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以宋式为母题的传统合院式现代低密度住宅创新

更新时间:2009-03-28

前言:

住宅是理想居所和胸怀抱负的现实载体,形式仅仅是躯壳和表象,空间、行为方式和精神意向才是设计的本质。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核心价值是塑造一个自给自足的环境,不受外界纷扰,这与现代家庭生活对舒适和私密的要求不谋而合。因此本文将围绕传统住宅的优势和设计面临的问题,讨论如何化用“宋”这一传统符号,使传统合院住宅与现代住宅有机结合。

1 取精用宏

1.1 空间

中国传统住宅最吸引人、最不同于西方住宅的,就是它的院子,这也是传统住宅最有价值的部分。中国人深藏于心的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的情结,很大程度上和院子有关,苏扬园林、北京四合院、广府民居皆是如此。中国传统住宅中的院子,与一般的围合空间不同,它由建筑围合而成,且围合的建筑门窗都朝向院子,院子居于非常中心的地位。在合院住宅中,所有房间朝向院子开门,人们进进出出,生活的场景在院中展开。即使有时房间狭小,因为有了院子,生活的空间仍是悠然而适宜。

1.2 文化

“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代表着我们文化衰弱,至于消减的现象。”一个民族或地区的人们为什么会有自己特有的建筑形制呢?这一部分是因为在地的材料、气候,而更大一部分是不同文化的人们有着自己特有的历史、信仰和观念。我国现今的低层住宅大都是脱胎于西方的别墅(VILLA)、独立住宅(HOUSE)、联排(TOWNHOUSE)和双拼住宅(PUD)模式,其风格也是舶来品:地中海、法式、英式等,不一而足。建筑是本土文化的载体,越是本土的才越是现代的,挖掘建筑的地域性对于丰富当今建筑设计手法有着重要意义。

计算信息量.以第1组心理问题情形打分为例,其概率值为0.3,按照信息量公式可得.2组团队6种情形信息量对比见图3.

1.3 经济

传统住宅在节地方面是有很多经验可以吸取的。以我国现有的国情,住宅设计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节地。西方的独栋别墅项目的容积率普遍在0.1~0.2以下,而日本的独立式低层住宅开发的容积率虽然可以到达到0.3~0.5,但是缺乏私属的院落空间,各家之间视线干扰严重。西式独立住宅达到0.3容积率以上时,就会呈现出拥挤的状态。而能够实现0.6容积率的联排住宅则在品质感觉上较为低廉,而且住区整体空间呆板。传统中式院落住宅可以实现0.6~0.7,甚至0.8的容积率,同时拥有独立的庭院和一定的住区公共空间,满足现代人优雅自然的生活品位。

2 形式母题

目前市场上已有建成的传统低密度项目可以分成两种:以时代分、以地域分。时代即是以朝代计,大多是明清风格,现有遗存多,资料多,设计难度相对较低,如“绿城融创桃花源”。但明清园林、建筑的审美其实具有特定的时代性和地域性,手法较为繁琐、妖娆,处理不佳会显得堆砌感强,装饰繁琐,非常依赖手工艺,并不符合现代人追求简洁大气的审美。地域则更易理解,选择不同的民居原型,如“北京观唐”“万科第五园”,分别借鉴了四合院和岭南民居,但从产品角度,地方民居并不能完全代表多样化的传统居住文化,在全国范围内的单一复制并不合理。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的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显著改善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今年8月,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会同国务院扶贫办编写的《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以下简称《摘编》)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在宋式意境的营造上,主要研究了宋代文人园林的特点和宋代主流的禅宗思想的应用。

3 主题研究

3.1 空间组织

水产品在冷冻冷藏过程中会出现结构破坏、营养流失以及风味物质消失等情况,主要原因是由于水产品含水量较多,在以较慢的速度冻结水产品过程中形成量少而大的冰晶体,冰晶体呈六角形结晶单元或者不规则树枝状。这样的冰晶体会对水产品的细胞结构造成破坏以及对水产品组织产生挤压磋动[2]。在以较快的速度冻结水产品过程中,水产品中的水形成球状晶体。当在液态氮极低温度下急速冻结时,水产品中的水呈细微球粒结晶,这一结晶过程称为“玻璃化”[2-3]。水产品中的水在冻结过程中的玻璃化不会对水产品的细胞结构造成破坏。因此,急速冻结技术是保证水产品营养和风味的关键。

