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武田泰淳与《大陆》杂志——兼谈《大陆》杂志刊行始末

更新时间:2009-03-28

0 引言

武田泰淳(1912-1976)是日本著名的战后派作家,1937年10月至1939年10月作为辎重兵参加了日军的侵华战争。1944年6月第二次赴上海,就职于中日文化协会附属东方文化编译馆,1946年3月被遣送回国。战后,武田泰淳基于自己的战争经历和在上海的败战体验创作了多部反思日军侵华战争的小说,成为日本战后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作家。《大陆新报》是二战期间在上海发行的日文报纸,该报纸在1944年10月22日发行的总1013期上刊有广告:“月刊《大陆》发售◇丰富多彩的创刊号内容”,配有《大陆》杂志创刊号的封面照片,并介绍了《大陆》杂志创刊号的主要目录,其中包括:“上海景物诗——城隍庙附近(文·武田泰淳绘·村尾绚子)”[1]。武田泰淳的这篇文章,在《增补武田泰淳全集》中没有收录,在全集别卷三《增补武田泰淳研究》附录的《武田泰淳年谱》中也没有记载。由于《大陆》杂志一直不知所踪,所以关于《大陆》杂志的创刊日期、发行期数、刊载内容以及在创刊号上刊载的武田泰淳佚文《上海景物诗——城隍庙附近》一直都是学界的未解之谜。

笔者在查阅二战期间发行的日文报刊时,发现了《大陆》杂志和武田泰淳的佚文《上海景物诗其一:城隍庙附近》。本文拟对《大陆》杂志的出版情况、武田泰淳与《大陆》的关系作相关说明与考释,以填补对武田泰淳文学研究和上海日文报刊研究史上的相关空白。

1 《大陆》杂志考释

截至目前,笔者发现的《大陆》杂志共有5期,包括1944年出版的第一卷第一号(创刊号、十一月号)、第一卷第二号(十二月号)、1945年出版的第二卷第一号(新年号、正月号)、第二卷第二号(二月号)和第二卷第五号(五月号)。这五期杂志中,只有第二卷第五号能看到以下出版信息:

昭和廿年五月十三日印刷

昭和廿年五月十五日発行

編輯印刷兼発行人 日高清磨瑳

1944年,法西斯势力已成强弩之末,盟军和美军在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取得节节胜利。在中国战场,我国抗日战争经过艰苦的战略防御和相持阶段转入反攻阶段,日本侵略军渐显颓势。从《大陆》创刊号的卷首语可以看出,《大陆新版》版面的缩减大概是《大陆》杂志创刊的直接诱因,《大陆》与《大陆新报》形成互为补充的关系。但是,大陆新报社选择在1944年底创刊《大陆》杂志,其根本用意应该是加强文化侵略,同时加强对日本侨民的思想控制。大陆新报社作为配合日军侵华的文化侵略机关,可能也敏感地意识到日军末日将至,但是还心存一丝幻想,把当前的失利当作“历史的阵痛”,期待“世界新秩序的诞生”。

一个典型的待测试功能的零损耗深度限流装置如图1所示。其工作原理是:测试电流通过测控单元发出,当发出短路电流指令时,短路电流通过电流互感器给罗克线圈发出信号,当短路电流大于设定的幅值,通过专用算法,快速精确的预测出三相电流过零点的精确时间,分别在每相电流过零之前发出信号。高速开关在电流接近过零点的三相分别准确分闸开断,短路电流通过电抗器并受到限制,短路电流幅值大大降低。

発行所 上海黄浦灘路十七号財団法人大陸新報社

由此可以断定,《大陆》杂志是由位于上海黄浦灘路17号的大陆新报社出版发行的日文月刊杂志。《大陆》的编辑印刷兼发行人日高清磨瑳,是大陆新报社的主编,也是日本改造社出版的《大鲁迅全集》的主要翻译者之一。

十点钟,说话声没有了,但没有关灯,传出几声桌椅的撞击声,巴克夏已经站到窗台上,没有她的求援声,我们去干什么呢?

