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晚播条件下小麦籽粒产量、硬度与蛋白质含量对品种、施氮量和密度的响应

更新时间:2009-03-28

长江中下游区域是中国重要的稻麦两熟种植区,小麦适宜播种期一般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但近年来随着偏迟熟粳稻的推广以及直播或小苗机插稻秧种植面积的扩大,前期粳稻最佳收获期与小麦最佳播种期重合甚至超过了小麦适宜播期,加之近年来该地区小麦播种期常遇多雨季节,导致小麦播期推迟。小麦晚播后,全生育期缩短,总积温光照时数减少,营养生长不足,难以形成高产群体;开花期推迟,灌浆期易遭遇高温胁迫,籽粒干物质积累不足,穗粒数与籽粒质量降低而导致减产[1-5]。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冬小麦越冬期缩短,冬前旺长[6-8]。也有研究者[9-10]认为适当推迟播种期可以延缓小麦越冬前的发育进程,改善碳氮代谢状况使其适应气候变化,减少冻害对小麦的影响进而改善籽粒产量和品质。

2017年12月的一天,接到师市宣传部的任务,要为中央采访团安排两位老军垦接受采访,第一时间,我想起了李庆堂,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军垦。就在几天前,我在社区活动中心碰到了老人,他正在和几位老伙计讨论着团场改革的问题,“以前是只挥坎土曼,现在是既要会用坎土曼还要会挑货郎担”,带着河南口音的一句话,点中了此次改革的要旨。

为降低晚播对产量造成的损失,前人对晚播条件下小麦栽培措施进行了大量研究[11-14]。Kibe等[12]认为增加施氮量可提高迟播小麦籽粒产量。张金宝等[13]指出提高种植密度,增加群体数量弥补迟播导致的个体生长发育不足进而提高产量。杨勇等[14]认为在保证晚播小麦适宜密度基础上提高中、后期施氮量可提高籽粒产量。

籽粒蛋白质含量和硬度是评价小麦品质优劣的重要指标。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适宜种植中、弱筋小麦品种[15]。调整播期、施氮量和密度等栽培措施均可显著改善小麦籽粒品质[16]。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播期的推迟而升高[17-19]。但也有研究结果表明晚播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20]。周凤云等[21]认为蛋白质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张军等[22]认为增施氮肥有利于籽粒蛋白质含量和磨粉品质提高,但不利于弱筋小麦品质的形成。吴九林等[23]发现降低播种密度有利于弱筋小麦品质的形成。此外,不同小麦品种对晚播的响应程度也有所不同[24-25],但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氮肥、播种密度等对晚播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报道甚少。

本研究以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大穗、抗病、高产的中筋小麦品种扬麦16及弱筋品种扬麦20和扬麦22[26-27]为材料,研究晚播条件下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不同小麦品种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硬度等的影响,以明确不同品种适宜的施氮量和密度等栽培措施,以期为长江中下游稻茬小麦持续增产和中、弱筋小麦调优栽培提供支撑。

谁如果以为现在搞改革开放,发展是硬道理,经济放在首位,政德政风不那么重要了,错!谁如果以为GDP数字上去了,干部就可以随便吃点、喝点、拿点、收点、要点、贪点,玩个把小姐都是“小意思啦”,错!经济是硬指标,政德政风也是硬指标,甚至更是硬指标。改革开放,固然要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同时也需要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要求干部必须讲政德政风、讲官品人品,不允许前进路上有老虎当道,不允许有蚊蝇乱飞,不允许黑恶势力破坏社会政治生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概况

试验于2015-2016年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湾头基地进行,试验地前茬为水稻。供试品种为长江中下游主栽小麦品种扬麦16(中筋)、扬麦20和扬麦22(弱筋)。土质均为粉砂质壤土,2015年秋播时0~20 cm耕层土壤有机质16.57 g/kg,碱解氮71.89 mg/kg,速效磷17.65 mg/kg,速效钾59.28 mg/kg,全氮1.23 g/kg,全磷0.59 g/kg,全钾11.98 g/kg。

