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古代私塾是如何教学的

更新时间:2009-03-28
 

古代学校的班级设置,是纵向混合班。现在我们都是横向混合班,是跟西方学的。纵向混合班,就是不同年龄的学生在一起学,蒙馆学馆从3岁到18岁都在一个班上,县学府学从15岁到50岁都在一个班上。

另一方面,还要将酒文化与中国餐饮文化结合起来,让消费者逐渐养成以白酒搭配中餐的习惯,通过这一措施来增加国外消费者对中国白酒的接触和了解,提高白酒的正面形象,改变人们对白酒商务化、应酬化的固有印象,从而逐渐提高其接受度。

上课的时候,每个人一个桌子,没听说两人一桌的,还画线分桌。有时桌子也各个不同,因为是从各家自己搬来的。每个学生都在出声读,但又不影响别人,这种小声读的情况,古代有个词形容,叫做“书声琅琅”。现在好多人都写错字,写成朗诵的“朗”。什么叫“书声朗朗”呢?就是学生们在大声读书。但是,玉旁的“琅”,美玉的意思。两块美玉相碰,还大声,那不碎了。“书声琅琅”,是形容读书的声音像两块美玉轻碰,发出的美妙的声音,声音不大,而且各个不同,但是汇聚在一起又很好听,学生们在各自读书,旋律优美动听,声音不大但是汇聚在一起,真是一种享受!叫做“书声琅琅”。

每个学生都在小声读,先生听得见,当然学生也听得见。但是声音的音量不大,可以使你在不想听时,在自己读书时屏蔽掉别人的声音,可以专心读自己的书。正因为读书声不大,可以屏蔽,也可以不屏蔽,所以旁人的读书声对自己也是学习。试想一个3岁的孩子在读《三字经》,旁边一位8岁的孩子在读《论语》,这个3岁的孩子也要到6岁以后,先生才教他《论语》,可是到那时候,他已经听人读《论语》听了三四年啦!学起来能不快吗?充分地利用休息的时间、走神的时间、玩的时间(学生经常坐在下面玩的,可不是现在这样守纪律,因为都是自学的,最后能背过就行,不论他怎么让自己背过的)来潜移默化地学习,利用潜意识学习,利用预习,利用量的积累所产生的加速度,这就是中国古代的教学。现在说利用屏闪来学外语,利用睡眠时播音来学外语,同理的东西,古人都有的。

其余的好处,大孩子带小孩子,高年级带低年级,很多问题问师兄就可以解决,从《论语》就是如此。老师别操那么多心,大带小,不仅对小的有好处,对大的也有好处。要想不被师弟问住,就得好好学习。孩子们最重视自己的形象啦。老师不在,大孩子就可以代替老师管理班级,这也是一种锻炼。在班里,有长幼之序,有师门之谊,又可以培养待人接物之礼、进退洒扫之道。

第二个阶段,叫“读书”,就是先生范读,学生跟着读。一句一句地模仿。我们采录的情况,一般先生是读三遍,也有读六遍的,也有读两遍的。

第一步,授书。这是从先生的角度来说的。从学生的角度,叫“上书”。因为学生要拿着书自己上先生的桌子那边,所以叫“上书”。授书(上书)又分三个小阶段。

④查询分析高效准确。应用服务子系统针对雨量气温等水文气象要素重新规范了数据查询原则和方法,各类要素的实时产品在后台全天候定时自动加工为GIS图层数据并存放在数据库中,便于用户快速查询应用;各类要素的任意时段产品根据查询目的进行了查询数据范围和查询SQL语句的规范,并利用ArcGIS的强大空间计算能力,实现了产品图层制作与统计分析计算的并行处理,使用户能够在极短时间内查询出点面图像产品、数据列表和分行政或流域统计分析列表,满足了防汛抗旱会商对各类水文气象信息产品高效准确查询展示应用的需要。

古代教育的授课方式,分这样几个步骤:

这样就可以了吗?当然还是不行。没有读过《史记》算什么文人?没有读过《资治通鉴》算什么文人?所以还要读史,好的也要背过。此外,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医卜数术、拳理兵书,都要涉猎。琴棋书画、文武双全,这才能算是个文人。所以说,古代文人能背过几十万字到几百万字,绝非虚言。古代教育没有课本,都是读原著,整本读。

背过这六十多万字就可以进考场了吗?当然不行。因为你还不会写八股文呢。八股文是以十三经为题,所以古代的高考复习资料叫“高头讲章”,就是把十三经的每句话都作题目,下面附上一篇典范八股文。

古人授课的第三步,叫复讲。复讲就是学生背好书后,举手告知先生,于是再次上先生那里,要检查。检查通过,就可以再次上书,所以是学生决定着学习的进度。那么什么是复讲呢?是不是老师再讲一遍呢?不是。是学生讲!老师刚才怎么讲给你的,请你再复述一遍。

古代文人背过多少字?一般在几十万字到几百万字之间。大家都听说过茅盾能背《红楼梦》吧?随便打开一页,他都能背下去。能背《红楼梦》的不止他一个。《红楼梦》一百万字,这还是当玩的,真正要背过的,首推十三经,这科举要考的。八股文是从十三经中随意抽取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就以此为题作文。所以十三经都是要背过的。十三经多少字?据南宋郑畊老统计,《周易》24207字,《尚书》 25800字(近人黄侃除去伪古文,则17925字),《诗经》39224 字,《周礼》45806 字,《仪礼》56115 字,《礼记》99020字,《左传》196845字(孔子春秋本文18000字),《公羊传》 (清阎若琚统计) 44075字,《谷梁传》 (清阎若琚统计) 41512字,《论语》13700字,《孝经》1903字,《尔雅》13113字,《孟子》34685字,共计六十多万字。