既然中式住宅的核心为院,因此以院入手设计是最为合理的。现代的生活水平要求必须有完整的气候边界,因此很多现有的中式产品建筑会趋于紧缩,院子偏向一隅,这在平面组织逻辑上无疑是西式的,即使院落和建筑细部采用了传统的做法,依旧是形而上的设计,中式院落的核心被抛之脑后。另外,现代居住建筑的核心是客厅或起居厅,到底如何与院落的核心地位共生,这是平面组织上遇到的两个主要问题。事实上,合院以建筑为围合,建筑和院子的关系十分紧密,相辅相成,这注定体量会相对分散。这也是中国传统建筑形制的来源,更利于立面设计和还原。操作将完整的体量进行切分错动,通过空间的转折和递进拉长流线和视线,同时也可以在狭小的空间里以小见大。再通过传统的廊或是现代的玻璃盒子嵌入连接,使其内部连续,外部分散。交通功能仅仅解决在这些连接体处,内部的功能可以十分紧凑,流线也很便捷,也使得空间更加丰富,将交通空间做得趣味十足。建筑主体的主次关系也对应了院落的主次,起居和主院紧密结合,共同成为园宅的核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儒学思想。

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较之唐代已经更为成熟,风格的表现也更为明显。《成淳临安志》卷八十六论宋代私园之“有旷志怡神蜉蝣尘外者,有澄想遐观运量宇宙而游牧其寄焉者”,蕴含着隐逸思想和显而易见的文人的精神寄托,即属于文人园林风格的范畴。依据周维权教授的理论,宋代文人园林可以概括为四个特点:简远,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不滥用元素、技巧,善用留白、诗化;舒朗,园林整体性强,景观开朗;雅致,多布置水面,喜竹、菊、梅、石,反映自己高雅的志趣;天然,建筑注意收拢内敛,成景以植物为主[1]。因此设计提出了四个关键词:大小,不执著于实际的大小,在乎感知的大小,利用空间操作使得园林小中见大;真假,不下堂筵,坐穷泉壑,追求真山水的意境,眼见假山水之形,园林引入山水意象;明暗,追求空间序列的变化,暗即是空间的收,高度、宽度、采光减少,伴随感受的收紧,明是空间的放,开敞、明亮,暗便显得幽深,明便更加开阔;内外,园林与建筑紧密结合,园林为外,建筑为内,亭榭、利用廊下檐下的灰空间丰富空间。

还有长安鑫益增强C、嘉合磐石A、嘉合磐石C年度收益在10%以上。上述前五名基金均是偏债混合型基金,债市今年的良好表现让偏债混合型基金具备一争混合型基金榜首的潜力。

空间的组织包括了两个方面:院墙内部的园宅设计和总图关系的营造。

3.2 意境营造

因此设计从零开始,尝试以“宋”为风格母题,进行一次住宅设计领域的创新尝试。“宋”作为形式风格的选择不是偶然的,宋代表了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儒)、信仰(淡泊),在建筑领域也有很高的成就和水平。具体的考虑有如下几点:其一,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高峰,宋代的士大夫文化创造了简洁、古朴、优雅的审美特质。宋代也是文人园林的发展高峰,士大夫寄情山水,形成别具意趣的生活方式。其二,宋代仍存在一定的建筑实物,大量的山水画和界画遗存为细致描绘前人生活提供了可能,而大量的诗词和笔记也使我们得以一窥宋代士大夫的生活态度和意趣,这些都是有趣的设计概念和出发点。其三,宋建筑注重材料,简洁而具有文人化的审美情趣,从而使得宋式住宅的设计可以使用既适合现代风格的装修和家具,也有可能适合工业化加工,减少对“小木作”工匠的依赖。宋代园林古朴自然,对叠石、“花街铺地”等传统工艺需求少。其四,宋式建筑是时代概念,并不具有类似苏州园林的定型做法,或者更容易被抽象为一种意趣和对行为、空间和景观的处置方式,因而具有更大的设计余地,从而创造既适应当下又体现传统的宅院。同时由于对于地域性的不明确,更易于根据具体的项目场地结合地域做法和气候条件进行局部改进。