晚播条件下不同品种间籽粒硬度显著不同,表现为扬麦16籽粒硬度最高,扬麦20籽粒硬度最低;不同施氮量和密度间硬度无显著差异。不同品种间籽粒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施氮量和密度间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差异,施氮量越大,密度越小,籽粒蛋白质含量越高。由表2可知,扬麦16施氮量180 kg/hm2、密度 1 hm2 450×104处理时籽粒蛋白质含量达到最低值13.69%,硬度值是46.65;施氮量360 kg/hm2、密度 1 hm2 375×104时籽粒蛋白质含量达到最高值15.03%,硬度值是46.96。扬麦20施氮量180 kg/hm2、密度 1 hm2 450×104处理时蛋白质含量达到最低值12.95%,硬度值是20.34;施氮量360 kg/hm2、密度 1 hm2 450×104时籽粒蛋白质含量达到最高值14.54%,硬度值是18.79。扬麦22施氮量180 kg/hm2、密度 1 hm2 450×104处理时蛋白质含量达到最低值12.93%,硬度值是24.52;施氮量360 kg/hm2、密度 1 hm2 375×104时籽粒蛋白质含量达到最高值14.18%,硬度值是27.50。

1.2 试验设计

试验当年小麦播期为12月10日,比该地区常年适播期时间10月25日推迟46 d。试验为三因素裂区试验,每处理重复2次。主区因素为品种:扬麦16(A1)、扬麦20(A2)、扬麦22(A3);裂区因素为全生育期施纯氮量:180 kg/hm2 (B1)、270 kg/hm2 (B2)、360 kg/hm2 (B3);再裂区因素为密度:1 hm2 375×104(C1)、1 hm2 450×104(C2)。氮肥基追比例为5∶5。播种前1 d将基施氮肥和105 kg/hm2 P2O5、105 kg/hm2 K2O施入土壤,追施氮肥于倒二叶期施用。其他田间管理均按照当地高产栽培要求统一进行。人工点播,行距23.3 cm,小区面积6.67 m2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产量及构成因素:成熟期调查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千粒质量(水分13%)。每小区机械收割,自然晾晒,测定产量。

籽粒品质:硬度用单粒谷物特性测定仪(SKCS4100)测定,以300粒种子硬度的平均值计算,其值越大,表示硬度越高。一般硬度指数小于40为软质麦,大于60为硬质麦,介于二者之间为混合麦;蛋白质含量用DA7200近红外仪检测。

1.4 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采用DPS、SPSS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晚播条件下氮肥和密度对不同品种小麦产量的影响

统计分析结果(表1)显示,晚播条件下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表现为扬麦16产量最高,其次扬麦22,扬麦20产量最低;3个品种在不同施氮量水平间产量差异显著,表现为施氮量多的处理产量高,施氮量360 kg/hm2处理产量最高,施氮量180 kg/hm2处理最低;3个品种在不同密度间,产量无显著差异。从表2分析可知,扬麦16、扬麦20和扬麦22在密度1 hm2 450×104、施氮量360 kg/hm2处理下产量可达最高值,分别为5 216.00 kg/hm2、5 171.50 kg/hm2和5 071.50 kg/hm2

表1 晚播条件下小麦籽粒产量硬度和蛋白质含量对品种氮肥和密度的响应

Table 1 Response of grain yield, hardness and protein content to cultivars, nitrogen fertilizer rates and density under late sowing condition

  

处理产量(kg/hm2)穗数(×104,1hm2)穗粒数千粒质量(g)硬度蛋白质含量(%)A14940.31a459.37b32.43a38.92a47.41a14.34aA24534.21b488.60ab33.85a32.43b20.31c13.82aA34873.52ab524.76a33.85a33.24b26.46b13.65aB14427.14c405.33c33.67a34.83a31.32a13.46bB24854.07a506.70b33.52a34.85a32.01a13.86abB35066.83a560.70a32.71a34.89a30.85a14.50aC14762.66a461.46b34.46a35.49a31.98a14.08aC24803.04a520.37a32.14b34.23b30.81a13.80b

