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外迁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解决策略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引言

“压力”是生活在21世纪的每一个人都必须要面对的,它在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重大影响的同时,也会严重削弱人的幸福感。从高校发展来看,高校教师身心健康发展是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关键要素之一,影响着高校社会功能的实现。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推进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外迁现象正在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新焦点,而外迁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吸引研究者的目光。本研究以河北省为例,分析外迁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寻求缓解外迁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解决策略。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文以河北省全日制公办外迁高校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省属院校、地方普通院校的层次分类,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82份,其中有效问卷18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年龄方面,21-29岁教师24名,占总人数的13.33%;30-39岁教师66名,占总人数的36.67%;40-49岁教师72名,占总人数的40%;50-59岁教师15人,占总人数的8.33%;50岁以上教师3人,占总人数的1.67%。从婚姻状况看,已婚教师144名,占总人数的80%;未婚教师27人,占总人数的15%;离异教师9人,占总人数的5%。从学位状况看,本科学位教师9人,占总人数的5%;硕士学位教师47人,占总人数的78.33%;博士学位教师27人,占总人数的15%。从职称状况看,助教8人,占总人数的13.33%;讲师18人,占总人数的30%;副教授22人,占总人数的36.67%;教授18人,占总人数的18.33%。由此可见,副教授以下的中青年教师是外迁高校教师的主体。

外迁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指的是外迁高校教师在外迁高校从事教育行业的职业压力,本研究将其分解为“工作强度”“职称评审”“家庭生活”“学校考核”“人际关系”“学校通勤”“学校饮食”“学校住宿”“行政工作”“学生教学”“教师发展”“其他”等指标,在获取相关数据的基础上,通过SPSS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外迁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整体状况

为整体把控外迁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具体状况,本研究以“选择合适选项”的形式对整体工作压力进行了描述,选项为“非常不满意”“比较不满意”“满意”“比较满意”“非常满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非常不满意”“比较不满意”的选项比例均超过30%,表明外迁高校教师感受到的整体工作压力偏高。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外迁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教师年龄、婚姻状况、职称状况、学历状况、工作时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工作时间与外迁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具有明确相关性,坐班教师以及承担课程较多的教师所感受到的工作压力明显偏高;职称与外迁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也具有紧密的联系,讲师所感受到的工作压力最大,其次是副教授,最后是教授;年龄状况与外迁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也具有一定的关系,30世代的年轻教师所感受到的工作压力明显高于中老年教师;通勤状况与外迁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除正常的工作时间外,外迁高校教师每天额外花在通勤路上的时间均超过3小时,加上赶往通勤车上车地点的时间,该数值均在4小时以上,通勤的长时间化加大了教师的身体承受压力,九成以上的被调查对象认为这导致了工作压力的增加,该状况表明外迁高校教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科研工作的高质量化进行;闲暇时间与外迁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教师每天花在备课以及自我提升方面的时间均在1小时以上,被调查对象中90%的青年教师都要花3小时以上的时间批改作业、阅读报刊杂志,这表明外迁高校教师在教学质量提升以及自我素质提高方面具有较高的需求,但是也折射出其在教学以及科研方面的巨大压力。

为进一步了解外迁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具体表现形式,本研究对外迁高校教师的压力症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外迁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症状指的是外迁高校教师由于工作压力带来的各种身体与精神方面的不适或紧张感觉。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外迁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症状主要表现为:腰部疾病,九成以上教师由于长时间的通勤导致腰椎不适等腰部疾病的出现;惊醒或失眠,八成以上教师由于担心无法赶上通勤车而在深夜惊醒,且五成教师醒后再也无法入睡;消化不良,七成以上教师由于睡眠时间错乱等原因导致饮食出现问题;心烦意乱,八成以上教师在通勤以及睡眠等影响下出现心烦意乱的症状;掉发脱发,五成以上男教师以及部分女教师表现出程度不等的脱发掉发现象;血压升高,五成左右的50岁以上的教师表现出血压升高的症状,且逐渐年轻化。

