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CT环池分级结合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损伤手术前后的临床应用

更新时间:2009-03-28

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具有致死率、致残率高的特点[1],其临床治疗的关键和难点在于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的判定和控制。对颅内压的判断,主要通过头颅影像学表现(如CT环池受压程度、CT计分等)、间接腰椎穿刺测压、颅内压监测来评估[2-3]。临床上以头颅CT、颅内压监测最为常用。有创颅内压监测是判断颅脑损伤后ICP变化的金标准,基于中国国情,目前ICP监测不普及,特别是sTBI众多的基层医院;但头颅CT检查具有便捷、普及、无创、价格低廉的特点。有研究[1,3-4] 根据CT影像学特点提出环池分型6分法的概念,以评估颅内损伤程度及预后;但分型较为繁琐,且没有分析环池分型与ICP之间的相关性[4]。综合文献[1,3-5]报道,本研究采用PACS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中“量测2D线段”工具,测量基于中脑水平环池的宽度即环池分级。并且针对sTBI患者行开颅脑血肿清除术和(或)去骨瓣减压术(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DC)术前、术中、术后ICP的变化及病情的评估和预后的判断;将CT环池分级结合持续ICP监测,以提高sTBI患者开颅手术前后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的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入选及排除标准 (1)德化县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3~8分的成年sTBI患者;(2)头颅CT发现单发或多发脑挫裂伤伴脑内血肿,和(或)硬膜下血肿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弥漫性脑肿胀;(3)符合《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开颅手术指征[6]或《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术中国专家共识》[7]。排除标准:(1)心肺复苏病史;(2)严重脑脊液漏;(3)伤后入院时间>24 h;(4)既往有脑血管病或开颅手术病史的患者。

1.2 一般资料 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25例,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8.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6例,坠落伤4例,平地摔伤3例,打击伤2例;GCS评分:6~8分者14例,3~5分者11例。双侧瞳孔散大者8例,单侧瞳孔散大13例,瞳孔直径无变化4例。头颅CT检查示,硬膜下血肿伴脑挫裂伤13例,脑挫裂伤和(或)脑内血肿10例,弥漫性脑损伤2例。

1.3 方法

1.3.1 手术治疗 据患者临床病情、头颅CT表现,结合专家共识[6]或指南[7]确定手术方案。所有sTBI患者均于入院6 h内行手术治疗,其中行开颅脑血肿清除术+颅骨成形术7例,开颅脑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14例,二次开颅手术4例。

1.3.2 ICP监测 开颅前于开颅侧对侧额角穿刺点位置钻孔,置入法国SOPHYSA脑实质型颅内压探头(20例);或直接行侧脑室额角穿刺置入脑室型颅内压探头(5例)。脑实质型探头置入深度约4 cm,脑室型探头置入深度约6.5~7.0 cm。初始ICP数值测定[3、8],将导线从切口皮下隧道引出并固定,探头连接监护仪,记录ICP数值,再转行患侧开颅手术。手术中、术后持续ICP监测,每1 h记录ICP数值。开颅术后4 h内复查头颅CT,于头颅CT检查前1 h每5 min记录ICP数值,取其平均值作为ICPCT;取术后72 h的ICP平均值为ICP72 h(术后72 h为颅内压高峰期)[9]

1.3.3 术后治疗 所有患者术后由同一医疗小组行神经外科重症监测、治疗。如监测中发现患者的ICP升高>25 mmHg,且>30 min,及时复查头颅CT;根据CT结果及指南[6]决定是否2次开颅手术。根据ICP监测结果调整脱水治疗方案,控制ICP<15 mmHg,脑灌注压维持(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在60~70 mmHg。其他治疗措施包括:抬高头位30°,保持呼吸道通畅,适当镇静及镇痛,应用神经营养药,早期胃肠营养支持,床边中低频脉冲电刺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如患者病情稳定转出重症监护病房,早期行康复理疗,必要时高压氧治疗。

1.3.4 CT环池分级 头颅CT检查采用GE公司的64排128层螺旋CT,以层间距离5 mm,层厚5 mm进行扫描。采用PACS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中的“量测2D线段”工具(以mm为单位,可精确至小数点后2位)测量基于中脑水平的环池宽度(精确至0.1 mm);术前测量颅内血肿大的一侧的环池宽度,开颅术后测量开颅减压侧的环池宽度。每次分别由神经外科、影像科各1位高年资主治医师同时进行测量,如出现测量值差异,则由另外两位医师再次进行测量,取测量值相同的作为环池分级的根据。按环池的宽度分为4组[4-5]即环池分级,Ⅰ级:环池完全闭塞;Ⅱ级:环池宽度0.1~1.0 mm;Ⅲ级:环池宽度1.1~2.0 mm;Ⅳ级:环池宽度>2.0 mm(图1)。

