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配套设施配置研究 —— 以呼和浩特市为例

更新时间:2009-03-28

1 前言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与发达国家“先富后老”的情况不同,我国老龄化的特点是“未富先老”。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老年人的绝对数量巨大,“中国2001-2020年是我国的快速老龄化阶段,年增长老年人596万,年增长速度为3.28%,远高于总人口的增长速度0.66%”,“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7.2%”。除此之外,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近半,探索养老服务呵护老年人安享晚年迫在眉睫。目前我国政府已经确定了“以居家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政策,部分城市提出了“9073”或“9064”的养老格局,即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7%或6%的老年人通过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

用户根据好友亲密程度的不同,分配给其不同的隐私访问水平。为了满足不同的访问者执行对应的访问水平,当用户发布一条消息后,需要根据访问者的不同类型对该消息进行敏感度评估。敏感度根据下述几个元素来定义:访问者的类型、访问者对应的访问水平、访问水平对应的词,消息中的语义标注。设用户b请求访问用户a发布的消息,首先我们要判断用户b的类型rcb,然后根据b的类型从社交应用的库中调出相应的隐私规则ruleb,然后分配给b相应的隐私访问水平alb,得到相应访问水平对应的词,最后,b得到跟自己访问水平一致的消息mb。

基于国家养老政策和老年人自身的意愿,今后我国90%以上的老年人将通过居家养老的方式在自宅完成养老,居家养老有赖于社区养老服务的支撑,因此除了必要的住宅内部改造之外,必须依托社区全面建设养老配套设施服务体系,社区随着老年人数量的增加也应该对相应的配套设施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和改造。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在居家养老模式下社区配套设施的设置体系。(如表1)。

 

表1 老年人养老模式划分(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

目前我国已建、在建或即将建设的居住小区都是以现行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作为规划设计的依据,规范中针对老年人的配套设施规定较少,而今后每一个居住小区内的老年人数量都会增加,如果社区级别的配套设施不提出硬性的配置要求,国家实现90%以上的老年人居家养老或者依托社区养老将步履艰难,这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基于上述严峻的情况,需要及时调整改造目前社区内老年人配套设施极度匮乏的情况。

夜间旅游随着城市功能的完善、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及自由时间的增加而产生,越来越多的城市推出夜间旅游产品,如杭州“宋城千古情”、“印象·西湖”,桂林“印象·刘三姐”,南京“夜游秦淮河”等,“全天候旅游”的理念开始形成[1],我国夜间旅游已从东部经济发达的城市和中西部旅游资源雄厚的城市先行发展到全国普遍发展阶段。合肥是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和商贸中心,国家科研重要项目基地,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心城市,是安徽省内旅游中心城市,在安徽省旅游中占据中心地位。合肥夜间旅游全面发展需要寻求夜间旅游科学性、特色化的发展之路,从而更好地适应旅游市场的需要。

2 社区居家养老配套设施配置原则

11月20日,正在菲律宾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举行会谈,共同规划了两国关系的未来,并一致决定建立中菲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中菲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了两国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关于油气开发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等多项双边合作文件。

2.1 国际准则

由表6可知,极差值R为因素A(0.25),B(0.33),C(0.26),故影响蛋白质提取量的因素的主次关系为B(反应温度)>C(pH值)>A(反应时间)。比较这9次实验的结果, 第5次实验的蛋白质的提取率29.7%最大,因此A2B2C3是最好的搭配。

2.2 老年人需求调查

目前社区中提供交流的场所多集中于中心绿地和步行道,极少有针对性地考虑到老龄化的问题,而社区内环境设施使用最频繁的就是小孩和老人,因此在社区规划中应该更多考虑这部分群体的需求。除了一般小区所具有的中心绿地等设施以外,小区还应该针对老年人的兴趣爱好提供多层次的交往空间,激发潜在交往的发生。通过步行道的设计增加老年人偶然相遇的机会,设施多样化,创造多样的空间。空间设计要给老年人提供适合眺望远方的场所,结合自然的园艺设计和可以散步的小道,刺激老年人的感官和记忆,激活高龄老人和残疾人的生存能力,各种设施要尽可能地让老年人感受到植物的生长、季节的变换,以加强他们的嗅觉、味觉、触觉。步道要设有扶手,鼓励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使用,在社区内提供适当的地方让老年人能够种植花草。目前社区内有很多消极空间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通过简单的设计就可以变消极空间为积极空间,比如增加简单的绿化,添加座椅,增加步道。