本系统采用北京蓝海微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LJD-eWin4300,是一款基于Windows CE操作系统下的控制平台,它拥有32位ARM920T高速处理器内核。另外,LJD-eWin4300支持强大的.NET Compact Framework2.0应用程序开发,简化了在智能设备上开发应用程序的过程,使得开发周期大为缩短。

大陆新报社是在日本陆军省、海军省、外务省和朝日新闻社的支持下创立的,主要是配合日军的侵华战争进行文化侵略宣传。由大陆新报社主办的《大陆》杂志也不可避免地沦为日军侵华的宣传工具。《大陆》创刊号的卷首语阐明了其创刊目的以及《大陆》杂志与《大陆新报》的关系:

2.4 2010-2011年新生儿疾病筛查补采血标本情况 2010年总采血人数8 438人,补采964人(11.42%),通过补采血提高筛查率为11.28%;2011年总采血人数10 264人,补采1 734人(16.89%),通过补采血提高筛查率为16.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3.80,P<0.05)。

《大陆》杂志共计发行多少期,目前尚无法确定,包括尚未发现的第二卷第三号、第四号,目前已知的共计七期,而且可以确定第二卷第五号并非终刊号。笔者推测,《大陆》杂志的发行应该是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战败后自然终止的。根据报刊提前组稿的惯例和《大陆》每月的印刷日(13日)、发行日(15日)可以推测,《大陆》杂志极有可能出版了第二卷第八期,但是没来得及发行。如果这个推断成立,那么《大陆》杂志应该共计出版10期。关于《大陆》杂志每一期的发行数量已无从考证,但是从存世量极其稀少这一点来看,当时的发行量应该不是很大。

时势如此激烈的时代过去大概不曾有过吧。立于如此激烈的时势之中为了不迷失正确的前进之路,我们需要灯塔。《大陆》就是这样的灯塔之一,所负使命之重大无需赘言。具体而言,报纸版面的缩减由本刊尽可能弥补,把视野扩展到大东亚、欧洲两地战局,充分收录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解说报导,成为与每天的报纸两两相依的存在。并且,本刊的任务之一是必须对当地日本侨民的决战生活有所贡献。换言之,要以决战生活意欲的昂扬、生活的合理化、娱乐的明朗化为目标,在各种文章的编辑过程中悉心尽力、别出心裁。

截至目前,关于武田泰淳在上海时期的相关资料非常匮乏,不明之处甚多,也无法断定武田泰淳是否只有上述两次南京之行。现在可以确认的是,武田泰淳曾经为了给《大陆》杂志写见闻记而参观了南京城隍庙;而且极有可能完成了写作,并以《南京景物诗:城隍庙附近》之类的题目发表于《大陆》杂志的某一期。

印刷所 上海黄浦灘路十七号財団法人大陸新報社

2 武田泰淳与《大陆》杂志

武田泰淳在《大陆》创刊号上发表的文章,题目是《上海景物诗其一:城隍庙附近》,和《大陆新报》上的介绍稍有差异,多了“其一”两字。在《大陆》第二卷第一号、第二卷第二号上分别刊载有《上海景物诗其二:黄浦滩》和《上海景物诗其三:江湾竞马场附近》。三篇游记都配有景点相关的绘图。因为没有发现第三卷第三号和第四号,所有不能断定“上海景物诗”系列究竟有几篇。三篇文章题目虽然是《上海景物诗》,但是并非诗,而是游记。从内容来看,在《大陆》所刊文章里算是比较中性的文章。武田泰淳在游记《上海景物诗其一:城隍庙附近》里描述了自己在城隍庙及其附近的见闻,基本上是站在客观的立场之上。和同一时期日本人的中国游记一样,武田泰淳在游记里也描绘了当时中国的一些落后面,如“横跨水池上面的混凝土桥形状有趣、曲折,但是桥上的行人非常肮脏。水池周围密密麻麻的楼房和酱园酿造厂墙边的道路都极端不干净。但是最脏的是这美丽绿色的池水。仁社送诊医馆今天大概是休息,竖着‘今日例假停诊’的牌子。不过即使仁社的门开着,能对抗这种肮脏吗?”[4]34武田泰淳自幼热爱中国文学,曾经和竹内好等人一起创办“中国文学研究会”,致力于中日文化、文学的交流,可以说对中国素有好感。武田泰淳在这篇游记里关于“不洁”的描绘,可能是一种贴近客观的观察。武田泰淳在游记里对中国人还有这样的印象:“把红色的纽扣一颗颗缝到马粪纸上的孩子、正在雕刻放在陈设品石台上的老树根的老人,都在认真的工作着。这么说来,城内不干净的中国人都是认真的。杂乱无章毋宁说是认真的证明。 ”[4]35

武田泰淳的游记配有画家村尾绚子的两幅绘图,一幅是湖心亭,另外一幅是城隍庙内部,两幅绘图都是凸版印刷。村尾绚子是二战时期活跃在上海的日本女画家,在当时上海发行的 《女声》、《大陆新报》、《大陆》等报刊上面发表过作品。《大陆》杂志第一卷第二号的封面绘图《观音寺风景》、第二卷第一号丹羽文雄短篇小说的配图都是出自村尾绚子的手笔。

