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基于山水理念的芦蒲村复兴设计探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前言:

乡村作为中国农业文明发展的载体,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其特殊的乡村肌理和文化习俗,特别是保留着传统风貌的村落,承载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记忆,在上百年的发展中形成了独有的特色。浙东地区有着7000多年的历史,河姆渡文化在此孕育并发展,近代浙东地区也是浙江文化繁荣的地区,城乡经济发达,城镇化水平也较高。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对浙东乡村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环境质量(空气、水、土壤等)下降,传统的乡村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减少、退化,青壮年人口外流,村庄呈现出老年化、空心化的状态,房屋破败,景观凄凉。

如何激活乡村?让传统的乡村恢复活力?本文以宁波芦浦村为例,结合其山环水抱的特点,从乡村建筑设计方面探寻当代乡村的蜕变之道。

1 芦浦村概况

浙江省宁波市咸祥镇下的小村——芦浦村是这次乡村更新设计的探索地。芦浦村依托古时盐场致富而逐渐发展起来。村落东濒象山港,北倚福泉山,与浙江省第一大淡水湖(东钱湖)也仅有18公里的路程。其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全村总户数640户,人口1686人,该村有耕地2138.2亩,其中水田1356.9亩,旱地781.3亩,主要种植水稻、茶叶、竹,兼营海洋捕捞;主要有轴承、粉末涂料、金属箱柜等产业项目。农民的年人均收入在6400元左右。

(1)信号切换有台式机、笔记本电脑、高清展台、投影机开关机、电脑开关机等,有功放、投影机、电脑、机柜插座等配电功能,以及配合智慧教室建设使用的教室照明、风扇、空调、窗帘的供电和控制接口。

村庄的交通条件一般,从宁波市中心驱车前往需要1.5小时左右,若是乘坐公共汽车则需要2.5小时左右,公交车来回往返市区的频率是一天两次(唯一的公交站牌如下图所示)。村庄也经常受到洪涝灾害的困扰,属于20年一遇以上的洪水淹没区。

  

图1 芦浦村现状(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2 芦浦村现状调查与分析

课题组分别于2016年4月和2017年6月走访了芦浦村,采用现场勘查、人物访谈、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村民、村庄历史与风土人情进行了解,考察了设计的选址特征。

其次,在操作层面,现有水量分配制度对于不同规划水平年分配了不同的取水指标,而且规定对同一个行政区内的不同用户的取水指标在未来可以调整,这增添了用户可用水量的不确定性,不符合产权的稳定预期的要求。按照市场经济制度的要求,一旦明晰用户的水资源资产,其产权就必须受保护,只能在用户自愿的前提下使用和交易,除了有违法行为一般不能受行政干预调整。

  

图2 芦浦村总平面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1 现场勘查与访谈

(1)村落布局

通过芦浦村的总平面(图2)我们也能看出村落由旧区和新区两部分组成,旧区是传统村落区,新区是根据旧区的脉络而延伸出的新建区域。

除此之外,休闲运动还需要学校予以一定的支持,为学生进行休闲运动提供良好的场地条件,教师也应该加强对于休闲运动方式、项目的研究,从而以更加专业化的形式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学校也可以定期举办休闲运动项目的活动,如组织学生在节假日,一起走出校门和深入大自然之中,开展郊游、登山、骑山地自行车、徒步越野等一系列空域、陆域、水域休闲体育项目。这些休闲项目操作简单,对于学生的要求较低,而且这些休闲体育项目都是对于日常基本动作技能的练习,对于学生日常生活有着很好的帮助,能够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也进行自身的锻炼,加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2)建筑空间

经过现场勘查可知,村内建筑破败,村内的建筑情况完全处于滞后的发展之中,这也必然成为限制村庄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房屋的修缮改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村内还存有完全由石头搭建起来的房屋,建造工艺精妙,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可见当时的工匠就有着运用自然材料的认识;另外村中设有的宗祠与芦浦暴动纪念碑为村里人祭祀祖先、缅怀过去而用,这可以成为村落潜力开发的精神寄托点。调研还发现,用于村民聚集、聊天的另一个重要空间——公共空间,正在逐渐减少,对于公共空间的重塑和修补也是我们着重考虑的一个内容。

