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镇巴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更新时间:2009-03-28

镇巴县位于陕西省最南端,大巴山腹地,与四川万源、通江接壤,境内山大沟深,植被覆盖率高,植物种类繁多,中药材自然资源丰富,有“天然药库”之称,发展中药材产业前景良好。

采用316牌号的不锈钢钢带制作切刀,钢带厚度为2mm,切削边磨刃,制成后的形状如图3所示。两个切刀制作成形后对称焊合在切刀固定套上,固定套上设有安装孔,与电机轴配合,通过螺丝定位和固定。切刀做成弯曲的“L”形状,在2 800r/min高速运转时,能通过离心作用形成风力,将剪掉的烟苗碎叶输送到集叶袋中;同时,能在月牙形吸口处形成负压,将倒伏的烟苗吸直,便于切削。切刀剪切示意图如图4所示,切刀弯曲形成的夹角α取值直接关系到切削效果,为使切削过程中刀刃先与烟苗接触,避免刀刃后部与烟苗高速碰撞,造成烟苗损伤,其取值应满足

1 镇巴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1.1 镇巴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地理环境条件

镇巴县地处大巴山腹地,辖域面积3 437 km2。以中山地貌为主,属于北亚热带东南季风气候湿润区,平均海拔1 231 m,年平均气温13.8℃,年均降雨量1 250 mm。境内山清水秀,植被茂密,地理气候类型多样,孕育了丰富的天然中药材资源。据20世纪90年代生物资源调查,全县有药用植物1 000多个品种,其中被 《中国药典》载入盛产的中药材有236种,有“天然中药库”之称。2002年被命名为“陕西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县”。

1.2 镇巴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盛产中药材品种34个,其中人工栽培品牌24个,栽培面积较大的品种有大黄、枳壳、木瓜、枣皮、杜仲、厚朴、黄姜、黄柏、天麻、栝楼、重楼、苦参等。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6万亩,其中以较大规模基地种植的药材面积:大黄8 000亩,苦参200亩,重楼100亩,农户分散种植的面积,大黄12 000亩,天麻300亩,栝楼250亩,重楼200亩,苦参700亩,木瓜2 400亩,猪苓210亩,枳壳1 200亩,银杏16 000亩。

全县以种植、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有3家,都建立有各自的种植和初加工基地,另有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13家,有常年从事中药材购销的企业、公司8家,个体户34家,年营销额在3 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4家,全县各类中药材产量达24 500 t,产值达3.4亿元,约占农民人均收入的20%。镇巴县春茂科技公司经过长期探索,总结出了大黄规范化栽培技术,取得了“药用大黄仿野生栽培方法”等两项发明专利,牟家坪农业科技公司探索总结出了“双边栝楼种子繁育方法”,并获得发明专利,泰瑞药业公司还建立了中药材信息网站,及时发布中药材购销信息,推介中药材产品。

2 镇巴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政策定位

镇巴县立足良好的气候环境条件和丰富的林地土地资源,依托不断回暖的中药材价格走势和广大农户日益高涨的种植积极性,抓住国家鼓励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把中药材产业列为县域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发展绿色、生态、高效中药材产业,确定了发展特色、名贵药材优质种苗繁育基地,珍稀、濒危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和大宗、道地药材产品加工平台、绿色优质药食产品加工平台、多元、养生保健产品加工平台,以及多产业联动式产品销售网络的“两基地、三平台、一网络”发展定位和发展具体指标。到“十三五”末,全县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累计面积达到50万亩,5年总产值达到5亿元。

总的来说,军功授爵制度是先秦时代重大的历史突破,因军功爵制的诞生处于奴隶制度向封建时代的转型期,难免存在诸多弊端,然而制度中许多措施和理念至今存在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对这一方面,我们应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批判性地吸纳它的思想精髓。

为实现上述产业定位和发展具体指标,县上成立了镇巴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副县长、科技局长任副组长,相关局局长及各镇长为成员,落实相应编制和经费,并每年从县财政拿出300万元支持产业发展,县上组建成立了中药材专家服务队,聘请省内专家对镇巴县土壤、气候、地理环境进行了调查、评估,做出了促进镇巴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决定,出台了“十三五”发展规划。召开了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动员、部署工作会,聘请省内外院校知名专家教授对全县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各镇产业办负责人进行了专题培训,期间专门安排了有专家和县上领导参加的座谈会。

吴建中在2017年6月22日“图书馆空间再造与功能重组转型”研讨会上指出,当前图书馆空间设计的最新理念之一是注重资源融合。即资源无处不在,信息是资源,人是资源,空间也可以成为资源。[4]除了传统的藏书阅览空间功能外,还应具有学习空间、知识空间、创客空间、社交空间、研究空间、文化空间、休闲空间等功能。[5]如何在现有物理空间中,利用现有设备资源开展活动,需要图书馆人在传统单一的图书馆空间中灵活利用,尽力发掘,实现多样化功能的重组。

3 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对镇巴县中药材产业的了解和近期对部分生产经营实体农户的走访,镇巴县中药材产业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包括:一是政策扶持少,发展资金不足。中药材产业资金投入大,发展风险高,目前国家鼓励性政策多,实质的资金扶持政策少,仅仅依靠农户自筹难以实现较快发展。二是缺乏产地加工企业,流通环节亟待加强。目前县内企业主要以生产为主,仅有少量的初加工,生产的中药材基本上都是以原料药销售,产生不了附加值,同时面对目前中药材种植热度不断增强的趋势,流通环节不强,销售方式单一的劣势也逐步呈现。三是优势主导品种不突出,没有形成道地药材品牌。镇巴县中药材生产虽然品种多,但规模都较小,一些品种如杜仲、银杏、枣皮等虽然有一定规模但市场行情不佳,大黄、天麻有一定规模,但没有形成产品品牌,对其他品种药材的带动也不明显。四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全县几乎没有正规院校毕业的种植加工专业技术人才,县外人才难以引进,成为镇巴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五是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意识差,私挖乱采现象普遍,仿野生栽培重视不够。

4 促进镇巴县中药材产业更好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镇巴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势头强劲,但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为更好促进产业发展,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协调各方面工作均衡推进实施。从市场调研、品种定位、规划修订、政策扶持、运行管理、模式完善、技术支撑、品牌树立等全方位推进落实,及时补齐短板,高效运行。二是把中药材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捆绑实施,充分利用脱贫攻坚整合资金解决资金难题,既让农户亲身感受到中药材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关中的明显作用,反过来又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三是准确定位道地药材品种重点发展,树立品牌,带动其他品种及整个中药材产业的发展。选择适生、优质的大黄等1~3个品种作为镇巴县道地品牌品种,强化种植、产品研发、加工营销、品牌宣传等。四是补齐短板,强化产业发展的全链条建设。通过(政府+协会组织)+(制药、加工流通企业+合作社+农户)复合链条模式的建设和打造,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协调监督、技术服务、以及与其他环节共同建立的信息共享服务、品牌打造等形成产业发展的服务链条;通过与大型制药企业的充分对接,当地加工、流通企业的建设、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形成产业发展的实体链条。五是加强野生资源中药材品种的保护和利用。中药材野生资源品种是镇巴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宝贵财富,通过进一步考查、保护、研究并加以利用,对仿野生栽培、发现新的中药材品种或形成新的道地药材品种将有很大帮助。

 
魏建成,江成君,张建军
《农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05期
《农业科技通讯》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