武田泰淳在《大陆》杂志上发表文章的具体契机如今已无从考证,但是从武田泰淳与大陆新报社的关系可以略窥端倪。武田泰淳供职的中日文化协会上海分会由汪伪政府主管,从本质上讲,也是配合日军侵华的文化侵略机构。大陆新报社和中日文化协会具有大体相同的性质,因此彼此之间想必有较为密切的联系。1944年8月10日,刚到上海的武田泰淳就在大陆新报社主办的《大陆新报》第2029号上发表了随笔《上海化》。1945年1月25日,武田泰淳又在《大陆新报》的第2197号上发表了《中国的武士道》。除此之外,《大陆新报》上时有关于武田泰淳的报道。由此看来,供职于中日文化协会上海分会的武田泰淳和大陆新报社的联系还算密切。因此在1944年11月大陆新报社主办的《大陆》创刊号上刊有武田泰淳的文章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此外,在《大陆》杂志的撰稿者中,陶晶孙、内山完造、室伏克拉拉等人与武田泰淳关系密切。陶晶孙1944年开始担任中日文化协会上海分会的总干事,在《大陆》创刊号和第二卷第五号上都刊有他的随笔,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中日文化协会和大陆新报社关系比较密切。在《大陆》杂志第一卷第二号上面有署名“宝伏クララ”的译作。这里的“宝伏クララ”疑为“室伏クララ”之误,亦或是其笔名。室伏クララ(中文译名室伏克拉拉)是评论家室伏高信之女,精通汉语。1940年来到中国,任职于南京汪伪政府的宣传部。后来去了上海,曾担任多家期刊的编辑,翻译过包括张爱玲《烬余录》在内的多部文学作品。战后和堀田善卫一起被国民党政府宣传部留用,1948年春客死上海。室伏克拉拉在上海期间和武田泰淳、堀田善卫等人交往密切。武田泰淳在战后创作的小说《圣女侠女》的主人公“玛利亚”就是以室伏克拉拉为原型塑造的。

以上,笔者通过新发现的《大陆》杂志对武田泰淳与《大陆》杂志的关系进行了考证和阐释。另外,笔者在阅读《堀田善卫上海日记沪上天下一九四五》时发现了堀田善卫引用的武田泰淳的一篇日记:“与M小姐、I氏一起乘车去南京城隍庙。是为了给杂志《大陆》写见闻记。晨朝端坐在灯下静思该如何表现情境中的复杂事物。收获一句‘万物都位于神所赐予的位置’。接触风物发现特别的东西而高兴,愚也。然而,如果那种愚蠢行为在沉思默想之后能到达神赐予事物的统一的安置的话,那么不得不说接触风物获得的些许感触是神圣的。”[5]295(笔者注:晨朝,佛教用语,指“六时”之一,将白昼划分为三段时的第一段时间,相当于现在的上午6点至10点左右。武田泰淳是入籍的僧人,因此日记中出现了佛教用语。)堀田善卫在1946年6月9日的日记中还有这样的记述:“读T留下的日记有所思。”[5]176根据《堀田善卫上海日记沪上天下一九四五》中的注释,堀田善卫在日记中用“T”来指代武田泰淳(笔者注:武田泰淳的日文发音是TAKEDATAIJUNたけだたいじゅん,“T”是其日语发音的首字母)。堀田善卫在上海期间与武田泰淳关系密切,还曾长期借住在武田泰淳家,可以说是武田泰淳在上海期间最亲密的朋友。武田泰淳1946年3月被遣返回日本时,把无法携带回国的文献资料和手稿全部寄存在堀田善卫那里。1947年1月堀田善卫回国后将这些资料交还给了武田泰淳。堀田善卫在日记中引用的武田泰淳日记应该来源于武田泰淳的手稿。

川西政明在《武田泰淳传》的文献目录说明里提到,他阅读了收藏于日本近代文学馆的武田泰淳的《上海时代的日记》[6]519。但是除了川西政明之外,似乎并没有其他学者看到武田泰淳的这本日记。木田隆文在论文《武田泰淳的上海体验》的注释里提到:“武田泰淳的上海时代的日记由于各种缘故已被归还给捐赠者,现在处于保留公开状态。”[7]132因此,堀田善卫日记中转载的这篇日记可能是目前能够看到的唯一一篇武田泰淳在上海期间写的日记,弥足珍贵。

