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考

更新时间:2009-03-2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立德树人的重要职责,而随着网络新媒体的普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越发突出,它直接决定着大学生群体网络空间状况的好坏。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简单来讲就是指通过网络进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它是在互联网日益改变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思维方式的情况下形成的,所以必然以网络技术平台作为传播正确价值观、道德规范、政治观点等的载体,以平等、自由、交互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从而实现有组织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将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高校思政工作者勇于分析新形势新环境,不断创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媒体的内涵及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应用分析

准确把握新媒体的内涵,清楚认识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运用特征,有利于我们深入全面地分析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同时,这也是思考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创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一)新媒体的内涵

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旧媒体而言的。当然人们对于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划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进步而变化。所以,从长远来看,新媒体是一个不断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的概念,它的内涵必然也会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更新。

康乾南巡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与意义,对江南景观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了迎接康、乾二帝,许多江南景观经过重新装点,山水名胜呈一时之盛。可以说,康乾南巡不仅推动了江南景观的建设、提高了江南景观的知名度、增加了江南景观的文化内涵,还使江南景观融入了不少北方元素。康、乾二帝所至江南景观如今很多都已成为文化遗产,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文化资源。

对于新媒体的内涵众多学者都进行了相应的界定和分析。其中,张建颖认为“新媒体是通过广泛运用数字技术,实现人际间多向互动的新型传播方式和媒体形态”。[1]张亮等则认为新媒体是指“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信息传播领域内通过广泛应用数字技术,实现由所有人面向所有人交互地传播信息的新兴媒体”。[2]张朱博指出,“新媒体技术方面的数字化和传播方面交互化使新媒体有了源源不绝的发展动力”。[3]笔者认为,新媒体就是当前社会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一种最新的传播媒介,它的“新”主要体现在传播方式上,它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等,来传播多种可视化信息。在当下万物皆媒体的网络时代,新媒体就是人们所生活的环境。

(二)大学生运用新媒体的表现形式

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当前社会新媒体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手机媒体、网络、数字电视等。在大学生群体中,运用新媒体的主要形式就是手机和网络。每个大学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手机媒体和网络媒体,他们热衷于运用这些新媒体来了解外部世界,同时展现自己的独特之处。比如,常常更新微博、朋友圈的状态,阅读时事新闻等,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状态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大学生对于新媒体的出现有着极大的热情,网络上新推出的各种APP软件往往成为大学生所喜欢尝试运用的,这必然会对大学生产生影响。

为了提高空气动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克服大型伯努利原理验证实验装置体积大、耗能多,实测数据误差大等缺点,组织学生研制了一种小型的基于音频的伯努利方程验证实验装置。

(三)大学生运用新媒体的特点

第一,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较高的普及率。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加速,其价格也比以往下降很多,满足了人们对于电子产品的需求,尤其是手机这种电子产品,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得到普及。在此背景下,高校也常常通过新媒体来管理学生、发布信息、获得学生的反馈等。

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繁重,也对思政教育的工作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足够专业化的思政教育素养,而且也必须具备网络新媒体素养。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尤其需要他们熟悉网络新媒体的发展特征,对相关专业技术能够熟练运用。此外,由于新媒体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所以网络思政教育需要不断与时俱进,这就需要高校建立常态化的网络思政教育工作队伍培养机制,实现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可持续性。

这年暑假回乡,汤甲真广泛接触各界有识之士,介绍长沙的爱国进步学生运动的情况,倾吐自己的心声,引起当地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暗中注意和考察。

实现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创新,离不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占据高校网络空间,能够确保高校网络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这就需要在大学生群体中,通过新媒体来大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鼓励或激励大学生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可以专门建立一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问答”的网络有奖互动平台,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极主动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建立文化自信;或者可以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作为一个链接与其他主流网站的链接融合起来,学生只要点击相关的网站链接,有关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就会率先被打开,之后才跳转到原本的网站。

二、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使得信息的载体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媒体日益占据了人们的生活。“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占比高达96.3%。”[4]而新媒体更是成为95后大学生群体的“宠儿”,每个大学生几乎都无时无刻不在抱着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设备,这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产生巨大的影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当前及今后指导我国各项工作的重要思想。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创新也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这一新思想全面贯彻到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中。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网络空间的绝对话语权和主导权,要让大学生每次运用新媒体的时候,都能感受到互联网对于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广度、深度、力度是非常大的。

[4] Leo Suryadinata, Dilema Minoritas Tionghoa, Jakarta: PT Grafti Pers, 1984, pp. 159-160.