(3)村落人口

依托“山水意境”的村落发展旅游业以及休闲度假的民宿,推动经济的发展,从而吸引年轻人的“回归”,增加村子的活力,加快村庄的复兴步伐。

  

图3 芦浦村改造设计总平面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4 建筑组团关系(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2 问卷调查

在实际的走访过程中,我们拟定并发放了问卷,问卷从基本信息、生活习惯、村庄展望等三个方面对村民和村子附近居民进行了调研;针对一些看不懂文字的老人我们采用问答的形式进行调查。

对问卷的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可知村庄的绝大多数人口是老年人,并且多数老人都是独居,平时早睡早起,日常的休闲活动以聊天、打牌、看电视为主。多数的村民都希望子女能够多陪伴他们,用村子的经济发展来吸引子女“回家”。在芦浦村发生的国民党大批武装人员包围芦浦村并逮捕了舒阿方等大部分农会骨干,他们最终在宁波大校场被害的事件而设立)。

2.3 现状问题与分析

(1)旧村落的组织无序性

传统的村落,房屋顺着水流依势而建,有着很长的建造时间,必然存在着年久失修、破败残损的问题。同时在建造过程中对于建筑间距、组团关系几乎没有考虑,所以避免不了产生空间的整合无序性问题。保留传统村居的文脉机理的同时进行村庄的复兴建设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又如学习二年级课文《邓小平爷爷植树》。研读第二、三自然段之后,我让学生画出描写邓爷爷植树的句子,并说说读懂了什么?这一问题引出了智慧之花的绽放。

在实际走访中,我们注意到村子里留存有些许公共空间的痕迹,如村口大树下的石墩、旧时小卖铺前的木质长凳、祠堂前的大广场等。然而现阶段这些空间已经不能吸引人们聚集,只有一个作为棋牌室的简易工棚常被使用,村子中自然形成的公共活动空间早已不复存在。

目前有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其中《重度持续性哮喘的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PAS2)》(NCT01350336)[25]作为Alair系统上市前审批的一部分正于美国3个试点开展,目的是研究该系统的长期安全性和疗效,预计2020年1月完成。《重度难治性哮喘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后反应的生物预测指标前瞻性观察研究(BTR)》(NCT01185275)[26]将评估临床、生理学、生物学间的关系,以及BT的成像标记和反应,预计2020年8月完成。

(2)公共活动空间的缺失

(3)人口的外流

为了寻求更高的平台和更广阔的发展,大量的青壮年人口外流,最终导致村庄的 “空壳化”越来越明显。

顺势从上游山谷下来汇入村庄中心水道的流水可被分为“上水、中水、下水”三个部分。“上水”可直接饮用,“中水”用于洗米做饭,“下水”则是洗衣洗碗冲厕所;但下水也不直接排放,通过循环装置进行水质改善达到可以排放的标准之后再排放。由此将其中一个分支中的房屋也划分成了好几个区域,具有不同使用功能(如图4)。

从实地的调研来看,村民的精神家园正在逐步走向失落。芦浦村的历史大事件——芦浦暴动,这样的文化沉淀未妥善利用,而仅仅竖立一块可有可无的纪念碑。若以此大力发展旅游业,便能成为带动村落经济发展的重点。(芦浦暴动纪念碑是为纪念1928年初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设计通过水网的布置联系着山与河道,保证每个房屋的周边都有与水道直接相连的部分,在建筑与水之间建立起的牢固关系是本设计中的关键,从联动的水系到组团式的聚落,无不体现着山、水、屋之间的联系。根据坡地的山势,我们将建筑长边顺着山势排列,短边就用于调整建筑与地形的高差。当地形出现较高起伏时,短边的“盒子”就会成为适应不同高差的调节部分,这些“盒子”可作为仓储、卧室、休闲活动等多种功能的场所区域;几幢临近的房屋之间还能形成组团关系,成为第二级院落关系。