《大陆》杂志创刊号是在1944年11月发行的,在1944年10月的《大陆新报》上有《大陆》创刊号的宣传广告和内容简介。《大陆》杂志的终刊很有可能是在1945年8月。从时间上来看,武田泰淳两次去南京都有可能为了给《大陆》杂志撰稿而游览了南京城隍庙,但是与武田泰淳同去的M小姐和I氏的身份只能推测,无法确认。如果武田泰淳在日记中所说“I氏”是指“石上玄一郎”,那么很有可能是武田泰淳在去参加第三次大东亚文学者大会之前接受了《大陆》杂志的约稿,在南京参会的间隙和石上玄一郎一起游览了南京城隍庙。

遗憾的是,武田泰淳的这篇日记并没有注明具体时间。据《武田泰淳传》附录年谱记载,武田泰淳在上海期间共去过两次南京。第一次是在1944年11月,“作为小竹文夫的代理出席了在南京召开的大东亚文学者大会,认识了高见顺、火野苇平。”[6]496另据高见顺1944年11月7日的日记:“从上海去参加大会的来宾五名(佐藤俊子、池田克己、石上玄一郎、武田泰淳、内山完造)的费用,起初草野心平说,和代表一样由宣传部负担。”[8]839日记中的“大会”是指第三次大东亚文学者大会,“代表”指大会的正式代表,武田泰淳和石上玄一郎作为上海来宾出席了大会。但是村尾绚子并不是大会代表,也没有确切的资料证明她是否和武田泰淳一起去了南京。武田泰淳第二次去南京是在1945年5月,“和堀田善卫一起应草野心平的邀请去南京游玩。”[6]497另据堀田善卫与开高健的对谈《上海时代》,堀田善卫在对谈时回忆说:“在南京的名取机关的名取君(指名取洋之助,笔者注。)觉得我和武田可怜。工作也没有,钱也没有。有时连酒也喝不上,连饭也吃不上,名取君觉得我们可怜就邀请我们去了南京……在南京住在了草野心平家里。”[5]397两份资料有相互矛盾的地方,但是可以确认武田泰淳和堀田善卫两个人去了南京,并没有确切的资料证明同一时期石上玄一郎和村尾绚子也在南京。

据笔者推断,武田泰淳日记中出现的“I氏”很可能是指石上玄一郎,而“M小姐”很可能是指村尾绚子。石上玄一郎的日文发音是“ISONOKAMIGENITIROU(いそのかみげんいちろう)”,首字母恰好是“I”。而且在《堀田善卫上海日记沪上天下一九四五》中“I氏”也用于指代“石上玄一郎”。石上玄一郎是日本小说家,1944年4月来到上海,就职于中日文化协会上海分会,是武田泰淳的同事,两人在上海期间接触比较密切。村尾绚子的日文发音是“MURAOAYAKO(むらおあやこ)”,首字母恰好是“M”。如前所述,村尾绚子曾为武田泰淳在《大陆》创刊号上的游记配图。在《大陆》杂志上刊载的三篇《上海景物诗》都是图文并茂,而且上次武田泰淳写的是“上海城隍庙”,这次要写的是“南京城隍庙”,因此可以推测作为和武田泰淳有过合作的画家,村尾绚子受《大陆》杂志(亦或是武田泰淳自己)所托,和武田泰淳一起游览了南京城隍庙。

梁总相信,霍尼韦尔(Honeywell)未来会在信息互联的大经验交流共享氛围下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霍尼韦尔将不仅仅是一家设备制造商,更是一个平台,通过发挥平台作用,拉近中国与海外的物流设备水平,行业自动化进程,让中国了解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中国。

值此秋季,想起了丘吉尔所说的带有预言家味道的傲慢至极的话‘在秋天的树叶散落的时候’。这是指去年的秋天,但是究竟去年秋天树叶散落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实际上什么大的事情也没有发生。那种预言的诡计被我们灯塔的一束束光芒一照射就会被拆穿吧。“秋”读作“トキ”,而且那意味着最后的时刻,只被用于决定性的时刻。那种秋天已经来临。在大陆、南海、北洋、欧洲各地,最激烈、而且伟大的历史的阵痛开始了,为了不久就要诞生的世界新秩序。[3]

一直以来,学界关于《大陆》杂志、武田泰淳在《大陆》创刊号上发表的《上海景物诗其一:城隍庙附近》以及武田泰淳和《大陆》杂志的关系,唯一的发现就是《大陆新报》上刊登的一则广告(见前文)。笔者通过史料钩沉对《大陆》杂志、刊登在《大陆》创刊号上武田泰淳的佚文、武田泰淳与《大陆》杂志的关系进行了考释,可以说解开了武田泰淳研究史的一个谜团,也为二战时期上海日文报刊研究增加了新的史料。但是关于武田泰淳在上海时期的文学活动还有诸多未解之谜,在此期待在业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早日解开谜底。