A1:扬麦16;A2:扬麦20;A3:扬麦22;B1:施氮量180 kg/hm2;B2:施氮量270 kg/hm2;B3:施氮量360 kg/hm2;C1:密度1 hm2 375×104;C2:密度1 hm2 450×104。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代表处理间差异达0.05显著水平。

2.2 晚播条件下氮肥和密度对不同品种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晚播条件下不同品种间穗数差异显著,扬麦22穗数最多,扬麦16穗数最少;不同品种间穗粒数无显著差异,千粒质量有显著差异,扬麦16千粒质量最高,扬麦20和扬麦22千粒质量较低。3个品种在不同施氮量水平间穗数差异显著,施氮量360 kg/hm2处理穗数最多,施氮量180 kg/hm2处理穗数最少。但施氮量对穗粒数、千粒质量无显著影响。密度对3个品种的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有显著影响,密度 1 hm2 450×104处理穗数显著大于 1 hm2 375×104处理,但其穗粒数和千粒质量显著降低。从表2可知,穗数达到最高值的组合是扬麦22、施氮量360 kg/hm2、 密度1 hm2 450×104处理,穗粒数达到最高值的组合是扬麦20、施氮量360 kg/hm2、密度 1 hm2 375×104处理,千粒质量达到最高值的组合是扬麦16、施氮量180 kg/hm2、密度 1 hm2 375×104处理。密度与施氮量对穗数存在互作效应,扬麦16、扬麦20和扬麦22的穗数在施氮量180 kg/hm2处理下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增幅分别是22.47%、20.51%和23.58%;施氮量270 kg/hm2处理下穗数随密度增加的增幅分别是11.06%、14.70%和7.82%;施氮量360 kg/hm2处理下穗数随密度增加的增幅分别是6.99%、10.49%和6.36%。说明高氮肥处理降低了密度对穗数的正向效应,3个品种穗数达到最高值的组合均是施氮量270 kg/hm2、密度 1 hm2 450×104处理。

2.3 晚播条件下氮肥和密度对不同品种小麦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本文依据已有的相关研究构建土地确权背景下,农户土地流转决策的假设模型,选取3大类共10个自变量,即农户个体特征(户主性别、户主文化程度、是否为村干部)、农户家庭特征(家庭确权土地块数、家庭总人口数、有无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与医疗保险)、农户心理认知(农地流转有没有实际的作用、是否了解农业补贴立法情况、是否知道当地对失地村民的优惠就业政策、当前土地流转是否有风险)。

表2 晚播条件下不同处理小麦籽粒产量硬度和蛋白质含量

Table 2 Grain yield, hardness and protein content of late sowing wheat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处理产量(kg/hm2)穗数(×104,1hm2)穗粒数千粒质量(g)硬度蛋白质含量(%)A1B1C14708.63ab336.00j35.50a40.00a48.16a14.14abA1B1C24628.61ab411.50ghi33.00ab38.00ab46.65a13.69abA1B2C14950.68a441.52fgh34.48a39.10a47.97a14.28abA1B2C25069.93a490.36def32.68ab38.70a48.16a14.03abA1B3C15068.00a520.28cde31.00ab39.65a46.96a15.03aA1B3C25216.00a556.63abc27.95b38.05ab46.57a14.91abA2B1C14034.30bc370.50ij34.50a33.50c21.28cdef13.50abA2B1C23749.59c446.50fg31.50ab31.50c20.34ef12.95bA2B2C14660.34ab467.75efg34.73a32.45c20.87def13.84abA2B2C24612.06ab536.51bcd32.40ab31.70c20.55ef13.70abA2B3C14977.50a527.49bcd36.20a32.60c20.05ef14.42abA2B3C25171.50a582.85ab33.75a32.80c18.79f14.54abA3B1C14773.56ab388.00hij35.00a33.50c26.99bc13.56abA3B1C24668.18ab479.50def32.50ab32.50c24.52bcdef12.93bA3B2C14791.44ab531.28bcd32.58ab34.40bc28.04b13.80abA3B2C25039.96a572.86abc34.25a32.80c26.51bcd13.51abA3B3C14896.50a570.32abc36.15a34.25bc27.50b14.18abA3B3C25071.50a606.62a31.20ab32.00c25.21bcde13.94ab