3 基于山水理念的乡村复兴

山有其高、深、博,水有其灵、动、柔;山以巍峨高耸展现其力度,水以其曲折通透表现其柔度;山让人懂得什么是持之以恒,水让人领悟什么是稍纵即逝。“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往今来,山水一直是古人抒写情思的媒介,也是乡村聚落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古人在村落选址时,山形、水势、朝向都需反复观想,通过风水理念来判断是否适合居住,一般来说,风水佳处便是山水完美结合地,宏村、西递等古村落均为山水环绕的风水宝地。

宁波南部丘陵地区山峦连接,境内水资源也极为丰富,村落内有山涧汇聚成小溪,小溪由东向西又逐渐汇聚成大的溪流,山水环境注定了这里的古村落依山靠水,芦蒲村就是典型山环水抱的案例之一。

通过对芦蒲村空间布局及形态的分析,可知村落与山、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山上流下的溪水是村落的发源因素,房屋依水而建形成村落,设计中应加强“山—水—屋”之间的联系,构筑与山相生、与水相融的村落体系,解决村落组织无序的问题。通过不同的房屋之间的高差,来协调不同房屋与山势的关系,并将上游的溪水进行分支,引向不同高度的房屋,通过水系将整个村庄串联起来。同时对单体建筑进行组合,按照室内、灰空间、内庭院、室外的类别对不同的空间进行分级,在每个空间层次中分布不同的公共空间,满足不同公共活动的需求。

由于村子的发展潜力较小,几乎所有的年轻人、中年人都离开村子到大城市谋生,多数人在工作的地点定居下来。所以村内留下来的常住人口不到500人,大部分人口年龄层次分布在50至80岁,小部分是0至10岁的幼儿、儿童。

4 乡村复兴设计策略

4.1 融于山水的规划布局

村落的公共空间是乡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媒介,是人们集会、交流的场所。水更是为空间创造了艺术性、审美性。根据芦浦村的传统建筑文脉,结合村民与水之间的联系,我们将庭院的状态呈现为对外开敞。这样的开放性能够吸引人群的聚集,人群的聚集能催生活动的产生,同时活动的产生又能丰富公共空间,从而吸引更多的人群。最后,芦浦村的老村印象便能够在这样的空间中与人们产生共鸣。

(4)文化的流失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又被称为“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或者“被动房”,传入我国时也被译为“无源房屋”[1],它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德国。1988年,瑞典隆德大学的阿达姆森教授和德国的菲斯特博士首先提出“被动式房屋”这一概念,他们认为被动房建筑是无需主动的采暖和空调系统就可以维持室内舒适热环境的建筑[2]。国内专家学者也已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概念界定达成共识,认为利用气候条件和自然特征,应用性能良好的围护结构,附加高效的新风系统,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低能耗建筑即为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

4.2 水体对微环境的调节作用

在夏季的汛期,村庄内水量充足,将水引入庭院;在高温的白天,庭院内的水蒸发吸热,降低微环境的温度,带来凉爽的清风;在夏日的夜晚,庭院内的水保持着白天的温度,依然发挥着降低居住环境温度的作用。冬季为旱季,庭院内的水干涸,露出铺设在水底的卵石,卵石在白天吸收阳光照射发出的热量;到了夜晚,卵石就会向庭院辐射出白天吸收的热量,提高居住环境的温度(图5)。

设计中通过庭院与室内外形成空气的对流、交错,村居内部形成了小气流循环并与室外构成大范围的空气流循环,在小气流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下构成了村庄整体的气候环境。

4.3 山体对微环境的调节作用

不仅是水,芦浦村被大片的山体包围,形成了独特的村庄气候环境特点。首先,由于山体土壤的良好吸水性,能较长时间锁水,同时在干旱时期能持续地放水,由此降低洪涝灾害带来的影响。其次,由于山体的“涡风”效应能够形成良好的风循环,使得建筑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同时,山地对于温度的调节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在山体包围的建筑群中往往能达到夏季凉爽冬季温暖的效果。

4.4 建筑单体对于环境的适应性分析

借助ECOTECT等软件,对各个设计过程中所产生的日照技术指标进行了分析、整合。在保证建筑基本光照的同时加入更多更丰富的光影变化。同时也可以根据模拟知晓居住者在村屋中的舒适程度,由此来判断设计的适宜性并做出合理改善。如图8为通过圆锥日照模型原理得出建筑的部分日照光影的分析图。

