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农村信用担保组织在农村信贷市场中的作用分析及效率评价——以宁夏固原市为例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前言

农村信用担保组织的缺失、农民贷款抵押物的缺乏,以及农户个体性的巨大差异,导致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户难以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沟通, 从而造成农民“贷款难”、农村金融机构“难贷款”。因此, 探索建立和推广一定形态的村级信用担保组织, 成为破解“ 两难”问题的重要途径和现实选择。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级与授信;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的决定》中又明确提出要支持贫困地区培育发展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开展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试点。2017年中央1号文件中则强调要建立健全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推进省级信贷担保机构向市县延伸,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尽快建立担保机构,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建设。各地也在农村信用担保组织体系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如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通过组织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把分散的农户信用资源打包、整合,建立以农户信用信息采集、资金互助、信用互助为核心要素的信用培育机制,开辟了农户融资绿色通道。浙江遂昌县在每村均设立一名信用协管员,通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方便联系金融机构和普通农户,不仅延伸了金融机构的服务“触角”,解决了农村金融机构信贷人员不足与服务面广、管理难到位之间的矛盾,同时还化解了许多农民由于对政策的不了解、误解所产生的矛盾,成为实质上的政策宣传员和金融服务信息联络员。

当前,由于我国农村信用担保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的缺失,致使我国农村信用担保组织的机构定位、资金来源、损失补偿和监管职责等都还没有完全明确,农村信用担保组织在我国还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因此,对我国农村信用担保组织的研究显得很有必要。

二、文献研究综述

专家学者普通研究认为,农村信用担保机构的建立,能够减少或降低农村信贷投放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助于农户贷款难问题的解决。宋武龙(2008)研究认为农村信用协管组织建的建立,极大地提升了审贷效率,提升了对广大农户的金融服务水平。余文渊(2008)认为农户贷款信用担保组织是我国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重要补充,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或降低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难题。为了提升信用担保效率,他建议在地方政府部门扶持的基础上,应当构建多种形式的农户贷款担保组织,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结构、担保程序和担保基金运作模式,强化农户对信贷合同的履行力。王参、刘喜山(2008)认为发展农村信用担保组织是破解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两难问题的现实选择。梁红卫(2009)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自身的组织优势和管理机制能够提升农户与金融机构的对接效率,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项学文(2011)通过对村级扶贫互助协会的研究,认为发展壮大村级社会信用组织能够缓解农户创业过程中的资金难题,增强农户的风险意识和信用意识。陈婧(2012)认为农村及农民存在“资金饥渴症”的关键是农户信用评价体系缺乏系统性、客观性和规范性以及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和保障。冯春艳、吕德宏(2013)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有效解决农户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能够使得农村担保品种类得以增加,农户贷款手续得以简化,贷款风险得到降低,农户融资渠道得以拓宽。徐春培、孟金红(2014)研究后发现农民贷款担保协会的成立,有效拉近了基层金融机构与农民之间的距离,解决了基层金融机构对农民的信任问题, 提升了广大农户的申贷率。

某住宅楼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上9层、地下1层,地上分为双塔结构,地下1层为大底盘结构,东西向(—轴)共7跨,总长为55.13 m,南北向(○A—○G轴)共4跨,总宽为28.20 m,地下1层层高为3.6 m,地下室顶板厚为300 mm.框架梁截面尺寸为500 mm×1000 mm、500 mm×1200 mm及500 mm×700 mm等,框架柱截面尺寸为600 mm×600 mm,地下室外墙厚度为300 mm;原设计结构混凝土强度为C35.地下1层结构布置如图1所示.

通过对农村信用担保组织的文献研究后,我们发现,当前专家学者均是对农村信用担保组织某一种形态的特征、作用及不足方面进行的研究,缺乏对所有形态信用担保组织的比较研究和效率评价,本文以宁夏固原市为例,对农村信用担保组织的主要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村信用担保组织在农村信贷市场中的效率进行了评价。

三、不同性质村级信用担保组织的主要特征及优缺点分析

通过农村信用协会的逐步建立,广大农民从信用宣传教育中提高了诚信意识,从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中增强了诚信的自觉性。宁夏固原市农户信用档案建档率由2014年为10.11%提升2017年的49.44%,农户信用贷款比例2014年的0.03%提升到2016年为4.56%。截至2016年末,宁夏固原市共评选出信用村145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17.59%,较2010年提高8.7个百分点。

