应加强后续的应用研究,要对所建立的胜任力特征模型进行跟踪研究,以检验其效度。同时,应根据出版环境变化,适时校正胜任力模型中的特征因子。另外,要将胜任力模型应用于编辑实践工作,真正发挥编辑胜任力模型的研究价值,用其指导编辑培训、考核、奖励与晋升。

三、编辑胜任力研究的对策与建议

编辑胜任力研究是对编辑“能力—素质”论的深化与延续,它不仅考察了个体对组织的贡献,同时也对岗位所要求具备的职业能力做出了明晰与预测。它将笼统不清的“能力—素质”论加以解构并重新建构成包含多个维度的复杂体系。

编辑是一个以智力资本为主的职业,编辑胜任力研究有利于编辑个人成长和职业生涯规划,也有利于出版事业的繁荣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编辑胜任力体系,不仅有利于编辑自身业务能力的提升和素质养成,而且可以形成动态的人力资源评价系统,为编辑招聘、培训、晋升、考核提供依据,提高出版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进而提高核心竞争力。

编辑胜任力研究一方面要与编辑实际工作相结合,将胜任力研究成果转化成培训、晋升、考核的参考依据。另一方面,应动态地看待编辑胜任力模型,根据出版单位的战略目标和发展策略,适时调整编辑胜任力模型。具体来说,可围绕以下几点展开:

一是根据胜任力理论调整培训方向,提高编辑培训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培训和再教育是提高编辑人员能力与素质的重要途径,以往的编辑培训多重视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教育,以求在短时间内提升编辑人员的从业能力。而由胜任力理论可知,知识和技能虽然对编辑工作有着重要作用,但却不是决定性因素。编辑培训的重点应从常规性培训转向非常规性培训,应由对知识、技巧的培训转向价值观、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培训,应由强调编辑的知识结构、经验、态度,转向更为隐性的内在特质、性格等方面,要注重编辑创造能力、控制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是加强编辑岗位分析,提高人岗匹配度。人是组织中最活跃、最有价值的资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目标。在现实编辑工作中,每个岗位所要求的编辑能力与素质是不同的,每个人的个性与能力也存在很大差异,有的善于策划,有的善于人际沟通,有的善于做文案工作。只有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了解每位编辑的特点,做到人岗的最佳匹配才能有效实现组织目标。因此,出版单位应建立灵活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通过制度化建设挖掘、培训、用好人才,实现组织发展的最大目标。

材料自检指的是项目材料人员在熟知各类材料性能的基础上,按照各类材料的使用要求、国家或行业的验收规范,对进场材料进行质量和数量的验收。数量验收即材料管理人员需根据到货清单并结合之前提交的材料需求单与实际到货数量进行比对,可以采取过磅计重、理论换算、点数计件的计量方法,在确认数量无误后,在相关单据上签字。质量验收即依据相关国家标准,核对材料名称、规格型号、材质、等级;同时要仔细核对技术证件,目的是判断材料是否完好,材料实体是否与规格要求一致。

三是动态地看待编辑胜任力模型。编辑的个人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始终服务于出版单位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在不同发展时期,出版单位的市场定位、目标群体、效益追求都会有所不同,因此编辑胜任力也应根据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即编辑所应具备的胜任力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组织要求而变化。例如,在出版单位发展的早期阶段,策划能力、公关能力、营销能力是相对重要的能力,但当出版单位发展到一定阶段,有一定市场号召力时,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会变成相对重要的能力。所以说,对胜任力的研究应从发展的角度进行考察。

在中国知网以“编辑胜任力”为主题关键词共检索到文章26篇,除去不相关文献2篇,关于编辑胜任力研究的文章实际上只有24篇,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可以说当前编辑胜任力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编辑胜任力研究是一个亟待完善与发展的领域。再具体分析这些文献不难发现,当前编辑胜任力研究尚未构建出具有普适性的胜任力特征模型,大部分研究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并存在以下问题:

[1]宋杰夫.论编辑素质与刊物质量[C]//辽宁省高校学报研究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1983.

1.研究对象多样化

[3]Mcclelland D.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1-14.

[4]Williams R S.Performance Management[M].London:International Thomson Business Press,1998:104.

一是在研究方法上继续以实证研究为主,扩大实证研究的范围,将胜任力理论与编辑实际工作相结合。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有一定的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理论基础,能够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的精确度。在一些评价指标的选取上应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提高研究的普适性。

[5]吴红岩,李文东,谢义忠.图书编辑胜任特征模型的评价研究[J].人类工效学,2006(1):17-19.

[6]罗立新.出版社编辑人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科技与出版,2010(3):4-7.

在万达茂施工时一次因交通意外下颌骨受伤,住院期间,各部门人员每天把现场的情况汇报过来,其间说不清的地方,急得他瞪着双眼“呜呜”直叫,要来纸笔进行交流。手术第二天,便偷偷溜出病房,回到了施工现场,协调施工。至于期间被医生护士批评了多少次,谁也记不清了。

[7]徐维东,陈达凯.图书编辑职业能力的胜任力评价模型[J].科技与出版,2008(1):67-69.

[8]黄倩.策划编辑胜任力结构维度探索性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2(7):44-46.

[9]张丽娟,毕海滨,王安琳.出版产业化中的编辑胜任力[J].出版参考,2013(7):31-32.

[10]陈斌.科技期刊编辑人员胜任力构成要素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6):1160-1164.

[11]江波,罗雯瑶,刘景芝.高校学报编辑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一项实证研究[J].出版科学,2016(2):47-50.

诗人、作家、评论家张修林在《谈文人》一文中对“文人”作如下定义:文人是指人文方面的、有着创造性的、富含思想的文章写作者(张修林2009)。文人话语的典型文本是文人所做的诗文书画,包括记录日常生活“痕迹”的日记、游记等。作为一个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文人,芥川在《中国游记》的话语表述中,不乏自然风光的诗意书写。如在苏州游记中,芥川单独列出一个小节描写苏州的美丽景致,题名就叫“苏州的水”。苏州之水激发了他创作的灵感,使他写下三大段优美文字。其中一段如下:

[12]王丽恩.基于胜任力:高教研究期刊编辑素质提升的新视角[J].煤炭高等教育,2013,31(6):93-96.

随着各项智能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已由传统纸质化阅读转变为网络终端与移动设备阅读。在此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模式、技术等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拿服务模式来看,传统高校图书馆在服务方面一向秉着以高校图书馆馆员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而当大数据技术出现之后,其服务模式已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真正地将用户放在服务的首要位置,一切服务以用户需求为主。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服务类型也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而发生变化。传统高校图书馆在为读者用户提供服务时,通常是以读者为其提供的信息为基础,根据该信息为读者提供相应的服务。而大数据高校图书馆是以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为前提,为其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13]梁艳珍.胜任力视角下的学术期刊编辑素质提升策略[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3,34(3):86-88.

[14]丁梅,韩二伟.基于胜任力理论的“网络编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J].商业文化,2012(1).

[15]罗青兰,李欣泽,叶爽.数字出版业编辑人才胜任力提升策略探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6):81-83.

要想解开这个谜团,就要用到物理知识了。物体在空气中自由下落的时候,会遇到空气的阻力,阻力会随着物体下落速度的加快而变得越来越大,当阻力和物体受到的重力平衡的时候,物体就不再加速了,这时候物体下落的速度称为“终极速度”。又轻又小的蚂蚁下落的终极速度大约为6公里/小时,基本上和我们步行的速度差不多。蚂蚁以这个速度慢悠悠地飘落到地面上,当然不会受伤啦!

 
田春霞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