1.3.5 预后评定 术后6个月时通过患者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进行预后评定。GOS评分分级,5分:恢复良好,4分轻度残疾,3分重度残疾,2分植物生存,1分死亡;GOS评分5分、4分者为预后良好组,GOS评分 1~3分者为预后不良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s H检验;两组间采用两独立样本比较的Wilcoxon秩和检验。相关关系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检测ICP用于预测sTBI预后的准确性及其临界值。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2.1 ICP监测及预后 本组患者ICP监测时间为4~11 d,平均7.5 d;均未出现探头置入引起的颅内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开颅术后ICP监测显示,ICP数值在术后12~24 h达到稳定,3~5 d达到高峰期。按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GOS评分,预后良好组14例,预后不良组11例;其中GOS评分5分11例、4分3例、3分4例、2分3例、1分4例。

但手术比较费时间,对麻醉的要求高,比较适合择期手术。切口的延长受限,手术中暴露的视野有限,不能广泛探查。从切皮到胎儿娩出的时间要长于纵切口。

价值共创的核心理念就是顾客和企业共同创造价值。共享型生活服务平台是将社区中的商户、消费者等共同纳入参与主体,主体间通过两两互动实现价值的共同创造。其价值共创过程如图1所示。

 

表1 术后不同环池分级组的ICP值比较

  

环池分级 例数ICPCT(mmHg)Ⅰ级737.91±8.30Ⅱ级722.65±2.87Ⅲ级917.50±6.79▲

注:与环池分级Ⅰ级组比较P=0.001。

  

A:Ⅰ级,环池闭塞;B:Ⅱ级,环池宽度0.5 mm;C:Ⅲ级,环池宽度1.3 mm;D:Ⅳ级,环池宽度2.5 mm(箭头所指)图1 sTBI患者的影像学CT环池宽度分级

式中,r0为少模光纤的纤芯半径,n1为纤芯折射率,n2为包层折射率,相对折射率差Δ=(n1-n2)/n1.

另外,ICP幕上监测对后颅窝迟发性脑出血、脑梗死不敏感[14-15],此时可结合头颅CT进行判断。本研究有1例患者开颅术后出现后颅窝迟发性血肿(量约20 mL),但ICP监测变化并不明显;行头颅CT检查显示环池闭塞(Ⅰ级)。术后ICP监测不能预测早期脑梗死的发生,其常滞后于CT检查;当头颅CT检查时发现局灶脑梗死改变,早期ICP增高不明显,仅在出现弥漫性脑肿胀时,ICP增高才较为显著。本研究有2例患者发生局灶性脑梗死,CT检查发现大脑后动脉供血区有大面积缺血改变,环池受压明显;但ICP数值波动并不明显。sTBI患者行开颅手术前后将环池分级结合持续ICP监测,可弥补各自缺点,为手术前后病情评估、个体化目标性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减少并发症。

 

表2 不同预后组的ICP72 h比较

  

组别例数ICP72h(mmHg)预后良好组1415.62±5.99预后不良组1137.31±15.27▲

注:与预后良好组比较P=0.001。

2.5 ICP监测预测预后的价值 ICP72 h数值与预后关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6,95%可信区间为0.794~0.997,其ICP72 h最佳临界值为21 mmHg,灵敏度为90.9%,特异度为85.3%(图2)。ICP72 h用于患者预后预测的准确性较高。

  