为了使金融扶贫的触角最大限度地延伸到广大农村地区,宁夏固原市组建了由乡镇党委班子成员、扶贫办干部、包村信贷员、村两委干部、两个带头人、驻村干部、群众代表共同组成“村级信用协会”,“村级信用协会”主要发挥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信用管理和贷款监督管理两方面功能。信用管理包括:信用等级评价、推荐,提出授信建议,公示授信结果;“黑名单”贫困户识别和分类释放;失信户曝光等。贷款监督管理包括:参与贷前、贷中、贷后相关管理工作。截至2017年11月末,宁夏固原市824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村级信用协会,覆盖面达100%,完成评级授信16.34万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7万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00%。为了健全农村信用担保体系,为贫困农户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宁夏固原市由政府出资设立村级担保基金,撬动银行信贷款支持村民发展。截止2017年11月末,宁夏固原市已设立村级担保中心7家。并积极引入民间资本进入农村信用担保市场,如引进宁夏为方村级互助担保基金管理公司,承诺向固原市西吉县投入村级担保基金1亿元,为农户和农村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担保和增信服务。

  

序号 组织形式 主要特征 性质 优点 不足1农民行业协会担保组织 以某种产业协会形式为会员提供担保。 非盈利性组织贷款用途较为集中,便于管理;会员之间信任度高,农户违约风险相对较低不是合格的贷款主体;受行业限制,受益农户范围协易受影响。2 村级互助担保组织由政府、农户等共同出资,以村为单位设立互助担保基金,为农户贷款提供担保的组织。非盈利性组织能够为所有符合条件的农户担保服务;有具体管理机制,动作相对规范。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担保基金规模有限。3农民贷款担保专业合作社 以某种产业为纽带的经济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非盈利性组织 能够减少金融机构的调查成本,提高审贷效率,降低农户违约风险不是合格的贷款主体;规模普遍较小,自有资本偏少,盈利能力很弱,担保能力相对不足4农户联保小组 相互信任的农户之间建立临时性的贷款担保组织。非盈利性组织 担保农户之间关系密切,信任度高贷款用途较为广泛,贷前、贷后管理较为困难;农户贷款额度容易受限。非盈利性组织 相对比较规范; 对村委会的依赖程度高5农村信用协会 由村委会成员、包村信贷员等组织的信用组织。6 农村商业担保组织 由商业企业发起组建的农村信贷担保组织。盈利性组织 市场化运作,具有可持续性 农户承担一定担保费用,增加了农民负担。

四、当前农村信用担保组织在农村信贷市场中的作用分析-以宁夏固原市为例

(注:表格内容由作者整理)

(一)增强了农户的信用意识

当前我国农村信用担保组织组织形式,主要可以区分为农民行业担保组织、农村互助担保组织、农民贷款专业合作社、农户联保小组、农村信用协会、农村商业担保组织等形式,由于服务的范围、种类不同,其性质和优缺也各有差异。

(二)缓解了农户的信贷需求

白鹫仍旧在低空徘徊,应是在期待着更多的肉。但云浮人并不这样认为,他们更愿相信,这是逝者的灵魂对族人不舍,与族人们做着最后的告别。于是,人们闭上眼睛,重新将双臂交叉于胸前,恭送着逝者的离去。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控制了农户信贷风险

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安排,农村信用担保组织的效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四)降低了农户融资成本

随着农村信用担保组织的持续建立和完善,宁夏固原市农户贷款最低利率与金融机构贷款最低利率之间的利差由2006年的2.5%收窄为2016年的1.53%。信用贷款最高利率与最低利率之间的振幅与普通贷款的最高利率与最低利率之间的振幅之差也在缩小,由2006年的1.05%缩窄为2015年的0.76%。

五、农村信用担保组织在农村信贷市场中的效率评价

固原市农村信用担保组织的建立和完善,充分发挥了融资中介作用,不仅分担了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为金融机构构筑起一道风险防范的屏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金融机构对贫困农户的“惜贷”问题。宁夏固原市整体贷款的不良率从2006年的 5.22%下降至2016年的1.06%,不良率降幅达392.45%;农户信用贷款的不良率从2006年的4%下降至2015年2.05%,不良率降幅达95.12%。

宁夏固原市农村信用担保组织的建立,为普通农户创业发展资金需求的满足创造了条件。固原市农村信用担保组织利用自身的信用能力通过担保资金的倍数放大效应使更多的农户获得担保,取得银行资金支持。主要表现在,农户信贷可获得性大大增加,宁夏固原市获得信用贷款的农户数不断增长。截止10末,宁夏固原市涉农贷款余额220.46亿元,同比增长49.08%。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余额达30.73亿元,获得贷款农户为7.35万户,覆盖率达到77.53%,剔除政府兜底户、低保户、黑名单户和经动员不愿贷款等不符合贷款条件建档立卡贫困户11684户,宁夏固原市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覆盖率达90.2%。