各处理见表1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代表处理间差异达0.05显著水平。

2.4 晚播条件下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偏相关分析

[29] 束林华,朱新开,陶红娟,等.施氮量对弱筋小麦扬辐麦2号产量和品质调节效应[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7,28(2):37-41.

表3 晚播条件下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偏相关分析

Table 3 Par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wheat grain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under late sowing condition

  

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产量穗数1.000穗粒数-0.503∗1.000千粒质量-0.578∗∗-0.4181.000产量0.616∗∗0.3760.517∗1.000

R0.05=0.462,R0.01=0.543。***分别表示相关性达到0.05和0.01显著水平。

3 讨 论

3.1 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对品种、氮肥和密度的响应

本试验结果表明,晚播条件下,扬麦16产量最高,表现为穗数最少,但千粒质量最高;扬麦22的产量次之,表现为穗数最多,而千粒质量明显低于扬麦16;扬麦20产量表现最低。3个品种穗粒数间无显著差异。王慧等[24]研究结果表明,11月19日播种的晚播条件下,扬麦22穗数最多,扬麦16千粒质量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品种,除扬麦22穗粒数显著降低外,扬麦16和扬麦20两个品种间穗粒数无显著差异;扬麦22和扬麦16产量也无显著差异,而扬麦20产量最低。本试验结果与之基本一致,说明晚播条件下,扬麦16虽然穗数不多,但是籽粒质量较高,最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各因素较为协调,产量较高;扬麦20和扬麦22虽然穗数较多,但千粒质量偏低,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协调性差,产量不高。

朱新开等[28]认为施氮量超过309.08 kg/hm2为“过量施氮区”,再增施氮肥,籽粒产量下降幅度较大。束林华等[29]发现一定范围内增加施氮量,能促进分蘖的发生,提高成穗率,但施肥过多会造成群体质量下降,有效穗数、成穗率降低。本试验结果表明晚播条件下,施氮量在180~270 kg/hm2范围内增加,穗数显著增加进而产量增加;施氮量在270~360 kg/hm2范围内增加,产量三要素维持原来的变化趋势,施氮量360 kg/hm2时产量平均为5 066.83 kg/hm2,较施氮量180 kg/hm2时产量增加4.38%。这与前人在正常播种期下有关施氮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尽相同,其原因可能为播期较晚、个体生长特别是分蘖发生显著不足,肥料的促进效应增大,导致一定范围内增施氮肥显著提高产量,但氮肥用量进一步增加会造成群体整体质量下降,产量对施氮量的响应钝化,表现为随施氮量增加,产量增幅下降。

刘莹等[30]认为在 1 hm2 180×104至315×104范围内,播种密度对千粒质量的影响不显著,有效穗数和穗粒数随播种密度的增加分别呈现显著提高和显著下降的趋势;播种密度对籽粒产量影响不显著, 1 hm2 180×104时产量最高。姜丽娜等[31]研究结果表明10月26日播种条件下密度由 1 hm2 300×104增至375×104时,产量显著降低。以往研究中有关晚播条件下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的报道较少,本试验结果表明,晚播条件下3个小麦品种高密度1 hm2 450×104处理的穗数显著高于 1 hm2 375×104处理,而后者的穗粒数和千粒质量显著大于前者。这与密度增加后群体变大、独秆穗比例高、群体郁蔽、不孕不育小穗增加、结实率低、千粒质量降低等有关。本试验中晚播条件下产量对密度的变化无显著响应,这与前人在正常播种条件下的研究结果[30-33]不一致。有研究结果[34]表明,冬麦春播条件下,小麦依靠主茎成穗,主茎叶片是光合产物主要来源,对产量的影响是根本性的。本试验设置的晚播时间12月10日较正常晚播时间11月下旬还要推迟20 d左右,冬前积温过少,主要依靠主茎成穗,而且主茎叶片数明显减少,穗粒数和千粒质量降低,因此增加密度,可弥补产量损失。

3.2 小麦籽粒硬度和蛋白质含量对品种、氮肥和密度的响应

[26] 吴宏亚,张伯桥,高德荣,等.丰产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扬麦20[J].麦类作物学报,2013,33(5):1064-1064.