  

图5 季节变化带来的庭院气候变化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6 山地建筑风向分析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7 建筑热能分析(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8 建筑光照分析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9 社区公共活动模拟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4.5 滨水公共空间的营造

设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村庄的复兴,通过贯穿整个村庄的河道系统来串联整个村庄,同时在山的掩映之下形成自然的环境体系。每个河道代表着一个分支,每个分支自成一体又与其他分支互相协调联系,形成了村庄的整体风貌,一个有秩序、有活力的空间以自然的面貌呈现(图3)。

(1)营造传统公共空间

最近一则消息《生物炭基肥可能作为新型有机肥料纳入肥料等级管理目录》,源自农业农村部10月17日公开的一份《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6845号建议答复摘要》。农业农村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机理研究。组织专家对生物炭基肥的主要成分、作用机理、检测方法等开展研究,提出将其作为新型有机肥料纳入肥料登记管理目录的可行性。二是开展试验示范。结合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等项目,在适宜地区、适宜作物上组织开展生物炭基肥试验示范,对产品效果进行科学评价。

妇女溪流边的洗衣、夏夜树下的乘凉、孩童水边的嬉闹、家门口空地上的拉家常都是我们想要保留的传统村落记忆。在秉持“简单一点”的原则下,我们在院落里设置几张桌椅、几棵树、一片水池,在大部留白的情况下交给使用者自己发展。

(2)营造新型滨水公共空间

在考虑了村庄文脉的前提下,我们意识到传统村落需要延续,符合现代气息的功能也要集成。将设计的出发点定位在“水”,同时利用山势分成不同的高差,通过水来连接不同的层次,在每个二级组团中设立聚集广场,实现空间的连续。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3月至2016年8月救治的肛周合并腰背会阴大面积撕脱伤的患者10例为研究对象,均为车祸伤。其中男 8例,女 2例;年龄16~50岁,中位年龄28岁;肛周环形撕脱伤4例,>1/2周径肛周撕脱伤4例,<1/2周径肛周撕脱伤2例;软组织缺损(8%~25%)6例,肠破裂4例,尿道断裂3例,阴茎阴囊皮肤撕脱伤2例,阴道撕裂2例,骨盆骨折8例,双下肢骨折6例;合并失血性休克8例,腹膜后血肿5例;继发皮肤坏死5例,坏死性筋膜炎4例。所有患者肛管和直肠无损伤。

5 结语

本文在详细分析芦浦村现状的基础上,以村庄的发展与复兴为目标,从理论、设计手法、设计策略等方面,对芦浦村的复兴设计进行了研究。当下旧村落的发展停滞正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每个村庄因其不同的发展背景、经济条件以及人文基础,需要深入的调研分析来解决问题。本文以芦浦村为例,依托村落现有的山水格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并运用了绿色建筑技术等方法,综合生成了乡村复兴的设计方案,后续希望能逐步进行实践并最终实现村庄的发展和复兴。

传统作文教学中存在以下弊端:第一,教师结合写作题目进行范文阅读和讲解,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写作学习兴趣降低;第二,常常选用固定的内容和题目,导致学生写作千篇一律,描写母爱,最常使用的典故就是母亲冒着大雨背孩子去看病等,内容老旧毫无新意;第三,不少学生为了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作文胡乱编写。这种作文教学严重失去了教育意义,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78)指叶苔 Lepidozia reptans(L.)Dumort.刘胜祥等(1999);熊源新等(2006);杨志平(2006);余夏君等(2018)

参考文献:

[1] 李学更. 郭熙山水画理论观略论[J]. 黑龙江史志,2014(15).

[2] 新浪房产.六大民居派别之江南民居,2012.http://www.yuanlin.com/gujian/Html/Detail/2012-7/16433.html

[3] 贾小叶. 庭院的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D].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2009.

[4] 李明彦. 乡村社区中的公共空间营造设计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 2015.

[5] 行政区划网,咸祥镇,2013.http://www.xzqh.org/html/show/zj/6576.html

[6] 360百科,芦浦村,2016.https://baike.so.com/doc/2497823-2639588.html

 
郑玥
《建筑与文化》 2018年第04期
《建筑与文化》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