(一)经济效应

由于我国农村信贷市场发展相对缓慢,农户的外源性融资大多依赖于民间借贷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由于银农之间信息不对称及缺少合格抵质押物,引入农村信用担保组织成为农户获取信贷支持的主要手段。农村信用担保组织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农户融资的可获得性。农村信用担保组织的建立和完善,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农户和金融机构之间信息沟通的最大化,大大降低了金融机构对农户贷款调查的人力、物力等交易成本,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 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地缘、人缘、血缘关系的存在, 信用担保组织对农户普遍比较熟悉,农村内在道德约束和控制力的存在, 使贷款农户不敢轻易地人为违约, 从而可有效防范农户道德风险的产生。同时,在农村信用担保组织的支持、配合和监督下,有效提升了农户贷款效率,克服了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效率低下以及“吃、拿、卡、要”等现象,减少了信贷人员的权力寻租机会。当然,当前我国农村信用担保组织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资金实力普遍不强,内部组织管理框架结构还不十分健全,抵御风险能力还不太强。同时,地方政府对农村信用担保组织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影响力。

(二)社会效应

农户的社会关系是农户长期相互识别与筛选的结果,这种相互筛选本身就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之上,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信用管理的作用,农户之间长期稳定的信任关系将被反复应用于融资行为中,长远来看降低了农户的融资成本。农村信用担保组织的产生,尤其是通过为贫困农户建立信用档案,能够有效识别、区分出金融支持重点对象,理清贫困农户的家庭状况、贫困深度、经营能力、致贫原因等,实现对贫困户、贫困村的有效监管、帮扶。同时,也为行业扶贫和社会救助搭建有效的信息互动平台,切实解决扶贫工作中存的工作不细不实问题。从农村信用担保组织的实际效果看,它的建立直接推动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步伐,使得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上世纪70年代从东川到红土地有两条路线:一条是从东川城区蹚水过河,翻山越岭徒步到乌龙、新田,过新田的大水井,森林覆盖就特别好;另一条是从东川中部的汤丹镇方向,到法者,过大竹山就开始有很厚的森林。今天红土地最核心的区域花石头、花沟这一带,海拔比较高,森林覆盖就更好。

(三)制度效应

社会成本是导致农户与金融机构利益冲突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消除信息不对称的农村信用机制的存在,可以让社会福利水平损失得以减少,即信用可以降低信贷市场的总体成本。农村信用担保组织是介于农户与金融机构之间的防火墙,这个防火墙要经受信用风险的冲击,也承担着信用的社会成本,这种成本对农村信用担保组织可持续发展影响较为深远。而农村信用担保组织保持一定的利润水平,是这个防火墙能否长远有效的关键。因此,对于农村信用担保组织来说,找到覆盖社会成本与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是关键所在。对地各级地方政府来说,为了能够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让源源不断的信贷资金涌入农村及农户手中,必须制定出台专门针对农村信用担保组织的扶持激励政策,特别是财政、税务与金融方面的优惠政策,不但能够直接推动农村信用担保组织的发展,还能够加大对农村信用担保组织充当农户融资中介的激励。

参考文献:

[1]韩喜平,金运.中国农村金融信用担保体系构建[J].农业经济问题,2014(4)∶37-43.

[2]刘张发.可持续金融扶贫模式分类、差异和适用范围[J].金融发展研究,2016(7)∶80-83.

[3]陆磊.金融扶贫的发展金融扶贫的发展融扶贫的发展扶贫的发展理念、政策措施及展望[J].武汉金融,2016(7)∶4-6.

[3]沈方武.信息不对称对金融扶贫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7(2)∶22-26.

[5]纪敏.精准、开发、开放、共担——对金融扶贫的几点认识[J].甘肃金融,2015(12)∶6-7.

[6]钭利珍等.“丽水模式”∶农村金融普惠扶贫的实践与探索[J].浙江金融,2015(3)∶67-70.

[7]杨静.信息不对称下的农户信贷违约风险分析[J].北方金融,2015(2)∶84-86.

[8]陈长民、刘宇晖.陕西省信贷扶贫效率评估与对策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7(6)∶66-69.

 
何文虎
《吉林金融研究》 2018年第02期
《吉林金融研究》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