1.4.2 细胞提取步骤 无菌操作下,采用原位灌注法去除肝脏内血液并分离肝脏,去除肝脏周围结缔组织及胆囊,无菌PBS冲洗后,至于预热的胶原酶工作液中。用显微外科镊快速将肝脏划碎至尽可能小的组织块,反复水浴消化并吹打数次,总消化时长不超过40 min。消化液经金属滤网过滤后,悬液采用差速离心法离心,最终的细胞沉淀用培养基重悬后接种于六孔板中,选择性贴壁法纯化Kupffer细胞。

参考文献:

[1] 月間『大陸』発売[N].大陸新報,1944-10-22(4).

[2] 大橋毅彦,趙夢雲,竹松良明,等.『上海1944-1945武田泰淳「上海の蛍」注釈』[M].東京:双文出版社,2008:180-181.

《大陆》杂志第二卷第五号出版信息的发现具有一个重要的意义,那就是直接证实了大陆新报社的地址。大陆新报社1939年1月1日成立于上海,第一任社长是朝日新闻上海支社长木下猛。该社先后出版发行了《大陆新报》、《大陆画刊》、《大陆》等期刊杂志。大陆新报社成立时的地址是在上海西华德路288号。但是武田泰淳在自传体小说《上海之萤》中提到“位于外滩(黄甫滩)的大陆新报社”[2]181,据此,给《上海之萤》作注释的大桥毅彦推断大陆新报社在某一时期更换了社址,并结合1944年9月份《大陆新报》上的记载“上海黄甫灘(路)十七号”,推测大陆新报社的新社址就位于“上海黄甫灘(路)十七号”[2]180,但是不能完全确认。1945年5月出版的《大陆》杂志第二卷第五号的出版信息“上海黄浦灘路十七号財団法人大陸新報社”大体上证实了大桥毅彦的上述推测。笔者查阅了1944年9月份的《大陆新报》,发现报纸上所留地址“上海□□□十七□”,除了数字“十七”可以看清楚、“上海”两字可以推测之外,其余几个字均模糊不清无法辨认。大桥毅彦在注释中提到的“上海黄甫灘(路)十七号”,应该不是根据《大陆新报》上的地址,而是根据武田泰淳的小说内容进行的推测,而且以讹传讹,把“黄浦滩”写成了“黄甫滩”。

[3] 巻頭語[J]. 『大陸』,1944(1):1.

[4] 武田泰淳.「上海景物詩の一 城隍廟附近」[J].『大陸』,1944(1):34-35.

[5]堀田善衛.『堀田善衛上海日記 滬上天下一九四五』[M].東京:集英社,2008:176,295,397.

[6] 川西政明.『武田泰淳伝』[M].東京:講談社,2005:496-497,519.

2.查字典。高年级的学生在遇到陌生字不会写时常常依赖于问老师,而不会选择查字典。生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并未建立起足够深的印象,当学生再次遇到这个陌生字的时候也常常会无法想起。而查字典则能够让学生在做中学,字典中蕴含的是汉字的音、形、义,当学生在查字典时,可以获得有关这个汉字的更多信息,也更便于学生记忆该生字。

[7]木田隆文.「武田泰淳の上海体験——現地日本語媒体とのかかわりから」[J].奈良大学紀要第39号,2011(1):132.

大麦屿港区是目前台州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码头。一年到头,不计其数的陶瓷、卷钢、粮食、煤炭、板材等从这里输入台州,再将台州生产的小家电、机电、家具、水泵等产品运往各地。

利用一级全扫描质谱鉴定药物的代谢产物是药物代谢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手段,本实验对金芪降糖片给药血样进行了全扫描,但由于药物中移行成分含量较低,无法得到较好峰形的一级全扫描质谱图,因此本实验采用MRM筛选大鼠血清中的代谢产物。MRM的本质特点是选择具有目标物结构特征的母离子和其子离子为指标进行离子监测,在定性分析中能够快速找到符合代谢特征的离子对信号,专属性更强,能够快速鉴定药物的体内代谢产物。实验结果显示,各成分出峰信噪比大于3,分离度大于2。

[8] 高見順.『高見順日記 第二巻ノ下』[M].東京:勁草書房,1966:839.

 
冯裕智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