3.3 晚播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的适宜栽培措施

本试验中,扬麦16施氮量 270~360 kg/hm2时籽粒产量无显著变化,其中,施氮量360 kg/hm2、密度 1 hm2 450×104处理时产量可达最高值5 216.00 kg/hm2,硬度46.57,籽粒蛋白质含量14.91%;扬麦20施氮量360 kg/hm2、密度 1 hm2 450×104处理时产量可达最高值5 171.50 kg/hm2,硬度18.79,籽粒蛋白质含量14.54%;扬麦22施氮量360 kg/hm2、密度 1 hm2 450×104处理时产量可达最高值5 071.50 kg/hm2,硬度25.21,籽粒蛋白质含量13.94%。

晚播条件下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穗数、千粒质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产量相关性不显著,说明晚播条件下穗数和千粒质量对产量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本研究中晚播条件下扬麦16整体产量较高的主要原因也是千粒质量较高,说明品种间千粒质量的差异对产量影响较大。而不同处理下穗数最高时产量均最高,说明穗数在晚播条件下是促进产量形成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晚播条件下,宜根据不同品种的特性,选择千粒质量较高的品种,确定适宜的施氮量范围,并通过增加播种密度,提高成穗数,同时协调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的关系,从而挖掘晚播小麦的产量潜力,降低晚播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风险。

参考文献

乡镇以及村集体要更加积极地在劳务派遣制度中发挥作用。政府的劳务派遣组织,面对企业,比村民有更强的协商能力。同时,面对村民,也更能够获得更多的信任。实际上,由乡镇政府或村集体主持的劳务派遣组织还可以在公益方面有所作为。

[1] 刘红杰,倪永静,陈玉霞,等.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国麦301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4):49-53.

[2] 陈 凤,樊继伟,郭明明,等. 连麦6号产量对播期和施氮比例互作的响应[J].江苏农业学报,2017,33(6):1266-1271.

取系统适用性溶液进样测定,在上述色谱条件下,理论板数按度洛西汀计为6 255,度洛西汀峰与杂质Ⅴ峰、杂质Ⅲ峰及杂质Ⅷ峰之间的分离度分别为 2.32,3.36 和 11.48。

[3] 高德荣,张 晓,康建鹏,等.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迟播的不利影响及育种对策[J].麦类作物学报,2014,34(2):279-283.

[4] 张巧凤,田峰秀,付必胜,等.不同播期、密度及氮肥运筹对糯小麦宁糯麦2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12):133-136.

[5] 李 强,李慧敏,李 丁,等.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节水新品种S29产量及相关因素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7,49(3):37-41.

[6] TAO F, YOKOZAWA M, XU Y, et al. Climate changes and trends in phenology and yield of field crops in China,1981-2000[J].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logy,2006,138(1):82-92.

[7] 耿 婷,付 伟,陈长青.近20年来江苏省冬小麦生育进程和产量对气候变暖的响应[J].麦类作物学报,2012,32(6):1183-1191.

[8] 陈 群,于 欢,侯雯嘉,等.气候变暖对黄淮海地区冬小麦生育进程与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4,34(10):1363-1372.

[9] 王 夏,胡 新,孙忠富,等.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小麦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1):170-176.

[10] 郭传贵,崔晓云,刘琼霞,等.黄淮麦区晚播小麦生长特点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1,29(3):304-305.

[19] 范金平,陆成彬,吴建中,等.不同晚播条件对‘扬麦20’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8):1-4.