外迁高校教师多元化社会支持的提供可以考虑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地区社会为外迁高校教师提供更多的客观支持,将教师的工作压力视为事关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事项,以外迁高校教师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为着眼点,如教师的住房问题、子女的上学问题、医疗保障问题以及日常生活的问题等,不能避重就轻,而是要建立社会支持的长效机制;二是家人和朋友为外迁高校教师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外迁高校教师每天需要早出晚归,家人不要抱怨教师的工作高强度和低收入等带来的各种麻烦,朋友要尽量倾听教师工作中的烦恼,同时尽自己所能向教师提供相关压力缓解信息等。无论从教师作为“人”的发展角度考虑还是从教师作为职业的发展角度考虑,外迁高校教师群体的差异化决定了社会支持个性化发展的必要性,其具体措施可以考虑以下内容:将社会支持多样化处理,以外迁高校教师缓解工作压力的差异化需求为引导,按照教师群体的不同提供不同类别的社会支持;按照年龄、职称、性别等要素将外迁高校教师分类,通过常态化的问卷调查等形式把握教师的工作压力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的解决策略,从而应对教师的差异化工作压力。

铬样品购买于阿法埃莎(Alfa Aesar)公司,颗粒粒度小于22 μm,样品的纯度是99.2%.对于角散轴向X射线衍射实验,用台面大小为300 μm的改进型的Mao-Bell 金刚石对顶砧.对于充氦气(He)的准静水压实验,T301封垫被预压到约35 μm厚度,并在压痕中间打直径为160 μm的样品孔.40~50 μm大小的样品片被放到样品孔中心位置,再放上一颗大小约为10 μm的红宝石作为压标[11].用气体加压装置加到30 000 psi高压(等价于0.165 GPa),取出后再用机械装置对DAC进行手动加压到3 GPa.

(二)外迁高校教师的主要压力和压力源

外迁高校教师的主要压力和压力源调查结果显示,74.3%的被调查对象觉得目前需要面对很大或较大的工作压力,只有12.6%的被调查对象觉得所面临的工作压力较小,该状况表明外迁高校教师具有较大工作压力的现象具有普遍性。教师主要压力源的调查结果显示,外迁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主要来自于学校通勤(76.7%,144人),其次是职称晋升(63.3%,114人),再次为学校住宿(60%,108人),人际关系、学生、家庭收入压力所占的比例均超过20%,分别为25%、21.7%和20%。其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外迁高校教师的主要压力(%)

  

压力程度压力源压力源很大25.2学校通勤76.76学生21.67较大49.1职称晋升63.33家庭收入20.00一般11.4学校住宿60.00其他11.67较小9.6学校饮食41.67职务晋升6.67很小3.0学校考核33.33其他1.7人际关系25.00

(三)外迁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群体差异

(2)增强应对效能感和自我压力管理能力。相关研究表明,除了社会支持等客观条件外,自身的良好状态、对事物的信念、信心以及自尊等主观条件对工作压力的舒缓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外迁高校教师要注重增强压力的应对效能感,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坚信高校以及社会能够解决好由于高校外迁所带来的各种矛盾,坚信自己能够应对好工作压力,对自己的工作前景充满信心,这样可以舒缓工作压力。

四、讨论与解决策略

(一)制定畅通的教师工作压力反馈机制,及时捕捉外迁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

这就需要外迁高校及时捕捉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以缓解或者是消除外迁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为目的,向教师提供精准的客观性支持以及行之有效的主观性支持,具体做法可以考虑:将教师工作压力的精准捕捉作为外迁高校及其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要任务,制定畅通的教师工作压力反馈机制,使教师能够将自己的压力有效表达出来,使外迁高校能够对教师工作压力进行精准捕捉,如以全校教师为对象设置信息交流平台,以不记名问卷调查等形式定期调研教师的工作压力等;学校设置专门的教师压力收集和反馈部门,使教师压力收集和反馈做到上通下达,在教师压力得到明确之后,由学校制定专门的压力舒缓措施,并由专门的机构负责实施;学校要对教师中的隐形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关注,如未婚教师、中老年教师以及每天往返通勤的行政职员和任课教师等;以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着眼点,加大为教师定期体检的频次,设置专门的教师工作压力舒缓以及心理健康引导机构;高校领导者应该从“人”发展的角度出发,主动掌握教师的工作压力情况,积极探讨问题解决策略。