(一)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新媒体所特有的互动性、即时性、工具性等特征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平台的构建带来便利。新媒体是集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移动终端设备等于一体的媒介平台,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可以通过运用这一平台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等产生影响。在网络时代,人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展开互动交流,人人都可以成为网络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所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特别注重构建与学生互动交流的网络社区或网络平台。只有这样,才能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并给予及时的教育和引导。比如,现在各个高校一般都建有易班网络平台、高校网络论坛等,为大学生群体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了很好的网络空间。

在当前无线网络日益发达的情况下,新媒体成为大学生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同时也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便利。新媒体突破时空限制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那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亦能突破时空限制,让新媒体成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此外,还需要认识到新媒体本身是一种媒介传播工具,所以在进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开发新媒体作为媒介工具的多种功能,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来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二)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高校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校园内部的网络平台,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其所在高校网络平台的交流互动。通常高校为了让学生能够全面认识学校,都会建立一个专门的网络媒体平台,统一管理学校的信息发布,同时也为了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避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高校需要在网络平台培养有威望的发言人,建立“新媒体领袖”机制。新媒体领袖的职责就是及时关注学生群体近期特别关注的问题和事件,并且能够在第一时间反映问题和事件的真实性,不给虚假信息以可乘之机。这里的新媒体领袖从根本上来讲,就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者。所以,高校网络平台的新媒体领袖还需要适时地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积极健康的网络舆论导向。

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可能成为媒体内容的制造者和传播者,这种大众化的特点获得众多大学生群体的青睐,所以几乎每个大学生都会参与到高校相关的网络社交媒体中,并能够踊跃地参与媒体平台的互动交流,这就增加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很难做到对每个学生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每天都有包罗万象的信息内容,纷繁复杂、真假难辨,这就给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带来极大困惑,甚至陷入一种思想困境,同时也削弱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

三、新媒体环境下创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分析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尤其是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更需要为大学生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对于现如今的95后大学生群体来说,他们从出生就开始面对互联网,对于网络技术、数字媒体等毫无陌生感,而且适应性极强,他们的这些特点正迎合了当前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的内在要求。所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断适应当前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情况。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需要结合新媒体本身的特点以及大学生运用新媒体表现出来的特点,尽可能地避免新媒体环境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

(一)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指导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开展

“信奉教学学术,让教学成为学术”是提升大学教学质量的应然选择。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提高应通过增强教师信息素养,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注重教学反思等具体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彰显。

化疗是借助化学药物将癌细胞转移、浸润、增殖过程阻断,最终将癌细胞灭杀的治疗方式,其属于全身性治疗方法,和放疗、手术并称为癌症三大治疗方法。然而化疗药物缺少靶向性,药物在对癌细胞灭杀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正常细胞的损伤,以致出现毒副作用,同时患者免疫功能也明显下降[8-9]。为改善这一问题,近年来我科尝试为食管癌化疗患者加用中药,以期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减轻化疗药物毒副作用[10]。

第三,热衷于在网络媒体平台进行互动交流。新媒体本身就具有交互性的特点,是信息发布者或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在网络媒体平台进行交流互动的过程,能够满足大学生群体在倾诉、表达、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他们既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获得者。他们可以通过新媒体随时随地去接触网络媒介信息,并开展一定的交流互动来展示自己。

(二)建立高校网络媒体平台管理的新媒体领袖机制和应急机制

新媒体虚拟化、超时空、大众化等特征给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消极影响。说到底新媒体属于网络世界,其虚拟性的特点隐藏了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容易导致网络道德危机,甚至是违法犯罪行为。这就使得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极大的挑战,必须时刻高度关注大学生的网络思想动态。新媒体的超时空性使得大学生能够自由选择使用网络的时间和地点,在这方面他们拥有绝对的自主选择权,也正因为此,很难把握和监控到大学生真实的日常思想行为动态。同时,由于很多大学生越来越喜欢宅在寝室里,通过新媒体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通过网络点餐、网购、学习、看新闻等,这就极大地减少了他们户外活动和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和时间,这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极其不利。