[12] KIBE A M, SINGH S, KALRA N, et al. Water nitrogen relationships for wheat growth and productivity in late sown conditions[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2006,84(3):221-228.

[13] 张金宝,秦 霞,孙佩贤,等.黄淮麦区种植密度对晚播冬小麦花后氮素代谢和利用率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12):112-116.

1.3.2 护色剂护色效果单因素试验。选用VC 、D-异抗坏血酸钠、L-半胱氨酸配制成溶液,油梨取果肉时浸泡,并与果肉一起打浆,同时用蒸馏水代替护色液作空白试验。综合考量GB 2760—2014的要求[9],设置3种护色剂浓度添加量,如表1所示。根据油梨饮料的感官评价指标,考察油梨饮料在37 ℃恒温下贮存7 d后的护色效果,选取护色效果较好的3个浓度进行正交试验。

[14] 杨 勇,郭文善,朱新开,等.晚播冬小麦高产吸肥特性的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2,23(3):56-57.

[15] 张 强.氮肥用量及运筹对苏中地区弱、中筋专用小麦品质的影响[D].扬州:扬州大学,2004.

[16] 胡延积.小麦生态与生产技术[M]. 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1986:150-164.

[17] 李 筠,王 龙,任立凯,等.播期、密度和氮肥运筹对冬小麦连麦2号产量与品质的调控[J].麦类作物学报,2010,30(2):303-308.

[18] 潘 洁,姜 东,戴廷波,等.不同生态环境与播种期下小麦籽粒品质变异规律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05,29(3):467-473.

[11] 张 敏,王岩岩,蔡瑞国,等.播期推迟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和籽粒品质的调控效应[J].麦类作物学报,2013,33(2):325-330.

[28] 朱新开,郭文善,周正权,等.氮肥对中筋小麦扬麦10号氮素吸收、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J].中国农业科学, 2004,37(12):1831-1837.

I am quite lucky that I have husband, a father, and a friend.

[21] 周凤云,李伯群,杨 明,等. 播期、密度与施肥水平对渝麦12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 2012,32(1):131-134.

[22] 张 军,许 轲,张洪程,等.稻田套播和施氮对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J].麦类作物学报,2007,27 (1):107-111.

[23] 吴九林,彭长青,林昌明,等.播期和密度对弱筋小麦产量与品质影响的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5(3):36-38.

从专名的角度看,这个新的标准或许可以暂时被称为无屈折变化标准。它至少对描述性谓词有效,因为通常被用作描述性谓词的形容词和动词是有屈折变化的。在某种意义上,它也对种类谓词如“Pferd”有效。例如,如果我们给出三个质料“赤兔”、“的卢”和“马”,那么至少可以构成两个质料部分相同的断定句:1、Chitu ist ein Pferd und Dilu ist ein Pferd;2、Chitu und Dilu sind Pferde。其中,Pferd经历了单复数的变化。

[24] 王 慧,朱冬梅,王君婵,等.扬麦16耐迟播早熟特性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16,36(12):1657-1666.

在试验范围内,分别考察了最小功率(80 W)和最大功率(140 W)的激光刻型区域形貌(见图5)。从宏观形貌照片可以看出,不同铝合金的表面经过激光刻蚀后均无明显的划伤、划痕等缺陷,在金相显微镜下也观察不到有明显的烧蚀和划伤缺陷。这进一步验证了采用激光刻型不会对基材的性能造成影响。

[25] 贺 飞.耐晚播小麦品种筛选及其合理密植技术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6(9):61-62.