图2 ICP72 h预测患者预后的ROC曲线

3

3.1 环池分级在sTBI手术前后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的价值 环池分级的判断即环池受压的程度,在sTBI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是颅脑损伤术前病情的评估,手术指征的判断;还是术后脱水药的使用,预后的评估。其原因为,环池基底池最窄的一部分,包绕中脑,是中脑导水管、脑脊液循环必经之路;环池内有重要的血管、神经,如大脑后动脉、基底静脉、滑车神经、动眼神经等[10]。颅腔容积相对固定,sTBI后脑组织、脑脊液、血液三者之一体积增加,就导致颅内压力差,即大脑半球向对侧移位,造成环池受压。受压的环池可以通过CT影像显示,环池<2 mm时提示环池受压(正常的环池宽度为3.0 mm±0.35 mm)[4,11]。环池缩小或消失,压迫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的中脑受压,加重sTBI患者的意识障碍状态,肢体功能的严重丧失;或压迫大脑后动脉、基底静脉等血管,导致脑梗死,从而影响预后[4]。 当环池部分或全部闭塞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形成环池血肿铸型时,中脑导水管部分或全部梗阻,导致脑脊液循环通路障碍,形成梗阻性脑积水,导致恶性颅高压,进而威胁生命。Raghunath等[1]提出环池是预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比GCS评分更有优势,且与ICP相关;环池受压或闭塞组的ICP数值比环池正常组高3.1倍左右[12],但未明确环池闭塞或受压程度具体数值。本研究显示,环池分级与ICPct具有较强的相关性,Ⅰ~Ⅳ级患者的ICP数值范围逐级递减;且与患者的预后(GOS评分)相关。总之,环池分级反映sTBI患者的ICP状况,颅内压间接提示意识状态;颅高压通过中脑压迫程度反映意识障碍的严重程度,是sTBI手术前后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的重要依据。

2.2 环池分级与ICPct的关系 见表1。本组患者术前CT环池分级:Ⅰ级12例,Ⅱ级9例,Ⅲ级4例,Ⅳ级0例;术后环池分级:Ⅰ级7例,Ⅱ级7例,Ⅲ级9例,Ⅳ级2例。术后不同环池分级组之间的IC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Ⅳ级组仅有2例,故不对其进行分析,P=0.001)。环池分级与ICPCT之间呈负相关(r=-0.891,P=0.001);即CT环池分级越低者的ICP越高。

本研究显示,手术前环池分级与预后无相关性,相关分析无统计学意义(r=0.269,P=0.163)。提示对于术前sTBI环池Ⅰ级、Ⅱ级的sTBI患者,只要治疗及时有效,部分患者可存活且预后良好。本研究有12例术前CT检查环池分级Ⅰ级的患者,有6例患者的预后良好;其中4例患者为急性脑挫裂伤合并脑内血肿致环池闭塞,均于4 h内行颅内血肿及挫裂伤脑组织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见图3);1例患者弥漫性脑肿胀致环池闭塞,行双侧冠状瓣开颅减压术,术后在ICP监测下行脱水降颅压、亚低温等治疗,使环池在术后10 h开放,获得良好的效果;1例患者为脑挫裂伤合并硬膜下血肿,急诊行开颅脑血肿清除术,术后4 h复查头颅CT示对侧顶部硬膜外血肿,因术后环池分级为Ⅱ级,ICP为16 mmHg左右,即行钻孔外引流术,术后10 h再次复查头颅CT示环池受压加重,再次行原切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另外6例术前环池闭塞的患者,均在ICP监测下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和(或)去骨瓣减压术。其中住院期间死亡3例,1例患者开颅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紧急关颅后复查颅脑CT示弥漫性脑肿胀、环池闭塞,随后自主呼吸消失,于术后72 h死亡;1例70岁老年患者死于肺部感染所致的呼吸衰竭;1例患者死于鲍曼不动杆菌所致的颅内感染。1例患者术后出现大面积脑梗死,予抗氧自由基、改善微循环、气管切开、高压氧治疗等处理,6个月后随诊为重度残疾;1例患者开颅术后复查头颅CT示中脑、脑桥出血,在ICP监测下行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早期康复理疗等处理,6个月后随诊为植物生存状态。因此,环池分级可以初步判断、评估颅内损伤程度和ICP水平;对开颅手术前后的病情评估、手术指征的判断及术后脱水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19]Laufer,B.&Nation,P.(1995).Vocabulary size and use:Lexical richness in L2 written production.Applied Lingusitics,16,307-322.

3.2 环池分级结合持续ICP监测在手术前后病情判断的价值 颅高压是sTBI患者的共同病理改变,可导致CPP下降、脑组织缺血缺氧,长时间的颅高压可导致脑干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此时所能采取挽救生命的最后手段和有效步骤是行开颅手术——扩大颅腔,降低ICP[7]。对于手术前环池Ⅰ级的sTBI患者,于开颅术前置入ICP探头,当测得的ICP初始值>40 mmHg时,此类患者减压一定要缓慢,可采用术程ICP监测下行控制性减压术[13],可减少迟发性颅内血肿、急性脑膨出、术后大面积脑梗死、继发性脑损伤等并发症[13-14]。另外,对于环池分级Ⅰ级的sTBI患者,关颅前的ICP数值不能作为是否去骨瓣减压的依据[11,15]。本研究4例2次开颅术患者关颅前的ICP均在10 mmHg以下,于术中还纳骨瓣,但术后12 h内ICP持续上升且>30 mmHg;头颅CT检查示环池分级Ⅰ级,急诊行2次去骨瓣减压术(见图4)。