高校网络媒体平台管理除了需要建立新媒体领袖机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应急机制。新媒体所特有的开放性、虚拟化的特点,使得一些鱼龙混杂的信息在新媒体平台肆意流传,一些不良信息不可避免地会被学生看到,这就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和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困扰,也给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极大挑战。所以,高校需要建立网络新媒体应急机制,对于校园内部的网络媒体进行严格把关,及时过滤和清除不良信息,并针对有可能发展为网络群体事件的新媒体平台进行严格监控。此外,还需要针对新媒体突发事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应急方案,使得高校对于网络媒体的突发事件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和把控能力。

(三)培养具备新媒体素养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

第二,给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带来便利。网络新媒体的出现,进一步扩大了大学生了解外部信息和发布、共享信息的时空渠道。在大学生群体内部,通常也会形成对比,比如谁能够更快速地掌握第一手信息资料分享给大家,谁能够更快速地搜索大家所关注的社会热点或时事等,满足了大学生时时刻刻使用新媒体的需求。

在对网络思政教育工作队伍开展系统培训时,需要做到下述几点。第一,更新思想观念。大学生的“三观”状况如何,直接受到高校思政工作者的政治素养状况的影响,所以首先必须提升他们的政治素养。第二,提升新媒体信息技术水平。新媒体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提升他们的新媒体信息技术水平,通过新媒体实现对大学生的网络思政教育。第三,培训沟通能力。网络思政教育主要是做人的工作,离不开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有目的的沟通需要一定的技巧,所以需要对他们的沟通能力和网络人际交往能力开展科学培训。第四,培养综合素质。因为如今网络思政工作呈现多元化、专业化发展趋势,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全方位提升自己的素质,比如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网络技术能力等。

本工程采用SATWE程序进行弹性时程分析,时程分析时选用了3条加速度时程曲线,分别为THITG045(天然波,特征周期为0.45)和TH4TG045(天然波,特征周期为0.45)2组实际地震记录以及1组RHITG045(人工波)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地震加速度最大值a=50cm/s2,地震波持续时间均大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5倍,时间间隔为0.02s,满足规范要求。

(四)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升他们的媒介素养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决定了高校网络空间环境,所以有必要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让他们自己避免新媒体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一方面,需要着重培养学生在网络媒体环境下各种思想行为的是非观念,对此,高校可以出台相应的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或者通过宣讲,来提升他们对媒体信息的鉴别力;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将网络道德真正运用到实践中,自觉遵守相应的网络道德规范,远离网络语言暴力。

新媒体环境下创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离不开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当前网络新媒体上传播的信息海量又多样,对于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却又缺乏一定辨析能力的大学生来讲,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这对大学生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所以,需要着重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指的是人们身处多种媒介信息时候的一种选择、判断、辨析、创新等能力。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就是有针对性地提升大学生对媒介本身的认识和理解。一方面,由于部分大学生对媒介具有超强的认同和依赖性,通常对媒介信息是选择全盘接受,不具备一定的辨析和批判能力,这就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媒介本身和媒介信息二者的不同,让他们看到媒体信息的良莠不齐,所以必须带着谨慎质疑的眼光来看待;另一方面,还应该让学生意识到媒体信息所携带的不同价值观念的传播,需要他们有意识地去辨别和抵制错误价值观,自觉接受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建颖.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105.

[2]张亮,高明,张润光.新媒体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交际,2017(16):20.

根据前期单因素试验的结果,选择蔗糖添加量、黄精浸提液添加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作为4个因素,进行四因素三水平L9(34)的正交试验,根据每组的感官评分确定黄精酸奶制作的最佳工艺。

[3]张朱博.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25-130.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7-08-04)[2017-09-20].http://www.cnnic.net.cn/.

 
穆亮红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