基于以上原则和需求,笔者将居家养老模式下社区配套设施划分为三类,即医疗保健类配套设施,保证老年人“看病方便”;关怀服务类配套设施,保证老年人“有人照料”;文化娱乐类配套设施,保证老年人“有事可做”(如图1)。

3 社区居家养老配套设施配置

3.1 医疗保健类配套设施

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的退化,看病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常态,由于社区医疗设施的缺乏,老年人通常会耗费很多精力去大医院治疗一些常见疾病。笔者认为,社区级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该满足800~1000米的服务范围,在500米的范围内设置卫生服务点,能够提供医药资讯、测量血压等常规检查和咨询服务,规模不宜过大,能够提供常见病的救助,并提供少数的床位,可以结合地区医院设置医疗服务分站,形成“地区医院”“社区医院”“卫生服务点”三个层级的网络体系,可以使老年人方便快捷地根据自身需求,对应治疗。

医疗保健类的配套设施宜设置于安静、便于到达的场所。这类设施要适应社区特征,不占用较大的面积,能够提供的服务门类要齐全,便于社区内居民使用,设置老人福利中心、上门护理中心或日间护理设施,提供上门护理服务、日间护理服务、短期保姆式护理服务、紧急救援服务等,为日间和短期需照顾护理的、可走动的半自理老年人服务,满足老年人日间或短期的保健护理、饮食起居等需求,使老年人可以在家中享受医疗康复咨询,为不必入院治疗但需要进行机能训练、看护、护理等老人提供服务。针对社区内的高龄老人可以设置小型的福利设施,免去入住传统福利院与家人疏远的弊端,有助于老人安心居住,接受家人关怀,并且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与居住者进行广泛交流。

3.2 日常服务类配套设施

家庭少子化和空巢化已经成为中国大多数城市的一种社会现象,跟踪调查的107位老人中,空巢家庭占到调查总人数的45.8%。根据对107位老人居住意愿的调查,88.8%的老年人不希望与子女同住,但是也不希望与子女居住距离过远,同时希望社区能够提供日常生活类的帮助,这就需要在社区中有日常生活类的配套设施给予相应的保障。

实际生活中老年人的诸多事务需要有人帮助或照料,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的自理能力逐渐下降,因此在社区中应该能够提供以下相关服务。设置类似“老年人服务中心”的机构,满足老年人日常的生活需求,服务的门类要齐全。例如家政服务、安全巡查、友好探访、安全预警系统、出行服务、代理水电煤气邮政服务、代购服务、托老所、短期停留服务、出借老年人辅助设备等。家政服务包括打扫房间、洗衣备餐、家电维修搬运、生活咨询等;安全巡查服务是指按时询问独居老人的情况,以免发生意外;友好探访是指定期关怀老年人生活动态;出行服务包括提供看护陪同老年人外出访友看病、提供线路咨询、组织社区老年人出游活动等,这类设施可以与医疗保健类的医疗站等就近设置。

社区作为居家养老的支撑环境,必须从老龄化的新问题和新角度思考其配套设施的配置,本研究中社区居家养老配套设施的配置主要依据两方面的内容,《联合国老年人原则》和根据调查得出的老年人日常生活需求。

  

图1 社区配套设施分类原则(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3 文化娱乐类配套设施

笔者从2015年开始对呼和浩特市三类典型社区107位老人进行了追踪调查,根据其中的一个子项——“老年人需求调查”显示,目前社区针对老年人的配套设施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医疗保健服务设施的缺乏,老年人无论大病小病都得到较远的医院,简单的护理也无法就近完成;二是缺少对老年人日常生活关怀照料的服务,老年人的很多事情已经无法独立完成,对陌生人有恐惧感,日常的诸多事务需要他人帮助;三是社区内的室外环境没有做无障碍设计,并且缺乏交流活动的场所,无法打发老年人的闲散时间。因此,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的配套设施需求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是否能够方便地看病,是否能够提供日常生活中的照料,是否能够丰富闲暇的老年生活。