sTBI患者开颅术后持续ICP监测,能实时提供ICP数值,并根据ICP数值指导脱水药的使用,以及复查CT的时机。本研究有4例患者行开颅术后ICP持续高于25 mmHg,排除相关干扰因素后,并使用甘露醇脱水降颅压,其中3例患者复查头颅CT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或大脑后动脉供血区梗死,紧急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后治愈;1例sTBI患者出现术区迟发性脑出血,头颅CT检查示血肿量约20 mL,环池宽度2.0 mm,因已行去骨瓣减压术,皮瓣张力中等,ICP可控,在ICP监测下行脱水降颅压、亚低温等保守治疗方案,预后良好。sTBI开颅术后动态ICP监测有助于观察降颅压治疗的效果,将既往根据环池受压程度等CT影像特征表现,进行经验性脱水治疗转变为个体化、精准降颅内压治疗。还能更好维持CPP,为甘露醇等脱水药的使用提供依据;并可实时调节脱水药物使用剂量及种类,减少脱水药的使用。从而达到有效地降颅压,且能降低脱水药使用量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显著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14,16]

  

A:术前入院时,环池闭塞,环池分级Ⅰ级;B:术前,中线移位>1.0 cm;C:术前,创伤性硬膜下血肿伴额叶脑挫裂伤;D:开颅脑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后4 h,环池受压,环池分级Ⅱ级;E:术后4 h,中线恢复居中;F:术后4 h,显示脑实质型探头(箭头所指)。患者术前表现双侧瞳孔固定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初始ICP为68 mmHg;术后4 h ICP降至13 mmHg,6个月时GOS评分5分。图3 一女性、42岁sTBI患者手术前、后的头颅CT改变

  

A:第1次手术前,CT示环池闭塞,环池分级Ⅰ级;患者昏迷,右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ICP初始值为56 mmHg;B、C:第1次手术前,CT示右额颞叶脑挫裂伤伴弥漫性脑肿胀;D、E:第1次手术后,在手术关颅时患者ICP为5~8 mmHg,还纳骨瓣,术后4 h ICP持续上升至30 mmHg;即复查头颅CT示,右额颞叶脑挫裂伤并脑内迟发性血肿,环池闭塞,环池分级Ⅰ级;F:第1次手术后,显示脑实质型探头;G、H:第2次手术后,血肿清除,环池分级Ⅱ级;I:第2次手术后,显示脑实质型探头(箭头所指)。患者术后6个月时,GOS评分为5分。图4 一女性、52岁sTBI患者两次开颅术前、后的头颅CT改变

译文:“Yes yes,I already know…”Xiao Ning said indifferently,nodding slightly.With a wry smile he looked at Xun’er,proudly saying in his heart,I will let you know,that guy is only a pillow with an embroidered case!

2.4 不同预后组的ICP72 h比较 见表2。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之间的ICP72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0.351,P=0.001)。

[9] 史良,苏亦兵,乔京元,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Rotterdam CT 计分对手术治疗策略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1737.

sTBI开颅术后持续动态ICP监测有预测预后的价值。本研究的ROC曲线显示,其ICP72 h临界点为21 mmHg。当术后72 h ICP<21 mmHg,具有较好的预后;如ICP>40 mmHg,经脱水降颅压无效,则预后不良,病死率可达90%;如ICP>50 mmHg,病死率可达100%[13-16]。本研究有1例患者开颅术后24 h内ICP持续上升,于ICP达65 mmHg时自主呼吸消失,72 h内死亡。开颅术后ICP改变与预后的关系如下 [15],ICP正常的患者最好,可控制的颅高压患者次之,难以控制的颅高压患者最差。

2.3 手术前后环池分级、ICP72 h与预后的关系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术前环池分级与预后无相关性(r=0.269,P=0.163);术后环池分级与预后呈正相关(r=0.712, P=0.001);开颅术后的ICP72 h值与预后呈负相关(r=-0.878, P=0.001),即ICP越高者的预后越差。ICP对预后判定的价值优于环池分级。