外迁高校对外迁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迁高校对教师工作压力的捕捉程度与外迁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成反比,即压力捕捉越及时,教师所需要承受的压力就越小;二是外迁高校对教师工作压力捕捉得越精准,越有利于舒缓教师所承受的工作压力。此处所说的捕捉精准度包括对外迁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把控以及工作压力解决策略的精准制定,这会对外迁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削减产生不同的效果。外迁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把控得越精准,工作压力解决策略制定得越精准,外迁高校教师所面临的工作压力就会越小,即一种反比例关系的确立。

(二)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社会支持,应对教师的差异化工作压力

ESP课程自产生之日起逐渐受到国际语言教育界的重视,并成为应用语言学之下语言教学的一个学科分支,见图1。

第二,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重视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注重对新媒体的应用和信息技术队伍建设的培训和能力的提升,构建常态化的培训体系,积极拓展资源,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参加国家级、地区级、校级各类培训,并积极进行培训后的交流和总结,切实将培训收获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以此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的专业性。

(三)健全教师考核和激励机制,明确外迁高校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使命

外迁高校教师所感受到的较大工作压力与当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以及高校外迁新环境所带来的种种不适应密切相关。高校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漏洞是外迁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产生的首要因素。高校外迁首先需要解决教师的通勤、住宿和饮食等最基本的生活问题,虽然高校教师在工作时间方面具有较高的自由度,但是花在通勤方面的时间却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外迁高校教师的宝贵时间,教师在教学质量提升以及自身素质提高方面遇到了仅凭自身能力无法解决的难题。在教学和科研工作方面外迁高校教师需要承受更大的工作压力。教学和科研是高校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在时间受到通勤等客观因素限制的情况下,外迁高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质量方面很难得到有效保证。同时,教学和行政双肩挑的教师所需解决的矛盾更多,该方面压力更大。在此情况下,要想切实减轻外迁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需要外迁高校在明确高校教师定位以及教师岗位特殊性的前提下,遵循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发展的基本规律,顺势而为,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职称晋升和相关考核机制。具体来说,可以考虑以下内容:教师是高校高质量运转的关键所在,外迁高校应该尽可能地站在教师立场上为其解决实际困难,各级管理部门要为外迁高校教师基本生活问题的解决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支持;教学成果的表现与教学过程的推进具有时差,有些甚至需要在学生毕业之后才能逐步显现,科研成果的滞后性更加明显,高质量的科研工作甚至需要穷尽教师的一生心血才能完成,外迁高校在制定相关考核机制时要考虑到时间要素的影响,同时淡化量化考核指标等要素;重视教师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创新性学术成果的考核,同时制定教学、科研、行政等教师工作内容的相关替代原则,尽可能推动教师职称晋升以及相关考核机制的多元、多样化发展,以教师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制度层面为外迁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削减创造良好环境。

(四)增强教师的主体性,使其能够直面自己的工作压力

高校教师面对工作压力产生的感受以及做出的反应与教师的承压能力、对压力源的认识程度以及应对压力源的条件等具有密切的联系,不同教师个体在不同压力源应对机制下会产生不同的压力反应。因此,在压力源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外迁高校教师有必要从自身角度出发提升承压能力以及对压力源的掌控能力。具体做法可以考虑以下措施:

2003-2015年机场优势度与旅游业发展水平的耦合度保持在0.52~0.61之间,并呈现显著的波动下降趋势(见图2),说明机场与旅游业发展具有较为紧密的耦合关系,但耦合度不断降低,二者呈现逐渐分离的状态,互动不显著。

2.3 地质灾害遗迹景观 李家峡库区分布有大型岩质滑坡,不但规模大,而且距坝位置近,严重威胁着大坝安全。松坝峡岸坡带广泛分布有松动体及崩塌遗迹景观。松坝峡松动体总数达19处之多,多呈悬挂式悬于半坡,具有一触即发之势[11]。

外迁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中“学校通勤”“职称晋升”两个方面的压力源给教师带来的工作压力具有普遍性。然而,多元化的压力源对于不同群体的外迁高校教师而言又具有不同的影响,为进一步弄清楚不同压力源与不同教师群体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在主要压力和压力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压力源与教师年龄、性别、职称以及从事教学时间之间的关系。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龄阶段教师所承受的相同压力源带来的影响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学校通勤”“职称晋升”“学校住宿”“学生”“学校饮食”“学校考核”“家庭收入”“人际关系”均与教师年龄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学校通勤”“学校住宿”和“学校饮食”呈现出年龄越大要求越高的趋势,而对于“职称晋升”“学校考核”“家庭收入”“人际关系”以及“学生”的要求则表现出相反的态势。“职称晋升”对于兼任不同行政职务的教师所形成的压力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行政职务越高对“职称晋升”的要求越大。

此外,外迁高校教师还需要增强自我压力管理能力。教师可以将工作压力视为融入高校外迁新环境的必备要素,此种压力有利于教师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可以为教师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外迁高校教师要管控好自己的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间,避免“废寝忘食”等现象的出现,在关注工作压力的同时,充分享受压力应对过程给自己带来的精神愉悦,不盲目追求教学和科研的“量”,而是在“质”上多下功夫。

(1)换个角度认识工作压力。管理心理学的期望理论认为,人们付诸行动的动力或者是激励力的大小取决于行动所能达成的目标并能导致某种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认为达成该目标并得到某种结果的期望概率。对于外迁高校教师来说,如何认识压力源成为教师舒缓工作压力的一个重要条件。如果外迁高校教师将通勤压力、住宿压力以及职称晋升压力等视作对自己的试炼,突破这些试炼意味着自身价值的提升以及综合素质提高的话,工作压力大小与教师所获得的激励力则呈正比关系,在此情况下教师会加倍工作,自己感受到的工作压力程度也会随之削减。反之,工作压力大小与教师所获得的激励力则会成为反比关系,在此情况下,教师意志消沉,自己感受到的工作压力程度会随之升高。

社会支持指的是在一定的社会网络中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无偿帮助的行为的总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存在是社会支持得以存在的条件之一,可以分为以情感支持为主的主观支持和以物质援助等为主的客观支持。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离不开所在地区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与外迁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关系可以概述为:社会支持程度是外迁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重要控制要素之一,社会支持程度越高,教师所累积的工作压力就会越低,反之亦然,累积工作压力小的教师所获得社会支持明显高于累积工作压力大的教师。该状况说明,外迁高校在地区社会的融合过程中,需要地区社会与高校协作,建立多元化、个性化的社会支持体系,并保障其长效化运作。

参考文献:

[1]秦琴.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社会支持——以武汉高校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4(4):35-42.

[2]高升.对北京市高校外迁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7(1):32-37.

[3]方阳春.工作压力和社会支持对高校教师绩效的影响[J].科研管理,2013(5):136-143.

[4]张玉柱,金盛华.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科学,2013(5):51-57.

制怒,应该是每一个脾气急躁之人要做的功课。因为你是怎样的脾气,就有怎样的运气,你有怎样的运气,就有怎样的人生。

[5]陈亚玲.社会转型期欠发达地区高校教师幸福感研究[D].甘肃:兰州大学,2015.

 
陈君,闫静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