优秀的总图是有机生动的,由于古代建设的断点化,传统聚落都是大小不一、参差错动的。而用现代的设计方法进行设计,总会有两种“现代的”观念左右着设计者,一是用标准的、批量化的所谓现代的方法进行设计;二是人人平等的观念导致每套住宅要求均好性。因此,如何在现代的建造和现代的设计方法下实现相对有机的平面呢?首先设计数量有限的标准户型模块,简化工作量。其次模块与模块进行微小的错动,形成大小不一的公共空间,丰富归家序列,用地也相对节省。运用不同的拼接方式,营造出类似传统巷弄的线性开敞外部空间布局。力求避免单调及压抑感,通过错位、扭转等手段增加空间的变化性与趣味性,同时通过组团景观节点的设置,为组团间的邻里交往创造空间。归家序列形成了街-巷-坊-宅的完整体系,梳理了一条层次分明的回家路线:中心道路-组团街道-入户小巷。

佛教发展到宋代,内部各宗派开始融会、相互吸收而变异复合。禅宗渐渐成为主要的宗教,而且还作为一种哲理渗透到思想意识的各方面,甚至与传统儒学相结合而产生理学,成为思想界的主导力量。禅即梵语“禅那”,译为静虑,是安住一心、思维观修之义,也代表了一种简练的美学。在建筑材料选择上,多使用薄纱、竹、木材等自然材质,并在艺术和设计中力求忠于材料的本身,真实而不加修饰。同时对自然元素进行提取和表现,把绿化、水、光和风根据人的意念从原生的自然中抽象出来,融入建筑内部,构筑富有灵性的新的建筑空间[2]。增加对于哲学的思考,蕴含人与自然、时代的关系,设置一些“参悟”“冥想”空间。

3.3 形式沿承

在传统与现代转译之中,最为显著的冲突来自于建筑形式。由于形式是认知系统最优先识别的一点,因此最易符号化。过去的近一个世纪,一直在探索传统建筑形式的继承,为此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努力:细部简化、材料替代、尺度更换。由于现代结构和材料的发展,古建筑那些繁杂的结构构件早已没有存在的必要,木材也越来越稀有和昂贵。现有的大多数解决方式是用混凝土作结构,贴木饰面或用仿木涂料,这在还原风貌上或许是有意义的,但在建构逻辑上是十分勉强的。因此,设计中力求材料创新,从逻辑的本源思考传统形制的现代转化。材料一旦创新,原先的细部也可以简化,既满足了现代人简洁淡雅的审美,也不会显得苍白无力。整体比例和构图还是遵循传统的模式还原,所以人们可以感受到古建筑的灵魂。钢结构成为了最合适的替代品,作为工业化的产品,其加工便捷,工艺成熟,工期短,符合现代人对高品质建筑的预期,更重要的是建构逻辑的完整和统一。在立面比例的还原上,保留了《营造法式》上记述的板引檐,同样使用钢板挑出,加以木饰面和内保温,实现了视觉的薄和建构的厚,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整体造型轻盈而又典雅。外墙的装饰还原了宋代独有的格子窗,使用铝合金工业化制造,加以薄纱,形成半透明的朦胧质感。临水建筑基座抬高,用钢结构细桩架空,还原宋画中最常用的建筑元素,表达了宋人栖居山水的美好愿望。

4 结语

“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越来越多的建筑学者已经认识到民族性对于建筑发展的重要性。住宅作为和人关系最为紧密的建筑类型之一,蕴含着国人骨子里的文化寄托。传统合院式住宅的现代转译已经探索了十年有余,它具有空间、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优势,但设计存在一些难度和问题。而宋这一母题目前几乎无人涉及,宋代的审美、画作、信仰等等都可以作为现代转译的原型。本文就这些设计难点和转译原型进行了初步的探究,希望可以抛砖引玉。以宋式为母题的传统合院式现代低密度住宅创新设计不仅是为了创造一个产品,也是为了民族精神的回归,期望以此为引,具有民族特点的现代住宅可以早日探索出一条顺畅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周维权编著,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年.

[2]陈旻瑾.解读安藤忠雄建筑的禅意美[J].山西建筑,2009,35(32):36-37.

 
高亦超
《建筑与文化》 2018年第04期
《建筑与文化》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