史家小学的教育理念和中国古代书院的教育理念是契合的,古代书院追求的最大的目标就是成人的理念,演化到今天就是我们的人格教育。史家书院不仅仅是对古代书院这一形式的传承,更重要的是对古代书院教育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史家书院也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基地。

试验结果表明,晚播条件下3个品种中扬麦16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但是品种间差异不显著,这可能与晚播的试验环境和偏高的施氮量水平有关。陈满峰[35]认为小麦不同品种对环境的敏感程度不一样。赵莉[36]认为蛋白质含量受环境影响较大,品种间蛋白质含量的变异幅度较其他品质性状小。本试验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对施氮量和密度有显著响应,施氮量越高,蛋白质含量升高越显著,而密度的作用相反。说明晚播条件下,籽粒蛋白质含量更容易受栽培措施的影响,因而不建议将其作为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筛选的主要指标。本试验结果表明扬麦16的籽粒硬度最高,符合混合专用麦硬度指数标准,而扬麦22与扬麦20均符合软质专用麦硬度指数标准,不同施氮量和密度处理对硬度的影响不显著。说明晚播条件下硬度受栽培措施影响较小,较为稳定,可作为小麦品质筛选指标。张晓等[37]研究结果也表明蛋白质含量易受环境影响,籽粒硬度在基因型间变异较大,但受环境影响较小。胡新中等[38]、赵新等[39]认为籽粒硬度与磨粉品质、面筋含量、沉淀值、面粉理化特性和食品加工品质等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结合本试验结果综合分析,我们认为籽粒硬度是晚播条件下较为可靠的小麦品质评价选择指标。

[27] 吴宏亚,张伯桥,高德荣,等.优质弱筋抗白粉病小麦新品种——扬麦22[J].麦类作物学报,2014,34(6):876.

[20] 范金平,吕国锋,张伯桥,等.播期对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3,31(1):23-24.

产量构成因素之间及其与产量的偏相关分析结果可以明确各性状之间的关系和对产量的相对重要性。由表3可知,穗数与穗粒数、千粒质量有显著的负相关,穗粒数与千粒质量呈一定的负相关,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与产量均呈正相关,其中穗数和千粒质量与产量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三者与产量的相关性大小表现为穗数>千粒质量>穗粒数。

[30] 刘 莹,唐 清,王立峰,等.播期和密度对襄麦D31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7,37(3):376-381.

[31] 姜丽娜,赵艳岭,邵 云,等.播期播量对豫中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5):42-46.

[32] 史晓芳,仇松英,史忠良,等.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尧麦16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7,37(2):1-9.

肝癌 早期肝癌无特异性症状,就算有,亦多是癌前疾病的一些复杂表现。但是如果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右上腹或肝区出现刺痛或疼痛加剧,身体不适,食欲减退,进行性消化不良,伴有腹泻及体重明显下降时,应高度警惕。

用Trizol提取总RNA,采用PrimeScript® RT reagent Kit进行逆转录,采用miRNA特异性引物扩增miR-219。采用SYBR试剂在IQ5光学系统实时PCR机上进行qRT-PCR。β-actin和U6分别作为mRNA和miRNA的内参。采用2-ΔΔCt法定量计算,试验重复3次。

[33] 李豪圣,宋健民,刘爱峰,等.播期和种植密度对超高产小麦济麦2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5):243-248.

[34] 徐 澜,原亚琦,高志强.施氮量对春播冬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分子植物育种,2017,15(6):2457-2464.

[35] 陈满峰.弱筋小麦面粉理化品质性状遗传变异、肥料运筹及其与酥性饼干品质的关系[D].扬州:扬州大学,2008.

本测区先采用了两种方法进行测试,分别使用12个和16个平高控制点作为基本定向进行区域网平差,在检查空三加密成果的时候发现高程精度均不满足规范要求。最后测试选取20个平高控制点作为基本定向点,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基本满足规范要求。

[36] 赵 莉.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06.

[37] 张 晓,李 曼,江 伟,等.小麦三个品质性状微量检测方法的应用与评价[J].麦类作物学报,2014,34(12):1651-1655.

[38] 胡新中,魏益民,罗勤贵,等.小麦单籽粒性状与品质的关系[J].麦类作物学报,2005,25(2):94-97.

[39] 赵 新,王步军.不同硬度小麦品质差异的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 2009,29(2):246-251.

 
胡文静,程顺和,高致富,吴荣林,陆成彬
《江苏农业学报》 2018年第02期
《江苏农业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