综上所述,sTBI患者的术后环池分级可评估ICP水平,但对预后的评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术前的环池分级。因术后72 h为颅内压高峰期,故ICP72 h水平更能预测sTBI患者的预后,且与预后有很强的相关性,是预测sTBI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因此,将手术前后环池分级与持续ICP监测相结合,可弥补二者各自的缺点,为行开颅手术的治疗方案、术中控制性减压、术后脱水降颅压及预后的判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可作为医疗决策的参考[3、17]。本研究尚存在一些缺陷,基于环池分级评估ICP水平,因入组病例数量有限,仅是反映了一种趋势;混合采用脑实质型探头与脑室型探头(4∶1),ICP数值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开颅侧环池宽度与探头侧环池宽度可能不尽相同。

[ ]

[1] Raghunath A,Bhadran B,Panchal S,et al.Formulation of a Three-Tier cisternal grade as a predictor of In-Hospital outcome from a prospective study of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intracranial hematoma[J].World Neurosurg,2017,104:848.

由表1及表2可知,所测CO2浓度误差百分比控制在2%以内,温度的误差百分比在4%以内,可以满足航站楼环境参数采集要求。

[2] Barthélemy EJ,Melis M,Gordon E,et al.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for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a systematic review[J].World Neurosurg,2016,88:411.

[3] 王建群,张艺滨,李光海,等.改良CT计分结合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7,14:68.

[4] 王方勇.CT环池改变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15,20:876.

[5] 万振海.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环池影像学改变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20.

[6]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中国神经创伤专家委员会.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J].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2015,25:59.

“嗯?那个盒子怎么了,我看老贾都出了3万块了,应该值了吧。”孟导心情沉稳了不少,没再像之前那样患得患失。

[7] 中华神经外科学会神经创伤专业组.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术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2015,1:6.

③安装支撑板B和水池座:保持支撑板、水池板与底座垂直,用少许混凝土固定其间隙,同时要保证水池座上平面与支撑板两个突出钩爪面水平,连接出水管水平管道及阀门,安装排水管道。

[8] 任光辉,杨鉴,刘华.颅内压初始值对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4,14:726.

3.3 环池分级结合持续ICP监测对sTBI预后判断的价值 sTBI开颅术后ICP监测可先于意识、瞳孔等神经系统体征改变,早期发现幕上颅内占位病变,结合CT检查结果可迅速对患者进行处理。本研究1例患者第1次开颅脑血肿清除术后(关颅前ICP波动于5 ~8 mmHg,遂还纳骨瓣)持续ICP监测显示,术后4 h起ICP持续升高至30 mmHg,使用甘露醇及呋塞米脱水无效;急诊复查颅脑CT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急诊再次行开颅脑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见图4);经上述处理后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开颅术后持续ICP监测可先于患者出现脑疝时作出病情判断(此段时间可行CT检查及术前准备),及时处理颅高压,避免脑疝长时间压迫导致脑梗死等并发症,从而改善预后。

[10] 陈兵,伦鹏,张杰,等.环池的显微解剖和临床价值[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3,12:415.

[11] 黄伟年,邓章基,张海江,等.国人环池的CT观测及其临床意义研究[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7:94.

[12] Zhou W,Liesz A,Bauer H,et al.Postischemic brain infiltration of leukocyte subpopulations differs among murine permanent and transient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models[J].Brain Pathol,2013,23:34.

[13] 秦德广,黄文勇,邓略初,等.去骨瓣减压术中持续颅内压监测的意义[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5,12:303.

[14] 徐定凯,洪兴国,高德玉,等.颅内压监测对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5,12:430.

值得一提的是,李尔的适配性后座系统更是基于创新的ConfigurE+技术,重新定义了车内空间。通过超长滑轨轻松调节后排座椅方向和前后排座椅间距,且便于安装拆卸,从而实现车内空间在商务、货运、休闲等多种模式间的任意切换。

[15] 刘保华,熊方令,蔡旺,等.动态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治疗的意义[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4,11:128.

fi(x(t)u(t),t)在区域 R 中连续,且在区间 I 中具有任意多次导数,u(t)在该区间也存在任意多次导数,并存在正数H 和自然数N,使得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提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强调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五个关系”。农业农村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内容,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支持长江经济带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和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协同推进的路子。

[16] 王松奎,马修谭,邢树员,等.颅内压监测在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应用[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7,14:231.

[17] 张艺滨,王建群,陈良鑫.CT环池分级结合颅内压监测在去骨瓣减压术后的应用[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7,16:451.

 
张艺滨,郑艺芳,李光海,陈良鑫,陈小燕,郑婉玲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