 

那么一天授多少次书?一次授多少书?这些都是因人而异的。古代蒙馆的学习时间,一般是一天2到4小时。学馆的学习时间,一般是一天4到8小时。古代有很多“儿童十二时辰图”之类的画,看一看就可以发现,儿童除了吃饭睡觉,大部分时间是在嬉戏。学习上课的时间很少,作业也很少,或者没有。在这几小时的时间里,授多少书,由儿童自己决定。因为他上完了书,要回去背。背会了,要给老师检查。什么时候背会?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觉得背会了,就举手告知先生,于是再次上去。所以,是学生掌握着学习进度。

背过十三经,掌握高头讲章,就可以了吗?还是不行。明清科举虽然主考八股文,可不是不考诗词文赋,况且诗词文赋也是科考的基础。要掌握诗词文赋,就要背过或熟读《楚辞》、乐府、汉魏六朝赋、古诗、唐诗、宋词、元曲、诸子百家、文选、《古文观止》等等一系列诗文,字数也不在几十万以下。

但是迄今为止,关于知识产权评议,我国既未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也未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有所体现,仅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等业务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那么问题在于,仅凭政策性文件是否足以承载知识产权评议所应具备的功能?知识产权评议是否具有法律化的必要性?知识产权评议的法律化如何实现?本文将就此展开论述。

第三个阶段,讲“讲书”,就是先生要讲解。讲解简单的、学生那个年龄段可以理解的意思,这就是串讲。尤为重要的,是讲故事。

2.3 艾滋病知晓率影响因素 中专/高职/高专学生、19~岁年龄组、有性行为经历、最近一年接受过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服务、知道可以免费检测艾滋病均为青年学生知晓艾滋病的可能影响因素(OR<1),见表3。

第二步,是背书,学生下去自己复习。复习的内容不仅仅是典籍本身,还包括典籍的注疏和老师的讲解。

第一个阶段叫“点书”,就是学生拿着书,翻到要学习的这一页,交给先生。先生给他点出句读。古代点句读有专门的工具,比牙签略粗略长一些,一般是木制,鸡骨制,铁制的,也有高端的象牙制的。一头粗一头细,两头都有一个圆圈。用它戳上印泥,往书中断句的地方一盖,就是一个圆圈,表示句读。通常小圈表示逗号,大圈表示句号。也有小圈表示逗号和句号,大圈表示这个字用得好的。但一般评点精彩会用朱笔在字旁点一个点。点书这一节,如果学生年龄大,会句读了,就会是自己点好再给先生修改。

一次授书的内容并不多,像开蒙的时候,一般就是十个字左右,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就是一次授书的内容。到大一点,就到二三十个字。到学馆,一次一般也不会超过一百字。一天上多少次书?我们采录到的,最多的一位先生,是一天十次。他说,我小时候是神童啊,一天可以上到十回书啊。那么别人呢?他说,一般也就三四次,也有甚至一天就一次的。可见,大概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或者上午两次下午两次,是比较正常的情况。一天的学习内容,在几十字到一两百字之间。这个进度,现在看起来好像很慢,可是您算算,这是每天新学的内容,就按一天一百字,一年就是三万字,十二到十五年的私塾学习,就至少积累了三五十万字。关键这些都是熟背的!除了学习新课,还要复习旧课。复习是每天都要进行的。

什么才叫真学到了本事?就是能讲给别人听。古代的儿童是从三岁就开始做这项训练了。三四岁的时候,刚开蒙,老师教的东西很少很简单,是他可以复讲的。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增加难度,但一直是他那个年龄可以承受的。

这么晚了,小涵才洗澡,实在难得。内心澄净起来的朱振平突然有了某种想法,他被这种久违的想法纠缠着,身体就有了反应。

从授书,到背书,到复讲,这样就完成了一次课堂教学。于是再次授书。其实老师授课的时间不长,每个人一次授书也就是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一天下来,老师还有很多空闲时间,因为学生是以自学为主的,老师只引导、点拨。这没有什么,只要从小形成习惯就好了。现在我们的教学,老师就是学生的学习保姆。不厌其烦地讲啊讲啊,学生都理解的,还在讲,浪费时间,浪费老师的精力。学习的效果怎样?

除了授课,还有复习,还有会讲,还有考试。这些都是读书的内容。除了读书,还有别的学习内容,像习字、作文、唱歌、弹琴、跳舞、游戏、武术、农耕、下棋、学医等等。复习,是每天都做的事情。不断地滚动,不断地重复。

会讲,是讨论课。出一个题,大家讨论,检验学习成果,发表个人高见。切磋和讨论,也是学习得真知,尤其是创新的重要途径。《论语》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就是会讲。会讲最后,老师点评。

通过选择年度、机井、乡(镇)、村组分别反映单井、乡(镇)、村组各年度的每轮次配水与实际用水配水柱状图进行比较,分析各年度配水方案制定是否符合实际灌溉需要(见图5)。

朱熹与张栻在岳麓书院的会讲,朱熹与陆九渊在鹅湖寺的会讲,都是历史上的著名盛事。史载,各地的学子们得到消息,纷纷骑着快马从四面八方赶来听讲。路上的人络绎不绝,讲堂内外围得水泄不通。饮马池的水一下就被学子们的马喝光了。台上台下的辩论连续三昼夜不辍。

 
 
徐健顺
《内蒙古教育》 2018年第07期
《内蒙古教育》2018年第07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