联合国大会于1991年12月16日通过《联合国老年人原则》(第46/91号决议),鼓励各国政府尽可能将这些原则纳入本国国家方案。其中与社区配套设施设置相关的原则有以下几点:(1)老年人应能尽可能长期在家居住;(2)老年人应按照每个社会的文化价值体系,享有家庭和社区的照顾和保护;(3)老年人应享有保健服务,以帮助他们保持或恢复身体、智力和情绪的最佳水平并预防或延缓疾病的发生;(4)老年人应能享用社会的教育、文化、精神和文娱资源。

基于以上研究,笔者对居家养老模式下呼和浩特市社区配套设施的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通过呼和浩特市老年人口的预测,按照老年人口数配置相关设施,提出合理的服务半径,制定相关设施标准,建立居家养老社区配套设施网络系统。(2)根植于社区,适应社区的特征,满足社区对于服务设施的要求,避免“一刀切”带来的弊端,提高社区老年人参与服务设施的积极性。(3)配套设施小型化。各类配套设施应该避免铺张浪费,以小型化、数量多、全覆盖为主。小型配套设施由于离老年人的居住地非常近,会形成固定的使用人群,使用者会更快地融入、适应,看护或者护理人员也容易和老年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深入了解老人的情况。而且小型服务设施的适应性强,容易对老年人产生的各种行为活动做出调整。(4)引入配套设施的弹性机制,在社区规划中做到可持续发展,尊重人的生长规律,为人的一生规划社区,能够随着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做适时的改造。

而这时要根据红豆杉植物自身喜湿、怕涝,喜阴凉,极耐阴的特点对播种的位置进行确定。因此,在进行红豆杉播种位置的选择上,都是选择土壤疏松肥沃、便于进行排灌的土地。当确定种植位置后,需要对土地进行翻耕,并对其进行基肥的施撒,从而保证土壤的营养满足幼苗成长需求。一般基肥主要以腐熟的农机有机肥为主。此外,为了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几率,在进行基肥的施加过程中,可以同时加入少量的硫酸亚铁或硫酸铜粉末进行相应的消毒。

4 结语

老年人害怕危险,希望社区能够提供安全的环境,因此,设施的流通性、安全性、通透的线路设计、安全的地面铺装都非常重要。设计要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出发,做细致周到的设计,避免老年人磕碰、摔跤,增加可以倚靠的设施,增加座椅数量。

在老龄化社会中,社区配套设施应该设身处地为老年人考虑,最大限度地给老年人提供舒适、使用方便、周到的配套设施,在严重的4-2-1家庭结构以及二胎政策之后的4-2-2家庭结构下,养老不能完全依靠子女,政府应该提供相关福利使老年人老有所依,因此政策的制定才是居家养老实现的可靠依据。

在现代信息化战争[1]是兵马未动、情报先行。谁能控制电磁权,谁就能做到对敌先发现、先定位、先打击的优势,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在C4KISR[2]综合一体化信息系统中,超宽频段、高性能、高精度侦测接收机是信息获取的关键设备,从现代战场的电磁频谱目标的多样性和感知的全域(地域、频率)性[3],对接收机除了要求具有高灵敏度、高线性、大动态外,对宽带化、高时延稳定性、高增益波动稳定性等技术需求十分迫切。

注释:

① 岳颂东.日本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R].北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总3098号):1

② 周燕珉,程晓青等. 老年住宅[M]. 第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8

③ http://gongyi.ifeng.com/news/detail_2012_09/23/

17832189_0.shtml#0-tsina-1-8075-397232819ff9a 47a7b7e80a40613cfe1

④ 笔者将呼和浩特市典型社区划分为传统社区、转型单位社区、商品房社区三类,跟踪调查的107位老人来自这三类社区。

参考文献:

[1] [日]早川和男.居住福利论——居住环境在社会福利和人类幸福中的意义[M].李桓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4-20.

[2]周燕珉,程晓青等. 老年住宅[M]. 第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65-69.

[3]傅岳峰,胡惠琴. 北京旧住房适老性更新方案的尝试[J].建筑学报,2010.S1.

[4]袁媛,陈金城.低收入社区的规划协作机制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5(1).

[5]石楠.“人居三”、《新城市议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城市规划,2017(1).

 
胡晓海
《建筑与文化》 2018年第04期
《建筑与文化》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